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扩展 AutoCAD 功能的实用程序

用于扩展 AutoCAD 功能的实用程序

一、扩展AutoCAD功能的实用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何鑫星,王小娟,李卓[1](2021)在《基于AutoCAD选择集的自动化图元搜索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AutoCAD选择集,提出了一种非人机交互式的自动选择集对目标数据进行搜索、过滤的新方法,通过对AutoCAD选择集的VBA编程构建,以及图元几何关系判断、分区筛选等算法,实现了对DWG数据中文字注记、二维图形的高效搜素、过滤、提取、计算等操作。利用该方法对四川省农村不动产测绘项目中大批量户产权信息的自动化比对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谢美亭[2](2020)在《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三维模型数据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三维模型的真实度、精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倾斜摄影技术生产的倾斜摄影实景模型具有直观、立体、真实的良好视觉效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AutoCAD作为一款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软件,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中,特别是在国土、规划等部门,AutoCAD必不可少。但目前AutoCAD在三维场景处理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在AutoCAD平台中处理这种结构较复杂、瓦片数量大的倾斜摄影实景模型的研究非常少,处理技术难度也很高,这将大大限制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在国土、规划等部门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理论的基础上,以AutoCAD为二次开发平台,以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及AutoCAD交换文件为研究数据,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ObjectARX和OSG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常用的几种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并对这些工具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结合DWG文件和OSGB文件的数据结构特点,为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2.结合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流程,分别从倾斜摄影实景数据转换、存储、可视化及模型编辑与应用等方面对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为后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支撑。3.针对实验数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这两个方面出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完成了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4.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框架设计,基于ObjectARX和OSG混合二次开发技术,依次完成了倾斜摄影实景数据管理、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可视化、倾斜摄影实景模型编辑与应用这三大模块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各个模块功能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在试验任务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设计并实现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创新点如下:(1)通过本文设计及实现的系统,就可以直接在AutoCAD中对倾斜摄影模型进行三维量测、模型压平、剖面线绘制、土方计算、道路三维建模等操作,方便AutoCAD用户应用倾斜摄影实景数据,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2)系统功能以插件方式集成,可以与天正这类AutoCAD二次开发插件一起嵌入到AutoCAD平台中,扩展了其应用的范围。(3)可以将revit、犀牛、sketchup等多种专业设计软件中的三维模型融合到倾斜摄影实景中,实现异构三维模型融合,辅助规划设计。

马鑫民[3](2019)在《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钢铁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铁矿资源人均储量低、品质差、品位低,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限制了我国钢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铁矿资源尤其是储量较为匮乏的富铁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对建立有序的钢铁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铁矿开采由露天逐步转入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因其显着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松散岩层的覆盖条件下采用扇形上向中深孔爆破回采落矿,爆破效果的好坏对回采率影响显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矿石回采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爆破施工中,会存在矿石贫化率高、悬顶、大块率高以及炸药单耗大等主要问题。传统的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为工程类比法、经验法等,主要依靠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参数的选择比较随意,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对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回采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以富铁矿岩石爆破为研究对象,运用矿岩物理力学实验、爆破模型实验、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数值仿真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装药结构的矿岩爆破破坏损伤规律。提出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方法,以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科学、合理的决策,为我国金属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1)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手段,进行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实验研究。