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

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

一、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论文文献综述)

罗雪晨[1](2021)在《苏锡常旧城区商业街道适应性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厚萍[2](2019)在《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学校空间为带有耦合特征的建筑空间和信息空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学校空间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教育者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和开发,所以加强对学校空间的研究既有意义,也有必要。在社会经济急速变化、科学技术快速迭代、教育自身快速发展背景下,必须对旧有的学校空间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梳理了学校空间的研究文献,按建筑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信息化等视角进行分析,界定了学校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将学校内人造物——建筑以及包含建筑的容器——空间一起命名为“学校建筑空间”。学校中图书所包含的信息、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或所能获取的信息,学校建筑物本身所蕴含的属性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所组成的空间,本文将之命名为“学校信息空间”。无论是建筑空间还是信息空间都要围绕提升学校空间的育人价值、辅以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进行设计与建造。本文还通过中外学校建筑发展历程和信息空间发展脉络的介绍,把握学校空间演化趋势;通过学校空间设计规范和要点论述,研判当下学校空间建设的规范的不足;为学校空间的变革理论和实践提供较为坚实的背景和基础。如同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和重构一样,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直接推动学校空间的变革,或透过育人性要求间接推动学校空间的变革;教育自身也是学校空间变革最重要的推手,教育公平要求发挥学生的天然禀赋,也就是个性化育人,这对学校建筑空间的开放性、灵变性、交互性和信息空间的共享性提出要求;效率要求提升教学的精准度和学习的灵活性,也就是智慧育人,这就对学校空间的泛在性、共享性、智能性提出要求。反过来,学校建筑空间的开放性、灵变性、交互性,学校信息空间的泛在性、共享性、智能性也会推动个性育人、智慧育人,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通过对学校使用者的访谈调查、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概念的逻辑推演,确定学校空间变革的四个主要方向:安全性、生态性、开放性和智能性。安全性是学校空间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性是强调学校空间中的自然和生命的元素,安全、生态的校园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学校空间的开放性能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智能性体现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上述“学校空间变革理论”是否有效还需要实践论证。笔者对所在的华漕学校变革前的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空间变革方向、思路、原则、策略,并由此展开变革实践,通过提升学校空间的安全性和生态性,提升建筑空间开放性、灵变性、交互性,提高信息空间的泛在性、共享性和智能性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合作,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华漕学校空间变革前后的变化说明了学校空间变革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论文最后,作者探讨了学校空间变革与“未来学校”建设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把学校信息空间纳入到学校空间进行讨论,将建筑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学校空间的育人价值。从公平与效率的标准,演绎出个性育人、智慧育人,再推演到学校建筑空间开放性、灵变性、交互性,学校信息空间泛在性、共享性、智能性;并回溯论证了建筑空间、信息空间与个性育人、智慧育人之间的关系。以育人性为出发点,从学校空间变革动力分析入手,确定学校空间变革方向,构建学校空间变革理论;并通过实践进一步论证理论的有效性,由此展望未来学校建设,具有一定创新性。

王旗[3](2018)在《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常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特色明显,拥有海港、空港和陆路保税区口岸,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发达的物流网为常州市出口动物及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常州市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在出口大闸蟹、叶酸、羊毛制品等产品上做文章,实现出口贸易额2500万美元的突破,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检出动物疫病、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等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效应。动物及其产品具有特殊属性,在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交互类型。但由于动物及其产品具有一定风险性,属于我国法定检验检疫范围,对于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风险管理有其必要的法定内涵。与此同时各国在进行动物及其产品贸易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本国生态及农林牧渔业安全目标,把动物疫病、食品安全和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加设官方要求与条件、增加入境检验检疫程序等措施,已成为国际通用方式。因此要通过研究与改进,推动风险管理在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中持续发展,让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充分发挥贸易杠杆价值,在提高输出数量的同时提升品质,带动国内畜牧业走向健康安全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强国打下基础。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科学和公共部门风险理论,涵盖了业务和组织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结合常州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实际情况,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业务知识的角度,运用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法等方法,研究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本文从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国际贸易冲突加剧和有害生物防范力度加大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以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对研究意义进行了概括;其次,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公共风险管理、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等内容的相关研究,为更好地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和查找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第三,对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工作举措与取得成绩进行了归纳,并列举出现阶段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环境分析不全面、风险评估不严谨、风险应对措施不恰当、监督和评审不到位、沟通和咨询不具体五个方面问题;第四,结合风险管理理论,选取常州出口大闸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险全过程的分析与研究;第五,列举出欧盟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新西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国内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实例,通过分析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工作程序、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内容,为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第六,针对问题及产生原因,对保障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施提出了突破限制填补漏洞、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提升技术科学应对、创新方式发挥作用、规范咨询和沟通五点意见。

