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团贷款“圈地运动”

银团贷款“圈地运动”

一、银团贷款“圈地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倩[1](202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英国霸权与香港地区》文中研究表明

徐振伟,霍特[2](2021)在《阿根廷“转基因悲剧”的话语垄断及其中国反思》文中提出阿根廷政府接受转基因的原因是弥补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失败,其目的和手段是偿还外债和新自由主义改革。随着转基因的推广,阿根廷遭受了生态危机爆发、种子垄断、饥荒等负面影响,其根源在于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影响缺乏认识,且未掌握转基因核心技术,对美国和跨国公司产生依赖。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名义下,阿根廷的农业发展模式被重新塑造,粮食主权受到侵蚀,国内的饥荒问题愈演愈烈。本文借助历史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转基因与阿根廷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林琛[3](2019)在《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的经济重要成分,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税收增长、就业解决、社会稳定和内需拉动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习主席强调:党中央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与之对应的是近半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但是民营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上,仍然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造成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首要原因是融资难,而融资难的部分主要原因是贷款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上来讲,运用“帕累托最优”理论去衡量信息资源的配置,方可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民企当前部分民营经济在新形势下暴露出的问题,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形成一定威胁,无论是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内部的管理、主营业务恶化还是道德风险等,都是目前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但是相比于外部原因,惜贷对于我们更多启示是目前银行内部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仍然需要提高优化。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对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势在必行,SH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开出异地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本文研究对象是SH银行杭州分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机构,该分支机构地处经济活力较强的长三角重要位置。而且长三角一带经历过较多轮经济周期,该地区民营经济一直较为发达,研究其民营信贷风险管理具备一定代表性。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SH银行杭州分行的重要客户群体,虽然近年来民营企业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民企的信贷风险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是民营企业信贷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业务。民营企业的经营较为灵活,但是民企在经济上升时的扩张并没有为经济下行时做好准备,而部分银行同样在经济上行时采取粗放式发展,未必有为经济下行时做好准备,处于安全性考虑,新阶段银行必然对民企执行更严格的信贷审批政策。本文采取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方式,在国内外信贷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着眼SH银行杭州分行的民营企业的信贷资产现状,探讨SH银行杭州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控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最后提出要从制度上精细化上着手,建立起可识别、可管理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2)并梳理了国外学者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理论和国内学者对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3)介绍了SH银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杭州分行的现状和信贷资产特色的不同;(4)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和原因,并通过案例说明,银行需要对民营企业进行识别和防范的风险特点;(5)最后提出SH银行杭州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优化的对策建议,需要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进行更精细的优化。

李欢[4](2019)在《商业银行参与共享经济的定位、途径及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从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入手,分析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景及瓶颈,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商业银行介入共享经济的角色定位与实现途径,并从实现共享经济健康成长与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双赢局面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柳争[5](2015)在《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国家加快了对金融市场的改革,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常态下,股份制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市场营销策略。首先,本文通过对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目标市场、公司业务产品设计、定价等方面存在问题。然后,对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改进,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整,在产品策略方面应完善产品体系并注重产品创新、在产品定价方面应采用客户关系定价法、在营销渠道方面应向轻型网点转型并大力发展电子渠道、在促销策略方面应根据预期效果来选择最合适的促销方式、在过程策略可以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来缩短放贷时间、在有形展示方面可以根据6S现场管理来升级营业网点、在人员方面应注重对员工服务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及信息科技四个方面提出了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索和优化适合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在机遇和挑战中提升浦发银行长沙分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为顺利实现“千亿级”目标献计献策。研究所得的结论将对我国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或国有银行的营销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万超[6](2014)在《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农村融资供给与融资需求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一直是制约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的现状、成因与基本特征,供求结构的失衡状况及其原因,供求结构失衡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借鉴国际经验,从“综合观”的新视角,提出供求结构协调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策。本文以农村金融发展理论、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功能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提出问题:农村供求结构失衡是制约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分析问题:首先,对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相关的经济金融理论进行了解读;其次,分析了中国“自上而下”农村金融改革推动下的金融供给结构和“自下而上”农村经济改革所引致的金融需求结构,主要包括农村金融供给概况、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农村金融服务及其创新以及农村金融供给特征与农村金融功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农村金融需求服务、农村金融需求特征与满足需求的主要方式;再次,从总量、层次性、覆盖度和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状况及其原因;最后,从微观作用机制、中观产业结构优化和宏观投入产出效率等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解决问题:从“综合观”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供求结构协调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策。通过分析可知:一是把农村金融资源理论与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分析农村经济与金融关系的新范式——“综合观”,“综合观”实现了“机构观”和“功能观”的协调统一,是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新视角。