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

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

一、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荣[1](2018)在《淮安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内容生产、信息传播优势,对接智慧城市门户——“智慧淮安”,淮安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的制播模式与传统制播模式相比在优化内容生产方式和流程、内容的创新和发布、传播形态和制作效率都有着巨大的提升。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对内容生产方式和流程、内容的创新和发布、传播形态和制作效率等方面的建设需求,设计了基于广电SOA主干及平台功能子系统构成的高/标清电视节目、视听网以及移动客户端内容生产平台。(2)从全媒体运营管控平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内容服务平台、前端发布平台以及编码系统等多角度对功能模块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3)组织实施了淮安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的建设、调试和测试工作。系统成功投入运行后,极大地推进了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智慧云媒体平台的进程。

常颖[2](2019)在《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机载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是飞机音频和视频信息采集、记录的专用设备,承担了飞机舱内外视频画面及话音、舱音的信息记录任务,并可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音频和视频的数据管理以及同步回放功能,已经成为非常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分为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两部分,信息采集单元承担音视频采集、压缩、传输等任务,数据存储单元为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支撑。随着对飞机座舱音频和视频记录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高分辨率的视频和高采样率的音频采集必将成为趋势。大量数据量将会在音频和视频采集过程中产生,尤其要求高品质的视频图像,数据量更大,因此给CPU的处理能力和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带来严重挑战。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编码标准的不断涌现,有力保障了机载音视频采集记录的性能要求。通过数据还原技术,人们可直观了解飞机舱内的状态,为事故调查、故障分析、日常任务训练等提供依据。因此,研制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载音视频存储系统的专业化应用特点,论文提出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案。本文首先阐述了机载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国内外产品的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设计中处理平台、编码算法、存储技术、同步技术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比选择更合适的处理平台、更高效的编码算法以及存储和同步技术。论文提出了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架构,明确系统的功能能及性能指标。然后,将该系统的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分别详细介绍它们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并对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TI的音视频处理专用DSP芯片作为采集单元的核心,对多路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压缩和传输;选用INTEL的X86架构芯片作为存储单元的核心,SATA盘作为存储空间,对大数据量信号进行接收、存储及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有效,具备多路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大量数据管理。

尹雅君[3](2019)在《基于ZYNQ的视频流无线传输设计》文中指出本文针对高清视频流无线传输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ARM+FPGA的异构多核的视频流无线传输方法。该方法采用FPGA对视频流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并通过ARM控制集成调制芯片和集成解调芯片来实现视频流的无线传输,实现了无线视频流传输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视频流无线传输方案设计。对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的原理、地面广播标准DVB-T标准以及MPEG-2 TS视频传输流进行了研究,并对异构多核的构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ZYNQ的异构多核的无线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2.视频流的无线发射与接收端口设计。采用了异构多核的设计方法,将无线视频流传输分为发送和接收两大模块,发送端主要用于实现对视频流的读取与传输协议格式转换,并将处理后的视频流调制到特定频段并进行无线发送;接收端主要通过对特定频段的模拟信号进行实时扫描以及分析解调的方式来实现视频流的无线接收。3.在ZYNQ-7000平台上进行方案的功能验证,采用逻辑分析仪对发送端的TS流数据和接收端输出的TS流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了分析;测试表明,设计的方案能够实现对TS流数据的无线传输。

宋昊[4](2018)在《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三网融合”概念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正在向系统管理综合化、增值业务多元化的方向转变。通过在数字电视前端引入IP技术,能够高效的实现这一转变。基于IP技术的系统设备集成度高,涵盖了信号的复用加扰、处理调度、备份保护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播出的性能,满足丰富节目内容和多业务信号调度需求。因此IP化升级改造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统ASI架构与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并对IP化升级改造后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介绍。文中对涉及到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编码、复用、条件接收技术等,并对IP化升级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IP组播、TS Over IP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结合所学内容,针对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提出了IP化升级改造方案,按照功能将前端系统分为信源接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播出传送系统及数字电视业务系统4个部分,针对前端系统的每个部分进行了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业务类型提出了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要求进行了设备选型。对前端系统的设备运行情况及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的相关要求。

