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

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

一、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汪淼,李丹妮,谢婷珺,岳帅,王丹莹,杨若梦,余邹邹,刘元波[1](2021)在《2016至2020年《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和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皮瓣类论着文章发文情况简要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2种整形外科领域权威期刊的皮瓣类论着文献, 寻找异同点, 探讨将来的研究方向。方法 2021年5月, 以"皮瓣"为关键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华整形外科杂志》(CJPS)和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PRS)杂志发表的文题或摘要内含有相关关键词的论着类文献。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检索、获取CJPS发表的相关文献, 通过PubMed数据库及Scopus数据库检索获取PRS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 阅读文题及摘要, 排除非皮瓣研究及非论着类文献。阅读全文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总发文量、皮瓣研究发文量、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作者国籍及机构分布、皮瓣类型、皮瓣应用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JPS近5年总发文量为1 166篇, 244篇纳入研究;PRS杂志近5年总发文量为4 562篇, 268篇纳入研究。PRS杂志作者以美国学者居多, 中国学者发文总量位居第2位, 近5年内中国内地作者共发文21篇。CJPS发文以带蒂皮瓣研究居多, PRS杂志则以游离皮瓣为主;CJPS传统皮瓣发文量多于穿支皮瓣, PRS杂志则与之相反;CJPS发文以局部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动脉穿支皮瓣为主, 而PRS杂志以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腓骨骨瓣或骨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等类型的皮瓣为主。CJPS报道的皮瓣主要用于修复缺损, 而PRS杂志报道的皮瓣则主要用于乳房再造等领域。此外, 两本杂志都报道了许多皮瓣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如计算机辅助成像、吲哚菁绿成像技术、螺旋桨皮瓣、分叶皮瓣等, 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结论近5年, 我国的皮瓣研究整体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我国的研究局限于报道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级别低, 与国际前沿研究尚有一定的差距。

石兆峰[2](2021)在《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评价中医真实疗效水平尚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在时间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探讨实施步骤,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系统研发以及临床验证,以期建立完整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体系,实现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客观动态评价和长期预测指导,助力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研究方法: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分析当前群体化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的局限性,凝练论文科学问题;基于本团队工作基础,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并明确其内涵和主体;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构建角度,参考PICO模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和评价的思辨过程,转化形成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框架,探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契合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完善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主体。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进行示范构建:1)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系统评价联合专家头脑风暴、聚类和因子分析,形成个体化结局指标汇总清单;2)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形成中医固定干预方法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汇总清单;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梳理形成个体化比较方法汇总清单;4)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多学科纵向数据模型,梳理形成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汇总清单。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形成的汇总清单,将固定干预措施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清单和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搭建形成个性化选用模块;选用个体化疗效比较方法中的“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搭建形成逻辑分析模块;选用纵向数据模型中的“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搭建形成外部调用分析模块。以三层架构为指导,分别采用Eclipse+JDK+SDK+ADT作为Android移动客户端系统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MySQL+Java Web+Tomcat作为系统后台服务器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设计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以信息化模式优化长时程评价方法。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纳入1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量化评价自身治疗前后中医个体化疗效;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从个体层面解析疗效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从患者层面预测长期个体化疗效趋势,结合疗效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指导。研究结果: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辨证论治诊疗的时空特征是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本论文科学问题是探索解决因个体差异在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明确随时间推移的每个访视点,中医都需要通过评价重新定义患者整体状态,其过程实践就是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是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的完整采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多时点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价、中医个体化疗效的长期预测和指导;方法的主体初步选用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参考PICO模型并转化构成要素为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形成了中医个体化长时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1)针对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纳入130篇随机对照试验,形成125项结局指标清单和7类指标准则层,指标合并优化后获得24项结局指标,使指标清单在全面合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重点。2)针对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纳入16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种固定干预模式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对7项评价指标中疗效排名前10的共44类不同组合中成药进行汇总分析,展示了同一种中成药在不同指标中的疗效排序。3)针对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纳入74篇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得出5种比较模式: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个体疗效和公认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线性趋势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权重体系的比较。4)针对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纳入115篇文献和34种纵向数据模型,模型集中学科主要为数学,热点研究领域为医学。模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线性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联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梳理并呈现了模型与方法内涵的对应特征。上述示范构建为长时程评价方法中结局指标的个性化制定、个体化治疗优化选用、疗效量化比较方式设定、疗效个体化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持和完善。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由客户端和后台管理两个区域和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搭建。客户端区域由研究者登录、项目经理登录和系统管理员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区域由研究中心管理、试验管理、疾病管理、受试者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六大模块组成。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搭建的信息化模块,Android系统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完成了个体化数据采集、录入和动态分析,初步实现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优化。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目标成就评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时点评分均显着高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中医个体化疗效显着。