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温室黄瓜伞修剪方法

现代温室黄瓜伞修剪方法

一、现代温室黄瓜伞形整枝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继厚[1](2022)在《生物产业树种山桐子产业发展及经营战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选择海桐1号山桐子树种展开探究,依据该树种自身特点与综合效益,考虑各地区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等,编制完善的种植方案与管理措施,组建专业化种植与管理队伍。建议从实际出发,遵循"因地制宜"种植原则,保证该树种能健康生长,并以产业化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刘放[2](2020)在《不同番茄材料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 Miller)最早发现于南美洲的亚热带地区,营养价值非常高、果实味道可口、食用方式多样,世界各地均有大量设施栽培番茄种植。番茄的大量种植和生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逆境条件的限制以及病虫害的流行和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LCVD)是影响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的显着流行特征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来势猛等,大面积发病时会造成栽培地大量减产和绝收,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为化学药剂防治,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并未取得理想防治效果。选育抗病品种优势明显,绿色、环保、高效、针对性强等,是目前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毒性病害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病害对番茄的影响,对番茄产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般来说,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包括PCR鉴定和自然接种鉴定等。鉴定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可靠性。因此,本研究从抗病表型、生理生化特性、分子三个方面出发,以15份自育的无限生长型番茄材料为试材,抗TYLCVD品种齐达利和感病品种Money Maker(MM)为对照,采用苗期农杆菌接种法,通过TYLCV病毒检测及抗性评价,生理生化特性、抗病基因(Ty-1、Ty-2、Ty-3)检测及表达量的研究,探究了不同时期的抗性变化规律,筛选出了可作为抗TYLCVD的优良番茄品系。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不同番茄材料进行TYLCV病毒检测和抗性评价发现,所有番茄材料中均检测到病毒存在,853、857、867、齐达利抗TYLCVD能力较强,表现为免疫,817、842表现为高抗。其中病情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免疫和高抗品系外,其他材料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0 d到30 d上升趋势最快并在40 d时达到峰值。接种20d时,805、817、819、820、841、842表现为高抗,853、857、867、齐达利表现免疫,证明在感病初期对TYLCVD是有一定抗性的;接种30 d时,感病材料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明显,801、802、806、822、MM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与其它材料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接种40 d时,大部分感病品系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有缓慢上升并趋于平稳,感病情况较30 d时变化不大,证明在40 d时已经充分发病。801、802、803、806、822、MM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达到峰值,发病最为严重,与其它材料有显着性差(P<0.01,P<0.05),是非常典型的感病品种。(2)通过对抗病性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表明,853、857、867、齐达利的抗氧化酶活性、防御酶活性、次级代谢物含量均普遍高于其他材料。供试材料中齐达利的SOD活性、867的CAT活性、853的APX活性较高且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853、857、867的防御酶(PAL、PPO、POD)活性在发病初期均达到峰值,其他感病材料酶活性峰值则出现较晚。齐达利的PAL活性、POD活性以及齐达利、857、867的PPO活性较高且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853、857、867、齐达利总酚含量较高且在接种20 d时就可达到峰值,其他感病材料则出现较晚。853、齐达利类黄酮含量在接种20 d时出现峰值,857、867类黄酮含量峰值在接种30 d时出现。857的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对抗病基因检测及不同时期基因表达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含有纯合Ty-1和Ty-3基因的853、857、867对TYLCV抗性更高,同时抗TYLCV基因表达量整体高于其他感病材料。只要含抗病基因(Ty-1、Ty-2、Ty-3)的接种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867的Ty-1基因表达量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853的Ty-2基因表达量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857、867的Ty-3基因表达量同其他材料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4)对上述三个研究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和联合分析发现,853、857、867表现为免疫,可作为抗TYLCVD的优良材料给予重点关注,817、842表现为高抗,可作为备选材料。

