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热点,迎难而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抓住热点,迎难而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一、抓热点 碰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对接(论文文献综述)

高欣[1](2020)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民生政策之一,因此对其实施绩效评价应当作为民生审计的内容之一受到审计部门的准确评价,但由于此类审计工作在我国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专业指南的修订方面也尚未达到应有的标准,所以建立和完善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随着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连续增长,我国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及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各地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有偏差,检查监督力度不足,加之绩效审计管理制度不明确,使得保障性安居工程发展受到阻碍,绩效审计实施受到制约。为此,让我国低收入群体真正实现居有所、住有屋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根本民生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概念,对理论现状做出总结;其次,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出发,进行了实践经验总结;再次,对X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基于AHP方法的基础上,从合规性和合法性的角度设置了对审计项目投入、审计队伍建设、审计对象监督、违规资金调查、审计报告出具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等维度,继而构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设置了具体的二级指标,并通过调研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审计队伍结构与工作需求存在缺口、人才结构较为单一,保障对象的有关信息难以取得,结果导向型审计模式受阻碍,以及有关法规及制度缺乏等问题,提出构建并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通过成立专家组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以加强审计队伍,加强保障性住房系统信息建设,转变绩效审计模式,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对策,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促使政府执政过程中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的居住问题,实现住房资源的均衡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周湘智[2](2019)在《论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策略》文中认为[目的/意义]不少社科专家会写学术论文不会写内参型智库报告,跟不上智库建设需要。丰富中国写作学、公文学、文献学、智库学理论,提升智库建设水平需要研究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策略。[方法/过程]厘定智库咨政文本的基本类型,提炼内参型智库报告的结构框架,呈现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技术。[结果/结论]内参型智库报告有三段式、平行式、准三段式、两段式、四段式、五段式6种结构和"问题+原因+对策"等27种内容架构可选择,需要注重精选话题、精致表达、精提对策、精炼篇幅、精美呈现。

武卓婷[3](2019)在《协同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地方高校智库扮演着越来重要角色。近年来,地方高校智库依托地方高校而存在,其发展迅猛且呈现良好态势,凸显出较明显的学术优势和研究实力,对国家和地方公共决策和政策制定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智库成果作为地方高校智库研究的功能化表达,是智库研究的结晶,也是智库影响公共决策,发挥咨询功能的最主要方式。智库成果转化和运用,可以彰显智库实力,是衡量智库影响力发挥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地方高校智库自身资源及外部环境的限制,智库研究成果总体质量不高、成果转化率低、成果转化供需不匹配是目前许多高校智库尤其是地方高校智库面临的重要瓶颈,如何有效地匹配和协调高校智库与政府需求之间的矛盾,加速推进智库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不容避免的核心问题。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智库内外部协同被多次提出。协同可以实现主体之间的优势互嵌,由于智库成果的生产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协同过程,需要多个主体以及多种途径的关系协同,智库成果转化系统也是同样。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梳理了地方高校智库目前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向。在明确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其转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和调研,结合目前对安徽省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其转化过程中的问题现状初步认识,通过系统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针对现实问题,筛选出智库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思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网络搜集和文献整理等收集现有资料,对智库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并结合访谈情况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相关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从成果所需的信息输入和研究能力、供需和平台中介以及环境因素的问题。通过对智库成果转化价值链上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要素的角色分析,厘清智库协同的多重维度,并基于系统协同视角探求其问题原因。同时,通过和国内其它地方高校智库的案例对比和分析,找寻差距,结合相关因素,细化分析并从供需和平台中介的视角,总结提出基于协同视阈下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智库成果在产出及转化过程中,需要加强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所在环境要素和中介平台渠道之间的内外部沟通协作与配合,才能更好地产出和转化高质量、高匹配度的智库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智库的效能。在协同视角下,智库可以更加明确和了解实际的协调要素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平台环境,打破自身局限。通过强化校地合作,积极与其他智库及高校的协同,深化与数据库以及媒体平台的协同关系等一系列方式,联合政府、企业、区域内及区域外智库等多元主体,实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库成果质量及其转化能力。