基于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劈裂实验方法,进行富铁矿矿岩静态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获得了静态力作用下矿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值和力学破坏特征;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杆(Hopkinson bar techniques,SHPB)实验系统进行压缩和劈裂实验,得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现场爆破漏斗试验研究,并对富铁矿岩石进行可爆性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现场试验岩石可爆性级别评定为难爆。为后续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实验、数值模拟及爆破参数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机理研究。将现场采集的富铁矿矿石加工为直径D=(?)50mm、高H=100mm的试件,在带有被动围压特制装置内进行爆破实验。利用CT扫描、三维重构及分形维数计算损伤度,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装药结构的爆破对矿岩破坏规律。①不同封堵条件下富铁矿爆破实验。对试件进行三维体重构和三维损伤评定,试验发现封堵/不封堵情况下,三维体的损伤值分别为0.82和0.61,无封堵结构三维体损伤比封堵结构下降低25%。对比实际爆破效果,完全封堵情况下铁矿石试件产生多条裂隙,减少了爆破大块出现几率,对于矿体破碎更为有利。②径向不耦合装药爆破结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6种不同的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试件损伤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不耦合系数与损伤度关系曲线发现,在不耦合系数介于1.2~1.5区间时,存在明显的突降段,由此推测在该区间存在一个“最佳不耦合系数范围”,在该范围内既可避免矿体的过度破碎,又可以有效破坏岩体,控制爆破大块率,以期实现最佳的爆破效果。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采用扇形孔布置炮孔,孔底距为孔口距的6~8倍,基于此提出了变线装药密度的爆破方法。实验发现,变线装药密度段的不耦合系数为1.5时,局部损伤度为0.81。对比分析整体损伤,采用局部变线装药结构相对全耦合装药爆破,整体损伤度降低6.8%,炸药量降低20%。可见改变线装药密度在减少炸药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对矿体破碎的需求(损伤度大于0.8认为岩体内部足够破碎)。(3)基于岩石力学特性实验获得的参数和模型实验研究结论,采用LS-DYNA软件对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装药结构爆破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出装药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岩石爆破破坏规律。①75mm孔径单炮孔耦合及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大致为7倍炮孔直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变线装药密度后,被爆岩体内部有效应力场的强度显着降低,并且应力波波阵面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两列应力波的相互叠加作用使得测点的二次应力峰值急剧增加,显然采用两段变线密度装药结构同时爆破,可以起到和耦合装药单点起爆相似的爆破效果。②75mm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结果发现,沿底部至2/3炮孔全长范围内,炮孔周围的损伤破坏规律与单炮孔爆破近似相同,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约为炮孔直径的7倍,在近炮孔顶部1/3处,这种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加剧了炮孔周围岩体的破碎,可以预见大块矿体集中出现于炮孔底部区域,孔口处矿体会发生严重破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获得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的应力场演化叠加规律,为爆破系统智能设计及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4)基于研究成果,融合爆破安全规范和爆破专业知识形成爆破知识规则,建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专家知识库;采用正向推理、树状推理策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推理机;利用AtuoCAD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出扇形炮孔剖面图自动绘制子系统;采用设计的层级化、模块化的整体系统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智能设计系统”,构建了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推理与图形绘制一体化技术集成平台,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的科学合理决策。将系统应用于现场,爆破效果显示系统推理方案较普通爆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石大块率和炸药单耗。

周春波[4](2013)在《基于AutoCAD的地下管网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下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为构建数字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AutoCAD编辑功能强大,易于操作,可扩展性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中。然而现有基于AutoCAD平台的地下管网系统大多将属性数据存储于外部数据库中,一方面对使用者要求较高,掌握CAD操作的同时,还需要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图形属性分开存储给属性数据的增加、删除以及修改等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系统的实用性因而受到影响。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旨在弥补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最终实现一个简便、实用和高效的地下管网系统。通过对AutoCAD中属性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将属性数据存储在管网实体的扩展数据和对象扩展字典中,实现了AutoCAD环境下地下管网图形属性的一体化存储。参照现有的规范和标准,对地下管网数据进行分类与编码,并设计了各类地下管线的属性数据结构,对地下管网数据进行了有序地组织。在对用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系统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和功能设计。最后,利用AutoCAD的定制与.NET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在AutoCAD2012平台上开发了一个完整的地下管网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网数据编辑、数据管理、查询统计以及辅助分析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本文开发的地下管网系统采用图形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方案,解决了现有系统因图形属性分开存放带来的困扰,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能够较好地完成地下管线日常管理中的各种操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张茜[5](2010)在《CASS林业制图功能的集成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调查是为了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和规划的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如何将森林的全貌、分布特点、伐区设计生动形象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林业领域不断突破的难题。