二是中国农村金融供给具有“一强二高一弱化”特征,即:“一强”指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基本上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二高”指农村金融供给结构的高度“垄断化”和“同质化”,其中“同质化”又包括供给主体性质的同质化和供给服务的同质化;“一弱化”指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比较弱化,需进一步改革完善。而不同性质农村金融机构的缺失导致相应农村金融特殊功能的缺位以及整体功能的失效。三是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及其所需服务的变化方向,总体上看,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季节性和分散复杂性、低收益和高风险、可抵押品少和交易成本高、差异性和层次性、缺少市场化投融资主体等五方面特征。而机构与功能层次都不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四是通过总量、层次性、覆盖度和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对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发现由于农村金融供求结构的不匹配,中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依靠高成本维持了一个基本的金融服务,农村需求主体的金融满足度仍然比较低,农村金融体系的商业可持续性还比较差。五是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农村金融供求结构的失衡,无论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中观的产业结构优化,还是宏观的投入产出效率都是低效的,未能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针对上述结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了中国供求结构协调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具体对策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其中,具体发展对策包括:改造主要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协调整合各类涉农政策和支农资金;改革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与农村地区金融人才培养;打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丁国锋[7](2013)在《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平稳有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农村和农业发展非常滞后,信贷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成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同时,在甘肃的其他商业性银行受自身盈利性目标的影响,对于农业农村等弱势产业领域投入较少,相反还通过吸收存款抽走了大量农村资金,对粮棉油收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关系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民生和基础性项目,迫切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发挥重要作用,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新部署,要求农业发展银行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和农业科技等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粮棉油收储,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甘肃农业发展银行成立18年来,随着业务范围进入全范围“涉农”阶段,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自身正处于建设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关键阶段,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行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现,如何在信贷支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实现自身信贷业务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是甘肃农业发展银行第三次转型期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认真分析甘肃农业发展银行的历史没革、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与其他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作优劣势分析对比,提出当前制约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制定符合新时期特点的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和战略,辅之以的有效的信贷业务发展措施和外部配套改革方案,构建出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的新模式,力图使甘肃农业发展银行在加快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

陈博[8](2011)在《铁西区储备用地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了满足土地开发和市政建设的土地需求,增强土地储备机构资金实力,各大商业银行加大了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的力度。土地储备贷款在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同时也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配置优化与保值增值,这样可以有效地满足土地开发和市政府建设的需求,连带的也会促进商业银行的土地储备贷款的迅猛发展。但是在贷款过程中也同样伴随着许多风险,在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其原因后列举了一些防范措施。土地储备贷款是银行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用于收购、整治土地,提升土地出让价值的短期周转贷款。其主要用途包括支付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场地平整费、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政府向银行申请获得土地储备贷款,利用贷款依法取得土地进行该土地前期开发、储备以备向开发商供应土地,目的是通过政府的调控土地行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储备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的利用,它不仅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与完善,也保障了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实施,更完善了土地总体规划日程。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土地储备与出让的过程不仅发挥了政府职能效应,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为城市公共资源的再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从国内外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原因和效果可以看出,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是坚决积极有利可行的。土地储备贷款是依靠土地储备制度应运而生的,土地收购、储备阶段的大量资金的投入都为土地储备贷款提供了展用的平台,这正是银行资金介入的一个机会。不过,由于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以及操作方面的诸多不完善,使得土地储备贷款各个环节存在了风险。本文通过对土地储备贷款在宏观经济、土地储备政策和土地储备机构经营方面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为银行储备贷款能够更好的在土地储备制度中的应用提供可持续性建议,提高土地储备贷款在土地储备前期的发放及运作后期管理质量。

游荣[9](201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生存策略的探讨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升级为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银行被政府接管以及各大股市剧烈震荡。金融危机穿越全球金融体系的防火墙,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金融市场、市场价格、国内就业和企业经营的负效应已经并还在不断地显现出来。国内外经济状况恶化对调整中的我国房地产市场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有利的方面。经济形势恶化加剧了对房价下降的预期;降低了人们的收入能力以及收入的预期,削弱了购房能力;加大了市场挤泡沫的难度;减弱了中国房地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从另外的方面来讲,信贷政策变化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减税政策降低了房地产交易成本;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成为稳定市场的基础。美国、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的房地产行业与企业积累了大量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美国的房地产行业通过郊区化生存的策略为自身的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日本的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以钢结构建筑为拳头产品,不断创新,迅速拓展,积极地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开发市场,从容面对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凭借应对金融危机的丰富经验在历次危机中不断壮大,成为转危为机的房地产企业的典范。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五大生存策略一成本控制策略、定价与并购重组策略、竞争策略、融资策略和危机处理策略。