孔卓[4](2016)在《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清政府意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迈开现代化的步伐。洋务派启动并领导洋务运动,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现代化的序幕。20世纪初期,常州开始现代化进程。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是常州早期现代化的初始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是常州早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本地的工商业者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从分散的家庭手工业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进而变革为现代的机器工业,开启经济现代化并带动其它行业的现代化。本文以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为基本研究目标。以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为研究的时间范围。将历史上的常州府城和武进、阳湖两县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常州市所辖主体区域即新北区、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戚墅堰区等5区作为研讨的空间范围。对相关史料采用地毯式的挖掘,探讨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所涉及的经济、教育、文化、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变迁的过程。总结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代常州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勾勒出常州早期现代化的背景是对其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常州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人口变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从城市建设、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政治、社会等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常州城市建设的变革包括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形成。近代常州基本建立了以航运、铁路、公路为主干的现代交通体系。乘客可以在轮船、火车、汽车之间进行换乘,大大便利旅客的出行,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给常州人带来快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同时促进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以邮电通讯、道路修筑、河道疏浚、城市照明、消防设施、城市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开辟公园、兴建图书馆、成立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修建是近代常州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两个方面。随着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应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近代金融业、商业、手工业、现代工业的变化都体现了常州经济结构现代化的进展。近代常州实现了由旧式金融机构钱庄向现代金融机构银行的转变。银行逐渐壮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而钱庄和典当铺虽然生存下来,但实力衰弱,无法与银行抗衡。无论新、旧金融机构都推动常州的工商业发展,促进经济的现代化。唐代以后,常州凭借运河和长江的转运功能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明清以来,常州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近代常州出现了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的买办商人。商家日益重视商品的宣传和促销方法的多样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开始利用自己或社会的资源参与政治运动并为公共利益服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清末,常州的梳篦业等手工业中出现拥有雇佣劳动者的手工工场。包买商控制农户的土布生产,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这些都表明近代常州的手工业已经从简单商品生产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在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基础上常州近代工业发展起来。纺织业、电力工业、粮食加工业等行业都相继建立工厂。这些工厂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用先进的设备,迈进现代化的大门。常州近代工业是以机械化为基石的一种全新生产手段,其建立在股份制公司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手工业的家长制,初步具有现代的管理方式。近代工业和金融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间接进入生产领域。近代常州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建立了现代学制。教学内容由儒家经典向现代课程转变。课程设置日益丰富。教育机构趋向正规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考察。教师素质提高,数量增多。民众教育开始并普及。民众学校广泛建立,开展扫盲活动并成立合作社,推广现代休闲娱乐活动。近代教育加快现代文化的传递,培养各类人才、推动反帝反封建革命。清代,常州文化领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民国时期,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在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领域也收获颇丰。随着近代文化的转型,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图书业和报刊业也快速发展。近代常州的图书出版事业呈现由传统的书铺向现代的出版社过渡的趋势。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前,现代报刊业异军突起,先后有几十种报刊在常州创立,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20世纪初期,常州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1905年,“武阳商会”成立标志着常州资产阶级初步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商会具有严密的章程和完备的组织结构,推动了常州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还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从事或间接参与常州社会的各项活动并发挥巨大的影响。商会推动了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早期现代化,其从事的一系列事业表明常州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推动常州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胜利后,常州军政分府成立,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推进常州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五四运动中,常州的群众斗争已经成为各阶层、全行业的工、学、商等广大群众参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爱国运动。城市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政治权利有一定认识,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影响国家政治事务。近代社会转型、政权更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问题愈加严重。常州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有自杀增加、毒品泛滥、盗匪猖獗等社会问题。传统的娱乐形式在市民中仍然广受欢迎。新的娱乐形式开始出现、发展。近代体育兴起,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和民间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西方近代体育。而民间体育运动仍然以传统体育为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以下特点: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是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动力;资产阶级在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各个层面之间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影响;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仍有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现代化整体水平有限。

徐英[5](2013)在《浅议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从数量、种类、储存形式、保管环境等方面都已产生巨大变化,在新的时期实现了新的跨越。要想管理利用好这些档案,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统一的标准,这样才便于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档案加以管理,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带来效益。

胡光军,田茹[6](2006)在《跨越世纪的追求》文中认为江苏检验检疫局有一间不算大的荣誉室,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党组书记李传卿,副局长支树平等总局领导都曾来此参观过。他们形象地比喻荣誉室是“一间小屋,半个世纪。” 就在这间小屋里,琳琅满目的奖牌、奖杯和奖状记录了江苏?

