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一、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昆,陈麒好,孟宪龙,王力泉,裴祥鹏,焦英辰,李华容,刘存良[1](2022)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应用及热分析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密度低、耐高温的优异特性而被视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战略热结构材料,其制备工艺、性能设计及其在燃烧室和涡轮等热端部件的应用已成为现阶段航空发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由于编织特征导致的各向异性特性,给CMC在热端部件的应用和加工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有关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提出未来CMC热端部件精细化热分析发展建议。

余肖飞,敖良忠,吴梓祺[2](2021)在《沿海地带航空发动机腐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航空发动机在沿海地带服役过程中发生的腐蚀问题,对在该区域服役的航空发动机发生的腐蚀类型以及改进抗腐蚀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由归纳分析得出,在沿海区域,航空发动机发生的腐蚀类型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热腐蚀、霉菌腐蚀、气氛腐蚀、晶间腐蚀等。改善航空发动机运行环境,提高抗腐蚀能力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洗发动机、加强地面维护、研究新型涂层防护及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展望未来,研究抗腐蚀的新型涂层材料及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是提高沿海地带航空发动机抗腐蚀能力的主要方向。

姬寿长,李争显,陈丹,熊江涛,李京龙[3](2021)在《超音速火焰喷涂碳化钨技术及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碳化钨涂层具有硬度高、结合强度高、涂层接近完全致密等优点,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超音速喷涂涂层海水中摩擦、高温摩擦、热震和空蚀等的服役条件的研究现状和在航空航天、模具、轴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超音速火焰喷涂在材料表面防护和绿色低碳再制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喷涂质量溯源有一定的滞后性,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闫峰,刘建明,黄凌峰,章德铭[4](2021)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耐磨封严涂层技术及其发展》文中提出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体系是控制其转子和静止件间隙的主要措施,其中叶片叶尖耐磨封严涂层可以使叶尖在与机匣或外环块封严结构或涂层刮擦时得到保护,并达到缝隙最小化的设计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叶片叶尖耐磨封严涂层的材料组成、制备工艺、应用及其优缺点,简述了国内耐磨封严涂层技术现状及发展要求,提出了针对新型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具有耐磨颗粒凸出于粘结金属相的高性能叶尖耐磨封严涂层、钛合金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叶尖涂覆工艺研究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封严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有效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

田浩亮,熊声健,金国,王玉江,魏世丞,王长亮,郭孟秋,杜修忻,王天颖,张昂,肖晨兵[5](2021)在《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压气机组件防钛火用阻燃可磨耗涂层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描述了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优势及出现的"钛火"问题,并介绍了解决"钛火"的方案,如阻燃钛合金、阻燃涂层及阻燃可磨耗涂层等。着重介绍了阻燃可磨耗涂层的技术研究现状,包括其涂层阻燃可磨耗性的评价标准以及阻燃可磨耗的相关机理研究。最后指出了在600~750℃区间应用的钛合金阻燃可磨耗涂层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刘燚栋[6](2021)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防护涂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推重比和燃油效率的提升,先进航空发动机需要拥有良好的气路封闭性能。因此,在其运行期间,期望转子叶片叶尖和相应的密封件之间保持较小径向间隙,以减少压缩气体的流失。再者,由于服役过程中极高的刮削速度(相对线速度可达几百米每秒)和瞬时温升(最高可达上千摄氏度),钛合金叶片叶尖的严重磨损和高钛火发生率等问题日益凸显。另外,涡轮进口温度的提升和燃气压力的增加,导致叶片叶尖部位的服役环境急剧恶化,其磨损、氧化和腐蚀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具有独特设计理念的新型叶片叶尖防护涂层是改善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钛合金叶片,本文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其叶尖制备了一层Ni/cBN或Ni/Si3N4涂层,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阻燃性能和高速刮削性能。