高婷[5](2018)在《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文件的类型及格式也日趋增多,使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面临挑战。除了运用技术手段处理存储格式的更新等问题,标准的制定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进行统一的规范,从源头上规范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为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现有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对各国的先进经验做出总结,并结合我国现有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指出我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制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的建议,并且提出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议草案,以期对我国制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绪论。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电子文件的常见格式及长期保存格式需求。分析电子文件的常见类型及格式,并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国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分析。对ISO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现有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国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的特点。第四章,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分析。对我国国内现有的文本类、数据类、图像类、音视频类以及网页社交媒体类等不同类型的电子文件格式规范进行归纳,总结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的发展成果。第五章,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制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标准制定主体单一、缺少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项目实践、国际标准采标率低、缺乏标准的动态维护机制以及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系统缺失。第六章,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对策。针对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标准制定主体、标准格式、国际标准的采标率、项目实践以及动态维护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的建设意见,并起草了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议稿。第七章,结语。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

屈洁莹[6](2017)在《数字视频类电子文件存档格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时代数字视频类电子文件大量增多且格式复杂多样,数字视频存档格式选择问题逐渐成为档案界研究重点。文章以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与利用为原则,从编码格式和文件格式两方面探讨各种格式存档的特性与选择问题,并结合应用领域和保管利用两方面提出归档时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陈柏宇[7](2013)在《数字电视技术普及后电视节目的存储》文中认为数字电视是全球范围内新兴的电视制作、传输技术。这种新兴的电视技术在电视视听领域无疑是一场新技术革命,这场新技术革命从电视节目的前端制作到后端播发至最终用户的收视方式,都将是一场全新的体验。试图从笔者在数字电视部门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出发,就数字电视技术的有关电视节目的存储与管理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对数字电视节目的存储与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叶永沛[8](2012)在《高校数字媒体资产的存储策略》文中提出存储技术是媒体资产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视音频数据采用何种存储介质、存储格式及存储结构对数字媒体资产的存储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后期的使用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高校数字媒体资产的特点,通过对不同的存储介质、存储格式及存储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探索了适合高校不同业务和应用需要的数字媒体资产存储的解决方案。

鲍思明[9](2011)在《网络化高标清同播制播系统质量评价及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网络化环境下高标清同播的制播质量评价方法及对其质量如何控制并提升进行探讨。

王刚[10](2011)在《视频混合编辑技术在击剑训练视频处理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以其突出的优势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成为了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正因如此,各种音频、视频编码标准也不断制定推出,视频格式繁多,例如WMV、AVI、MPEG-1、MPEG-2、VOB等。为从大量的视频中提取出所需的视频片段,寻求高效的视频剪辑与合成方法非常有必要。在击剑比赛项目中,寻求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成绩,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目标。由于击剑项目本身比较复杂,为确保我国击剑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有必要深入研究、了解、分析我方重点队员和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点,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析比赛的视频,找出我方与对手之间的差距,双方的弱点,并结合我方重点队员的技战术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针对性的技战术打法,形成适合运动员个体的技战术风格。本文提出一套击剑训练视频处理分析系统。由于击剑队中的比赛录像格式不一,其中以MPEG-2格式视频居多,因此系统采用微软提供的用于进行流媒体处理的DirectShow开发包以及基于MPEG-2格式的剪辑方法实现视频的混合编辑。其中,DirectShow编辑业务(DES,DirectShow Editing Services)提供了一系列用于音视频编辑的接口,简化了非线性视频编辑操作,它采用时间线模型,可以对多种媒体格式实现编码、解码、剪辑和保存,同时使用时间线管理对象可以修改时间线信息,将剪辑的视频片段保存为设定的格式。对于MPEG-2格式视频,采用读取MPEG-2码流的方式实现剪辑,从而保证了视频的清晰度。系统实现了两种视频编辑方式的融合,将视频混合编辑技术运用于击剑处理分析系统之中。