付学艳[3](2018)在《南繁区黄瓜两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省三亚市南繁基地黄瓜细菌性病害发病严重,发病率最高达99%,造成黄瓜严重减产。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繁基地发生的黄瓜两种细菌性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并对两株病原菌进行了寄主范围测定、药剂筛选以及抗病性测定。受黄瓜细菌性软腐病菌(SY-9)侵染的叶片边缘出现黄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并出现湿腐症状,逐渐扩散至叶片中心。黄瓜细菌性叶斑病菌(SY-21)侵染黄瓜叶片后,叶片变薄,颜色变浅,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中央变褐,病斑不规则,严重受影响的叶片变黄枯萎,病灶合并产生广泛的坏死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扩展迅速,导致黄瓜整株坏死,完全丧失产量。对两株致病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然后分别进行了培养性状观察、革兰氏染色、KOH快速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管家基因rpoB序列测定与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两株细菌的分类地位。SY-9和SY-21两株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均为红色,3%KOH溶液中挑起无粘丝,鉴定均为革兰氏阴性菌。SY-9在PDA上不产生蓝色素,在37℃和5%氯化钠下均能生长,能从乳糖、海藻糖、蜜二糖、纤维二糖中产酸,可以利用半乳糖醛酸盐,降解果胶酸盐,并使马铃薯软腐,能产3-羟基丁酮。16SrDNA、管家基因rpoB序列分析表明与菌株序列相似度最高的是Pectobacterium artovoruum subsp.carotovoruum,同源性均为99%。根据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结合系统发育树情况,将SY-9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Jones)Bergey.]。SY-21氧化酶反应和接触酶反应均为阳性,在KB培养基上产生荧光素,能在30℃下生长,但不能在41℃下生长,可以利用葡萄糖、β-丙氨酸和果糖为碳源。不能水解吐温80和液化明胶。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与菌株序列相似度最高的是Pseudomonas cichooii,同源性均为98%,管家基因rpoB序列分析表明与菌株序列相似度最高的是Pseudomonascichorii,同源性均在98%以上。根据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结合系统发育树,将SY-21 鉴定为菊苣假单胞菌[Pseuudomonascichori(Swingle)Stapp.]。对两种致病菌分别进行了寄主范围测定,通过注射法确定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可侵染22种植物,无伤喷雾法可侵染11种植物,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寄主范围;通过注射法确定菊苣假单胞菌可侵染18种植物,无伤喷雾法可侵染12种植物,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寄主范围。采用抑菌圈法,明确了 13种杀细菌剂对两株致病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制率达到了 78.67%,毒力回归方程为 Y=3.0425X+3.9131,EC50为 0.0733mg/mL。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菊苣假单胞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60%,直线回归方程为 Y=0.9629x+l.1099,EC5o为 3.6283mg/mL。采用注射法,对20种不同黄瓜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唐山秋瓜一号、新津春四号和超霸808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抗病性较好;摘不败水果黄瓜,中农八号,春到秋黄瓜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较好。可以指导田间生产。

何凯[4](2018)在《杨凌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控生物源药剂筛选》文中提出温室内适宜的环境在促进番茄生长的同时也使得病菌和害虫大量发生,加上连茬的种植方式,导致番茄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断严重。当今消费者对鲜食果品质量安全要求普遍提高,避免农药残留污染、提高果实安全品质已成为优质生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发展和研究化学农药的替代技术及产品,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杨凌温室番茄全育期的主要病虫害做了调查,并选取已经上市的几种生物源药剂对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做了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安全性评价和田间药效测定,制定了温室番茄生物药剂防控方案,研究结果如下:1.杨凌温室番茄常见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害有根部病害茎基腐、根腐病、枯萎病,以及茎叶部病害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一般在定植后就会有病害发生并且持续到生产结束直至拉秧。根部病害一般在定植后初花期前发生。9月下旬至10月初棚内高温高湿的条件易发早疫病,偶见叶霉。10月进入杨凌的雨季,气温下降较快,低温高湿寡照的条件会造成晚疫病的快速爆发。从11月至次年5月采收期结束,最主要的病害为番茄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病情管控不及时会造成棚内严重减产。除此之外进入盛果期后,易出现落花落果、裂果等生理性病害症状。8、9月定植后,就有白粉虱发生。次年3月底至4月间油菜上的萝卜蚜迁飞入棚为害温室番茄。2.室内毒力试验表明:4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和番茄晚疫病病菌的毒力测定中,0.4%蛇床子素SL的毒力均为最高,EC50分别为:1.885μg/mL、1.561μg/mL、1.261μg/mL;1.5%苦参·蛇床子素AS次之,EC50分别为:3.039μg/mL、5.526μg/mL、4.560μg/mL;0.3%苦参碱EC低于前两种药剂,EC50分别为:3.195μg/mL、8.036μg/mL、10.135μg/mL;0.5%小檗碱AS最差,EC50值均已大于10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没有再进行下一步测定。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中,植物源药剂0.3%苦参碱AS药效与甲维盐药效接近,LC50为11.559μg/mL;0.5%藜芦碱SL毒力最差,LC50为29.699μg/mL,不具进一步田间防治测定的价值。3.田间试验表明:供试生物源药剂对番茄均生长安全,均未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中:0.4%蛇床子素200倍液在第1次药后7天的防效就高达61.44%,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与化学对照药剂甲硫·乙霉威没有差异;0.4%蛇床子素200400倍液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达67%74%;0.3%苦参碱200倍液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为62.21%;1.5%苦参·蛇床子素8001200倍液在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达60%69%。在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效中:0.4%蛇床子素200倍液在第1次药后7天的防效就高达60.05%,防效与化学对照药剂氟菌·霜霉威没有差异,而其200600倍液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达60%76%;1.5%苦参·蛇床子素800倍液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达67.02%,其1200倍液在末次施药14天后的防效与对照化学药剂间没有差异。两组田间药效试验均表明生物源药效持效期更长,剂型更为环保且没有药害产生。4.植物免疫增产蛋白试验表明:在幼苗期、营养期、盛花期喷施植物免疫增产蛋白,可有效改善番茄植株长势,在株高和茎粗的测量中与仅在营养期喷施1次处理和清水对照处理间差异显着。综上所述,结合生物源农药在其他作物上试验取得的结果,总结制定出了温室番茄病虫害全程生物药剂防控方案,初步的应用证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防控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值得进一步推广。

