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流动人口潜在使用安全套认知研究

未婚流动人口潜在使用安全套认知研究

一、Study on Perception of Potential Condom Use among Unmarried Migrants(论文文献综述)

向辉[1](2020)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性接触和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是成年人感染HBV的主要途径。大多数进城务工者(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支持,易感染乙肝。国内外关于农民工与乙肝感染风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分析,针对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与行为意向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编制适用于农民工的乙肝危险行为量表,据此调查分析农民工危险行为现状与行为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和预调查等,编制乙肝危险行为量表,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于2017年812月间,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将重庆市主城九区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高、中、低三层,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区;在抽中的3个区内,目的性抽取建筑、餐饮、制造、住宿、美容美发等不同行业/单位;最后,再按照员工户籍所在地(农村),招募农民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的危险行为,探索影响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意向与危险行为主要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乙肝危险行为意向,危险行为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力。结果:(1)量表开发结果:在TPB基础上引入行为经验与后悔感受两个维度多个变量,经信度、效度检验及语义修订后,量表最终保留7个维度48个条目。因子负荷在0.462到0.928之间,可解释总变异度75.2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χ2/df=1.859,GFI=0.969,AGFI=0.883,CFI=0.900,IFI=0.969,RMSEA=0.039);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8,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648到0.961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859,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370到0.973之间。(2)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92名研究对象,在最近六个月中,414(29.56%)名农民工至少发生了一次HBV感染的危险行为,1434(84.53%)名农民工有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在发生性行为的1006人中,超过半数(65.81%)的研究对象在发生乙肝危险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农民工乙肝知识水平较低(6.00±1.00)。农民工获取乙肝知识前三位的途径分别为听身边的人说的(53.01%)、电视广播(37.71%)、手机/互联网(28.78%)。年龄较大(OR=0.97,95%CI:0.960.98),乙肝知识水平较高(OR=0.92,95%CI:0.880.96)的农民工的乙肝危险行为意向较低,行为态度(β=0.44,P<0.001)、主观规范(β=0.20,P<0.001)、知觉行为控制(β=0.07,P=0.020)、行为经验(β=0.13,P<0.001)对行为意向有显着正向直接影响;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较少(OR=0.98,95%CI:0.980.99);行为意向(β=0.23,P<0.001)、既往预期后悔(β=0.10,P<0.001)对行为有显着正向直接影响,主观规范(β=0.05,P<0.001)对行为有显着正向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经验间相互影响,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经验相互影响,既往预期后悔与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相互影响。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能够作为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近1/4的对象存在乙肝危险行为,且大多数对象有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农民工安全套使用频率普遍较低。年龄越小,知识情况越差,对乙肝危险行为的态度赞同,行为经验多,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越消极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越积极;年龄越小,对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越赞同,对危险行为越不后悔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今后农民工群体的乙肝防控可考虑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同伴教育,以更好地针对分析提出的关键影响因素,达到减少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的目标。

艾克丹·塔西[2](2020)在《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获得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率及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新疆选择三个地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招募HIV抗体阴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每三个月进行定位随访保持与入组人群的联系无需采血,每六个月进行危险行为调查和HIV抗体检测以及梅毒、HCV的血清检测。结果1.截止2015年3月,队列共纳入1084名男男性行为人群,总观察人时为1250.78人年,随访期间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例数是43例,新发感染率为3.44/100人年。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乌鲁木齐市的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阿克苏地区的25.62倍(HR=25.62,95%CI=18.7347.02,P<0.001),伊宁市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阿克苏的4.06倍。(HR=4.06.95CI%=1.1114.11,P=0.033);近六个月拥有5个及以上的性伴感染HIV的风险是拥有少于5个性伴的2.46倍(HR=2.46,95%CI=1.135.36,P=0.023);近六个月同性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是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MSM人群,从未使用安全套的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2.47倍(HR=2.47.95%CI=1.094.53,P=0.031);感染梅毒的MSM人群较未感染梅毒的人群相比感染HIV的风险是3.71倍(HR=3,71,95%CI=1.638.43,P=0.002);感染HCV的人群较未感染HCV的人群其感染HIV风险是3.20倍(HR=3.20,95%CI=0.8811.61,P=0.045)结论:2010年6月2015年3月,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是3.44/100人年,低于国内西北部其他地区在2015年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地区、男性性伴数量、HCV感染、以及梅毒感染都是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首府乌鲁木齐市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流动大,经济繁荣。MSM群体倾向于藏匿在此地,大都市为MSM人群提供了更多认识同伴的平台以及进行高危性行为的场所,需对乌鲁木齐市MSM人群加强随访管理,及行为干预。在行为学方面需劝阻MSM人群减少性伴数量,提倡MSM人群有固定同伴,减少滥性行为。MSM人群中感染梅毒或HCV时需高度重视生理症状,警惕HIV的感染。

