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一、生殖系统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妙凤,郑跃杰[1](2021)在《婴儿早期沙眼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婴儿早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沙眼衣原体(CT)的病原学分布及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68例CAP婴儿患儿[(28~119)d]中146例沙眼衣原体肺炎(CT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 DNA阳性146例,检出率为15.1%(146/968)。CTP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146/146,100%)、咳痰(118/146,80.8%)、肺部湿啰音(86/146,58.9%)及咳嗽后面红(60/146,41.1%)多见,部分有鼻塞(57/146,39.0%)、咳嗽后呕吐(39/146,26.7%)及气促(28/146,19.2%)。平均住院日为(5.27±3.75)d,重症患儿比例低(9/146,6.2%),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自然分娩比例较高(90.4%)。病原学方面,CT高于流感嗜血杆菌(125/968,12.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21/968,12.5%)等。CT混合感染多见(85/146,58.2%),混合感染出现喘息及三凹征比例高于单纯CT感染(单一感染),但并不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入院后使用抗生素137例(93.8%)。平均使用(4.85±4.04)d,其中1例使用37 d,使用1周及以上22例(18.0%)。137例中,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109例(79.6%)。结论 CT是婴儿早期CAP最常见病原体,混合感染可能加重病情。对婴儿早期CAP可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陈虹亮[2](2021)在《不孕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阴道菌群变化及其在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可引起沙眼、输卵管炎及不孕等多种疾病,还能促进HPV多个亚型混合感染,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此外,生殖道CT感染可导致机体阴道菌群结构发生显着变化,这种改变是否会反作用于CT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目前还尚未清楚。近年来,女性不孕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T作为不孕症的重要病原体,关于不孕女性群体CT感染的流行病学的相关资料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收集5006例不孕女性、健康体检女性及妇科门诊就诊女性患者临床样本,研究不孕女性CT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CT与HPV共感染特征及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然后应用16S rRNA测序等手段分析CT阴性、CT感染不孕女性患者及其治疗后阴道菌群的多样性;随后从细胞水平探讨不同组间CT感染患者阴道内差异优势菌及其代谢产物对CT感染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从动物水平进一步探讨组间差异优势菌对衣原体感染后小鼠下生殖道、肠道衣原体清除的影响,以及在小鼠生殖系统、肠道病理损伤及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从人群、细胞、动物三个水平对不孕女性CT感染的流行病学、阴道菌群变化及其在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为明确不孕女性CT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微生态调节干预治疗CT感染以及丰富CT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应用PCR扩增样本中CT质粒ORF2基因片段,对5006例临床样本进行CT筛查,再利用巢式PCR扩增CT DNA筛查阳性样本Omp1 VS1~VS2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根据Omp1 VS1~VS2基因序列的多态性进行CT分型。2.应用导流杂交与PCR扩增相结合技术,对21种HPV基因型,包括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高危型 14 种、HPV6、11、42、43、44,CP8304(81)低危型6种及疑似高危型HPV53进行基因分型。3.以666例不孕女性患者为病例组,年龄为匹配因素按1:1比例进行病例对照匹配,分析体检中心、生殖中心及妇科门诊女性患者CT、HPV及其共感染率;以236例CT 阳性患者或778例HPV 阳性患者为病例组,年龄及临床科室为匹配因素进行1:1的病例对照匹配,分析CT、HPV感染率的相关性。4.应用 NEB Next(?)UltraTM DNA Library Prep 构建 DNA 文库后,采用二代高通量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对健康CT阴性、不孕CT阴性、不孕CT 阳性女性患者及其治疗后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基因组16S rRNA扩增子测序,联合运用QIIME、MUSCLE、SILVA132、Cytoscape和Graphviz等软件对各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NMDS、UPGMA和Network关联等进行分析,并利用qRT-PCR对不孕CT 阳性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中15种差异优势菌属进行验证。5.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琥珀酰丙酮、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及肉碱水平;乳酸酶电极法检测其乳酸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乳酸同分异构体L(+)乳酸和D(-)乳酸水平。6.分别以惰性、格氏、卷曲、詹氏、粘膜、罗伊及唾液乳酸杆菌代谢产物,或0~20 mM不同浓度的L(+)乳酸和D(-)乳酸在不同pH条件下刺激CT E型菌株或HeLa细胞,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不同条件下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分析其剂量及酸度效应关系;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其对HeLa细胞活性的影响。7.分别在惰性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加入终浓度10 mM的L(+)乳酸、D(-)乳酸,以无机HCl为平行对照刺激CT,应用IFA检测不同条件下衣原体IFU,分析乳酸同分异构体对CT拮抗作用的特异性。8.构建Cm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分别以2×109 CFU卷曲乳酸杆菌、罗伊乳酸杆菌、惰性乳酸杆菌及三种酸杆菌1:1:1混合物在Cm感染后接种小鼠生殖道进行干预,并通过qRT-PCR对乳酸杆菌干预是否成功进行验证。9.将35只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SPG、Cm、Cm+LC、Cm+LR、Cm+LN、Cm+Mix 及 Cm+Mix-P 组,每隔 3~7 d,收集小鼠阴道拭子和肛拭子样本,应用IFA法检测阴道拭子和肛拭子脱落细胞中不同时期衣原体的排菌量;ELISA法检测各时期阴道拭子中TNF-α、IFN-γ、IL-1β、IL-6及IL-10细胞因子水平;10.Cm感染后80 d,分离小鼠生殖系统、肠道组织,H&E染色后评估小鼠输卵管、子宫角、大肠及小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 G、Ig G1及Ig G2a亚类抗体水平;取小鼠脾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细胞水平,并以1 × l06 IFU经UV灭活的Cm刺激小鼠脾细胞,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内CD8+/IFN-γ、CD4+/IFN-γ、CD8+/IL-4及CD4+/IL-4 水平,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 TNF-α、IFN-γ 及 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1.