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街流量计电动执行器振荡及电磁干扰的原因及对策

涡街流量计电动执行器振荡及电磁干扰的原因及对策

一、电动执行机构振荡及涡街流量计受电磁干扰的原因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哲晓[1](2018)在《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湿气流量测量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十分重要,而当气速较高时,雾环状流是主要的两相流型。涡街流量计被广泛应用于单相及两相流量测量,然而当其用于湿气测量时,会出现体积流量过读问题,影响其计量精度。此外受工况变化影响,还可能出现相变,影响其质量流量测量。为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涡街测量特性,需准确测量和控制两相流动参数,如压力、流量、温湿度和液滴含量等。本文建立了基于PLC+MCGS的两相参数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优化其性能;利用此控制系统进行雾环状流下涡街过读现象的实流实验,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和成果有:针对实验装置的气相压力流量耦合问题,设计了模糊PI自整定控制方案,结合相对增益法实现了压力和流量的解耦控制。压力调节范围100~600 kPa、流量5~25 m3/h,稳态误差为0.5%,调节时间约30 s。针对实验装置的温湿度控制,首先利用液滴蒸发模型和CFD手段,设计和优化了蒸发器结构和尺寸。设计了无超调模糊PID控制方案,实现了湿度0~100%、温度0~80℃调节,稳态误差为0.5%。基于以上实验装置,重点对涡街流量计的雾环状流测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单相流条件下,湿度仅影响涡街的质量流量测量。在雾状流条件下,过读因子OR随液相加载量φ增大而增大,且增长率与压力、雷诺数呈正相关,推测可能与液滴夹带率有关。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设计了液膜收集计量装置并测量了液滴实际加载量φp。实验表明,不同工况下OR-φp增长率曲线基本是重叠的,说明液滴加载量φp是过读的主要影响参数。

孙浩[2](2018)在《一种基于单片机STM32的加油机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很多施工地方,车辆尤其工程车辆不方便移动,而且很多工地位于山区,道路不通无法到加油站正常加油,需用油罐车或者单位自备车辆来供油,为了方便计量,就必须在加油车上安装车载加油机。但是,目前车载加油机功能单一,自动化不够。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智能,交易方便的自动车载加油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设计的是一种基于单片机STM32的车载加油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由IC卡、计算机、单片机、通信、电子信息等技术以及实现多种功能的接口电路组成的并具有计量、收费和统计功能的机械电子网络加油系统,通过LabVIEW编程进行加油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包括用户名、IC密码、单价、油量、消费金额和消费日期等信息)以及对用户数据库的操作处理,有效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用户信息的管理和加油机日常工作的监控。与此同时,考虑到加油机的工艺要求,避免加油过程中燃油的“过冲量”过大而影响加油的准确度,需对油路通道中的比例阀进行稳定有效的流量自动控制。因此,本设计还通过MATLAB进行PID自动控制比例阀流量的仿真设计。本次设计是以STM32芯片作为控制主板的核心而设计的加油机控制系统,通过对涡街流量传感器输出脉冲的捕获,来实现对加油机的油量的计量。从下位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分析到软件程序的设计,从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到加油机流量控制算法的仿真,详细介绍了各个电子元件和芯片的功能,软件程序控制流程,用户信息的监控与管理,自平衡流量控制算法的模拟与仿真,真正实现软硬件的结合。具有操作方便,精确度高,功能齐全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朱娜[3](2018)在《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节能减排的号召,低品位余热资源回收发电技术开始被广泛关注。针对低品位余热资源回收难问题,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罗茨动力机用于低品位余热发电领域的技术方案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为使控制系统调试方便、易维护,改善运行稳定性,增强工作可靠性,本文对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控制系统硬件平台优化以及先进控制算法应用达到改善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对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模块-基板形式的硬件整体设计方案,在模块化硬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软件系统方案,并对低品位余热发电机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将模糊PID控制应用于转速调节系统中,致力于稳定电能的研究。2.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搭建具有可裁剪、可移植、可扩展功能的模块-基板形式硬件平台。主要有以主从C8051F020片上系统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模块、输入接口电路部分(包括仪表信号采集模块、转速检测模块、I/O输入模块)、输出接口电路部分(包括电动比例阀驱动模块、伺服节流阀驱动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以及通信接口模块。各功能模块独立存在,通过基板连接完成硬件平台搭建,表明模块-基板形式硬件平台在研究过程中的优势。3.在硬件电路完成的基础上,设计控制系统软件。主要有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转速调节系统软件设计:将模糊PID控制用于转速调节,通过Matlab仿真分析表明其控制优势,继而对转速调节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同时对基于SPI协议的主从通讯程序以及基于Modbus协议的上下位机通讯程序进行研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4.对模块-基板形式的硬件平台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的可靠性与功能性;然后在搭建的试验平台上进行实验,实验表明在模块-基板硬件平台上及模糊PID控制算法调节下,系统可快速响应且可以稳定运行。为未来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在余热资源再利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何伟[4](2018)在《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深水表层钻井过程中,动态压井钻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安全密度窗口窄,井身结构设计困难,套管无法下到预定的深度的问题,也是钻遇浅层气、浅层流,难以实施井控的有效解决办法。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是动态压井钻井技术的关键装备单元,混合效率和控制精度一直是设备升级换代中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基于安全高效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给出了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整体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了混合器的关键参数。