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戏”一定是“真”

“真戏”一定是“真”

一、“正剧”就得“正”(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利[1](2022)在《从历史观看国产历史正剧的几个重要发展节点》文中研究表明从历史观角度看国产历史正剧的发展,《努尔哈赤》《雍正王朝》《孝庄秘史》《大明王朝1566》是其中的四个重要节点,前三者分别代表着辩证派、歌颂派、"第三种路线"三种不同的历史观,《雍正王朝》与《大明王朝1566》则串起了歌颂派创作思潮的兴起与衰落。自《大明王朝1566》之后,国产历史正剧的创作再次低落,"第三种路线"向戏说派靠拢之后持续兴盛。全球史观、大历史观、生态史观与唯物史观的结合,当为未来历史正剧创作的最佳史观选择。

麻文琦[2](2021)在《赞美型正剧与现实主义——从话剧《谷文昌》的“创作密码”说开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话剧《谷文昌》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然也引发了众多的评论。本文一方面就作品成功的原因,从创作角度加以分析和总结,认为除却相对饱满的人物塑造以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其结构,该剧在诗化表达方面的实践,为赞美型正剧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另一方面围绕作品的戏剧批评现象展开了讨论,通过对正剧美学与现实主义美学在历史中所形成的复杂关系的梳理,认为对赞美型正剧创作提出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要求是一种错误的批评方向,该体裁作品的创作应该在不改变自己艺术规定性的基础上,朝着更有艺术性的方向去发展。

汪昊英[3](2021)在《国产历史正剧的价值观传递——浅析当下历史正剧的现实意义》文中指出近年来,古装历史电视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而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作品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出现偏差。历史正剧作为相对严肃的艺术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人文关怀,也与主旋律剧一起肩负起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任务。

方丝雨[4](2021)在《国内影视行业历史正剧紧缺现状及其原因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诸多古装热门IP影视化的背景下,观众对古装剧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古装剧的要求不断提高。网络平台的崛起使以古装题材为载体的非历史正剧大受欢迎,相较而言,具有能力拍摄历史正剧的地方卫视甚至是央视,观众流失较多,这使电视剧生产者们在权衡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后放弃历史正剧,转而选择更加娱乐化的其他题材的古装剧,这是历史正剧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影视市场的状态及历史剧的特点,探究历史正剧的现状以及紧缺原因。

黄山,余稷荣,崔童,张亦琪,李祎凝[5](2020)在《电视历史剧对当代青年历史认知影响探究——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历史剧逐渐成为各大播出平台的重要内容。其历史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内涵,及其与国民教育的联系也引发了史学界的思考。那么,历史剧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的历史知识,进而对其历史观念予以了重塑?从这种思路出发,本调查希望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戏剧学理论,运用实证研究定量方法研究历史剧的影响力与性别、专业等因素间的关系,以期对历史剧之于青年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此外,我们对该影响产生的原因予以考察,并基于对研究成果与当前政策的调研,从受众层面对现阶段历史传播工作的利弊得失进行探讨,希望对国民历史教育有所助力。

赖文熙[6](2020)在《“于正剧”叙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于正,当代最具争议的商业编剧,既是编剧里的营销高手,也是营销里的成功编剧。由“于正工作室”制作出品的“于正剧”继“金庸剧”“琼瑶剧”“海岩剧”之后,成为了当下唯一冠以编剧之名的商业电视剧。有人说,于正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也有人说,于正是才华出众的编剧。作为商业与艺术媾和的产物,“于正剧”的争议性反映着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艺术复杂而矛盾的性质。在本质上,“于正剧”和“韩剧”“好莱坞电影”一样,都是“为商业而艺术”的影视作品。作为“国产剧”中的佼佼者,“于正剧”将商业思维与影视艺术相结合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打破了“韩剧”“美剧”“泰剧”等海外电视剧对于国内电视剧消费市场的垄断,提升了“国产剧”在海外影视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站在商业消费与影视艺术的交界处,对“于正剧”进行跨界研究,揭示“于正剧”成功背后的影视叙事策略,同时也对“于正剧”商业叙事模式进行反思。影视艺术是具有商业性与综合性的现代叙事艺术,它既离不开现代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以及文化消费市场,同时又包含了多种传统叙事手段。本文将立足于影视艺术自身复杂、多元的特性,对“于正剧”成功背后的影视叙事策略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与阐释。文章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即对研究背景、现状,以及方法进行梳理。正文的大体逻辑是:首先,从“于正剧”的“华流”影视品牌特色出发,通过分析于正剧的商业模式、“中国风”的影视叙事路线,以及富含东方情味的叙事风格,探讨“于正剧”中的东方叙事美学;其次,根据“于正剧”的故事素材的类型,分析“于正剧”在故事素材的影视开发上的特色,研究“于正剧”如何运用现代意识来开发历史素材,如何以伦理叙事来构建悲剧,以及如何以女性思维对武侠小说进行改编;再者,从影视艺术自身多元的叙事符号出发,对“于正剧”中巧妙的镜头符号、“狂欢性”与“对话性”的人物话语符号,以及抒情写意的音乐符号进行解析;最后,对“于正剧”商业叙事模式进行反思。虽然“于正剧”抓住了改革开放后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黄金契机跻身于国产剧一线品牌,但是由于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叙事模式,“于正剧”也存在叙事的同质化;煽情、媚俗的套路化;浮夸的女性化;过度娱乐化等多方面问题。