控制支出成本、减员降薪、缩减运营成本是目前房地产公司能够采取的立马见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当然,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真正有效的是强化融资能力,走品牌化道路,多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降价促销行为可以缓解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即将断裂的风险,但是降价最好是一次性的,不能是趋势性的过程,否则会把买家赶走。一些大房企在业内抢先降价,在短期内加速了资金回笼,抓住了宝贵的现金流,为企业的兼并重组创造了契机。大多数资金面临困局的中小型房企,基本不愿降价销售,希望与资金充足的大型房企之间结成联盟,形成新的利益集团。培育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与消费者共赢、租售并举、改变户型结构、大规模定制生产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改变目前的经营困境、改善财务状况的长效之举。房地产开发企业迫切需要融资渠道的创新,改变房地产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局面。直接上市融资、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房地产债券、合作开发、项目融资是面对金融危机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举措。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增多,房地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容易被扩大和发散,形成企业面对的危机。本文用最近2年的实例来分析了房地产公司的危机处理策略。论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策略,使得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策略的采用和实证具有很强的实战性,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意义重大。

樊岳峰[10](2010)在《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公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近十多年来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利用私营企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极大的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引入市场竞争,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这样既能有效地减轻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中的支出压力,又可提高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效率。私人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政府的目标是通过投资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综合收益,公私合作模式是这两者的最佳结合。近些年来公私合作模式被引入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中来,期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发了各方的争议。本文从分析风景名胜区和公私合作模式的特点入手,论证省市级风景名胜区是适宜使用公私合作模式来开发的,通过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几点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从项目可行性分析,授权框架、融资渠道、项目运作模式、补偿模式和风险分担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构建出一个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框架。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对国内外公私合作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景区开发的最新发展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对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公私合作开发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为主,在整体研究思路与具体研究预设的指导下,通过获取相关图书资料、电子资料和互联网信息,对现有关于景区公私合作开发问题的做了大量梳理与分析,并在实际研究中吸收和借鉴了对本文有价值的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模型。为了达到以上研究范畴和研究目的,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背景介绍,重点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文献综述。在整理与比较众多学者对公私合作模式的定义之后,对公私合作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接着逐一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风景名胜区公私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公私合作模式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应用的研究还处于介绍经验的阶段,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公私合作模式是可以被引入风景名胜区开发领域的,但对于公私合作模式的运作程序分析不足,没有全面阐释和系统分析,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次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项目融资现状的分析和问题的提出,首先分析了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意义,本文从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投资效率,增强政府对景区开发的监管以及引进先进管理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接着主要针对风景名胜区公私合作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私合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景区缺乏规范的开发程序,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景区内项目不加区分的整体转让,可能导致旅游资源被破坏;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开发监管的统一机构,管理混乱;经营期内政府对景区项目失去控制权;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机制。第三部分重点研究公私合作模式应用于风景名胜区开发融资的运作程序,针对第二部分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景区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前提,授权监督机制是景区公私合作融资开发模式的基础,并建立了以融资渠道为核心的,包括项目运作模式,补偿模式和担保体系在内的公私合作模式框架。通过公私合作模式的建立,解决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促成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推动公私合作模式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开发中的应用。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的公私合作模式的运作,在制度层面,给出了可操作的一些建议,根据“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三权分立原则和景区项目分级分类投资原则,设计了景区开发公私合作模式的授权框架,同时结合公私合作模式自身的融资特点提出了以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为前提,以授权监督体系为基础,融资渠道、项目运作模式、补偿模式和担保体系共同构成的项目开发体系,勾勒出了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旅游景区的整体框架。本文在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对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开发的公私合作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1、建议地方政府作为省市级风景名胜区所有权代理人,同时设置公共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统一监管,解决了权属不清、令出多头的问题。2、在公私合作模式中,景区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的,保证了旅游开发的整体性和联动性,但在景区内部针对子项目的不同性质,又可以选用不同的融资方式。由于公私合作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本文所研究的公私合作模式的框架不可能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固定模式,而只能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为了完善公私合作模式应用的研究,并使之服务于实践,还需进一步的努力。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公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合作模式是适应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要求的。目前虽然它还是在我国运用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二、银团贷款“圈地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团贷款“圈地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2)阿根廷“转基因悲剧”的话语垄断及其中国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根廷接受转基因的原因溯源及其引入过程
二、转基因在阿根廷的影响
三、转基因的话语垄断及其迷思
四、中国反思:应如何汲取阿根廷“转基因悲剧”?