朱明[5](2018)在《棚室黄瓜植株调整方法》文中认为黄瓜深冬设施栽培的植株调整包括绑(吊)蔓、整枝、摘心、打杈、摘叶等作业,在吊蔓之前,首先在栽培行上方拉挂铁丝,然后将聚丙烯塑料绳一端挂在铁丝上,另一端固定在黄瓜幼苗真叶下方的茎部,将植株向上牵引。1.吊蔓。深冬黄瓜定植后1周左右,当植株长至35片真叶时即可吊蔓,株高20厘米时开始绕蔓,即将黄瓜蔓缠绕在吊绳上使之固定。用聚丙烯撕裂绳下端拴在秧茎部,绳的上端缠绕一段,作为以后落蔓时使用,然

穆大伟[6](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陈义娟[7](2017)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提取物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Acarina:Tetranychidae)是一种杂食性害螨,寄主植物超过100多种,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难防治的世界性农业害螨之一。目前该螨类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合成农药,然而化学合成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抗药性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天然的植物资源中寻找具有杀螨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或活性化合物用于植物源杀螨剂的开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13种植物材料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测定,筛选出具有显着杀螨活性的植物提取物-香樟叶提取物。对香樟叶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鉴定出活性化合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研究了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和稳定性。利用解剖镜连续动态观察了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形态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体内相关保护、代谢和靶标酶的影响以及对与靶标酶相关的生物胺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分别配制成20%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并经过苗期盆栽试验以及三地的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其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3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发现香樟叶提取物杀螨活性最高,分别采用玻片法、浸叶法和苗期盆栽法三种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对香樟叶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进行了验证。苗期盆栽结果显示香樟叶提取物处理7天后其防效可达78.3%。2)采用植物化学手段与生物活性示踪方法对香樟叶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获得活性组分F112和F123,然后通过GC-MS以及与标准品比对鉴定出5种化合物,杀螨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5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螨活性,其中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具有最高杀螨活性。分别采用玻片法、浸叶法和苗期盆栽法三种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对两种活性化合物的杀螨活性进行了验证。苗期盆栽结果显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处理7天后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50.94和2481.65 mg kg-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料液比1:75,提取时间30 min,提取3次。通过对我国九个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香樟中两种活性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发现,两种活性化合物在香樟各部位的叶中含量相对较高;秋季采集的香樟叶中含量最高;且广西香樟叶中2,4-二叔丁基苯酚的含量最高,为458.8 ng g-1叶片干重,而油酸乙酯的含量最高的产地为上海,含量为61.38 ng g-1叶片干重。3)针对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成螨、幼螨和卵都具有显着的触杀效果,并且对朱砂叶螨若螨的触杀活性最高,其次是卵,而对朱砂叶螨成螨活性最低。除触杀活性外,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也表现出显着的驱避和抑制产卵作用以及良好的残毒活性,而胃毒和内吸作用不明显。此外,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相对稳定,且2,4-二叔丁基苯酚更加稳定。但是,高温、酸性、长时间的光照和紫外照射可明显影响油酸乙酯的杀螨活性,需在使用和储藏过程中应注意避光、低温储藏;碱性环境对2,4-二叔丁基苯酚的活性影响较大,最好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使用和储藏。4)研究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经两种活性化合物处理后朱砂叶螨的连续动态观察,发现朱砂叶螨表现出一些典型的中毒症状,像如兴奋、抽搐、痉挛和麻痹。另外,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对单胺氧化酶具有显着的抑制活性。与此同时,采用UPLC-3QMS测定朱砂叶螨体内七种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除苯乙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和章鱼胺(油酸乙酯)之外,经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处理后朱砂叶螨雌成螨体内生物胺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因此,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显着的杀螨活性很可能是由于对单胺氧化酶或类似单胺氧化酶活性的酶的抑制作用或是作用于某个或某些生物胺偶联G蛋白受体,从而导致朱砂叶螨神经系统中生物胺含量的累积,进而引起螨虫表现出抽搐、痉挛等典型的神经毒害症状。