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和昭平县六福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和昭平县六福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论文文献综述)

韦浥春[1](2017)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拥有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多样的民族文化。历史时期,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原战乱动荡、以汉族为主的外来移民的迁入、本地壮族、侗族等土着民族与汉族的同化和争斗、土司制度的变迁、土地开发、商业西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现象,综合作用于广西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特征的形成,村落与建筑文化也因此在历史变迁中表现出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成为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全球化趋势下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本文综合运用民族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视角,选择最集中反映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作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描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深层结构,挖掘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并对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与民族性格进行探讨。为了避免单一的研究方法在深度、广度与侧重点上的局限性,研究基于全面、详尽的田野调查与文献整理,采用“类型学、空间句法、历史地理诠释”多法互证的综合分析方法,多维、立体地呈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化与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包容。研究首先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民族发展、文化特征等方面,探讨广西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其次,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深入详实的调查踏勘基础上,借鉴类型学与空间句法,定性、定量地描述广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组构,构建广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数据信息库。同时,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多样性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因素进行互动关联性研究,比较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同一地域不同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异同,归纳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个性、共性与特性。进一步挖掘村落公共空间形态与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的内在秩序与逻辑,推演归纳空间形态背后蕴藏的地域、民族内涵与多重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实例,反思后效,提出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营建的原则与策略,探讨地域与民族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新建公共建筑中的适应性传承与现代性转译。

邓云[2](2010)在《宗族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同 ——以广西藤县黄一本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广西一个近年来重建的宗族组织为例,从“认同”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社会中的宗族进行了个案研究。文章认为,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宗族认同的关键依据,两种依据在宗族认同中是相互糅合的。宗族认同中的血缘关系不一定是真实的或亲近的血缘关系,而是一种基于“同姓”标识的、建构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中自然地理区域与国家行政区域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宗族认同及其范围产生影响。宗族认同的心理基础是普遍存在的,但很多时候这只是潜在的或内隐的情感,在受到外界促动的情况下,人们的宗族意识会变得明确,归属感和认同感随之建立起来,并最终体现在支持宗族活动的言行上。宗族认同是多层次的、可叠加的,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宗族身份、属于多个宗族组织。这种多重宗族认同会影响到宗族组织不同支系之间、不同宗族组织之间资源的分配和流动,并从而影响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李炎[3](2010)在《清代南阳“梅花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阳,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南部,汉水的中游,古称“申吕之国”,早在春秋初期,楚国就在此地置邑,称“宛”。后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又被称为“南阳”。自古以来,这里西通关中,东达江淮,南蔽荆襄,北控汝洛,为“用武之国”,“天下有事,受祸最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称。自先秦建城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虽历代有兴衰之别,但始终没有被废弃,可谓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又一例证。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的前期—秦汉之时,南阳宛城一度与长安、洛阳、临淄、邯郸、成都等历史名城相齐名,成为全国性的商业都市,享有“南都”、“帝乡”的美誉;隋唐时期,南阳又为东西京畿与江南地区交通联系的驿道所在;明清以来,南阳地区的市镇经济有所发展,形成了以府城为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清代中后期,农民起义军纵横南北,南阳再次受到战火波及,当地军民为保城卫家,修筑了“梅花城”的多重城防体系,堪称为我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朵“奇葩”。纵观南阳的城市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迥然有别,城市的发展跌宕起伏。对于其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阶段特征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等方面的解读,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豫西南及汉水流域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提供“实证”支持,进而成为研究中国内陆地方城市历史发展的又一案例。清代南阳为防御军事战争,修筑了“梅花城”的城市防御工程,是我国数千年城市防御体系发展的又一硕果,在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与价值,对于清代南阳“梅花城”这一集防御兵患、防洪减灾、修城技艺为一体的大成之作的考察与研究,赋予了研究南阳城市发展的“典型”意义。论文以历史文献、地方志书以及实地普查为研究基础,借助今人在古代城市研究方面的重要理论,对南阳城市历史发展和空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历时性考察与独特性研究。其中历时性的考察主要包括对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纵横比较,初步判断出其兴衰的历史分期:秦汉之兴盛期、三国至宋之衰退期、元明清之稳定期,并着重交待了城市兴盛时期的内在表现。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的角度,研究了清代“梅花城”以前的各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梳理出其前后历史发展的传承关系:即南阳古城主要经历了两汉时期的大、小双城,唐宋时期的小城,明代的唐王府城以及清代的“梅花城”。其中汉代的双城在城市空间的历史演进中地位非常重要,奠定了后代城址演变的基础,此后城市的发展基本都是围绕汉代的“小城”进行的。独特性方面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城市选址的特色,主要从军事、交通、环境的角度,明确了历史时期南阳城市在区域层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即为军事必争之地、交通绾毂之地和环境形胜之地。另一方面就是重点对清代南阳“梅花城”这一体现古代人民的造城智慧的典型代表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与探讨,以清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前提,归纳分析出清代南阳“梅花城”在营建的历程;城池的防御体系;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内的各功能建筑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与个性内涵,其中城池的军事防御和防洪减灾以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是清代南阳“梅花城”独特性的最主要体现。

