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出台,中国广告业前景看好

新法出台,中国广告业前景看好

一、新法出台 展望中国广告业(论文文献综述)

邢璐[1](2020)在《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媒介格局的变化,在Web2.0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了微内容的作用并根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产生了开放、庞大且丰富的在线话语空间,至此,基于用户关系生产与交换内容的自媒体诞生。而Web3.0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9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99.3%1(CNNIC,2020),加速自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分享、互动交流、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发现具有开放平台、社交纽带、双向传播等特质的自媒体在商业信息传播中蕴涵的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开始利用自媒体广告进行推广营销,自媒体广告也因此成为互联网营销的新风口。但是,由于内部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的缺陷,外部监管的不力,自媒体广告乱象渐渐浮出水面;广告导向不正、虚假广告、个人信息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破坏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更有甚者影响着社会风气。因此,自媒体广告监管问题成为学界、业界共同瞩目的焦点。新《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明确了自媒体广告的法律边界,作为互联网广告的类型之一,自媒体广告纳入新法新规监管范围。而依托新法新规,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辅以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管的自媒体广告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有效作用。但是,自媒体广告形式、技术、传播链太过复杂,部分问题也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造成监管部门在具体监管过程中的无力。本文正是在依托新《广告法》形成监管环境的视域下找出自媒体广告监管真正的难点与原因所在,给予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策略建议。据此,本文拟定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本文研究视角——新《广告法》视域,研究对象——自媒体广告进行理论铺陈;通过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切实分析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主要得出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是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是较负面的状态;二是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体现在广告性质界定难、监管部门执法难、监测技术覆盖难、活动主体自律难与消费者自我保护难;三是造成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困难的原因在于法律法规未对软文类广告明确规制、行政体系不畅影响自媒体广告执法、广告监测技术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存在缺陷、消费者主动参与广告监管动力不足;四是针对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难点,提出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五点对策。通过本文研究过程与最终结果,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现行模式、发展状态得以清楚呈现,存在的困难及成因也得以论证明晰,这不仅补充、丰富了国内关于自媒体广告及其监管的学术成果,也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更为全面、有效的自媒体广告监管以维护自媒体广告乃至整个互联网广告健康发展的目的所在。本文研究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逻辑,具体来看,共分为九个部分:第1章,绪论。本章在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同时通过梳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着作并对研究现状、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时对拟定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重难点进行了介绍。第2章,新《广告法》视域概述。本章结合现象学重要概念“视域”的相关阐释,得出本文新《广告法》视域概念并分析出其蕴涵的逻辑性、全面性特征,继而对新《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的背景、意义及有关互联网广告、自媒体广告的规制进行梳理,了解新法新规出台后形成的法律环境。第3章,自媒体广告概述。本章对自媒体广告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自媒体广告的发展背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从传播主体、内容领域、表现形式、投放平台四个角度对自媒体广告进行分类,总结出自媒体广告传播具有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形式的隐匿性、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及传播效果的针对性四大特征,也将自媒体广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第4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概述。本章从监管部门、监管模式、监管进程三个方面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现状,并对其概念、类型及特征做出分析,同时解释说明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实证研究做好准备。第5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本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针对性的七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报导的有关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新闻做文本分析,具体使用了文本分析法与连续比较法两种研究方法,利用前者的情感分析技术得出目前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利用后者的编码分析技术归纳出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类型及原因。第6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调查研究。本章具体使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前者用于了解自媒体广告受众对于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后者用于了解自媒体广告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流程、手段与难点。第7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其原因。本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出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体现在广告性质界定难、监管部门执法难、监测技术覆盖难、活动主体自律难与消费者自我保护难五个方面,同时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相应原因。第8章,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对策。本章针对上一章节分析出的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原因,提出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五个方面的对策。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优化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的一般性结论。

姚佳艺[2](2018)在《消费者公众身份觉醒下广告传播发展路径的判断与选择》文中认为消费者是整个广告传播的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它能够反馈出整个广告传播所达到的效果。将消费者置于大众传播的视角下时,可以发现,当西方的受众研究逐渐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演进的同时,当媒介载体发生变化更加多元更加快捷的同时,当技术发展更加先进数字化更加普及的同时,广告传播的客体——消费者,也逐渐化被动为主动。从无意识地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信息、主动分享传播甚至主动创造,消费者正在成为有意识的公众群体,并成为主导广告传播发展的支撑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发挥其约束力量、创造力量、变革力量,促使广告业不断升级和革新。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西方受众研究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从各个学派对于受众研究的观点理清受众地位变化的流变和发展逻辑。再从大众传播深入广告传播,探索广告史上从产品本位到消费者本位转变的背景和过程。随着当下社会背景和传播环境的变化,消费主权的回归,消费者已不仅成为传播中的主体,而且拥有强烈的公众意识。当消费者成为公众,其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公众的性质和力量,比如政治态度明显、展现了价值理念、表达了协同意识等,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在公众主导的情境下未来广告传播发展的路径。本文认为,消费者作为公众的力量将对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三大主体以及广告传播营销思维产生一系列影响。结合当下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行业内的变化,本文认为未来广告主需要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型,成为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广告公司需要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入更有竞争力的因素如技术、数字化等以适应消费者身份转变的需求,媒体则需要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向公众传播正面健康积极的信息,并向媒体服务转型。从具体的广告传播活动角度而言,在广告内容上需要有更加优质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出现,广告形式将更强调“互动”和“技术”的特点实现和消费者的连接,在投放媒体中将实现以“媒体”为考虑因素到以“人”为考量因素的转变等。

