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地质概论

环境工程地质概论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概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峰[1](2018)在《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地质环境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类活动也对地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伴随的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趋向严重、复杂和多样,产生诸如垃圾填埋污染、泉水喷涌受阻等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如何评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论文结合济南市的特点,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GIS技术及数学地质理论方法,突出环境工程地质学注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反作用这一特点,综合考虑济南市原生、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各因子的前提下,提出了“原生-次生问题综合评价法”,构建了5个层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模型,进行了济南市全域范围内的工程地质环境安全性分区,并针对济南市地铁建设对泉水水位的影响、城市化建设对泉水水量的影响、垃圾填埋对泉水水质的污染等典型问题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同时根据问题特点及治理难易程度进行了防治分区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取得了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的研究成果。(1)将工程建设对泉水的影响作为次生环境工程问题评价因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五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体系。济南市的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发育,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软土、黄土湿陷、粉(砂)土液化等。市域内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不稳定斜坡变形失稳、采空塌陷及其伴生裂缝、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及工程建设对泉水喷涌的影响。(2)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济南市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将济南市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风险性划分为大、中、较小和小四级,其中风险性大区面积约为310.73km2,约占全市面积的3.88%,主要分布在长清区中部、市区和章丘区的南部,是济南泉水的补给涵养区。该区属于中山、低山区,地形坡度均为30°左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地震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此区域部分存在软土,无湿陷性黄土、液化砂土等分布。(3)采用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将济南市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风险性划分为大、中、较小和小四级,风险性大区面积约为175.41km2,约占全市面积的2.20%。主要分布在历城区孙村镇西北、章丘区圣井街办、埠村街办、官庄街办以及普集镇东部区域和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泉群排泄区。此区铁矿、煤矿、粘土矿和铝土矿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开采活动较为频繁,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及推测采空区。垃圾掩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性大-中等。泉水对工程地质环境制约性强。(4)以地下水径流通道的破坏、地面硬化对泉水补给量影响及地下水潜在污染作为制约因子,划定了泉水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制约性分区,分为制约性强、中、弱、无4个分区。Ⅰ制约性强区主要分布在趵突泉等四大泉群附近,Ⅱ制约性中区主要分布在平阴县中部、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中部和章丘区东部,Ⅲ制约性弱区主要分布在长清区东南、历城区南部和章丘区南部,Ⅳ无制约性区主要分布在商河县、济阳县、天桥区、历城区北部、章丘区北部、长清区西、平阴县西北及东南等区域。(5)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原生和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因子分别进行评价,再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两个二级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原生-次生综合评价法,同时基于MAPGIS技术,将济南市工程地质环境安全性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级,安全性A级区面积约为159.36km2,约占全市面积的1.95%,为最低的安全级别区,较不适宜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主要分布在历下区西趵突泉街办、历城区郭店镇南、孙村镇、章丘区圣井街办、埠村街办、双山街办和明水街办部分区域。经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更符合济南市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6)为防止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泉水径流通道的破坏,在对各项条件分析后,建立了趵突泉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根据趵突泉域岩溶水GMS数值模型优化预测了济南地铁环线、M线、R线规划建设对泉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铁M1埋深18-35m、M2埋深25-40m、M3埋深16-40m、M4埋深12-40m、R1埋深35m、R2埋深18-25m、环线埋深25-40m时对泉水位的影响比较微弱。地铁全线建成后对趵突泉域的水位影响较小,最大值仅为0.03m。(7)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济南市建成区面积越来越大,建立了济南泉水流量与建成区面积、地下水开采量、降水量相关关系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工程建设城区扩展地面硬化对岩溶水补给量有重要影响,直接减少了泉水流量。通过计算,由于城市扩展岩溶地下水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了2.77万m3/d,近50多年来济南市工程建设活动对泉水流量产生了重大影响。(8)济南岩溶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呈现水质恶化趋势,在地下水水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T3D模块模拟了南部山区历史遗留垃圾点的污染物运移过程,预测结果表明,硝酸盐、硫酸盐、三氯甲烷三大污染物在未来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时间内的污染羽范围逐步扩大,可能会对下游水源地及市区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风险,影响济南市民的饮水安全。其污染途径有点源-表流阶段入渗型、面源-降雨间歇入渗型和点源-开采越流入渗型。济南市西部岩溶水污染途径为第一种,南部山区岩溶水污染途径为第二种,东部岩溶水污染途径为第三种。(9)针对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其特征及治理难易程度,进行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分区,划出了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不需采取措施区。针对区域稳定性、地质灾害、不良土体、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地裂缝等,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典型问题,保泉方面:泉水制约性强区应切断污染通道,加强防渗和监测;制约性中区应控制基础埋深和地面硬化面积。重大工程方面:地铁建设应采用盾构法施工、实施回灌、确定合理的埋置深度以及海绵城市设计。垃圾污染方面:划定保护区、加大回收力度、杜绝灰岩裸露区的填埋、制定滤液标准并严格执行。综上,论文把泉水对工程建设的制约性影响纳入次生环境工程问题之中,建立了全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体系,提出了“原生-次生问题综合评价法”,对济南市的环境工程地质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理论上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因子体系与成熟的评价方法,可望丰富发展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理论;从实践上,通过全市的工程地质环境安全性分区、典型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模拟预测,防治分区的划定及具体对策的制定,突出实用性,可用于指导济南市的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