禤推鸰[4](2006)在《当代广西水利建设述评(1950~197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广西水利建设史是中国水利发展史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工业发展和城市繁荣的前提。广西早在秦朝时代,就已经有着名的水利灌溉设施——灵渠,史籍中有关广西水利的记载开始于唐朝。但遗憾的是,关于广西水利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解放前系统性着作不多,多散见于一些经济着作和论文中;解放后有相应专志和着作问世,但出版时间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侧重于对水利建设的记叙和总结,没有从微观方面、没有运用其他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当今水利建设的实践对研究水利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当代广西水利建设进行探讨,有助于广西、甚至是中国水利史的研究,有助于规划当代广西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还可以促进广西地方史的研究与开展,进一步了解广西,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水利史同时又是历史的一部分,1950~1979年30年间是广西水利建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30年。80年代后,水利建设的重点发生明显的转移。在这30年中,广西的水利建设在继承前人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惊人的成绩,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截至1977年底,共建成库容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22个,建成中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工程88 650处,合计有效库容量103亿立方米;建成了电力排灌站9 403处,水轮泵站9 253处,水利干、支渠12 077条,共长44 233公里,总共建成的大大小小水利工程28万处。由于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30年间广西水利建设出现一些遗留问题,影响改革开放后广西经济顺利开展。可以说,1950~1979年这30年,是广西水利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30年。因此,本文拟以1950年为起点,以1979年为下限,对这30年广西水利建设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内容除导论与结语外,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纵向角度叙述1950~1979年广西水利建设历程,具体分为过渡时期1950~1952年,以水库建设为重点的1953~1957年,大起大落的1958~1965年。动乱中继续发

王锋[5](2005)在《西部小城镇发展潜力与生态经济效应及相关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西部小城镇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实现意义。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之后,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国家的战略发展重点。而西部小城镇建设,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部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科教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等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的完成;而且,西部小城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结合点,其快速发展,有利于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从理论研究看,加强对西部小城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西部小城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从发展现状看,针对西部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质量差的现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其发展,不断提升小城镇的质量和档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立足于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立足于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根据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一般理论,借鉴小城镇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重点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到2020 年西部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并着重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与西部生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以及其与西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通过剖析西部小城镇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促进西部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本文共分为八章。总体框架是:第一、二章是有关概念和理论铺垫部分。第三、四章主要分析和总结小城镇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第五、六、七章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主要预测了西部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讨论了小城镇发展与西部生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以及其与西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第八章是对西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城镇化的概念。所谓城镇化,就是农民变为市民,农村变为城镇,传统价值观念变为现代价值观念的动态过程和综合现象。本文所指的“小城镇”主要是建制镇,具体包括县城镇和除县城镇以外的建制镇,不包括农村集镇。 第二,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经验对西部小城镇建设有重要借鉴作用。国外小城镇建设,在重视小城镇规划和发展小城镇经济、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