彭塔丽(Phuangthaly ANOLY)[3](2017)在《老挝和中国加入WTO的立法准备比较研究 ——以经济行政法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老挝于2013年2月2日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成为该组织第158个的国家。就老挝而言,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老挝逐步提高国际地位和进一步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步骤。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国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老挝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对于经济行政部门和非经济行政部门来说,都需要作出一系列的调整以满足WTO制定的各项制度及规定要求。本文以老挝加入WTO前和加入WTO后的经济行政法的立法准备为线索,对主管贸易部门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贸易法律法规工作进行梳理,这里包括立法准备的启动,立法程序的选择,立法价值的审视,立法内容的完善,主要围绕借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经济行政法的调整经验,对老挝经济行政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修改和制定,立足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的要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这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意义、背景,论述与本文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主要介绍老挝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老挝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经济行政法的立法情况与发展,其内容概括了经济行政立法的必要性,以及立法程序和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在探讨了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经济行政法的立法情况和特点之后,重点阐述了老挝经济行政法立法的中国经济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是阐述了老挝经济行政法立法的任务与目标及未来发展,主要介绍老挝成为WTO 一员后应如何构筑完善的经济行政法体系,并着力立法目标的实现。

王琳琳[4](2017)在《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创新的不断加深和资本市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发展市场,企业并购重组也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并购是企业扩大范畴、加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实现产业调整、效益提升的重要体现。公共关系行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专业化服务以及持续开发新媒体的能力,是达到传播环境变革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指标,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并购重组能够促进公关企业的发展,达到提升市场适应能力的目标。本文以蓝色光标发生并购时合并商誉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并购产生高商誉的原因的视角,探讨合并商誉对公司整体并购绩效的影响,为规范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减少合并商誉减值风险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有助于经营者对合并成本的准确把握,为并购后经营结果的预测提供借鉴,促进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合并商誉的计量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掌握企业所拥有资源的真正价值,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为商誉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修改给出改进意见。论文首先从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背景进行概述,接下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为下文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对合并商誉的相关理论、国内和国外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公司并购过程中重要财务数据以及并购行为的动因,对并购的流程、并购的方案、并购案例中企业产生高的合并商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上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本文主要使用了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出合并商誉处理上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使用案例研究法有助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他企业更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商誉的初始计量没有详细的、明确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计量方法;(2)商誉的后续计量中,现有的资产评估技术不能准确计算企业的市场价值,最终无法测算商誉是否存在减值;(3)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并购的合并成本包含着并购双方企业讨价还价的因素,企业的合并成本减去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结果应该认定为合并价差。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运用市场法对商誉进行估算,结果可以减弱商誉被高估的部分,这样会使商誉的计量更合理;(2)对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采“两步走”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减值测试法”;(3)加强财务顾问的监管,健全并且规范价值评估市场;(4)加大合并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质量。