本研究发现CT总体感染率为4.7%(236/5006),不孕女性CT感染率为3.5%(23/666),体检中心及妇科门诊就诊女性患者CT 感染率分别为 3.8%(38/1006)、5.2%(175/3334),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CT基因型流行以E型(30.1%,69/229)、F 型(23.1%,53/229)和 J 型(17.9%,41/229)为主,CT和HPV基因型分布无显着相关性(r=0.08,P=0.67)。2.青年女性(≤25岁)CT感染率显着高于>25岁年龄组女性(10.4%VS 4.0%,P<0.001),年龄和HPV感染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OR=0.496,P<0.001;OR=1.710,P<0.001);CT 感染是女性宫颈低级别病变的危险因素(OR=3.25,P=0.018),HPV感染是女性宫颈低级别、高级别病变或癌的危险因素(OR=6.89,P<0.001;OR=15.86,P<0.001)。3.通过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对CT阴性、CT感染患者及其治疗后等25例临床样本进行测序,共获得1,949,887条原始序列,经过质控筛选后获得1,639,766条高质量的序列,平均每个样品65,591条序列可用于后续数据分析,并且各样本Goods overage指数值均超过98%,提示测序深度合理,覆盖了样品中98%以上的细菌种系型,可以真实地反映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情况。4.不孕女性CT 阳性组衣原体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不孕CT阴性组及其他组(P<0.05),而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不孕CT阴性组(P<0.01);不孕女性CT 阳性组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低于不孕CT阴性组(P<0.01),而经治疗后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水平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相对丰度显着高于不孕女性CT 阳性组(P<0.01)。5.本批次CT和Cm在不同稀释度下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9×108 IFU/mL、5.15×108 IFU/mL;惰性、格氏、卷曲、詹氏、粘膜、罗伊及唾液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乳酸浓度均显着高于MRS对照2~20倍(P<0.001),并显着高于琥珀酰丙酮等其他代谢产物(P<0.01),提示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均以乳酸为主要成分。6.本研究中7种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使CT感染力下降30%~90%,该拮抗作用呈剂量、时间及pH依赖模式,其中卷曲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作用较强,可使CT感染力下降约85%(P<0.01)、惰性乳酸杆菌代谢产物相对较弱(下降约45%),另外,各乳酸杆菌代谢产物pH调节到7时,其对CT感染力的拮抗作用均显着下降(P<0.01)。7.卷曲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D(-)乳酸浓度显着高于其在惰性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的含量(9.8 mM VS 0.6 mM,P<0.01),惰性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加入终浓度为10 mM D(-)乳酸较加入L(+)乳酸或单独惰性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其拮抗作用均显着增强(P<0.001);D(-)乳酸对CT感染力的拮抗作用显着高于L(+)乳酸或无机HCl(P<0.01),D(-)乳酸对CT感染力的拮抗作用呈剂量、pH依赖模式,提示D(-)乳酸是抑制CT感染的重要成分,合适的pH在D(-)乳酸拮抗CT感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乳酸杆菌代谢产物中可能还有其他成分对CT感染的拮抗具有协同作用。8.Cm+LC、Cm+LR、Cm+LN、Cm+Mix 及 Cm+Mix-P组小鼠生殖道感染Cm输卵管积水的发生率、肠道衣原体清除速度较Cm组无明显改变(P>0.05);Cm+Mix组小鼠下生殖道衣原体带菌量与Cm+Mix-P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Cm+Mix与Cm+LC组下生殖道衣原体带菌量较低Cm组显着减少(P<0.05);Cm+Mix组小鼠输卵管扩张及炎症程度评分均低于Cm组(P<0.05);所有实验组除个别小鼠小肠、大肠出现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外,其他均无典型炎症反应,各组小鼠小肠、大肠炎症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9.Cm、Cm+LC、Cm+LR、Cm+LN、Cm+Mix 及 Cm+Mix-P组 TNF-α、IFN-γ、IL-1β及IL-6水平较SPG对照组均显着升高(P<0.05),而IL-10水平较SPG组无显着差异(P>0.05);此外,Cm+LC、Cm+LR、Cm+LN、Cm+Mix及Cm+Mix-P组小鼠阴道分泌物中TNF-α、IFN-γ 及 IL-1β 水平显着低于 Cm 组(P<0.01),但 IL-6水平较Cm组无显着差异(P>0.05)。10.Cm+LC、Cm+LR、Cm+LN、Cm+Mix 及 Cm+Mix-P 组小鼠均产生较高水平的衣原体特异性Ig G、Ig G1及Ig G2a,且Ig G2a和Ig G1比值均>1,但与Cm组各种亚类的抗体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Cm、Cm+Mix及Cm+Mix-P组小鼠脾细胞CD4+/IFN-γ和CD8+/IFN-γ细胞水平显着高于SPG组(P<0.05),而 Cm、Cm+LC、Cm+LR、Cm+LN、Cm+Mix 及Cm+Mix-P组CD8+/IL-4和CD4+/IL-4细胞水平与SPG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孕青年女性生殖道CT感染率较高;CT基因型流行以E、F、J型为主,与HPV基因型分布无显着相关;年龄和HPV感染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CT和HPV与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相关。2.不孕女性CT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要成分,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减少,经治疗后其阴道内乳酸杆菌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3.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CT感染力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D(-)乳酸是发挥拮抗作用的重要成分,pH是其拮抗CT感染的重要因素。4.混合乳酸杆菌干预可以促进下生殖道衣原体清除、减轻其输卵管扩张和炎症反应;然而单独或混合乳酸杆菌干预对小鼠生殖道感染Cm输卵管积水发生率、肠道衣原体清除及其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均无明显改变。