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林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数字地图的出现打破了模拟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数字地图的革新更加催化了数字林业发展速度。林业制图方式也由以前的纯手工绘制转变为现在的计算机制图,改变了以往过程繁杂,精度难以保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更新慢等缺点。本文主要实现了应用计算机二次开发技术探索一条绘制林业用图的新思路。在AutoCAD平台上应用ObjectARX技术,C++语言对CAS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有区划、填充、注记、属性编辑、输出各种森林调查成果图的功能,成果图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业图、森林伐区图等。本次研究首次将林业制图功能集成到南方CASS软件上,使CASS软件不仅在地形成图、地藉成图、工程测量三个领域广泛使用,而且为林业领域的发展开创了道路。系统采用的ObjectARX技术是代表AutoCAD最高开发水平的开发技术,用ObjectARX开发的程序与AutoCAD共享地址空间,直接访问AutoCAD数据库,使林业数字制图技术快速、高效、简洁,满足了林业制图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更新快等要求。

吴奉亮[6](2009)在《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矿CAD在矿井设计、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采矿CAD的集成度、智能性有助于提升矿井设计与安全管理水平。论文分析了采矿CAD的研究现状,给出采矿CAD智能性低、集成度不高的原因,指出实现知识协同可提高集成化采矿CAD智能性,并基于此结合协同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矿井协同设计的内容,提出了以协同采矿CAD(Cooperative Mine CAD,CMCAD)为核心的矿井协同设计应用模型。针对CMCAD模型的建立,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基于智能对象的采矿CAD知识表示方法。以面向对象知识表示方法为基础,提出智能对象的概念;通过智能实体、符号智能体、虚智能体、智能容器与代理类的建立,将智能对象的概念具体化。研究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CMCAD知识协同性表达方法。采用模糊设计结构矩阵分析法,揭示了矿井设计知识串行、并行、耦合的协同结构,给出了基于可达矩阵的耦合任务识别和最小信息依赖度解耦方法。以任务的协同性为基础,建立对象设计结构矩阵,将设计任务之间的协同性转变为智能对象的协同性,指出了耦合智能实体的存在形式。研究了智能对象的实现方法。基于ObjectARX可视化技术,确定了AcDbObject接口为虚智能体实现协议,AcDbEntity接口为智能实体、符号智能体的实现协议,研究了基于扩展字典的耦合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方法。以“网络解算智能容器”的实现为例说明了智能实体、智能容器、代理类之间的关系。基于NHibernate、Ajax、反射机制等技术,研究了与数据库无关的智能对象存储方法,浏览器端智能对象的操作方法,智能对象中领域知识的标识方法,并给出了关键代码。最后以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的实现为例来验证CMCAD模型的有效性。首先指出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以通风网络理论为核心,业务范围包括设计与生产两个阶段。其次为增强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从风阻获取、通风网络动态解算、网络图的自动生成三方面对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扩展应用研究。以vc.net、ObjectARX为工具实现了一个以通风设计为主,包括开拓开采、断面设计、井巷工程概算的CMCAD系统,以及一个集通风网络动态解算、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管理为一体的Web应用系统。最后给出了软件系统在矿井设计与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吕唐军[7](2007)在《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插件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服装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工艺一一出现,服装生产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所有这些改变当中,服装CAD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套服装CAD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到现在,服装行业原有的手工设计、制版工作模式已经被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工作模式所替代。由于服装CAD市场的广阔,有能力的软件开发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服装CAD品牌软件,不同类型的服装CAD软件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市场。在多了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系统间不通用的问题。由于每个品牌服装CAD系统都希望能保留自身的特殊性,不论是在操作方式还是文件格式上都尽量和其他品牌做的不一样,这也就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另一方面,作为平面辅助制图设计的旗舰级软件AutoCAD其功能同样能够满足服装结构制图的需求,而且AutoCAD的文件保存格式也被用于不同软件间文件转换的中介文件格式。因此,将AutoCAD引入服装辅助设计中来既可解决专业服装CAD的通用性问题,也同时丰富了服装CAD的选择。作为通用型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自行定制工作模式,而并非简单的界面变化,所有这些都有赖于AutoCAD所提倡的二次开发。在许多行业都有相应的AutoCAD行业插件,这些二次开发出来的产品在缩短专业特性操作与通用软件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AutoCAD的推广做出极大贡献。因此,如果要将AutoCAD在服装行业中推广就离不开相应的二次开发产品。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开发出既贴近服装从业人员操作习惯,又有一定通用代表性的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插件,以解决服装CAD在教学、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邹喻[8](2007)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前处理程序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更新和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发展,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方法进入了以有限元为代表的数值分析时代。