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截距、斜率和二次斜率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显示回顾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既往不同个体对疗效的反馈不同,存在应答和提升迅速的个体;前瞻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而初始水平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治疗初期存在疗效反馈不同个体。模型协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回顾性研究中疗效初始水平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既往病史、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证候;前瞻性研究中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脉象,评量后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证候虚实类型和脉象(P<0.05)。以前瞻性研究中一名患者为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其中医个体化长期疗效较好,个体化指导提示患者需要关注随年龄增长可能带来的合并慢性疾病负担,结合证候和脉象偏虚需要注重补气活血。上述结果共同验证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论:本论文紧扣辨证论治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建立了以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难题为导向、长时程评价方法构建为驱动、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动态评价、长期预测和个性化指导,能够助力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辅助和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

赫兰晔[3](2021)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4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死亡率为第5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提供的GLOBOCAN 2020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值显示,2020年在我国每10万人中有24.8人罹患结直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推荐仍是基于肿瘤分期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随着对结直肠癌认识的深入和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的关注,对于可治愈性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如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团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项目《重大疑难疾病(结直肠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能力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275]。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贾小强教授、副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共同承担此项目中的子课题《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研究》。本人在导师和副导师等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二、研究目的1.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在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机制;3.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评估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方式。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医护人员对有关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由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微信或者短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二维码及问卷链接。问卷主要涵盖结局指标、最佳干预方式、最佳干预时机、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认知度等问题进行。2.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中药助便贴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以“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筛选胃肠功能紊乱的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采用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信息,然后进行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分析,最终构建中药助便贴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3.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安慰剂的方法,观察对象为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住院病人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试验组采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结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优化方案(简称中西ERAS方案)。中西ERAS方案是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ERAS方案的基础上,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ERAS方案中的经验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助便贴药物穴位敷贴法融入其中所形成。对照组亦采用中西ERAS方案,其中的中药助便贴为安慰剂。患者入组后,记录术后每日的排气、排便、排尿、疼痛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保存舌苔照片。此临床研究方案已通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伦理审查,并且在Clinical Trials进行了注册,同时聘请了第三方监察公司监督。4.定性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开展的同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医生、护师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性访谈。访谈主题为①对中医的看法;②既往自己或家人是否有过中医诊疗史、效果如何;③对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态度及认知。在此基础上,探讨在西医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建议和方式。四、研究结果1.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了 255份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4份,覆盖全国16个省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为61.06%;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医院占72.95%;工作在中医医院占48.77%;工作在三级医院占86.89%;中医医生占45.08%,西医医生占32.79%,护士占14.34%;学生占7.79%;从事本专业年限10年以上的医生占51.64%。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1.25%的西医医生认为针刺治疗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医学生认为穴位贴敷是最佳干预措施。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加认可术后7天之内及术前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最好;非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看重在手术完成7天之后及从术后24小时以内进行干预治疗。85.45%的中医医生和85%的西医医生最为关注的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83.33%的中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排气功能的恢复、排便功能的恢复;90.91%的西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89.47%的医学生最为关注的是生活质量。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1.30%的西医护士、100%的中医护士和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2.网络药理学研究:将本研究方案中的中药助便贴(苍术、木香、白芷、皂角、槟榔)药物组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筛选出78个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统一命名并去重后,得到65个靶点。胃肠功能紊乱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到3366条相关基因,NCBI数据库获得303个基因,OMIM数据库获得36个靶点。将这3个数据库的基因合并删重之后,得到3397个疾病相关基因。通过VENN图筛选中药的成分靶点蛋白与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靶点蛋白的交集,获得48个相互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结直肠癌靶标的PPI网络图,将生物种类设定为“Homo sapiens”,得到PPI网络。该网络中有48个节点,210条边,平均度值为8.75。通过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egree排序,选取分值大于平均分的基因作为关键靶点,总共筛选出个18关键靶点。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富集,得到849条生物过程,74项分子功能相关,25项细胞组成相关。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校正P值≤0.05的项目进行筛选,总共富集到73条信号通路。3.临床研究:纳入142名结肠癌受试者,10例患者脱落(2例术后转至ICU、4例皮肤泛红、2例主观拒绝、2例失访),共132例受试者完成了临床研究的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TNM分期、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经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主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的并发症率为15.63%;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23.5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但组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术后恢复排气功能与排便功能的时间,发现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再插入尿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而言,疼痛减轻效果更为明显(P<0.05)。