赵丽华[6](2005)在《中国民族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建立了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据统计,中国5个自治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为437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5. 57%,少数民族人口约有2797万人,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成为影响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使有效发挥各民族地区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因此,从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的行政过程,减少阻碍民族事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种种因素,有效发挥民族事务委员会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重要作用,促进自治区的全面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研究还很薄弱,关于自治区民族事务的行政管理过程的全面、完整、系统的文章、专着至今未见问世。所以,对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行为的概念、特征、类型等进行深入地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省级政府管理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是民族事务委员会。但是,作为为保护少数民族权益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其所有机构在履行省级一般地方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都具有参与民族事务管理的职能。所以,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构、管理过程都具有其特殊性。本论文选取了省级自治地方—自治区作为研究重点,对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各个职能机构在民族事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从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角度,对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的整体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把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管理过程完整、全面、系统地呈现出来。并针对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其他机构在管理民族事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各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所具有的自治区其他政府职能机构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做一些探索,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管理走向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道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以期填补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这方面的理论空白,同时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 关键词:民族自治区,自治区政府,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7](2002)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桂政发[2001]78号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32号)精神,梧州市人民政府、贺州地区行政公署从1996年开展全面勘界工作以来,为勘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做了大量协商工作,但未达成协议。由此,梧州市人民政府、贺州地区行政公署分别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申请裁定及相关材料。2001年9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九届第30次政府常务会议对11段未勘定的县界进行了研究,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1.1.2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复兴
    1.2 选题意义
        1.2.1 公共空间是村落文化与精神的载体
        1.2.2 补充与丰富岭南聚落空间文化研究
    1.3 基本概念
        1.3.1 传统村落
        1.3.2 公共空间
        1.3.3 空间形态
    1.4 研究范围界定
        1.4.1 研究地域
        1.4.2 族群范围
        1.4.3 研究对象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1 村落的相关研究
        1.5.2 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
        1.5.3 广西地区的相关研究概况
        1.5.4 综合评述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意义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成与演变
    2.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生成的自然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历史演进
        2.2.1 史前-先秦:原始聚落的生成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2.2.2 秦汉时期:封建统治、西瓯骆越的形成与汉族的迁入
        2.2.3 宋元时期:土司制度与壮、侗族的形成与苗、瑶、回族的迁入
        2.2.4 明清时期:仫佬、毛南族的形成与水、京、彝、仡佬族的迁入
        2.2.5 近代:广西多民族格局的形成
    2.3 广西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
        2.3.1 土着民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2.3.2 汉族移民的基本文化特征
    2.4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空间分布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2.4.1 空间分布演变特征
        2.4.2 空间分布演变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调查分析
    3.1 调查分析方法
    3.2 自然环境特征
        3.2.1 傍水而居
        3.2.2 依山而建
        3.2.3 农地利用格局
    3.3 空间形态特征
        3.3.1 整体形态
        3.3.2 村落规模
        3.3.3 平面形态
        3.3.4 界面特征
        3.3.5 空间结构与组织方式
        3.3.6 空间尺度
    3.4 活动与场所特征
        3.4.1 生产生活
        3.4.2 节庆民俗
        3.4.3 红白喜事
    3.5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调查小结
    3.6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实例分析
        3.6.1 案例调查
        3.6.2 空间句法概述
        3.6.3 空间句法对空间形态与公共生活互动关联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比较研究
    4.1 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比较研究
        4.1.1 壮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调查与比较
        4.1.2 壮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句法释义
        4.1.3 不同地域壮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分析
        4.1.4 不同地域壮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
        4.1.5 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地域性特征
    4.2 相同地域环境下不同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比较研究