针对高温合金叶片,本文采用电镀、电弧离子镀和化学气相渗铝三种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层状复合结构的NiCrAlYSi+NiAl/cBN涂层,并分别研究它的高温抗氧化和热腐蚀等性能。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建立了各涂层在相应测试环境中的退化、失效模型以揭示其作用机理。燃烧实验表明,TC25合金的燃烧是一种液相燃烧反应。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初期氧化阶段、点火阶段和稳定燃烧阶段。合金燃烧后的组织主要可以分为氧化区、熔融区和热影响区。在熔融区与热影响区的界面处存在一条难熔元素的富集带,其中元素的富集和分布是控制该合金反应界面扩散速率的关键因素。氧化实验表明,Ni/cBN和Ni/Si3N4防护涂层在700℃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并且,阻燃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叶尖防护涂层可以显着提高钛合金基体的燃点。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涂层独特的结构可使滴落的钛液滴难以与涂层和基体直接接触,并且涂层可以有效阻碍氧元素向合金基体的内扩散,从而起到阻燃隔热的作用。此外,Ni/Si3N4涂层的阻燃隔热性能要优于Ni/cBN涂层,这主要与两种陶瓷颗粒的属性有关。高速刮削过程中,材料转移层的高硬度和延伸作用可加剧可磨耗涂层的磨损,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稳定性。而高速刮削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均可有效抑制Al/hBN可磨耗涂层的材料转移行为(显着降低转移层的覆盖范围和厚度),从而有效地延长叶片的服役寿命。Ni/cBN涂层的失效机理是可磨耗涂层的转移材料覆盖了 cBN颗粒,并在刮削过程中有部分cBN颗粒被拔出。Ni/Si3N4涂层的失效机理是在刮削过程中Si3N4颗粒突出部分发生断裂。此外,与裸露叶片相比,Al/hBN涂层与叶尖防护涂层刮削时其可刮削性得到了明显提升。高温氧化、热腐蚀实验结果表明:NiCrAlYSi+NiAl/cBN高温防护涂层在900℃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但是在1000℃氧化时失重严重。其中,涂层在900℃等温氧化过程中首先形成亚稳态θ-Al2O3,然后转变为α-Al2O3。并且,随着氧化产物的变化,抛物线速率常数(kp)将减小一个数量级。此外,NaCl通过循环氯化/氧化反应严重腐蚀防护涂层。作为腐蚀性介质的快速扩散通道,cBN和金属涂层之间的界面在热腐蚀中也起着关键作用。NaCl和cBN/金属涂层界面的存在触发了同时损伤机制,从而进一步加速了腐蚀过程。渗铝过程中,高温防护涂层在cBN/金属基体上形成了界面产物AlN层,而AlN在循环氧化过程中转变为Al2O3和9Al2O3·2B2O3的多层混合氧化物,导致界面结合强度下降。此外,SRZ中的TCP相在循环氧化中明显增多,并且发生了相变,导致基体结构稳定性和元素强化作用急剧下降。弯曲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态的防护涂层-基体系统比未带涂层的基体试样具有更好的弯曲韧性,而氧化后的涂层试样的弯曲韧性由于涂层和基体之间的严重互扩散而急剧下降。其主要失效机制为:对于未氧化的涂层试样,裂纹在cBN/金属基体界面形核并向涂层中扩展,垂直裂纹在NiCrAlYSi涂层/IDZ界面处转变为水平裂纹,最终导致涂层的剥落。而对于被氧化的涂层试样,垂直裂纹向基体扩展,并有一些裂纹沿IDZ和SRZ横向扩展,最终导致基体断裂。这主要取决于循环氧化前后涂层与基体的互扩散程度以及IDZ和SRZ的成分和微观结构。

梁婷[7](2021)在《DD6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涂层抗氧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在其表面沉积高温抗氧化涂层可进一步提高它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表面分别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和与基体成分相同的DD6微晶涂层,将试样放进高温马弗炉进行1100℃恒温氧化试验,利用SEM、EDS和XRD检测手段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元素成分及相组成,研究了DD6高温合金和两种涂层的氧化行为及涂层体系的互扩散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制备的AlCoCrFe Ni高熵合金涂层由BCC和FCC两相组成,DD6微晶涂层由γ/γ′相组成,两种涂层表面均为涌溅形貌,与基体呈冶金结合。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在200 h内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符合抛物线规律,而DD6高温合金基体与DD6微晶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在0~80 h内大致符合抛物线规律,在80~200 h内氧化增重呈线性增长;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氧化增重仅是DD6高温合金的2/5,DD6微晶涂层的氧化增重为DD6高温合金的1/2,说明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和DD6微晶涂层均能明显提高基体的抗氧化性能。经1100℃氧化200 h后,DD6高温合金在氧化后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包括Ni O外层,Ta Ox和Ni Ta2O6、Ni Al2O4、Ni Cr2O4尖晶石混合物中间层,以及α-Al2O3内层,表面氧化膜发生大面积剥落;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氧化后表面生成了连续且致密的α-Al2O3及少量的Ni Al2O4、Ni Cr2O4尖晶石,氧化膜几乎未发生剥落,仅在局部区域由于α-Al2O3膜被破坏,尖晶石数量增多;DD6微晶涂层氧化后表面生成的氧化物与基体表面形成的氧化物相同,但其表面氧化膜剥落区域较DD6高温合金显着减少。经1100℃氧化200 h后,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下方形成了互扩散区(IDZ)和二次反应区(SRZ),但没有出现有害的Kirkendall孔洞,而在DD6微晶涂层体系中没有发生元素互扩散现象。

