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临产的关系

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临产的关系

一、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奚婷[1](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孟浩浩[2](2020)在《2550例早产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产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有文献报道,国内早产的发生率为7%-15%,欧洲等发达国家早产发生率为6%-11%,美国约有10%的婴儿早产[2]。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患极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识别早产的高危因素,筛查出早产高风险孕妇,及时采取干预,从而降低早产率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分娩的2550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00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工作中早产的预测及诊治提供参考,为早产儿的诊治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早产及母胎不良结局的发生。研究资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分娩的早产孕产妇,排除因胎儿畸形等个人原因引产者,共计2550例早产孕妇,早产儿共计3001例。随机选择同期于我院足月分娩的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早产孕妇中双胎465例,单胎2085例。IVF妊娠298例,自然妊娠2252例。2550例早产中自发性早产685例,PPROM 1012例,治疗性早产853例。685例自发性早产中极早早产41例,早期早产132例,中度早产153例,轻度早产359例。分析早产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孕产史、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孕妇实验室检查、母儿结局以及早产儿近期并发症情况。1.三组不同原因早产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孕产史、高危因素、母胎结局、化验指标。2.比较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孕产史、高危因素、母胎结局。3.对相同孕周条件下三种不同原因早产的早产儿的结局进行比较。4.对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儿的出生情况、近期并发症、预后转归进行比较。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四格表资料期望数小于5,则采用Fisher’ s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计算。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早产的发生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双胎、IVF早产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胎早产明显高于单胎早产发生率,IVF早产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发生率。双胎、IVF妊娠易发生极早早产。极早早产以自发性早产为主,早期早产以自发性早产、PPROM为主,轻型早产以治疗性早产为主。2.年龄、经产妇、不规律产检、IVF、双胎、妊娠期糖尿病、胎位异常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双胎、妊娠期糖尿病是P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规律产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双胎、宫内感染、合并其他感染、胎儿窘迫、IUGR、ICP是治疗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3.孕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的降低,可能与早产发生有关。4.IVF、胎盘早剥、胎位异常、宫内感染、宫颈机能不全、产前出血是极早和早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经产妇、瘢痕子宫、脐带异常是轻型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5.自发性早产组、PPROM组剖宫产率<对照组,治疗性早产组剖宫产率>对照组,自发性早产随孕周的增加,剖宫产率逐渐上升。产后出血发生率治疗性早产组>对照组,不同孕周组自发性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治疗性早产儿的窒息率及住院天数大于自发性早产组、PPROM组。7.自发性早产儿随孕周增加,出生体重逐渐升高,窒息率、死亡率、转NICU率、NICU住院天数逐渐降低。<32周早产儿窒息率、并发症种类数、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不良率均明显高于≥32周早产儿。双胎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单胎组,转NICU率高于单胎组。结论:1、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双胎妊娠的增多,早产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双胎早产儿预后较差,对于有高龄、既往早产史、宫颈机能不全等早产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尽量避免医源性双胎妊娠发生。2、早产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工作中应对具有不同原因早产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进行规范诊治,减少早产的发生。3、感染在早产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防治感染可以有效降低早产率。4、临床工作中应在充分考虑胎儿存活率的情况下,结合母体情况及预后情况,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5、胎龄是关系早产儿结局的主要因素,对于胎龄<32周的孕妇,应在保证母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保胎治疗,对于胎龄≥32周的孕妇,在促胎肺成熟的基础上可采用期待疗法。