简予繁[5](2017)在《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与统计调查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统计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基础,是监测、指导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一系列约束统计活动参与方行为的规则体系及实施保障机制,有助于维持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及激励活动主体,并有利于减少统计活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实现统计标准的约束功能,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产业统计制度作为收集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发展趋势的制度与方法基础,对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鉴于广告业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广告业发展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中国广告业的统计调查体系。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产业融合进程加速,目前广告产业统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告产业边界的模糊导致广告产业统计制度当中重要的概念内涵与产业实际发展趋势相差甚远,例如广告产业与公关、促销、营销咨询等其他营销传播服务领域正在逐步走向融合。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广告产业组织产生变革,从而导致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与产业实际发展状况相偏离。在广告产业组织变革的背景下,新型的业务模式例如数据分析、精准用户定位、程序化广告投放等业务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设计、制作、发布等业务流程。第三,随着广告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现行的统计核算内容、统计核算方法以及指标体系远不能满足我国广告各界的需求。在技术发展、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重组的大环境背景下,现行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突显出众多问题与缺陷,亟需进行优化。即便现状如此,当前我国鲜少有学者研究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致使规范性的文献资料较为稀缺。因此,基于国民经济统计理论的视角与方法,展开对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全面的梳理及现行统计制度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并能填补相关领域的理论空缺。本研究主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具体问题;第二,设计符合当前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特征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第三,基于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科学可行的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基于这三个核心问题,研究由此展开。本研究具体的研究框架为:首先将论述科学的产业统计研究思路,因此在第二部分对产业统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阐释了产业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解决本研究第一个核心问题开展具体而详尽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发展历史及现实检视等内容,还包括国外权威的行业分类标准中,广告产业的统计制度现状,以及与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比较研究,并基于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广告产业统计制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第五章、第六章及第七章,为解决本研究第二个核心问题,即基于德尔菲法、遵循科学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原则及框架,最终形成了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本研究第八章基于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以及广告产业经济核算的三项重点内容,设计了广告产业统计分类调查方案。通过详实的文献分析,以及作者的实地调查访谈,本研究梳理了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由于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工作开展得较晚,缺乏制度化的统计工作安排,相关的二手资料非常稀缺,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局与税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收集了有关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与现实统计工作状况的珍贵资料,就此展开了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发展历史的梳理。最终的梳理内容包括我国统计工作中对广告及广告产业之内涵理解的演变;影响着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文件;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范围、统计分类标准以及统计核算内容与方法的历史演变等内容;进而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广告产业统计范围、统计分类标准、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最终总结了影响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演变的因素及统计制度的演变特征,为优化我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作了铺垫。基于对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之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修订4版)》与北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 2012)以及其配套统计用产品分类当中,广告产业的统计范围界定、统计分类标准以及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的梳理,以及基于我国学术界有关广告产业现实发展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对广告产业主体以及相关管理单位的调查与访谈,发现我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的问题与缺陷。最终发现,我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当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现行统计制度中,广告产业统计口径的混乱;第二,广告媒体界定过于芜杂、广告公司界定过于笼统;第三,对广告服务的认知过于狭隘、现行广告产业统计分类体系过于模糊以及其具有相互矛盾之处、现行的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根本无法与国外相关标准相衔接;第四,现行制度中,广告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的问题以及投入产出核算的缺失、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缺失;最后,在我国广告产业实际的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广告产业统计调查主管单位的矛盾以及广告产业统计调查主体的乱报问题。设计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及优化广告产业经济核算方法的前提是对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概念的准确界定,如此方可确定广告产业的统计范围与统计主体。因此,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通过三轮专家调查问卷,最终拟定了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的概念,即“广告是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或形式,以与消费者沟通为目的的营销传播活动”,这个概念将多种营销传播活动纳入了广告的范畴内,例如公共关系、直效广告、包装设计、标识设计、展示设计等活动。在确定了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的概念后,本研究基于该概念界定,进而对产业统计视角下的广告服务、广告产业进行了概念界定,旨在为广告产业统计主体与范围的确定奠定基础。本研究认为,广告服务指向广告主提供广告活动的创意与实现的全过程服务,包括提供广告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辅助服务。其中,广告活动的创意与实现的全过程服务指广告创意服务、广告策划服务、广告设计服务、广告制作服务、广告发布服务、广告代理服务、直效广告服务、独家广告服务、公共关系服务以及其他广告服务;广告活动过程中的辅助服务指与广告活动相关的调研、咨询、效果监测、数据研究、软件设计及其他信息技术等多种服务。广告产业,指通过一定的媒介或形式,为广告主提供广告活动的创意与实现的全过程服务,包括提供广告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辅助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广告社团的集合。广告产业的统计主体继而确定为:通过一定的媒介或形式,为广告主提供广告活动的创意与实现的全过程服务、包括提供广告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辅助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与广告社团。广告产业统计范围为:在各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单位与税务单位备案的、在经营范围当中(包括主营与兼营)填写了以上所列明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广告服务的企业;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事业单位;在各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单位与税务单位备案的、在经营范围当中(包括主营与兼营)填写了以上所列明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广告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与广告社团组织。其中,印刷广告材料、制造与安装显示板、电器制造、机械、金属板指示牌制造、邮寄广告材料、独立的软件开发、独立的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独立的市场调查、独立的营销咨询、会议会展组织与管理、包装服务、独立的经纪人活动、没有包含企业、产品或品牌信息的艺术品的概念化与生产或者图形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动画设计、独立的摄影活动、出版广告材料排除在广告产业统计范围之外,从属于其所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基于第五部分提出的问题,以及第六部分产业统计视角下重要概念界定,重新设计了我国广告产业的统计分类标准。本研究遵循国民经济中,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设计必须基于相关的产业发展指导文件,因此本章首先研究了《广告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对广告产业发展目标的归纳,进而阐释了广告产业统计标准设计的原则、目的与框架。而后,根据以上原则与框架,并基于上述部分的研究结论,形成了初步的三级结构分类;为了减少分类标准主观因素过强的缺陷,本研究继而通过专家调查法,将初步拟定的分类标准发送给目标专家并通过深度访谈,将统计分类标准调整至7大类服务,26种中类服务,42种小类服务,最终编制了广告产业统计分类表以及其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11)》的具体行业及代码;并将新旧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进行了比较,以示新标准所作出的具体调整与改变。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是基于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根据广告产业经济核算的目的而设计。因此,本研究对广告产业三项重要的核算内容及方法、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与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广告产业现实统计工作提出了三项建议。首先通过相关权威的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述评,确定了广告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的核算具体方法,其中包括广告产业增加值核算的三种方法研究、现价、可比价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经济普查年份与非经济普查年份广告产业增加值核算的方法等内容。研究还通过借鉴旅游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模式,对广告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提出了一套“剥离系数”方法,并对如何使用“剥离系数”编制包含广告产业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而后分析了如何使用广告产业投入产出表分析相关问题。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广告产业总产值、增加值与投入产出核算的指标需求,设计了广告产业统计调查三级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方案,并对广告产业统计调查的各个三级指标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在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中,研究分别从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法与统计资料的来源与整理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广告产业统计作为广告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且在广告产业统计实际工作中,也亟需一套既能反映产业发展现实特征,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实践价值的统计分类标准与统计调查方案,因而本研究基于详实的一手资料与相关文献积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得研究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备较高的价值。

林永健[6](2016)在《广东省网络广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网络广告基于网络的无区域限制性、虚拟性、易操作性和快速传播性的特点,与传统广告相比,更容易制作和发布,宣传范围、受众面和影响面更广泛。然而,网络广告的爆炸式发展也使之陷入了无序状态,网络广告违法行为层出不穷,这种违法行为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变化快等特征,对现行的网络广告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广告监督管理部门带来了管理的新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政府监管理论,对广东省现有网络广告监管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广东网络广告监管存在立法滞后、监管职能割裂、资源配置失衡、监管技术落后、行业自律缺位、社会监督失效等问题。故在政府监管的层面提出了加强网络广告立法、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提升广告监测技术、鞭策行业诚实守信等对策,并从社会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引导建立行业自律和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广东省网络广告监管体系,共同维护广东省良好的网络广告市场秩序。