梁莹[4](2018)在《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朝着健康养生的方向发生改变。酒类消费趋势也正由粮食类转为果酒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果酒、认可果酒。A公司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为目前甘肃桑葚酒最大的生产公司。桑葚酒作为一种以保健为主的酒,逐渐受到了大众的青睐。目前从整体上来看国内酒业的发展趋势为酒精浓度由高到低,积极开发新型酒产品,桑葚酒业将来必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A公司的桑葚酒,促进A公司桑葚酒的营销,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增大A公司在果酒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巩固A公司的市场地位。本文主要从桑葚酒的发展趋势和A公司的背景入手,借助营销组合理论设计维度确定营销策略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运用PEST、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A公司桑葚酒目前所处的营销环境展开了分析,寻找A公司桑葚酒的战略方向。通过与消费者和公司负责人的访谈沟通,对A公司和市场中之前采用的运营模式展开了研究,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定位分析,重新对A公司桑葚酒产业实施定位,提出了 A公司桑葚酒产业重新定位之后应该采用的营销模式。本文依据上述的方法以及所需要研究的内容,以营销战略为指导,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从差异性产品选择和包装两个方向设计了A公司桑葚酒的营销策略。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在实践应用中,初步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得渠道更加丰富,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了 A公司桑葚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成县农民的经济水平,扩大了果酒市场占有率。在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的探讨研究中,对传统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实施跨界合作,会使得桑葚酒的市场更加规范,有助于桑葚酒市场寻求新的方向,确保桑葚酒市场能够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为A公司桑葚酒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并为桑葚酒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宇[5](2018)在《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首过去,得益于劳动力与资源的低成本优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显着。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人口与资源红利进一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杠杆上升、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陆续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摆在面前。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找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技术路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转型的必要保障。金融是创新的血液,金融可以为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的渠道。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构建和完善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与商业价值的互相转换,是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式下胜出的关键。研究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全面系统地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不多,考察融资对创新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的很少,而探讨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融资与创新相关理论,围绕“融资对创新有什么影响”“融资如何影响创新”等核心问题,将企业创新活动从前端创新决策到尾端创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梳理。经过长时间大范围地收集筛选,作者手动整理构建了含有近500万条专利信息的专利数据信息库。随着数据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得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融入新的考察内涵和衡量标准,具体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过程每一部分的影响,并研究融资以何种作用路径影响创新,最终在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探讨融资对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展开:(1)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通过对融资结构理论和技术创新、创新资源观及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回顾,对以往关于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梳理,归纳现有文献的理论成果和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论证基础,为之后的分析做了充足铺垫。(2)对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现状进行宏观分析。本研究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和创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收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3D专利地形图等先进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直观的逻辑背景。(3)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特征与创新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丰富了对创新的考察内涵,为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融入了新的衡量标准,引入创新领域的“赫芬达尔指数”等,以1220家A股上市公司和214家未过会企业为样本,全面探讨融资行为对创新各个维度的影响。(4)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将融资与创新多个方面的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讨论了融资的相关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影响下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作用。(5)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本文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多家样本企业,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构建了融资与创新互相刺激与牵制的“斯特林发动机”模型。基于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有着正面为主但仍旧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融资会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使创新数量上升;另一方面,与充足资金同时而来的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以及对市场价值短期表现的追求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的选择,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其次,融资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普适性和创新新颖性,企业引用专利和被引用专利的集中度上升。这符合“职业前景假说”和“平静生活假说”的预期。另外,融资对创新类型也有复杂影响。相比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融资对发明专利有显着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企业融资后更倾向于进行“增长式”的创新而非“突破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较以往研究和直观推理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得出结论:融资后企业创新更倾向于内部创新。这不仅证明了企业融资后多样化反应的存在,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此外,企业性质和所处行业都会在上述影响过程中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总起来说,相比于国有企业,企业上市后,民营企业缓解融资束缚的效果弹性更大。(2)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在企业研发、销售和管理的影响下,对创新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融资各个部分对创新数量有正面的总效应,对创新质量有负面的总效应。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直接作用路径实现。另外,研发投入的间接作用最为明显,而销售投入和管理投入的间接作用随着影响主体不同而不断变化。(3)企业融资对其全面创新有总体正面影响。