李亚茹[7](2020)在《新世纪以来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真实度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题材电视剧各国都有,但是在每个国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交流互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唐宋时期的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不但书写了中华文明的辉煌,而且通过文化传播进入邻国日本,并对其产生了显着地影响。而近代以来,随着日本的崛起,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亦日益加深。历史题材电视剧涵盖的内容广泛,其深处蕴藏着两国的文化底蕴。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二者的异同点,希望为国内之后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和电视剧制作提供有效地借鉴,使大众能在电视娱乐中审美性的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国内有诸多以唐宋为背景的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剧,学者们对此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新的作品和由其改编的电视剧的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的作品,国内以《长安十二时辰》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两部作品为主。中国的唐宋时期大体相当于日本的飞鸟、奈良和平安时代。日本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作品主要涉及源平争霸这一内容,本文以《义经》和《平清盛》这两部代表性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本文分三个部分比较它们的异同: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真实度问题;第二部分从历史、情义、审美这三个方面具体比较分析了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真实度问题的主题表现;第三部分归纳总结当今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面临的真实度问题,研究存量思维影响下电视剧所折射的文化现象及此现象对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当今学界对于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多为单篇论述,而未有系统阐述。并且国内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多以历史正剧与戏说剧等类型为研究角度。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侧重于根据史学着作、历史小说等改编的以及原创性的作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拟从历史剧的三种主题角度切入,综合电视剧艺术学和叙事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等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探讨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人物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特色,并结合相关个案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真实性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所在。

刘中锦[8](2020)在《孔笙导演作品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这个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影视行业产业化造就了一大批导演和一大批影视作品,而从中仔细寻觅后发现真正能够称之为优秀导演的并不多。而孔笙作为电视剧行业的佼佼者,在这个时代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影视人的独特美学思维方式,秉持艺术德性、坚守艺术底线、肩负文化传承成为其主要的美学诉求。孔笙一部部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涤荡着影视界的风气与氛围,更引领着受众的价值观与导向。然而,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导演学术界对于其研究却停留在较浅层面。对于其美学思想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其执导的影视作品为依托,以美学机理为核心,阐明孔笙的独特美学思维。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和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此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则是全文主要论述的开始,全面详细的从全局的视角把握孔笙的美学概观,并从其执导历程入手梳理其作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探寻其美学诉求,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思想溯源。并且在前述基础上阐明孔笙导演在主题表达与题材选择等方面表现出的美学思维与表达特点,进而阐述其主题表达与题材选择的意义。通过以上阐述为后续论证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支撑。该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探讨造就孔笙美学思维的本质根源。以艺术真实为核心,分别探讨生活真实、历史真实、情感真实、历史真实的内涵及其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阐明了孔笙导演的美学机理,同时为后文的论述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即第三、四、五章,该部分通过作品、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总结了孔笙在镜头、叙事、表演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美学思维。镜头美学方面:从孔笙导演作品中分析其镜头存在的普遍性特征,并以此为依托展开孔笙在镜头方面展现出的美学思维。叙事美学方面:从孔笙导演之于影视作品开局、激励事件、高潮和结局设计的美学诉求以及对孔笙在作品中展现的对开局、激励事件、高潮、结局设计的主要类型的分析,来探讨其叙事美学思维。表演美学方面:论述孔笙导演在指导表演方面的独特性,而非孔笙本身的表演。从明星美学、动作美学、表情表演三个部分综合分析,并讨论孔笙在以上三方面的美学诉求,进而阐明孔笙导演在指导表演方面所展现的独特性与审美性。第四部分也就是结语部分。本文在该部分客观辩证的指出了孔笙在执导作品中所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较大程度实现了对孔笙的全面关照。同时,以期能更好的为影视发展提供借鉴。

