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践行新理念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专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同

努力践行新理念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专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同

一、努力实践新思路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论文文献综述)

洪文婷[1](2012)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是20世纪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洪水风险。近些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治水的思路从侧重事后抗洪抢险的危机管理向倡导系统性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转变。作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受重视的程度日渐增加。国际上,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正在稳步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工作的完善。国内“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首次被写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将向纵深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防洪减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相对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围绕“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这一主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分析的研究基础;二是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三是测算评价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四是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关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对研究对象“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洪水风险、风险管理与制度等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本文认为,所谓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专门的洪水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洪水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与法规条例,采用具体的制度安排,在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风险处理方法,对现在、未来及残余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的行为规则。广义来看,一项正式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与法律制度等内容。二是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基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时滞、路径依赖以及连锁效应等现象,在研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问题时,必须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作长期地、系统地分析,从中找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并对现行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较低的制度完善成本并能为各方接受的未来新型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以降低新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论文从“历史变迁”、“绩效评价”以及“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展开具体的研究。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状况,论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回顾总结。一是从历史角度看,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经历了从“人类服从自然”到“人类改造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三个阶段的转变,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也由工程措施转向非工程措施。二是从现实角度看,在经历了“工程治理”、“加强管理”和“体系建设”等三个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阶段后,中国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规则(或惯例),包括: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防洪工程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法制,以及各种现代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利用指数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与案例比较分析等三种方法进行了探讨。一是设计了用于评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指数。这一指数由四个部分组成:洪水风险识别指数,用来对洪水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以及衡量洪水风险的主观感知;洪水风险减轻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情况;洪水灾害管理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响应和恢复情况;洪水治理与财务保障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和洪水风险转移的情况。二是运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用于指数分析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指标的确定,需要进行主观判断,整个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调查项目,在既有研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本文借助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作为基础框架,通过对比洪水灾害发生后与未发生洪水灾害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变动情况来分析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绩效。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除1998年之外,在其他年份中,没有发生洪水灾害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要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洪水灾害的发生会造成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即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地推论认为:至少部分地得益于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良好表现(正的制度绩效),我国即使在连年遭受洪水灾害时,仍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三是比较分析了1998年与2010年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1998年大洪水和2010年大洪水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最大的两场大洪水,通过哈多德-多马模型测算得出前者的洪水风险管理绩效为负,后者为正。论文进一步对两个年份洪水灾害情况以及当年的洪灾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程防洪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的两方面的制度差异,正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通过考察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洪水灾害管理制度,探讨各国或地区在洪水风险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各种洪水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论文得出结论:一套成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以及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等内容。最后论文给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应在坚持综合减灾原则、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与“软硬兼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律,进一步完善现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绩效,包括建立洪灾行政管理体制、洪灾工程防御机制、防汛应急管理机制、洪灾风险转移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洪水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加强保险在洪水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开发长期洪水保单,发展洪水再保险,运用资本市场新技术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多层次转移,从而弱化重大洪水灾害对国家财政的临时性冲击。论文的创新主要有四点:第一,论文首次对洪水灾害风险、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等概念、内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理顺了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关系,明确地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界定。第二,论文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尽、全面、系统地回顾与总结,高度概括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四个方面。第三,论文首次将“风险管理指数”这一国际上衡量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绩效的前沿方法应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领域,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第四,论文引入“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在分析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时,没有针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各项指标深入细致地评价,整合出总体的评价结果,而是更多地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这一不足有待今后改进。

张凯[2](2011)在《科学谋划 超前部署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文中指出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1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并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水利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台风等多发频发的一年。在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

郝炜[3](2011)在《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水旱灾害是甘肃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进入21世纪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大,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水旱灾害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甘肃水旱灾害规律及典型案例、灾害成因和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水旱灾害管理经验,通过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等方法,应用对比分析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对其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论文从国内外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现状出发,介绍了我国和西方主要国家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所采用的主要办法和对策;对自然灾害、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对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内容、基本手段和工具、工作流程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借鉴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减灾管理的一些经验,充实、拓展和提高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从六个方面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从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法制、技术性政策、应急预案、决策水平、监测预警、效能评估、损失评价、建立保险、能力建设等十一个方面提出加强水旱灾害减灾管理策略。

张志彤[4](2011)在《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从我国水旱灾害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了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在工程体系、组织机构、法规制度、预案体系、指挥系统、应急保障及信息宣传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效和宝贵经验;分析了国家和社会对防治减灾的新要求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从创新工作理念、强化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灾害预警及推进河湖连通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张志彤[5](2009)在《防汛抗旱保民生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文中认为1950年,成立中央防汛总指挥部,首届中央防总指挥部主任由时任副总理董必成担任。1988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成立国家防汛总指挥部;1992年,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将防汛和抗旱两项职能合署并为一个机构管理。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颁布施行,首次在法律意义上明确建立了以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负责制。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颁布实施。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6](2008)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家防办将探索和实践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不久前组成专题调研组实地调研了江西、海南、湖北、湖南、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同时,国家防办还致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张志彤[7](2008)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取得非凡成就的30年。这30年来,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偏重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军民的顽强拼博,依靠不断完善的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我们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张智吾[8](2007)在《依法科学防控 强化应急管理 全面提高我国防汛抗旱能力——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防汛抗旱任务艰巨而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近年,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科学防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我国水旱灾害都较为严重,水旱灾害总体呈现先旱后涝、北

邵自平[9](2006)在《以人为本 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文中认为

邵自平[10](2005)在《转变观念 努力实践 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文中提出

二、努力实践新思路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实践新思路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论文提纲范文)

