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候选人会问的 10 个心理问题

大多数候选人会问的 10 个心理问题

一、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凌琳[1](2020)在《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下文简称特殊精英教育)是适合超智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殊的优质教育,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认识中在大众教育里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精英教育”,其特点在于教育对象仅面向超智儿童,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即因材施教,它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的的完善和补充,还可以开发被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发扬其优势才能,实施一种最适合超智儿童的教育模式。英才(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而不同之处在于,除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之外的其他几种教育的受众的定义都包括了多元化的能力,而本文提出的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只针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特殊精英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以公平视角审视特殊精英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政策制定理论,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应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并拓展出新的内涵来促进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均等、公平就是绝对的平均,甚至认为教育上任何的区别都是不公平现象。然而,特殊精英教育是否真的站在教育公平的对立面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换言之,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该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其一,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公平就是完全相同的教育;其二,我国特殊精英教育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被精英化;其三,当前我国的“超常教育”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满足人民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其四,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一些国家甚至将英才教育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并且颁布法律法令予以法制和政策保障,而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却缺乏政策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颁布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各国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以及实施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各相关人群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态度、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及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部分,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深入访谈了33位专家(含教育家和高校其他专家)、教育实践家、教师、家长、学生,其中包括国内顶级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和裴娣娜先生,以及多位国内一流中小学校领导,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质性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数据分析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和质性研究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国家(地区)都对特殊精英教育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立法立规发展英才教育,德国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天才教育”,其他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甚至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为特殊精英教育保驾护航,如台湾198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就包含了关于资优教育的内容。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特殊精英教育已颇具规模,如英国受惠者比例为1%-5%,新加坡为1%,俄罗斯为1%,以色列为1%,韩国也已达到1%。我国特殊精英教育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主体异化、培养模式单一、系统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和有关政策,从成才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建议为:构建完整的成才渠道,一方面科学地建立超智儿童鉴定选拔机制,具体可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智力测试量表结合学生、家长自荐和教师推荐的多元化鉴定选拔机制,另一方面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让超智儿童受到连贯、系统的培养,更好地成为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师资上,从选培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三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专门的优秀教师;在课程上,加强需求调查,提升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管理上,需在政府职能部门设专人管理特殊精英教育,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部门以调整课程模式,协调教育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且加强政策宣讲,以减少政策实施阻力;在政策法规上,为特殊精英教育立法立规,提供经费、政策和法制保障,填补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法规空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内容上,通过对国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分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土化的培养政策;二是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研究条件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能邀请到更多的国内顶级专家和一流名校的校领导参与调研,也期待以后国家支持更多探索性的教学试验。

罗雯雯[2](2020)在《留学生习得“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情态副词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同独”类情态副词更是难点之一。目前尚无从对外汉语角度出发对“同独”类情态副词偏误现象展开全面研究的成果。本文依托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留学生使用该类副词时出现的偏误及其原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语料库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得出以下结论:从“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内部分类来看,该类副词可分为四个次类:“分别”类、“共同”类、“独自”类、“亲自”类。留学生出现偏误的概率依次为:“亲自”类>“分别”类>“独自”类>“共同”类。从偏误类型来看,主要有误加、误代、错序、遗漏四种,其占比高低依次为:误代>误加>错序>遗漏。其中,误代型偏误又可分为“内部误代”和“外部误代”,前者的占比多于后者。误加型偏误又可分为“简单式误加”和“重复式误加”,前者占比是后者的两倍多。错序型偏误又可分为“构词语素错序”和“句中位置错序”,后者占比接近前者的三倍。遗漏型偏误没有下位分类,出现此类偏误的主要是“共同”类和“亲自”类副词。“同独”类情态副词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遗忘旧知、学习策略的误用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妥和教学方法不当;教材词汇注释不够准确,词汇复现率不高;练习题设计不够科学。要解决“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偏误问题,学习者可以从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两方面着手;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入手;教材编写者可以在生词释义、词语复现率和习题题型等方面对教材进行改善。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鲍京秀[4](2019)在《《巨太潜能》(节选)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报告取材于《巨大潜能》(Big Potential)一书,以此书第一、二和三章的内容为翻译实践的主题内容。《巨大潜能》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执笔,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埃科尔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研究者之一。在书中,埃科尔回顾了自己在五百强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在五十多个国家的走访调查,验证了合作对于幸福和成功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发行该书的中译本。根据翻译文本的特点,译者将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次翻译报告的理论指导。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理论框架、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总结。本报告将功能对等理论与具体案例紧密结合,主要从词汇和句子层面讨论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探索了译者根据相关理论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在词汇层面,主要翻译技巧为词汇转换和转化,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结合具体语境,适当进行词性转换。在句子层面,译者主要采用增译、词序调整和分译法,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本次翻译实践对于译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为译者以后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提供较好的参考。在撰写翻译报告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然而,本篇翻译报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功能对等理论涵盖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层面的对等,由于报告篇幅限制,译者仅讨论了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翻译问题,未能分析篇章和文体层面的翻译问题。另外,由于译者的翻译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译文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译者在未来不断丰富自身翻译经验,提升翻译水平。