李聪[7](2016)在《新《广告法》背景下房地产广告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4月,沿用2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首次修订,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施行。新《广告法》的重要改变,影响了我国广告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广告管理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新《广告法》加大了广告管理力度,新增并完善了广告创作方、广告发布方、广告监管方三个管理主体的义务与职权。通过分析新《广告法》文本,搜集、对比新《广告法》施行前后的出街房地产广告样本,实地采访行业从业者,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现实案例等途径,结合亲身实践,发现房地产广告行业的转变情况。多年来,房地产广告存在的虚假宣传、夸张误导、低俗广告等问题,在新《广告法》施行后得到缓解,广告创作方、发布方开始严格把控房地产广告的违禁词及价值导向问题,广告监管方加大了违法广告的排查与处罚力度。原有的管理习惯与模式被新法迫使整改,为房地产广告管理带来了挑战,但在不断探索中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又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广告法》背景下,房地产广告行业的良性发展,倚赖于广告创作方、广告发布方、广告监管方的联合管理。唯有以广告创作方加强内容管理,广告发布方强化把关管理,广告监管方完善执法管理为基础,才能有效矫正房地产广告行业的不良习惯、遏制违法违规广告。在严格守法的同时,探求进一步发展,则需积极开辟广告内容与经营管理的创新思路,在自律前提下寻求创新与融合,才能促进房地产广告行业走向更加健康、多元的发展道路。

郑小龙[8](2016)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介视角的广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移动网络从2G发展到4G,降低了网络接入成本,同时以IOS为代表的半封闭系统和以Android为代表的开源系统不断成熟,大批高性价比的国产机厂商迅速崛起,推动了国内智能手机大量普及,手机应用服务也从运营商主导的半开放市场转为以系统平台为基础的开放市场。在此过程中,传统内容供应商(Content Provider)和服务供应商(Service Provider)开始转向移动端,新的应用开发商涌入市场,催生一批亿万级应用,其中以资讯聚合分发为主要服务的新闻客户端及WAP网页门户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媒介的主要入口。移动互联网媒介创建了从内容生产、流量聚集、分发到变现的生态体系,通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广告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广告价值模式。但由于移动端设备、应用交互和用户使用习惯均较互联网和线下媒体有着巨大差异,且缺乏一致有效的广告效果评价标准,移动互联网媒介在广告设计、开发和运营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不仅影响到短期广告收益,更从长期对用户体验造成损害。本文以移动互联网媒介广告效果的提升为目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结合传播学、广告学和消费心理学等理论,与最新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与产品运营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媒介的广告运营模型和优化路径,为移动客户端广告设计和开发、广告内容和运营的改善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得出移动互联网媒介及其广告的发展趋势。其次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现有移动互联网相关文献极少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互联网广告和移动媒介交互两条主线,挖掘移动互联网理论分析框架,得出移动互联网广告效果定义、评价模型。第三,以A公司新闻客户端、短信、WAP门户网站及其承载广告为研究对象,从移动互联网用户、媒介、广告和环境维度出发,重点研究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以及移动媒介广告类型及用户点击规律,探索广告运营的实践模式。最后,通过广告效果的评价、问题提出和改进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以移动互联网媒介的角度,建立和优化移动互联网广告运营模式的路径。

谢瑞雪[9](2016)在《新广告法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告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行为之一,是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告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监督管理工作面对很多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广告监督管理工作的行政部门,也必须积极调整监管理念、手段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广告市场环境。2015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开始实施。此次修订总结了旧《广告法》实施20多年来的经验和不足,重点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旧法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问题展开研究:一是对广告监管的概念、主体、客体进行分析阐述,理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广告监管中所承担职责和义务,明确广告监管的对象和范围。二是分析新修订的《广告法》实施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变化、新成绩。三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体监管实际,深入剖析目前广告监管面临的现实问题;四是针对目前广告监管中的疑难问题,就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加强广告市场的监督管理提出有效建议。

黄艳华[10](2014)在《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发展研究(1843-1949)》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上海是我国近现代设计的发祥地,最早的报纸广告、霓虹灯广告、广播广告以及中国首个广告业同业公会均诞生于上海。在众多的设计类别中,这一时期的平面设计实践尤为突出,多样化的设计题材、瑰丽多姿的设计图式,勇于革新的设计先驱,具有混合特质的设计风格等,都成了本文意欲展现的风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并不局限于对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具体个案的分析、梳理,而是将设计所处的时代、都市、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变迁和历史事件相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在探寻上海近代平面设计历史的逻辑规律和发展态势的同时,有重点地展开不同的平面设计品类特征和演变规律的追查,对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试图找出其发展的关键点、矛盾点,尽可能的呈现出平面设计发展的前后更迭、起承转合以及突出的阶段性标志。将设计行为放置到大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展现出上海近代平面设计从形态、元素、结构到价值取向上与西方设计的不同,为人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上海视觉形式提供了从设计到文化的途径。俯瞰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版图,不难发现每一次平面设计的重要历史转折点都伴随着相应的城市的演进,如近代上海出版业的辉煌造就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繁荣;近代商战的博弈诱发了报刊广告设计、商标设计及包装设计的大发展;电影、戏剧等娱乐行业的兴盛促进了海报设计的昌兴等。基于上述发展态势,本文整体的研究思路大致如下:全文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萌芽状态,包括“大上海的崛起”、“印刷术的革新与纸媒体的风行”、“上海设计工业的雏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说明了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发生的,必要的经济环境的形成、大众平面媒体环境的形成,以及近代上海设计格局初步形成三方面因素,从中寻找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肇因。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体,用详实、丰富的资料,展示出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主要形态。分别是“商业审美趣味下的月份牌设计”、“国货运动与与商标、包装设计”、“消费主义狂潮下的报刊广告设计”、“图案字设计”、“传播新文化的装帧设计”共计五个部分。运用从一般到个别这一研究方法,每一部分的分析都包含了近代上海平面设计某一主要门类的整体情况,同时也兼顾到具体典型个案的叙述,每一部分的叙述都力求既展现出这一类别设计在近代时期的主要样貌,同时通过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设计个案,呈现出这一设计类别在近代时期的独特性。最后一个阶段,尝试着从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风格演进中,进一步总结出近代上海的“上海样”设计风格的形成。全文论述紧紧围绕着近代上海平面设计这一主题而展开,从发展原因到设计形式、内容、风格形成的探究;从近代都市环境到人与设计的互动关系的探寻。有层次的论述了上海近代时期,都市发展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与推动。最后,本文着重于探讨“海派设计美论”的经验与影响。主要从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实践中所取得成果总结出,近代平面设计的拓荒性、实践性、先驱性等意义,以及由其奠定的上海独具的“海派”设计风格。并进一步指出,这一风格对于现代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影响的重要意义。