二、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淮安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慧云媒体平台总体设计
    2.1 智慧云媒体平台概述
    2.2 设计目标
    2.3 设计原则
        2.3.1 智慧云媒体平台设计依据
        2.3.2 智慧云媒体平台总体业务流程
    2.4 系统总体架构
    2.5 系统硬件选型
        2.5.1 硬件需求分析
        2.5.2 设备选型
    2.6 相关技术应用
        2.6.1 编解码技术
        2.6.2 双总线技术
        2.6.3 双网技术
        2.6.4 分级分层存储技术
        2.6.5 多对象统一处理技术
        2.6.6 网络安全技术
        2.6.7 直播流媒体技术
        2.6.8 流媒体时移技术
        2.6.9 存储表技术
        2.6.10 系统监控技术
第三章 媒体融合管控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介绍
    3.2 媒体管控系统需求分析
        3.2.1 直播管理
        3.2.2 图文管理
        3.2.3 检索功能
        3.2.4 权限管理
        3.2.5 工作量统计
    3.3 融媒体管控系统的多业务对接
        3.3.1 内容服务平台
        3.3.2 业务管控与运行管理平台
        3.3.3 前端发布平台
第四章 媒体资产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主要功能
    4.3 系统设计
    4.4 业务流程规划
    4.5 系统带宽统计
    4.6 在线存储
        4.6.1 设备配置
        4.6.2 容量、分卷配置
    4.7 进线存储
        4.7.1 容量配置
        4.7.2 迁移策略配置
第五章 内容生产子平台结构分析与设计
    5.1 系统设计
    5.2 高/标清内容生产系统
        5.2.1 上/下载系统
        5.2.2 素材管理系统
        5.2.3 编辑系统
        5.2.4 字幕制作系统
        5.2.5 技审系统
        5.2.6 转码系统
    5.3 编目系统
    5.4 版权管理系统
    5.5 前端分发平台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项目评估
    6.1 安全性验证
    6.2 存储系统带宽验证
    6.3 互联互通验证
    6.4 内外网文件安全交互验证
        6.4.1 系统工作流程
        6.4.2 传输速率测试
        6.4.3 文件类型及完整性检查
        6.4.4 网络安全
    6.5 存储性能测试
        6.5.1 交换机配置情况
        6.5.2 存储系统性能测试
        6.5.3 性能测试结论
    6.6 项目效果评估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建设项目

