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震前兆数字网络中心的技术构成

福建地震前兆数字网络中心的技术构成

一、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台网中心技术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全建军,郑永通,巫立华,方传极,刘礼诚,刘水莲,陈美梅,郑志泓[1](2015)在《永安地震台地震前兆数据库维护》文中研究说明地震前兆数据库维护是台站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台站节点数据库发生故障,会导致数据交换缓慢,甚至无法从上级数据库得到原数据,对台站数据造成损失,所以加强台站前兆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很有必要。以福建省地震局永安地震台为例,介绍基层地震台前兆数据库及日常维护经验,为其他地震台前兆数据库稳定、健康、可靠运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洪旭瑜,杨锦玲,黄晓华,刘强[2](2015)在《基于陆态网络的重力数据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在地震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基于陆态网络的重力数据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对陆态网络重力仪器自动测试连接、实时监控仪器状态并自动采集仪器数据,最终达到福建区域所有类型的重力仪器数据汇集管理应用。

洪旭瑜,余丹,刘坚刚,陈彩虹,张清秀[3](2013)在《地震前兆台网oracle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文中提出介绍了前兆台网"九五"和模拟观测系统并入"十五"观测系统的技术系统及其特点,指出前兆台网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对oracle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分析,解决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提高了维护与管理前兆台网的运行效率。

陈彩虹,陈懿德,刘坚刚,张清秀[4](2013)在《福建区域地震前兆台网观测系统升级改造》文中提出介绍福建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情况,阐述具体的实施改造以及仪器设备在系统接入改造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在并行期间通过数据对比总结改造效果,"九五"系统升级改造建设为前兆台网观测提供更完善的管理及数据服务。

福建省地震学会[5](2012)在《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详细介绍了近40年来,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的概况。福建省地形变观测网是由全省GPS连续观测网、重力、水准、地磁流动观测网以及重力、倾斜与应变观测台站组成。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福建省地壳形变台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了我省地壳形变的地震预测与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在推进全国地壳形变学科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懿德,陈智勇,陈彩虹,刘坚刚,林木金[6](2011)在《福建省区域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及特点》文中认为本文根据福建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技术系统的观测仪器、观测类型、数据格式、数据库结构等说明其观测技术系统的特点,特别对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技术分解;并结合福建地震前兆台网的实际情况对台网的统一观测技术平台提出了设想。

郑小菁,林思诚,刘序俨,王林,陈莹[7](2010)在《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回顾了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当前在地下流体监测、科学理论和前兆机理工程实验等方向研究的情况,并针对目前该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未来发展应加强前兆理论,开展多测项和多学科交叉、加强监测台网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李瑞芬,高伟[8](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刘琰[9](2009)在《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地震前兆观测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地震机理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地震前兆信息能够提供的数据内容和种类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前兆信息服务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完善,为这些需求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开发具有共享功能的实用型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前兆信息的高效利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用户群体,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根据地震前兆信息数据分析管理的实际需要,重点论述了地震前兆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意义、开发背景及国内前兆观测现状,明确与之相关的各个模块接口需求关系。然后,按照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设计,完成对地震数据管理模块、图形结果模块、服务功能模块等模块的设计。最后本文详细讲述了根据设计方案实现数据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实现数据库远程复制的方法,实现震中分布图和前兆曲线图的绘制,使用地震序列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地震预测等。系统开发使用Windows2000 server、MS-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地震目录、前兆观测数据、分析报告等地震信息进行了系统管理,使用户可以快速从网上检索经过统一整理、格式一致的各种数据资料。使用ASP,JavaScript脚本语言,PHP和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地震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在实现了地震数据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管理功能的基础上,系统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地震预报进行了尝试。本系统的实现与应用使地震数据资料的使用更加方便灵活,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为资料产出部门与资料使用者之间建立起便捷的通道,为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丁学仁,史粦华,曾建民,李毓,郭皓,陈琳[10](2008)在《福建地震前兆台网集成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结合"十五"期间福建台网建设的经验,介绍了区域前兆台网集成功能,包括台网结构、数据通信和软件部署设计等方面的集成,通过实践展示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建设的应用效果。

二、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台网中心技术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台网中心技术构成(论文提纲范文)

(1)永安地震台地震前兆数据库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震前兆数据库
    1.1 数据库配置
    1.2 Oracle数据库优点
    1.3 台站数据库和前兆台网中心关系
2 日常维护
    2.1 数据库重启
    2.2 数据库解锁
    2.3 操作错误或操作不当
    2.4 数据库异常
    2.5 root密码修改
    2.6 数据库表空间查询
    2.7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3 结束语

(2)基于陆态网络的重力数据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仪器概况
2系统设计
    2.1数据库设计
    2.2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2.2.1基础信息配置与管理
        2.2.2数据入库
        2.2.3连通状态
        2.2.4数据显示
    2.3系统应用
3结语