最终设计加工出原理样机并进行试验验证。利用多层次模块划分法,对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进行功能结构单元模块划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混合装置设计方法。根据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技术工作原理,考虑混合器混合效率的诸多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混合器舱体、喷嘴形状、喷嘴入射方式和方向、扰流元件设计等因素对混合器混合效率、混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传统T型混合器在两种流体混配比接近时出口密度均方差偏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混合器舱体、喷嘴形状、喷嘴入射方式和方向、扰流元件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合现场工艺需求,详细设计了混合装置结构和安装方式以及控制流程,并完成了样机加工与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能够快速的将基浆和海水均匀混合,混合密度误差保持在0.016g/cm3以内,较传统Y型和T型混合器混合精确度提升20%。

贾博儒[5](2017)在《点燃式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起动与工作过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前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Free Piston Engine Generator,简称FPEG)作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燃料适应性好、能源利用率高等众多优势,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双活塞双气缸点燃式FPEG为研究对象,从仿真与实验两方面对其发动机冷起动过程及燃烧工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FPEG系统功率匹配设计方法搭建了火花点燃式双活塞双气缸FPEG实验样机及测试平台,提出了自由活塞发动机与直线电机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思路,并制定了发动机冷起动过程、稳定工作过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集成控制策略。(2)针对点燃式双活塞双气缸FPEG的发动机冷起动问题,采用活塞往复振荡的方式积累气缸内混和气的压缩能量,直线电动机将输出大小恒定、方向与活塞速度保持同向的电机力。仿真结果表明应采用闭环控制策略实现该方案,通过电流补偿使得实际输出的电机推力维持在目标值,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冷起动。(3)仿真研究了FPEG发动机在振荡起动过程中的运行特性,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了电动机推力大小的选取对自由活塞发动机冷起动的影响。通过提高电动机的输出推力,峰值缸压的增长速率变快,同时稳定后峰值缸压值随之升高。采用较高的电动机推力活塞所能达到的上止点或发动机压缩比越大,完成发动机冷起动所需运行循环次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4)建立了FPEG系统在稳定工作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完成了对仿真模型的校验。仿真结果表明活塞的峰值速度及发动机的压缩比与节气门开度成正比,发动机的燃烧放热过程近似为等容放热过程,活塞在越过上止点后速度较快,这将有助于减少膨胀行程的传热损失,并将有助于降低由于气缸内温度较高所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自由活塞发动机的等效转速较低,系统的摩擦损失所占指示功率的比例低于5%,FPEG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可高达35%,系统总效率可达31.5%,输出功率约为4kW。(5)以所搭建的FPEG原理样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样机冷起动过程、电机拖动着火工作过程的实验研究。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峰值缸压和发动机等效转速均和直线电动机的推力大小呈近似线性关系。为保证发动机顺利实现点火,则直线电动机的推力大小应高于103N。实验样机电机拖动燃烧过程中,发动机冷起动开始后的第四个运行周期,气缸内压强快速升高至40bar左右,发动机压缩比超过9:1,表明所设计的FPEG样机成功实现了点火燃烧过程。(6)将FPEG系统动力学数值模型被等效简化为受迫振动方程,即m(?)+ c(?)+ kx=F(t),并求得了活塞位移的计算公式。该简化动力学模型成功解耦了FPEG的结构设计参数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总结分析了当活塞横截面积、活塞动子组件质量、压缩行程及电磁阻尼系数等主要设计参数对FPEG活塞振幅、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发动机运行频率、峰值输出电功率等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为FPEG系统匹配设计过程及后续型号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刘玉磊[6](2016)在《微型谐振传感器反馈测量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谐振式传感器是以内部谐振子频率信号作为输出的传感器,待测参数使谐振子等效质量、刚度系数或阻尼系数产生变化,通过谐振子的谐振频率特性变化表现出来。频率信号采集过程相对简单,抗噪声能力强,易被调理为标准数字信号,方便智能芯片处理与远距离传送。高分辨力谐振式质量传感器要求谐振器具有极高的共振频率,即极小的物理尺寸和高品质因数测试系统,对传感器加工工艺和检测技术提出了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双闭环反馈质量测试系统,同时调整系统等效质量与阻尼系数,在微米级谐振子上获得原子/分子级别分辨力与极高的品质因数。研制出纳米间隙谐振传感器。利用微细电铸加工技术在金属基板上沉积镍材,完成具有7μm间隙的悬臂梁式谐振气敏传感器加工。设计了单晶硅湿法腐蚀工艺,完成了微米尺寸悬臂梁与底座的加工,通过精密控制的台阶差,实现了具有200nm间隙的微型谐振式传感器的制作。提出调整系统等效质量以改变系统谐振频率的闭环反馈原理。在质量检测系统中设置一个180°反馈增益,以减小系统等效质量,提高系统谐振频率。以逆锁定放大器代替高频带通滤波器,将有用频率进行频谱迁移,较好的滤除了噪声干扰。分别研制出能够精密控制原子/分子沉积量的闭环运动控制系统,保证原子/分子逐个沉积。质量传感器系统具有极高的谐振频率,在真空环境中完成了单个原子/分子质量测定。提出具有原子/分子分辨力的双闭环反馈质量检测系统。在180°反馈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路90°相位反馈,以减小系统等效阻尼,获得高品质因数与分辨力。测得双闭环反馈增益参数对系统频率、品质因数、分辨力和噪声的影响规律。求得特定状态下双闭环反馈系统最佳特性点,利用双闭环反馈系统在真空状态进行的金属原子测试噪声明显小于单反馈系统,并在常压状态下测得单个氢气分子质量。在气体传感器检测系统上应用双闭环反馈原理,提高气体传感器分辨力。研制出低频与中频闭环测试系统,利用电铸与湿法腐蚀的气敏传感器,完成了常温常压状态下氢气、乙醇和氨气的浓度测试。在气敏传感器闭环测试系统上设置180°和90°双闭环反馈,大幅度提高了系统品质因数与分辨力,并明显减小系统噪声,证明了双闭环反馈系统的通用性。