杨钰程[9](2020)在《化意为象,炼意成境 ——历史正剧《大军师司马懿》中的古典美学意蕴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正剧向来被观众当作一面反映历史的镜子,这类作品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创作依据,具备着“人以文传”和“以史为鉴”的审美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具有独特性,而其中特殊的思想文化又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美学意蕴——对意象和意境的追求,在古代的文学艺术领域中有广泛体现,例如诗词歌赋,舞蹈音乐以及书法绘画中都有对意象和意境的运用,甚至把这种意蕴作为对审美品格的判断标准。本文通过把张永新导演的历史正剧《大军师司马懿》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意境与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对该剧中的意象呈现和意境构建进行深度剖析和总结。通过对该剧中古典美学意蕴的一系列探析能够将中国电影和电视美学的视野进行拓展,使未来的影视作品创作更加注重文化艺术内涵的体现,使电视剧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平衡。同时,本文也对中国现阶段历史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论文共有四个核心部分组成。第一章首先对历史正剧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及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然后整理了意象与意境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影视艺术中的意象与意境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第二章是对该剧中意象呈现的分析。首先从人物意象、物象、环境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了剧中影像的呈现。然后从人物话语、音乐和音响三个方面探析剧中的声象意蕴。最后从叙事形式、叙事策略和叙事语境三个方面分析剧中的叙事“事象”。第三章是对该剧中意境构建的分析。首先从虚实结合、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该剧的意境创作思维。然后又从构图、画面节奏、服饰道具几个方面分析剧中意境营造的视觉表达。第四章以前几章为基础,进行总结和升华,分析《大军师司马懿》中古典美学的运用所带来的启示,并对容易出现的意象不足、有境无意、不尊重历史等问题进行反思。

杨智[10](2020)在《正剧的民族化与艺术性——现代桂剧《赤子丹心》管窥》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以来,"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启蒙正剧"逐渐成为现代正剧主流。六场现代桂剧《赤子丹心》即属此列。一方面,它以较强的审美创作原则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另一方面,其现代性审美诉求不仅体现在题材及主题创作上,而且贯穿于舞台艺术呈现始终,为当下桂剧及广西其他戏曲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正剧”就得“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剧”就得“正”(论文提纲范文)

(1)从历史观看国产历史正剧的几个重要发展节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辩证的起点:《努尔哈赤》(1986)
二、单极的颂歌:《雍正王朝》(1999)
    (一)1994版《三国演义》的若即若离
    (二)《雍正王朝》的承上启下
三、“第三种路线”:《孝庄秘史》(2002)
四、高光与冷清:《大明王朝1566》(2007)
结语

(2)赞美型正剧与现实主义——从话剧《谷文昌》的“创作密码”说开去(论文提纲范文)

(3)国产历史正剧的价值观传递——浅析当下历史正剧的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正剧的创作观念:尊重历史与人文关切
    1.1 历史正剧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
    1.2 历史正剧的灵魂必然是人文关怀
2 历史正剧的价值内涵
    2.1 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2.2 进取爱民的大国精神
    2.3 对帝王心术与宫廷斗争的批判
3 历史正剧——主旋律作品的“增援力量”
    3.1 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工具
    3.2 “消费主义”下的主流传递
4 结语

(4)国内影视行业历史正剧紧缺现状及其原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历史正剧的概念界定
三、历史正剧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古装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
    (二)古装剧市场导向
    (三)影视行业皆偏向娱乐化
四、历史正剧缺少的原因
    (一)拍摄难,审核更难
    (二)缺少市场
    (三)观众意见相差大,网络舆论影响大
五、研究意义
    (一)对于影视创作者
    (二)对于影视导演
    (三)对于影视演员
    (四)对于观众
    (五)对于文化市场
六、结语