        4.2.1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调查与比较
        4.2.2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句法释义
        4.2.3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分析
        4.2.4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
    4.3 少数民族传统落与汉族村落公共空间形态
        4.3.1 少数民族的“汉化”
        4.3.2 汉族的“少数民族化”
    4.4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与内涵
        4.4.1 共性:自然而为,纯朴务实
        4.4.2 个性:多元个性,和而不同
        4.4.3 特性:多源并存,文化交融
    4.5 地域性、民族性的关联互动——多因子综合作用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策略
    5.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现状
        5.1.1 物态空间方面
        5.1.2 意态空间方面
    5.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当代发展的问题与契机
        5.2.1 面临的问题
        5.2.2 发展的契机
    5.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的原则与策略
        5.3.1 保护的内容与范围
        5.3.2 保护的原则
        5.3.3 空间保护与发展策略
        5.3.4 地域、民族文化传承策略
        5.3.5 传统公共空间文化的发展
    5.4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与公共空间保护发展实例
        5.4.1 程阳八寨——旅游开发的困惑
        5.4.2 旧州街——传统街市的兴衰
        5.4.3 弄立村——从空间匮乏到结构完善
        5.4.4 古民寨——夯土村落保护与发展新探索
    5.5 本章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调查统计表
附录二:广西各民族节庆与公共空间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宗族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同 ——以广西藤县黄一本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中重建的宗族
    第一节 背景简介
    第二节 宗族组织架构
    第三节 何以兴建
第三章 族内族外
    第一节 族内的认同
    第二节 宗族认同之外
第四章 宗族认同的强化
    第一节 宗谱、祠堂与风水
    第二节 牌位与祭祖
    第三节 族人-会员与奖学制度
第五章 同姓宗族之间的认同
    第一节 兄弟相争
    第二节 同姓不同宗
    第三节 大宗小族
    第四节 与外地宗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清代南阳“梅花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形态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3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对象与理论方法
        1.3.1 宛与南阳
        1.3.2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注释
第二章 区域视角下的古城选址分析
    2.1 必争之地—军事重镇
        2.1.1 显要的战略位置
        2.1.2 重要的关隘
        2.1.3 军事对峙中的南阳
    2.2 绾毂之地—交通要塞
        2.2.1 交通形势
        2.2.2 陆路交通
        2.2.3 水运交通
    2.3 形胜之地—山水城市
        2.3.1 优越的地理环境
        2.3.2 双重的山水格局
    2.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古代城市发展的历程
    3.1 区域视角下的城市发展
        3.1.1 “核心—边缘”理论的应用
        3.1.2 “双核结构”理论的应用
    3.2 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
        3.2.1 秦汉之兴盛期
        3.2.2 三国至宋之衰退期
        3.2.3 元明清之稳定期
    3.3 汉代城市兴盛的微观考察
        3.3.1 冶铁业的兴起
        3.3.2 农田水利的兴建
    3.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历史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
    4.1 汉代的双城
        4.1.1 历史文献的梳理
        4.1.2 城址规模的推测
        4.1.3 城郭布局的可能
    4.2 唐宋的小城
    4.3 明代的唐王府城
        4.3.1 城池的规模
        4.3.2 王府的营建
        4.3.3 府署的设置
        4.3.4 空间的布局
    4.4 清初的府城
        4.4.1 战争的毁坏
        4.4.2 城池的修建
    4.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梅花城”修建的历史背景
    5.1 社会经济
        5.1.1 人口的激增
        5.1.2 动荡的显现
    5.2 政治军事
        5.2.1 战争的波及
        5.2.2 团练政策
    5.3 河南地区圩寨的修筑
        5.3.1 修筑圩寨的兴起
        5.3.2 现存个案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梅花城”的城池防御体系
    6.1 由内而外的营建历程
        6.1.1 内城的修筑
        6.1.2 外城的修筑
    6.2 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
        6.2.1 沿河筑寨、据险设防
        6.2.2 四面筑寨,多重防御
        6.2.3 内砖外土,重点防御
        6.2.4 兴办团练,建宾兴馆
    6.3 城市的防洪体系
        6.3.1 选址中游,凸岸造城
        6.3.2 城市障水系统
        6.3.3 城市排、蓄水系统
        6.3.4 城市的主要桥梁
    6.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七章“梅花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7.1 传统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内城
        7.1.1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7.1.2 明唐王府城的传承
        7.1.3 内城的主要道路
        7.1.4 街区空间的主要特点
    7.2 城市扩张下的外城
        7.2.1 城市扩张的主要原因
        7.2.2 以道路为主导的城关四寨
        7.2.3 街区空间的特点
    7.3 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
        7.3.1 商业空间的布局
        7.3.2 祭祀空间的布局
        7.3.3 内外城空间布局的比较
    7.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八章 “梅花城”的城市建筑
    8.1 以府衙为代表的官署建筑
        8.1.1 历史沿革
        8.1.2 府衙的建筑组成
        8.1.3 建筑特征与价值
    8.2 祭祀建筑
        8.2.1 主要寺观
        8.2.2 府、县文庙
    8.3 书院建筑
        8.3.1 历史沿革
        8.3.2 主要书院
    8.4 居住建筑
        8.4.1 居住状况
        8.4.2 典型建筑
    8.5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当代广西水利建设述评(1950~197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水利的意义
        1 . 水利含义的界定
        2. 水利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 水利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
    (二) 学术史回顾
        1 . 国内研究概况
        2 . 广西水利研究简要回顾.