郑璐璐[5](2019)在《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现状与出路 ——以N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例》文中指出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做出了纲领性指示。基于此,许多高校在本科培养阶段开始新一轮的尝试和探索,N校也位列其中。本文试图在小学卓越教师典型特征的基础上,研究N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实践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对有效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借助实地调研分析卓越教师的特征,为小学卓越教师的本科培养提出愿景。接着,以N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为例,在访谈、问卷以及相关文本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N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合作与实践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地表述。在N校培养现状与卓越教师培养愿景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选拔方式导致认可度较低、培养目标落实的“偏差”、实践性课程“欠缺”、任课教师配比单一化、支持性条件不足等问题。再次,一方面从个体的知识素养、师德培养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层面对影响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教育政策、课程内容和相关学校三个层面阐释了影响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客观因素。最后,基于N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实践过程中的实然状态以及对影响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提升职前卓越教师培养实践水平为旨归,提出了通过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创设“三方主体”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开展师德养成教育、设立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的培养目标、优化研行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六个方面的建议,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提供成为卓越教师的潜力。结语部分是笔者对全文进行的总结和归纳,指出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同时也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

张柠[6](2018)在《三城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卷一沙龙一2006年年初,我们的主人公顾明笛,从上海东山公园管理处辞职,把人事档案放到市第二人才交流中心,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一年他26周岁。也正是这一年,顾明笛突然决定离开上海,要出去闯荡一番。顾明笛祖籍江苏句容,祖父辈开始定居上海。母系姓竺,祖籍浙江上虞,外祖父竺燕生年轻时就到了上海,推销绍兴绸缎,生意正要发达起来的时候,上海就解放了。因为还没有发大