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通过对四家我国制造业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企业融资对技术创新有总体为正的影响,与实证分析部分结论一致。企业融资后,创新数量上升,创新质量下降;内部创新下降,外部创新上升。融资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兼具正负,以正效应为主,对文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正面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不仅丰富了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辨析融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运用融资手段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创新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任秀洁[6](2018)在《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信息充分、思想多元,一些社会问题容易迅速发酵为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看法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寻求多种途径在社会热点问题上加以引导,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细、落小、落实。

欧丽慧[7](2018)在《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工商管理作为最为典型的专业学位类别,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面向职业领域培养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及其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真实复杂的企业管理情境中增强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它独特的性质、运行机理和综合优势在推进工商管理教育发展及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颇受关注与期待,而且,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本教学法之一,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和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案例教学作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国内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和质疑,有土壤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观念、学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关键还在于国内商学院对于案例教学这种工商管理教学“新常态”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案例教学的作法和实践上并不成熟和理想,没有真正凸显出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持久生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现状调查来梳理国内案例教学中的实施困境,并将问题进行聚焦和归纳,分析得出现阶段国内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症结所在。并通过长期的工作观察、实践并结合案例研究及教学一线的代表专家访谈综合得出案例教学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利用真实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案例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但建构主义理论多种分支和教学模式很难直接应用到MBA案例教学中,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和观察,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迁移观等相关理论对案例教学的学习者经验背景评估、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机制、学习者的主动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迁移结果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探索案例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之道,细化建构主义的一般教学过程,构建从案例开发开始,到案例课堂教学,再到案例行动及案例评价四个环节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并在构建过程中分析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相互之间激发循环内生的内在机理,形成了单环节内部整合、各环节相互影响及大体系整合互动的大小整合的完整的案例教学模式。最后,本研究选取H大学工商管理教育案例教学模式的典型个案作效果实施的应用研究,思考其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经验和思路,并提出改进之道。据此,来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丰富案例教学理论,为国内工商管理教育甚至管理学科其他领域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研究遵循了“需求探析——理论构想——实证检验——效果验证——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第一章说明选题的缘由、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对案例教学的起源发展、管理案例及案例教学法核心概念的界定、案例教学法的功能意义及对管理学科尤其是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适用度,并通过文献梳理和工作实践观察总结出国内案例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困境现状及研究走向;第三章是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的核心要素和内涵,并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几大经典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并形成对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通过理论研究构建整合式MBA案例教学的模型,并对案例教学源头案例开发进行分析,选取了大连理工案例库的历年入库百优案例进行分析来发现国内本土案例的现状和问题;同时采取专家访谈的方法来分析案例应用实施,综合得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发展到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措施建议;第五章是通过访谈得出的结论假设形成学生问卷的四个维度,通过对各个年级MBA学生问卷实证调研的方法来对假设进行检验,进一步证实该模型的科学性和不足;第六章是选取H大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来作为典型案例来研究,以期通过对H大学的教学实践的剖析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也通过诊断提出实施改进的建议;第七章是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及案例观察的所得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孙宁鹤[8](2017)在《网络知识社区果壳网对科普议题的呈现与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壳网是国内首家泛科技垂直网站,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区,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于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并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让科技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让科技成为你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果壳网、果壳问答和谣言粉碎机,以抗击谣言、科学思考、理性生活,让科学不再遥远、深奥、冷漠、晦涩为宗旨,致力于让严肃的科学精神融入于活泼的研究方式,用简白的幽默感阐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创造一个更聪明的世界。本文从果壳网为代表的民间科普组织入手,在网络科普成为现代科普工作和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和阵地的大背景下,分析新媒体时代科学知识的普及,研究果壳网为代表的社交型知识社区对科普热点议题的内容呈现、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围绕科普是怎样填补公众对信息相关基础知识的空白,同时在“”提高“风险社会”谣言澄清能力。