        3. 当代广西水利研究的基本内容
    (三) 研究意义
        1 . 学术意义
        2 . 现实意义
        3 . 对地方史研究的作用
一、当代广西的水利建设的历程
    (一) 当代水利建设的过渡时期(1950~1952)
        1 . 技术上的过渡
        2 . 水利工程形态上的过渡
    (二) 以兴建水库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时期(1953~1957)
    (三) 水利建设的大起大落时期(1958~1965)
    (四) 动乱中继续发展的水利建设时期(1966~1976)
    (五) 水利建设停滞时期(1977~1979 )
二、不同地域空间水利建设的差异
    (一) 水库工程突出的桂东南、桂南地区水利建设
    (二) 提水工程在桂西、桂北地区的建设
    (三) 原有水利工程的修复与续建
        1 . 灵渠的全面修复
        2. 遗存下来的新桂系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复和续建
    (四) 引水工程的兴建
        1 . 清光坝
        2. 跃进水渠
        3. 雅(鸦)江灌溉工程
        4 . 各地兴建概况
    (五) 遍地开花的陂塘、山塘小型水利工程
    (六) 长藤结瓜
三、当代广西水利建设的评析
    (一) 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
        1. 灌溉面积的改善和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2 . 粮食产量增加
        3 . 粮食作物结构改变
    (二) 水利建设与政府职能
        1. 自治区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职能体现
        (1)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持者
        (2) 国营水利工程的管理者
        (3) 水利法规的制者
        2. 政府职能的简单评析
    (三) “民办公助”的评析
        1. “民办公助”形式的表现
        2. “民办公助”形式与地缘性村落共体
        (1) 水利工程兴建主体扩大
        (2) 灵活管理水利工程
        (3) 在管理上努力避免封建社会因为血缘关系产生的用水纠纷
        3. “民办公助”形式与利益原则
        (1) 参加劳动的劳动力进行一定补助
        (2) 适当由农民参与水利工程设计,听取农民意见,受益区承担工程相应费用
        (3) 奖惩结合
        4. “民办公助”形式评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西部小城镇发展潜力与生态经济效应及相关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城镇化和小城镇的概念及有关理论界定
    2.1 城市、城镇与小城镇
        2.1.1 城市、城镇与小城镇的内涵
        2.1.2 城市和城镇划分指标与分类
    2.2 城市化与城镇化
    2.3 城镇化的特征与指标界定
    2.4 城市、城镇、乡村的互动关系
    2.5 城市、城镇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配套关系
第三章 小城镇发展的国际经验
    3.1 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与趋势
    3.2 世界一些国家小城镇的发展
        3.2.1 美国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发展
        3.2.2 英国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发展
        3.2.3 德国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
        3.2.4 日本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发展
    3.3 国外小城镇建设对我国及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小城镇发展的国内经验
    4.1 我国城镇化的历程和现状
        4.1.1 我国城镇化的历程
        4.1.2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
    4.2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现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4.2.1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2.2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作用
        4.2.3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启示
第五章 西部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5.1 西部地区城镇化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1 西部地区城镇化历程
        5.1.2 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 西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和类型
        5.2.1 西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5.2.2 西部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
    5.3 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分析
        5.3.1 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环境
        5.3.2 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多元化城镇化道路+加快发展小城镇
        5.3.3 西部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分析
    5.4 西部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5.4.1 计算方法
        5.4.2 西部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的发展潜力和水平预测
    5.5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和分区
        5.5.1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规模
        5.5.2 西部小城镇建设分区
第六章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6.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6.1.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6.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6.1.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6.2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西部地区的具体思路
        6.2.1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6.2.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建设的具体思路
    6.3 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政策分析
        6.3.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
        6.3.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成效
        6.3.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主要不足
    6.4 对退耕还林的政策分析
        6.4.1 退耕还林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6.4.2 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成效
        6.4.3 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不足
    6.5 对生态移民的政策分析
        6.5.1 生态移民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6.5.2 生态移民的主要做法
        6.5.3 几种典型的生态移民
        6.5.4 生态移民对生态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6.5.5 生态移民政策的不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发展小城镇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6.6.1 对生态环境建设三种措施的比较及思路调整
        6.6.2 小城镇发展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
        6.6.3 退耕还林还草应和发展小城镇相结合
        6.6.4 生态移民应和发展小城镇相结合
第七章 西部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7.1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7.1.1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7.1.2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国农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7.2 西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7.2.1 发展小城镇能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偏差
        7.2.2 发展小城镇能有效促进西部二三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