目前已经存在有许多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程序,IDARC 2D(Inelastic Damage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就是其中较为着名的二维平面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IDARC 2D功能强大但其数据输入是以文本方式进行,这使得使用IDARC 2D进行结构建模非常麻烦并极易出错。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IDARC 2D开发相应的前处理程序以达到简化结构建模,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目的。AutoCAD ObjectARX开发技术是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中使用地最多的技术,ObjectARX以C++为程序开发语言,提供了一套具有强大图形编辑功能的面向对象的类库。本文中开发的前处理程序也是基于AutoCAD ObjectARX技术来开发的。本文首先对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介绍和比较了各种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同时对AutoCAD ObjectARX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最后针对IDARC 2D程序开发出一套前处理程序,该套程序可大大降低结构建模的复杂度和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王子华[9](2007)在《基于ARX的架空输电线路辅助设计实现》文中指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是电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效率,采用ARX和Visual C++.NET平台,对架空输电线路CAD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开发过程中,充分研究了AutoCAD、ObjectARX、C++、数据库、COM等理论和技术,解决了系统开发的部分关键技术,开发出集数据管理、杆塔一览图库的查询及自动绘制、电线力学计算、金具材料统计等功能为一体的线路CAD系统,现已在工程现场投入运行,将传统的手工制图、数据处理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精度、效率、效益大大提高,大幅度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单婷[10](2006)在《基于ObjectARX的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二维工程图在表达产品设计思想、编制工艺流程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对图纸的分析、阅读与绘制工作一直依靠人力完成,难以适应当前CAD/CAM新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由二维三视图自动重建三维实体成为CAD/CAM技术和C&G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自1970年Idesawa首次提出这个课题以来,已经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但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需要我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探讨了三维形体的常用表示方法,对比研究了由三视图重建三维实体的自底向上法和模型引导等多种现有方法的主要算法,最终使用基于CSG实体造型方法的模型引导方法实现了三维重建。首先,对工程图进行前置处理,使用移动分割线法对视图进行了划分;然后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三维重建过程分为工程图信息识别、特征匹配、基本实体生成和基元体合成四个部分,并针对各部分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详细的论述了重建过程。 论文以CSG造型方法为依据,研究使用ObjectARX在AutoCAD基础上进行二维图形信息自动识别的算法。重建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扩展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存储;设计了特征匹配的方法及流程;优化了实体虚实性判别的过程。 为了验证本文的重建方法和所设计的新的实施方案,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借助于VC++这一先进的编程工具,使用ObjectARX提供的类和函数,开发了一个三维重建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和设计方案在处理柱面体、立方体等特征实体及他们的组合体的重建问题上是行之有效的。

二、扩展AutoCAD功能的实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展AutoCAD功能的实用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utoCAD选择集的自动化图元搜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Auto CAD Active X/VBA编程技术
2 选择集的编程构建方法
    2.1 选择集的编程接口
    2.2 选择集的DXF组码
3 一种基于选择集的自动化搜索方法
    3.1 DXF组码条件过滤方法的局限
    3.2 按几何拓扑关系搜索的算法
    3.3 判断点与多边形关系的算法
    3.4 程序功能的集成方法
4 应用实例
5 结语

(2)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AutoCAD开发工具的发展现状
        1.2.2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OSG简介
        1.3.1 OSG优势
        1.3.2 OSG体系结构
        1.3.3 OSG场景组织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相关理论
    2.1 倾斜摄影数据处理流程
    2.2 倾斜摄影实景模型构建
        2.2.1 三维实景建模
        2.2.2 纹理映射
    2.3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组织及可视化
        2.3.1 LOD技术
        2.3.2 空间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研究数据介绍
        3.1.1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文件组织结构
        3.1.2 OSGB文件分析
        3.1.3 AutoCAD数据交换文件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框架设计
        3.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概述
    4.2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管理模块
        4.2.1 几何信息提取及处理
        4.2.2 纹理数据提取及处理
        4.2.3 DWG三维实体构建
        4.2.4 文本索引构建
    4.3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可视化模块
        4.3.1 LOD场景树创建
        4.3.2 LOD动态显示
    4.4 倾斜摄影模型编辑与应用模块
        4.4.1 模型压平
        4.4.2 剖面线绘制
        4.4.3 土方计算
        4.4.4 道路三维建模
        4.4.5 三维标注
        4.4.6 图纸打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运行实验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管理模块