王振亚[9](2013)在《《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灵魂和生命,科技新闻评论是重要的新闻评论形式。在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新闻评论与科技评论是高度相似但又有显着区别的文体。科技新闻评论主要具有:监督社会引导科技舆论,传播国家科技政策,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见证科技发展史等社会功能。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创办的科技类主流媒体,《科技日报》至今已经历了 27年的发展历程。科技新闻评论这一题材在《科技日报》中占有重要分量,它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飞速发展阶段和改革创新阶段。2007年至2012年,《科技日报》共编发、配发各类科技新闻评论1887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些科技新闻评论大部分被编发在了显要版面和位置。编者按语、短评、专栏评论是其惯用的评论形式,社外撰稿人的科技新闻评论作品所占比重逐年增多。《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选题特色表现为:选题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科技成就是主要议题、国际科技话题增长迅猛。评论专栏化、重视系列评论、说理技巧上善用诉诸理性、指向意义重在阐释和歌颂是《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风格。“总编辑圈点”专栏科技新闻评论的风格是:评论依附新闻报道、评论文本言简意赅、评论文风轻松幽默;“显峰冷言”专栏科技新闻评论的风格是评述结合、文风冷峻、立论新颖;“科技观察家”专栏科技新闻评论的风格是科技视角观察社会热点、冷静平实的文风、内容多涉及体制和决策、写作手法上以小见大。应景式评论偏多,专版、专栏不专,评论的形式欠丰富是《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不足。提升《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质量可以从少发应景式评论、让专栏专版专起来、丰富评论的表现形式三方面着手。

石雅彬[10](2012)在《党报副刊心理板块内容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明确党报心理版的内容定位与报道基本原则,通过理论阐述、数据分析以及党报与晚报的比较等多种方式进行探讨,以期突出党报心理版的特色。党报不同于一般报纸,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报道原则有其特殊性。在党报做心理版就必须首先遵循“政治家办报”的“游戏规则”。心理板块既归属于大副刊范畴,因此也必然遵循副刊所一贯要求的原则、规范。然而心理版不同于一般的副刊栏目,它的学科特性、对人特殊的影响力决定了它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报道原则。综上,如何给党报心理板块一个明确的定位,成为心理板块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必须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着就上述问题做出一些分析,试图寻找到在党报办好心理板块应遵循的报道原则、学术原理,以及读者需求,从而提炼出党报心理板块的特色,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二、抓热点 碰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对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热点 碰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对接(论文提纲范文)

(1)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评价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相关概念
        2.1.1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概念
        2.1.2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概念
    2.2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评价的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社会保障理论
        2.2.3 协同理论
        2.2.4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现状
        3.1.1 审计范围和内容的演变
        3.1.2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基本情况
    3.2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影响因素分析
        3.2.1 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落实情况分析
        3.2.2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整改情况分析
    3.3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3.1 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3.3.2 审计队伍结构与工作需求存在缺口
        3.3.3 保障对象的资格有关信息难以取得
        3.3.4 结果导向型审计模式受阻碍
        3.3.5 保障性住房绩效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第四章 构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4.1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4.2 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4.2.1 经济性评价指标
        4.2.2 效率性评价指标
        4.2.3 效果性评价指标
        4.2.4 公平性评价指标
        4.2.5 环境性评价指标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1 AHP法及其基本流程
        4.3.2 确定指标权重
第五章 基于AHP的 X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案例分析
    5.1 X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情况
    5.2 X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施情况
        5.2.1 审计准备阶段
        5.2.2 审计实施阶段
        5.2.3 审计报告阶段
        5.2.4 审计后续阶段
    5.3 X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评价
        5.3.1 绩效审计评价分析
        5.3.2 绩效审计综合评价
第六章 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对策
    6.1 构建保障性住房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6.1.1 建立具有指导性、适用性的统一标准
        6.1.2 汲取先进经验,完善指标体系
        6.1.3 加强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保障
    6.2 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
        6.2.1 成立审计专家组
        6.2.2 不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理念
        6.2.3 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6.3 加强保障性住房系统信息建设
        6.3.1 加强基础信息电子化程度
        6.3.2 联合各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6.4 转变绩效审计模式
        6.4.1 注重事前、事中审计
        6.4.2 推行过程导向型审计模式
    6.5 完善保障性住房绩效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
        6.5.1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绩效审计法律体系
        6.5.2 完善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法规细则
        6.5.3 明确不同类型的住房与享受者之间的界定标准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论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参型智库报告与学术论文的范式差别
2 内参型智库报告的基本类型