滕宏培[3](2019)在《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的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高危行为特征以及血清学检测情况;2、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下一步男性流动人口的监测、预防、控制、干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此次调查方案,选取荣成市石岛码头、临沂市小商品交易市场、广饶县乡镇建筑企业为艾滋病流动人群HIV监测哨点,连续8年的4-6月在HIV监测哨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品。HIV/HCV抗体的检测均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2次结果均为阳性时判定为HIV/HCV抗体阳性;梅毒抗体的检测首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初筛,对结果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复检,当2次结果均阳性时则判定梅毒感染。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种方法。描述性分析主要是对被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的情况等进行描述。多因素分析纳入的变量为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列入方式为向前进步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1、2010-2017年共调查9354名男性流动人口,样本来源以企业工人为主,占66.85%;结果显示年龄均值为32.65±11.41岁,其中以21-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为37.6%;婚姻以在婚和同居为主,占64.5%;户籍以本省流动人口居多,占66.4%;汉族人口居多,占93.02%;在本地居住时间小于一年为主,占85.88%;在文化程度方面,主要以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有766 1(81.95%)人;流动人群中知晓艾滋病知识的人(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所占比例为82.0%。来源于企业工人(χ2趋势=1273.526,P<0.001),≥41 岁(χ2趋势=497.513,P<0.001),在婚及同居(χ2趋势=470.824,P<0.00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χ2趋势=393.645,P<0.001)在历年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山东户籍(χ2趋势=157.626,P<0.001),汉族人口(χ2趋势=289.93,P<0.001),居住时间小于一年(χ2趋势=164.999,P<0.001)、大专及以上(χ2趋势=179.029,P<0.001)在历年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2010-2017年流动人群发生固定性行为的比例为71.75%,性行为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χ2趋势=603.238,P<0.001),在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在婚或同居人群中(χ2趋势=17.907,P<0.001)及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固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33.47,P<0.001)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流动人群中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 7.27%,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0.556,P<0.001),而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36.361,P<0.001)和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和小姐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χ2趋势=5.569,P=0.018)都呈下降趋势;流动人群中临时性行为的比例为9.48%,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667,P=0.017),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19.264,P<0.001)及人群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临时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18.107,P<0.001)也都呈下降趋势;人群中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0.45%,比例有上升趋势(χ2趋势=41.703,P<0.001)。3、2010-2017年流动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14%,梅毒感染率为0.16%,HCV感染率为0.34%,均处在较低水平。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因素包括样本来源(χ2=270.866,P<0.001)、年龄(χ2=234.842,P<0.001)、婚姻状况(χ2=171.497,P<0.001)、户籍(χ2=197.681,P<0.001)、民族(χ2=150.708,P<0.001)、文化程度(χ2=353.904,P<0.001)、本地居住时间(χ2=23.625,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210.629,P<0.001)、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的固定性行为中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χ2=4.427,P=0.035)以及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固定性行为中是否使用了安全套(χ2=6.911,P=0.009);与HCV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户籍(χ2=37.147,P<0.001)、民族(χ2=84.984,P<0.001)、文化程度(χ2=12.307,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3.929,P=0.047)、最近一年是否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χ2=47.667,P<0.001)、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与小姐发生性行为时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χ2=12.903,P<0.001)、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和小姐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安全套(χ2=20.493,P<0.001)及最近一年是否有过临时性行为(χ2=25.705,P<0.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人群相比,影响知晓的更可能是企业工人(OR=3.998,95%CI=2.162-7.39)、山东户籍(OR=0.432,95%CI=0.361-0.516)、低文化水平(OR=0.080,95%CI=0.025-0.251)、最近一年发生固定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0.618,95%CI=0.400-0.955)、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OR=1.561,95%CI=1.282-1.901);与未感染HCV的流动人群相比,感染HCV的更可能是非汉族流动人群(OR=16.138,95%CI=3.928-66.668)、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流动人群(OR=0.211,95%CI=0.051-0.872)、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人(OR=4.227,95%CI=1.006-18.171)。结论1、山东省的流动人群具有以下特点:以青壮年、在婚或同居人群为主,人群的文化程度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在流动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商业、临时、同性性行为及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安全套的使用率无论在固定性行为中还是在高危性行为中都普遍偏低。2、山东省流动人群的HIV、梅毒、HCV感染率均处在较低水平。来源于企业工人、山东户籍、学历水平低、在最近一年的性行为中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危险因素;非汉族、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商业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及最近一年有过临时性行为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俞秋嫣[4](2019)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异性性传播是当前影响我国艾滋病流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Non-marital and Non-commercial Heterosexual Contact,NMCHC)已成为近年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国内有关NMCHC与HIV感染风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HIV)的流行特征分析,尚未见研究描述和分析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以及与HIV高危相关的表现特征,也没有研究探讨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目的:了解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表现特征,确定与HIV暴露密切相关的主要社会环境维度和描述每一维度内包含的特征表现;分析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辨出无保护性行为最频繁的特定亚人群,为如何综合以及针对性提高一般人群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是2015-2017年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描述调查现场报告经NMCHC传播感染的PLHIV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采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Analysis,LCA)识别和比较不同内在亚人群的人群特征;第二部分为定性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访谈提纲,收集个人访谈资料,描述出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表现特征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第三部分为定量问卷调查,以定性研究结果为指导设计调查表,以VCT求询者为调查对象收集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LCA、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SEM)分析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报告经NMCHC传播感染的PLHIV中,15-59岁占77.2%(1617/2096),男性占58.8%(1232/20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0%(880/2096),有婚姻史占78.8%(1651/2096),务工者占29.1%(610/2096),非婚性伴3人及以上占 15.9%(334/20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35,95%CI:8.25-12.98),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61,95%CI:1.06-2.46),餐饮服务基建务工(OR:1.51,95%CI:1.18-1.95)与报告经NMCHC传播具有统计相关性。LCA识别出4个亚人群:较高文化非务农青年(39.2%)、务农男青年(20.9%)、有婚史的务农女青年(20.7%)和老年务农者(19.2%),其中发现较高文化非务农青年(OR:2.34,95%CI:1.71-3.19)经VCT确诊发现的可能性是老年务农者的2倍。2018年3-6月完成了二轮共计67人的个人深入访谈,15-59岁占95.5%(64/67),男性占53.7%(36/6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6.9%(18/67),有婚姻史者占61.1%(41/67),进城务工者占68.7%(46/67),NMCHC性伴3人以上占35.8%(24/67),NMCHC从未使用安全套占46.3%(36/67)。通过二轮访谈资料分析,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包括是否使用安全套、性行为“下身出血”、肛交和多人同时性行为;NMCHC艾滋病感染风险认知、个人外出流动经历是NMCHC人群在个体水平的主要表现特征;与家庭成员、同辈亲朋和NMCHC性伴性健康信息交流少、网络交友是NMCHC人群在人际关系环境上的主要表现特征。对“农村留守儿童”经历者、“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妇女”、“网络交友/网络约炮”、“失足妇女”、被“性侵”的女性、“青年大学生”、“公职已婚或离异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描述和无保护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2018年8-12月完成调查的VCT求询者中,15-59岁占96.3%(1045/1085),男性占73.6%(798/108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10.5%(114/1085),有婚姻史占62.2%(675/1085),经历过外出流动者占81.6%(886/1085),HIV确诊阳性者占4.9%(53/1085),报告近一年至少有一种无保护性行为占37.6%(408/1085)。青少年时期父母与子女性健康交流少、与同辈亲朋娱乐聚会或性安全交流、网络交友敏感图影传递以及与NMCHC性伴交友性安全交流少、校园性教育少与调查对象报告近一年有无保护性行为具有统计相关性。LCA识别出5个亚人群:社会交往密切亚人群(28.9%)、网络交友密切亚人群(25.0%)、社会交往弱关联亚人群(18.7%)、社会交往弱性健康支持亚人群(17.4%)、社交环境认识模糊群(10.0%),并发现网络交友密切亚人群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可能性显着高于其他四个亚人群。SEM结果发现网络交友密切独立或间接通过个人低水平的感染风险认知增加了近一年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结论:无保护性行为形式多样、低估艾滋病经NMCHC传播的风险、社会生活环境性健康支持缺乏、网络交友是NMCHC人群性行为HIV暴露风险增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强调网络交友已对NMCHC人群HIV感染和传播造成重要影响。