吴宏宇[7](2015)在《基于流向压力检测的热能计量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作者针对国内外暖气供热系统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从节能及合理计费的角度出发,对一款适用于供热分户计量的热能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我国现用供热管网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热能计量装置的要求。由于供暖管道中水质等因素的影响,热能表出现测量误差大的情况,在分析热能计算方法和原理及流量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热能计量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测量供暖管道的截面流向压力和供暖管道进、出口水温来计算热能。论述通过数据采集卡PXI-6251将流量及管道截面流向压力信号采集并传输到计算机中,显示并存储。经过分析处理得出管道截面流向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式,为热能计量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何源[8](2013)在《暖气热能计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在分析我国供热体制以及热能计量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供热管道流向压力测量的热能计量方法以及和热量控制机构一体化的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对暖气供热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后,详细的阐述了我国供热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供暖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目标。接着归纳综述各种流量的计算方法和流量计的结构分类,流量的计量方法包括:力学方法、电学方法、声学方法、热学方法、光学方法和原子物理方法,流量计按结构分有容积式流量计、压差式流量计、浮子式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流体振荡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然后详细论述基于供热管道流向压力测量的热能计量的原理和机构设计和实验研究平台的设计,传统的热能表由于受水质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影响热能计量的精确度,因此本论文通过压差传感器测量管道截面两端的流向压差,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进行流量校对,找到一组不同时刻的压差与流量数据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把流量测量转化为压差测量。本论文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安装一个水流压差传感器测量管道截面两端的流向压差,在供暖管道安装电磁流量传感器测量供暖管道的流量,在调节阀的进出口安装DS18B20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流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压差信号、流量信号经过数据采集卡放大转和换并传输到计算机中,温度信号通过串口传输到计算机中。这些数据经过LabVIEW软件的采集和处理存储和显示在计算机中。流向压差传感器选用PTG502水流压差变送器,电磁流量计选用开封中华仪表厂的H200B智能电磁流量转换器,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采集压力信号的数据采集卡选用NI的6251,采集流量的数据采集卡选用NI PXIe-4300,温度信号通过串口传输到计算机中。在最后通过NIDAQ的仿真模拟流量、压差和温度采集系统的工作。

董子良[9](2011)在《矿山排水系统自动化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金属矿山的发展,地下矿山水灾已经成为制约高效采矿的重要因素。矿井涌水若不能及时排出,不但会影响正常生产,严重时还会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排出矿井涌水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数地下金属矿山的排水方式是人工手动控制水泵进行排水或者是使用继电器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障率较高,极大的影响了矿山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高效、智能、低消耗完成矿井排水工作是当前矿山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大红山铜矿485水仓水泵远程自动化监控改造项目,着重论述在改造过程中系统整体布局,水泵房管路闸阀的改造,液位计流量计等传感器的选型,以PAC工业控制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用于远程监控水泵的上位机软件的开发。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整个自动化监控系统选用SCAD 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方式,主要有现场控制级(包括水泵、传感器、电磁阀等),过程控制级(PAC控制模块),监督控制级(上位机)。(2)水泵房改造的主要内容有:用电磁阀代替原有的球阀并加装旋启式止回阀对水箱注水系统改造、采用介质自控闸阀代替手动闸阀对水泵出水管路进行改造。(3)工业控制器选取硕华ADAM型PAC作为控制元件,PAC工业控制器分为CUP模块、数字输入模块、数字输出模块和模拟输入模块4部分。其中电机启动触点连接数字输入模块,电机继电器线圈和电磁阀线圈连接数字输出模块,液位计和流量计连接模拟量输入模块。CUP模块负责分析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并且发出指令。PAC控制器通过工业以太网与上位机相连接,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4)上位机软件开发部分主要有:选择MultiProg软件作为PAC系统编程工具,组态王6.53作为SCADA系统上位机用户界面开发软件,选择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在本文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完成了水泵房的改造、PAC控制器的安装和上位机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完成了大红山铜矿485水仓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本地手动,远程自动和远程手动3种控制水泵的模式,并且做到了对水泵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宋艳丽[10](2010)在《基于PLC的医用纯净水处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来源、背景,分析了血液透析原理,血液透析对透析液要求,透析用纯净水在血液透析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两部分,根据产水指标要求,本系统采用二级反渗透工艺,控制上采用西门子S7-300PLC实现自动控制,完成对系统参数的检测、工作状态控制与切换、结合变频器实现恒压供水控制等。然后论述了系统硬件的选型,包括检测仪表的选型,如温度、流量、压力、电导率等变送器的选型;阀门的选型,如电磁阀、电动阀、逆止阀的选型;PLC及相关模块的选型。系统硬件设计部分详细列出了PLC的I/0口资源分配情况,设计了系统的结构框图,并进行了系统的硬件组态。一二级反渗透系统可工作在正常产水、水箱供水、待机和原水再生四个工作状态,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调用,在论文中列出了程序的控制流程图。另外,本系统实现了恒压供水控制,在一二级反渗透正常工作状态,通过位于产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实现恒压控制,在水箱供水状态,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从而控制产水压力的恒定,后者的设计在论文中详细进行了介绍。该项目已投入生产试运行,实验表明:该自动化系统运行平稳,根据用水情况可以工作在不同工作状态,而且产出的纯水质量高,满足医疗用水要求,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二、电动执行机构振荡及涡街流量计受电磁干扰的原因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执行机构振荡及涡街流量计受电磁干扰的原因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涡街流量计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涡街流量计测量特性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涡街两相流测量基础理论
