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1](2021)在《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已逐渐被视为解决射频(Radio Frequency,RF)频谱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案,但是由于其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点对点通信,使用场景非常受限。可见光组网,作为可见光通信的具体应用技术,凭借可见光传输的诸多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目前可见光组网并没有一套完整且可靠的组网协议,很多管控技术的研究无法推进,使得其一直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本文针对上述难题,参与设计了一个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并基于此系统完成了基于时隙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的仿真和实验验证;此外,本文还针对可见光组网的网络管理方面的需求,分别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和网络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参与设计了一个上下行均使用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选择了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了组网系统的架构设计和MAC层功能模块设计,为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2)基于上述组网系统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用于解决组网的全双工通信问题和多用户接入问题;并且,详细说明了终端接入过程、数据传输过程、关键机制和系统参数等技术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组网实验平台完成了该协议的可行性验证。(3)在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双向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将及时感知组网的拓扑变化并获取拓扑信息作为研究重点,完成了拓扑发现机制的详细设计;并且,针对组网的应用需求,搭建了一个拥有一百个终端的组网系统仿真平台;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拓扑发现机制的有效性,并评估了该机制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对组网系统性能的影响。(4)针对可见光组网的可视化管控需求,本文全面分析了组网系统的网络管理需求;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了一个基于web的可见光组网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等;最后,通过等效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网络管理系统对被管设备的可视化集中管控的功能,为整个组网系统正常、可靠且高效地运行提供了保障。

李飞阳[2](2021)在《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当前,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信息覆盖不全的弊端,不能满足用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接入需求,因此不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的天空地网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该网络具备全球无缝的常态化覆盖能力。然而传统互联网的IP地址双重身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天空地网络,为此,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都对该网络架构做出了改进,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架构是采用用户空间和网络空间分离的思想,提出了“接入标识”“路由标识”及其分离解析映射机制为核心的标识网络架构,运用该架构与天空地网络结合一方面解决了传统互联网架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不同用户的接入需求。实现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的管理机制是掌握网络数据走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的工作内容是“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空地网络原型系统”项目的一部分,完成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空地网络的管理协议的设计实现工作。本文工作内容如下:1.该管理协议针对传输层接口增加了适应性传输模块,主要对空间网络协议栈的数据包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工作,实现了对16位地址空间的数据信息的发送接收功能;2.针对标识映射服务器的扩展代理模块,编写相应的标识映射管理信息库,如标识映射条目、用户数据表等信息,空中的卫星中的接入路由器向映射服务器的本地代理通过简单网络管理扩展协议注册新的管理信息库节点,本地代理将处理结果通过该网管协议发送给网管服务器,进而能够获取标识映射条目信息;3.在网络管理端修改管理信息库的配置文件,设置设备故障等阈值告警标准使映射服务器端可以主动上报告警信息,进而通知相对应的网络管理端。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部署网管协议的测试环境,对改造后的Net-SNMP软件进行测试显示支持16位协议栈的数据;对Wireshark抓包工具截取到的映射数据包的端口地址和端口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能够收集并设置对应的映射信息;对设备故障的阈值告警的上报功能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可以收到十六位传输模块的告警信息,并且当卫星的接入路由器有用户接入时,网络管理端收到告警信息,信息中包含故障标识信息和端口号,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洪意意[3](2021)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数据采集是网络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普遍使用等时间间隔的采集方法,采集间隔固定,忽略被采集数据的波动变化,可能导致采集资源浪费、数据冗余、拟合准确性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策略,并基于该策略设计和实现了相应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系统。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策略从采集频率和采集失真度两个优化目标入手,结合设备CPU利用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使用Holt-Winters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预测,基于预测数据求解构建的模型,得到最佳采集时间点序列,从而合理分配采集时间点,实现了网络数据的自适应采集。其次,基于所提策略,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自适应采集系统,包括应用展示层、调度控制层和数据交互层。该系统选取InfluxDB时间序列数据库存储采集数据,基于SNMP请求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网络数据的自适应采集与存储,同时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以图表形式展示采集数据,便于用户管理与查看。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实现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有效地降低了采集频率和采集失真度,优化了网络管理中数据采集的过程和效果。

