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划分原则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划分原则

一、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划分的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21)在《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文中指出一直以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本身就具有与气候相辅相成的特点。自然界外界的气候与建筑节能可用措施密切相关,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中高效并且合理利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气候资源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建筑节能设计流程主要分为被动式策略设计、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及主动式技术合理应用三个阶段。随着主动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国家“煤改电”清洁供暖政策的提出,合理利用与气候息息相关的主动式技术是实现供暖逐渐成为解决冬季供暖的重要手段。为满足精细化主动式设计,需要进一步量化不同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空气源热泵以自然界中的室外空气作为低品位能源,其性能直接受室外空气影响。近年来,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不断发展,其气候适应性不断扩大。但是我国作为世界陆地面积第三的国家,城市数量多,经纬度跨度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十分明显。因此目前缺乏对不同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的气候潜力等级划分及性能评估研究。这大大限制了空气源热泵在我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本文在目前的研究背景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探究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在我国的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情况,基于空气源热泵结霜图谱进行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体系,并采用Energy Plus软件系统性能模拟对我国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适应性展开研究,并对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参数进行梳理,最后提出更加适用于其系统设计的室外计算参数,并校验修正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探究其气候潜力性出发,采用30年(1988-2017)累年日均值作为气象参数依据,根据最新空气源热泵结霜图谱统计分析了1019个城市全年365天的内结霜天数及全年所占比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分析了不同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结霜情况,并结合最冷日平均温度Tmin,m(一月中最低温度)分析不同地区的空气源热泵适用性,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体系,给出其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情况,具体分为非常适宜区、适宜区、慎用区及不适宜区四个区域。(2)从探究其系统应用性出发,在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的基础上,选择地板辐射作为供暖末端,基于Energy Plus软件建立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进行模拟分析。本文以典型居住建筑为例,采用“实际供暖季节性能系数”AHSPF及“供暖保障率”J两指标通过选址、建筑负荷计算、系统软件模拟及其制热性能评估等过程定量化模拟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制热效果差异。模拟结果表明:AHSPF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采暖期(采暖需用时长)则与其相反。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在夏热冬冷地区表现优异,在寒冷地区AHSPF虽然偏低,但能较好地提高室内温度,具有推广意义。(3)当用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无法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地高于室内舒适温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室外条件不断变化,因此导致其制热量与传统热源(锅炉)相比相对不稳定。因此本文对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重新修正,并且对重新确定的针对空气源热泵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进行校验,校验过程采用Energy Plus对系统进行重新模拟分析,探究室内温度的波动情况,从而研究是否达到室内舒适温度。结果表明:根据新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提高了“供暖保障率”J,其制热效果更佳,有效延长冬季供暖期内室内舒适时长。

韩楚燕[2](2021)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努力争取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达目标,消耗全球半数能源的建筑行业势必要节能减排。其中,超过城市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的城市住宅建筑成为行业减排重点。目前,城市住宅短寿现象普遍,该现象伴随的建筑低性能运行和造成的拆建活动量的增加导致住宅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强度增高。因此,通过延长城市住宅使用寿命来减少建筑碳排放对帮助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内在属性上分析住宅寿命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城市住宅长寿化的意义。通过对拆除住宅案例的调研及分析,结合城市住宅建设情况及城市化发展背景的研究分析我国住宅寿命现状。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建筑寿命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延长建筑寿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强度。其次,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建筑活动对建筑碳排放及住宅寿命的影响,指出不同阶段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间的关系,并总结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设计依据。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结合建筑层级概念建立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构建框架。对长效住宅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对长寿住宅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长寿住宅特征。然后,在此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下,分别在建造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及拆解回收阶段提出降低住宅碳排放强度的、提升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的长寿化设计策略。最后,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在不同情景下的建筑碳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对住宅的长寿化设计策略进行验证与优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提出是对降低住宅碳排放研究的重要补充,对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城市住宅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刘科[3](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鱼文宏[4](2020)在《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绿色生态住区成为未来城镇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国内绿色住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市作为最早探索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加之地处西北,其生态住区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现阶段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理论(理论着作、相关会议、评价体系等)和实践案例,通过对2019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最新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解读,建立了基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与环境、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此评价体系对西安市三个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各方面的落地情况、综合效益与推广价值,提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难点。