曹雨晴[3](2021)在《精子顶体酶活性及IUI/IVF/ICSI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的不孕(育)夫妇中,精子顶体酶活性(Sperm Acrosin Activity,SAA)及不同的受精方式(IUI/IVF/ICS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指导不孕(育)夫妇选择合适的辅助生殖技术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IUI/IVF/ICSI)治疗的398个周期对应的不孕(育)夫妇的一般资料、精子实验室数据、胚胎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妊娠结局随访资料等。其中包括行IUI治疗的190个周期,行IVF治疗的167个周期,行ICSI治疗的41个周期。通过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固相BAPNA法)来对SAA进行测定,评估精子顶体酶活性是否正常。根据精子顶体酶活性分组为:A组即精子顶体酶正常活性组:SAA≥64.9μIU/106精子、B组即精子顶体酶低活性组:SAA<64.9μIU/106精子。运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予以分析,探讨SAA及不同的受精方式(IUI/IVF/ICS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本研究中行ART治疗的夫妇共398个周期,其中A组共303个周期,B组共95个周期,A、B两组之间男性年龄(P=0.047)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平均年龄比B组的平均年龄小;两组之间的精子浓度(P=0.000)、精子总数(P=0.000)、精子前向运动率(P=0.037)、精子前向运动总数(P=0.000)、精子正常形态率(P=0.005)、精子存活率(P=0.036)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组高于B组;两组之间的畸形精子指数(P=0.005)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B组高于A组;然而两组之间的男性精液检查前的禁欲时间和精子DNA碎片指数的差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本研究中行IUI治疗的共190个周期,其中A1组共143个周期,B1组共43个周期。研究发现A1组和B1组之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以及活产率的差别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3.在本研究中行IVF治疗的共167个周期,其中A2组共137个周期,B2组共30个周期。研究发现A2组和B2组之间的受精率(χ2=26.119、P=0.000)、优质胚胎率(χ2=5.706、P=0.017)、可移植胚胎率(χ2=12.861、P=0.000)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表现为A2组高于B2;然而两组间的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4.在本研究中行ICSI治疗的共41个周期,其中A3组共23个周期,B3组共18个周期。A3组和B3组之间的受精率(χ2=4.427、P=0.035)、可移植胚胎率(χ2=9.077、P=0.003)有差异性(P<0.05);两组间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5.当SAA正常即≥64.9μIU/106精子时,IVF组的生化妊娠率(χ2=47.159、P=0.000)、临床妊娠率(χ2=44.262、P=0.000)、活产率(χ2=22.137、P=0.000)和ICSI组生化妊娠率(χ2=16.185、P=0.000)、临床妊娠率(χ2=17.000、P=0.000)、活产率(χ2=16.203、P=0.000)均明显高于IUI组(P<0.05);IVF组和ICSI组之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都无明显差异性(P>0.05);三组间的流产率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6.当SAA<64.9μIU/106精子时,IVF组的生化妊娠率(χ2=9.205、P=0.003)、临床妊娠率(χ2=7.582、P=0.012)、活产率(χ2=4.768、P=0.029),ICSI的生化妊娠率(χ2=5.551、P=0.034)、活产率(χ2=6.013、P=0.014)同样都明显高于IUI组(P<0.05);而IVF组和ICSI组之间的受精率、卵列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的流产率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男性年龄呈负相关性。2.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前向运动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存活率均呈正相关性;但其与畸形精子指数呈负相关性。3.当精子顶体酶活性下降时,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且在行IVF治疗的周期中比在行ICSI治疗的周期中表现的更明显,因此精子顶体酶活性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受精结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4.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因此精子顶体酶对其的预测价值较低。5.当精液常规参数较低,但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时,可优先选择行IVF治疗,然而当精子顶体酶活性也较低时,综合考虑可以优先选择行ICSI治疗。

刘建新,王志勇,马晓培,李丽,刘晃[4](202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新疆地区育龄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新疆地区育龄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46例新疆地区育龄男性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沙眼衣原体感染分为观察组(398例,有感染)和对照组(1748例,无感染)。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精液质量。结果观察组少数民族比例55.78%(222/39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4.49%(428/1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少数民族比例高于汉族的44.22%(176/398)。观察组精液量(4.21±1.63)ml少于对照组的(4.40±1.55)ml, pH值(7.02±0.63)、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32.17±10.8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7.20±0.40)、(39.82±1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育龄男性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改变精液的理化性状,使精液量和酸碱程度下降,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下降,但不影响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等参数,值得临床重视。

庾静云,曾思良,刘建新,姜碧[5](2020)在《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饮酒对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健康教育探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育龄妇女饮酒对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收集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育龄妇女的饮酒情况、基础资料、其他危险因素及生殖系统疾病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以基础资料为匹配条件,组成1:1配对研究,探讨饮酒对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共计配对404对,平均年龄27.883.677岁。采用1:1配对logistic回归,对其他潜在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饮酒是卵巢囊肿(OR=8.000,95%CI:1.007-32.165)、阴道炎(OR=2.006,95%CI:1.294-3.108)、盆腔炎(OR=3.910,95%CI:1.097-13.943)、宫颈炎(OR=1.831,95%CI:1.290-2.600)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酒会增加育龄女性罹患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降低饮酒率,促进生殖健康。