(3)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三、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的风险现状
    第一节 SH银行业务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初创阶段和归口阶段
        二、城商行筹建和高速发展阶段
        三、跨区域经营阶段
        四、当前现状和挑战
    第二节 SH银行杭州分行信贷业务现状
        一、SH银行杭州分行信贷情况
        二、SH银行杭州分行信贷资产结构
        三、杭州分行内部信贷审批流程
第三章 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民企的历史定位和发展必要性
        一、民营企业的历史定位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节 现阶段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特征
        一、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薄弱
        二、民营企业信贷问题的表现特点
    第三节 SH银行杭州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贷前调查无法深入
        二、内部管理制度需优化
        三、贷后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第四节 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融资方式不合理
        二、操作规范化执行力度薄弱
        三、风险预警管理滞后和道德风险缺乏监督管理
第四章 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节 贷前加强筛选客户力度
        一、强化客户准入管理
        二、分层客户准入管理
        三、严格管理异地客户
        四、管理融资过度客户
    第二节 差异化深入尽职调查
        一、因地制宜并缩短沟通时效
        二、核实财务并设计对口授信产品
        三、优选担保方式和担保品
    第三节 强化贷后管理
        一、收集信用评分信息和非财务数据信息
        二、减少抵押物变现能力依赖
        三、交叉验证贷款资金流向合规性
    第四节 制度和文化同时推进
        一、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客户
        二、加强信贷合格操作意识
        三、加强信贷人员培训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商业银行参与共享经济的定位、途径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享经济理念与特征
    (一) 共享经济理念缘起与发展历程
    (二) 共享经济运行特征
二、中国共享经济前景展望与瓶颈分析
    (一) 前景展望
    (二) 中国共享经济面临的瓶颈与转型发展方向
三、商业银行参与共享经济的角色定位
    (一) 共享经济信任系统构成
    (二)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优势
    (三) 商业银行参与共享经济的角色定位
四、商业银行介入共享经济的途径及效益分析

(5)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1.2.1 基础理论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现状及环境分析
    2.1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概况
    2.2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2.2.1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现状
        2.2.2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2.3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2.3.1 宏观环境分析
        2.3.2 行业环境分析
        2.3.3 微观环境分析
    2.4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SWOT分析
        2.4.1 优势分析
        2.4.2 劣势分析
        2.4.3 机会分析
        2.4.4 威胁分析
        2.4.5 SWOT分析
第3章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研究
    3.1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STP战略分析
        3.1.1 市场细分
        3.1.2 目标市场选择
        3.1.3 市场定位
    3.2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营销组合策略
        3.2.1 产品策略
        3.2.2 价格策略
        3.2.3 渠道策略
        3.2.4 促销策略
        3.2.5 过程策略
        3.2.6 有形展示
        3.2.7 人员策略
第4章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4.1 营销组织结构保障
        4.1.1 营销组织结构设计
        4.1.2 各部门主要职责
    4.2 人力资源保障
        4.2.1 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4.2.2 优化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
        4.2.3 优化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4.3 风险管理保障
        4.3.1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4.3.2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4.3.3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4.3.4 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4.4 信息科技保障
        4.4.1 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改造
        4.4.2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升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与金融关系发展及其演进研究
        1.2.2 农村经济与金融关系实证研究
        1.2.3 农村金融供求关系及其结构研究
        1.2.4 启示与本研究的出发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范围的界定
        2.1.2 农村供求结构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2.2 金融资源理论
        2.2.3 金融功能理论
        2.2.4 制度变迁理论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分析
    3.1 农村金融供给概况
    3.2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3.2.1 改革历程
        3.2.2 简要述评
    3.3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3.3.1 农业发展银行
        3.3.2 农业银行
        3.3.3 农村信用社
        3.3.4 邮政储蓄银行
        3.3.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3.4 农村金融供给服务及其创新分析
        3.4.1 农村金融供给服务
        3.4.2 农村金融供给服务创新
    3.5 农村金融供给特征与农村金融功能分析
        3.5.1 农村金融供给特征
        3.5.2 农村金融功能分析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分析
    4.1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4.1.1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1.2 主要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4.2 农村金融需求服务
        4.2.1 农村金融需求服务的层次划分
        4.2.2 农户金融需求服务
        4.2.3 农村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金融需求服务
