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思考“四字经典”

参政思考“四字经典”

一、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论文文献综述)

慕瑶[1](2018)在《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创政协事业新局面》文中认为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县级政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不忘初心使命,筑牢团结?

宋伟[2](201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深化,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接连下发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全社会和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其中着重提到了“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科技精英聚集最为密集的区域,历来是各种文化和思潮聚集、碰撞的主要场所;高校师生是各种政治力量和势力争夺的主要对象。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离不开高校这一重要阵地,也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这一重要平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工作,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落地生根,事关高校校园文化能否健康和谐发展,事关高校师生能否普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校园文化虽然属于文化范畴的不同层次和形态,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文化范畴内的重要元素,通过文化的纽带,二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的现实需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各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弘扬和践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深入分析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融入”的全面性、深入性不够,重要求、轻落实的“知行割裂”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机制,把建设的要求首先搞清楚,在思想上、理论上明确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做好这一课题的逻辑前提。如何在路径和保障上,设计出一套理念科学、体系完整、具体可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是做好这一课题的重点与难点。高校校园文化具体包含着高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必然是沿着这五个主要方面来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就要融入到学风教风校风的优化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中、思想宣传活动的强化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就要融入到制度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中、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中、民主治校的大力实施中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行为文化,就要融入到各种学术活动、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物质文化,就要融入到校内外物质环境的建设中、校园文化景观的打造中和学校文化设施的完善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就要融入到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中、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中和网络引导管理监控机制的完善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离不开保障体系的完善。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健全相关领导决策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职责。在组织保障方面,建立有效的“宏观”组织保障,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有力的“中观”组织保障,明确学校有关部门、学院这一层次在“融入”工作中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有用的“微观”组织保障,抓好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社团、宿舍这些基层单元的工作落实。在队伍保障方面,打造一支有力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锤炼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支可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一支敬业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塑造一支专业的后勤服务队伍,让这些骨干队伍成为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在物质保障方面,做到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丰富的图书设备、必要的场地场所和全面的网络覆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可靠的资源支撑。在考核保障方面,通过清晰明确考核的原则、科学制定考核的内容、规范操作考核的实施、有效利用考核的结果,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体系,以保证学校把相关工作扎实有效的落到实处。

刘志平[3](2008)在《固本强基抓“五双” 五轮并驱促“五好”——泰宁县在村级党组织中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五双”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一、动因——固本强基泰宁县共有9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3349人。今年以来,该县按照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双基双强"项目,抽调人员组成3个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

李文喜[4](2004)在《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文中研究说明 政协参政议政,贵在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要做到这两点,需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千方百计念好"联、调、激、访"这个"四字经",使参政议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联"。上级联下级,一级联一级,一级带一级。我们实行5位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18名常委,18名常委按行业分组联系146名委员的三级联系制度,定期与日常收集相结合,吸纳基层委员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呈报县委。一年来,收集涉及

杨发祥[5](2004)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文中提出计划生育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开展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对中国人口的现代化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九章。 导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交代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计划生育思想、近代以来的国内外计划生育思想及活动。 第二至第六章分阶段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程。1949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大体经历了五个较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1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时期。其中,1949-1953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缺失与提出阶段;1954-1957年,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与初步开展阶段;1958-1961年,计划生育步入发展的歧路阶段。第二阶段(1962-1970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时期。1962-1965年,是计划生育的提出及其在部分市、县的试点阶段;1966-1970年,计划生育陷于停顿阶段。第三阶段(1971-1978年),是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时期。以[71]51号文件的发表为标志,中国计划生育进入实质性的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79-1991年),是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时期。1979-1984年,是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政策调适阶段。1985-1991年,是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时期。第五阶段(1992年以来),是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探索时期。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步入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调适,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中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及实际效果的地方差异,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军事单位与非军事单位之间、涉外婚姻与本土婚姻之间等呈现出多层次特征。我国计划生育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这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在本章中,还阐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包括“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律中,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等。 第八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推行带来的社会变迁,包括计划生育对妇女、儿童、老人及家庭规模、功能和结构类型的影响,计划生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计划生育与城乡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型生育文化的生长等。 第九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与国际环境。 结语主要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包括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并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律和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前瞻与预测。