    5.3 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可视化模块
    5.4 倾斜摄影模型编辑与应用模块
        5.4.1 模型压平
        5.4.2 剖面线绘制
        5.4.3 土方计算
        5.4.4 道路三维建模
        5.4.5 三维标注
        5.4.6 图纸打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石中深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2 岩石爆破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爆破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试验研究
    2.1 铁矿石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2.1.1 取样加工与实验仪器
        2.1.2 铁矿石试件单轴压缩实验
        2.1.3 铁矿石试件劈裂实验
    2.2 基于霍普金森杆的铁矿石动态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2.1 SHPB实验原理和装置简介
        2.2.2 动态单轴压缩实验
        2.2.3 动态巴西劈裂实验
    2.3 富铁矿岩石可爆性评价试验研究
        2.3.1 岩石可爆性研究现状
        2.3.2 爆破漏斗实验
        2.3.3 岩石可爆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特性研究
    3.1 封堵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1.1 不同封堵结构富铁矿爆破实验
        3.1.2 不同封堵结构CT扫描与图像分析
        3.1.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3.1.4 三维裂隙CT图像重构及体分形维研究
    3.2 径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2.1 径向不耦合装药富铁矿爆破实验
        3.2.2 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2.3 径向不耦合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3 变线装药密度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3.1 变线装药密度富铁矿爆破实验
        3.3.2 变线装药密度下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3.3 变线装药密度下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4 富铁矿石断口微观特征研究
        3.4.1 扫描电镜及实验方案简介
        3.4.2 爆破荷载作用下断口形貌特征
        3.4.3 富铁矿石爆炸致裂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数值仿真研究
    4.1 材料模型的选取
    4.2 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2.1 单炮孔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2.2 炮孔底部沿径向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4.2.3 单炮孔爆破炮孔损伤破坏预测
    4.3 单炮孔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3.1 变线装药密度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3.2 沿炮孔轴向测点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
        4.4.1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应力场模拟结果
        4.4.2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有效应力模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与工程应用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开发目标
        5.1.2 系统开发原则
        5.1.3 系统简介
    5.2 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
        5.2.1 系统整体性结构设计
        5.2.2 系统层级化结构设计
        5.2.3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5.3 系统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3.1 专家知识库构建
        5.3.2 推理机的建立
    5.4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开发环境
        5.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4.3 系统绘图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工程应用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AutoCAD的地下管网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地下管网信息化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AutoCAD 在地下管网信息化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下管网数据存储与组织
    2.1 AutoCAD 图形数据库
        2.1.1 AutoCAD 数据库概述
        2.1.2 实体扩展数据
        2.1.3 对象扩展字典
        2.1.4 获取 AutoCAD 图形数据的方法
    2.2 地下管网数据存储
        2.2.1 AutoCAD 中属性数据的存储方式
        2.2.2 地下管网图形属性一体化
    2.3 地下管网数据组织
        2.3.1 数据组织概述
        2.3.2 数据分类与编码
        2.3.3 数据模型
        2.3.4 数据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目标
    3.3 系统框架与功能设计
        3.3.1 系统框架设计
        3.3.2 系统功能设计
    3.4 系统开发
        3.4.1 AutoCAD 定制与开发概述
        3.4.2 系统开发环境
        3.4.3 系统调试
        3.4.4 系统安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1 系统主界面
    4.2 管线自动成图
    4.3 管线查询
    4.4 管线统计
    4.5 断面分析
        4.5.1 横断面分析
        4.5.2 纵断面分析
    4.6 净距分析
        4.6.1 垂直净距分析
        4.6.2 水平净距分析
    4.7 数据输出
        4.7.1 裁剪输出
        4.7.2 面向 ArcGIS 的转换输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CASS林业制图功能的集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1.1 林业信息化
        1.1.2 数字地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林业数字化制图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林业数字化制图技术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