(2)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简介
    1.2 国内外产品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研究技术现状
        1.3.1 处理平台
        1.3.2 编码算法
        1.3.3 数据存储技术
        1.3.4 数据同步技术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预期结果和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架构
    2.1 AVCSS功能
    2.2 AVCSS性能指标
    2.3 AVCSS系统架构
        2.3.2 信号采集单元方案设计
        2.3.3 数据存储单元方案设计
    2.4 关键技术
        2.4.1 高速信号印制板制作技术
        2.4.2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开发技术
        2.4.3 大数据存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音视频采集单元设计
    3.1 音视频采集单元硬件设计
        3.1.1 DSP接口设计
        3.1.2 音频解码接口设计
        3.1.3 视频解码接口设计
        3.1.4 DDR2接口设计
        3.1.5 FLASH接口设计
        3.1.6 以太网接口设计
    3.2 音视频采集单元软件设计
    3.3 高速信号PCB设计
        3.3.1 布局
        3.3.2 布线
        3.3.3 信号完整性仿真
    3.4 数据同步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存储单元设计
    4.1 数据存储单元硬件设计
        4.1.1 以太网接口设计
        4.1.2 SATA接口设计
        4.1.3 DDR3接口设计
    4.2 大数据存储管理设计
        4.2.1 数据存储模块
        4.2.2 命令交互模块
    4.3 数据存储单元软件设计
    4.4 数据循环记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实验结果
    5.1 实验环境搭建
    5.2 数据采集实验结果
        5.2.1 视频回放实验结果
        5.2.2 音频回放试验结果
    5.3 数据管理实验结果
        5.3.1 数据记录验证
        5.3.2 数据下载验证
        5.3.3 循环记录验证
    5.4 自检功能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3)基于ZYNQ的视频流无线传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数字电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高清电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2.2 无线传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异构多核构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本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无线视频传输方案设计
    2.1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原理
    2.2 DVB标准
    2.3 MPEG标准及MPEG-2传输流结构
        2.3.1 MPEG标准
        2.3.2 MPEG-2传输流结构
    2.4 异构多核平台ZYNQ介绍
        2.4.1 AXI总线通信协议
        2.4.2 平台的硬件结构
    2.5 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ZYNQ的无线视频传输的方案实现
    3.1 发送端的设计
        3.1.1 TS流的获取与SD卡模块设计
        3.1.2 视频流传输设计
        3.1.3 TS流的调制及发送
        3.1.4 发送端软件设计
        3.1.5 TS流调制参数配置
    3.2 接收端的设计
        3.2.1 接收端软件设计
        3.2.2 TS流的解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流的无线传输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发射端的功能验证
    4.2 接收端的功能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数字电视概述
        1.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简介
        1.2.2 IP化升级改造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1.3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3.1 国内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背景
        1.3.2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概述
    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主要设备
    2.2 传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1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结构
        2.3.2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2.4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构建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1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
    3.2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3.3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3.4 CA系统的组成
    3.5 数字电视标准化系统构建
        3.5.1 DVB标准卫星传输系统DVB-S
        3.5.2 DVB标准有线传输系统DVB-C
    3.6 IP组播技术
        3.6.1 IP组播地址
        3.6.2 IP组播协议
    3.7 TS Over IP技术
        3.7.1 TCP和UDP协议
        3.7.2 RTP协议
        3.7.3 TS流的IP封装
    3.8 信号传输质量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
    4.1 项目背景
    4.2 前端系统功能要求
    4.3 前端系统设计方案综述
        4.3.1 系统设计原则
        4.3.2 系统处理能力
        4.3.3 系统安全播出
    4.4 前端系统架构设计
        4.4.1 信源系统
        4.4.2 信号处理系统
        4.4.3 信号播出传送系统
        4.4.4 数字电视业务系统
    4.5 多重备份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搭建实施方案
    5.1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实施方案
        5.1.1 央视标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2 省台高标清节目、广播节目、台湾节目解决方案
        5.1.3 中数付费节目、境外节目解决方案
        5.1.4 自办节目及4K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5 EPG系统解决方案
        5.1.6 CA系统解决方案
        5.1.7 回看系统解决方案
    5.2 信号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5.2.1 卫星信号
        5.2.2 ASI信号
        5.2.3 IP组播信号
        5.2.4 SDI信号
        5.2.5 QAM信号
        5.2.6 节目监看系统
        5.2.7 网络管理系统
    5.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配置方案
        5.3.1 卫星接收机
        5.3.2 编码器
        5.3.3 复用加扰器
        5.3.4 核心交换机
        5.3.5 IP-QAM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功能性测试
    6.1 功能性测试范围
    6.2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设备性能测试
        6.2.1 卫星接收机测试
        6.2.2 编码器测试
        6.2.3 复用加扰器测试
        6.2.4 核心交换机测试
    6.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信号质量测试
        6.3.1 TS码流的标准符合性
        6.3.2 PCR指标实测
        6.3.3 PSI/SI表的语法、语义及发送间隔测试
        6.3.4 射频信号输出质量实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之处
2 电子文件的常见格式及长期保存格式需求
    2.1 电子文件的类型及常见格式
    2.2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格式需求
3 国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分析
    3.1 ISO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3.2 发达国家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
        3.2.1 英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
        3.2.2 美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
        3.2.3 加拿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
        3.2.4 澳大利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
    3.3 国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的特点
        3.3.1 覆盖不同的电子文件类型
        3.3.2 多主体跨领域项目合作,共促标准制定
        3.3.3 推行标准格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3.3.4 开发进馆电子文件格式登记、识别及检测工具
4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分析
    4.1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1 文本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2 数据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3 图像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4 音、视频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5 网页及社交媒体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1.6 其他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关标准
    4.2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成果
        4.2.1 归档电子文件的类型及格式不断丰富
        4.2.2 开展版式电子文件项目研究
        4.2.3 注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格式及标准
5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5.1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
    5.2 标准制定主体单一
    5.3 缺少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项目实践
    5.4 国际标准采标率低
    5.5 缺乏标准的动态维护机制
    5.6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系统缺失
6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设对策
    6.1 健全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覆盖不同的电子文件类型
    6.2 标准制定主体多元化
    6.3 促进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项目的开展
    6.4 在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提高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
    6.5 建立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的动态维护机制
    6.6 构建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系统
7 结语
附录一: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建议草案
参考文献
致谢