住院时长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期间,未发现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相关所致的安全性指标异常,根据美国N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CTCAE-5.0中“皮肤反应”的提示,试验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泛红),对照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分别停止贴敷治疗后好转,术后30天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4.定性访谈研究:共有4名医护人员和5名患者及家属接受了访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讨论,发现他们对中医比较认可,都有过中医治疗的直接或间接经历。总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在西医医院开展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对中医治疗疗效存在疑虑或不认可;(2)西医院的外科医师对中医治疗的疑虑或不认可;(3)西医院缺乏中医治疗的资质及相关治疗人员。想要推广中医药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医自身疗效。五、研究结论本项研究在开展前进行了文献梳理和机理印证。临床试验部分在国际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并且全程由第三方监察公司督导,保证了本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可靠性。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中西ERAS方案安全有效,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中西ERAS方案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加重患者的病情。总之,中西ERAS方案可以使结肠癌术后患者获益。中西ERAS方案的推广需要注重病人诊疗全程随访和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可通过科研协作、临床协作、教学协作,实现院际间的优势互补,使中西医规范化水平不断地提高。

崔真伟[4](2021)在《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中心、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数据库,搜集关于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时间至2021年01月31日。由2位文献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项RCT,共计骨转移癌患者1240例,其中试验组621例,对照组为619例。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RR=1.71,95%CI(1.40,2.09),Z=5.26,P<0.00001]、生存质量改善的KPS评分变化[MD=11.17,95%CI(9.19,13.14),Z=11.09,P<0.00001]、骨转移疼痛缓解有效率[RR=1.48,95%CI(1.36,1.62),Z=8.75,P<0.00001]、骨转移疼痛缓解的NRS评分变化[MD=-0.88,95%CI(-1.34,-0.42),Z=3.75,P=0.0002]、骨转移病灶有效率[RR=1.56,95%CI(1.24,1.95),Z=3.81,P=0.0001]、骨转移病灶控制率[RR=1.25,95%CI(1.08,1.46),Z=2.96,P=0.003]、中医证候改善率[RR=1.55,95%CI(1.35,1.77),Z=6.39,P<0.00001]、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52,95%CI(0.40,0.69),Z=4.66,P<0.00001]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降低高钙血症的血清钙浓度变化[MD=-0.03,95%CI(-0.10,0.03),Z=0.96,P=0.3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RR=0.75,95%CI(0.30,1.90),Z=0.61,P=0.54]、肾功能异常发生率[RR=0.86,95%CI(0.30,2.43),Z=0.29,P=0.77]与单纯西药治疗组疗效相当,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中药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的KPS评分变化[MD=10.21,95%CI(4.38,16.04)]、骨转移疼痛缓解有效率[RR=1.56,95%CI(1.08,2.26)]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但因单纯中药治疗组仅1项研究且样本量较小,解释结论时需谨慎。结论:(1)根据本次研究现有的证据初步表明,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在改善生存质量、缓解骨转移疼痛、骨转移病灶疗效、中医证候改善率的临床疗效方面及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不良情况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且未增加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在降低高钙血症的血钙浓度变化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相当。(2)但现有的证据尚无法判定单纯中药内服治疗在改善生存质量、缓解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面是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要未来开展试验设计更加严谨、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的RCT研究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验证。

廖欣婷[5](2021)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相关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全面搜集所有有关中医药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日期均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肺脾气虚的变应性鼻炎患儿,试验组的干预措施采用中医健脾补肺益气法治疗(治疗途径不受限制)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安慰剂。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合适的检索策略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再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题目与摘要,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获取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全文后再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资料提取表,提取相关资料,包括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试验方法学特征。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对中医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鼻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血清IgE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随访后有效率以及随访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通过I2数值来评定纳入文献统计学异质性的等级。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并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异质性,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果可通过合并相对危险度(RR)来分析效应量;连续性变量数据结果则根据纳入研究的结局评分标准采用均数差(MD),区间估计一律使用95%CI进行分析。当结局指标单位或测量方法不一致时,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值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总样本量为2184例;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医治疗方案,试验组干预措施包含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试验组共有1148名患儿,对照组有1036名患儿。Meta分析显示: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西药组(RR:1.14,95%CI=[1.09,1.19],Z=5.59,P<0.00001)。9 篇研究从鼻塞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塞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6,-0.13],Z=2.56,P=0.01);9 篇研究从喷嚏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喷嚏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6,95%CI=[-1.34,-0.39],Z=3.57,P=0.0004);9 篇研究从鼻痒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5,-0.13],Z=2.57,P=0.01);9 篇研究从流涕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流涕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8,-0.09],Z=2.37,P=0.02);7篇研究从鼻部体征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1.30,0.27]);4篇研究从主要鼻部症状的总积分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64,95%CI=[-1.96,-1.33],Z=10.21,P<0.00001);4篇研究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的改变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降低IgE水平方面相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6.98,95%CI=[-135.46,-38.50],Z=3.52,P=0.0004);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1,1.33],Z=2.14,P=0.03);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74,95%CI=[-6.50,1.01]);9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28,1.61],Z=6.16,P<0.00001);5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复发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37,0.72],Z=3.89,P=0.0001)。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方法质量普遍低下,异质性较高,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报告偏倚风险较大。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改善鼻部症状和降低血清IgE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但在改善鼻部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长期疗效方面比用西药治疗更有优势。中药治疗在改善流涕和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塞和喷嚏症状及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西药治疗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优于中医外治法,但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有一定的疗效,然而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仍需在未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更规范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证实。

