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邓小平理论教学

谈邓小平理论教学

一、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谭晓玲[1](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冻梁[2](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社会主义高校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30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历了恢复重建、规范充实、全面加强、完善创新四个阶段。虽然期间经历曲折,但是一直朝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在新时期下,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要环节,以加强领导为保障,是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从而确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汇集着大批重点高校。作为全国高校主要聚集地之一,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经验和启示值得研究。本文以课程内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三方面为切入点,在回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的同时,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学改革实例为论据,重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建议。

秦宣[3](2009)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了多次调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它折射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辉煌与挫折、艰辛与探索。

朱宗友[4](2009)在《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要从总体上把握《概论》课内容,明确该课程的有关问题,这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同时,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概论》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李玉超[5](2008)在《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文中提出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该门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位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而且必须认真完成的重要工作。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探讨出了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三个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三看"增强"三进"的直观性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专题报告专题讲授教学法和情感激励教学法等六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丁贞栋[6](2008)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实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06级本科生问卷调查》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全国高等院校将从2006级学生开始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本课程的实效性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此,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实效性是否提高,主要通过学生学习本课后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反映出来,即课程的实效性是以学生学习这门课后知、情、信、意、行的转变为标志的。按照研究的假设,整个教学若是有效果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后,应该对这门课的整体印象变好、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基本政治情感的认同感增强、对国家能处理好社会问题的信心增强、对社会问题更加关心、含有政治倾向的行为好转。按照上述理论,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效性检验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制定了测量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在期初、期末的测量问卷数据的对比分析,再通过访谈的验证,最终得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得到了提高的结论。同时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入手,结合调查问卷,得出了实效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通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的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本课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2006)在《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加强“两课”建设》文中研究说明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启动了新一轮的"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七年来,我校"两课"教育教学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我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广大"两课"教师认真贯彻执行《通知》和《意

张慎霞[8](2005)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阐释了科学的教学模式应遵循协调一致、开放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外在约束条件。同时介绍了教学模式创新的内容,以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洪涛[9](2005)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应明确《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历史地位,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采取措施,保证《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坚持过程创新,使《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形成自身特色,从而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价值观教育三大任务。

刘贵芹[10](2005)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文中提出1998年4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竞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以下简称“九八方案”)的重大科学决策。七年来,“九八方案”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实施,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重要经验。认真总结这些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l

二、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2)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及北京市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以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可能遇到的难点
    1.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1.5.1 预期成果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关概念概述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内涵
        2.1.1 课程的本质内涵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内涵
        2.2.1 教学方法的内涵
        2.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内涵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涵
        2.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涵
        2.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
    2.4 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回顾
    3.1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年)
        3.1.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56 方案”的延续
        3.1.2 教学方法研究——以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法为主
        3.1.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恢复教师队伍建设
    3.2 规范充实阶段(1985-1997 年)
        3.2.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两课”体系形成
        3.2.2 教学方法研究——开始注重双向“互动式”教学
        3.2.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开始着手制度建设
    3.3 全面加强阶段(1998-2004 年)
        3.3.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开设
        3.3.2 教学方法研究——教师组“专题式”教学法的提倡
        3.3.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度不断完善
    3.4 完善创新阶段(2005-至今)
        3.4.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更加突出整体性和逻辑性
        3.4.2 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多样化
        3.4.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专业化队伍建设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
        4.1.1 深化科学性
        4.1.2 加强针对性
        4.1.3 提高实效性
        4.1.4 推进协同性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原则
        4.2.1 坚持共性与兼顾个性相结合原则
        4.2.2 坚持经典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原则
        4.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
    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条件
        4.3.1 探索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4.3.2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3.3 建立“课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体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
    (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二、从总体上把握《概论》课内容,掌握精神实质,明确该课程的有关问题,这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概论》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采取专题授课,突出理论创新。
    (二)缩小授课班的规模。
    (三)改革考核方式。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实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06级本科生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由
    1.2 研究的现状
2 研究的基础与方法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 实效性概念界定
    2.3 实效性指标体系
    2.4 实效性研究方法
3 调查的分析与讨论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3.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3.3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的基本结论
    4.2 提高实效性建议
    4.3 研究的引申思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效性调查问卷(期初)
附录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效性调查问卷(期末)
附录4 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

(9)《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历史地位
    第一, 认清时代选择。
    第二, 把握政策定位。
    第三, 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第四, 培养学生认同感。
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
    第一, 备课环节。
    第二, 导入环节。
    第三, 突出重点。
    第四, 充分运用材料。
三、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第一,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第二, 积极拓宽知识面,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三,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第四,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科研促教学。
    第五,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四、坚持创新教学, 形成自身特色
    第一, 突出时代性。
    第二, 强调实践性。
    第三, 坚持动态性。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四、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2]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D]. 冻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 秦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10)
  • [4]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朱宗友.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5]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李玉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8)
  •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实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06级本科生问卷调查[D]. 丁贞栋.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7]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加强“两课”建设[A].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文集, 2006
  • [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 张慎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06)
  • [9]《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洪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6)
  •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J]. 刘贵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08)

标签:;  ;  ;  ;  ;  

谈邓小平理论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