袁雅妮,苏清风,习小文,江海军,魏益兵,宋扬民[8](2020)在《基于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质量检测仍然没有有效的无损检测手段,目前还是采用外观检查及破坏性检测方法完成。针对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无损检测需求,开展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采用闪光灯激励,实现对试件表面热激励,通过热像仪采集图像数据;为了提高图像的分辨率,采用1阶导(1-D)进行图像处理。在完成对人工制作厚度为1 mm的封严涂层试件实验检测后,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试件中的2个缺陷,并可有效提取出缺陷大小信息,与实际缺陷大小基本一致,验证了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封严涂层检测的有效性。

周琴[9](2020)在《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专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先进材料,其中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特殊的电、磁等优异性能,广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超高温、高真空等极端苛刻环境中得到使用,但是中国高品质碳化物先进陶瓷产能低下,致使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研发碳化物先进陶瓷制品已迫在眉睫,从专利分析角度对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专利进行分析研究,对探明全球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技术信息,改变我国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的发展现状,指导我国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技术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可视化分析法、专利引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全球和中国的发展态势、重点创新主体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其次,对热点材料C/SiC复合材料和SiC/SiC复合材料的技术功效、技术路线等进行分析;最后对重点创新主体赛峰集团进行专利引证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全球和中国专利分析来看,全球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处于增长态势,美国是研究最早的国家,日本、法国等国家紧随其后,近十多年来,中国是影响全球专利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构成可分为碳化物涂层、SiC增韧相、碳化物陶瓷以及碳化物陶瓷复合材料;就专利申请量而言,碳化物涂层和碳化物陶瓷复合材料是全球研究重点;全球技术来源国家主要为中国、美国和日本;国内主要技术创新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南、北京、江苏省市;我国的专利较多集中在技术改进和研发上,国外的专利较多集中在具体部件应用与改进上。(2)从热点材料C/SiC复合材料和SiC/SiC复合材料的专利分析来看,C/SiC复合材料改进的技术方向主要集中在工艺改进、基体改性以及界面改性上,近五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烧蚀性能方面,技术难点在于提高耐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SiC/SiC复合材料技术热点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工艺改进和界面改进上,近五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以及提高力学性能等方面,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是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3)从重点创新主体的专利引证分析来看,挖掘出赛峰集团在本领域的核心专利US5965266A,追踪到该项技术的发展源头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揭示了引证对象主要包括Carolyn Dry、通用电气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联合技术公司等,且存在竞争关系;自引证专利布局主要为从单对材料的保护发展到对具体部项的保护,对于碳化物陶瓷在涡轮机上的研究较为深入;最后通过引证网络分析了整个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延伸和发展情况。

梁宏璇[10](2020)在《γ-TiAl合金表面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文中提出γ-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航空发动机部件制造材料。但γ-TiAl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钛火”故障,易引发严重事故。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γ-TiAl合金表面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其制备工艺、成分和结构。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关于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标准。本论文基于“钛火”故障的氧化和摩擦因素,系统研究了NiCr/YSZ复合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光烧蚀测试方法,初步探索了NiCr/YSZ复合涂层的阻燃机理。本论文首先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制备NiCr合金层,之后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YSZ层。