刘丹[5](2019)在《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信行及检测意愿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信行情况、主动检测意愿以及宣传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分析其艾滋病知信行、主动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干预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深圳市制造业企业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通过平板电脑进行电子问卷填写。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艾滋病检测意愿、宣传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把问卷数据导出至Excel进行整理,SPSS21.0软件用于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计算,比较分析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两两比较用卡方分割法,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结果1.调查对象的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如下:男性(60.13%)、20-39岁(79.87%)、已婚(53.08%)。2.总体上,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7.36%,但是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HIV”知晓率仅为39.62%)。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显着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P<0.05)。3.调查对象中仅31.32%的人愿意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起工作,25.53%的人愿意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起吃饭。在其中三个艾滋病相关态度问题中(“HIV感染者/AIDS病人值得同情或帮助”,“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起吃饭”,“若感染HIV主动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给别人”),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晓情况对其持有态度有影响(P<0.05)。4.调查对象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9.69%。高危性行为类型包括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在男性调查对象中,年龄较大者、使用APP寻找性伴者、不愿意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一起吃饭者,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在女性调查对象中,少数民族、用APP找性伴者,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5.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73.33%的对象表示如果感知到HIV感染风险会主动寻求检测。年龄越小、知晓艾滋病、知晓免费VCT门诊者,其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意愿更高(P<0.05)。6.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以电视/广播、传单、互联网/手机为主。通过传单/折页、互联网/智能手机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更高(P<0.05)。76.98%的对象最近一年参与过艾滋病的宣传干预活动,49.43%的人表示没有在企业参加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结论1.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仍普遍存在,虽然其艾滋病的知晓率较高,但知识并不全面,存在部分“知信行不一”的情况;2.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故应该以这些问题为导向,重点加强宣传干预的针对性。3.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对VCT检测服务了解有限,主动检测意愿有待提高。4.在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中应加强非传播途径、检测服务、使用安全套的必要性等知识的宣传,且运用新媒体宣传与传统宣传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适当增加宣传频率,以达到有效、可持续性的宣传目的。