孙波[3](2019)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LncRNA通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早产(preterm birth,PTB)是指妊娠满28周而不足37周间分娩者。大概三分之一的 PTB 是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ly ruptured membranes,PPROM)早产。到目前为止,PPROM的致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明确。我们通过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 PTB 和 PPROM 的胎盘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了解它们可能参与导致PPROM的致病途径。为研究PPROM的致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方法:收集25~30岁年龄段产妇胎盘样本共40例,按如下情况分组:A组,PPROM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期35周;B组,FTB组(full term birth)组,妊娠期39-40周,无膜破裂;C组,PTB组,妊娠35周无膜破裂;D组,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妊娠39-40周。通过选取入组产妇的胎盘组织,于胎盘组织中提取RNA,通过LncRNA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GO(Gene Onotology)和 Pathway 分析以及后续的 STC(Series Test of Cluster)分析。结果:在PPROM(A组)胎盘微阵列检测到1954、776、1050个lncRNAs,分别与FTB(B组)、PTB(C组)、PROM(D组)相比,B组、C组、D组均有显着差异。通过对四组实验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包括分析了 A与B、A与C、A与D在通路比较中的上调和下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 比 C中分别为上调22条、下调7条。A比 D表达上调18条和下调15条,A 比 B表达上调33例,下调7例。功能分析显示感染和炎症反应,ECM(Extracellular matrixc)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凋亡,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破坏,平滑肌收缩是PPROM的主要发病机制。结论:从PPROM、FTB、PTB和PROM的人类胎盘中鉴定数千种差异表达的lncRNA,表明lncRNA可能参与与生殖状况和生殖障碍有关的人类妊娠的生理和致病过程。代谢途径研究进一步发现感染和炎症反应、ECM-受体相互作用、凋亡和平滑肌收缩是参与PPROM以及PROM和PTB发展的主要致病机制。

王云霞[4](2019)在《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早产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B族链球菌(Group B Hemolytic streptococcus简称GBS)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导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1]。临床观察发现,妊娠期GBS阳性孕妇大部分只是带菌,不致病,但有些病例尤其早产病例中有许多GBS 阳性者,且其早产儿发生新生儿肺炎及败血症的比例高且病情严重,已引起产科医生高度重视[2]。随着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发展,有关微生物与病理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而早产相关的微生物种类、部位仍未明确或达成共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是否GBS干扰阴道微环境使阴道菌群紊乱,或阴道炎性环境促使GBS由定植转为毒力活跃的病原菌,通过阴道及宫颈粘膜上行感染而诱发宫缩最终导致早产的发生呢?GBS引发早产可能的机制?IL-6和磷酸化STAT3在GBS阳性病例中的表达是否与早产机制的通路有关?早产病例的GBS菌株血清分型有何特点?也是产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以下四部分:1.GBS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妊娠不良事件的相关性。2.分娩期GBS产妇羊水、胎盘及脐带血与母婴感染的关联性分析。3.GBS激活人胎盘组织与早产相关的信号通路。4.GBS阳性早产病例中IL-6及STAT3的表达及GBS菌株血清分型的特点。探讨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发病机制。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门诊建册至分娩的孕妇5862例,在门诊建册时,取阴道分泌物以五联阴道试剂盒检测检阴道微生态,以PCR层析法行GBS检测,至妊娠37周复查,并追踪围产结局;于分娩时采集羊水、胎盘母体而拭子及脐带血检测GBS,胎盘送病理检查;通过公共数据库GEO数据,GBS感染的人胎盘细胞,转录组芯片推测GBS引发早产的通路;采用ELISA法检测GBS阳性早产病例中IL-6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TAT3的表达,PCR检测GBS血清分型。结果1.GBS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异常者较阴性者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妊娠早期及晚期阴道PH值及带菌种类和比例相近,差异无显着性(P>0.05)。孕早期与37周各组GBS阳性率相近。GBS阳性并阴道微生态异常者孕妇晚期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发生率较阴道微生态正常者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2.分娩时GBS阳性母亲羊水、胎盘及脐带血GBS阳性率分别为3.94%、3.94%及2.36%。GBS阴性者各项检测均阴性。GBS阳性母亲产后发热、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率与阴性者相比差异无显着性,胎盘病理检查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69.29%)明显高于阴性者(18.94%),GBS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率为2.36%,GBS阴性母亲,新生儿GBS均阴性。3.采用R软件limma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挑选标准为Q-value(FDR)<0.01,FC>2或FC<0.5,共发现89个差异表达基因。采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进行GO的富集分析,挑选标准为Q-value(FDR)<0.01。TNF及IL-6为明显的差异表达基因。4.检测的IL-6及磷酸化STAT3在GBS阳性早产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BS阳性足月产者及GBS阴性者;分离得到的79株GBS共鉴定出9种血清型,孕足月分娩及孕足月胎膜早破者基因分型为Ia、Ⅰb、Ⅲ、Ⅳ、Ⅳ、Ⅴ、Ⅵ、Ⅶ和Ⅷ,早产病例中血清分型Ⅲ型(58.3%),其次为Ⅰ a型(16.6%)和V型(8.3%)及两例未分型(16.6%)。结论1.妊娠早期与晚期阴道菌群无明显变化,GBS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异常者较阴性者高,妊娠不良事件的病例中GBS 阳性并阴道微生态异常者高于GBS阴性并且微生态正常者;阴道分泌物GBS阳性而阴道微环境正常者,仅为定植,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妊娠期生殖道GBS 阳性母亲,羊水、胎盘及脐带血的阳性率高于阴性者,羊水、胎盘及脐带血阳性者新生儿有一定的带菌率和感染率,被感染的新生儿为早产儿,病情严重,应引起产科医师重视。3.在GBS激活的炎症与早产相关的途径中TNF、IL-6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此转录组数据,这两种与分娩启动相关的因子的反应,支持了GBS可能引发早产的理论。4.GBS阳性早产病例阴道分泌物IL-6和磷酸化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胎膜早破及足月产者,也高于GBS阴性者。早产者GBS菌株以毒力强的Ⅲ型为主,另外有两株为不可分型,未知型菌株可能对孕妇和新生儿有较强致病能力,其与IL-6的分泌水平变化及STAT3的磷酸化及阴道微环境改变相互协同作用可能诱导早产的发生。