(5)电视历史剧对当代青年历史认知影响探究——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1. 电视历史剧
        2. 历史认知
    (二)研究现状
        1. 当今历史剧的问题
        2. 当今历史剧的发展建议
        3. 历史剧在历史传播和国民教育中的角色
        4. 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三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与过程
        1. 研究内容
        2. 研究过程
四第一轮调研
    (一)本次调研思路
        1. 调研目的
        2. 调研方法
        3. 问卷设计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1. 样本数量
        2. 基本信息统计
        2.1性别
        2.2地域
        2.3学科背景
        3. 变量选取
        4. 性别、地域与“受历史剧影响主观感受强度”的相关关系
        4.1定性描述
        4.2性别
        4.3地域
    (三)半结构访谈
        1. 访谈过程与结果
        2. 本轮调研对进一步调研的启示
五第二轮调研
    (一)调研思路
        1. 方法、目的
        2. 问卷设计与发放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1. 样本数量
        1.1性别
        1.2学科背景
        1.3受教育水平
        1.4历史知识水平
        2. 变量选取
        3. 相关性分析
        3.1受历史正剧影响程度
        3.2受历史故事剧影响程度
        3.3受历史古装剧影响程度
        4. 两轮调研比较
六建议
    (一)对管理部门的建议
        1. 现有政策分析
        2. 基于现状的政策改进
    (二)对学界的建议
        1. 现状分析
        2. 基于现状的建议
    (三)对历史剧制作方的建议
        1. 现状分析
        2. 基于现状的建议
七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6)“于正剧”叙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华流”古装剧品牌打造东方叙事美学
    第一节 “于正剧”品牌的诞生
    第二节 走影视“中国风”叙事路线
    第三节 富含东方情味的叙事风格
第二章 故事素材的影视开发与包装
    第一节 以现代意识开发历史文化
    第二节 以伦理叙事构筑悲剧
    第三节 以女性思维改编武侠小说
第三章 影视叙事符号的多重建构
    第一节 巧妙、精准的镜头符号
    第二节 人物话语符号:“狂欢”与“对话”
    第三节 抒情表意的音乐符号
第四章 “于正剧”商业叙事模式的反思
    第一节 叙事内容的同质化
    第二节 媚俗、煽情的叙事套路
    第三节 浮夸的女性化叙事
    第四节 过度娱乐化,缺乏历史情怀
    第五节 “非遗”的影视化传承尚待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新世纪以来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真实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 研究方法
    0.3 论文价值和创新点
1 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真实度问题概述
    1.1 界定
    1.2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真实度概述
        1.2.1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真实度的历史沿革
        1.2.2 日本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真实度的历史沿革
2 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对真实度问题的主题表现
    2.1 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主题
        2.1.1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构下的原着创作
        2.1.2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解构下的戏剧改编
    2.2 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情义主题
        2.2.1 故事情节营造下的义理内化
        2.2.2 人物形象创设下的情感外现
    2.3 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主题
        2.3.1 视听艺术的独特审美表现
        2.3.2 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解读
3 存量思维影响下的真实度现状
    3.1 当下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态问题
        3.1.1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艺术与生活真实关系的处理
        3.1.2 日本历史题材电视剧对艺术与生活真实关系的处理
    3.2 日剧对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启示
        3.2.1 正视文化价值,发挥文化向心力
        3.2.2 把控娱乐尺度,传承历史真实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孔笙导演作品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 孔笙导演美学概观
    第一节 孔笙的主要执导历程
    第二节 孔笙导演美学主导诉求
        (一)坚守艺术德性
        (二)现实主义创作
        (三)肩负文化传承
    第三节 孔笙导演美学思想溯源
        (一)文化根源
        (二)社会根源
    第四节 孔笙题材选择与主题表达
        (一)题材选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主题表达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厚重感