除此之外,该两种活性化合物对朱砂叶螨体内ATP酶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2,4-二叔丁苯酚对Ca2+-Mg2+-ATP酶作用最为显着,油酸乙酯对Na+-K+-ATP酶的抑制活性最突出。因此,Ca2+-Mg2+-ATP酶和Na+-K+-ATP酶也有可能分别是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作用靶点。5)通过添加适当的助剂,分别配制出稳定的20%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确定了通过GC-MS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室内离体和苗期生测结果显示:这两种杀螨制剂对朱砂叶螨都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并明显提高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防治效果。在苗期盆栽试验中,用药处理7d后,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对朱砂叶螨的LC50分别为497.22和770.30 mg kg-1,比单纯使用两种活性物质时防治效果显着提高。温室试验和三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0%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对各地区不同寄主上的朱砂叶螨都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高浓度的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在用药14d后防效在83.28-97.76%和81.63-98.86%,优于或等同当地常用化学对照药剂-联苯肼酯、哒螨灵和溴虫腈。急性毒理学测试结果显示20%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经口、经皮、吸入毒性都属于微毒类,对家兔眼及家兔和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属弱致敏物。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发现活性植物提取物,分离纯化鉴定出活性化合物和提取工艺的优化,到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再到安全、高效和稳定制剂的研制和田间药效试验,充分证实了香樟叶提取物及其活性化合物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源杀螨剂,为以城市绿化废弃物香樟叶为原料进行植物源生物杀螨剂的创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薛阳阳[8](2017)在《浙江省蔬菜景观研究及设计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蔬菜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蔬菜资源十分丰富,还有许多野生蔬菜未开发利用。浙江省作为我国蔬菜重要生产地之一,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为蔬菜产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及研发支持。近几年浙江省对观赏蔬菜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蔬菜在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及场地也在不断增多。同传统园林绿化植物相比较,蔬菜景观具有成景快、种植周期短、养护简单、物种资源丰富等优点,这对今后浙江省城市景观及乡村景观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植物素材。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蔬菜产及蔬菜景观进行研究分析,全文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蔬菜、观赏蔬菜概念的分析,及蔬菜造景与花卉、传统绿化植物造景的比较,明确了蔬菜造景的景观意义。进一步探析了蔬菜造景在可食地景、农业景观、观光农业及创意农业中的重要性。2、经过对蔬菜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实地调查,对浙江省的蔬菜产业进行了简单分析。整理了目前浙江省主要的蔬菜种植资源,共统计浙江省可用于景观应用的蔬菜45科、126属约220个种。3、在对文献的研究及对浙江省和周边相同生长条件的上海市蔬菜景观的实地调查中总结出蔬菜园林应用九大类。并提出新的蔬菜园林应用方式:蔬菜花园、康复花园及农业景观应用三类应用形式。进一步总结了蔬菜种植营造景观的五大应用原则及蔬菜景观应用特征。4、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及对杭州绿科秀、八卦田、上海都市菜园等地的实地调查,总结了我国现有蔬菜景观应用的限制条件并给出个人建议。5、根据以上分析,对舟山市南洞农业景观及朱家尖329国道两旁的农田进行了规划设计。两个案例对于蔬菜景观的应用都是从菜田景观、菜田画及将蔬菜与花草相结合的应用方面进行规划设计。6、通过对蔬菜景观的理论、调查及实践研究,对今后蔬菜景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张文娟[9](2016)在《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世代重叠严重,寄主十分广泛。由于其种群发育速率快、繁殖率高、死亡率低、扩散能力强,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关于温室白粉虱的报道虽已很多,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与作物系统的胁迫可形成不同的种群,而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区温室白粉虱生物学生态学、监测与防控。近年来该虫在重庆地区烟田造成大面积危害,而对该种群的生物生态学与田间发生规律的研究还缺乏。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烟田的温室白粉虱种群为研究对象,主要就温度、湿度、光照和寄主等环境条件对其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该种群在田间的发生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烟田系统温室白粉虱的监测与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发育繁殖的影响研究了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23、26、29、32、35℃)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结果表明,在20-26℃温度范围内,该种群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0℃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35.72 d,而26℃条件下只需要22.95 d,29℃-35℃条件下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23.15 