NiCr/YSZ复合涂层厚度约为21μm,其中YSZ层厚度约为13μm,NiCr合金层厚度约为8μm,涂层表面存在金属液滴。物相分析结果表明,NiCr/YSZ复合涂层表面由t-Zr O2组成。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γ-TiAl合金表面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299.71HV0.1,NiCr/YSZ复合涂层表面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872.56HV0.1。热震试验结果表明,当热震次数为48次时,NiCr/YSZ涂层剥落面积约为5%,表现出较好的抗热震性能。通过恒温氧化试验研究了γ-TiAl和NiCr/YSZ复合涂层在850℃、950℃和1050℃时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γ-TiAl和NiCr/YSZ复合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动力学规律近似抛物线型。γ-TiAl在氧化过程中形成了结构疏松的Ti O2和Al2O3的混合氧化膜。NiCr/YSZ复合涂层在850℃、950℃氧化100h后的氧化产物为t-Zr O2,1050℃氧化100h后的氧化产物为t-Zr O2及少量的Ti O。氧化过程中,YSZ层与NiCr合金层间形成了TGO层(热生长氧化层)。NiCr/YSZ复合涂层在高温下能有效阻隔氧向γ-TiAl内部的扩散,有利于防止“钛火”故障的发生。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载荷和温度因素对γ-TiAl和NiCr/YSZ复合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室温不同载荷下,γ-TiAl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NiCr/YSZ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为轻微的粘着磨损。500℃时,γ-TiAl的比磨损率为0.2773mm3·N-1·m-1,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NiCr/YSZ复合涂层的比磨损率为0.1839mm3·N-1·m-1,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结果表明,NiCr/YSZ复合涂层能够在摩擦过程中能起到润滑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摩擦生热。通过连续激光烧蚀试验研究了γ-TiAl和NiCr/YSZ复合涂层在不同功率下的抗烧蚀性能。γ-TiAl的烧蚀形貌包括熔化重凝区和热激活区;NiCr/YSZ复合涂层的形貌包括烧蚀坑和热影响区。随着功率的增大,γ-TiAl表面依次出现“花瓣”状龟裂区和锥形凸起;NiCr/YSZ复合涂层中YSZ层由网状变为环状,烧蚀坑深度和宽度逐渐增大,但YSZ层仍附着于烧蚀坑表面,未发生脱落,对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二、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应用及热分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陶瓷基复合材料特性
3 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部件应用
    3.1 燃烧室及火焰筒
    3.2 涡轮叶片和端壁
    3.3 涡轮盘和涡轮外环
    3.4 喷管调节片/密封片和混合段
4 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流动传热实验研究
    4.1 合金热端部件流动传热实验研究模化方法
    4.2 CMC热端部件流动传热实验研究方法
5 结论

(2)沿海地带航空发动机腐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沿海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的特点
2 沿海航空飞机发动机的腐蚀类型
    2.1 电化学腐蚀
    2.2 应力腐蚀
    2.3 热腐蚀
    2.4 霉菌腐蚀
    2.5 气氛腐蚀
    2.6 晶间腐蚀
3 提高抗腐蚀能力的方法
    3.1 清洗
    3.2 加强维护
    3.3 新型涂层防护
    3.4 采用新型复合材料
4 结论与展望

(3)超音速火焰喷涂碳化钨技术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碳化钨涂层服役条件的研究现状
    1.1碳化钨涂层的超音速喷涂制备原理
    1.2 碳化钨涂层的摩擦特性
        1.2.1在海水环境中的摩擦
        1.2.2 高温摩擦
        1.2.3 涂层的抗磨损失效机理
    1.3 涂层的热震性能
    1.4 涂层的空蚀性能
2 超音速火焰喷涂的应用领域
    2.1 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2.2 在模具领域的应用
3 超音速火焰喷涂在辊、轴等耐磨领域的应用
4 结 论

(4)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耐磨封严涂层技术及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耐磨封严涂层材料及涂层形貌特点
2 叶尖耐磨封严涂层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2.1 电弧焊
    2.2 电镀
    2.3 热喷涂
    2.4 高温烧结
    2.5 钎焊
    2.6 激光熔覆
3 我国耐磨封严涂层技术现状与发展要求
4 结论

(5)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压气机组件防钛火用阻燃可磨耗涂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发动机领域钛合金组件应用现状
2 钛合金组件钛火研究
    2.1 钛火危害
    2.2 钛火原因及机理
3 钛合金防钛火技术研究
    3.1 阻燃钛合金研究现状
        3.1.1 Ti-V-Cr系阻燃钛合金
        3.1.2 Ti-Cu-Al系阻燃钛合金
    3.2 防钛火涂层研究现状
        3.2.1 电镀技术制备阻燃涂层研究现状
        3.2.2 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阻燃涂层研究现状