第二章 孔笙导演美学机理
    第一节 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第二节 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
    第三节 从情感真实到艺术真实
    第四节 从人性真实到艺术真实
第三章 孔笙镜头美学探析
    第一节 孔笙镜头语言的主要特征
        (一)历史剧中镜头语言的客观再现性
        (二)年代剧中镜头语言的含蓄隐喻性
        (三)多题材剧中镜头语言的创新性
    第二节 孔笙镜头语言的静态美
        (一)教科书式的严谨构图
        (二)景别镜头的恰当转换
        (三)画面色调的相得益彰
    第三节 孔笙镜头语言的动态美
        (一)运动镜头的多义性
        (二)场面调度的平衡性
        (三)画面组接的连贯性
第四章 孔笙叙事美学探析
    第一节 叙事开局设计美学
        (一)孔笙叙事开局设计的美学诉求
        (二)孔笙叙事开局设计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激励事件设计美学
        (一)孔笙激励事件设计的美学诉求
        (二)孔笙激励事件设计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叙事高潮美学
        (一)孔笙叙事高潮设计的美学诉求
        (二)孔笙叙事高潮设计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叙事结局美学
        (一)孔笙结局设计的美学诉求
        (二)孔笙叙事结局设计的主要类型
第五章 孔笙表演美学探析
    第一节 明星美学
        (一)明星美学之辨析
        (二)孔笙之于明星选择的美学诉求
    第二节 动作美学
        (一)孔笙作品表演中的动作策略
        (二)孔笙之于动作表演的美学诉求
    第三节 表情表演
        (一)孔笙作品表演中的表情表演
        (二)孔笙表情表演的美学诉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化意为象,炼意成境 ——历史正剧《大军师司马懿》中的古典美学意蕴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正剧《大军师司马懿》及古典美学相关概念概述
    第一节 历史正剧及《大军师司马懿》概述
        一、历史正剧的发展历程
        二、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作品概述
    第二节 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意象的起源
        二、意象范畴的确立
        三、影视意象的概述
    第三节 意境概念的溯源
        一、意境的发展与成熟
        二、影视艺术的意境
第二章 大象无形,以意象蕴含精神
    第一节 象其物宜的影像呈现
        一、人物意象的探源
        二、物象尽意的显现
        三、环境意象的运用
    第二节 相依并行的声象意蕴
        一、诗意盎然的话语
        二、刚柔并济的音乐
        三、恰到好处的音响
    第三节 独特新颖的叙事“事象”
        一、颇富锐气的列传体叙事形式
        二、视角独特、小事不拘的叙事策略
        三、现代化的叙事语境
第三章 大盈若冲,以意境构建氛围
    第一节 《大军师司马懿》的意境创作思维
        一、虚实相生,境生象外
        二、“悲”“壮”之气,相反相成
        三、内容形式,相互结合
    第二节 《大军师司马懿》意境营造的视觉表达
        一、利用构图,凸显意境
        二、节奏紧凑,维护意境
        三、服饰道具,承载意境
第四章 《大军师司马懿》中古典美学的价值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古典美学的价值启示
        一、运用拍摄技术拓展意象呈现
        二、影视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相互促进
        三、运用符号决定意境层次
    第二节 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反思
        一、切勿陷入意象不足、有境无意的误区
        二、坚守原则,尊重历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10)正剧的民族化与艺术性——现代桂剧《赤子丹心》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一、《赤子丹心》:新世纪“启蒙正剧”
二、民族性:强调审美的创作原则
三、艺术性:建立在“现代性”之上

四、“正剧”就得“正”(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历史观看国产历史正剧的几个重要发展节点[J]. 李胜利. 中国电视, 2022(01)
  • [2]赞美型正剧与现实主义——从话剧《谷文昌》的“创作密码”说开去[J]. 麻文琦.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0)
  • [3]国产历史正剧的价值观传递——浅析当下历史正剧的现实意义[J]. 汪昊英. 西部广播电视, 2021(17)
  • [4]国内影视行业历史正剧紧缺现状及其原因探究[J]. 方丝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0)
  • [5]电视历史剧对当代青年历史认知影响探究——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探索[J]. 黄山,余稷荣,崔童,张亦琪,李祎凝.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 2020(00)
  • [6]“于正剧”叙事策略研究[D]. 赖文熙.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7]新世纪以来中日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真实度比较研究[D]. 李亚茹. 辽宁大学, 2020(01)
  • [8]孔笙导演作品美学研究[D]. 刘中锦.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化意为象,炼意成境 ——历史正剧《大军师司马懿》中的古典美学意蕴探析[D]. 杨钰程.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正剧的民族化与艺术性——现代桂剧《赤子丹心》管窥[J]. 杨智. 歌海, 2020(01)

标签:;  ;  ;  ;  ;  

“真戏”一定是“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