王兢兢[7](2004)在《不同寻常的新跨越》文中研究说明五年的追求,五年的奋斗,今天终于实现了既定目标。 2003年12月24日,一块金光闪闪、镌刻着“江苏省文明行业”的牌匾,挂进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办公大楼。这是全省质量技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共同赢得的荣誉。 从1998年被省文明委确定为第二批参创?

二、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2)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学校生存性拷问
        二、理论研究的缺口
        三、实践存在的问题
        四、个人思考及感悟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学校空间的分类
        二、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学校空间
        三、学校空间的理念与实践
        四、对文献综述的再评述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二章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空间及其衍生概念
        二、建筑空间
        三、信息空间
        四、学校空间
        五、育人性
    第二节 学校空间的育人解析
        一、学校空间的直接育人价值
        二、学校空间的间接育人价值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研究步骤与研究过程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三章 学校空间历史与演变
    第一节 学校建筑的历史变迁
        一、西方学校建筑的历史变迁
        二、我国学校建筑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学校建筑空间的分类
        一、学习空间
        二、公共空间
        三、生活空间
        四、不同类型空间的协同
    第三节 信息空间发展脉络
        一、农耕时代
        二、工业时代
        三、信息时代
        四、智能时代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四章 中小学学校空间设计及建造要点解析
    第一节 中小学学校空间的发展趋势
        一、当下中小学学校空间的状态
        二、未来中小学学校空间的趋势
    第二节 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与建造
        一、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及建设要点
        三、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当代中国学校建筑空间实践
    第三节 中小学学校网络空间规范与要点
        一、网络空间实体部分的设计规范与建设要点
        二、网络空间虚拟部分的设计规范及建设要点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五章 学校空间变革理论体系构建
    第一节 学校空间变革的动力
        一、经济发展和教育的相互作用
        二、科技进步和教育的相互作用
        三、育人要求推动学校空间变革
    第二节 学校空间变革的方向
        一、安全性学校空间
        二、生态性学校空间
        三、开放性学校空间
        四、智能性学校空间
    第三节 学校空间变革与育人的关系
        一、学校空间变革促进个性育人
        二、学校空间变革促进智慧育人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六章 学校空间变革理论的实践论证
    第一节 华漕学校空间变革总述
    第二节 华漕学校空间变革策划
        一、学校空间变革的方向
        二、学校空间变革的思路
        三、学校空间变革的原则
        四、学校空间变革的策略
    第三节 华漕学校空间变革实践
        一、提升学校空间的安全性
        二、提升学校空间的生态性
        三、提升学校空间的开放性
        四、提升学校空间的智能性
    第四节 华漕学校空间变革促进学校改进
        一、华漕学校空间变革与学校改进
        二、华漕学校空间变革的初步成效
    本章小结及进一步思考
第七章 学校空间变革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未来学校的基本认识
        一、未来学校的理念内涵
        二、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未来学校空间建设的原则和特质
        一、未来学校空间建设的原则
        二、未来学校空间建设的特质
    第三节 未来学校的再认识
结语:学校空间的再思考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3)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综述
        1.2.2 国外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动物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
        2.1.2 风险管理
        2.1.3 检验检疫风险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3章 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现状
    3.1 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3.1.1 工作举措
        3.1.2 工作成效
    3.2 存在问题
        3.2.1 风险环境分析不全面
        3.2.2 风险评估不严谨
        3.2.3 风险应对措施不恰当
        3.2.4 监督和评审工作不到位
        3.2.5 沟通和咨询发展不具体
    3.3 原因分析
        3.3.1 忽视信息搜集重要性
        3.3.2 缺少整体性机制保障
        3.3.3 执法技术有待提高
        3.3.4 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3.3.5 不重视合作交流
第4章 案例分析—以常州出口大闸蟹风险管理为例
    4.1 案例选择缘由及概况
        4.1.1 案例选择缘由
        4.1.2 案例概况
    4.2 风险环境分析
        4.2.1 外部环境
        4.2.2 内部环境
        4.2.3 确定风险准则
    4.3 风险评估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可能性分析和影响
        4.3.3 风险等级评价
    4.4 风险应对
        4.4.1 企业风险控制
        4.4.2 检验检疫部门风险控制
        4.4.3 目的地风险控制
    4.5 监督和评审
    4.6 沟通和咨询
第5章 国内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5.1 欧盟动物卫生风险分析
        5.1.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1.2 工作程序
        5.1.3 法律体系建设
        5.1.4 启示意义
    5.2 新西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5.2.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2.2 工作程序
        5.2.3 法律体系建设
        5.2.4 启示意义