    2.1 政策建议型
    2.2 调研报告型
    2.3 形势/信息/社情/舆情分析型
    2.4 会议/活动综述型
    2.5 经验借鉴型
    2.6 事件回应型
    2.7 参阅信息型
3 内参型智库报告的基本结构
    3.1 第一类:三段式结构
    3.2 第二类:平行式结构
    3.3 第三类:准三段式结构
    3.4 第四类:两段式结构
    3.5 第五类:四段式结构
    3.6 第六类:五段式结构
4 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要求
    4.1 选取精准的话题
    4.2 运用精致的表达
        (1)把准文本风格。
        (2)精心打磨标题。
        一、看进展:湖南新型智库建设坚定有力
        二、查得失:湖南新型智库建设强中有弱
        三、谋升级:湖南新型智库建设破题有招
        (3)写活引言导语。
    4.3 提出精到的对策
    4.4 讲求精炼的篇幅
    4.5 呈现精美的外观
5 结语

(3)协同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地方高校智库
        2.1.2 智库成果及转化
    2.2 协同理论
    2.3 协同理论适用性分析
第三章 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3.1 安徽省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现状分析
        3.1.1 安徽省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现状
        3.1.2 安徽省地方高校智库成果现状
        3.1.3 地方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现状
    3.2 基于协同要素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问题分析
        3.2.1 基于协同要素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问题分析
        3.2.2 地方高校智库成果转化问题分析
第四章 协同理论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基于内部协同视域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问题的原因分析
        4.1.1 人力资源的协同力不足
        4.1.2 各部门之间协同不足
        4.1.3 学科建立缺乏综合性
    4.2 基于外部协同视域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转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智库与政府间的供需失衡
        4.2.2 智库与企业间的沟通不畅
        4.2.3 智库与媒体联系欠缺
        4.2.4 智库的外部信息有限
第五章 案例借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果及转化的成功经验
    5.1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果转化情况
        5.1.1 非洲研究院基本概况
        5.1.2 非洲研究院智库成果及转化现状
        5.1.3 非洲研究院成果特色及转化特征
    5.2 非洲研究院基于成果创新的协同主体建设
        5.2.1 智—智协同
        5.2.2 智—企协同
        5.2.3 内部协同
    5.3 非洲研究院协同推进智库成果转化经验的对比借鉴
        5.3.1 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智库成果生产能力
        5.3.2 强化与外部主体交流与合作,提高智库成果转化能力
第六章 基于协同理论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提升策略
    6.1 强化智库内部协同
        6.1.1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促进内部相互交流
        6.1.2 注重部门的协商与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6.2 加强与所在高校的协同
        6.2.1 强化学科融合,增强研究实力
        6.2.2 引进梯队人才,强化队伍建设
        6.2.3 利用数据资源,扩充输入信息
    6.3 加强与官方智库、媒体和其它高校智库的协同
        6.3.1 与党政智库协同,获取传播渠道
        6.3.2 与媒体协同,推销智库成果
        6.3.3 与其它高校智库协同,提升资政水平
    6.4 加强与政府及企业的协同
        6.4.1 建立中介机构,助推成果转化
        6.4.2 扩宽平台渠道,提升成果影响效力
        6.4.3 多样化服务模式,对接实时供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2.2 营销组合理论
        2.2.1 4Ps理论
        2.2.2 4Cs理论
    2.3 消费行为理论/顾客行为70研究法
    2.4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3 桑葚酒营销环境分析
    3.1 我国果酒及保健酒行业发展现状
        3.1.1 影响果酒及保健酒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2 果酒及保健酒行业发展现状
        3.1.3 桑葚酒行业发展现状
    3.2 桑葚酒行业波特五力模型竞争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3.2.3 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3.2.4 替代品竞争分析
        3.2.5 同业竞争分析
    3.3 桑葚酒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3.3.1 当前桑葚酒市场需求性质、需求水平分析
        3.3.2 果酒及保健酒市场顾客购买行为特征
    3.4 桑葚酒行业及市场发展方向
4 A公司桑葚酒营销现状分析
    4.1 A公司简介及经营现状
        4.1.1 A公司简介
        4.1.2 经营现状
    4.2 发展规划及目标
    4.3 A公司桑葚酒营销现状
        4.3.1 产品方面
        4.3.2 价格方面
        4.3.3 渠道方面
        4.3.4 促销方面
    4.4 A公司顾客消费群体分析
        4.4.1 顾客需求
        4.4.2 顾客愿意支付成本
        4.4.3 顾客便利
        4.4.4 顾客沟通交流
    4.5 A公司桑葚酒营销存在的问题
        4.5.1 营销途径体系杂乱、单一,缺乏管理机制
        4.5.2 价格管理机制不完善
        4.5.3 品牌传播单一化,忽视新媒体营销
        4.5.4 缺乏稳定客户的管理环节
5 A公司桑葚酒营销战略设计
    5.1 研究设计
        5.1.1 选择细分变量与细分方法
        5.1.2 设计调查问卷
        5.1.3 调查实施
    5.2 数据分析及结果
    5.3 A公司桑葚酒目标市场选择
        5.3.1 主要细分市场的评估
        5.3.2 目标市场选择
    5.4 A公司桑葚酒市场定位
        5.4.1 目标顾客需求分析
        5.4.2 A公司桑葚酒的差异化分析
        5.4.3 A公司桑葚酒定位选择
6 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设计
    6.1 A公司桑葚酒市场营销策略的总体思路
    6.2 A公司桑葚酒产品策略设计
        6.2.1 提升产品差异性
        6.2.2 改良产品外包装
    6.3 A公司桑葚酒价格策略设计
        6.3.1 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
        6.3.2 价格定位与选择
    6.4 A公司桑葚酒渠道策略设计
        6.4.1 开拓新渠道
        6.4.2 渠道管理
    6.5 A公司客户管理环节策略设计
        6.5.1 基于客户导向的组织结构调整
        6.5.2 客户资料收集整理
        6.5.3 促销活动策略
    6.6 A公司桑葚酒品牌营销策略设计
    6.7 A公司桑葚酒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实施效果预估
        6.7.1 公司形象转变,客户满意度提高
        6.7.2 库存利用率提高,资金周转率提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A公司桑葚酒企业的访谈问卷
附录B 关于消费者购买桑葚酒的消费习惯的问卷调查表
附录C A公司“桑树认领”促销活动策略

(5)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现有研究不足
        1.2.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发展
    2.1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综述
        2.1.1 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2.1.2 企业融资决策要素综述
        2.1.3 企业融资经济结果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综述