最后综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三方面探究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在结论中结合园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要点,涵盖小区选址、交通配套、场地利用、采光通风、生态绿化、资源节约、装配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本文对后疫情时代的住区空间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基于室内室外健康环境、无接触归家的设计策略,丰富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在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本篇论文总结研究西安地域条件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为建筑师、开发商以及相关人员提供未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推动国内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充实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王瑶[5](2020)在《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建设等行为造成碳排放急剧增加,环境恶化成为了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计算表明,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占据全球能源总量的一半,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42%,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建筑业发展不断扩大,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减碳压力巨大。如果不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类型中,城镇住宅占比最大,减排的首要对象就是城市住宅建筑。其次在城市住宅中,寒冷地区的住宅由于每年采暖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本文将以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为研究对象,寻求当下建筑师可控的减碳策略。通过从使用阶段的节能计算到全生命周的碳排放衡量,以碳排放为指标突出建筑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构成建筑与环境影响的量化衡量指标之一。首先,本文将系统分析当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碳排放现状,对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碳排放的构成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对低碳居住建筑示范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前我国寒冷地区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构成进行对比。最后,通过上文分析总结寒冷地区低碳住宅的设计策略及注意要点。

常琛[6](2020)在《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运行能耗数据科学描述建筑用能特征,评价建筑实际用能水平,是衡量节能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节能措施的基础,对引导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降低采暖能耗是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相关工作是否取得预期效果,能否在合理评价建筑实际用能的基础上寻求节能减排的新举措,仍有待探究。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为例,基于不同层面下建筑的运行采暖能耗特征,围绕建筑用能水平评价及用能需求分析展开了研究。首先,基于实地测试、调研及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及信息,采用统计学方法,从地区层面、建筑气候分区层面和设计节能水平层面出发,分析了不同层面下居住建筑的采暖用能水平、能耗特征和分布情况;此外,对这一地区居住建筑的采暖效果、住户满意度及人员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各层面居住建筑采暖用能水平差异较大,整体用能水平偏高,住户存在着明显不利于节能的行为习惯,这一地区居住建筑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其次,利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室外气象参数,建筑基本特征,供热系统及其运行调节概况,供热效果四个方面筛选特征参数,并对各类参数在初寒期、严寒期和末寒期以及整个采暖季与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的相关关系加以分析,明确了各阶段除室外气象参数外影响采暖能耗的主要因素,为后续节能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参考依据;再次,以降低居住建筑采暖能耗为目标,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基于建筑采暖能耗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建筑进行分类并评价建筑用能水平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能耗基准评价模型,然后分别以多层和高层居住建筑为例对该模型加以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对该模型在供热收费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区域能源规划的不同需求,在数据及信息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洛伦兹曲线法构建了基于整体用能分布规律的区域建筑采暖用能需求分析框架,并以多层和高层居住建筑为例,探究了各类建筑的采暖用能需求,建立了各类建筑用能需求与规划面积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浅析了该方法对于区域能源规划的意义及应用的具体步骤。

杨晓静[7](2020)在《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候变迁且建筑能耗相对较大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筑物在建筑生产、运行及最后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降低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全球气候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相对成熟,但对太阳能建筑碳排放研究较少,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些地区大部分又处于建筑热工分区中的严寒、寒冷地区,可因地制宜的发展太阳能采暖建筑,明确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对太阳能建筑碳排放特点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降低环境负荷。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通过前期的国内外文献调研以及分析总结,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方法、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以及太阳能建筑现状进行系统结构化的综述,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其次,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对全国城镇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发现不论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运行阶段所占比重最大,高达85%96%,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的重点在建筑运行阶段,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与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相关,降低建筑运行阶段能耗是减碳的关;20152018年之间全国城镇住宅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城镇住宅总碳排放量低于东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总建筑面积相对较多相关;由于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单位住宅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而降低西部地区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十分必要。