(1)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界定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与损失
        一、 洪水灾害风险因素
        二、 洪水灾害风险事件
        三、 洪水灾害风险损失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
        一、 灾害管理的内涵
        二、 灾害管理的模式
        三、 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界定
第二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Ⅰ:制度变迁理论
        一、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二、 制度变迁存在的现象
        三、 制度变迁的相关模型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Ⅱ:制度绩效
        一、 制度绩效分析的框架
        二、 制度绩效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 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一、 现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阶段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
第四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指数设计
        一、 风险管理指数的理论框架分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构建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
        二、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比较分析
        一、 1998 年与 2010 年洪水灾害比较
        二、 1998 年与 2010 年洪灾管理比较
        三、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差异
第五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际社会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背景
        一、 洪水管理理念产生的背景
        二、 国际社会洪水管理的趋势
    第二节 典型国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美国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二、 日本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三、 欧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一、 建立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
        二、 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
        三、 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
        四、 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战略目标
        一、 现实目标
        二、 客观原则
        三、 路径选择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体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约束
        二、 完善洪水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机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机制约束
        二、 形成有效的洪水灾害管理机制
    第四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法律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约束
        二、 健全洪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节 建立多层次洪水灾害风险转移机制
        一、 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的条件
        二、 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方式
        三、 构建多层次风险转移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件

(3)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水旱灾害研究实践回顾
    (三) 本文研究框架
二、水旱灾害防御与减灾管理理论基础
    (一) 主要概念与界定
    (二) 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三、甘肃省水旱灾害基本情况
    (一) 甘肃水旱灾害规律及典型灾害
    (二) 甘肃水旱灾害成因
    (三) 甘肃水旱灾害影响
四、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现状
    (一) 组织体系现状
    (二) 工程体系现状
    (三) 非工程体系现状
    (四) 政策法规现状
    (五) 存在问题分析
五、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对策
    (一)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工程体系建设
    (二) 开展风险评价评估
    (三) 健全监测预警和预案体系
    (四) 提高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 完善技术性支撑体系
    (六)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六、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日趋完善, 防治水旱灾害效益显着
    1. 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2. 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指挥调度统一高效
    3. 法规制度渐成体系, 依法防控保障有力
    4. 预案体系日趋完善, 防控响应及时规范
    5. 指挥系统初步建立, 决策支持科学快捷
    6. 应急保障得到加强, 抢险救灾迅速有效
    7. 信息宣传及时规范, 舆论导向积极有效
二、防灾减灾要求越来越高, 防汛抗旱面临严峻挑战
三、创新思路, 加强管理, 大力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1. 防汛抗旱理念要持续更新
    2. 风险管理要不断强化
    3. 人类活动要着力规范
    4. 能力建设要继续加强
    5. 突发灾害预警要抓紧完善
    6. 河湖连通工程要稳步推进

(5)防汛抗旱保民生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60年防汛抗旱取得巨大成就
    1. 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2.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3. 最大程度促进了生态与环境改善
二、60年防汛抗旱的辉煌历程
    1. 第一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旱工作在艰难中起步,为新中国防汛抗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初步建立了防汛抗旱的组织体系
        (2)编制实施了江河治理规划
        (3)初步构建了防汛抗旱工程体系
    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98年):在实践中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汛抗旱工作体系
        (1)大幅度提高了工程防洪标准
        (2)加强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3)加强了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4)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设取得突破
        (5)加强了法律法规建设
        (6)确立了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
        (7)加强了组织体系建设
        (8)建立了专业化防汛抗旱抢险队伍
    3.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防汛抗旱理念实现重大转变,防汛抗旱工作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1)工作思路不断创新
        (2)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3)责任制不断落实
        (4)组织机构不断健全
        (5)法规预案不断完善
        (6)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7)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防汛抗旱任重道远

(6)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具体实践
    1. 实施了适度的风险管理
    2. 进一步规范了人类活动
    3. 推进了洪水资源化
    4. 扩大了抗旱领域
    5. 抗旱手段变得多元化
    6. 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二、推进“两个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两个转变”的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入
    2. 实践“两个转变”的手段不够创新和丰富
    3. 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不够坚实和牢固
    4. 推进“两个转变”受到制约和限制
三、完善和发展“两个转变”的建议
    1. 总结经验, 丰富和深化“两个转变”的理论内涵
    2. 抓好典型, 积极探索“两个转变”的实践创新
    3. 加大力度, 夯实“两个转变”的基础
    4. 突出重点, 逐步建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机制
    5. 提高能力, 努力保障“两个转变”的全面推进

四、努力实践新思路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论文参考文献)

  • [1]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 洪文婷. 武汉大学, 2012(07)
  • [2]科学谋划 超前部署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J]. 张凯. 中国水利, 2011(24)
  • [3]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研究[D]. 郝炜. 兰州大学, 2011(06)
  • [4]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J]. 张志彤. 中国水利, 2011(06)
  • [5]防汛抗旱保民生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J]. 张志彤. 中国水利, 2009(18)
  • [6]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探索与实践[J].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中国水利, 2008(23)
  • [7]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J]. 张志彤. 中国防汛抗旱, 2008(05)
  • [8]依法科学防控 强化应急管理 全面提高我国防汛抗旱能力——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J]. 张智吾. 中国水利, 2007(24)
  • [9]以人为本 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J]. 邵自平. 中国水利, 2006(24)
  • [10]转变观念 努力实践 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J]. 邵自平. 中国水利, 2005(24)

标签:;  ;  ;  ;  ;  

努力践行新理念 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专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