胡春敏[6](2020)在《糖原合成酶A在衣原体导致输卵管积水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衣原体是引起人类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会引发炎症性病变,从而导致包括输卵管积水、流产、异位妊娠在内的多种疾病[1,2,3]。糖原合成酶A(GlgA)是一种新的衣原体分泌蛋白,存在于衣原体包涵体内和宿主细胞的胞质中,GlgA与衣原体的生长和增殖密切相关,可能是衣原体诱导输卵管积水等病变的重要致病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GlgA对衣原体致病性的影响,分析GlgA在衣原体诱导小鼠生殖道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在小鼠阴道内分别接种纯化后的野生型鼠衣原体(WT)、无质粒型鼠衣原体(PF)及两种GlgA基因点突变致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P1D1、P2B10),构建小鼠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模型。在感染后的第3、7、10、14、21、28、35天,收集小鼠阴道脱落细胞中的鼠衣原体,接种到单层Hela细胞中,生长24h后,免疫荧光测定包涵体数量,分析不同鼠衣原体在小鼠生殖道的生长情况。在感染后第60天,分离完整的小鼠生殖道组织,评估其输卵管积水的严重程度,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输卵管组织病变程度。在体外实验中,将不同的鼠衣原体分别接种于单层Hela细胞中,通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比较上述不同鼠衣原体的糖原储存能力,同时进行再感染实验,分析各株衣原体体外感染能力的差异。设置平行实验,在小鼠阴道感染鼠衣原体后第10天将其处死,分离其完整的生殖道组织并分为三部分,包括卵巢-输卵管段(OV)、子宫-子宫角段(UH)和宫颈-阴道段(VC),分别测定各段组织中的鼠衣原体含量,探究GlgA缺乏对鼠衣原体在小鼠生殖道的上行播散能力的影响,并收集小鼠卵巢-输卵管组织匀浆进行多因子分析,比较不同鼠衣原体感染后小鼠上生殖道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在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中,与WT菌株相比,PF、P1D1和P2B10菌株所诱导的小鼠输卵管积水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显着降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感染衣原体60天后的输卵管病理学变化,发现WT菌株感染会导致小鼠输卵管明显扩张,输卵管管腔明显变薄,多处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而PF和GlgA点突变的衣原体感染小鼠后,输卵管仅轻度扩张或无输卵管扩张。同时,野生鼠衣原体株感染后,小鼠输卵管组织中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质粒缺失或GlgA突变缺失后,鼠衣原体株仅能引起轻微的炎性反应,小鼠输卵管组织中无明显的炎性浸润病灶。此外,与WT相比,PF菌株感染后3、7、10、14天,小鼠阴道鼠衣原体脱落量明显降低,两种GlgA突变株在7、10、14天的脱落量均显着降低,且下生殖道感染持续时间均比野生株短。通过PAS染色法对衣原体包涵体内的糖原染色,可见野生鼠衣原体包涵体呈现深染的紫红色,糖原含量十分丰富。而GlgA缺失的衣原体包涵体内糖原含量均明显减少。在再感染实验中测定30h后的子代衣原体含量,PF、P1D1、P2B10子代包涵体数量均比WT明显减少。在平行实验中,与WT相比,PF、P1D1和P2B10在小鼠OV组织中含量显着减少,且VC组织中PF和P2B10的含量低于WT含量。组织匀浆多因子分析显示,PF感染后,几乎所有细胞因子均显着减少。与WT菌株相比,P1D1诱导的IL-12P40,IL-12P70,MIP-1β和IL-1α及P2B10诱导的IL-12P40,IL-12P70和MIP-1β均明显减少。研究结论:(1)在小鼠阴道感染后,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诱导的小鼠输卵管积水程度及组织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感染小鼠后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无法在小鼠生殖道长期生长繁殖。(2)不同位点的GlgA基因点突变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鼠衣原体的糖原储存能力,且GlgA基因点突变后鼠衣原体传代受损,增殖能力减弱,在体外的感染性降低。(3)GlgA缺乏会抑制衣原体在小鼠生殖道的上行播散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含量,使小鼠输卵管组织中的炎性反应减弱,即GlgA可能是鼠衣原体诱导小鼠输卵管积水病变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子。

刘萍[7](2020)在《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衣原体(Chlamydia spp)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双相发育周期、可感染人和动物而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已在感染动物中发现流产衣原体、家畜衣原体、猪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鼠衣原体等17个衣原体种类。自上世纪70年代在青海牧场牛羊群中发现有绵羊因感染衣原体而引起流产以来,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区)先后有绵羊、山羊、猪和奶牛因感染衣原体引发流产疫病的报道。但此类报道主要是畜群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病例的个案分析,缺乏区域性或全国范围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而限制了对动物感染衣原体的预防措施或方法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本研究采集羊群阴道、直肠拭子,流产胎儿等样品、通过PCR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衣原体分离培养等技术手段对我国西北地区绵羊群和陕西关中地区山羊群感染的衣原体病原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hlamydial protease like activity factor,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诱导获得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建立动物感染流产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候选抗原。本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西北地区绵羊群中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其中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两个种类在绵羊群中普遍感染,且感染率接近,分别为64.90%和60.94%,偶有羊只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在绵羊群中,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基因型比较保守,基因型主要为ST150和MLVA 2型;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表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为3种ompA基因型;在致病性方面,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绵羊流产的主要病原之一。2.陕西关中地区奶山羊群普遍感染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其中,流产衣原体感染率高于家畜衣原体。奶山羊群中流产衣原体的流行菌株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的基因型基本一致,说明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奶山羊流产的主要衣原体病原。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同样表现出遗传多样性,表现为3种ompA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ompA基因型存在差异。3.成功克隆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获得了重组CPAF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与流产衣原体阳性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建立流产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候选抗原。