李梦飞[4](2021)在《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广电公司业务不断扩张,业务种类日渐丰富,网络规模逐渐庞大,网络状况变得更加复杂,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越加困难。为解决当前网络维护的窘境,实现智能化主动运维,在网络线路故障影响信号传输前对故障进行排查修复,提升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络用户使用体验,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HFC网络的故障智能定位系统。本文对当前广电公司的HFC网络运维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本系统从主动运维概念出发,在WEB端基于MVC框架、My SQL数据库,使用JAVA和Java Server Pages进行开发;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采集数据,实现对网络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各项指标监测;将置于用户家中的Cable Modem作为网络中故障的探针,通过预均衡系数计算系统运维指标和故障反射点间距并结合网络拓扑对线路故障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加权余弦相似度和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对故障Cable Modem用户地址和带内频响曲线进行相似度分析,智能区分Cable Modem所受故障为共路故障或单路故障;结合Cable Modem的发射电平、接收电平确定网络线路中是否存在接头故障;实现系统主动排查网络中的线缆故障,缩小网络故障查找范围。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并现场验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结果符合系统设计预期,能够明显提高公司进行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提高电缆故障修复的准确率。

文禹棋[5](2021)在《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航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网络的概念逐渐被提起,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陆地、海洋之上,而是向天空和太空上延伸。我国的信息网络发展目标,是借助天基网络配合地面网络来实现网络的全球全面覆盖。为了应对天基网络的网络管理需求,保证网络正常运转,需要对天基网络所有卫星节点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基于网络管理的思想,网管代理的任务是被部署在各个网络节点中,构建被管资源与网管中心信息交互的通道,管控信息适配模块则需更多关注与被管资源的数据交互。因此,网管代理是整个天基网络管理活动开展的核心,适配模块是实现天基网络节点资源统一管理的关键。本文研究重点为天基网管控信息的适配方案,致力于提供一个能够全面地适配天基网络资源、提升被管资源与网管代理的数据交互效率以及提高网管代理可用性的适配模块解决方案。首先,在调研了天基网络和网络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课题明确了适配模块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路线。然后,本文基于功能视点对天基网络管理信息进行梳理,形成了技术无关的天基网络管理信息模型文件库,并规定了被管资源的命名规则及全局唯一标识方法。接着,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模型文件库的自动适配技术,和适配模块与被管资源交互的网管协议。最后,围绕模块架构、存储文件和接口三个方向描述适配模块的概要设计;并且从类、重要函数等角度介绍适配模块的详细设计思路,并最终完成适配模块的开发、功能以及性能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的有效性。

朱福祥,胡成浩,刘言,孙慧,田建召,陆洲[6](2020)在《天地异构网络链路状态监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天地异构网络动态性、高时延以及资源有限等特点,分析现有地面网络管理协议在天地异构网络上应用的可能性,并对比各个网络管理协议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直接使用传统网管协议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MIB库缺少端到端的时延描述、网络端口流量分析复杂导致不利于网络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直接观测。最后,结合地面传统互联网网管协议SNMP,提出适用于监测天地异构网络链路状态的方法,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监测、自定义时延测试以及网络流量监控等,为天地异构网络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参考。

王旭[7](2020)在《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张,互联网架构设计上出现的安全性低、移动性支持差、可扩展性差等缺陷导致现在的互联网架构不再适用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系统。标识网络将网络划分为网络空间和用户空间,解决了传统互联网架构中的弊端,非常符合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自主安全、可管可控、可靠稳定、按需传输需求。由于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具有特殊的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导致传统网络管理系统不再适用于本网络。本文工作是“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原型系统”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设计实现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论文分析了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以B/S架构为基础的网络管理系统。为了便于网管系统应用的多实例部署,系统设计了管理员的无状态登录认证模块。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计算资源和带宽资源受限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性能管理模块对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本文对网络性能管理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标识协议栈中的标识映射协议、认证鉴权协议、路由控制协议等资源,网管系统在用户管理和标识路由管理模块通过配置多个数据源的方式对以上资源实现了集中管理。