然后,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总结西部地区城镇能住宅太阳能利用的建材、构造等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形式及主动式太阳能系统的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太阳能住宅建筑特点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对西部不同太阳能分区中普通住宅与太阳能住宅的直接受益式、附加阳光间式及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三种不同采暖形式交互作用对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设备贡献最大;对西部地区太阳能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行阶段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普通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住宅通过提高太阳能采暖效率进而降低建筑碳排放量潜力最大的为太阳能采暖分区中的适宜区A区,其次为适宜区B区,最后为可用区,而提高最佳区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会增加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量,适宜区A区、适宜区B区、可用区太阳能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比普通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最高分别降低49.2%、22.3%、13.1%。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运用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计算函数对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进行优化,对太阳能住宅及普通住宅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太阳能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由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置比普通住宅建筑高15%,但太阳能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量比普通住宅建筑低37%,与前文计算相符,太阳能住宅建筑比普通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30.1%。

彭惠旺[8](2020)在《珠三角地区商业和住宅建筑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模拟工具在预测和评价城市或街区尺度的建筑能耗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通过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来研究各类新成果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是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亟需提出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根据数据库信息,建立相应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本文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确定珠三角地区典型建筑研究中需要的最小样本数量。研究在满足足够的样本数量的前提下,对珠三角地区的典型建筑的耦合参数进行聚类法分析,对单一变量参数或简化为单一的变量参数则进行箱图法分析,其中对个别变量也会利用平均值和线性回归进行辅助分析。通过上述的数理统计方法得到模型的典型值,从而建立珠三角地区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具体的研究工作及相关结论概括如下:(1)对典型建筑能耗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所建立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应能反映当地气候特点、空间特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内部计划表等影响能耗的主要特征。本研究在参考美国典型建筑能耗模型输入信息的基础下,结合我国的社会现状、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将模型输入信息重归类为建筑概况、建筑构造、空间布局和室内环境控制。本研究重点对珠三角典型建筑能耗模型需要的前三类信息做出设定。(2)对珠三角地区2000年后167栋商业建筑的工程图纸进行统计,建立商业建筑数据库,并提出相应的典型商业建筑能耗模型建立方法。首先,研究将商业建筑按功能分为商业办公、商场和酒店建筑,并根据各类空间布局信息建立相应的典型建筑模型。接着,通过加权平均法分别得到三类商业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然后,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三类商业建筑的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和人均新风量进行设定,并提出三类商业建筑的人员、照明、设备及空调的逐时变化率。最后,利用Energy Plus软件对七种典型商业建筑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并利用广东省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能耗标准》对提出的能耗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满足规范中的相应要求,即办公、商场和酒店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应分别在123~147 k Wh/m2a、120~144 k Wh/m2a、100~120 k Wh/m2a约束值区间(其中,酒店的约束值考虑了生活热水能耗)。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典型商业建筑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3)对珠三角地区2000年后120个住宅小区的工程图纸进行统计,建立住宅建筑数据库,并提出建立典型住宅建筑能耗模型的方法。首先,研究将住宅建筑按规模分为住宅套型、住宅单体建筑和住宅小区,并根据各类空间布局信息建立相应的典型建筑模型。接着,通过聚类算法分别得到三种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然后,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家庭模式,并对四种家庭模式的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和人均新风量进行设定,同时提出其人员、照明、设备及空调的逐时变化率。最后,研究利用Energy Plus软件对七种典型住宅单体建筑和三种典型住宅小区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并利用珠三角地区广州市近年的上千栋住宅单体建筑的能源审计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典型单体住宅建筑与能源审计结果的区间值30~32 k Wh/m2a(未考虑生活热水能耗)相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典型住宅建筑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论文运用图纸统计、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商业和住宅建筑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提出珠三角地区商业和住宅建筑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可反映当地气候特点、空间特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内部计划表等影响能耗的主要特征,为该地区相关节能研究中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供统一的建筑能耗模型。

滕佳佳[9](2020)在《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九台市人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建筑作为保护人们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医疗建筑的建设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医疗建筑已成为最耗能的建筑种类之一。如何在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并对医疗工作人员及患者创造出更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是需要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较强,采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外围护材料、传热系数较低且气密性较高的门窗、采用新风热风回收系统,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创造更加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因此,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中如何应用和建筑如何实现绿色化是对医学建筑发展的思考,它将会对未来医学建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背景分析—理论基础—应用原则—实例论证”总体思路进行探索研究。