        2.2.1 技术创新综述
        2.2.2 创新资源综述
        2.2.3 创新管理综述
        2.2.4 创新系统综述
    2.3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企业融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综述
        2.3.2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2.3.3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2.4.1 企业融资
        2.4.2 企业创新
        2.4.3 企业融资与企业创新
        2.4.4 评述总结
3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与特征分析
    3.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
        3.1.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3.2 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3.2.1 企业自筹
        3.2.2 间接融资
        3.2.3 直接融资
        3.2.4 政府扶持资金
    3.3 我国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3.3.1 企业融资效率的DEA评价方法
        3.3.2 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评价
        3.3.3 企业融资效率的行业比较
        3.3.4 企业融资效率的区域比较
        3.3.5 企业融资效率的企业性质特征
        3.3.6 不同上市板块企业融资效率对比
    3.4 我国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3.4.1 中小企业融资难
        3.4.2 高杠杆高风险
        3.4.3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偏低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企业创新现状与特征分析
    4.1 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现状分析
        4.1.1 资金投入
        4.1.2 人员投入
    4.2 我国企业创新产出现状分析
        4.2.1 区域特征:粤江浙领跑全国,梯队趋势明显
        4.2.2 行业特征:技术创新成果集中度高,制造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3 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4.3.1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纵向分析
        4.3.2 与其它国家创新能力横向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方法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2 数据收集
        5.2.1 实证研究部分数据
        5.2.2 案例研究部分数据
    5.3 样本描述
        5.3.1 上市企业的样本描述
        5.3.2 未过会企业的样本描述
    5.4 相关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6.2 变量选取及定义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解释变量
        6.2.3 调节变量
        6.2.4 控制变量
    6.3 数据描述
    6.4 模型建立
    6.5 实证结果及分析
        6.5.1 上市对企业创新数量的影响
        6.5.2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6.5.3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分布的影响
        6.5.4 上市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效率的影响
        6.5.5 上市对企业研发资金创新效率的影响
        6.5.6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6.6 进一步讨论
        6.6.1 作用渠道
        6.6.2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特征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7.2 变量选取及定义
        7.2.1 被解释变量
        7.2.2 解释变量
        7.2.3 调节变量
        7.2.4 控制变量
    7.3 数据描述
    7.4 模型建立
    7.5 实证结果及分析
        7.5.1 上市对创新特征的影响
        7.5.2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5.3 企业所处行业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6 本章小结
8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决策的实证分析
    8.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8.2 变量选取及定义
        8.2.1 被解释变量
        8.2.2 解释变量
        8.2.3 调节变量
        8.2.4 控制变量
    8.3 数据描述
    8.4 模型建立
    8.5 实证结果及分析
        8.5.1 公司专利类型的构成
        8.5.2 公司专利来源的结构
        8.5.3 按企业性质回归
    8.6 本章小结
9 我国企业融资对创新作用路径的实证分析
    9.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9.1.1 融资行为对创新的影响
        9.1.2 资本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3 股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4 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9.1.5 企业融资对管理的影响
        9.1.6 企业融资对销售的影响
    9.2 变量与数据
        9.2.1 变量设置
        9.2.2 数据选取与描述
    9.3 模型建立
        9.3.1 结构方程模型(SEM)
        9.3.2 数据检验
        9.3.3 方程构建
    9.4 实证结果与分析
        9.4.1 企业融资对创新数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2 企业融资对创新质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3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效应分析
        9.4.4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路径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基于我国多家制造业企业
    10.1 理论梳理及文献综述
        10.1.1 技术创新
        10.1.2 管理创新
        10.1.3 文化创新
    10.2 分析框架
        10.2.1 作用机制
        10.2.2 衡量方法
    10.3 研究方法
        10.3.1 案例分析
        10.3.2 样本企业选择
        10.3.3 数据收集
        10.3.4 公司背景
    10.4 案例内分析
        10.4.1 晨光文具
        10.4.2 海尔集团
        10.4.3 上汽集团
        10.4.4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10.5 案例间对标分析
        10.5.1 技术创新
        10.5.2 管理创新
        10.5.3 文化创新
        10.5.4 商业模式创新
        10.5.5 竞争优势
        10.5.6 作用和反馈
    10.6 本章小结
11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1.1 创新绩效方面
        11.1.2 创新特征方面
        11.1.3 创新决策方面
        11.1.4 作用路径方面
        11.1.5 全面创新管理方面
    11.2 政策建议
        11.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11.2.2 企业层面的经营建议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6)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必要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 大学生思想认知新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出内在要求