论文分模块对网管系统进行了实现。在性能管理部分通过缓存技术,解决了网管系统用户过多时出现重复性能查询问题,从而降低查询对网络带宽的占用。通过Websocket协议,实现了用户浏览器和服务端之间的全双工通信,避免了HTTP轮询对网管服务器带宽资源的消耗。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储部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综合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和缓存型数据库的优势,不仅解决了多线程并发造成的数据污染问题,还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在日志记录部分,采用了面向切面的编程技术,不仅简化了代码结构的,同时还增加了代码的复用度。最后,将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部署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Postman测试工具和Web浏览器工具分别对系统的五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的管理功能。

李佳芮[8](2020)在《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内蒙古电力公司需要管理和维护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设备种类也日益繁多,复杂的系统架构及软硬件资源的共享给日常的管理维护增加了难度,使得系统故障的发现时间、定位时间和消缺时间都较长。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效率,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控制系统,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检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电力网络的特殊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给出了面向对象的通信网监控设计方案。基于SNMP协议和相关技术设计了综合监控系统程序,研究了综合控制系统的特点、原则、使用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综合控制系统的分配特点,分析了该综合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应用测试,并对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进行汇总,从而解决长期以来通信监控管理难以工程化的问题,并为其他国内电力公司使用网络综合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敖迪[9](2020)在《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联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具有充足完备的空间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中国本土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已经逐渐构建和发展起来。然而,由于网络结构具有高度异构、动态复杂的特性,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在通信带宽、处理能力以及硬件扩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整体网络架构存在攻击防御薄弱环节。针对于天地一体化网络中面临的安全挑战,设计并实现了安全联动防护系统。该系统具备近攻击源防御能力,并提供系统与安全网关之间的专有通信协议。当DDoS攻击发生时,在靠近攻击源的安全网关中进行多点协同防御,以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资源的损失,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奠定基础。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戳记录的DDoS攻击近源阻断方法当数据包被转发时,安全网关以滑动窗口为记录单位,对数据包的时间戳和流量进行记录和统计。安全联动防护系统对攻击信息和网关的流量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近源网关,对其部署防御策略。可行性实验和有效性实验的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骨干网关的压力,节约攻击路径上的网络资源,同时不造成过多内存开销。2)提出了一种安全控制协议该协议将安全控制传输任务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协调配合,实现数据加密、消息认证、安全模式选择等功能,为安全联动防护系统和安全网关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实验表明,协议能够保障消息安全可靠传输,同时降低网络通信量。3)设计并实现了安全联动防护系统安全联动防护系统结合了近源阻断方法和安全控制协议的实现,同时也提供了安全网关在线注册与信息查询、攻击告警信息统计分析以及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等功能,以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交互方式完成了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网关管理和攻击防御等研究任务。

陈世华[10](2020)在《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标识网络是基于标识分离映射思想而设计的新型互联网络,通过引入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分别表示用户的身份与位置信息,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因IP地址“二义性”所导致的在移动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的缺陷。然而,标识网络具有大规模部署、设备众多、场景复杂等特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管理系统。为了保障接入交换路由器、标识映射服务器、数据中继服务器等各设备的健康运作,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标识分离映射机制,设计标识网络场景的网络管理系统尤为关键,对于丰富标识网络体系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该场景,设计并实现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在对各设备进行分域管理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设备放置策略方案,以最小化累计管理成本,更有力地保障标识网络的可控可管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概述了与标识网络、网络管理和分域管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标识网络的组网模型,并介绍了网络管理和深度强化学习的相关技术原理。其次,分析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给出了总体设计与模块化设计,并对各功能模块和策略模块的实现做了阐述。其中,管理信息库模块对各设备与各个管理域的具体被管对象进行了抽象定义与组织,提供了管理的基础。同时,针对现有网管协议的不足,设计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协议,提供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配置管理功能的交互。