        3.2.3 热喷涂技术制备阻燃涂层研究现状
4 阻燃可磨耗涂层技术研究
    4.1 阻燃可磨耗涂层研究现状
    4.2 阻燃可磨耗涂层的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4.2.1 阻燃性评价
        4.2.2 可磨耗评价
        4.2.3 阻燃机理
        4.2.4 可磨耗机理
5 结语

(6)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防护涂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叶尖防护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2.1 航空发动机封严
        1.2.2 钛合金叶尖防护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高温合金叶尖防护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4 叶尖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叶尖防护涂层的研究方法概述
        1.3.1 环境特点
        1.3.2 叶尖防护涂层的性能研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基体材料
    2.2 耐磨材料
    2.3 涂层制备
        2.3.1 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制备
        2.3.2 高温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制备
        2.3.3 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制备
    2.4 测试手段
        2.4.1 高温氧化实验
        2.4.2 阻燃实验
        2.4.3 高速刮擦实验
        2.4.4 热腐蚀实验
        2.4.5 三点弯曲实验
    2.5 涂层组织结构表征
        2.5.1 物相分析
        2.5.2 形貌分析
        2.5.3 元素组成分析
        2.5.4 热物性能分析
        2.5.5 硬度分析
第三章 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抗氧化和阻燃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3.3.1 沉积态Ni/cBN防护涂层的微观结构
        3.3.2 Ni/cBN防护涂层的氧化行为
    3.4 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阻燃性能
        3.4.1 阻燃测试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3.4.2 燃烧测试后钛合金基体的微观结构
        3.4.3 阻燃测试后Ni/cBN防护涂层的微观结构
        3.4.4 阻燃测试后Ni/Si_3N_4防护涂层的微观结构
        3.4.5 分析与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钛合金叶尖防护涂层与AUhBN可磨耗封严涂层的高速刮削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沉积态涂层的微观结构
        4.3.2 高速刮削实验结果
        4.3.3 高速刮削后的磨痕形貌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可磨耗材料转移层对叶尖防护涂层刮削行为的影响
        4.4.2 防护涂层在刮削过程中对Al/hBN涂层致密化的影响
        4.4.3 防护涂层在刮削过程中对Al/hBN涂层可刮削性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高温合金叶尖防护涂层的氧化和热腐蚀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微观结构
        5.3.2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氧化行为
        5.3.3 cBN颗粒的氧化行为
        5.3.4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热腐蚀行为
    5.4 分析与讨论
        5.4.1 900℃时涂层氧化产物的演化及其对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5.4.2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氧化机理
        5.4.3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热腐蚀机理
    5.5 结论
第六章 高温合金叶尖防护涂层微观结构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沉积态NiCrAlYSi+NiAl/cBN涂层的微观结构
        6.3.2 NiCrAlYSi+NiAl/cBN防护涂层的循环氧化行为
        6.3.3 循环氧化过程中防护涂层界面微观结构的演变
        6.3.4 三点弯曲测试中的界面断裂行为
    6.4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DD6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涂层抗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高温合金发展概况
        1.2.1 国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发展概况
        1.2.2 国内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发展概况
    1.3 合金的的氧化机理
    1.4 高温防护涂层
        1.4.1 铝化物涂层
        1.4.2 改性铝化物涂层
        1.4.3 MCrAlY包覆涂层
        1.4.4 热障涂层
        1.4.5 新型高温防护涂层
    1.5 涂层的退化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火花沉积技术概述