    2.1 涡街流量计基础
        2.1.1 旋涡脱落过程
        2.1.2 涡街流量计测量原理
        2.1.3 旋涡发生体
        2.1.4 旋涡频率检测的基本方法
    2.2 湿气两相流动基础
        2.2.1 湿气两相流型
        2.2.2 湿气两相流动参数
    2.3 基于涡街原理的湿气两相流测量
第3章 雾状两相流实验平台
    3.1 基于雾化混合的两相流装置
        3.1.1 水路控制模块
        3.1.2 气液混合模块
        3.1.3 气路控制模块
    3.2 雾状流实验平台参数控制系统
        3.2.1 控制柜及PLC
        3.2.2 控制目标与总体方案
    3.3 MCGS上位机平台
        3.3.1 MCGS组态软件
        3.3.2 上位机组态设计
        3.3.3 上位机通讯调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LC的压力流量自整定控制研究
    4.1 模糊PID理论及实现
        4.1.1 模糊控制理论
        4.1.2 模糊PID控制器
    4.2 基于PLC的压力流量控制器设计
        4.2.1 基于相对增益的压力流量解耦方法
        4.2.2 压力流量控制器设计
    4.3 控制器性能测试
        4.3.1 压力控制器测试
        4.3.2 流量控制器测试
        4.3.3 压力流量控制器联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LC的无超调温湿度控制研究
    5.1 蒸发器设计
        5.1.1 有限空间液滴蒸发模型
        5.1.2 蒸发器结构设计
        5.1.3 液滴蒸发数值仿真
    5.2 温湿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5.3 温度控制优化的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雾环状流涡街两相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6.1 信号处理与采集系统
        6.1.1 涡街信号处理系统
        6.1.2 信号采集系统
    6.2 涡街标定与湿度影响研究
        6.2.1 涡街单相气标定实验
        6.2.2 湿度对涡街测量特性影响研究
    6.3 雾环状流涡街流量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6.3.1 实验条件
        6.3.2 涡街信号时频域分析
        6.3.3 涡街过读研究
    6.4 涡街过读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验证
        6.4.1 环状流液膜收集与计量装置
        6.4.2 液滴夹带率测量及其影响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一种基于单片机STM32的加油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加油机成果及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加油机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1 设计内容
        1.3.2 设计要求
        1.3.3 论文的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方案论证
    2.1 加油机工作原理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方案选择
        2.3.1 控制和输入部分
        2.3.2 显示和按键部分
        2.3.3 存储器和IC卡部分
        2.3.4 电源和通信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油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影响测量油量准确度的因素
    3.2 输入模块设计
        3.2.1 涡街流量计
        3.2.2 涡街流量计型号的选用
        3.2.3 光电耦合器选用
        3.2.4 流量测量电路设计
        3.2.5 定时器脉冲输入捕获
    3.3 控制模块设计
        3.3.1 STM32F407ZGT6性能
        3.3.2 复位电路设计
    3.4 键盘模块设计
    3.5 显示模块设计
        3.5.1 ST7920工作原理
        3.5.2 LCD工作原理
        3.5.3 显示部分电路原理图
    3.6 存储器模块
        3.6.1 SPI工作原理
        3.6.2 X25045存储器
        3.6.3 SPI配置过程
        3.6.4 X25045电路设计
    3.7 IC卡模块设计
        3.7.1 SLE4442芯片简介
        3.7.2 IC卡接口电路
    3.8 上位机通信接口设计
        3.8.1 RS485通信简介
        3.8.2 SP3485芯片介绍
        3.8.3 RS485原理图电路
    3.9 打印机接口设计
    3.10 电源模块设计
    3.11 后向通道配置
    3.12 加油机控制主板
    3.13 PID流量控制算法
        3.13.1 比例阀对流量控制的作用
        3.13.2 PID控制算法
        3.13.3 MATLAB仿真
    3.1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系统子程序设计
        4.2.1 IC卡识别流程图
        4.2.2 键盘扫描程序流程图
        4.2.3 密码校验流程图
        4.2.4 加油程序流程图
        4.2.5 从机通信流程图
    4.3 主函数部分代码
    4.4 子程序部分函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5.1 LabVIEW软件介绍
    5.2 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5.3 管理员登陆程序设计
    5.4 数据库的设计
        5.4.1 SQL Server介绍
        5.4.2 常用SQL语句
        5.4.3 LabSQL配置
        5.4.4 数据库访问程序设计
    5.5 MODBUS协议优点
    5.6 用户加油管理程序设计
    5.7 整机调试
        5.7.1 实验装置构成
        5.7.2 调试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1.3 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1.3.1 小型动力机的研究现状
        1.3.2 罗茨动力机的在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中的应用
    1.4 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控制系统研究
        1.4.1 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控制系统现状
        1.4.2 低品位余热发电控制系统的确定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2.1 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介绍