还有管理数据库模块支持对管理数据的维护。此外,基于分域管理功能,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设备放置策略模块:通过对新设备上线、域管理站故障和负载过重场景的分析,总结了设备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管理成本函数,并建立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包含状态空间、行为空间和奖励机制等内容;基于该模型,采用深度强化学习合理感知环境状态,生成最小化累计管理成本的设备放置决策序列,以保障各个管理域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与扩展性。最后,搭建了相应的测试拓扑对管理功能和策略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网络管理协议、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及管理数据库等功能模块的有效性。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算法策略、不同参数模型对各性能指标的影响,验证了在分域管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设备放置策略方案在管理成本和管理负载均衡等方面具有更优越的表现。

二、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可见光组网
        1.1.2 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见光通信
        1.2.2 可见光组网
        1.2.3 组网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1.2.4 组网的网络管理及拓扑发现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双向可见光组网及其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1.3.2 应用于双向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
        1.3.3 基于web的可见光组网网络管理系统
    1.4 论文的结构层次安排
第二章 双向可见光组网及其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2.1 双向可见光组网的系统设计
        2.1.1 拓扑结构选择
        2.1.2 系统架构设计
        2.1.3 MAC层功能模块设计
    2.2 基于时隙的双向可见光组网多路访问控制协议设计
        2.2.1 多路访问控制协议分析
        2.2.2 基于时隙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的方案设计
        2.2.3 关键参数设计
    2.3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2.3.1 仿真分析
        2.3.2 实验验证
        2.3.3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于双向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
    3.1 大规模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的拓扑设计
    3.2 应用于组网系统的拓扑发现机制设计
    3.3 仿真分析
        3.3.1 OMNeT++仿真原理
        3.3.2 仿真场景与参数配置
        3.3.3 评估指标的定义与计算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eb的可见光组网网络管理系统
    4.1 网管技术原理分析
    4.2 可见光组网网管系统的需求分析
    4.3 基于web的网管系统的方案设计
        4.3.1 整体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设计
        4.3.3 数据库表设计
    4.4 基于web的网管系统的功能实现
        4.4.1 开发工具
        4.4.2 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缩略词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2)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空地网络研究现状
        1.2.2 天空地网络管理协议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架构
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空地网络介绍
    2.1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空地网络通信系统协议体系
        2.1.1 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介绍
        2.1.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空地网络的协议结构
    2.2 网络管理重要概念介绍
        2.2.1 SNMP主要框架
        2.2.2 SNMP功能介绍
    2.3 SMUX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2.4 INMP管理协议及相关软件Net-SNMP
        2.4.1 INMP管理协议
        2.4.2 Net-SNMP概述
        2.4.3 Net-SNMP安全模型
        2.4.4 Net-SNMP源码构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管协议需求与架构设计
    3.1 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需求分析
    3.2 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模型与交互流程
        3.2.1 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模型
        3.2.2 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交互流程
    3.3 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的设计
        3.3.1 针对16 位协议栈的网管协议设计
        3.3.2 针对标识映射扩展代理设计
        3.3.3 标识天空地信息网络Trap信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标识的天空地信息网络管理协议实现
    4.1 针对16 位协议栈的网管协议实现
        4.1.1 模块的初始化
        4.1.2 创建会话机制
        4.1.3 主要的函数构成
    4.2 INMP协议扩展代理实现
        4.2.1 建立映射MIB模块
        4.2.2 映射MIB的模块函数实现
        4.2.3 处理请求流程
    4.3 IDP环境下的Trap消息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INMP协议的IDP模块传输功能测试
        5.2.1 IDP版本的Net-SNMP软件功能测试
        5.2.2 INMP协议在服务器端信息测试
        5.2.3 INMP协议在客户端信息测试
    5.3 INMP协议收集映射信息测试
        5.3.1 两台虚拟机联通
        5.3.2 使用Net-SNMP收集映射信息
        5.3.3 使用Net-SNMP设置映射信息