马志翔[6](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樊文彬[7](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肖晶旻[8](2020)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探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未来的循证医疗决策及临床实践指南的修订提供意见及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评价近两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基于文献回顾结果,结合中医药循证医学领域患者价值观及偏好的研究进展,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广州市两家医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有关患者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半结构式定性访谈。通过访谈录音及文字笔记收集访谈资料,访谈后将访谈录音逐字转录为文字资料,遵循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及撰写备忘录等原则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献回顾共纳入相关文献862篇,中药汤剂和针灸是近两年研究数量较多的两种干预措施;中成药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中医外治疗法方面,近两年外治法应用广泛,涉及外治疗法种类众多,研究的热点仍然集中在普通针刺上。检索过程中未见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价值取向相关的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共纳入14名患者,通过资料分析获得一级编码中的意义单元318个,一级编码20个,二级编码5个。最终确定本研究的核心范畴为“稳定病情”,具体包括“疾病认知”、“对中医的态度”、“人际关系”、“医疗环境”、“治疗期望”五个范畴。“疾病认知”是患者对于患病带来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治疗的各种利弊权衡;“对中医的态度”指的是患者对于中医治疗DPN的看法及其就医取向;“人际关系”指的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于人际交流的关系衡量;“医疗环境”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对于就医选择的考虑;“治疗期望”是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和治疗体验的期待。结论: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年的患者希望病情经过治疗得以稳定,在期望能够得到有效、持续的治疗效果基础上,更加青睐副作用小及便利舒适的治疗方式。影响患者治疗意愿的因素中,患者对具有调理作用的中药汤剂存在明显偏好,对于其他中医药疗法的偏好因个体对疾病及治疗方案认知的差异而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患者家属在治疗中会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互相影响,而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临床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临床研究中的用药及患者依从性情况与真实临床诊疗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在临床诊疗中应当结合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偏好和经验,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具有中医特色DPN慢病管理系统以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医患关系。开展更多患者对具体中医治疗方式的意愿方面的循证研究。DPN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过程中也应适当结合患者对于干预措施及其安全性的意愿及看法。

刘高[9](2020)在《集束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并验证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可行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明确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降低其发病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循证医学方法论,构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建立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由科护士长任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组长,定期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对神经内科护士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将来自昆明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所修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NIHSS评分表和头颅CT/MRI确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干预周期为10天,将患者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液的纤溶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测指标,结合临床观察量表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检查结果和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结果1构建了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该方案包括风险筛查、早期活动、基础护理、机械预防、水化补液、健康教育6个条目。2入院首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两组padu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Padu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BI评分、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BI评分、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凝血指标除凝血酶时间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前两组纤溶指标(D-二聚体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D-2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前两组行体格检查,患肢腿围、患肢肿胀例数相关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肿胀,患肢腿围、患肢肿胀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肌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试验组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干预结束后两组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检,对照组发生血流瘀滞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该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循证证据和流程参考,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科学的、经济的、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从而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局,节约了医疗卫生成本,促进了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活动。2该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降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肌力状态,促进了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3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Padua风险量表能初步预警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4在循证护理实践中,通过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意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知识转化,多学科合作,使研究结果转化为实践行动,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朱文莉[10](2020)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釆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本领域的中(英)文文献的载文量、发文机构、期刊及基金来源、样本量、结局指标等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同时对本研究领域的中(英)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一: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EMBASE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6.0软件,从基本信息、干预情况、结局指标等方面,对本领域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现状。