刘畅[7](2018)在《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文中提出美育的落实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构建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的协同机制”。乐器学习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落实的主要途径。通过乐器学习,儿童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音乐的感知到音乐的表现,儿童在乐器学习中不仅在知识技能上获得成就,更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得到发展与促进。然而,儿童的乐器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助力与参与。家庭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微观系统,家长的参与是儿童乐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领域,从家长参与的视角,探究儿童乐器学习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的作用和价值,进而促进儿童乐器学习和个体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以家长参与为切入点,首次将家长参与理论运用到我国音乐教育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单一的数据分析,以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通过厘清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特征、价值,分析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行为与参与方式的现状,探究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为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策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本体研究):在整理分析儿童乐器学习和家长参与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特征及内涵;第二部分是量化研究(实然研究):把握儿童乐器学习和家长参与的现状、共性与个性特征,分析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与儿童乐器学习动机与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质性研究(影响研究):通过对乐器学习三个主体的深入访谈,分析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讨论与分析(应然研究):结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果,探讨家长参与儿童乐器学习的价值,为儿童乐器学习家长参与策略提出促动建议。在本体研究部分,通过对国内外乐器学习、家长参与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选择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理清本研究的关键变量。从概念与特征两个方面对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家长参与行为和方式进行概念化界定与特征描述。在实然研究部分,基于理论研究中对关键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制定调查问卷,对487名7-12岁正在进行乐器学习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样本数量上属国际同类研究的大样本研究,运用SPSS 23.0,AMO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检验工具信效度的基础上,以大样本量的国际研究优势分析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行为和参与方式的现状。通过差异分析比较群体间、个体间的差异。最终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的影响。在影响研究部分,通过对乐器学习中家长(18人)、教师(5人)、儿童(18人)三个主体的深入访谈,厘清影响家长参与的自身因素、教师促动因素以及儿童反馈因素。在应然研究方面,基于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的综合讨论,明确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价值,提出促动家长参与的策略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结果一:基于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选取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与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为本研究的核心变量。通过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形成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核心变量的概念化定义和特征描述。结果二:调查研究中,通过描述统计和单样本检验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儿童乐器学习方面呈现出普遍动机水平较高,练琴行为适当,认知成就较好的现状。在家长参与方面呈现出家长参与行为呈现积极态势,参与方式情感温暖为主的特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和成就呈现出多方面的显着差异。而家长行为单一,方式固化的参与策略无法满足儿童个体发展的多样需求。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对儿童学习动机和成就的影响得出,儿童乐器学习动机是家长参与行为、方式与儿童乐器学习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家长参与行为能够促进激发内部动机、抑制外部动机对儿童乐器学习成就产生积极影响。结果三:影响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来源于乐器学习的三个主体即家长、教师、儿童。其中家长自身因素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内部因素,家长对儿童乐器学习的期待、对乐器学习价值的认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以及父母效能感等方面都影响其参与方式和参与行为。教师的促动作用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外部因素,对家长观念的指引、行为的促动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外力效应。儿童的情感、认知、行为三方面的反馈对家长的参与产生了交互作用。结果四:构建儿童乐器学习的动态微观系统为促进儿童乐器学习和个体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家长、教师、儿童应在儿童乐器学习的观念上协调统一,以儿童发展为根本,以音乐育人为途径;在乐器学习的过程中动态调节,以平等沟通为前提,积极应对变化中问题,保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运作;在乐器学习的结果上实现合力效应,发挥家长、教师、儿童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在儿童乐器学习中家长参与研究领域的贡献在于:1.在理论上梳理了家长参与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变量与概念特征;2.分析了我国儿童乐器学习与家长参与现状与个体差异,探究了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动机和成就的影响;3.从乐器学习微观系统的三个主体层面,分析了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4.探究儿童乐器学习动态微观系统的应然状态,并给出促动家长参与的切实建议。

赵巍悦[8](2018)在《一个有关爱、父女关系和代沟的故事 ——一项有关父女代沟的人类学研究》文中认为父女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特定领域,既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又与其他文化存在共通性。本文是一篇自传式民族志。作为受访者,也是研究者,笔者通过反身式访谈,描述着自身成长经历中与父亲相关的一系列“危机事件”,表达着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复杂的情绪和纠结的内心。在生活中,父亲强加给我的行为贯穿了我的整个幼年、童年和部分青年时期,这样的我似乎就是父亲合格的“女儿”。我们没有明显的冲突,我对父亲的话简直是言听计从,但是当我走到家庭之外,便是对父亲无尽的抱怨,述说我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有多么的无奈和不解,成为了一个与在父亲面前大为不同的更自我的自己。直到接触到人类学,并开始以人类学的视角去理解多样的社会家庭后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并通过一个艰难的过程,重新建立起了一种较为良好的父女关系。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其他家庭当中的父女关系,发现同龄人当中的许多女孩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通过阅读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与承诺》了解到这实际上是一种代际冲突关系,也就是“代沟”问题。为了更好的论证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笔者还运用了人类学参与观察法和情绪回忆法,通过与父亲以及其他八组具有不同家庭关系的家庭成员进行的深度访谈,探讨生命连贯性与文化连续性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9](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提出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罗百熙[10](2017)在《高三下学期艺考生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以文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很多普通高中学校为了使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得到提升,也为了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普及,大都在每一届设有艺考班。我省艺考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各高校对艺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艺考生的竞争已显激烈。艺考生是一类特殊的高中生,他们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和普通高中生一样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如何提升高三下学期艺考生的数学的复习效果,这是作为艺考班的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以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艺考班作为研究对象来讨论分析高三艺考生在高三下学期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更好地备战高考。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三艺考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现状、学习方法及其学习能力。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及艺考生的特殊性,对高三下学期艺考生的数学有效复习教学进行实验研究。此次研究历时三个半月,以提高艺考生的数学复习效率为目的,在教学实际中实施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教的有效策略和学生学的有效策略,高三下学期数学复习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四种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文章同时给出了高三下学期艺考班数学有效复习的教学案例。本次研究虽是针对艺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但对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的,为同行教育者在高三下学期艺考班实施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希望同行教师能在此得到启发,并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完善这个群体的教学策略。