        2.1.1 罗茨动力机
        2.1.2 蒸汽循环管道
        2.1.3 冷却润滑系统
        2.1.4 发电机及电力输出控制柜
    2.2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2.1 关键元器件的研究
        2.2.2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2.3 控制对象分析
        2.2.4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2.5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3 低品位余热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研究
        2.3.1 系统稳定性概念
        2.3.2 控制策略研究
        2.3.3 模糊PID控制器
        2.3.3.1 PID控制系统
        2.3.3.2 模糊控制器
        2.3.3.3 模糊PID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品位余热发电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开发
    3.1 控制芯片选型
    3.2 最小系统设计
    3.3 主MCU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3.3.1 仪表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2 转速检测电路设计
        3.3.3 I/O输入通道电路设计
    3.4 从MCU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4.1 电动比例阀驱动电路设计
        3.4.2 伺服节流阀驱动电路设计
        3.4.3 开关量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5 多电源电路设计
        3.5.1 24V-12V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3.5.2 24V-5V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3.5.3 5V-3.3V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3.6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6.1 RS23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6.2 RS485 上位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7 模块-基板硬件平台搭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品位余热发电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低品位余热发电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1.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1.2 冷却润滑系统软件设计
        4.1.3 发电系统软件设计
        4.1.4 故障处理系统设计
    4.2 转速调节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模型建立
        4.2.2 转速调节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2.3 转速调节系统软件实现
    4.3 系统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3.1 SPI通讯程序设计
        4.3.2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4.3.2.1 人机交互系统选择
        4.3.2.2 Modbus通信协议
        4.3.2.3 基于Modbus-RTU协议的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4.4 人机交互功能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实验测试
    5.1 基础硬件测试
        5.1.1 电源电路硬件测试
        5.1.2 最小系统硬件测试
        5.1.3 通信电路硬件测试
        5.1.4 伺服节流阀驱动硬件测试
        5.1.5 电动比例阀驱动硬件测试
        5.1.6 转速检测硬件测试
    5.2 试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2.1 试验平台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选题研究领域简介及现状
        1.2.1 动态压井钻井技术简介
        1.2.2 动态压井钻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混合装置研究现状
        1.2.4 混合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设计方法及方案
    2.1 装置设计流程及方法
    2.2 结构功能单元模块划分
    2.3 装置设计要点
    2.4 相关规范及标准
    2.5 装置整体设计方案
        2.5.1 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技术原理
        2.5.2 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组成
        2.5.3 装置控制方案设计
    2.6 装置工作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KD系统混合器优化设计
    3.1 混合器内部流场分析方法
        3.1.1 多相流动模拟模型选择
        3.1.2 湍流模型选择
        3.1.3 模拟求解流程
    3.2 混合器混合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2.1 DKD混合器混合舱结构选型
        3.2.2 DKD混合器喷嘴形状设计
        3.2.3 DKD混合器喷嘴入射方式对比
        3.2.4 T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器入射方式优化
        3.2.5 不同扰流元件模拟分析
    3.3 最终方案确定
        3.3.1 DKD混合器整体组成
        3.3.2 混合器零部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置零部件选型及设计
    4.1 基础参数计算
        4.1.1 基础参数排量计算
        4.1.2 基础参数混合器压耗的计算
    4.2 流量计选型
        4.2.1 流量计选型原则
        4.2.2 流量计分类及对比
        4.2.3 流量计确定
    4.3 质量流量计选型
        4.3.1 质量流量计选型原则
        4.3.2 质量流量计分类对比
        4.3.3 质量流量计的确定
    4.4 调节阀选型
        4.4.1 调节阀类型的选型
        4.4.2 调节阀执行机构选型
        4.4.3 调节阀口径选择
    4.5 其他零件设计选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置样机研制及试验
    5.1 海洋动压压井钻井混合装置样机研制
    5.2 海洋动压压井钻井混合装置混合器样机设计加工
    5.3 海洋动压压井钻井混合装置样机测试
        5.3.1 试验目的
        5.3.2 测试过程及结果
        5.3.3 试验结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点燃式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起动与工作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研究现状