首先,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国内外现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包括美国LEED评价系统、英国BREEM评价体系、日本CASBEE评价体系,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范围。其次,通过对德国被动房超低能耗的技术分析,总结出被动房及被动式技术的内涵及特点,从而梳理在此技术指导下的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并深入分析国内外的实际案例,探索医疗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希望本文可以对未来的被动式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价值。再次,从建筑设计本体出发,提出建筑规划布局的原则及建筑体形形态设计,分析在被动式技术指导下的医疗建筑的前期设计方法,包括规划方案的选址、建筑平面的空间布局和各区域使用功能的分区。从建筑设计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能源和如何降低建筑能耗两个方面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在适应本气候条件下的围护结构及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法。最后,作者将本文所提出的建筑设计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的优化设计中,通过对方案设计前所执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及优化后所执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JT149-2016进行分析对比,并对设计成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石媛[10](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二、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划分的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划分的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空气源热泵适用性研究
        1.2.2 空气源热泵名义工况研究
        1.2.3 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2 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研究
    2.1 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建立
    2.2 空气源热泵供暖结霜图谱
        2.2.1 结霜图谱介绍
        2.2.2 结霜图谱假定条件和使用范围
        2.2.3 临界结露线和临界结霜线的确定
    2.3 数据准备及处理
    2.4 典型城市分析
        2.4.1 典型城市的选取
        2.4.2 典型城市室外气象参数分析
        2.4.3 典型城市结霜分析
    2.5 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模拟研究
    3.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介绍
        3.1.1 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
        3.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优点
    3.2 我国气候特征及城市选取
        3.2.1 我国气候特征
        3.2.2 典型城市选取
    3.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适用性评价方法
        3.3.1 建筑模型
        3.3.2 模拟参数设置
        3.3.3 建筑负荷计算及热泵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3.3.4 模拟评价指标定义
    3.4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适用性模拟分析
        3.4.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适用性评价
        3.4.2 供暖期内性能系数COP频次分布
        3.4.3 讨论局限性
    3.5 本章小结
4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研究
    4.1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研究现状
    4.2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式下室外计算温度修正
        4.2.1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修正方法
        4.2.2 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温度修正结果
    4.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式下室外计算温度校验
        4.3.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校验方法
        4.3.2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模拟校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后续工作及建议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文中编程程序

(2)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背景
        1.1.2 国家减排目标与建筑碳排放现状
        1.1.3 我国城镇建筑发展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全生命周期理论及住宅建筑低碳发展现状
        1.3.2 国外长寿住宅建筑研究现状
        1.3.3 国内全生命周期理论及住宅建筑低碳发展现状
        1.3.4 国内长寿住宅建筑研究现状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住宅寿命及其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系
    2.1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
        2.1.1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内涵
        2.1.2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影响因素
        2.1.3 城市住宅建筑长寿化的意义
    2.2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现状
        2.2.1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现状
        2.2.2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的影响因素
        2.2.3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长寿化
    2.3 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的关系
        2.3.1 建筑全生命周期及其应用
        2.3.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2.3.3 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1 前期准备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1.1 前期准备阶段碳排放特点
        3.1.2 前期准备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2 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2.1 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特点
        3.2.2 建筑物化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3.1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特点
        3.3.2 使用维护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4.1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特点
        3.4.2 拆解回收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1 前期准备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1.1 长寿住宅体系的发展与应用
        4.1.2 城市住宅长寿化实践活动分析及其意义
        4.1.3 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构建原则
    4.2 建造物化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2 钢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3 木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4 不同类型结构特点对比与建筑施工方式优化
    4.3 使用维护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3.1 建筑系统划分
        4.3.2 建筑结构维护加固策略