壮国桢[6](2002)在《中等职校组织文化提升及组织形象塑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办学观念落后,办学特色不明显,在社会上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等都与组织文化的提升和组织形象的塑造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成功案例,来研究如何提升学校组织文化和塑造学校组织形象。 20世纪后期兴起的组织文化理论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组织文化理论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理解组织文化对理解学校组织以及如何使学校工作更有成效是很有帮助的。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组织风尚、组织形象、组织精神、组织道德、规章制度、民主管理和组织环境等十个方面。学校组织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组织文化主要有凝聚、导向、陶冶、约束、激励等重要的价值功能。 中等职校与高校和中小学相比,具有中等性、职业性、服务性和创新性的特性,要根据教育性、整体性、全员性和长期性的原则,从学校选址、规划以及提高师生员工的审美水平等方面来改善物质文化;从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和培养制度意识三个方面来构建制度文化;从确立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贯彻价值观念、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弘扬优良校风等方面来提升精神文化。 提升组织文化和塑造组织形象是完全一致的。学校领导要从设计校园环境、挖掘文化资源、巧用各种文化符号、改善师生精神面貌、培育独特个性和良好风气等方面入手,来塑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组织识别和理念形象。

扈远仁,唐永进,曹德琪[7](1995)在《“四川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文中提出“四川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扈远仁,唐永进,曹德琪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

二、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论文提纲范文)