综上所述,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羊群感染衣原体病原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性,为该地区动物感染衣原体的快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郭芫[8](2020)在《沙眼衣原体CT849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筛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CT849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研究CT849蛋白在HeLa细胞中可能的互作蛋白,为进一步了解Ct致病情况提供更多的、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离心辅助感染的方法,用Ct血清型E感染单层HeLa细胞,分别在感染后6、30、42h用4%多聚甲醛固定,经0.3%Triton-X100透膜后,用含10%FBS的高糖培养基封闭,经一抗孵育、二抗孵育后封片,于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细胞核、Ct包涵体、CT849蛋白,分析CT849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取适量生长状态佳的HeLa细胞,Trizol法提取其总RNA,分离mRNA后,反转录成为cDNA。分别用BP酶、LR酶通过Getway同源重组法构建HeLa细胞初级cDNA和次级cDNA文库,按1:1000比例稀释初级文库和次级文库菌液,涂布于LB平板,分别挑选24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鉴定初级文库和次级文库库容量、重组率和插入片段长度。将符合标准的次级文库质粒转化Y187酵母形成HeLa细胞cDNA文库。PCR扩增ct849目的基因,构建pET28a-ct849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其基因序列;构建pGBKT7-ct849诱饵载体,将诱饵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同时对诱饵载体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测定,将没有毒性和自激活现象的诱饵重组质粒阳性菌株和HeLa细胞cDNA文库进行结合生长以作文库筛选和优化,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得到可能与目的蛋白CT849互作的蛋白。最后,对筛选出的疑似互作蛋白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在感染后6h、30h、42h 3个时间点中,经荧光显微镜观察,CT849蛋白表达量在沙眼衣原体感染后第30h时最多,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CT849蛋白信号。2.初级文库菌液涂布的LB平板上长出211个阳性菌落,根据库容量计算公式得初级文库库容量总克隆数为8.4×106cfu。在LB平板上随机挑取24个克隆进行菌液PCR鉴定,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片断长度大小不一,均在1Kbp以上,重组率>90%,符合初级文库质量标准;次级文库菌液涂布的LB平板上长出399个阳性菌落,根据库容量计算公式得次级文库库容量总克隆数为1.5×107cfu。在LB平板上随机挑取24个克隆进行菌液PCR鉴定,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片断长度大小不一,基本在1Kbp以上,重组率>90%,符合次级文库质量标准。3.对pET28a-ct849重组载体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载体构建成功;构建的诱饵重组质粒pGBKT7-ct849对宿主菌无毒性,不能激活宿主菌报告基因MEL1和His3报告基因的表达,可以用于筛库;4.以诱饵重组质粒阳性菌株和HeLa细胞cDNA文库进行结合生长,镜检可见结合生长的酵母细胞,对结合生长子进行加压筛选和通用引物PCR反应,显示文库插入片段的大小不一,片段大小在500-2000bp范围,说明结合生长子所含猎物质粒所携带基因大小各不相同。经测序分析后确定50个疑似互作蛋白,GO(Gene Ontology)分析中蛋白分类分析显示主要集中在核糖体蛋白、衔接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3个大类。结论:1.沙眼衣原体CT849蛋白定位于Ct感染HeLa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能为衣原体的一个分泌型蛋白;2.筛选出50个可能与CT849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包括核糖体蛋白、衔接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3个大类。

罗伟[9](2020)在《胚胎停育与阴道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胚胎停育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2.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与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和真菌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其差异,寻找特征菌,从而揭示胚胎停育与阴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检索CNKI、万方、百度学术、泉方学术、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关于胚胎停育和稽留流产的文献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收集研究胚胎停育患者生殖道病原菌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借助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系统评价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与胚胎停育之间的关系。2.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患者20例,其中胚胎停育组10例,正常早期妊娠组10例,取阴道分泌物样本分别标记为A1、A2、A3…A10和C1、C2…C10,行16S rDNA和ITS扩增子测序,测序数据行OTU聚类分析及物种注释,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组间群落差异性分析,探究两组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比较组间群落结构差异。结果:1.通过Meta分析发现胚胎停育患者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CT合并UU感染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正常早期妊娠患者(OR>1,P<0.05)。2.A组(胚胎停育组)10个样本中阴道细菌生物群落共产生1406551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聚类为21个OTUs,共检测到细菌3菌门、6菌纲、7菌目、8菌科、13菌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99%)、芽孢杆菌纲(Bacilli)(98%)、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98%)、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98%)、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8%)。3.C组(正常早期妊娠组)细菌菌群主要组成除Lactobacillus外,加德纳菌(Gardnerella)和巨球菌属(Megasphaera)在部分样本中含量也较高。样本C3、C4、C9和C10中Gardnerella分相对丰度均大于1%,样本C4和C9中Megasphaera相对丰度大于1%。4.正常早期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样本C5中检测到支原体(Mycoplasma)的分布,其相对丰度小于0.004%。5.A组10个样本阴道真菌生物群落共产生了1682830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聚类为123个OTUs,共检测到真菌5菌门、16菌纲、30菌目、49菌科、55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主要的菌门,相对丰度占90%以上。相对丰度前5的菌属分别为马拉色氏霉菌属(Malassezia)、Unclassified属、Nakaseomyces属、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6.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A、C两组间真菌微生物存在显着丰度差异。根据Metastats组间群落丰度差异分析示Kazachstania属、根霉属菌(Rhizopus)和Rhodotorula属是两组真菌微生物群落中丰度差异最为显着的物种(P<0.05)。结论:1.胚胎停育与阴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证实与胚胎停育相关的菌落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2.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阴道微生物群比较,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和真菌菌落中均未发现有特征菌存在。3.阴道真菌菌群丰度显着变化可能与胚胎停育相关,尤其是Rhizopus丰度显着升高应当引起注意。