二、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
        (二)特殊精英教育的异化
        (三)特殊精英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发展
        (四)特殊精英教育缺乏政策法律保障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三)实践价值
    三、相关概念
        (一)超智儿童
        (二)精英与精英学生
        (三)精英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
        (四)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与政策制定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超智儿童鉴定选拔的研究
        (三)关于超智儿童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
        (五)其他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特殊精英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三)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实施经验的研究
        (四)关于超智儿童身心特征的研究
        (五)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
    三、总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内容和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取样与样本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调研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调研设计
    五、信效度分析及研究伦理
        (一)信效度分析
        (二)研究伦理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智力理论
        (一)智力差异客观存在
        (二)智力是可以科学测量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公平理论
        (一)教育公平的层次与原则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平衡
        (三)教育公平在特殊精英教育中的体现
    四、政策制定理论
        (一)理性决策理论
        (二)公民参与理论
第四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概述
    二、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执行经验
        (一)选拔机制
        (二)培养方式
        (三)师资建设
    三、典型国家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分析
        (一)俄罗斯
        (二)美国
        (三)韩国
    四、总结
第五章 中国特殊精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实践进程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历史
        (二)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现状
    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
        (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政策与实践
        (二)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班级的尝试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计划
    三、中国特殊精英教育案例分析
        (一)北京八中经验与成绩
        (二)江苏天一中学经验与启示
    四、总结
第六章 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
    一、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一)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的态度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
        (一)对成才渠道的看法
        (二)对安置形式的看法
        (三)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四)对师资队伍的看法
        (五)对保障和资金的看法
    三、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
        (一)走出误区,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四)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和资源
        (五)制定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
    四、总结
第七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问题确定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三、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功能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功能
    四、特殊精英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一)政治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第八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成才通道
        (一)建立科学的鉴定选拔机制
        (二)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特殊精英教育教师的选培制度
        (二)重视特殊精英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精英教育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优化培养环节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四、加强教育管理
        (一)确定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强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三)增加理解减少阻力:加强政策宣讲
    五、完善保障机制
        (一)经费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法律保障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特色与创新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社会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内容节选
后记