(3)地震前兆台网oracle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震前兆台网总体结构
    1.1 前兆技术系统
    1.2 前兆系统概况
2 前兆台网oracle数据库
    2.1 前兆台网应用系统平台
    2.2 oracle数据库结构与体系
        2.2.1 oracle数据库结构
        2.2.2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
    2.3 前兆oracle数据库的维护
        2.3.1 oracle数据库更新
        2.3.2 oracle数据库故障
3 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
4 结语

(4)福建区域地震前兆台网观测系统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改造概况
    1.1 改造目标
    1.2 改造原则
2 具体实施改造
    2.1 台站网络改造
    2.2“九五”仪器的接入改造
        (1)“九五”—“十五”协议转换器。
        (2)地震前兆综合数据采集器接入模式。
3 并行运行工作
    3.1 更换的数据采集器、协议转换器运行
    3.2 数据对比
4 结束语

(5)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壳形变预报地震的科学思路
    1.1 大面积地形变与地质构造的一致性
    1.2 地形变异常的阶段性
    1.3 不同地区地形变异常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1.4 地形变短临前兆特征
2 地壳形变监测地震的基本方法
3 国内外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现状
    3.1 国外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现状
    3.2 国内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现状
        3.2.1 台网建设与观测技术
        3.2.2 天体起潮力位展开及固体潮理论研究
        3.2.3 中国地壳形变图像及其分析方法
        3.2.4 非线性理论在地壳形变异常分析中的应用
4 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现状
    4.1 福建省地形变观测台网
        4.1.1 GPS网
        4.1.2 流动GPS观测网
        4.1.3 流动重力观测网
        4.1.4 流动地磁观测网
        4.1.5 大面积水准观测网
        4.1.6 流动跨断层短水准观测
        4.1.7 跨断层综合观测
        4.1.8 数字化形变观测台站
    4.2 福建省地震地形变科学研究
        4.2.1 福建沿海地球动力学特征探讨
        4.2.2 地形变基础理论的译着
        4.2.3 地形变基础理论研究
        4.2.4 地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研究
        4.2.5 综合研究
5 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观测环境保护
    5.2 外界干扰
    5.3 仪器老化
    5.4 人员培训
    5.5 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
6 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未来发展重点
    6.1 加强地形变预报地震机理的研究
        6.1.1 地形变异常产生的机理。
        6.1.2 地形变时空变化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6.1.3 地壳应力应变关系。
    6.2 开展多测项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6.3 开展福建沿海及海峡地壳运动模型与变形分析。
    6.4 福建沿海地壳垂直形变及其特征分析。
    6.5 福建沿海地球动力学特征探讨。
    6.6 台湾海峡两岸地壳相对运动速率及方向研究。

(6)福建省区域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福建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构成
2 福建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技术系统
    2.1 数据采集
        2.1.1 人工观测
        2.1.2 模拟观测
        2.1.3 九五观测
        2.1.4 十五观测
3 前兆台网数据格式与数据库结构
    3.1 九五数据格式与数据库结构
        3.1.1 九五数据格式
        3.1.2 九五数据库结构
    3.2 十五数据格式与数据库结构
        3.2.1 十五数据格式
        3.2.2 十五数据库结构
4 区域前兆观测平台同一化设想
    4.1 人工观测、模拟观测
    4.2 九五观测
    4.3 试验工作
5 结语

(9)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系统的开发背景
    1.3 国内前兆观测的现状
    1.4 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非功能性需求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3.2 系统基本的设计要求
    3.3 多层结构软件体系的结构
    3.4 系统的总体设计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架构设计思路
    4.2 数据库的设计
    4.3 管理功能设计
    4.4 服务功能设计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数据库远程复制
    5.2 存取二进制数据模块
    5.3 震中分布图绘制模块
    5.4 前兆数据曲线图绘制模块
    5.5 新闻管理模块
    5.6 使用地震序列数据挖掘模型进行预测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台网中心技术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安地震台地震前兆数据库维护[J]. 全建军,郑永通,巫立华,方传极,刘礼诚,刘水莲,陈美梅,郑志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6)
  • [2]基于陆态网络的重力数据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 洪旭瑜,杨锦玲,黄晓华,刘强. 高原地震, 2015(02)
  • [3]地震前兆台网oracle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J]. 洪旭瑜,余丹,刘坚刚,陈彩虹,张清秀. 华南地震, 2013(04)
  • [4]福建区域地震前兆台网观测系统升级改造[J]. 陈彩虹,陈懿德,刘坚刚,张清秀.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Z2)
  • [5]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福建省地震学会. 海峡科学, 2012(01)
  • [6]福建省区域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及特点[J]. 陈懿德,陈智勇,陈彩虹,刘坚刚,林木金. 防灾减灾学报, 2011(04)
  • [7]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报告[J]. 郑小菁,林思诚,刘序俨,王林,陈莹. 海峡科学, 2010(01)
  • [8]《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9]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琰. 山东大学, 2009(S1)
  • [10]福建地震前兆台网集成设计与应用[J]. 丁学仁,史粦华,曾建民,李毓,郭皓,陈琳. 华南地震, 2008(03)

标签:;  ;  ;  ;  

福建地震前兆数字网络中心的技术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