        1.2.1 不同燃料及燃烧模式下运行机理研究
        1.2.2 不同结构下起动及工作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1.2.3 原理样机参数匹配设计研究
    1.3 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FPEG系统功率匹配设计及原理样机搭建
    2.1 样机总体方案设计
    2.2 发动机选型与匹配设计
        2.2.1 点燃式自由活塞发动机
        2.2.2 空气供给系统匹配计算
        2.2.3 电子点火系统设计与优化
        2.2.4 燃油供给系统设计与优化
    2.3 直线电机及驱动器选型计算方法
        2.3.1 电机结构形式
        2.3.2 电机性能指标
    2.4 FPEG原理样机控制策略
        2.4.1 发动机冷起动过程控制策略
        2.4.2 发动机稳定工作过程控制策略
        2.4.3 集成控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FPE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运行机理研究
    3.1 FPE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数值模型
        3.1.1 动力学模型
        3.1.2 热力学模型
        3.1.3 Simulink仿真模型
    3.2 实验测试结果及模型校验
        3.2.1 发动机冷起动过程软硬件实现
        3.2.2 实验测试结果
        3.2.3 冷起动过程数值模型校验
    3.3 开环与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开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
        3.3.2 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
        3.3.3 不同起动策略优缺点比较与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FPE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运行特性分析
    4.1 发动机冷起动过程运行特性
        4.1.1 峰值缸压变化研究
        4.1.2 位移及速度变化研究
        4.1.3 左右两侧发动机运行特性分析
    4.2 起动过程时长分析
    4.3 起动过程能量消耗分析
    4.4 发动机冷起动过程对燃烧发电过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FPEG稳定工作过程仿真研究及参数分析
    5.1 稳定工作过程数值模型
        5.1.1 数值模型框架结构
        5.1.2 活塞动力学模型
        5.1.3 发动机缸内热力学模型
        5.1.4 直线发电机模型
        5.1.5 小节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数值模型校验
        5.2.2 FPEG输出功率范围研究
        5.2.3 FPEG工作特性分析
    5.3 系统运行影响参数分析
        5.3.1 发动机设计参数
        5.3.2 发动机运行条件
        5.3.3 燃烧过程参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FPEG原理样机实验研究
    6.1 FPEG原理样机测试系统
    6.2 FPE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实验研究
        6.2.1 低推力下系统工作特性研究
        6.2.2 125N推力下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6.2.3 不同电机推力下系统工作特性变化趋势
    6.3 FPEG电机拖动着火过程实验研究
        6.3.1 发动机工作特性分析
        6.3.2 活塞动力学特性研究
        6.3.3 发动机失火分析
        6.3.4 直线电机工作模式转换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FPEG结构参数解耦分析
    7.1 系统动力学简化模型分析研究
        7.1.1 动力学简化模型数学描述
        7.1.2 动力学简化模型校验分析
        7.1.3 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
    7.2 动力学简化模型仿真结果与分析
        7.2.1 设计参数对活塞动力学影响规律
        7.2.2 设计参数对发动机运行频率影响规律
        7.2.3 设计参数对系统输出电功率影响规律
    7.3 本章小结
结论
    1.全文总结
    2.本文创新点
    3.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6)微型谐振传感器反馈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智能MEMS传感器
        1.1.2 谐振式MEMS质量传感器
        1.1.3 质量传感器检测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存在问题与研究目的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微谐振梁式传感器设计与制作
    2.1 谐振式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2.2 电铸式谐振传感器
        2.2.1 电铸成型原理
        2.2.2 一体式电铸谐振传感器
        2.2.3 电铸加工要点
    2.3 硅微传感器设计加工
        2.3.1 硅微传感器加工工艺选择
        2.3.2 设计思路
        2.3.3 上极板加工流程
        2.3.4 下极板加工流程
        2.3.5 双极板装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闭环反馈质量传感器测试系统研究
    3.1 谐振传感器检测原理
        3.1.1 激励检测方式选择
        3.1.2 谐振传感器三倍频检测原理
    3.2 高频闭环检测系统
        3.2.1 反馈高频检测系统原理
        3.2.2 高频系统关键模块设计
        3.2.3 高频测试系统
    3.3 金属原子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3.3.1 真空获得方案
        3.3.2 石英晶体微天平系统
        3.3.3 挡板机构设计
    3.4 金属原子测试
        3.4.1 传感器关键参数确定
        3.4.2 频率稳定性测试
        3.4.3 谐振频率随闭环增益G2的变化
        3.4.4 蒸发速率测定
        3.4.5 金属原子测试
    3.5 气体质量传感器测试方案设计
        3.5.1 敏感材料涂覆
        3.5.2 H2测试气源设计
        3.5.3 乙醇测试气源设计
    3.6 气体分子质量测试
        3.6.1 气体测试关键参数确定
        3.6.2 气体分子测试
    3.7 质量传感器分子/原子测试结果对比
    3.8 质量传感器品质因数与振幅测定
        3.8.1 质量传感器品质因数Q测定
        3.8.2 质量传感器振幅测定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闭环反馈质量传感器测试系统研究
    4.1 双闭环反馈传感器特性研究
        4.1.1 传感器关键初始参数
        4.1.2 反馈增益研究
        4.1.3 传感器振幅测定
    4.2 原子质量测试
        4.2.1 真空状态下金属原子质量实测
        4.2.2 气体分子质量测试
        4.2.3 原子实测结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敏传感器双闭环反馈系统测试