张东方[5](2019)在《重度子痫前期中胎盘、胎膜水通道蛋白3及脐血脂联素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脂联素在脐血中的水平,分析AQP3、脂联素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09月至2018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6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QP3在胎盘、胎膜中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2组产妇胎盘、胎膜组织中AQP3 mRNA水平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脂联素水平。病例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采用?2检验进行2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组甘油三酯水平(3.89±1.05)、LDL-C水平(3.81±1.00)、LDL-C/HDL-C(2.06±0.54)高于对照组(2.82±0.98 3.41±0.85 1.8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甘油三酯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甘油三酯的OR值为2.589(95%CI 1.3484.970)。2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病例组AQP3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QP3蛋白在胎膜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qRT-PCR检测结果提示,AQP3 mRNA在病例组胎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1±0.25)低于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1.45±0.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3 mRNA在病例组胎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36±0.34)高于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0.77±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提示,AQP3蛋白在病例组胎盘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53±0.26)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3蛋白在病例组胎膜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97±0.23)高于对照组(0.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ELISA检测结果提示,病例组脐血脂联素水平(55.78±3.12)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50.3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胎盘AQP3蛋白表达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当AQ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时,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升高。2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膜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3脐血脂联素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脐血脂联素高于平均水平的患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图10幅;表15个;参104篇。

刘慧翔,张建平[6](2017)在《早产预测新观点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产是指妊娠28<37周分娩者。目前临床上主要依据高危因素、子宫收缩、宫颈Bishop评分等临床信息诊断早产。近年来,超声监测宫颈长度、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特异性指标:如胎儿纤连蛋白、胎盘α微球蛋白-1、炎症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等在早产的早期预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早产预测的一些新观点进行阐述。

胡灵玉[7](2012)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SM22α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分娩发动前后子宫体体部SM22α表达存在差异。资料显示SM22α是钙结合蛋白,也是细胞骨架蛋白,该蛋白可通过促进actin纤维聚集成束,形成应力纤维而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也有资料显示SM22α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录。这些研究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体现。SM22α蛋白在子宫平滑肌作用没在文献中体现。而分娩过程是子宫平滑肌协调收缩完成,虽然分娩是由多因素作用、多途径调节、多分子参与、多阶段变化的交互作用过程,但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是分娩发动的关键环节。若能探明SM22α在分娩发动中的和作用机制对完善分娩动因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具体探讨SM22α在子宫平滑肌中作用及作用机制。第一章临产前后子宫体部、下段、胎盘、胎膜SM22α蛋白的表达目的:探索SM22α蛋白在分娩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分娩的12例剖宫产初产妇的子宫体部、下段、胎盘、胎膜组织,分为未临产组和临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SM22α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产妇的子宫体部、下段、胎盘中均有SM22α蛋白表达,胎膜不表达SM22α蛋白;胎盘部分表达SM22α蛋白,已临产与未临产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子宫体部表达的SM22α蛋白,已临产高于未临产p<0.05;子宫下段表达的SM22α蛋白已临产后低于未临产p<0.05。结论:胎膜不表达SM22α蛋白;胎盘部分血管平滑肌表达SM22α蛋白,临产前后表达无差异,推论血管平滑肌在分娩发动可能不起作用;子宫体部平滑肌表达SM22α蛋白,且临产后明显高于未临产;子宫下段平滑肌表达SM22α蛋白,且临产后明显低于未临产;推论分娩发动子宫体平滑肌起主导作用,控制分娩协调进程。子宫平滑肌SM22α蛋白可能是分娩发动的重要蛋白因子。第二章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目的:获得体外研究SM22α蛋白的原代培养的人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方法:选取足月初产剖宫产产妇子宫体部平滑肌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子宫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进而采用细胞免疫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荧光显色显示SM22a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与肌动蛋白走向一致,呈条索状。结论:成功获得原代培养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子宫平滑肌中SM22a蛋白在形态学上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肌动蛋白走向一致,呈条索状,推测SM22α蛋白在子宫平滑肌细胞起骨架作用。