沈秋明,施悦,王泽洲,张舒娴,拉巴仓拉,蔡波,蔡泳[6](2019)在《上海2家工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的相关社会心理问题共患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上海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探索常见社会心理问题与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外来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903名有未婚性行为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和相关社会心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对安全套使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访的外来未婚女工中能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13.8%。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了人口学因素后,低自尊(OR=0.47,95%CI=0.250.90)和抑郁(OR=0.59,95%CI=0.380.93)与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OR=0.58,95%CI=0.370.90)为主要相关因素。至少有2个社会心理问题共患的外来未婚女工更难做到坚持使用安全套(OR=0.56,95%CI=0.320.97)。结论·上海外来未婚女工中有抑郁问题者以及存在多个社会心理问题者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提示对该人群安全性行为的认知行为干预应充分考虑社会心理方面。

杨雪燕,王珺,伊莎贝尔·阿塔尼[7](2016)在《婚姻挤压和流动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西安的调查发现》文中指出基于西安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的已婚男性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达到37.2%,显着高于已婚分居男性中30.1%和已婚同居男性中17.2%的发生率(Chi2=31.33,p=0.000);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得分、年龄、收入等变量均与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显着相关;同时,大龄未婚男性的安全套使用频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并受到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商业性行为发生频度、婚姻状况及年龄的显着影响。

许国峰,姜桂娥[8](2016)在《外来务工人员强化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强化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自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评价调查问卷,抽取流动人口相对固定、集中、单位领导支持的从业人员396名。由模拟训练合格的专业调查人员进行现场面对面匿名调查。强化培训三个月后再次调查。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强化培训前总答对率为75.99%。强化培训后总答对率为99.67%。临时性性活动有培训前的29名,降至13名,均非商业性。而固定性性伴侣性活动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增高达51.96%。认为强化培训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详细而系统,记忆深刻。结论总体疫情虽然系低水平,但流行因素依然潜在,艾滋病的扩散与蔓延趋势从高危群体向一般群体发展。强化培训和行为干预是阻止艾滋病的扩散的有效途径。