    5.3 国内动物卫生风险评估
        5.3.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3.2 工作程序
        5.3.3 法律体系建设
        5.3.4 启示意义
第6章 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6.1 突破限制填补风险环境分析漏洞
        6.1.1 完善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6.1.2 开展动物卫生调研与运用
        6.1.3 建立风险信息采集平台
    6.2 整合资源制定统一风险评估标准
        6.2.1 扩大风险识别范围
        6.2.2 适时开展风险分析
        6.2.3 加强风险评价体系建设
    6.3 提升技术采用科学应对方法
        6.3.1 坚持把关与服务统一原则
        6.3.2 选择合理应对策略
        6.3.3 完善信息化平台及功能
    6.4 创新方式发挥监督和评审作用
        6.4.1 引入风险管理绩效
        6.4.2 积极创新监督方式
        6.4.3 建立专业化队伍
    6.5 真实准确开展多样化咨询和沟通
        6.5.1 提早谋划及时主动
        6.5.2 倾听声音有效引导
        6.5.3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4)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资料综述
    四、研究理论及方法
    五、论文框架
    六、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常州现代化的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一、自然环境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人口变迁
        一、古代人口演变
        二、近代人口变迁
第二章 常州城市建设的变革
    第一节 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
        一、航运
        二、铁路
        三、公路
        四、交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估
    第二节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形成
        一、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的更新
        二、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修建
第三章 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金融业的演变
        一、钱庄的发展
        二、典当的衰落
        三、银行的兴起
    第二节 商业现代化的嬗变
        一、传统商业的变动
        二、现代商业的开展
    第三节 手工业的转变
        一、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二、近代手工业的裂变
    第四节 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扩散
        一、工业的起步和发达
        二、工业的意义
        三、工业的不足
        四、工业发展评估
第四章 教育体制的转换
    第一节 完备的传统教育
        一、传统教育的组织形式
        二、传统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发达的近代教育
        一、新式学校教育的创立和成长
        二、民众教育的开始和普及
        三、近代教育的价值
第五章 新文化的显现
    第一节 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
        一、辉煌的学术
        二、杰出的艺术
    第二节 现代气息的图书发行业和报刊业
        一、别具一格的图书发行业
        二、异军突起的报刊业
第六章 现代政治的进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形成
        一、行会组织
        二、商会
    第二节 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
        一、常州辛亥革命吟
        二、爱国救亡的五四运动
第七章 近代常州社会问题和生活方式的考察
    第一节 社会问题显现
        一、自杀增加
        二、毒品泛滥
        三、盗匪猖獗
        四、迷信充斥
        五、赌风盛行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休闲生活
        一、传统的娱乐形式
        二、新娱乐形式出现
        三、演说风气渐兴
    第三节 现代体育运动的诞生
        一、学校体育运动的革新
        二、民间体育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三、现代体育竞赛体制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浅议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进办事处档案管理现状
    1、办事处情况简介。
    2、办事处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二、武进办事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
    2、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意识, 未运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 缺少持续改进的管理承诺。
    3、在档案利用服务企业等使用者方面。
三、建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1、首先, 以现行最基础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例。
    2、在IS09000标准中,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质量体系的三要素包括:
    3、在我国, 有一批组织机构和企业已广泛实施和应用了此标准。
四、建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五、结束语

四、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论文参考文献)

  • [1]苏锡常旧城区商业街道适应性更新设计研究[D]. 罗雪晨. 江南大学, 2021
  • [2]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D]. 刘厚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D]. 王旗.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4]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D]. 孔卓. 扬州大学, 2016(12)
  • [5]浅议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J]. 徐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22)
  • [6]跨越世纪的追求[N]. 胡光军,田茹. 中国国门时报, 2006
  • [7]不同寻常的新跨越[N]. 王兢兢. 中国质量报, 2004

标签:;  ;  ;  ;  ;  

常州局: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