第三章pCMV-Myc-SM22a质粒的构建和有效siRNA筛选目的:构建含SM22a基因的pCMV-Myc-SM22a质粒和筛查高效SiRNA序列用于体外研究。方法:人SM22a基因序列由Gene Bank获得,通过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SM22a引物序列和SiRNA引物序列,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CMV-Myc-SM22a质粒;进一步利用基因技术在293FT细胞上表达SM22a,筛查有效的SiRNA引物;最后在体外培养的子宫平滑肌细胞进行高效SiRNA引物验证。结果:成功构建pCMV-Myc-SM22a质粒,并获得有效SiRNA序列:siRNA SM22-252正义链5’-CCAUGGUCUUCAAGCAGAUTT-3’反义链5’-AUCUGCUUGAAGACCAUGGAG-3’siRNA SM22-444正义链5’-CCAACUGGUUUAUGAAGAATT-3’反义链5’-UUCUUCAUAAACCAGUUGGGA-3’结论:pCMV-Myc-SM22α质粒能有效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上表达;获得特异抑制原代体外培养细胞SM22α蛋白表达的SiRNA序列;体外原代培养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2-4代适合进行小干扰和过表达处理。第四章缩宫素、硫酸镁对子宫平滑肌细胞SM2α蛋白表达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目的:探索体外培养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中SM22α蛋白作用机制。方法:用缩宫素、硫酸镁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原代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SM22α蛋白表达;然后选择一定作用时间、药物浓度作用于过表达SM22α、小干扰SM22α表达和正常培养的体外原代培养子宫平滑肌,用荧光定量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体外实验表明缩宫素上调子宫平滑肌SM22α蛋白的表达,与缩宫素刺激的时间、剂量相关,表现时间、剂量储积性;体外实验硫酸镁抑制SM22α蛋白的表达,硫酸镁抑制SM22α蛋白与硫酸镁刺激的时间剂量相关,表现时间和剂量耐受性;SM22α蛋白过表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明显降低与正常培养相比具显着差异p<0.01;沉默SM22α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非常显着差异p<0.01;SM22α蛋白过表达硫酸镁刺激细胞内钙离子降低,与正常培养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小干扰SM22α蛋白表达硫酸镁刺激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显着差异p<0.05;SM22a蛋白过表达缩宫素刺激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正常培养相比具非常显着差异p<0.01;沉默SM22α蛋白表达缩宫素刺激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具差异p<0.01。结论:缩宫素上调SM22α蛋白的表达;硫酸镁抑制SM22α蛋白的表达,与时间、剂量相关;SM22α蛋白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来调控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硫酸镁抑制宫缩可能受到SM22α蛋白表达量的制约;总之,SM22α蛋白在子宫平滑肌可能起骨架作用,可能通过表达量的改变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控制分娩发动,可能是分娩发动的重要蛋白因子。

侯玉莹[8](2012)在《MIF在足月妊娠产妇羊水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娩发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足月妊娠产妇羊水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的浓度和胎盘组织中MIF蛋白的表达在分娩发动前后的变化,分析MIF与分娩发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6例足月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将其中89例有规律宫缩的产妇作为分娩发动组研究对象,97例无宫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MIF在两组研究对象羊水中的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MIF蛋白在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比较MIF在分娩发动前后产妇羊水和胎盘组织中的变化。结果:(1)分娩发动组产妇羊水中MIF浓度为238.98±34.95ng/mL,对照组为64.10±17.56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4,p<0.01)。(2)MIF蛋白在两组产妇的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呈棕黄色,在分娩发动组中均呈强阳性(深棕黄色)表达,在对照组中均呈弱阳性(浅棕黄色)表达。(3)分娩发动组产妇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MIF蛋白表达的面积积分吸光度(IA)值水平为0.31±0.14,对照组为0.22±±0.1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1)。结论:分娩发动组产妇羊水中的MI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MIF蛋白在分娩发动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MIF可能参与了分娩的发动。

熊慧娟[9](2011)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及分娩发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妊娠时期中的变化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妊娠时期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含量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变化规律,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共60例(早孕组20例,中孕组20例,晚孕组20例)和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正常未孕妇女20例。收集每位受试对象抗凝外周血10ml,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半定量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结果:1早、中、晚孕孕妇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9(6.04-8.33)%、7.90(6.18-9.30)%和7.46(6.59-7.94)%,正常未孕对照组为3.08(2.66-3.30)%。早孕妇女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较未孕妇女显着升高(P<0.01)。