    5.4 INMP协议收集Trap信息测试
        5.4.1 在IDP环境下Trap信息发送接收测试
        5.4.2 阈值周期告警发送信息测试
    5.5 测试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课题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网络管理中的数据采集
        2.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1.2 数据采集相关知识
    2.2 时间序列分析
        2.2.1 时间序列预测
        2.2.2 Holt-Winters模型
    2.3 多目标优化问题
        2.3.1 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
        2.3.2 多目标遗传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定义
        3.2.1 策略架构模型
        3.2.2 算法数学模型
    3.3 算法描述
        3.3.1 时间序列预测算法
        3.3.2 最佳采集时间点序列求解算法
        3.3.3 自适应采集流程
    3.4 算法验证
        3.4.1 实验环境介绍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采集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实体模型
    4.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4 模块间接口设计
        4.4.1 层间模块接口设计
        4.4.2 层内模块间接口设计
    4.5 数据库总体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适应采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5.2 数据交互层设计
        5.2.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5.2.2 数据存取模块设计
    5.3 策略调度层设计
        5.3.1 预测模块设计
        5.3.2 计算模块设计
        5.3.3 控制模块设计
        5.3.4 配置模块设计
    5.4 应用展示层设计
        5.4.1 设备展示模块设计
        5.4.2 采集配置模块设计
        5.4.3 采集结果模块设计
    5.5 数据库表详细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6.1 测试环境介绍
    6.2 测试用例介绍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HFC网络及主动运维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主动式网络运维技术基础
    2.1 主动式网络运维
    2.2 HFC网络基本原理
        2.2.1 HFC网络结构
        2.2.2 DOCSIS标准及其系统结构
        2.2.3 前端后端设备
        2.2.4 CM与 CMTS通信过程
    2.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4 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
        2.4.1 阻抗
        2.4.2 传播速度比率
        2.4.3 线性失真
        2.4.4 群时延
    2.5 预均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故障定位系统关键技术
    3.1 系统建设目标及需求分析
    3.2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
        3.2.1 预均衡信息获取
        3.2.2 预均衡系数处理
        3.2.3 主动运维指标计算
    3.3 网络故障定位方案
        3.3.1 故障CM筛选
        3.3.2 网络故障定位
        3.3.3 网络接头故障定位
    3.4 共路故障识别算法选择
        3.4.1 共路故障识别原理
        3.4.2 相似度分析算法
        3.4.3 地址信息匹算法选择
        3.4.4 带内频响曲线匹配算法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定位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 设备信息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4.3 异常CM的筛选功能设计
    4.4 共路故障识别功能设计
        4.4.1 地址匹配
        4.4.2 波形匹配
    4.5 网络故障定位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功能模块实现
        5.1.1 全网CM健康状况统计
        5.1.2 系统用户管理
        5.1.3 系统参数修改
        5.1.4 异常CM详细信息
        5.1.5 故障处理情况统计
        5.1.6 网络故障分析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
        5.2.2 系统功能现场验证
        5.2.3 验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
    1.3 研究生期间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研究现状
    2.1 研究现状
        2.1.1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1.2 网络管理协议
        2.1.3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2.2 相关技术
        2.2.1 Socket
        2.2.2 XML和JSON
        2.2.3 Swing
        2.2.4 多线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需求分析
    3.1 模块功能架构
        3.1.1 数据侦听分发子模块
        3.1.2 协议解析封装子模块
        3.1.3 数据存取子模块
    3.2 功能性需求
        3.2.1 数据侦听分发子模块
        3.2.2 协议解析封装子模块
        3.2.3 数据存取子模块
    3.3 性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关键技术研究
    4.1 问题描述
        4.1.1 资源信息模型问题
        4.1.2 适配模块通用性问题
        4.1.3 数据传输交互问题
    4.2 实验及技术选型
        4.2.1 资源信息模型解决方案
        4.2.2 适配软件通用性解决方案
        4.2.3 数据封装传输方案
        4.2.4 适配模块技术选型
    4.3 天基网管理信息建模
        4.3.1 天基网资源建模方法
        4.3.2 天基网络资源模型
        4.3.3 天基网络网管机制
        4.3.4 资源命名规则与资源识别符设计
    4.4 管理模型自动适配技术
        4.4.1 自动适配的需求分析
        4.4.2 自动适配技术流程
        4.4.3 结果分析
    4.5 与被管对象交互的网管协议设计
        4.5.1 协议范围
        4.5.2 协议交互流程
        4.5.3 协议消息与原语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5.1 模块概要设计