(1)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创政协事业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忘初心使命,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紧贴中心大局,广聚助推发展的智慧力量
三、深入协商监督,促进党政决策的贯彻落实
四、密切联系各界,巩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五、找准奋斗方向,开启政协履职的崭新征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难点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与提出
    第二节 高校校园文化
        一 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二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二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
第三章 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
        一 问卷调查的情况简介
        二 “学生版”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 “教师版”问卷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精神文化层面:强化目标引领但不同程度缺乏深度融合
        二 制度文化层面:建立制度保障但不同程度欠缺联动机制
        三 行为文化层面:突出特色养成但不同程度缺少方法创新
        四 物质文化层面:注重基础建设但不同程度忽视人文涵养
        五 网络文化层面:重视网络媒介但不同程度缺乏强力吸引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 社会上的消极因素
        二 学校内的消解因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 社会目标:助力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
        二 学校目标: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三 个体目标:促使高校师生自觉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 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三 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 方向性原则
        二 科学性原则
        三 系统性原则
        四 开放性原则
        五 连续性原则
        六 创新性原则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一 教育引导机制
        二 心理认同机制
        三 典型示范机制
        四 协同推进机制
        五 舆论营造机制
        六 实践推动机制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节 融入高校精神文化
        一 在凝练高校精神与办学理念中融入
        二 在优化学风教风校风中融入
        三 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
        四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融入
    第二节 融入高校制度文化
        一 在发挥制度文化作用中融入
        二 在推进依法治校中融入
        三 在实施民主治校中融入
        四 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中融入
    第三节 融入高校行为文化
        一 在开展学术活动中融入
        二 在规范师生日常行为中融入
        三 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
        四 在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
    第四节 融入高校物质文化
        一 在校内外物质环境建设中融入
        二 在打造校园文化景观中融入
        三 在完善学校宣传文化设施中融入
    第五节 融入高校网络文化
        一 在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中融入
        二 在丰富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中融入
        三 在完善网络引导管理监控机制中融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第一节 制度保障
        一 领导决策管理制度
        二 教学科研管理制度
        三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四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节 组织保障
        一 有效的“宏观”组织保障
        二 有力的“中观”组织保障
        三 有用的“微观”组织保障
    第三节 队伍保障
        一 打造一支有力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二 锤炼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三 建设一支可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四 培养一支敬业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五 塑造一支专业的后勤服务队伍
    第四节 物质保障
        一 充足的资金投入
        二 丰富的图书设备
        三 必要的场地场所
        四 全面的网络覆盖
    第五节 考核保障
        一 清晰明确考核的原则
        二 科学制定考核的内容
        三 规范操作考核的实施
        四 有效利用考核的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
    第三节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计划生育思想
        一、 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二、 提高人口质量的思想
        三、 重视人口统计的思想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思想
        一、 晚清至五四的人口思想
        二、 欧美节育之风与桑格夫人访华
        三、 五四以后的节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1949-1961年)
    第一节 现实与要求:计划生育提出的起点(1949-1953)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生育的缺失
        二、 计划生育呼之欲出
    第二节 政策与宣传:计划生育起步的双翼(1954-1957)
        一、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二、 计划生育的初步开展
    第三节 论争与批判:计划生育发展的歧路(1958-1961)
        一、 计划生育指导思想的反复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艰难行进
第三章 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1962-1970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再度兴起(1962-1965)
        一、 计划生育工作环境的重启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举步
    第二节 计划生育陷于停顿(1966-1970)
        一、 口头上:“要注意计划生育”
        二、 实际上:计划生育陷于停顿
第四章 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1971-1978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体制初成
        一、 生育政策的基本形成
        二、 组织机构的恢复和成立
        三、 计生药具的生产和管理
    第二节 计划生育在城乡的全面推行
        一、 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
        二、 人口科学研究的复苏
第五章 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1979-1991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开始成为基本国策(1979-1984)
        一、 生育政策的导向与调适
        二、 组织机构的日趋健全
        三、 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1985-1991)
        一、 计划生育体制走向完备
        二、 制度化运作下计生工作的开展
第六章 计划生育的新形势与新探索(1992年至今)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育政策与体制建设
        一、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二、 计生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化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探索
        一、 工作新内容:优质服务
        二、 农村:村级自治
        三、 城市:社区计划生育
        四、 发展道路:综合治理
第七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地方差异与法制化道路
    第一节 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上的差异
        一、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
        三、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四、 计划生育的其他差别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
        一、 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及相关法律
        二、 计划生育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三、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
第八章 计划生育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计划生育与家庭
        一、 计划生育与妇女
        二、 计划生育与儿童
        三、 计划生育与老人
        四、 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
        一、 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
        二、 计划生育与生态环境
        三、 计划生育与人口发展
    第三节 计划生育与社会心态
        一、 城镇生育观念的变迁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初成
        二、 农村生育观念中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消长
第九章 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
    第一节 各国生育政策及生育现状比较
        一、 生育政策比较
        二、 生育现状比较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中外交往与合作
        一、 与国际组织的交往合作
        二、 双边及多边国际交往与合作
        三、 参与其它国际人口活动
    第三节 中国计划生育的国际评价
        一、 国际舆论
        二、 国际人口奖
结语
    第一节 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得失分析
        一、 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
        二、 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
        三、 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战略性前瞻与预测: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附录1: 1949-200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总和生育率、总人口一览表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后记

(6)中等职校组织文化提升及组织形象塑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功能
三、 中等职校组织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 中等职校的特点及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
五、 中等职校组织文化的构建及提升
六、 中等职校组织形象塑造的原则、内容及方略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创政协事业新局面[N]. 慕瑶. 民主协商报, 2018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宋伟. 郑州大学, 2016(03)
  • [3]固本强基抓“五双” 五轮并驱促“五好”——泰宁县在村级党组织中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五双”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 刘志平. 福建理论学习, 2008(05)
  • [4]参政议政念好“四字经”[J]. 李文喜. 乡音, 2004(01)
  • [5]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 浙江大学, 2004(03)
  • [6]中等职校组织文化提升及组织形象塑造的研究[D]. 壮国桢. 苏州大学, 2002(02)
  • [7]“四川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J]. 扈远仁,唐永进,曹德琪. 天府新论, 1995(01)

标签:;  ;  ;  ;  ;  

参政思考“四字经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