        7.2.3 发展小城镇能有效吸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
        7.2.4 发展小城镇可以降低西部城镇化成本
        7.2.5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7.2.6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民族团结
        7.2.7 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农业发展
        7.2.8 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西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第八章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研究
    8.1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制度
        8.1.1 农村土地制度
        8.1.2 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8.2 小城镇户籍制度
        8.2.1 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演变和管理现状
        8.2.2 西部地区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8.3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
        8.3.1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
        8.3.2 西部地区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8.4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8.4.1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
        8.4.2 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中国民族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二相关的研究状况及分析
    三相关概念的说明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中国民族自治区概述
    第一节中国民族自治区的名称、类型、地位
        一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二民族自治区的类型
        三民族自治区的行政地位
    第二节自治区的地理概况
        一内蒙古自治区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五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自治区的人口与民族概况
        一内蒙古自治区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五西藏自治区
    第四节自治区行政区划
        一内蒙古自治区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五西藏自治区
第二章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一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地位和组成、任期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地位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组成与任期
    第二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职权
        一省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二自治权
    第三节自治区政府机构
        一自治区政府的领导机构
        二议事协调办事机构
        三职能部门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特殊性
第三章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第一节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职能职责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委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
    第二节自治区民委的机构设置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委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
    第三节自治区民委的特殊性
        一自治区民委在民族事务行政管理中承担的工作
        二自治区民委的特殊性
第四章民族事务行政决策
    第一节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一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含义
        二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特点
    第二节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作用和原则
        一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作用
        二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原则
    第三节民族事务行政决策的程序
        一确定决策目标
        二拟定方案
        三选择方案
        四可行性论证
        五反馈实施方案的情况
第五章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执行
    第一节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含义和特点
        一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含义
        二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特点
    第二节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作用和原则
        一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作用
        二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三节民族事务行政执行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
第六章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
    第一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一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含义
        二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特点
    第二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作用和类型
        一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作用
        二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类型
    第三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环节和原则
        一民族事务行政监督的环节
        二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监督的原则
第七章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改革的必要性
        一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造成的影响
        三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改革的原则
        一确定改革原则的意义
        二正确的目标和目的是确定科学原则的导向
        三改革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改革的思考
        一界定改革内容的重要性
        二改革的内容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一改革的经验教训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自治区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作者声明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 韦浥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2]宗族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同 ——以广西藤县黄一本堂为例[D]. 邓云. 中山大学, 2010(04)
  • [3]清代南阳“梅花城”研究[D]. 李炎.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2)
  • [4]当代广西水利建设述评(1950~1979)[D]. 禤推鸰. 广西师范大学, 2006(06)
  • [5]西部小城镇发展潜力与生态经济效应及相关政策研究[D]. 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6]中国民族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研究[D]. 赵丽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7]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与昭平县六伏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政报, 2002(01)

标签:;  ;  ;  ;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蒙山县和昭平县六福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