    2.1 森林资源调查分类
        2.1.1 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2.1.2 森林规划设计调查
        2.1.3 森林作业设计调查
    2.2 森林资源调查原理与方法
        2.2.1 统计基础
        2.2.2 随机抽样
        2.2.3 分层抽样
        2.2.4 回归估计和比估计
    2.3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图
        2.3.1 地形图
        2.3.2 基本图
        2.3.3 林相图
        2.3.4 森林分布图
        2.3.5 专业图
        2.3.6 伐区设计图
        2.3.7 造林设计图
3 CASS林业制图功能系统设计
    3.1 系统开发基础
        3.1.1 CASS成图软件组成与结构
        3.1.2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3.1.3 ObjectARX开发技术体系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设计目标
        3.2.2 技术路线设计
        3.2.3 系统总体框架
        3.2.4 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3.2.5 系统功能设计
    3.3 林业制图符号设计
        3.3.1 独立地物符号的定制
        3.3.2 填充地物符号的定制
        3.3.3 填充图案的定制
        3.3.4 文字的定制
    3.4 系统数据组织设计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3.5.1 关键要素
        3.5.2 符号表设计
    3.6 系统界面设计
4 CASS林业制图功能实现
    4.1 系统功能实现
        4.1.1 数据载入
        4.1.2 数据更新
        4.1.3 边界区划
        4.1.4 属性编辑
        4.1.5 属性查询
        4.1.6 小班注记
        4.1.7 面积量测
        4.1.8 小班自动填色
        4.1.9 数据格式转换
        4.1.10 图幅整饰
        4.1.11 打印出图
    4.2 主要函数
    4.3 关键技术
    4.4 系统特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CAD 技术的发展趋势
        1.1.2 矿井设计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1.3 煤矿安全生产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1.4 数字矿山建设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2 采矿CAD 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采矿CAD 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采矿CAD 研究现状
    1.3 采矿CAD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3.1 现有采矿CAD 的技术问题
        1.3.2 采矿CAD 存在问题的原因
    1.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1.4.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4.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及其研究现状
        1.4.3 协同设计到实际应用还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CMCAD 应用模式分析
    2.1 矿井设计过程协同性分析
        2.1.1 矿井设计分析
        2.1.2 矿井设计中的协同性
    2.2 协同设计的内涵
        2.2.1 协同设计的理论基础
        2.2.2 协同设计系统的分类
        2.2.3 协同设计系统的结构
        2.2.4 协同设计系统的特点
    2.3 矿井协同设计支持环境
        2.3.1 矿井协同设计
        2.3.2 矿井协同设计的发展路线
        2.3.3 CMCAD 系统的结构分析
        2.3.4 CMCAD 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智能对象的CMCAD 知识协同性研究
    3.1 概述
        3.1.1 采矿CAD 一般建模原理
        3.1.2 CAD 技术与知识工程
        3.1.3 设计协同性研究
    3.2 智能对象的概念及其特点
        3.2.1 设计智能性概述
        3.2.2 智能对象的概念
        3.2.3 传统采矿设计模式中的“智能”缺陷
    3.3 基于面向对象的智能对象知识表达
        3.3.1 设计知识类型及表达要求
        3.3.2 面向对象方法学
        3.3.3 面向对象知识表达的基本结构
    3.4 CMCAD 中智能对象模型
        3.4.1 智能对象方法在CMCAD 中的知识结构
        3.4.2 CMCAD 统一的知识模型
    3.5 基于任务划分的智能对象识别
        3.5.1 任务划分
        3.5.2 智能对象的识别
    3.6 基于DSM 的智能对象协同性表示
        3.6.1 DSM 的概念
        3.6.2 DSM 中的设计结构
        3.6.3 数值DSM
        3.6.4 对象DSM
    3.7 基于模糊DSM 的任务重组
        3.7.1 DSM 建立的一般方法
        3.7.2 模糊DSM 及其运算关系
        3.7.3 DSM 的分解
        3.7.4 耦合任务集的识别与解耦
        3.7.5 对象DSM 的建立
    3.8 本章小结
4 智能对象实现关键技术
    4.1 概述
        4.1.1 可视化技术
        4.1.2 WEB 技术
    4.2 AutoCAD 二次开发工具
        4.2.1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4.2.2 ADS 与LISP
        4.2.3 AutoCAD.NET API
        4.2.4 ObjectARX 开发工具
    4.3 基于 ObjectARX 的智能对象实现方法
        4.3.1 ARX 数据库
        4.3.2 虚智能体实现协议
        4.3.3 智能实体实现协议
        4.3.4 智能实体、智能容器、代理类之间关系
    4.4 基于OPM 的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
        4.4.1 面向对象的操作
        4.4.2 智能实体对OPM 的支持
    4.5 耦合智能实体的知识单元管理
        4.5.1 基于“设计主题”的智能对象响应机制
        4.5.2 属性集成知识单元管理
        4.5.3 基于扩展字典的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
    4.6 基于反应器的智能对象数据协同
        4.6.1 数据库反映器
        4.6.2 对象反应器
    4.7 智能对象的远程加载与远程激活
        4.7.1 远程请求加载方法
        4.7.2 远程激活
    4.8 WEB 环境下的智能对象实现
        4.8.1 基于NHibernate 的智能对象持久化
        4.8.2 基于反射原理的智能对象知识识别
        4.8.3 基于Ajax 的浏览器端智能对象
    4.9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的实现
    5.1 通风一体化系统概述
        5.1.1 通风设计
        5.1.2 通风管理
    5.2 通风网络扩展应用
        5.2.1 风阻跟踪方法研究
        5.2.2 矿井通风网络动态解算方法研究