顾勰成,王亦晨,蔡波,王英,卢泰安,王侃,蔡泳[9](2015)在《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参考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在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随机抽取了3家工厂,对1 154名外来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在校正了人口学信息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认知因素,包括艾滋病(AIDS)预防认知、自我效能、技巧策略、社会心理问题与安全套使用的关联。结果在完成调查的1 154名外来未婚女工中,有482人(41.8%)在最近6个月中发生过性行为,其中61人在每次性行为都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仅占12.7%。校正了人口学信息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因素包括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AOR=1.86;95%CI=1.153.01)、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和策略(AOR=10.86;95%CI=6.2119.00)以及自尊(AOR=2.11;95%CI=1.343.3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筛选出自尊(ORm=1.96,95%CI=1.183.24)和安全套使用技巧与策略(ORm=10.16,95%CI=5.7817.87)决定了安全套使用。结论上海外来未婚女工在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通过加强该人群自尊、提升安全套使用的技巧和策略来倡导安全性行为,降低AIDS等生殖健康风险。

帕尔哈提·亚迪卡尔(Parhat.Yadikar)[10](2012)在《新疆艾滋病防治工作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2008-2010年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哈密地区的政府机构、疾病控制机构、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的干预措施情况及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的情况,并对这四个地区的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各地在防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整和完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加强预防艾滋病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现场考察等方法,在新疆艾滋病高发区(乌鲁木齐市,伊犁州)、中发区(喀什地区)、低发区(哈密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普通居民、静脉吸毒人群、暗娼及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科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对市政府、卫生局、教育局、公安、药监局、工会等六个政府部门及红十字会、艾滋病协会、妇联、清真寺、艾滋病感染者协会等六个非政府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在新疆4个地区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开展的艾滋病干预服务中共调查19项宣传项目、10项服务项目、4项规划设置与监督项目、4项行为干预项目,总共37个项目。其中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州疾控机构各项目基本上全部开展,其次是哈密地区,最后喀什地区。从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显示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开展的比较多,其次是哈密地区和喀什地区。(2)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情况:2008~2010年新疆被调查的14个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干预服务主要以健康宣传活动和培训活动为主。71.43%的组织认为缺少资金仍然是其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此外志愿者流动性大,遭到歧视等也是重要原因。57.14%的组织与其它非政府组织曾经或者正在进行合作。78.57%的非政府组织认为信息共享是他们在与其它NGO合作中的主要受益方面。被调查的25所清真寺中,95.83%的利用大的宗教仪式活动、每年一次的斋月集体活动、平时5次礼拜活动、结婚仪式等进行了艾滋病宣传活动,其主要的宣传方式为讲解、发传单、布告栏。(3)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干预后效果分析:四类人群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同,居民及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女性性工作者达84.99%、吸毒人员为83.27%、学生为78.01%、居民为76.23%。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的知晓率女性性工作者82.71%、学生73.60%、居民为72.93%、吸毒人员52.64%。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居民51.64%、学生54.90%、吸毒人员60.80%、女性性工作者61.35%。(4)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宣传获取知识。居民通过电视、广播获得知识高达81.17%、学生70.59%、毒人员20.38%、女性性工作者22.50%。(5)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干预活动:吸毒者中有79.14%参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女性性工作者64.37%、学生为52.54%、一般人群为48.22%。(6)新疆一般人群性行为情况:有63.23%的一般人群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30.89%的未采取过避孕措施,同时有6.13%的一般人群有性病史;有64.31%的吸毒者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28.56%的未采取过避孕措施,同时有58.27%的吸毒者有性病史。不同民族之间在婚前性行为及采取避孕措施方面一般人群和吸毒者存在差异(P值<0.05);有28.01%女性性工作者承认具有多性伴行为,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4.05%,过去三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者占63.93%,13.04%从未使用过安全套。汉族性服务者安全套使用率均高于维族性服务者(P值<0.05)。(7)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满意度:一般人群为90.57%、吸毒者为89.67%、学生为76.43%、女性性工作者为75.06%。结论:(1)新疆实施艾滋病干预活动取得的一定的成绩。新疆艾滋病疫情的快速增长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调查的四个地区的疾控机构均开展了多种宣传方式,并且自卫九项目实施以来,两病干预工作逐步开展并扩大,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信、行也均有所改善。新疆的NGO对于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较强的意愿,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充分。(2)新疆实施艾滋病干预活动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显示新疆现有的艾滋病干预活动还是以卫生部门为主,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及艰巨的防治任务,工作人员数量及专业能力不足、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仍然突出。各地开展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月,缺乏设计、评价和精心的组织,并且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仍不全面,对公众难以产生深远的影响。(3)对进一步完善新疆艾滋病干预活动的政策建议。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协作,而并非仅局限于卫生部门。中央和地方应加强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工作的经费支持。同时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干预中的作用,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建议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和技巧,适当加大少数民族语种的电视、广播等大众声像媒体的宣传比重,今后需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建立健全一个更加完善的多部门合作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