    (三)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热切关注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微观支撑
        1. 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多样性
        2. 关注焦点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3. 获取社会热点信息的途径具有广泛性。
二、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一)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积极教育意义
        1. 社会热点问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
        2. 对于负面形象的社会热点问题, 则可以让大
        3. 网络互动留言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
    (二)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1.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方面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
        2. 在大学生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倾向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
三、高校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
    (二) 构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三) 增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提高其去伪存真的能力
    (四)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拓展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五) 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提升价值观念塑造的情感动力

(7)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由和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特色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案例教学核心概念界定
        一、案例教学的源起与发展
        二、案例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 关于案例教学的功能研究
        一、管理学科的特性和案例教学适用度
        二、MBA教育培养目标及案例教学的独特优势
    第三节 关于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一、国外经典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二、国内MBA案例教学模式的困境分析
        三、MBA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走向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迁移的主体性原则
        二、学习迁移的适应性原则
        三、学习迁移的过程性原则
        四、学习迁移的情境性原则
    第三节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
第四章 整合式MBA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节 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目标
        二、构建的原则
        三、构建的策略
        四、构建的过程
        五、构建的模式
    第二节 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案例开发研究
        一、作为情境构建的案例开发研究
        二、案例库调研方案设计
        三、案例库统计结果与分析
        四、案例题录信息文本挖掘
        五、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案例应用研究
        一、访谈研究的目的和设计
        二、访谈的信息整理和分析
        三、访谈结论和研究假设
第五章 整合式MBA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内容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第二节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一、问卷信度检验
        二、问卷效度检验
    第三节 数据结果分析
        一、样本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二、案例训练模块与能力提升关系的统计分析
        三、影响因素和学生满意度关系的统计分析
        四、各类影响因素对学生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第六章 整合式MBA案例教学模式实施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H大学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一、制度化和多渠道的案例采编
        二、多元化和创新式课堂情境创建
        三、品牌化和制度化的案例赛事
        四、整合式案例实训及落地运营
    第二节 模式的成效和初步效果
        一、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效果评价良好
        二、实训项目取得实效,企业反馈正向积极
        三、业界学界高度认可,示范引领和经验辐射
        四、社会口碑良好,媒体高度关注
第七章 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转变模式,以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迁移
        二、机制创新,形成案例教学生态圈良性运作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研究建议与展望
        一、多点融合,不断推动中国管理案例的开发和优化
        二、多元尝试,不断创新中国情境下MBA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附表一:综合案例分析课堂调查问卷
附录二:案例教学MBA教师深度访谈提纲
附表三:案例教学MBA教师访谈对象说明
附表四:案例教学MBA学生问卷
附表五:“上海MBA课程案例库”评审标准说明(2017 版)
附表六:“全国百优案例评审标准(2017 版)”
科研成果

(8)网络知识社区果壳网对科普议题的呈现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3 研究综述
        0.3.1 网络知识社区
        0.3.2 科学传播
        0.3.3 谣言控制
1 概述:网络知识社区及科普型社会议题
    1.1 网络知识社区的兴起
        1.1.1 社会化媒体与问答社区
        1.1.2 国内网络知识社区的发展
    1.2 科学传播普及的多维视角
        1.2.1 科学传播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1.2.2 科学传播的发展模式
    1.3 网络知识社区科学传播的谣言控制
        1.3.1 谣言的产生
        1.3.2“风险社会”下的科学传播
2 网络知识社区对科普议题的呈现内容分析
    2.1 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2.1.1 议程设置与科学传播
        2.1.2 科学传播的议程设置以“转基因事件”为例
        2.1.3 科学传播中议程设置的影响
        2.1.4 科学传播中的新闻语言
    2.2 我国 2015-2016 年科普热点梳理
        2.2.1 科普热点排行
        2.2.2 中国网民科普搜索终端情况
        2.2.3 科普议题搜索
        2.2.4 科普搜索地域城市、年龄性别分布
    2.3 科普议题分类
        2.3.1 健康医疗议题
        2.3.2 应急避险议题
        2.3.3 航空航天议题
        2.3.4 信息科技议题
        2.3.5 气候与环境议题
        2.3.6 前沿科技议题
        2.3.7 食品安全议题
        2.3.8 能源利用议题
    2.4 议题话语的文本建构
        2.4.1 叙事主体:去中心化
        2.4.2 叙事话语:去媒体化
    2.5 议题话语的文本生产
        2.5.1 知识场域的社会资本
        2.5.2 知识分享动机:认知盈余
        2.5.3 隐性知识传播
3 网络知识社区的交互传播模式分析
    3.1“圈层式”的传播者与受众
        3.1.1 PGC与UGC的界定模糊
        3.1.2 用户关系网:弱关系下的多元化传播