张立[10](2019)在《宫内节育器对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产后避孕的主要措施,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60%的育龄妇女均采用宫内节育器作为避孕措施。但是宫内节育器在子宫腔内作为一种异物存在,容易导致宫内微环境发生变化,引发子宫内膜充血以及水肿等不良反应。近些年随着宫内节育器使用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关于宫内节育器放置时病原微生物是否进入宫腔,生殖系统发生感染的危险性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章对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生殖系统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系统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婴儿早期沙眼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临床数据收集
        1.2.2 调查内容
        1.2.2. 1 基本情况
        1.2.2. 2 临床表现
        1.2.2. 3 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1.2.2. 4 病原学
        1.2.2. 5 其他
        1.2.3病原学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抗生素使用
    2.5 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比较
    2.6 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2)不孕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阴道菌群变化及其在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不孕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菌株
        1.4 主要试剂盒
        1.5 主要试剂
        1.6 其他
    2 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DNA提取
        2.3 HPV分型检测
        2.4 CT分型检测
        2.5 阴道镜检查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女性生殖道CT和HPV感染率
        3.3 不同年龄段、临床科室女性CT和HPV感染率分层分析
        3.4 CT和HPV基因型分布特点
        3.5 CT和HPV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6 CT和HPV感染与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不孕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阴道菌群的多样性研究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菌株
        1.4 主要试剂盒
        1.5 主要试剂
        1.6 其他
    2 方法
        2.1 样本收集
        2.2 阴道分泌物检查
        2.3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2.4 CT筛查
        2.5 二代高通量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7 qRT-PCR检测阴道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白带常规及阴道分泌物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3.3 16S rRNA测序结果
        3.4 阴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3.5 Network关联分析
        3.6 阴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群q RT-PCR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
    1 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其他
    2 方法
        2.1 衣原体培养与传代
        2.2 乳酸杆菌培养
        2.3 乳酸杆菌的鉴定
        2.4 乳酸杆菌代谢产物浓度的检测
        2.5 衣原体感染力及He La细胞活性检测
        2.6 小鼠分组、生殖道Cm感染及处理
        2.7 小鼠生殖道及肛拭子中的Cm含量的检测
        2.8 小鼠生殖道和肠道组织病理检测
        2.9 小鼠脾细胞分离与培养
        2.10 脾细胞增殖实验
        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CD4~+、CD8~+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
        2.12 脾细胞上清细胞因子检测
        2.13 小鼠血清抗体及亚型检测
        2.1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沙眼衣原体 E型 Bour和鼠衣原体 Nigg菌株浓度测定
        3.2 乳酸杆菌各种代谢产物浓度检测结果
        3.3 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CT感染力的影响
        3.4 乳酸同分异构体对CT感染力的影响
        3.5 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及乳酸同分异构体对He La细胞活性的影响
        3.6 生殖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q RT-PCR检测
        3.7 乳酸杆菌干预对Cm感染小鼠的一般情况的影响
        3.8 乳酸杆菌干预对小鼠下生殖道及肠道衣原体清除的影响
        3.9 乳酸杆菌干预对Cm感染引起的上生殖道及肠道病理反应的影响
        3.10 乳酸杆菌干预对Cm感染小鼠生殖道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3.11 乳酸杆菌干预对Cm特异性抗体及Ig G亚类抗体产生的影响
        3.12 乳酸杆菌干预对Cm生殖道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Clear Victory for Chlamydia: The Subversion of Host Innate Immunity
    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研究受以下基金资助
致谢

(3)精子顶体酶活性及IUI/IVF/ICSI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精液的采集与检测
        2.2 促排卵及取卵
        2.3 IUI/IVF/ICSI的受精过程
        2.4 胚胎移植过程
        2.5 研究对象的分组
        2.6 妊娠结局的判断标准
        2.7 计算方法
    3.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1.SAA与男性一般临床数据及精液常规参数间的相关性
    2.在 IUI周期中,SA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在 IVF周期中,SA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在 ICSI周期中,SAA对各妊娠结局的影响