研究二: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或(和)Meta分析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MSTAR 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量表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研究一: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24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9年,年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96.91%的文献以中文为载体发展。除中国外,瑞典、以色列也开展了本领域的研究。发表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医院和西医院的中医科;仅有19.44%的研究获得了基金资助;本领域文献多发表于中医类杂志和糖尿病专科期刊,其中《中医临床研究》发文量最大(11,3.40%)。324项研究共涉及20672例研究对象,且样本量在不同的研究中差距较大,最大样本量为257例,最小仅1例。最常被应用的护理措施为中药熏洗(68/259,26.25%)、湿敷(49/259,18.92%)、中药熏洗+穴位按摩(15/259,5.79%);近年来,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护理。59.88%的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仅有27项研究报道了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最常用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152,52.60%)和治愈率(26,9.00%)。研究二:本研究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包括16个结局指标,仅有2项研究在临床总有效率、愈合率方面呈中级证据,其余均呈低或极低级证据,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药足浴、穴位按摩、湿敷法等)干预糖尿病足,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总有效率、愈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学质量AMSTAR2量表评价中,7篇纳入研究处于中高级质量。结论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够。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且具有潜力的是中药熏洗、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有待在更多的地区推广应用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未能充分依照其中医证型体现辨证施术。随机对照试验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类型,但其质量总体偏低。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防治糖尿病足是未来主导,但是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偏低,且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同样有待提高,建议临床研究者使用证据时应慎重,此外,应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二、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热点与前沿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问题
    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工作基础
    3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和主体
        3.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
        3.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主体
    4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
        4.1 问题研究模型的梳理和选择
        4.2 参考PICO模型的研究框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
    1 疾病范例选择依据
    2 要素一: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
        2.1 资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3 要素二: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
        3.1 资料与方法
        3.2 研究结果
    4 要素三: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
        4.1 资料与方法
        4.2 研究结果
    5 要素四: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5.1 资料与方法
        5.2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
    1 系统模块设计准备
        1.1 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
        1.2 个体化干预方法优化清单
        1.3 个体化比较方法的选用
        1.4 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1.5 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的制定
    2 系统设计方法
        2.1 整体设计
        2.2 安卓核心组件与生命周期
        2.3 系统搭建工具
        2.4 运行环境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操作界面展示
        3.2 系统模拟数据测试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1 回顾性研究部分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2 前瞻性研究部分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概况
        (一) 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过程
        (二) 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方案
        (三) 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现状
        (四)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CiteSpace V探究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
        2. CiteSpace V软件应用
        (二) 结果
        1. 年发文量分析
        2. 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3.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4. 关键词时间线视图分析
        5.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突现分析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度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调查方法
        (二) 结果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2. 中医药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干预的最佳干预时机
        4. 结局指标
        5. 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被认可度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一) 研究方法
        1. 筛选助便贴有效成分和靶点信息
        2. 疾病靶点的收集
        3.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图形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5. 生物学过程与通路分析
        6. 网络构建及分析
        (二) 结果
        1. 助便贴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 胃肠功能紊乱作用靶点的收集
        3. 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及分析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5. GO富集分析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
        6.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一) 资金支持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结局指标
        7. 随机序列制作、隐藏及药品编盲
        8. 样本量估算
        9. 研究流程
        10. 统计方法的选择
        (四) 结果
        1. 入组情况
        2.受试者基本信息
        3. 主要疗效指标
        4. 次要疗效指标
        5. 安全性评价
        (五) 讨论
        (六)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四 中西医结合应用现状的定性研究与思考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一) 小结
    (二) 创新点
    (三) 展望
附录
    一、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调研
    二、快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图
    三、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流程图
    四、知情同意书-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五、工作记录照片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4)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对骨转移癌的认识
        1.1 概述及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诊治现状
    2 中医药学对骨转移癌的认识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概况
        2.4 中药干预骨转移癌的现代机制研究
    3 循证医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影响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措施
        1.4 结局指标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筛选
        2.3 资料提取
        2.4 研究的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
        2.6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 纳入研究的特点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 Meta分析结果
        3.1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3.2 骨转移疼痛缓解情况
        3.3 骨转移病灶疗效情况
        3.4 中医证候改善率
        3.5 血清钙浓度变化
        3.6 不良反应情况
第四章 讨论
    1 本研究的Meta分析总结
        1.1 结局指标
        1.2 不良反应情况