随着妊娠进展,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上升,至中孕期达高峰,晚孕期较中孕期稍低,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早、中、晚孕组孕妇外周血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未孕组,分别为[(0.564±0.138)、(0.649±0.126)、(0.602±0.088) vs (0.307±0.052)](P均<0.01),但早、中、晚孕组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发现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即妊娠后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CD4+CD25+ Foxp3+Treg细胞含量较未孕者显着增高(P<0.01),至中孕期达高峰,晚孕期较中孕期稍低(P>0.05)。结论:1.妊娠期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变化规律一致,提示Foxp3是检测Treg细胞的指标。2.妊娠后母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较未孕者显着升高提示Treg细胞在正常妊娠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第二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早产、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后的变化目的:通过研究早产及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后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Treg细胞含量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变化规律、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规律,探讨CD4+CD25+Foxp3+ Treg细胞在早产及足月妊娠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住院病例及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正常孕妇,共99例:分足月组共48例(其中足月未临产组20例,足月临产组28例);孕满28周至不足37周组共51例(其中先兆早产组16例;早产临产15例;正常孕妇20例)。收集每位受试对象抗凝外周血10ml;足月和早产产妇胎盘娩出后立即剪取胎盘边缘胎膜组织约10g,将壁蜕膜从平滑绒毛膜上剥离采集;早产产妇取胎盘中心一块1cm×1cm大小胎盘全层组织(包括羊膜层到底蜕膜层)。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半定量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及蜕膜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蜕膜组织Foxp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早产产妇胎盘HE染色,观察早产患者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分布情况。结果:1.足月未临产组与临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46(6.59-7.94)%、3.52(2.98-4.16)%,可见足月临产后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较临产前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足月临产后母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临产前明显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312±0.050) vs (0.602±0.088),(P<0.01)]。3.足月临产前、后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556±0.090)vs(0.249±0.085).(0.579±0.093)vs (0.280±0.078)](P均<0.01)4.先兆早产16例中有6例早产,早产临产组15例均发生早产,即早产患者共21例,其中16例(76%)胎盘病检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5.先兆早产组、早产临产组与正常妊娠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27(3.82-7.44)%、1.63(1.09-2.73)%和7.38(6.90-8.78)%,可见早产临产组较先兆早产组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显着下降(P<0.01),而先兆早产组Treg细胞含量较正常妊娠对照组也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早产有组织学绒毛膜炎组较无组织学绒毛膜炎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显着下降[1.68(1.15-2.68)% vs 3.34(2.71-5.05)%](P<0.01)。早产患者不管有无组织学绒毛膜炎该类细胞含量均较正常妊娠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而早产无组织学绒毛膜炎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6.正常妊娠对照组、先兆早产组与早产临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2±0.092)、(0.477±0.156)和(0.168±0.085),可见早产临产组较先兆早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先兆早产组较正常妊娠对照组比较Foxp3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7.早产有组织学绒毛膜炎组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组织学绒毛膜炎组明显下降[(0.146±0.020) vs (0.228±0.016)、(0.141±0.030) vs (0.246±0.030)] (P均<0.01)。早产无组织学绒毛膜炎组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足月及早产孕妇体内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均减少,提示免疫负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分娩发动相关。第三章PD-1中和抗体对孕鼠孕龄及分娩间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目的:建立妊娠小鼠模型,运用PD-1中和抗体阻断技术,研究PD-1介导的CD4+CD25+Treg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对孕鼠孕龄及分娩发动进程的影响,以探讨Treg细胞在分娩发动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孕龄准确的孕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PD-1中和抗体组、IgG组和生理盐水组三组,每组各6只,于孕5,8,11,14天按组别不同分别腹腔注射PD-1中和抗体250μg.IgG 25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2.随机选6只未合笼雌鼠及6只尚未药物干预的孕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脾脏,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妊娠前后CD4+ 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PD-1在CD4+CD25+Treg细胞中表达情况变化。3.观察PD-1中和抗体干预后对孕鼠孕龄及分娩间隔的影响。4.