    5.当SAA≥64.9μIU/106精子,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四)讨论
(五)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4)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新疆地区育龄男性生育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沙眼衣原体检测法
        1.2.2 精液参数检测法
        1.2.3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比较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精液质量比较
3 讨论

(5)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饮酒对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健康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指标
    1.3 研究设计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资料倾向性评分匹配情况
    2.2 基线资料比较
    2.2 其他潜在影响因素比较
    2.3 饮酒对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
3 讨论
    3.1 倾向性评分
    3.2 饮酒和生殖系统疾病关系
    3.3 健康教育建议

(6)糖原合成酶A在衣原体导致输卵管积水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鼠衣原体野生株、质粒缺失株及GlgA突变株的纯化及体外鉴定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细胞及菌株
        1.1.2 主要试剂配制
        1.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1.1.4 方法
    1.2 结果
        1.2.1 鼠衣原体WT、PF、P1D1、P2B10 菌株的传代扩增
        1.2.2 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细胞中不同衣原体的感染
        1.2.3 鼠衣原体WT、PF、P1D1、P2B10 菌株纯化的EB的浓度
        1.2.4 鼠衣原体WT、PF、P1D1、P2B10 菌株的糖原合成及储存能力差异
        1.2.5 鼠衣原体WT、PF、P1D1、P2B10 菌株体外传代及感染能力差异
    1.3 讨论
        1.3.1 鼠衣原体WT、PF、P1D1、P2B10 菌株纯化
        1.3.2 GlgA缺乏引起衣原体糖原累积能力变化
        1.3.3 GlgA缺乏导致衣原体体外传代及感染能力变化
    1.4 小结
二、GlgA在鼠衣原体诱导小鼠输卵管积水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菌株、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药品
        2.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2.1.4 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不同菌株感染后小鼠阴道脱落细胞中鼠衣原体含量存在差异
        2.2.2 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菌株诱导的小鼠输卵管积水严重程度降低
        2.2.3 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菌株引起的输卵管组织病变程度减轻
        2.2.4 GlgA缺乏抑制了鼠衣原体在生殖道的上行播散
        2.2.5 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菌株感染后上生殖道炎性因子含量减少
    2.3 讨论
        2.3.1 GlgA缺乏使小鼠阴道脱落细胞中衣原体含量减少
        2.3.2 GlgA缺乏使小鼠输卵管积水严重程度降低
        2.3.3 GlgA缺乏可减轻小鼠输卵管组织病变程度
        2.3.4 GlgA缺乏抑制了鼠衣原体在生殖道的上行播散
        2.3.5 GlgA缺乏的鼠衣原体诱导的上生殖道炎性因子含量减少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衣原体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衣原体概述
    2.衣原体与人和动物的健康
        2.1 沙眼衣原体
        2.2 鼠衣原体
        2.3 肺炎衣原体
        2.4 流产衣原体
        2.5 家畜衣原体
        2.6 鹦鹉热衣原体
        2.7 猪衣原体
        2.8 猫衣原体
        2.9 豚鼠衣原体
        2.10 其他衣原体
    3.衣原体的检测方法
        3.1 病原学检测
        3.2 血清学检测
        3.3 核酸检测
    4.流产衣原体的分型研究
        4.1 基于ompA基因序列的分型
        4.2 MLVA分型
        4.3 MLST分型
    5.结语和展望
第二章 西北地区绵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菌种载体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样品采集
        1.5 样品DNA提取
        1.6 各衣原体种检测标准品的制备
        1.7 计算质粒拷贝数
        1.8 建立质粒标准曲线
        1.9 荧光定量PCR检测衣原体的引物和探针
        1.10 PCR扩增引物
        1.11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1.12 核酸电泳
        1.13 目的基因的回收测序
        1.14 系统发育分析
        1.15 MLVA分析
        1.16 MLST分析
        1.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2 西北地区绵羊样品中衣原体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2.3 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的鉴定
        2.4 基于ompA序列的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多样性分析
        2.5 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陕西关中奶山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株、菌种、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采集
        1.4 衣原体菌株的分离
        1.5 衣原体菌株的细胞培养
        1.6 免疫荧光染色
    2.结果
        2.1 奶山羊衣原体检测
        2.2 奶山羊样品中衣原体种的鉴定
        2.3 基于ompA序列的奶山羊衣原体流行株多样性分析
        2.4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2.5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培养
    3.讨论
第四章 流产衣原体CPAF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及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2.2 CPAF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的结构预测
        2.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2.4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3.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8)沙眼衣原体CT849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
    2.1 主要的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试剂盒
    2.4 菌株和细胞
    2.5 其他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Ct血清型E的细胞培养