二、新法出台 展望中国广告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法出台 展望中国广告业(论文提纲范文)

(1)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总结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文本分析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 论文研究的重点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1.5.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新《广告法》视域概述
    2.1 新《广告法》视域概念及特点
        2.1.1 新《广告法》视域概念
        2.1.2 新《广告法》视域特点
    2.2 新《广告法》颁布
        2.2.1 新《广告法》颁布的背景
        2.2.2 新《广告法》颁布的意义
        2.2.3 新《广告法》对互联网广告的增加
    2.3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2.3.1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的背景
        2.3.2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广告的规制
        2.3.3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自媒体广告的规制
第3章 自媒体广告概述
    3.1 自媒体广告概念
    3.2 自媒体广告发展背景
        3.2.1 技术催生新的互联网广告形式
        3.2.2 受众地位崛起影响广告传播规则
        3.2.3 自媒体投放广告的商业优势
    3.3 自媒体广告类型
        3.3.1 按传播主体分类
        3.3.2 按内容领域分类
        3.3.3 按表现形式分类
        3.3.4 按投放平台分类
    3.4 自媒体广告传播特点
        3.4.1 传播主体的广泛性
        3.4.2 传播形式的隐匿性
        3.4.3 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3.4.4 传播效果的针对性
    3.5 自媒体广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3.5.1 对广告营销方式的影响
        3.5.2 对广告审美文化的影响
        3.5.3 对广告投放效果的影响
第4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概述
    4.1 自媒体广告监管概念
        4.1.1 监管概念
        4.1.2 自媒体广告监管概念
    4.2 自媒体广告监管现状
        4.2.1 自媒体广告监管部门
        4.2.2 自媒体广告监管模式
        4.2.3 自媒体广告监管进程
    4.3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4.3.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可行性
    4.4 自媒体广告监管类型
        4.4.1 自媒体广告的自查
        4.4.2 自媒体广告的他查
    4.5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特点
        4.5.1 监管对象的模糊化
        4.5.2 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4.5.3 监管手段的技术化
第5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文本分析法
        5.1.2 连续比较法
    5.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选取
        5.2.1 文本选取的原则
        5.2.2 文本选取的结果
    5.3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过程
        5.3.1 文本情感分析
        5.3.2 文本编码分析
    5.4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结果
        5.4.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
        5.4.2 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类型
        5.4.3 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原因
第6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调查研究
    6.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问卷调查
        6.1.1 研究目的
        6.1.2 样本容量
        6.1.3 抽样方案
        6.1.4 问卷设计
        6.1.5 调查结果分析
    6.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深度访谈
        6.2.1 访谈对象
        6.2.2 访谈进程
        6.2.3 访谈结果
第7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其原因
    7.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
        7.1.1 广告性质界定难
        7.1.2 监管部门执法难
        7.1.3 监测技术覆盖难
        7.1.4 活动主体自律难
        7.1.5 消费者自我保护难
    7.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困难的原因
        7.2.1 法律法规未对软文类广告明确规制
        7.2.2 行政体系不畅影响自媒体广告执法
        7.2.3 广告监测技术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
        7.2.4 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存在缺陷
        7.2.5 消费者主动参与广告监管动力不足
第8章 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对策
    8.1 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
        8.1.1 法律法规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
        8.1.2 政府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指导监督
        8.1.3 平台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统一管理
    8.2 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8.2.1 行政部门转变自媒体广告监管思路
        8.2.2 重视其它力量参与自媒体广告监管
    8.3 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
        8.3.1 逐级完善政府广告监测的技术设备
        8.3.2 鼓励政府寻求第三方监测机构合作
    8.4 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
        8.4.1 增强对参与者伦理道德素养的引导
        8.4.2 行业合力构筑广告伦理道德的防线
    8.5 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
        8.5.1 培养自媒体环境中公众的媒介素养
        8.5.2 畅通公众参与自媒体广告监管渠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用户关于自媒体广告监管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问卷
附录B