    5.1 谐振式气敏传感器振动特性分析
        5.1.1 悬臂梁动力学模型
        5.1.2 悬臂梁模型分子力影响
    5.2 低频检测系统设计
        5.2.1 开环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5.2.2 电铸气敏传感器开环检测
        5.2.3 闭环测试系统设计
        5.2.4 气敏传感器闭环测试
    5.3 电铸式气敏传感器测试
        5.3.1 气敏测试实验方案设计
        5.3.2 气敏测试结果分析
    5.4 闭环反馈提高品质因数和灵敏度
        5.4.1 90°反馈测试
        5.4.2 90°与 180°闭环反馈测试
    5.5 硅微气敏传感器中频测试系统设计
        5.5.1 开环测试系统设计
        5.5.2 中频闭环检测系统设计
        5.5.3 中频测试系统
    5.6 硅微气敏传感器测试
        5.6.1 开环测试
        5.6.2 硅微气敏传感器闭环测试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附录A 测试系统关键模块设计
    A.1 电压跟随器及反相放大器设计
    A.2 电流电压转换(I/V)模块设计
    A.3 电压放大模块
    A.4 开关电容带通滤波器设计
    A.5 锁相环倍频模块
    A.6 等精度频率监测模块设计
    A.7 增益与相位调整模块设计
    A.8 自动增益控制(AGC)模块设计
    A.9 逆锁定放大器模块设计
    A.10 压控带通滤波器设计
    A.11 比较器设计
    A.12 分频器设计
    A.13 锁相环HC4046模块设计
    A.14 锁相环SA568模块设计

(7)基于流向压力检测的热能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供热体制现状及问题
        1.1.2 我国供热体制的改革历程
    1.2 国内外热计量技术的发展
        1.2.1 国外热计量的发展
        1.2.2 国内热能计量的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来源及主要内容
    1.4 课题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热能计量的原理和方法
    2.1 热能计量的原理
    2.2 流量计量方法和分类
        2.2.1 按照流量测量原理
        2.2.2 按照流量计的结构分类
    2.3 压差流量计
    2.4 浮子流量计
        2.4.1 浮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4.2 浮子流量计的类型
        2.4.3 浮子流量计的特点
    2.5 涡街流量计
        2.5.1 涡街流量计的原理
        2.5.2 涡街流量计的结构
        2.5.3 影响涡街流量计的因素
    2.6 超声波流量计
        2.6.1 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2.6.2 超声波流量计的特点
        2.6.3 超声波流量计的应用
    2.7 电磁流量计
        2.7.1 电磁流量计的原理
        2.7.2 电磁流量计的结构和选型
        2.7.3 电磁流量计的影响因素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截面流向压力检测的热能计量装置的设计
    3.1 总体构成
    3.2 热能计量装置
        3.2.1 调节阀的选取
        3.2.2 应变片的选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能计量装置的实验平台
    4.1 LabVIEW简介
    4.2 虚拟仪器的组成和分类
        4.2.1 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
        4.2.2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
    4.3 实验平台的软件设计
        4.3.1 系统软件架构
        4.3.2 数据采集系统
        4.3.3 系统设计
    4.4 实验硬件系统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暖气热能计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我国供热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2 我国的供热体制改革
    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热能计量发展现状
        1.3.1 国外热能计量的技术现状
        1.3.2 国内热能计量的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流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2.1 热能计量的基本原理
        2.1.1 热量计算
        2.1.2 热能表测量的参数
    2.2 流量计量方法和分类
        2.2.1 流量测量方法
        2.2.2 流量计的结构分类
    2.3 压差流量计
    2.4 浮子流量计
        2.4.1 浮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4.2浮子流量计的类型
        2.4.3 浮子流量计的特点
    2.5 涡街流量计
        2.5.1 涡街流量计的原理
        2.5.2 涡街流量计的结构
        2.5.3 影响涡街流量计的因素
    2.6 超声波流量计
        2.6.1 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2.6.2 超声波流量计的特点
        2.6.3 超声波流量计的应用
    2.7 电磁流量计
        2.7.1 电磁流量计的原理
        2.7.2 电磁流量计的结构和选型
        2.7.3 电磁流量计的影响因素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热量控制阀截面流向压力测量的热能计量装置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构成
    3.2 热能计量和热量控制一体化阀
        3.2.1 热能计量装置
        3.2.2 热量控制装置
        3.2.3 调节阀的选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能计量装置研究实验平台设计
    4.1 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4.2 水流压差传感器
    4.3 电磁流量计
    4.4 DS18B20温度传感器
    4.5 NIDAQ数据采集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虚拟仪器测定实验数据
    5.1 LabVIEW简介
    5.2 虚拟仪器的组成和分类
        5.2.1 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
        5.2.2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
    5.3 虚拟仪器的特点和应用
        5.3.1 虚拟仪器的特点
        5.3.2 虚拟仪器的应用
    5.4 软件的整体设计
        5.4.1 流量和压力采集系统软件架构
        5.4.2 流量和压力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
        5.4.3 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矿山排水系统自动化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论文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论文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文研究对象及系统整体构架思路