        1.3 证据强度及实用性
    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骨转移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1. 变应性鼻炎的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中医对鼻鼽的认识
        3. 鼻鼽的中医外治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关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流行病学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诊断
        5. 合并症
        6.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数据提取
        5. 数据文献质量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的流程图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
        4.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Meta分析
    讨论分析
        1. 研究的结论
        2.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分析
        3. 纳入研究的发表性偏倚分析
        4. 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分析
        5. 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
        6. 从肺脾气虚论治小儿鼻鼽的理论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研究现状
        1.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义、诊断及流行病学
        1.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发病机制
        1.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治疗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现状
        1.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名
        1.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
        1.2.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1.3 患者价值观及偏好
        1.3.1 患者价值观及偏好的定义
        1.3.2 患者价值观及偏好的研究方法
        1.3.3 患者价值观及偏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1.4 定性研究
        1.4.1 定性研究的定义、特点
        1.4.2 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1.4.3 定性研究与循证医学
        1.4.4 定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的文献回顾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资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访谈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案
        3.2.1 理论框架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对象
        3.2.4 研究工具
        3.2.5 预访谈
        3.2.6 访谈资料收集
        3.2.7 资料管理与资料分析
        3.2.8 质量控制
        3.2.9 技术路线图
        3.2.10 伦理审查
        3.2.11 结果报告
    3.3 预访谈结果
    3.4 正式访谈结果
        3.4.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3.4.2 核心范畴及各范畴定义
        3.4.3 疾病认知
        3.4.4 对中医的态度
        3.4.5 医疗环境
        3.4.6 人际关系
        3.4.7 治疗期望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结果总结
        4.2.1 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不一
        4.2.2 患者凭借自己的经验看待中医
        4.2.3 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治疗
        4.2.4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4.3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集束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一、临床问题的界定
    二、证据的检索与评价
    三、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四、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第三部分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2 两组干预前指标比较
        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4 两组padua评分比较
        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6 两组下肢血栓的临床症状指标比较
        7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的比较
        8 两组患者功能残疾水平的比较
        9 两组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
    三、讨论
        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分析
        1.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评价性
        1.2 组建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确保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2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2.1 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2.2 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2.3 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四、结论
第四部分 总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录四 Padua量表
    附录五 mRS量表
    附录六 Barthel指数(BI)评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相关概念定义
研究背景
    1 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
        1.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评价的重要性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文献计量学研究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数据库
        1.2 中英文检索词
        1.3 检索策略
        1.4 检索时间
    2 纳入标准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目的
        2.4 干预组
        2.5 对照组
        2.6 结局指标
        2.7 发表语种
    3 排除标准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资料分析
    7 结果
        7.1 检索流程及结果
        7.2 研究基本特征
        7.2.1 语言组成
        7.2.2 发表形式分布
        7.2.3 发表年份分布
        7.2.4 作者分布
        7.2.5 发表机构分布
        7.2.6 基金资助情况
        7.2.7 地区分布
        7.2.8 发表期刊分布
        7.3 纳入研究设计类型
        7.4 研究对象特征
        7.5 干预措施描述
        7.6 结局指标情况
    8 讨论
        8.1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研究现状
        8.1.1 文献数量增加较快,但质量有待提高
        8.1.2 缺乏基金支持及机构合作意识
        8.1.3 本领域研究的核心群体尚未形成
        8.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9 结论
研究二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1.7 质量评价者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再评价结果
        3.1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
        3.2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时间
        3.3 糖尿病足创面总有效率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1 研究现状
        1.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现状
        1.3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护理干预现状
    2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动态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至2020年《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和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皮瓣类论着文章发文情况简要对比研究[J]. 汪淼,李丹妮,谢婷珺,岳帅,王丹莹,杨若梦,余邹邹,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1)
  • [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D]. 石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D]. 赫兰晔.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中药内服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崔真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廖欣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D]. 肖晶旻.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集束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D]. 刘高.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D]. 朱文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经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