    2.1 引言
    2.2 电火花沉积原理及特点
    2.3 电火花沉积设备
        2.3.1 振动电极式强化设备
        2.3.2 旋转电极式强化设备
        2.3.3 数控式电火花强化设备
    2.4 电火花工艺研究进展
        2.4.1 工艺参数优化
        2.4.2 加工介质
        2.4.3 电极材料选择
        2.4.4 复合沉积
    2.5 电火花沉积耐高温涂层研究进展
    2.6 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应用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基体和涂层材料
    3.2 涂层制备
    3.3 高温氧化实验
    3.4 样品检测方法简介
        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4.2 X射线能谱仪(EDS)
        3.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第4章 DD6 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抗氧化性
    4.1 引言
    4.2 AlCoCrFeNi涂层的组织结构
    4.3 恒温氧化行为
        4.3.1 氧化动力学曲线
        4.3.2 氧化分析
    4.4 氧化后涂层体系的互扩散行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D6 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DD6 微晶涂层的抗氧化性
    5.1 引言
    5.2 DD6 微晶涂层的组织结构
    5.3 恒温氧化行为
        5.3.1 氧化动力学曲线
        5.3.2 氧化分析
    5.4 氧化后涂层体系的互扩散行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专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专利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基本概述与数据处理
    2.1 专利分析概述
        2.1.1 相关研究的发展
        2.1.2 专利情报分析的方法
    2.2 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概述
        2.2.1 发展现状
        2.2.2 主要应用需求
    2.3 数据处理
        2.3.1 技术分解表
        2.3.2 专利数据的范围和处理
        2.3.3 相关事项和约定
3 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专利概况分析
    3.1 全球专利分析
        3.1.1 全球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2 技术来源国家分析
        3.1.3 专利技术构成分析
        3.1.4 创新主体分析
    3.2 中国专利分析
        3.2.1 中国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2.2 中国申请区域分析
        3.2.3 法律状态分析
        3.2.4 创新主体分析
    3.3 小结
4 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热点材料专利分析
    4.1 C/SiC复合材料专利分析
        4.1.1 C/SiC复合材料技术功效分析
        4.1.2 C/SiC复合材料技术发展脉络分析
        4.1.3 C/SiC复合材料重点专利分析
    4.2 SiC/SiC复合材料专利分析
        4.2.1 SiC/SiC复合材料技术功效分析
        4.2.2 SiC/SiC复合材料技术发展脉络分析
        4.2.3 SiC/SiC复合材料重点专利分析
    4.3 小结
5 重点创新主体的专利引证分析
    5.1 赛峰的专利引证情况分析
    5.2 赛峰的核心专利分析
        5.2.1 后向引证分析
        5.2.2 前向引证分析
    5.3 小结
6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1.1 全球及中国专利分析结论
        6.1.2 热点材料分析结论
        6.1.3 重要创新主体分析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γ-TiAl合金表面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TiAl金属间化合物
    1.2 γ-TiAl合金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2.1 γ-TiAl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1.2.2 γ-TiAl合金的耐磨性能
        1.2.3 “钛火”故障
    1.3 “钛火”防护方法
        1.3.1 改进结构设计
        1.3.2 阻燃钛合金
        1.3.3 阻燃涂层
        1.3.4 阻燃性能评价方法
    1.4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及多弧离子镀技术
        1.4.1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1.4.2 多弧离子镀技术
    1.5 课题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可行性分析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涂层制备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制备方法
    2.2 NiCr/YSZ复合涂层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及抗热震性能表征
    2.3 高温氧化试验方案
    2.4 摩擦磨损试验方案
    2.5 激光烧蚀试验方案
第三章 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研究
    3.1 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