    2.1 矿山概述
    2.2 研究对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矿井排水方式的选择
        2.2.2 井下排水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
        2.2.3 井下水仓设备现状调查与分析
        2.2.4 水泵控制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2.2.5 井下通讯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
    2.3 自动监控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2.4 自动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4.1 Scada系统介绍
        2.4.2 Scada系统构架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485水仓泵房改造方案
    3.1 水泵系统改造方案
        3.1.1 水泵注水系统改造方案
        3.1.2 注水系统改造后新增元件
        3.1.3 泵后排水管路闸阀改造方案
    3.2 动力系统改造方案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水泵控制改造方案
    4.1 水泵运行方式
        4.1.1 系统控制方案
        4.1.2 水泵轮换运行控制方案
        4.1.3 系统通讯网络方案
    4.2 水泵控制器的选择
        4.2.1 工业控制器的选择
        4.2.2 PAC功能介绍与设备选型
    4.3 PAC模块设备选型
        4.3.1 控制模块选型
        4.3.2 核心CPU模块ADAM-5510KW/TCP
        4.3.3 数字量输入模块ADAM-5051S
        4.3.4 数字量输出模块ADAM-5060
        4.3.5 模拟量输入模块ADAM-5017H
    4.4 传感器与检测仪器的选型
        4.4.1 流量计的选型
        4.4.2 液位计的选型
        4.4.3 电力监测仪选型
        4.4.4 智能数显控制仪性能参数
    4.5 通讯设备的选型
        4.5.1 串口服务器NPort5110性能参数
        4.5.2串口转换器SW485WA性能参数
    4.6 系统硬件配置
        4.6.1 控制器的配置
        4.6.2 多功能电量表的配置
        4.6.3 串口服务器NPort5110的设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软件程序开发
    5.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安装
        5.1.1 PAC系统编程工具选择
        5.1.2 上位监控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5.1.3 DBMS平台选择
    5.2 PAC系统软件开发
        5.2.1 485水仓PAC控制软件功能
        5.2.2 开发步骤
        5.2.3 IO模块定义
        5.2.4 数据字典设计
        5.2.5 PAC系统关键功能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5.3 上位监控软件开发
        5.3.1 功能设计
        5.3.2 输入/输出(I/O)设备组态
        5.3.3 数据库设计
        5.3.4 与SQLServer数据库互联
        5.3.5 主要窗口介绍
    5.4 系统特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取得的成果
    6.2 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10)基于PLC的医用纯净水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和选题背景
    1.2 血液透析疗法的原理
    1.3 血液透析对透析液的要求
    1.4 血液透析用纯净水制备技术发展现状
        1.4.1 水处理工艺发展
        1.4.2 水处理控制系统发展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2.1.1 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2.1.2 二级反渗透系统工艺流程
    2.2 PLC控制方案设计
        2.2.1 系统控制要求
        2.2.2 控制方案选择
        2.2.3 PLC控制方案的设计
        2.2.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 仪表选型及硬件设计
    3.1 测控元件选型
        3.1.1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3.1.2 压力变送器的选型
        3.1.3 流量变送器的选型
        3.1.4 电导变送器的选型
        3.1.5 压力开关的选型
        3.1.6 液位开关的选型
    3.2 阀门选型
        3.2.1 电磁阀选型
        3.2.2 电动调节阀选型
        3.2.3 逆止阀选型
    3.3 PLC选型及硬件配置
    3.4 PLC的I/O资源分配
    3.5 变频器的调速控制
        3.5.1 变频器原理简介
        3.5.2 变频器的选型
4 一二级反渗透程序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正常产水流程设计
    4.3 水箱供水
    4.4 待机状态
    4.5 原水再生
    4.6 报警中断流程图
    4.7 系统程序整体结构
5 管道恒压供水子系统设计
    5.1 控制原理
    5.2 PID控制算法研究
        5.2.1 数字化PID算法的研究
        5.2.2 PLC实现PID的控制方式
        5.2.3 PLC—PID控制运算程序的编制
    5.3 S7-300的PID功能模块使用
    5.4 PID控制器的控制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电动执行机构振荡及涡街流量计受电磁干扰的原因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D]. 张哲晓. 天津大学, 2018(06)
  • [2]一种基于单片机STM32的加油机系统设计[D]. 孙浩. 安徽理工大学, 2018(01)
  • [3]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研究[D]. 朱娜.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海洋动态压井钻井混合装置研究[D]. 何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点燃式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起动与工作过程研究[D]. 贾博儒.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6]微型谐振传感器反馈测量系统研究[D]. 刘玉磊. 燕山大学, 2016(01)
  • [7]基于流向压力检测的热能计量装置的研究[D]. 吴宏宇.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3)
  • [8]暖气热能计量技术研究[D]. 何源.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3)
  • [9]矿山排水系统自动化监控技术研究[D]. 董子良. 中南大学, 2011(01)
  • [10]基于PLC的医用纯净水处理系统设计[D]. 宋艳丽. 北方工业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涡街流量计电动执行器振荡及电磁干扰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