(6)数字视频类电子文件存档格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视频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解析
    1.1 数字视频的编码格式
    1.2 数字视频的文件格式
2 不同视频格式归档特性分析与选择
    2.1 原真性
        (1)视频质量的合格度
        (2)不可编辑性
    2.2 可识读性
        (1)多种软硬件等技术环境支持
        (2)压缩标准和封装格式的标准化程度
3 数字视频归档格式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
    3.1 按档案来源领域进行专业格式归档
    3.2 综合考虑档案保管与利用,进行存储格式分类归档

(7)数字电视技术普及后电视节目的存储(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电视概念
2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的技术优势
    2.1 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3 数字电视节目的存储
    3.1 存储方式的选择
    3.2 存储介质的比较
        3.2.1 光盘
        3.2.2 数据流磁带机
4 数字电视的前景

(8)高校数字媒体资产的存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储介质的选择
2 存储格式的选择
    2.1 M-JPEG, DV, MPEG-2和H.264的比较
    2.2 MPEG-2标准分析
    2.3 MPEG-4标准分析
    2.4 H.264标准分析
3 分级存储策略
    3.1 在线存储
    3.2 离线存储
    3.3 近线存储
    3.4 混合存储
4 小结

(10)视频混合编辑技术在击剑训练视频处理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DirectShow 概述
    2.1 DirectShow
    2.2 非线性编辑DES
        2.2.1 时间线模型(TimeLine)
        2.2.2 时间线的时间概念
        2.2.3 媒体源参数设置
    2.3 输出控制引擎
    2.4 DirectShow 与MPEG-2
3 MPEG-2 标准解析
    3.1 MPEG 背景
    3.2 MPEG-2 简介
    3.3 MPEG-2 标准内容
    3.4 MPEG-2 的视频特性
    3.5 MPEG-2 视频编码系统原理
    3.6 MPEG-2 视频编码算法
    3.7 MPEG-2 视频流的六个层次
    3.8 帧图与场图
    3.9 MPEG-2 视频编码核心技术
4 混合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4.1 DirectShow 视频编辑技术
        4.1.1 创建Filter Graph
        4.1.2 获取剪辑点
        4.1.3 构建编码链路
    4.2 MPEG-2 视频编辑技术
        4.2.1 MPEG-2 视频数据读取
        4.2.2 剪辑起止点判断与数据存储
5 击剑视频处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模块划分
    5.2 视频播放
    5.3 源视频编辑
        5.3.1 DirectShow 视频剪辑
        5.3.2 MPEG-2 格式视频剪辑
    5.4 剪辑片段存储
    5.5 击剑训练视频检索与合成
        5.5.1 视频检索功能
        5.5.2 视频合成功能
    5.6 视频编辑技术效果对比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四、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淮安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设计与实现[D]. 周海荣.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多路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开发[D]. 常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基于ZYNQ的视频流无线传输设计[D]. 尹雅君.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4]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昊.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5]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究[D]. 高婷. 武汉大学, 2018(06)
  • [6]数字视频类电子文件存档格式探究[J]. 屈洁莹. 档案与建设, 2017(01)
  • [7]数字电视技术普及后电视节目的存储[J]. 陈柏宇. 甘肃科技, 2013(22)
  • [8]高校数字媒体资产的存储策略[J]. 叶永沛. 电视技术, 2012(18)
  • [9]网络化高标清同播制播系统质量评价及控制[A]. 鲍思明. 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 2011
  • [10]视频混合编辑技术在击剑训练视频处理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 王刚.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MPEG2存储格式选择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