二、Study on Perception of Potential Condom Use among Unmarried Migra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Perception of Potential Condom Use among Unmarried Migrant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量表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乙肝危险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2)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3.1 队列随访设计
        3.2 资料收集
        3.3 实验室检测
        3.3.1 实验室的规定及检测物的管理
        3.3.2 实验室检测策略
        3.4 队列研究指标的计算
    4.质量控制
        4.1 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4.2 研究现场数据核查
        4.3 数据录入及管理
    5.统计分析方法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比较分析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医学伦理学
    4 现场调查
    5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一般人口学信息特征及变化情况
    2 高危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
    3 检测信息情况
    4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5 HCV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的人口学与社会学信息
    2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AIDS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3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高危行为特征
    4 HIV/梅毒/HCV感染情况
    5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流行现状
    1.2 国内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流行现状
    1.3 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研究进展
    1.4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无保护性行为研究进展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假设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设计
    4.3 技术路线
    4.4 研究现场
    4.5 研究对象
    4.6 样本量估算
    4.7 调查表的制定和考评
5. 资料收集和分析
    5.1 数据资料收集
    5.2 定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3 定性文本分析方法
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1 设计阶段
    6.2 研究实施阶段
    6.3 定量数据录入和分析阶段
7. 研究结果
    7.1 经NMCHC传播感染的PLHIV社会人口学特征
    7.2 经NMCHC传播感染的PLHIV潜在亚人群识别
    7.3 定性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7.4 定性访谈典型案例分析
    7.5 调查表设计及预调查结果
    7.6 调查对象多维特征分布
    7.7 调查对象潜在亚人群的识别及比较
    7.8 网络交友密切人群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8. 讨论
    8.1 NMCHC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特征
    8.2 网络交友与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8.3 感染风险认知与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8.4 NMCHC性伴交友与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8.5 线下社交环境与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8.6 人口流动与多维因素的相互作用
    8.7 报告经NMCHC传播的影响因素
    8.8 研究方法的应用意义和评价
    8.9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9.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5)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信行及检测意愿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抽样方法
        2.2.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2.3 质量控制
        2.2.4 定义和相关指标判断
        2.2.5 统计分析方法
    2.3 研究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艾滋病相关知识
        3.2.1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3.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2.3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3 艾滋病相关态度
        3.3.1 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基本情况
        3.3.2 艾滋病知识知晓与对艾滋病持有态度的关系
    3.4 性行为
        3.4.1 性行为类型
        3.4.2 安全套的使用情况
        3.4.3 高危性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
        3.5.1 主动检测意愿的基本情况
        3.5.2 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参与艾滋病宣传干预
        3.6.1 参与艾滋病宣传干预的基本情况
        3.6.2 曾经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对知晓情况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4.2 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态度
    4.3 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4.4 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情况
    4.5 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参与艾滋病宣传干预情况
    4.6 关于企业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的相关建议
    4.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上海2家工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的相关社会心理问题共患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抽样方法
    1.3 样本含量
    1.4 问卷设计
        1.4.1 人口学信息
        1.4.2 自尊
        1.4.3 焦虑
        1.4.4抑郁
        1.4.5 性冲动
        1.4.6 安全套使用情况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外来未婚女工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关系
    2.2 外来未婚女工社会心理问题与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关系
    2.3 外来未婚女工社会心理问题共患与安全套使用的关系
3讨论

(7)婚姻挤压和流动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西安的调查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 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 二) 商业性行为中的安全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
二、数据和方法
    ( 一) 样本及调查
    ( 二) 测量
    ( 三) 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与结论
    ( 一) 婚姻挤压与商业性行为发生率
    ( 二) 商业性行为与安全套使用行为
五、政策含义、局限性和展望
    ( 一) 研究结论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意义
    ( 二) 局限性与展望