        4.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金融需求服务
    4.3 农村金融需求特征与满足需求的主要方式
        4.3.1 农村金融需求特征
        4.3.2 满足需求的主要方式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现状分析
    5.1 总量分析
        5.1.1 金融机构存贷差额较大
        5.1.2 资金大量外流
        5.1.3 供求缺口巨大
        5.1.4 信贷配给严重
    5.2 层次性分析
    5.3 覆盖度分析
        5.3.1 金融排斥的定义与内涵
        5.3.2 农村金融排斥现状——以辽宁为例
    5.4 可持续性分析
    5.5 供求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5.5.1 农村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不协调
        5.5.2 供给抑制与需求抑制共存
        5.5.3 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5.5.4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第6章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实证分析
    6.1 微观作用机制
        6.1.1 模型设定
        6.1.2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6.1.3 实证分析过程
        6.1.4 实证结论
    6.2 中观产业结构优化
        6.2.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实证分析过程
        6.2.3 实证结论
    6.3 宏观投入产出效率
        6.3.1 指标选取、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及处理
        6.3.2 实证分析过程
        6.3.3 实证结论
第7章 中国供求结构协调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对策选择
    7.1 国际经验与启示
        7.1.1 国际经验
        7.1.2 几点启示
    7.2 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7.2.1 总体目标
        7.2.2 基本原则
    7.3 供求结构协调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
        7.3.1 存量改革:改造主要农村金融机构
        7.3.2 增量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7.3.3 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发展
        7.3.4 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
        7.3.5 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7.4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7.4.1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
        7.4.2 协调整合各类涉农政策与支农资金
        7.4.3 改革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7.4.4 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与农村地区金融人才培养
        7.4.5 打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路径及方法
二、理论综述
    (一) 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征
三、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概述
    (一)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三)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特点
    (四)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与涉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特征比较
    (五)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优势
四、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内部问题
    (二)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外部问题
五、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规划与策略选择
    (一)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今后五年信贷业务发展规划
    (二) 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措施
    (三) 完善甘肃农业发展银行外部配套改革
六、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风险防控
    (一) 基本原则
    (二) 框架设计
    (三) 基本途径
七、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铁西区储备用地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论文结构与框架
2 土地储备贷款的概况
    2.1 储备用地贷款的定义
    2.2 当今储备用地贷款的主要问题
        2.2.1 土地储备与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的矛盾
        2.2.2 高效收益与高危风险的矛盾
        2.2.3 土地中心参与土地储备存在计划性与市场性的矛盾
    2.3 当今储备用地贷款普遍存在的风险
        2.3.1 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风险
        2.3.2 变更规划方面的风险
        2.3.3 城区建设发展风险
        2.3.4 财务风险
        2.3.5 资金风险
    2.4 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3 铁西区储备用地的贷款情况
    3.1 铁西区储备用地的贷款发展
    3.2 商业银行系统内对储备用地贷款的要求
        3.2.1 严格审核贷款主体的资格
        3.2.2 确保贷款项目和抵押土地的合理性
        3.2.3 授信方式的合理确定
        3.2.4 制定完整的土地担保手续
        3.2.5 严格规范贷后监管制度
4 铁西区政府储备用地贷款的风险及形成原因
    4.1 铁西土地中心对土地市场运作的规范不统一产生的可预见性风险
    4.2 铁西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作为融资平台带来的风险
    4.3 实时政策的出台可能产生的风险
    4.4 储备用地抵押担保的风险
    4.5 贷款期限与实际运行时间不符带来的风险
    4.6 经营运作风险
    4.7 违规操作风险
    4.8 宏观经济风险
5 铁西区以政府储备用地做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建议
    5.1 针对银行贷款区政府层面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5.1.1 严格遵守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1.2 合理规范政府行为
        5.1.3 创立新的土地融资模式
        5.1.4 拓展融资渠道
        5.1.5 适当增加储备用地的贷款年限
    5.2 针对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层面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5.2.1 对所报项目严格把关和调查
        5.2.2 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环境详尽调查分析
        5.2.3 认真实施贷款后续的跟踪管理
        5.2.4 对项目的抵押担保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严格调查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9)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生存策略的探讨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企业生存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各国(地区)房地产行业和企业的应对经验