        4.3.3 建筑维护结构长寿化设计策略
        4.3.4 建筑设备优化设计策略
        4.3.5 建筑平面长寿化设计策略
        4.3.6 住宅部品工业化发展
    4.4 拆解回收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4.1 建筑拆解方式优化
        4.4.2 建筑再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计算验证分析与策略优化
    5.1 工程案例计算
        5.1.1 工程情况简介
        5.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5.1.3 案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1.4 钢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
        5.1.5 木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
    5.2 不同情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
        5.2.1 不同情景下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2 不同情景下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3 不同情景下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4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及策略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3)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4)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绿色生态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1.1.2 我国绿色住区的发展概况
        1.1.3 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重要性
        1.1.4 陕西省绿色生态住宅建设管理的发展变迁
    1.2 研究概念辨析
        1.2.1 生态社区与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1.2.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小结
    1.7 研究方案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述
    2.2 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全周期理论
    2.3 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2.3.1 国外评价体系
        2.3.2 国内评价体系
        2.3.3 2019 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文件解读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案例解读
    3.1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整体情况
    3.2 西安保利心语花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2.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2.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2.5 小结
    3.3 西安万科金域东郡
        3.3.1 项目概况
        3.3.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3.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3.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3.5 小结
    3.4 西安卓越坊
        3.4.1 项目概况
        3.4.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4.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4.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4.5 小结
    3.5 现有实践案例评析
        3.5.1 现有实践案例设计要点落地情况
        3.5.2 现有实践案例可借鉴之处
        3.5.3 现有实践案例不足之处
    3.6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
    4.1 研究背景与依据
    4.2 基于地域特征的园区规划
        4.2.1 科学的项目选址
        4.2.2 完善的周边配套
        4.2.3 高效的交通组织
        4.2.4 集约的场地利用
    4.3 基于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4.3.1 建筑布局
        4.3.2 自然采光
        4.3.3 自然通风
    4.4 基于能源利用的景观设计
        4.4.1 绿化布局优化
        4.4.2 水资源利用优化
        4.4.3 生物多样性优化
    4.5 基于时代背景的新技术运用
        4.5.1 装配式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2 BIM全周期运营管理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3 智慧化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6 后疫情时代下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安全防疫策略
        4.6.1 室内健康环境
        4.6.2 室外健康环境
        4.6.3 无接触场景设计
    4.7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7.1 改变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4.7.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4.7.3 普及推广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4.7.4 加强社会生态节能共识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评价标准》解析与设计目标提炼
        5.1.2 典型案例演绎与设计要点落地情况解析
        5.1.3 设计策略研究
        5.1.4 后疫情对《评价标准》的反思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5)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及我国减排需求
        1.1.2 建筑能耗与节能减排
        1.1.3 课题来源及性质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小结
2 建筑碳排放及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
    2.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2.1.1 建筑全生命周期
        2.1.2 建筑碳排放
        2.1.3 建筑碳排放强度
        2.1.4 研究范围
    2.2 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分析
        2.2.1 寒冷地区建筑设计要点
        2.2.2 寒冷地区节能住宅规模及发展趋势
        2.2.3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能耗现状
        2.2.4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低碳设计现状
        2.2.5 小结
    2.3 碳排放计算方法与研究工具
        2.3.1 计算方法
        2.3.2 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分析
    2.4 碳排放计算模型及住宅碳排放构成
        2.4.1 碳排放计算模型
        2.4.2 住宅建筑碳排放及其构成
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分析
    3.1 对标建筑选择与碳排放构成分析
        3.1.1 对标建筑选择与基本概况
        3.1.2 物化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1.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1.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2 低碳设计案例全生命周期计算
        3.2.1 低碳案例选择
        3.2.2 碳排放量估算
    3.3 对标建筑与案例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对比分析
        3.3.1 案例低碳建筑与对标建筑碳排放量对比分析
        3.3.2 案例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与设计方法
    4.1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物化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4.1.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1.2 建筑施工