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1中和抗体干预后对孕鼠胎盘组织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Th2细胞因子(IL-4, IL-10)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小鼠妊娠前、后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5.88±0.84)%、(13.89±1.69)%,可见小鼠妊娠后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含量显着上升(P<0.01)。小鼠妊娠前、后PD-1占CD4+CD25+Treg细胞阳性比例分别为(6.41±0.90)%、(7.40±0.86)%,小鼠妊娠后PD-1占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PD-1中和抗体对孕鼠孕龄的影响:在PD-1中和抗体组,IgG组,生理盐水组三组小鼠孕龄分别为(19.74±0.40),(20.14±0.45)和(20.00±0.26)天,可见三组孕鼠孕龄均>19天,无早产发生。PD-1中和抗体组孕龄稍短于其他两组,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PD-1中和抗体对孕鼠分娩间隔的影响:在PD-1中和抗体组,IgG组,生理盐水组三组孕鼠分娩间隔依次为(5.78±1.68),(7.86±1.58)和(8.03±1.64)分钟,可见PD-1中和抗体组孕鼠分娩间隔比IgG组和生理盐水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IgG组与生理盐水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PD-1中和抗体影响分娩间隔的可能机制:1)孕鼠胎盘组织IL-4、IL-10、TNF-α和IFN-γmRNA在PD-1中和抗体组,IgG组,生理盐水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3±0.03,0.17±0.04,0.18±0.04)、(0.14±0.05,0.20±0.02,0.21±q.04)、(0.39±0.06,0.29±0.06,0.31±0.07)、(0.36±0.07,0.27±0.04,0.26±0.04),可见PD-1中和抗体组胎盘组织IL-4 mRNA、IL-10 mRNA表达水平与其余两组比较明显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PD-1中和抗体组胎盘组织TNF-αmRNA、IFN-γmRNA表达水平则较另外两组上调(P均<0.05)。2)孕鼠胎盘组织IL-4、IL-10、TNF-α和IFN-γ蛋白在PD-1中和抗体组,IgG组,生理盐水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3±0.02,0.22±0.04,0.19±0.04)、(0.16±0.04,0.22±0.03,0.21±0.05)、(0.41±0.06,0.33±0.05,0.31±0.07)、(0.36±0.06,0.29±0.04,0.28±0.04),可见PD-1中和抗体组胎盘组织IL-4蛋白、IL-1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其余两组比较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PD-1中和抗体组胎盘组织TNF-α蛋白、IFN-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另外两组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可以表达PD-1。2.PD-1中和抗体干预后引起孕鼠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进而缩短分娩间隔,加速分娩进程。

张卫社[10](2006)在《子宫平滑肌分娩发动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及意义》文中提出子宫平滑肌分娩发动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类分娩发动时,不同临产状态及部位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筛选出分娩发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临产状态的子宫平滑肌中的基因表达及孕妇外周血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cDNA微阵列技术:30例健康孕妇(分为未临产组、自然临产组和缩宫素诱发临产组,每组10例),剖宫产术中活检子宫体部与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逆转录成cDNA、cy3/cy5分别标记cDNA探针,与8064条人类全长cDNA微阵列杂交,用Array Vision、MIDAS等软件分析杂交图像和数据筛查,以比值大于2或小于-2的数据点为显着性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通过http://www.ncbi.nlm.nih.gov、http://www.chgc.sh.cn等网上数据库查询基因的功能,建立人类临产时子宫体部比子宫下段、自然临产子宫体部比未临产子宫体部及缩宫素诱导临产子宫体部比未临产子宫体部平滑肌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 半定量RT-PCR实验:从上述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谱中,选择高丰度、有显着差异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0KD家族1B(HSPA1B)和低丰度、无显着差异表达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型α亚单位1C(CACNA1C),对30例孕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 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从差异表达基因谱中,选择无差异的C-反应蛋白(CRP)和有差异的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产物,对140例孕妇外周血中的蛋白表达变化,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验证。 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作为检验水准。

二、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2550例早产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临床资料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2016-2019 年我院产科2550例早产资料的一般描述
        4.1.1 4年间我院住院早产占比的比较
        4.1.2 4年间早产单-双胎、IVF-自然妊娠分布及比较
        4.1.3 4年间2550例早产孕周分布及比较
        4.1.4 4年间2550例早产不同原因早产分布及比较
        4.1.5 不同原因早产孕周间分布及比较
        4.1.6 单-双胎、IVF-自然妊娠早产孕周间分布及比较
    4.2 不同原因早产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4.2.1 一般情况、孕产史比较
        4.2.2 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比较
        4.2.3 不同原因早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2.4 化验检查指标比较
        4.2.5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比较
    4.3 自发性早产不同孕周组间比较分析
        4.3.1 一般情况、孕产史比较
        4.3.2 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比较
        4.3.3 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比较