        3.1.1 NiCr合金层的制备
        3.1.2 YSZ层的制备
    3.2 NiCr/YSZ复合涂层的形貌、成分及组织结构分析
        3.2.1 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3.2.2 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3.2.3 物相分析
    3.3 NiCr/YSZ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及抗热震性能分析
        3.3.1 显微硬度分析
        3.3.2 抗热震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iCr/YSZ复合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850℃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恒温氧化行为研究
        4.2.1 氧化动力学分析
        4.2.2 氧化膜表面形貌及产物分析
        4.2.3 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4.3 950℃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恒温氧化行为研究
        4.3.1 氧化动力学分析
        4.3.2 氧化膜表面形貌及产物分析
        4.3.3 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4.4 1050℃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恒温氧化行为研究
        4.4.1 氧化动力学分析
        4.4.2 氧化膜表面形貌及产物分析
        4.4.3 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iCr/YSZ复合涂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载荷因素对NiCr/YSZ复合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
        5.2.1 试验条件及参数
        5.2.2 摩擦系数
        5.2.3 磨损形貌
        5.2.4 磨损量
    5.3 温度因素对NiCr/YSZ复合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
        5.3.1 试验条件及参数
        5.3.2 摩擦系数
        5.3.3 磨损形貌
        5.3.4 磨损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iCr/YSZ复合涂层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γ-TiAl合金表面激光烧蚀行为研究
        6.2.1 100-300W功率下γ-TiAl合金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2.2 400-800W功率下γ-TiAl合金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2.3 1000-1200W功率下γ-TiAl合金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3 NiCr/YSZ复合涂层表面激光烧蚀行为研究
        6.3.1 100-300W功率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3.2 400-1000W功率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3.3 1200W功率下NiCr/YSZ复合涂层的烧蚀形貌及轮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应用及热分析研究进展[J]. 杜昆,陈麒好,孟宪龙,王力泉,裴祥鹏,焦英辰,李华容,刘存良. 推进技术, 2022(02)
  • [2]沿海地带航空发动机腐蚀研究[J]. 余肖飞,敖良忠,吴梓祺.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11)
  • [3]超音速火焰喷涂碳化钨技术及应用现状[J]. 姬寿长,李争显,陈丹,熊江涛,李京龙. 榆林学院学报, 2021(06)
  • [4]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耐磨封严涂层技术及其发展[J]. 闫峰,刘建明,黄凌峰,章德铭. 热喷涂技术, 2021(03)
  • [5]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压气机组件防钛火用阻燃可磨耗涂层研究进展[J]. 田浩亮,熊声健,金国,王玉江,魏世丞,王长亮,郭孟秋,杜修忻,王天颖,张昂,肖晨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1(07)
  • [6]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防护涂层的研究[D]. 刘燚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7]DD6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涂层抗氧化性能研究[D]. 梁婷.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8]基于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检测研究[J]. 袁雅妮,苏清风,习小文,江海军,魏益兵,宋扬民.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0(05)
  • [9]航空航天用碳化物先进陶瓷材料专利分析研究[D]. 周琴.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10]γ-TiAl合金表面NiCr/YSZ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D]. 梁宏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表面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