(2)消费者公众身份觉醒下广告传播发展路径的判断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传播语境下消费者的“公众”转向
    第一节 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第二节 广告主本位到消费者本位的嬗变
    第三节 从“受众”到“公众”的跨越
    第四节 广告传播对消费者公众身份的建构
第二章 消费者作为公众的力量
    第一节 消费者作为公众的约束性力量
    第二节 消费者作为公众的创造性力量
    第三节 消费者作为公众的革命性力量
第三章 消费者公众身份觉醒下广告传播发展路径的判断与选择
    第一节 公众身份觉醒下消费者行为的新姿态
    第二节 广告业三大主体重构转型势不可挡一
    第三节 广告传播营销观念步入整体升级的新时代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老挝和中国加入WTO的立法准备比较研究 ——以经济行政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重点
    四、文献考察
        (一) 经济行政法的相关概念
        (二) 老挝行政法中经济行政法的研究现状
        (三) 中国行政法理论和经济行政法的相关研究
        (四) 有关国际经济行政法的文献考察
        (五) 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文献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方法
        (二) 归纳研究方法
        (三) 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章 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与立法准备
    一、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备
        (一) 老挝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二) 老挝加入WTO前经济行政法的立法准备
    二、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会与挑战
        (一) 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
        (二) 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第二章 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一、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一) 以扩大经济领域和贸易为重点
        (二) 贸易的国际化提升国际政治地位
        (三) 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
    二、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的影响
        (一) 老挝加入世界贸组织对政府的收入影响
        (二) 老挝加入世界贸组织对投资的影响
        (三) 老挝加入世界贸组织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四) 老挝加入世界贸组织对知识产权保护
    三、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老挝加入WTO过程中的经济行政法立法工作
    一、加强经济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二、老挝的立法程序
    三、老挝加入WTO过程中的经济行政法的立法
        (一) 老挝加入WTO前后的立法现状
        (二) 老挝加入WTO前后立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四章 中国加入WTO前后的经济行政法的立法
    一、中国经济立法的理论概述
    二、中国加入WTO过程中的经济行政法的立法工作
        (一)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行政法立法工作开展
        (二) 中国经济行政法的立法工作现状
        (三) 目前中国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老挝经济行政立法的中国经验借鉴
        (一) 加强经济行政立法工作的透明度
        (三) 促进经济行政法的完善化
第五章 老挝经济行政立法的展望
    一、强化经济行政立法的目标与实现
        (一) 经济行政立法的目标
        (二) 经济行政立法的实现
    二、明确老挝经济行政立法的价值与意义
        (一) 法律基础设施的完善
        (二) 经济行政立法的完善
    三、构筑完善的经济行政法体系
        (一) 完善经济行政法体系的内在影响
        (二) 完善经济行政法体系的外在因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4)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研究特色
第二章 商誉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商誉的界定
        2.1.1 商誉的定义
        2.1.2 商誉的分类
    2.2 商誉的基本理论
        2.2.1 商誉的主要理论
        2.2.2 商誉的后续理论
    2.3 中外合并商誉问题处理规范
        2.3.1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
        2.3.2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
        2.3.3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第三章 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案例分析
    3.1 并购案例概述
        3.1.1 并购方基本情况
        3.1.2 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3.1.3 并购动因分析
    3.2 并购过程财务状况分析
        3.2.1 偿债能力分析
        3.2.2 营运能力分析
        3.2.3 发展能力分析
    3.3 并购绩效分析
        3.3.1 经营绩效
        3.3.2 市场表现
第四章 蓝色光标并购产生的合并商誉分析
    4.1 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
        4.1.1 商誉的初始计量
        4.1.2 商誉的后续计量
    4.2 高商誉产生的原因
        4.2.1 财务报表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核心盈利
        4.2.2 合并商誉减值规定的影响
        4.2.3 资产评估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4.3 案例启示
        4.3.1 细化商誉的初始计量中具体的指标和相关程序
        4.3.2 对合并商誉因素分类确认
        4.3.3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与统计调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2.1 中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2.2 设计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
        1.2.3 设计中国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
    1.3 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整体分析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产业统计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产业统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统计概念
        2.1.2 产业统计的类型与内容
        2.1.3 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概念
        2.1.4 产业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
    2.2 产业统计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经济统计理论
        2.2.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3 产业统计的制度基础
        2.3.1 国家宏观统计制度
        2.3.2 国内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2.3.3 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4 产业统计的研究综述
        2.4.1 产业统计界定综述
        2.4.2 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综述
        2.4.3 产业统计调查研究综述
        2.4.4 产业统计相关研究总结
3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检视
    3.1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历史演变
        3.1.1 统计中对广告相关概念认识的历史演变
        3.1.2 与广告产业统计相关的政策与制度的历史演变
        3.1.3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范围、分类标准及统计调查方案的历史演变
    3.2 中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研究
        3.2.1 中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报表制度
        3.2.2 中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调查方案
    3.3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检视
        3.3.1 影响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演变的因素
        3.3.2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制度的演变特征
4 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的中外比较
    4.1 ISIC REV.4及其配套标准中有关广告产业的统计分类
        4.1.1 ISIC Rev.4及其配套标准对广告产业的定义及定位
        4.1.2 ISIC Rev.4及其配套标准中广告产业的统计范围及统计分类
    4.2 NAICS 2012及其配套标准中有关广告产业的统计分类
        4.2.1 NAICS 2012及其配套标准对广告产业的定义及定位
        4.2.2 NAICS 2012及其配套标准中广告产业的统计范围及统计分类
    4.3 联合国与北美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
        4.3.1 联合国SNA核算体系概述
        4.3.2 北美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制度概述
        4.3.3 北美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概述
    4.4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及统计调查方案的中外比较
        4.4.1 广告产业统计界定与统计范围的中外比较
        4.4.2 广告产业统计范围与分类标准的中外比较
        4.4.3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的中外比较
5 中国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制度之问题
    5.1 广告内涵之争议及广告产业现行统计口径混乱
        5.1.1 广告内涵的争议
        5.1.2 广告产业统计口径的混乱
        5.1.3 广告产业统计界定的难点
    5.2 广告产业主体发展特征及现行统计范围局限
        5.2.1 广告媒体发展特征
        5.2.2 广告公司发展特征
        5.2.3 广告产业统计范围的局限
    5.3 广告服务发展特征及现行统计分类体系的粗略
        5.3.1 广告服务的类型及特征
        5.3.2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体系的粗略
    5.4 广告产业现行统计调查方案的缺陷
        5.4.1 广告产业经济核算内容与方法的问题
        5.4.2 广告产业多项统计指标的缺失
    5.5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工作的现实阻碍
        5.5.1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主管单位的矛盾
        5.5.2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主体的乱报问题
6 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概念的德尔菲研究
    6.1 德尔菲法与研究过程概述
        6.1.1 德尔菲法概述
        6.1.2 德尔菲法应用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6.1.3 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概念的德尔菲研究过程
    6.2 德尔菲三次专家问卷的结果
        6.2.1 德尔菲第一次专家问卷的结果
        6.2.2 德尔菲第二次专家问卷的结果
        6.2.3 德尔菲第三次专家问卷的结果
    6.3 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服务与广告产业界定
        6.3.1 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服务概念界定
        6.3.2 产业统计视角下广告产业概念界定
        6.3.3 广告产业统计主体与统计范围的确定
7 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
    7.1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的基础及框架
        7.1.1 标准设计的政策依据:《广告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1.2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的原则及目的
        7.1.3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设计的框架
    7.2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初步拟定
        7.2.1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层级结构
        7.2.2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各层级的内容拟定
    7.3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最终确定
        7.3.1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修正
        7.3.2 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代码(2011)》
        7.3.3 广告产业新旧统计分类标准的对比
8 基于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8.1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方案设计的基础与具体内容
        8.1.1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
        8.1.2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案包含的内容
    8.2 广告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核算
        8.2.1 广告产业总产值核算方法
        8.2.2 广告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8.3 广告产业投入产出核算
        8.3.1 广告产业投入产出内容
        8.3.2 广告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8.4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方法
        8.4.1 基于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广告产业统计调查范围确定
        8.4.2 基于总产值、增加值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建构
        8.4.3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方法
    8.5 广告产业实际统计调查工作建议
        8.5.1 促进广告产业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结合
        8.5.2 促进税务、工商与统计单位工作的协作
        8.5.3 制定法人单位配合统计调查工作的激励政策
9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研究的缺陷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1: 广东省广告产业统计报表
附录2: 中国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
附录3: 广告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释义