    4.4 相同孕周条件下不同原因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
    4.5 自发性早产的早产儿情况比较分析
        4.5.1 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5.2 不同孕周、单双胎、IVF-自然妊娠自发性早产儿出生时情况比较
        4.5.3 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儿并发症种类数比较
        4.5.4 不同孕周组间自发性早产儿近期并发症比较
        4.5.5 不同孕周组自发性早产儿的近期预后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早产的发生率
    5.2 一般情况、孕产史对早产的影响
    5.3 孕妇孕期相关因素对早产的影响
    5.4 孕妇化验指标对早产的影响
    5.5 分娩方式与早产的关系
    5.6 早产儿结局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未足月胎膜早破与LncRNA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分组
    1.2 检测原理
    1.3 自备材料
    1.4 操作注意事项
    1.5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6 操作步骤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缩略表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早产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GBS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妊娠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部分
    小结 第二部分
    分娩期GBS产妇羊水、胎盘及脐带血与母婴感染的关联性分析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小结 第三部分
    GBS激活人胎盘组织与早产相关的信号通路分析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小结 第四部分
    GBS阳性早产病例中IL-6及STAT3的表达及GBS菌株血清分型的特点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重度子痫前期中胎盘、胎膜水通道蛋白3及脐血脂联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2 研究因素
        1.1.3 资料收集方法
    1.2 结果
        1.2.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1.2.2 两组胎盘及胎膜组织AQP3 的表达
        1.2.3 两组脐血脂联素的表达水平
    1.3 讨论
        1.3.1 脂代谢异常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1.3.2 AQP3 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1.3.3 脂联素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AQP3、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及功能
        2.1.1 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发现和结构特征
        2.1.2 AOP3 的分布及生理、病理条件下的作用
    2.2 脂联素的结构及功能
        2.2.1 脂联素的结构
        2.2.2 脂联素的功能与相关疾病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
        2.3.1 胎盘缺血学说
        2.3.2 氧化应激学说
        2.3.3 免疫失衡学说
        2.3.4 遗传学说
    2.4 AQP3 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
        2.4.1 AQP3 与滋养细胞的凋亡
        2.4.2 AQP3 与炎症免疫过度激活
        2.4.3 AQP3 与炎症免疫过度激活
    2.5 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
        2.5.1 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5.2 脂联素与AQP3 表达
    2.6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早产预测新观点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产的原因
二、早产的预测指标
    (一) 既往早产及晚期流产史
    (二) 超声监测宫颈长度
    (三) 实验室检查指标
        1. f FN: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3. 胎盘α微球蛋白-1:
        4. 炎症指标: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6. 尿皮素:
三、联合多项检测方法对早产进行早期预测

(7)子宫平滑肌细胞中SM22α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临产前后子宫体部、下段、胎盘、胎膜SM22α蛋白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使用组织来源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溶液配制
        1.1.5 Western Blot实验操作步骤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临产前后子宫体部SM22α蛋白的表达
        1.2.2 临产前后子宫下段SM22α的表达
        1.2.3 临产前后胎盘部位SM22α的表达
        1.2.4 临产前后胎膜部位SM22α的表达
    1.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原代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2.2.2 荧光免疫染色鉴定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pCMV-Myc-SM22α质粒的构建和有效siRNA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3.3.2 siRNA筛查结果
    3.4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缩宫素、硫酸镁对子宫平滑肌细胞SM22α蛋白表达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4.1 缩宫素对体外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SM22α蛋白表达的影响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统计方法
        4.1.3 结果
        4.1.4 讨论
    4.2 硫酸镁对体外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SM22α蛋白表达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统计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4.3 子宫平滑肌SM22α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关系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统计方法
        4.3.3 结果
        4.3.4 讨论
        4.3.5 小结