        5.2.3 多风机系统分区网络图的自动生成
    5.3 以通风设计为主的任务规划
        5.3.1 设计任务DSM 的建立
        5.3.2 智能对象的识别
    5.4 基于智能对象的CMCAD 系统的实现
        5.4.1 基于ObjectARX 的智能对象模型
        5.4.2 实例CAD 系统基本功能
    5.5 基于WEB 的管理系统实现
        5.5.1 通风一体化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5.5.2 关键功能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CMCAD 在矿井设计与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6.1 CMCAD 在府谷镇二矿资源整合设计中的应用
        6.1.1 开拓、开采设计的智能表达
        6.1.2 断面设计的智能表达
        6.1.3 通风设计
        6.1.4 井巷工程概算生成
    6.2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象山煤矿的应用
        6.2.1 象山矿大小井合并通风状况分析
        6.2.2 通风网络动态解算在象山矿的应用
    6.3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华亭煤矿的应用
        6.3.1 矿井管理体系的建立
        6.3.2 基于智能对象的生产数据管理
        6.3.3 基于智能对象的报表自动生成
        6.3.4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论文创新之处
    7.3 今后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7)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插件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国内外有关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方面研究
    2.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研究的意义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第一章 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系统分析
    1.服装CAD的发展历史
    2.专业服装CAD系统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2.1 操作性
        2.3 通用性
    3.AutoCAD的发展
        3.1 AutoCAD的发展过程
        3.2 AutoCAD 2004以上版本的新特性
    4.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可行性分析
        4.1 AutoCAD二次开发原理
        4.2 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可行性
    5.AutoCAD二次开发语言分析
        5.1 AutoLISP
        5.2 ADS
        5.3 ObjectARX
        5.4 VisualLISP
        5.5 VBA
    6.本章小结
第二章 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二次开发功能定位
    1.服装结构设计插件与AutoCAD系统的关系
        1.1 AutoCAD系统工作特点
        1.2 二次开发前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绘图方式
        1.3 插件与AutoCAD的关系
    2.实际应用操作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2.2 工作方式模仿需求分析
        2.3 市场需求分析
        2.4 教学需求调查
        2.5 辅助方式分析
    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装结构制图方法对比分析
    1.手工制图特点
        1.1 主要绘图方法
        1.2 服装部位画法
        1.3 小结
    2.计算机服装制图方式
        2.1 修改型制图方式
        2.2 绘制型制图方式
    3.服装CAD制图特点
        3.1 专业服装CAD画法特点
        3.2 专业服装CAD制图与AutoCAD制图方式的主要区别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装结构打板模块插件设计与开发
    1.服装结构打板模块插件设计
        1.1 服装结构打板模块插件界面设计
        1.2 打板辅助功能设计
    2.服装结构打板模块插件开发实现
        2.1 主控界面实现
        2.2 主体功能实现
        2.3 工作流程串联及内部整合
    3.实用检测分析
        3.1 主观测试
        3.2 客观测试
    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前处理程序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应用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的发展情况及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简介
    2.1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意义
    2.2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发展简况
    2.3 钢筋混凝土杆系有限元模型
第三章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3.1 AutoLISP和 Visual LISP
    3.2 ActiveX、VBA和 Visual Basic
    3.3 ADS、ARX、ADSRX、ObjectARX
    3.4 DotNetARX(ObjectARX.Net)
    3.5 AutoCAD各种二次开发技术的比较及选用
第四章 ObjectARX开发技术
    4.1 ObjectARX开发技术基础
        4.1.1 面向对象思想
        4.1.2 C++
    4.2 ObjectARX应用程序基础
        4.2.1 ObjectARX应用程序结构
        4.2.2 注册新命令
        4.2.3 一个简单的ObjectARX例程
        4.2.4 AutoCAD图形数据库与数据库操作
        4.2.5.AutoCAD图形数据库处理
        4.2.6 使用 MFC建立 ObjectARX应用程序界面
        4.2.7 派生自定义 ObjectARX类
第五章 IDARC 2D前处理程序开发
    5.1 系统总体设计
    5.2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与实现
        5.2.1 IDARC的数据文件格式
        5.2.2 数据存储的总体思路
        5.2.3 IDARC数据存取的实现
    5.3 界面交互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菜单设计
        5.3.2 ARX程序的自动载入
        5.3.3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实现
        5.3.4 调用IDARC 2D程序进行计算
    5.4 与AutoCAD进行图形交互设计
        5.4.1 框架的新增
        5.4.2 图层管理
        5.4.3 字体控制
        5.4.4 图形实体单元
        5.4.5 柱单元
        5.4.6 梁单元
        5.4.7 剪力墙单元
        5.4.8 边柱单元
        5.4.9 横向梁单元
        5.4.10 转动弹簧单元