郑金明,刘高,王国仓,李高勇,张有华,谢裕江[2](2011)在《现代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演化》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和演化。认为中国工程地质学已从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经过一个过渡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进入了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完成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现代工程地质学是由区域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环境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现代系统新学理论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地质预测学等学科构成的一个现代工程地质学体系,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系统科学分析法、监控-反馈法、数值模拟计算等,它作一个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地质学科,在人类改选自然的活动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王乾程,韩文[3](2009)在《社会发展与环境工程地质学》文中提出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其由来,并对我国工程地质的特征及存在问题作了叙述。最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环境工程地质学就是要求我们以环境、地质和工程三者合一的思维来分析和实施每一项工程,即"合理适度开发,人地协调共处"。

程新生,朱才宝[4](2006)在《滨水工程岩土技术的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对滨水工程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对滨水工程岩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作了评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李华锋,吕瑞[5](2006)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探讨》文中认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内涵和外延、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都还在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之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体系,来勾画它的轮廓,构建它的框架。

靳德武[6](2003)在《现代工程地质学的演变与发展》文中提出从工程地质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出发,认为现代工程地质学是该学科发展的新阶段,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次重大飞跃,形成了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城市工程地质学、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预测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地质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系统分析方法、反馈—控制方法、模型方法等现代工程地质学技术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数字工程地质、随机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现代工程地质学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生长点.

李相然,胡广韬[7](1999)在《试论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文中认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本文分析了环境工程地质学产生的动因与研究现状,探讨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

韩文峰[8](1997)在《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典型实例环境保护、减灾对策和灾害损失评价》文中认为本文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理论问题,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典型实例,环境保护,减灾对策和灾害损失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最后,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孙玉科[9](1996)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特点》文中提出全国性的环境工程地质会议,在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下,从1982年的第一次算起到1995年共召开了3次。每一次都标志着中国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于1982年11月在湖北孝感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显示着我国的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崛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推动环境工程地质工作

孙玉科,许兵,李毓瑞[10](1996)在《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文中认为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孙玉科,许兵,李毓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5~18日在兰州召开。该会的会议文集选编了52篇论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工程地质学...

二、环境工程地质学概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工程地质学概说(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完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理论体系
        1.2.2 服务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济南市自然条件及环境工程地质背景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2.1.2 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质条件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质构造
        2.3.3 岩浆岩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2.4.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2.4.3 水文地质分区
    2.5 工程地质条件
        2.5.1 工程地质分区
        2.5.2 各分区的工程地质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影响因子及综合评价
    3.1 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1.1 地壳稳定性
        3.1.2 地质灾害
        3.1.3 不良土体
        3.1.4 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2 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2.1 不稳定斜坡
        3.2.2 采空塌陷及地裂缝
        3.2.3 垃圾填埋场污染
        3.2.4 泉水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制约问题
        3.2.5 次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3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
        3.3.1 单网格评价
        3.3.2 区域评价
        3.3.3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典型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模拟与评价
    4.1 地铁工程建设对趵突泉域水位影响评价
        4.1.1 泉水影响评价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
        4.1.2 地铁建设对趵突泉域水位影响预测
    4.2 城市化建设对泉流量的影响
        4.2.1 济南市的城市化建设
        4.2.2 城市发展的水文效应
    4.3 济南市南部山区垃圾站点污染预测
        4.3.1 地下水污染预测方法及数学模型
        4.3.2 污染预测
        4.3.3 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5.1 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分区
        5.1.1 重点防治区
        5.1.2 次重点防治区
        5.1.3 一般防治区
        5.1.4 不需采取措施区
    5.2 具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5.2.1 原生问题防治对策
        5.2.2 次生问题防治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成果

(3)社会发展与环境工程地质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由来
3 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 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看法
5 结语

(4)滨水工程岩土技术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专业背景
    1.1 工程地质学
    1.2 岩土工程
    1.3 地质工程
    1.4 环境工程地质
    1.5 学科相互关系
2 滨水工程的特色
    2.1 滨水工程范筹
    2.2 滨水工程环境条件特色
3 滨水工程岩土技术现状
    3.1 勘察技术
    3.2 边坡治理技术
    3.3 地基基础设计
    3.4 地基处理
    3.5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3.6 岩土工程标准化
    3.7 计算机应用
4 发展趋势与对策
    4.1 发展趋势
    4.2 应对措施
5 结语

(5)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崛起
2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3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4 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重点
    4.1 加强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2 加速区域性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4.3 注意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趋势预测及减灾对策的研究
    4.4 开展环境工程地质制图研究

(7)试论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产生的动因及其研究现状
二、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
三、环境工程地质学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和发展环境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
    2. 积极从新学科中汲取营养
    3.深入研究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4.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不断改进与提高研究手段
    5. 重视城市或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及科研成果应用研究
    6. 加强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教育与培训

四、环境工程地质学概说(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D]. 张云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5)
  • [2]现代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演化[J]. 郑金明,刘高,王国仓,李高勇,张有华,谢裕江. 科技促进发展, 2011(S1)
  • [3]社会发展与环境工程地质学[J]. 王乾程,韩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6)
  • [4]滨水工程岩土技术的展望[J]. 程新生,朱才宝. 水运工程, 2006(S1)
  • [5]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探讨[J]. 李华锋,吕瑞. 金属矿山, 2006(05)
  • [6]现代工程地质学的演变与发展[J]. 靳德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3(03)
  • [7]试论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J]. 李相然,胡广韬. 环境科学进展, 1999(06)
  • [8]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典型实例环境保护、减灾对策和灾害损失评价[J]. 韩文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7(02)
  • [9]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特点[A]. 孙玉科. 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 1996
  • [10]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J]. 孙玉科,许兵,李毓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02)

标签:;  ;  ;  

环境工程地质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