    2.1 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应对经验
    2.2 日本房地产企业的应对经验
    2.3 香港房地产企业的应对经验
第三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3.1 当前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
    3.2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3.3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3.1 不利影响
        3.3.2 有利影响
第四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生存策略的探讨
    4.1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
        4.1.1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内容
        4.1.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实务
    4.2 房地产企业的定价与并购重组策略
        4.2.1 降价销售手段
        4.2.2 大型房企的降价与并购
        4.2.3 中小型房企的降价困境
    4.3 房地产企业的竞争策略
        4.3.1 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3.2 建立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
        4.3.3 加强品牌建设
        4.3.4 与消费者共赢
        4.3.5 租售并举
        4.3.6 改变户型结构
        4.3.7 大规模定制生产
    4.4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策略
        4.4.1 直接上市融资
        4.4.2 房地产信托
        4.4.3 房地产基金
        4.4.4 房地产债券
        4.4.5 合作开发
        4.4.6 项目融资
    4.5 房地产企业的危机处理策略
        4.5.1 企业的危机处理策略
        4.5.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危机处理的实务
第五章 融科智地的生存策略实证研究
    5.1 企业简介
    5.2 融科智地的成本控制策略
        5.2.1 融科·檀香山项目简介
        5.2.2 融科·檀香山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践
        5.2.2.1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5.2.2.2 成本控制机构---投资管理中心组织架构与职责
        5.2.2.3 成本控制方案
    5.3 融科智地的融资策略
        5.3.1 IPO、REIT并行
        5.3.2 牵手国际资本
        5.3.3 联想联姻泛海
    5.4 融科智地的危机处理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论文结构
    1.5 文献综述
        1.5.1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
        1.5.2 项目融资模式的定义
        1.5.3 公私合作模式的定义
        1.5.4 风景名胜区应用公私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1.5.5 风景名胜区的分级分类投资
        1.5.6 风景名胜区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综述
2. 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意义
    2.1 政府减轻财政负担
    2.2 提高风景名胜区项目投资效率
    2.3 提高旅游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
3. 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的现状
    3.2 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出现的问题
        3.2.1 景区缺乏规范的开发程序和方式
        3.2.2 景区整体转让导致旅游资源被破坏
        3.2.3 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开发监管的统一机构
        3.2.4 经营期内政府对景区项目失去控制权
        3.2.5 景区项目开发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4. 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对策
    4.1 加强景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完善景区项目评估体系
    4.2 根据景区子项目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融资
        4.2.1 政府财政拨款或补贴
        4.2.2 股权融资
        4.2.3 贷款融资
        4.2.4 资产证券化融资
        4.2.5 租赁融资
    4.3 构建三权分立的授权监督机制,有效监管
        4.3.1 选择地方人大作为所有权代理人
        4.3.2 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又相互制衡
    4.4 构建国有参股的项目公司,实现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统一
        4.4.1 国有优先股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4.4.2 将核心景区的保护与经营性设施的运营区分对待
        4.4.3 保证当地居民就业,实现"旅游脱贫"
        4.4.4 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费分期支付
    4.5 构建景区项目融资的补偿模式,吸引投资者
        4.5.1 建设期补偿模式
        4.5.2 经营期补偿模式
    4.6 构建合理的景区项目融资担保体系,分散风险
        4.6.1 建设期风险分担
        4.6.2 经营期风险分担
5. 结束语
    5.1 本文的创新点
        5.1.1 设立公共旅游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监管
        5.1.2 提出景区子项目的分类融资,达成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5.2 本文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银团贷款“圈地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英国霸权与香港地区[D]. 张玉倩. 外交学院, 2021
  • [2]阿根廷“转基因悲剧”的话语垄断及其中国反思[J]. 徐振伟,霍特.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1(04)
  • [3]SH银行杭州分行民企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D]. 林琛.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2)
  • [4]商业银行参与共享经济的定位、途径及效益分析[J]. 李欢. 金融纵横, 2019(03)
  • [5]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研究[D]. 柳争. 湖南大学, 2015(03)
  • [6]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D]. 李万超. 辽宁大学, 2014(12)
  • [7]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 丁国锋. 兰州大学, 2013(11)
  • [8]铁西区储备用地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D]. 陈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9]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生存策略的探讨与实证研究[D]. 游荣. 中南大学, 2010(02)
  • [10]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对策研究[D]. 樊岳峰.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银团贷款“圈地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