        5.4.11 弯矩释放
        5.4.12 支撑
        5.4.13 填充墙
        5.4.14 均布荷载
        5.4.15 水平荷载
        5.4.16 垂直集中荷载
        5.4.17 节点弯矩
    5.5 安装程序的制作
第六章 前处理程序使用示例
    6.1 算例结构描述
    6.2 使用前处理程序进行建模
第七章 结论及留待解决的问题
    7.1 结论
    7.2 留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ARX的架空输电线路辅助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辅助设计技术在国内外的进展
        1.2.1 CAD 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2.2 AutoCAD 二次开发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输电线路相关计算
    2.1 输电线路设计的气象条件
    2.2 导线的机械物理特性
    2.3 导线的比载
    2.4 导线应力的概念
    2.5 导线的状态方程及临界档距、孤垂的计算
        2.5.1 连续档架空线计算
        2.5.2 孤立档架空线的计算
        2.5.3 临界档距
第三章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AutoCAD 图形数据库
        3.1.1 AutoCAD 图形数据库概述
        3.1.2 实体的生成
        3.1.3 图块
    3.2 架空输电线路辅助设计参数数据库的设计
        3.2.1 数据库设计
        3.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3.2.3 SQL 语言
        3.2.4 ADO 数据访问技术
    3.3 AutoCAD 图形数据库与参数数据库的一体化设计
第四章 架空输电线路辅助设计系统设计和实现
    4.1 ObjectARX 二次开发技术
        4.1.1 ObjectARX 的特点
        4.1.2 ObjectARX 的功能
        4.1.3 ObjectARX 程序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4.1.4 建立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2 系统功能设计
    4.3 菜单加载
        4.3.1 菜单的实现
        4.3.2 COM 原理
        4.3.3 实现算法
    4.4 杆塔一览图编辑
        4.4.1 程序界面
        4.4.2 可视化的杆塔图块预览
        4.4.3 可视化的杆塔图块预览具体实现
        4.4.4 杆塔一览图生成
    4.5 电线力学计算
        4.5.1 相关的数据表
        4.5.2 力学计算
    4.6 金具材料统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详细摘要

(10)基于ObjectARX的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2 三维形体的构成方式
        1.2.1 边界表示法
        1.2.2 构造立体几何法
    1.3 三维重建的分类和发展
        1.3.1 三维重建方法的分类
        1.3.2 三维重建的发展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基于AutoCAD的开发技术
    2.1 机械制图的基本常识
        2.1.1 投影法
        2.1.2 物体表示方法
        2.1.3 制图规则
    2.2 开发平台及工具
        2.2.1 开发平台的选择
        2.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2.3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功能
    2.3 ARX类库及程序运行机制
        2.3.1 ARX的类库
        2.3.2 ARX程序运行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图前置处理
    3.1 三维重建的理论基础
        3.1.1 人工读图的基本原理
        3.1.2 基元体的特征表示
        3.1.3 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
    3.2 视图分离
        3.2.1 移动分割线法
        3.2.2 交互式分离法
        3.2.3 其他视图分离方法
    3.3 视图坐标转换
        3.3.1 投影原点的确定
        3.3.2 坐标变换
    3.4 AutoCAD数据库图元存储方式
        3.4.1 DXF文件解析
        3.4.2 ENTITIES段代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4.1 工程图信息识别
        4.1.1 AutoCAD数据库技术
        4.1.2 工程图样信息识别
        4.1.3 信息的存储
    4.2 特征匹配
        4.2.1 匹配规则
        4.2.2 匹配流程
    4.3 基元体生成技术
        4.3.1 三维基本形体的生成
        4.3.2 基于二维对象生成三维形体
        4.3.3 添加实体到数据库中
    4.4 基本形体的合成
        4.4.1 合成原理
        4.4.2 实体虚实性判别
        4.4.3 布尔运算
    4.5 小结
5 三维重建系统软件开发
    5.1 ObjectARX环境设置
    5.2 创建三维重建ARX应用程序
        5.2.1 系统框架
        5.2.2 三维重建应用程序的组成
    5.3 重建实例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扩展AutoCAD功能的实用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utoCAD选择集的自动化图元搜索方法[J]. 何鑫星,王小娟,李卓. 地理空间信息, 2021(02)
  • [2]基于AutoCAD的插件式倾斜摄影实景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谢美亭.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3]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D]. 马鑫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4]基于AutoCAD的地下管网系统设计与开发[D]. 周春波.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4)
  • [5]CASS林业制图功能的集成与实现[D]. 张茜.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6]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D]. 吴奉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7]AutoCAD服装结构设计插件开发研究[D]. 吕唐军. 苏州大学, 2007(11)
  • [8]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前处理程序开发与研究[D]. 邹喻.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9]基于ARX的架空输电线路辅助设计实现[D]. 王子华.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1)
  • [10]基于ObjectARX的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单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用于扩展 AutoCAD 功能的实用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