        4.1.3 物化阶段减碳策略小结
    4.2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使用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4.2.1 “节流”——建筑节能
        4.2.2 “开源”——建筑产能
        4.2.3 “延寿”-延长建筑使用周期
        4.2.4 本节小结
    4.3 拆解阶段减碳策略
        4.3.1 拆除方式优化
        4.3.2 建材回收及利用
    4.4 寒冷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6)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次能源消耗
        1.1.2 建筑能源消耗
        1.1.3 建筑用能评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用能特征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建筑能耗基准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基础数据及信息的获取与初步处理
    2.1 基础数据的获取
        2.1.1 测试范围与测试对象
        2.1.2 测试内容
        2.1.3 测试设备
    2.2 采暖能耗相关信息的获取
        2.2.1 建筑基本信息的收集
        2.2.2 用户基本信息及用能行为调研
    2.3 测试数据及问卷调查信息处理方法
        2.3.1 异常数据的处理
        2.3.2 缺失数据的处理
        2.3.3 问卷调查信息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用能现状及特征分析
    3.1 采暖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3.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统计推断分析
    3.2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2.1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总体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2.2 不同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2.3 不同类型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2.4 严寒C类地区不同类型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3 采暖季不同阶段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3.1 严寒地区采暖季不同阶段的划分
        3.3.2 采暖季不同阶段各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3.3 严寒C类地区不同类型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
    3.4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效果及住户行为习惯分析
        3.4.1 室内热环境分析
        3.4.2 住户满意度分析
        3.4.3 人员行为习惯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影响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4.1 建筑热过程与热平衡
        4.1.1 建筑热交换的基本形式与影响因素
        4.1.2 建筑热平衡状态下的热量传递过程
    4.2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影响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4.2.1 影响因素的识别筛选
        4.2.2 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4.3 分析结果
        4.3.1 采暖季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采暖季不同阶段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基准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5.1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基本理论
        5.1.1 聚类分析理论
        5.1.2 判别分析理论
    5.2 能耗基准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数据来源
        5.2.2 确定样本变量参数
        5.2.3 能耗基准评价模型的构建
    5.3 能耗基准评价模型的分析结果
        5.3.1 K-means聚类分析结果
        5.3.2 Bayes判别分析结果
        5.3.3 可靠性分析
    5.4 采暖能耗基准评价模型在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5.4.1 供热收费制度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5.4.2 采暖能耗基准评价模型在供热收费政策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有限区域的居住建筑采暖用能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6.1 用能需求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6.1.1 洛伦兹曲线的基本理论
        6.1.2 基于洛伦兹曲线的用能需求分析理论
    6.2 基于洛伦兹曲线法的区域居住建筑采暖用能需求分析
        6.2.1 数据来源
        6.2.2 样本分布检验
        6.2.3 用能需求分析结果
        6.2.4 可靠性分析
    6.3 基于洛伦兹曲线法的区域居住建筑用能需求分析的应用
        6.3.1 用能需求分析的意义
        6.3.2 用能需求分析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测试建筑基本信息
    附录 B 住户基本信息及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
        1.2.2 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2.1 全生命周期碳建筑排放计算方法
        2.1.1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2.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范围
        2.1.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2.2 全国各省份城镇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
        2.2.1 西部地区建筑材料消耗量分析
        2.2.2 西部地区住宅建筑各个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
        2.2.3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对比情况
    2.3 本章小结
3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建筑碳排放特点
    3.1 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情况
    3.2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现状
        3.2.1 西部地区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材料及构造特点
        3.2.2 西部地区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特点
        3.2.3 建筑模型设定
    3.3 西部地区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优化设计
        3.3.1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评价方法
        3.3.2 影响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主被动太阳能利用形式
        3.3.3 基于多要素太阳能利用形式的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正交试验设计
        3.3.4 基于多要素太阳能利用形式的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计算拟合分析
    3.4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碳排放特征
        3.4.1 建筑物化阶段
        3.4.2 建筑运行阶段
        3.4.3 建筑拆除阶段
    3.5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对比分析
        3.5.1 最佳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3.5.2 适宜区A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3.5.3 适宜区B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3.5.4 可用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3.6 小结
4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碳排放计算案例研究