(8)外来务工人员强化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质量保证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 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人口特征流动人口396名, 其中建筑工人128名, 共公场所从业人员134名, 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人134名。
    2.2 健康教育培训前
        2.2.1 健康教育培训前的试题答对率
        2.2.2 不同职业答对率
        2.2.3 不同性别培训前答对率
        2.2.4 流动人口不同婚姻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前答对率
        2.2.6 不同年龄组培训前答对率
        2.2.7 不同文化程度组培训前答对率
    2.3 培训前对艾滋病的态度与信念
        2.3.1 不同人口学特征培训前对艾滋病的态度不同人口学特征流动人口培训前对艾滋病的态度经单项X2分析, 结果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来源地等因素, 对艾滋病的态度表现不同。公共从业人员的艾滋病正向态度比例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建筑业, 建筑业最低。文化程度越高, 对艾滋病的态度越趋于理性。年龄21~30组对艾滋病态度正向率较高。省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正向率较高[3]。
        2.3.2 培训前高危行为与健康行为
        2.3.3 培训前相关知识获得途径与还想知道的内容已获得知识来源, 广播电视者82.57%、报刊杂志者7 0. 9 6%、标语及宣传栏者66.41%及科普手册宣传单者57.35%, 是培训前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的途径, 其他所占比例较少, 均在20%以下。还想知道的内容, 预防措施者79.80%, 传播途径者76.52%, 症状体征者63.89%、流行动态者62.88%、政策法规者5 8. 0 8%) 。
    2.4 健康教育培训三个月后知晓情况
        2.4.1 培训的试卷答对率
        2.4.2 不同职业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
        2.4.3 不同性别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没有1名答错, 为男性, 性别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X2=0.673;P=0.412) 你了解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有1名答错, 为女性, 性别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X2=1.494;P=0.222) 。非传播途径类题目, 四个题目均有答错者, 其中:与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答错者6名, 男性4名, 女性2名;与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答错者5名, 男性3名, 女性2名;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答错者3名, 男性2名, 女性1名;与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共用马桶, 浴、泳池会患艾滋病答错者2名, 均为男性;答错率性别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 (X2=1.349~0. 0 0 0;P=0.246~0.994) 。
        2.4.4 不同婚姻状况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
        2.4.5 不同来源地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你了解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两题均有1名答错, 其来源地均为省外, (X2=2.223;P=0.136) , 1名年龄较小、小学没有毕业、未婚名, 1名年龄较大、只上了三年小学、已婚。非传播途径类题目中的四个题目均有答错者。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X2=0.007~0.906 P=0.932~0. 3 4 1) 。
        2.4.6 不同年龄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常识性知识类题目中,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你了解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两个题目各有1 名答错的, 前者大于41岁, 没有文化, 已婚;后者小于20岁, 小学文化, 未婚。非传播途径类题目四个题目均有答错者, 与艾滋病或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答错者5名, 小于20岁者3名, 大于41岁1 名, 都是文化程度较低, 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X2=20.954;P=0.000)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答错者4名, 小于20岁者2名, 大于41岁者1 名, 文化程度较低, 概念模糊 (X2=4.072;P=0.254) 。与艾滋病或病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答错者6名, 小于20岁者4名, 20~30岁2名, 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X2=27.335, P=0.000) ;与艾滋病或病毒携带者共用马桶, 浴、泳池会患艾滋病都是文化程度较低, 均为小于20岁者, 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X2=13.598, P=0.004) 。
        2.4.7 不同文化程度培训三个月后答对率
    2.5 培训三个月后对艾滋病的态度与信念396 名培训三个月后对艾滋病的态度与信念正确回答率为9 8. 7 8% (2347/2376) 。在不同答题上答错者29名, 占1. 2 2%, 均因概念模糊, 拿不定主意。在你认为是否需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中认为没有必要6 名, 占1.52%。
        2.5.1 不同人口学特征培训三个月后对艾滋病的态度不同人口学特征流动人口培训三个月后对艾滋病的态度经单项χ2分析, 结果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来源地因素, 对艾滋病的态度表现不同。公共从业人员的艾滋病正向态度比例高于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 建筑业最低。文化程度越高, 对艾滋病的态度越趋于理性。年龄21~30组队艾滋病态度正向率较高。省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正向率较高。
        2.5.2 培训三个月后高危行为与健康行为固定性伴侣 (配偶、恋人或同居者使用安全套的频率) 最近三个月内有性行为活动者67.42% (267/396) , 其中有固定性伴侣者254名 (84.11%) , 培训前有临时 (含商业) 2 9 名 (9.60%) , 培训三个月后降低到13名 (3.28%) , 且均使用安全套。
    2.6 培训三个月后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健康教育强化培训后绝大多数熟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只有极个别文化程度极低者对个别问题有些模糊。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前后的回答正确情况
    3.2 不同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不同职业流动人口培训前对艾滋病答卷的答对率存在着差异, 正确率最高者为公共从业人员较高, 建筑工人较低, 与文献报道相似且偏低[7-9], 可能与样本有关。因此, 要加强全民防艾意识, 重点是农民工。所以, 政府要对各用人单位加强管理, 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时, 加强防艾教育。
    3.3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态度培训前流动人口对艾滋病还没有意识到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危害。
    3.4 健康行为与高危行为人们对性的观念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加上西方性解放的影响、个别人在性自由上过度炒作, 对我国几千年形成性节制优良传统是很大的冲击。卖淫、嫖娼、多性伴侣和一夜情不再是茶余饭后不能开口的谈资, 性交易见惯不怪, 安全套使用率低。流动人口中高危性行为占有一定的比例, 主要是多性伴侣、非婚性行为、同事间性释放等。使用安全套也较低, 与文献报道[9]结果一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不知道安全套有避孕和防治艾滋病的传播的两种作用。强化培训后, 固定性伴侣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提高了4.25倍;从来不使用安全套者培训后使用安全套者提高了3倍;临时性性伴侣有培训前的7.32%降低到3.28%, 且均使用安全套, 商业性性行为没有再发生。因此, 要加强防艾相关知识教育, 希望性活动100%使用安全套。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高危行为干预。降低感染和传播艾滋病与其他性病的危险风险。
    3.5 艾滋病知识需求的途径和想了解的内容知识需求的途径培训前调查与文献结果一致[12, 13]。培训后几乎全部熟知了防艾相关知识, 这说明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不如强化训练, 填鸭式教育不失为一个最好的办法, 对普通固定人群不易组织的群体采用广告牌、宣传栏、宣传单、手册和广播、电视、手机及移动终端收听收看其他节目时所插播防艾知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起一定的作用, 所以防艾宣传工作应全方位、立体化, 对流动人口重点放在用人单位培训。