        3.1.1 HeLa细胞的复苏与传代培养
        3.1.2 Ct血清型E的细胞培养
    3.2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T849的亚细胞定位
    3.3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3.3.1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3.3.2 mRNA的分离
        3.3.3 细胞cDNA初级文库的构建
        3.3.4 pGADE-T7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
    3.4 诱饵质粒构建
        3.4.1 PCR扩增目的基因
        3.4.2 pET-28a质粒抽提
        3.4.3 PCR产物纯化
        3.4.4 PCR产物和pET-28a质粒双酶切
        3.4.5 酶切后PCR产物和pET-28a质粒连接
        3.4.6 Rosetta菌感受态制备
        3.4.7 pET-28a/ct849 重组体转化
        3.4.8 pET-28a/ct849 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3.4.9 pGBKT7/ct849 同源重组
        3.4.10 阳性克隆鉴定
        3.4.11 诱饵质粒菌株转化
    3.5 互作蛋白筛选
        3.5.1 诱饵毒性检测和自激活检测
        3.5.2 结合生长筛库及PCR鉴定
        3.5.3 疑似互作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CT849蛋白亚细胞定位
    4.2 cDNA文库构建
        4.2.1 HeLa细胞总RNA电泳提取结果
        4.2.2 Thermo nanodrop核酸分析仪检测结果
        4.2.3 mRNA电泳结果
        4.2.4 初级文库库容量鉴定
        4.2.5 次级文库库容量鉴定
    4.3 互作蛋白筛选
        4.3.1 ct849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4.3.2 pET-28a/ct849 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4.3.3 诱饵载体重组质粒毒性检测和自激活检测
        4.3.4 结合生长筛库及PCR鉴定
    4.4 疑似互作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4.1 疑似互作蛋白GO(Gene Ontology)分析
        4.4.2 CT849与疑似互作蛋白的潜在作用区间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研究受以下基金资助
致谢

(9)胚胎停育与阴道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胚胎停育的诊断和常见原因
    1.2 胚胎停育生殖道感染因素的研究现状
    1.3 胚胎停育生殖道感染因素研究手段进展
第二章 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与胚胎停育关联的Meta分析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方法
        2.3.1 文献筛选
        2.3.2 文献质量评价
        2.3.3 数据提取
        2.3.4 数据统计学分析
        2.3.5 发表偏倚检验
        2.3.6 敏感性分析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文献质量评价
        2.4.3 Meta分析结果
第三章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胚胎停育患者阴道菌群的相关研究
    3.1 临床资料
    3.2 标本采集
    3.3 实验材料
        3.3.1 实验主要的试剂和耗材
        3.3.2 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提取样本细菌和真菌DNA
        3.4.2 PCR扩增及Illumina上机测序
    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3.5.1 OTU分析及物种注释
        3.5.2 α 多样性(Alpha Dversity)
        3.5.3 β 多样性(Beta Diversity)
        3.5.4 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着性分析
    3.6 统计方法
    3.7 16SrDNA测序后结果
        3.7.1 样本信息
        3.7.2 细菌生物群落序列分析
        3.7.3 阴道细菌生物群落OTU分析
        3.7.4 细菌生物群落不同分类水平下的注释及分布特征
        3.7.5 细菌菌群α多样性分析
        3.7.5.1 α多样性指数
        3.7.5.2 Rank-abundance曲线
        3.7.5.3 稀释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7.6 细菌菌群β多样性分析
        3.7.7 阴道细菌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
    3.8 ITS扩增子测序结果
        3.8.1 真菌序列分析
        3.8.2 阴道真菌生物群落OTU分析
        3.8.3 真菌生物群落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注释
        3.8.4 真菌菌群α多样性分析
        3.8.5 真菌菌群β多样性分析
        3.8.6 阴道真菌组间群落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宫内节育器对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宫内节育器导致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2. 宫内节育器导致放线菌感染
3. 宫内节育器导致病毒感染
4. 宫内节育器导致盆腔炎
5. 宫内节育器的尾丝和感染
6.小结

四、生殖系统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儿早期沙眼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 黄妙凤,郑跃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06)
  • [2]不孕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阴道菌群变化及其在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D]. 陈虹亮. 南华大学, 2021
  • [3]精子顶体酶活性及IUI/IVF/ICSI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曹雨晴.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新疆地区育龄男性生育力的影响[J]. 刘建新,王志勇,马晓培,李丽,刘晃.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5)
  • [5]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饮酒对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健康教育探析[J]. 庾静云,曾思良,刘建新,姜碧. 江西医药, 2020(08)
  • [6]糖原合成酶A在衣原体导致输卵管积水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 胡春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D]. 刘萍.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沙眼衣原体CT849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筛选研究[D]. 郭芫. 南华大学, 2020
  • [9]胚胎停育与阴道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研究[D]. 罗伟. 兰州大学, 2020(01)
  • [10]宫内节育器对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研究进展[J]. 张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标签:;  ;  ;  ;  ;  

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