(6)广东省网络广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广东省网络广告监管现状
    2.1 网络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状况
    2.2 网络广告监管的部门分工状况
    2.3 网络广告监管的技术手段状况
    2.4 网络广告监管人员的基本情况
    2.5 网络广告行业自律的状况
    2.6 网络广告社会监督的状况
3 广东省网络广告监管存在问题
    3.1 监管法律法规不足
    3.2 监管部门职能分散
    3.3 监管技术手段落后
    3.4 监管人员素质偏低
    3.5 行业存在恶性竞争
    3.6 社会监督助力不足
4 广东省网络广告监管问题的原因剖析
    4.1 政府监管立法滞后
    4.2 监管部门职能割裂
    4.3 技术监管意识不强
    4.4 专业监管意识薄弱
    4.5 行业自律缺位
    4.6 社会监督乏力
5 广东省网络广告监管体系完善的对策
    5.1 出台网络广告监管法律法规
    5.2 构建网络广告联动监管机制
    5.3 建立高效网络广告监测机制
    5.4 建立网络广告监管培训机制
    5.5 鞭策网络广告行业诚实守信
    5.6 引导网络广告行业自控自律
    5.7 动员网络广告社会监督力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广告法》背景下房地产广告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
第2章 新《广告法》针对房地产广告管理的要求分析
    2.1 完善广告创作方的内容管理规定
        2.1.1 明晰广告文案表达规范
        2.1.2 强调广告表现形式健康
        2.1.3 增加互联网广告管理细则
        2.1.4 加大虚假广告处罚力度
    2.2 强化广告发布方的把关管理义务
        2.2.1 加大发布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
        2.2.2 倡导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统一
    2.3 细化广告监管方的行政管理职权
        2.3.1 细分区域监管职权
        2.3.2 明晰职权具体内容
        2.3.3 健全违法处罚机制
第3章 新《广告法》施行后房地产广告行业转变情况
    3.1 广告创作方仓促应对
        3.1.1 广告文案规避禁用词
        3.1.2 严控广告导向与调性
        3.1.3 正视企业经营诚信
        3.1.4 巧妙融合新媒体思维
        3.1.5 增加营销活动比例
    3.2 广告方发布方落实把关
        3.2.1 严抓广告发布审查环节
        3.2.2 内部稿件创作谨慎自律
        3.2.3 积极宣传法律新规定
    3.3 广告监管方推动新法
        3.3.1 扎实培训提升监测水平
        3.3.2 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
第4章 新《广告法》背景下房地产广告管理优化建议
    4.1 多维度革新广告创作模式
        4.1.1 提升实效广告质与量
        4.1.2 增加公益广告投入
        4.1.3 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4.1.4 培养专业广告人才
        4.1.5 创新营销推广模式
    4.2 坚守广告发布与经营准则
        4.2.1 优化广告审查管理
        4.2.2 创新媒体盈利模式
    4.3 构建完备的广告监管体系
        4.3.1 严格执法净化广告环境
        4.3.2 多方协作共创市场公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录C
致谢