综述
    1. SM22a基因定位
    2.SM22a蛋白分子结构和表达特点
        2.1 种族之间高度同源性
        2.2 CH结构域
        2.3 CLR(calponin-like repeats)
        2.4 EF-hand耗结合结构域
        2.5 SM22a蛋白表达分布和表达调控
    3. SM22cx蛋白的功能
        3.1 参与细胞骨架重构和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3.2 参与调控MMP-9的表达
        3.3 涉及到细胞的变迁和表型转换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MIF在足月妊娠产妇羊水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娩发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及实验材料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过程
    2.2 结果判断
    2.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足月妊娠分娩发动组与对照组产妇羊水中MIF浓度比较
    3.2 足月妊娠分娩发动组与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MIF蛋白表达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分娩的发动
    4.2 分娩与炎症反应
    4.3 炎症细胞因子对分娩相关因子的作用
    4.4 MIF的多样化功能
    4.5 MIF与妊娠及分娩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及分娩发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对照
研究背景
第一章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妊娠时期中的变化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3 实验方法
        1.2.4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不同妊娠时期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比较
        1.3.2 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妊娠时期母体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早产、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后变化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足月临产前后母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比较
        2.3.2 足月临产前后母体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
        2.3.3 足月临产前后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2.3.4 早产患者胎盘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
        2.3.5 早产患者胎盘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3.6 先兆早产组与早产临产组患者外周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比较
        2.3.7 先兆早产组与早产临产组母体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
        2.3.8. 早产有组织学绒毛膜炎组、早产无组织学绒毛膜炎组蜕膜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PD-1中和抗体对孕鼠孕龄及分娩间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2.2 研究对象
        3.2.3 实验方法
        3.2.4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小鼠妊娠前后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含量及PD-1在CD4~+CD25~+Treg细胞的中的表达差异比较
        3.3.2 PD-1中和抗体对孕鼠孕龄及分娩间隔的影响
        3.3.3 PD-1中和抗体影响分娩间隔的机制探讨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子宫平滑肌分娩发动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英文缩略词表
四、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章 子宫平滑肌分娩发动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HSPA1B、CACNAIC基因在不同临产状态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意义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CRP、IL-6蛋白在不同临产状态孕妇外周血中表达变化及意义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八、致谢
九、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及奖励题录

四、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2550例早产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孟浩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3]未足月胎膜早破与LncRNA通路的相关性研究[D]. 孙波. 苏州大学, 2019(02)
  • [4]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阴道微生态与早产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D]. 王云霞.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5]重度子痫前期中胎盘、胎膜水通道蛋白3及脐血脂联素的表达[D]. 张东方.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早产预测新观点解析[J]. 刘慧翔,张建平.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7(04)
  • [7]子宫平滑肌细胞中SM22α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D]. 胡灵玉. 中南大学, 2012(03)
  • [8]MIF在足月妊娠产妇羊水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娩发动的相关性研究[D]. 侯玉莹. 青岛大学, 2012(09)
  • [9]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妊娠及分娩发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熊慧娟. 中南大学, 2011(12)
  • [10]子宫平滑肌分娩发动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及意义[D]. 张卫社. 中南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子宫平滑肌和胎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临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