        3.1.3 平等而可逆的传受关系
    3.2“学院式”的知识传播
        3.2.1 用户发起MOOC小组 课程涵盖内容广
        3.2.2 探索中的商业模式
    3.3 谣言证伪的模式
        3.3.1 传播主体
        3.3.2 传播方法
4 网络知识社区对科普议题的呈现效果分析
    4.1 受众调查问卷分析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样本性描述
    4.2 付费知识经济or泛娱乐化倾向
    4.3 身份标签认同和“知沟”的扩大
        4.3.1 身份标签化及认同机制
        4.3.2“知沟”的扩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科技新闻评论的研究
        1.3.2 有关《科技日报》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科技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2.1 科技新闻评论的定义
        2.1.1 评论科技新闻事实
        2.1.2 科技视野下的新闻评论
        2.1.3 科技新闻评论与科技评论
        2.1.4 科技新闻评论的科学性
    2.2 科技新闻评论的功能
        2.2.1 针砭时弊引导科技舆论
        2.2.2 传播国家科技政策
        2.2.3 提升公民科技素养
        2.2.4 见证科学技术发展史
第3章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演变
    3.1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发展阶段
        3.1.1 起步阶段
        3.1.2 飞速发展阶段
        3.1.3 改革创新阶段
    3.2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现状
        3.2.1 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3.2.2 短评、专栏评论是主要形式
        3.2.3 五类评论形式数量变化明显
        3.2.4 社外撰稿作品比重增加
        3.2.5 多数作品位居显要版位
第4章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选题
    4.1 选题来源
        4.1.1 科技成就
        4.1.2 热点新闻事件
        4.1.3 典型科技人物
        4.1.4 科技政策与法规
    4.2 选题特色
        4.2.1 选题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大局
        4.2.2 科技成就是主要议题
        4.2.3 国际科技话题增长迅猛
第5章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总体特色
    5.1 新闻评论专栏化
    5.2 重视系列新闻评论
    5.3 说理技巧善用诉诸理性
    5.4 指向意义重在阐释和歌颂
第6章 《科技日报》专栏科技新闻评论研究
    6.1 短小精悍的“总编辑圈点”
        6.1.1 评论依附新闻报道
        6.1.2 评论文本言简意赅
        6.1.3 评论文风轻松幽默
    6.2 冷静机智的“显峰冷言”
        6.2.1 评述结合
        6.2.2 文风冷峻
        6.2.3 立论新颖
    6.3 以小见大的“科技观察家”
        6.3.1 科技视角观察社会热点
        6.3.2 冷静平实的文风
        6.3.3 内容多涉及体制和决策
        6.3.4 写作手法上以小见大
第7章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提升策略
    7.1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不足
        7.1.1 应景式评论偏多
        7.1.2 专版、专栏不专
        7.1.3 评论形式欠丰富
    7.2 《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的提升策略
        7.2.1 少发应景式评论文章
        7.2.2 让专版、专栏专起来
        7.2.3 丰富评论的表达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新闻作品目录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实践活动目录

(10)党报副刊心理板块内容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党报副刊心理版研究的原则和基础讨论
    1.1 党报副刊需要坚持党报报道原则
        1.1.1 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1.1.2 坚持新闻报道的“群众原则”
        1.1.3 坚持“导向原则”
    1.2 心理副刊内容与形式要符合党报副刊总体设计
    1.3 心理板块相关研究
        1.3.1 对报纸心理版的有关研究
        1.3.2 对心理访谈栏目的相关研究
        1.3.3 媒体行为对受众心理造成影响的有关研究
    1.4 问题提出
第2章 从党报报道的原则看心理板块的定位
    2.1 坚持导向性是党报心理版选择内容定位的基本原则
    2.2 围绕中心工作是党报心理版的基本任务
        2.2.1 结合国家和当地近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选择自己的报道内容
        2.2.2 关注持续热点的话题,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长期工作
        2.2.3 冷静处理社会热点话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3 锁定读者群,提升文化品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4 坚持三贴近原则是当代党报心理版内容中体现的时代特色
        2.4.1 心理问题能普遍影响群众生活
        2.4.2 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2.4.3 心理版可读性强,容易吸引眼球
第3章 从受众心理相关理论看心理板块定位
    3.1 党报心理板块应怎样发挥传媒的教化作用
        3.1.1 给读者以积极的心理影响
        3.1.2 要为促进两个文明服务
        3.1.3 我们在选取心理事件时,要十分注意榜样的影响力
        3.1.4 对读者应该做到“以人为本”
    3.2 党报心理板块应如何照顾高学历读者的口味
        3.2.1 应该注重信息的权威性
        3.2.2 要重视报纸的表征作用
        3.2.3 应重视传受者心理和情感的沟通与互动
    3.3 心理版的内容要能够促进读者的心理成长
第4章 从实证调查的数据看心理板块定位
    4.1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对心理知识的需求
    4.2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对现有心理板块的认可度
        4.2.1 问卷显示读者更关注与自己相关度高的心理内容
        4.2.2 问卷显示读者对报纸心理版的表现形式要求更为多样化
    4.3 地市党报与都市报心理板块定位比较研究
        4.3.1 对于热点话题,党报与晚报的视角不同
        4.3.2 对于一般心理知识,党报与晚报的关注程度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四、抓热点 碰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对接(论文参考文献)

  • [1]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高欣. 西京学院, 2020(04)
  • [2]论内参型智库报告的撰写策略[J]. 周湘智.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8)
  • [3]协同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转化研究[D]. 武卓婷. 淮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A公司桑葚酒营销策略研究[D]. 梁莹.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4)
  • [5]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D]. 石宇. 浙江大学, 2018(01)
  • [6]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 任秀洁. 潍坊学院学报, 2018(04)
  • [7]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欧丽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8]网络知识社区果壳网对科普议题的呈现与传播[D]. 孙宁鹤. 辽宁大学, 2017(03)
  • [9]《科技日报》科技新闻评论研究[D]. 王振亚. 湖南大学, 2013(04)
  • [10]党报副刊心理板块内容定位研究[D]. 石雅彬. 河北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抓住热点,迎难而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