(2)留学生习得“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情态副词的研究现状
        1.3.2 “同独”类情态副词的研究现状
        1.3.3 对外情态副词教学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同独”类情态副词偏误的总体情况
    2.1 词语使用概况
    2.2 偏误类型概况
第三章 “同独”类情态副词偏误的分类分析
    3.1 误代型偏误
        3.1.1 内部误代
        3.1.2 外部误代
    3.2 误加型偏误
        3.2.1 简单式误加
        3.2.2 重复式误加
    3.3 错序型偏误
        3.3.1 构词语素错序
        3.3.2 句中位置错序
    3.4 遗漏型偏误
第四章 “同独”类情态副词偏误的成因
    4.1 学生因素
        4.1.1 母语的负迁移
        4.1.2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4.1.3 遗忘旧知
        4.1.4 误用学习策略
    4.2 教师因素
    4.3 教材因素
第五章 关于“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建议
    5.1 对学习者的建议
        5.1.1 学习态度
        5.1.2 学习策略
    5.2 对教学者的建议
        5.2.1 教学内容
        5.2.2 教学形式
    5.3 对教材的建议
        5.3.1 生词释义
        5.3.2 词语复现
        5.3.3 习题题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巨太潜能》(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1.1 About the Author
        1.1.2 About the Boo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1.3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Before Translating
    2.2 While-translating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3.1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
    3.2 Feasibilit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Lexical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1.1 Conversion
        4.1.2 Transformation
    4.2 Syntactic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2.1 Addition
        4.2.2 Inversion
        4.2.3 Divi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5.2 Limitations and Reflection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5)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现状与出路 ——以N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满足时代进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二) 探索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 满足小教本科生专业发展的诉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有关卓越教师概念的研究
        (二) 有关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研究
        (三) 有关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研究
    四、研究问题、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问题的阐述
        (二) 研究基本思路的框架
        (三)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一章 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实践的背景与依据
    一、小学教师培养实践的背景
        (一) 小学教师培养实践的制度发展
        (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推进
    二、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实践的依据
        (一) 政策方面的依据
        (二) 理论方面的依据
        (三) 现实方面的依据
第二章 培养的愿景:从小学卓越教师的典型特征谈起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起点相同、发展程度不同的10名小学老师
    二、寻找关键点:何以走向卓越的原因
        (一) 教学过程的差异
        (二) 专业成长的自我意识性
        (三) 反思研究的态度
    三、何为卓越:小学卓越教师典型特征分析
        (一) 师德情怀:德高为师,扎根“教”土
        (二) 学会教学:教学实践性智慧的生成
        (三) 学会发展:自我督促,反思成长
        (四) 学会育人:学生为本,心中有“人”
    四、起点与归宿:卓越教师的特征与本科培养的关系
        (一) 卓越的特征是培养的起点
        (二) 卓越的潜能是培养的归宿
        (三) 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第三章 培养的现状:以N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一、历史与现在:有关N校小学教育专业背景呈现
        (一) 全国第一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二) 江苏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基地
        (三) 良好的社会评价
    二、为卓越而奋斗:N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实践现状
        (一) 以“研究型全科”为培养目标
        (二) 以“大教育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三) 延展性深度学习活动
        (四) 多方要素参与培养
    三、机遇与挑战:N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选拔方式导致认可度较低
        (二) 培养目标落实中的“偏差”
        (三) 实践性课程方面“欠缺”
        (四) 任课教师配比单一化
        (五) 支持性条件的不足
第四章 影响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的因素分析
    一、内生力的推动:影响本科培养的学生个体因素
        (一) 作为关键要素的知识素养
        (二) 作为核心要素的师德情怀
        (三) 作为动力要素的自我效能感
    二、外在力的保障:影响本科培养的客观因素
        (一) 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政策
        (二) 提供专业成长的课程体系
        (三) 作为行动者的学校力量
第五章 走向卓越:小学卓越教师本科培养实践的建议
    一、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
        (一) 本、硕、博一体的职前卓越教师教育制度
        (二)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 强化财政支持政策
        (四)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二、创设“三方主体”积极参与的教学实践环境
        (一) 高校层面
        (二) 小学层面
        (三) 学生自身
    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选拔方式
        (一) 划定专业就读合格线
        (二) 建立定性考核指标
    四、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
    五、设立可操作性和实现性的培养目标
    六、优化“研行”结合的课程体系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6)三城记(论文提纲范文)

(7)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突破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乐器学习的理论研究
        二、儿童乐器学习的实践研究
    第二节 家长参与的相关研究
        一、家长参与的理论研究
        二、家长参与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家长参与音乐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小结
        一、乐器学习实证性研究的缺乏
        二、家长参与应用性研究的需要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样本选取方法的确定
        二、样本的选取
    第四节 研究过程的实施
        一、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研究的问卷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相关概述
        一、乐器学习相关概述
        二、家长参与相关概述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多元诉求
        二、心理学基础:音乐学习中的儿童发展
        三、社会学基础:家长参与的交互作用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关键变量
        一、儿童乐器学习的动力来源:动机
        二、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环节:练习
        三、儿童乐器学习的表现实践:成就
        四、家长参与行为的三个维度
        五、家长参与方式的四种类型
第四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信度效度的检验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量化分析
        一、儿童乐器学习动机的特征分析
        二、儿童乐器学习练习行为的特征分析
        三、儿童乐器学习成就表现的特征分析
        四、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行为的特征分析
        五、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方式的特征分析
        六、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影响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结果讨论
        一、儿童乐器学习个体差异显着
        二、家长参与行为与参与方式固化
        三、家长参与是影响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因素
第五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质性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二、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内容的逐步分析
        四、研究的信度效度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分析
        一、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特征的描述
        二、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结果讨论
        一、家长、教师、儿童在乐器学习上存在多方面的理解差异
        二、家长、教师、儿童间儿童乐器学习动态微观系统失衡
第六章 量化、质性综合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价值
        一、为儿童发展提供重要的音乐环境
        二、促进儿童的乐器学习与个体发展
        三、有助于家长-教师的教育合力效应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应然状态
        一、家长、教师、儿童三者在乐器学习观念上的协调统一
        二、家长、教师、儿童三者在乐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合力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建议
        一、情感温暖型家长的参与
        二、焦虑型家长的参与
        三、过度保护型家长的参与
        四、拒绝型家长的参与
结论
    一、研究之结论
    二、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家长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附录四 :儿童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附录五 :家长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及着作情况