        5.1.1 网管代理系统架构设计
        5.1.2 适配模块设计
        5.1.3 存储文件设计
        5.1.4 模块接口设计
    5.2 模块详细设计
        5.2.1 数据侦听分发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2.2 协议解析封装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2.3 数据存取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测试
    6.1 测试环境
        6.1.1 硬件测试环境
        6.1.2 软件测试环境
    6.2 子模块功能测试
        6.2.1 数据侦听分发子模块测试
        6.2.2 协议解析封装子模块测试
        6.2.3 数据存取子模块测试
    6.3 模块性能与额外开销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天地异构网络链路状态监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网管协议分析
3 卫星网络拓扑监测
4 卫星网络时延探测
5 卫星网络流量监测
6 涉及的关键技术
7 总结与展望

(7)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地一体化网络研究现状
        1.2.2 网络管理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架构
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及网管技术
    2.1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系统
        2.1.1 天地一体化网络介绍
        2.1.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结构
        2.1.3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工作流程
    2.2 网管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2.1 Websocket协议
        2.2.2 Model-View-View Model模式
        2.2.3 面向切面编程思想
    2.3 本章小结
3 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3.1 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1 用户管理需求分析
        3.1.2 网络性能管理需求分析
        3.1.3 管理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1.4 标识映射及标识路由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3.2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3 Web服务设计
        3.3.1 开发方案设计
        3.3.2 管理员可视化界面设计
        3.3.3 通信模块设计
    3.4 天地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设计
        3.4.1 网络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3.4.2 标识路由管理设计
        3.4.3 数据库存储设计
    3.5 天地一体化网络性能管理设计
        3.5.1 实时性能监控设计
        3.5.2 定时性能数据收集设计
    3.6 网管系统安全设计
        3.6.1 系统日志模块设计
        3.6.2 认证鉴权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管系统实现
    4.1 Web服务实现
        4.1.1 管理员操作界面组件管理实现
        4.1.2 管理员操作界面组件实现
        4.1.3 数据可视化模块实现
        4.1.4 通信模块实现
    4.2 网络资源管理实现
        4.2.1 网络用户管理实现
        4.2.2 标识路由管理实现
    4.3 天地一体化网络性能管理实现
        4.3.1 实时性能查询列表更新实现
        4.3.2 实时性能查询任务执行
        4.3.3 定时性能数据采集实现
    4.4 网管系统安全实现
        4.4.1 日志模块实现
        4.4.2 管理员信息管理实现
        4.4.3 管理员认证登录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网管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测试
        5.2.1 部署测试
        5.2.2 用户登录授权测试
        5.2.3 用户管理测试
        5.2.4 Websocket测试
        5.2.5 路由管理测试
        5.2.6 性能管理模块测试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目的和目标)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4 本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SNMP协议与相关技术
    2.1 SNMP协议简介
    2.2 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2.2.1 网络管理者(manager)
        2.2.2 网管代理(agent)
    2.3 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2.3.1 SNMP协议工作原理
        2.3.2 SNMP协议工作方式
第三章 综合监控系统业务需求设计
    3.1 综合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2 网络系统管理需求
        3.2.1 网络系统管理目标
        3.2.2 网络拓扑管理需求
        3.2.3 网络监控管理和性能监测管理
    3.3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需求
        3.3.1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目标
        3.3.2 主机服务器性能管理和系统性能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综合监控系统顶层设计
    4.1 业务架构
    4.2 应用架构
    4.3 数据架构
    4.4 系统功能分析
第五章 综合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5.1 工作台设计
    5.2 网络设备监测
    5.3 安全设备监测
    5.4 链路监测
    5.5 采集资源管理
第六章 支撑环境设计
    6.1 软件平台设计
        6.1.1 数据库管理系统
        6.1.2 操作系统
    6.2 硬件配置方案
第七章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实现
    7.1 系统功能的实现
    7.2 终端设备配置信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联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背景知识和关键技术介绍
    2.1 DDoS防御技术
        2.1.1 攻击检测技术
        2.1.2 攻击响应技术
        2.1.3 联动防护技术