(8)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介视角的广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广告效果研究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广告类型研究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广告效果影响因素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广告效果维度评价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媒介广告运营
第三章 A公司背景资料
    第一节 公司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公司组织架构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况
第四章 A公司移动广告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第二节 调查实施
    第三节 调查分析
第五章 A公司移动业务广告效果分析
    第一节 广告效果评价
    第二节 存在问题分析
第六章 A公司移动业务广告改进实施
    第一节 广告平台优化
    第二节 广告合作优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新广告法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本文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情况
    (四)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广告监管概述
    (一) 广告监管的概念
    (二) 广告监管的主体
        1. 新《广告法》对广告监管主体的界定和分工
        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广告监管中的职权
        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广告监管中的义务
    (三) 广告监管的客体
        1. 新《广告法》对广告监管客体的界定
        2. 广告监管客体范围的变化
        3. 广告监管客体的责任和义务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现状
    (一) 广告监管力度增大
        1. 处罚升级保持高压态势
        2. 范围扩宽聚焦民生热点
    (二) 广告监管效率提升
        1. 虚假广告查办更加精准
        2. 举证责任减轻更易执行
    (三) 广告监管效果显着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调查样本陈列
    (二) 目前广告监管面临问题
        1. 绝对化用语的认定问题
        2. 微信广告的认定和取证
        3. 新型互联网广告的监管
        4. 违法代言的责任追究
        5. 手机垃圾短信的治理
    (三) 原因分析
        1. 体制改革带来挑战
        2. 监管流程衔接不畅
        3. 监测技术手段滞后
        4. 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完善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广告监管的对策
    (一) 继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1. 顺应改革发展大势
        2. 加快职能融合步伐
    (二)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1. 强化宣传指导
        2. 注重沟通协调
    (三) 提升部门履职能力
        1. 优化权责运行机制
        2. 提高监管人员素养
        3. 打造高效数据平台
    (四) 强化监管执法效能
        1.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2. 提升全程管理水平
        3. 突破监测手段瓶颈
    (五) 全面实施信用监管
        1. 构建完整的广告信用信息数据库
        2. 开展广告媒体信用评价工作
        3. 推动广告信用数据有效使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发展研究(1843-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前人研究成果
    2、核心概念的界定
    3、研究意义与时间界定
    4、研究目的与方法
    5、基本研究框架
近代平面设计的启蒙(1843-1905)
    第一章 “大上海”的崛起
        1.1 大都会的诞生
        1.2 近代上海工商企业
        1.3 近代上海的商业市场环境
    第二章 印刷术的革新与纸媒体风行
        2.1 近代印刷术的变迁
        2.2 近代传媒重镇的形成
        2.3 视觉启蒙——图像的普及
    第三章 上海设计工业的雏形
        3.1 近代设计观念的演进
        3.2 近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3.3 广告公司与设计团体
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1905-1949)
    第四章 商业审美趣味下的月份牌设计
        4.1 月份牌解密
        4.2 月份牌分期
        4.3 作为广告招贴的月份牌画
        4.4 月份牌美女图像意象建构解析
        4.5 月份牌“摩登”效应——近代化的“助推剂”
        4.6 “圣化”到“世俗化”的审美趣味的转变
        4.7 月份牌的创作队伍
    第五章 国货运动与与商标、包装设计
        5.1 近代商标设计发展的背景
        5.2 商标图形设计
        5.3 文字商标设计
        5.4 爱国主义情怀下的商标设计
        5.5 包装设计与材料
    第六章 消费主义狂潮下的报刊广告设计
        6.1 消费主义狂潮的到来
        6.2 近代报刊广告设计的流变
        6.3 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设计
        6.4 抗战前夕画黑白画的人
    第七章 “似字非图”的图案字设计
        7.1 “百变千面”的期刊名称字体设计
        7.2 广告设计中的图案字
        7.3 《良友》与图案字
    第八章 传播新文化的装帧设计
        8.1 近代装帧之美
        8.2 近代书刊的封面画
        8.3 人性化阅读的排版
        8.4 近代装帧设计先驱
        小结
    第九章 “海派”设计风格的奠定与影响
        9.1 平面设计观念的近代化
        9.2 平面设计风格的近代化
        9.3 “海派”设计风格的奠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东方画报》标题设计演变图
附录二:《PostMercuryDirectory》广告公司信息抽查统计表
附录三:近代上海装帧设计家一览表
附录四:上海近代平面设计史大事年表(1843--1949)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四、新法出台 展望中国广告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D]. 邢璐.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2]消费者公众身份觉醒下广告传播发展路径的判断与选择[D]. 姚佳艺.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3]老挝和中国加入WTO的立法准备比较研究 ——以经济行政法为视角[D]. 彭塔丽(Phuangthaly ANOLY).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4]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D]. 王琳琳.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5]中国广告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与统计调查方案研究[D]. 简予繁. 武汉大学, 2017(06)
  • [6]广东省网络广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林永健.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5)
  • [7]新《广告法》背景下房地产广告管理优化研究[D]. 李聪. 湖南大学, 2016(06)
  • [8]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介视角的广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 郑小龙. 南京大学, 2016(10)
  • [9]新广告法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广告监管问题研究[D]. 谢瑞雪. 湖北大学, 2016(05)
  • [10]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发展研究(1843-1949)[D]. 黄艳华. 上海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新法出台,中国广告业前景看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