(9)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抽样方法
    1.3样本量及数据采集
    1.4问卷设计
    1.5质量控制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2.2安全套使用与人口学因素的关联
    2.3社会认知因素与安全套使用关联
3讨论

(10)新疆艾滋病防治工作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新疆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
        1.1 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
        1.2 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
        1.3 清真寺开展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
    2 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干预后效果分析
        2.1 新疆不同人群一般情况
        2.2 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3 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情况
        2.4 新疆不同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看法情况
        2.5 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干预活动情况
        2.6 新疆不同人群性行为情况
        2.7 新疆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服务满意度情况
讨论
    1 艾滋病干预活动取得的成绩
    2 艾滋病干预活动存在的问题
    3 对进一步完善新疆艾滋病干预活动的政策建议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附件

四、Study on Perception of Potential Condom Use among Unmarried Migrant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向辉.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2]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艾克丹·塔西.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D]. 滕宏培. 山东大学, 2019(02)
  • [4]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俞秋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5]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信行及检测意愿的调查研究[D]. 刘丹. 南华大学, 2019(01)
  • [6]上海2家工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的相关社会心理问题共患效应分析[J]. 沈秋明,施悦,王泽洲,张舒娴,拉巴仓拉,蔡波,蔡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 [7]婚姻挤压和流动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西安的调查发现[J]. 杨雪燕,王珺,伊莎贝尔·阿塔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8]外来务工人员强化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评价研究[J]. 许国峰,姜桂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 [9]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J]. 顾勰成,王亦晨,蔡波,王英,卢泰安,王侃,蔡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7)
  • [10]新疆艾滋病防治工作干预效果评价[D]. 帕尔哈提·亚迪卡尔(Parhat.Yadikar).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未婚流动人口潜在使用安全套认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