(8)一个有关爱、父女关系和代沟的故事 ——一项有关父女代沟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引言
    二、文献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问题的缘起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回顾
        (三)选题的目的、意义与框架
第一章 课堂内外的父女关系
    一、学校学习
    二、课余生活
    三、作息
    四、父女关系的形成
第二章 开始成为真正的舞者
    一、各地参加考试
    二、今年我十岁
    三、来不及说再见
    四、小结:父爱的特点
第三章 高考:艺术生还是普招生?
    一、突然改变的人生方向
    二、艺术生、警校生还是普招生?
    三、离婚?复读?——你真让我丢脸!
    四、小结:转盘上的父女关系
第四章 真正的自由?——我的大学四年
    一、父亲的远程遥控
    二、大三:又一次面临选择
    三、不愧对家人却愧对自己的四年
    四、小结:家庭剧中的木偶
第五章 从舞蹈到瑜伽——你别生气了!
    一、去印度吧!
    二、努力沟通——父亲的离家出走
    三、重拾亲情
    四、战友印象:因为你爸是军人
    五、“自作主张”
    六、小结:父爱如网,勇敢面对!
第六章 爸爸:别太辛苦了!
    一、4.19:突然造访
    二、其实我很累
    三、“该换你来管我们了”——父亲的温柔
    四、小结:父女亲情,重拾父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9)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四) 混合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一、测试与考试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三、交际语言测试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语言与文化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二) TOCFL词汇大纲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测试对象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第二节 测试目的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一) 新HSK测试目的
    
(二) TOCFL测试目的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第四节 测试题型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第五节 试卷构成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第一节 报告分数
    一、原始分数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导出分数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一) 分数解释体系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四) 分数解释方式
第三节 合格分数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一) 传统合格分数
    
(二) 改良Angoff法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三下学期艺考生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以文山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学校的教学现状
        1.1.2 艺考生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分析
    2.1 核心名词界定
    2.2 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论
        2.2.2 反思理论
        2.2.3 掌握学习理论
    2.3 文献的检索与整理
    2.4 文献综述
        2.4.1 学者对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4.2 学者对艺考生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第4章 高三艺考生的现状调查研究
    4.1 艺考生的分类
    4.2 艺考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的比较
    4.3 艺考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调查
    4.4 艺术生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调查
第5章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5.1 教的有效性
        5.1.1 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
        5.1.2 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5.1.3 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5.1.4 数学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5.1.5 数学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5.2 学的有效性
        5.2.1 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可以加强艺考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5.2.2 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可以加强艺考生学习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培养
        5.2.3 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可加强艺考生学习专注性的培养
    5.3 基于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
        5.3.1 概念复习课的有效性
        5.3.2 命题复习课的有效性
        5.3.3 习题讲解课的有效性
        5.3.4 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第6章 有效复习的案例
    6.1 有效准备案例
    6.2 典型课例分析
        6.2.1 概念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
        6.2.2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片段分析
第7章 教学实验
    7.1 实验的目的与假设
    7.2 实验的设计
        7.2.1 实验班的选择及实验时间
        7.2.2 实验变量
        7.2.3 实验实施过程
        7.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7.3 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三艺考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D]. 凌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2]留学生习得“同独”类情态副词的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 罗雯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巨太潜能》(节选)翻译报告[D]. 鲍京秀. 暨南大学, 2019(02)
  • [5]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现状与出路 ——以N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例[D]. 郑璐璐.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6]三城记[J]. 张柠. 当代, 2018(06)
  • [7]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D]. 刘畅.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8]一个有关爱、父女关系和代沟的故事 ——一项有关父女代沟的人类学研究[D]. 赵巍悦. 西北民族大学, 2018(04)
  • [9]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10]高三下学期艺考生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以文山市第一中学为例[D]. 罗百熙.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大多数候选人会问的 10 个心理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