    4.1 太阳能住宅模型信息及普通住宅模型建立
        4.1.1 太阳能住宅模型信息
        4.1.2 普通住宅模型建立
    4.2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及碳排放计算
        4.2.1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计算
        4.2.2 建筑物化阶段
        4.2.3 建筑运行阶段
        4.2.4 建筑拆除阶段
    4.3 .案例太阳能建筑与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全国各省份建材用量
    附录2 2014 年全国各省份城镇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附录3 案例住宅工程量消耗清单
表录
图录
在校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8)珠三角地区商业和住宅建筑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方法
        1.2.2 建筑能耗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珠三角地区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的理论研究
    2.1 珠三角地区气候特征和建筑特点
        2.1.1 珠三角地区的气候特征
        2.1.2 珠三角地区的建筑风格
    2.2 典型建筑能耗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
    2.3 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方法
        2.3.1 样本数量的确定方法
        2.3.2 K均值聚类算法
        2.3.3 箱形图及其分箱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珠三角地区典型商业建筑能耗模型研究
    3.1 商业建筑样本介绍
    3.2 图纸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3.3 典型商业建筑能耗模型建立
        3.3.1 空间布局信息
        3.3.2 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
        3.3.3 其他相关参数
    3.4 典型商业建筑能耗模型的能耗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珠三角地区典型住宅建筑能耗模型研究
    4.1 住宅建筑样本介绍
    4.2 图纸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4.3 典型住宅建筑能耗模型建立
        4.3.1 空间布局信息
        4.3.2 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
        4.3.3 其他相关参数
    4.4 典型住宅建筑能耗模型的能耗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典型商业建筑全年逐月分项累计能耗汇总
附录 B 典型住宅建筑全年逐月分项累计能耗汇总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九台市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医疗建筑被动式概念的提出
        1.1.2. 国内外医疗建筑设计被动式的发展趋势
        1.1.3. 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被动节能评价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主要研究内容的框架
第2章 被动式理论基础及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实例
    2.1. 被动式技术的发展理论概述
        2.1.1. 被动式技术的定义
        2.1.2. 被动式技术的主要内容
        2.1.3. 被动式技术的特点
        2.1.4. 被动式建筑的分类
    2.2. 被动式技术下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2.1. 医疗建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2.2. 医疗建筑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2.3. 国内外典型案例
        2.3.1. 国内应用被动式技术的典型建筑案例
        2.3.2. 国外应用被动式技术的典型建筑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及方法
    3.1. 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1.1. 我国的气候分区
        3.1.2. 建筑体形的设计原则
        3.1.3. 强调以人为本的健康舒适环境
        3.1.4. 被动房的五大要素
    3.2. 被动式技术下医疗建筑的前期设计方法
        3.2.1. 医疗建筑设计的总体规划
        3.2.2. 医疗建筑平面方案的策划
        3.2.3. 医疗建筑结构空间的弹性策划
    3.3. 被动式技术下医疗建筑能源有效利用的设计方法
        3.3.1. 太阳能有效应用对策
        3.3.2. 地热能源有效应用对策
        3.3.3. 风能有效应用对策
    3.4. 被动式技术下医疗建筑降低能耗的设计方法
        3.4.1. 医疗建筑空间的集约设计
        3.4.2. 耗能空间的合理设计
    3.5. 被动式技术应用方法的归纳小结
        3.5.1. 被动式技术在维护结构中的应用小结
        3.5.2. 被动式技术在太阳能中的应用小结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被动式技术的应用实践—九台市人民医院的改造
    4.1. 项目基本信息
        4.1.1. 项目选址
        4.1.2. 地理环境
    4.2. 体形与空间设计
        4.2.1. 体形的选择与节能设计
        4.2.2. 空间分区
        4.2.3. 日照和采光
    4.3. 设计成果
        4.3.1. 总平面图
        4.3.2. 建筑表现图
        4.3.3. 建筑平面图
        4.3.4. 建筑立面图
    4.4. 被动式技术应用前后节能及能耗计算方案对比
        4.4.1. 被动式技术应用前的节能计算报告
        4.4.2. 被动式技术应用后的节能计算报告
        4.4.3. 能耗数据计算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宏观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
        1.2.1 寒冷地区
        1.2.2 三甲医院
        1.2.3 医疗区
        1.2.4 能耗分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1.3.4 现有技术标准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理论基础
        1.4.1 建筑布局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1.4.3 系统论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2.1.1 样本的选取
        2.1.2 调研方案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2.8 小结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5 小结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4.2.3 方差分析法
        4.2.4 节能率分析法
    4.3 小结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5.7 小结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6.7 小结
7 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划分的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D]. 李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D]. 韩楚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4]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D]. 鱼文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D]. 王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6]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特征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为例[D]. 常琛. 天津大学, 2020(01)
  • [7]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 杨晓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珠三角地区商业和住宅建筑的典型建筑能耗模型研究[D]. 彭惠旺. 广州大学, 2020(02)
  • [9]被动式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九台市人民医院为例[D]. 滕佳佳.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10]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划分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