    2.2 网络管理协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近源阻断的联动防护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3.1 DDoS攻击联动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3.2 基于时间戳记录的近源阻断方法
        3.2.1 方法概述
        3.2.2 安全网关及安全联动防护系统模型介绍
        3.2.3 基于时间戳的流量记录方法
        3.2.4 攻击发生后的近源阻断方法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方案概述
        3.3.2 流量记录方法对比实验方案
        3.3.3 流量记录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
        3.3.4 联动防护方案对比实验方案
        3.3.5 联动防护方案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控制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4.1 目前网络管理协议的局限
    4.2 协议的架构设计
        4.2.1 协议概述
        4.2.2 协议的层次结构设计
        4.2.3 安全控制协议的报文格式
        4.2.4 协议的安全控制机制
    4.3 协议的消息流程
        4.3.1 消息发送阶段的流程
        4.3.2 消息接收阶段的流程
    4.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方案
        4.4.2 传输性能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4.3 安全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联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功能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框架设计
        5.2.2 网关管理模块
        5.2.3 攻击告警模块
        5.2.4 近源阻断模块
        5.2.5 协议配置模块
        5.2.6 身份验证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标识网络相关研究
        1.2.2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研究
        1.2.3 分域网络管理相关研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与技术
    2.1 标识网络
    2.2 网络管理系统
        2.2.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2.2.2 网络管理的内容
        2.2.3 网络管理模式分类
    2.3 深度强化学习
        2.3.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3.2 强化学习
        2.3.3 深度学习
        2.3.4 深度强化学习
    2.4 本章小结
3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设计需求分析
    3.2 系统架构及模块设计
        3.2.1 系统架构设计
        3.2.2 系统各层模块设计
    3.3 管理信息库模块设计
        3.3.1 管理信息库设计
        3.3.2 OID查询模块设计
    3.4 INDMP协议设计
        3.4.1 报文首部设计
        3.4.2 各PDU载荷设计
        3.4.3 各PDU通信流程设计
        3.4.4 设备放置决策部署流程设计
    3.5 管理数据库模块设计
    3.6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7 数据获取模块设计
    3.8 设备放置策略模块设计
        3.8.1 被管设备放置问题
        3.8.2 管理成本函数建模
        3.8.3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
        3.8.4 算法框架设计
        3.8.5 决策生成
    3.9 本章小结
4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总体实现
    4.2 管理信息库模块的实现
        4.2.1 OID树的实现
        4.2.2 OID查询模块的实现
    4.3 INDMP协议的实现
        4.3.1 INDMP协议报文的实现
        4.3.2 INDMP通信模块的实现
    4.4 管理数据库模块的实现
    4.5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6 数据获取模块的实现
    4.7 设备放置策略模块的实现
        4.7.1 标识网络环境建模实现
        4.7.2 算法搭建子模块的实现
        4.7.3 算法训练子模块的实现
        4.7.4 决策生成子模块的实现
    4.8 本章小结
5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功能测试
        5.1.1 测试拓扑
        5.1.2 INDMP通信功能测试
        5.1.3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测试
        5.1.4 管理数据库模块测试
    5.2 策略性能测试
        5.2.1 测试拓扑
        5.2.2 算法收敛分析
        5.2.3 奖励值对比分析
        5.2.4 管理成本对比分析
        5.2.5 管理负载程度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D]. 赵静.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标识的天空地网络网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李飞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 洪意意.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梦飞.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天基网管控信息适配模块的设计与开发[D]. 文禹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天地异构网络链路状态监视技术[J]. 朱福祥,胡成浩,刘言,孙慧,田建召,陆洲.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020(01)
  • [7]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佳芮.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9]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联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敖迪.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10]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世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移动IP中SNMP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