d、23.3 d和26.83 d,该温室白粉虱种群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4℃,有效积温为389.86日度;该种群各虫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呈现差异,卵、3龄若虫、伪蛹在20、23和32℃条件下没有显着差异,但在35℃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为61.62%、46.16%、35.22%,在26℃条件下,各虫态存活率都比较高,依次为94.66%、88.87%、93.33%、92.24%和95.9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该种群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也存在显着差异,在20℃条件下成虫平均寿命为38.6 d,而在35℃条件下只有8.3 d,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的平均寿命在逐渐缩短;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总产卵量呈下降趋势,在20℃条件下的产卵量是35℃条件下产卵量的3倍多,单雌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0℃时。综合发育、存活、繁殖等参数,该种群的生长发育最适合温度为26℃左右。2.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湿度(40%、55%、70%、85%)和不同光周期(16L:8D、14L:10D、12L:12D)条件下对该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和55%的湿度条件下,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着,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最短,约为22.35 d,当湿度上升至85%时,其发育历期又延长,约22.87 d。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1龄和2龄若虫的发育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条件,但是卵和3龄若虫发育时间都较长。伪蛹阶段在85%RH条件下发育时间较长,在其他湿度条件下无明显差异。湿度对该种群存活的影响表明,伪蛹在各湿度条件下存活率无显着差异,且都较高,约为90%以上,各虫态的存活率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均较高,分别为89.82%、84.48%、87.44%、84.29%、94.27%。另外,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也最高,分别为30.1 d、148.3粒。以上数据表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湿度条件为70%。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光照时间越长,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越短,发育速率越快,成虫寿命越长,单雌产卵量也最多,且各虫态的存活率均较高,说明长日照有利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发生。3.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测定了该种群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该种群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发育历期依次为:NC55、云烟97、红花大金元、MSK326、KRK26。不同龄期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呈现差异,1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KRK26烟草上的时间最短,约为2.3 d,2龄若虫在MSK326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云烟97上发育历期最长,3龄若虫在云烟97上的发育历期最短,伪蛹的发育历期在KRK26上时间最短,在MSK326和云烟97上最长。温室白粉虱卵在MSK326上的存活率最高,约为94.87%,在其它4种烟草上的存活率也都高达90%以上,其中云烟97烟草品种上卵存活率最低,为90.74%。1龄若虫在NC55上的存活率较高,云烟97次之。2龄若虫在NC55上存活率最高,为92.21%,云烟97上的存活率最低,为70.91%。3龄若虫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且存活率相对较高,均达到90%以上。伪蛹的存活率在红花大金元上最低,约为72.58%,在云烟97上存活率为85.69%。温室白粉虱成虫在云烟97上的平均寿命最长,约为30.1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148.3粒。在红花大金元上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63.3粒,但其成虫寿命最短,只有19.6 d。4.温室白粉虱在重庆奉节烟区田间的发生动态初步研究调查了温室白粉虱在重庆市奉节县烟田中的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呈单峰型增长,在5月底田间开始出现成虫,7-8月田间温室白粉虱发生量达到最高峰,到9月底随着气温下降,温室白粉虱在田间的发生量也逐渐降低。温室白粉虱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能力,在田间的分布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在5月底气温较低时,温室白粉虱主要在低海拔烟田中为害,随着气温的升高,低海拔区域的温度不适合温室白粉虱的生长繁殖,所以该种群逐渐向高海拔烟田转移为害,后期气温逐渐转凉,该种群又转移到低海拔烟田为害。另外,调查还发现该温室白粉虱种群更喜欢在背阴处繁殖为害。

郭小东[10](2013)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在子长县的全面实施,子长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传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子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子长县设施农业经历了探索、大发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全县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但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等特点严重制约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子长县发展设施农业具有良好的地理经济和政策条件,同时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面对着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的、差等严峻的形势,严重制约着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劣势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加以解决。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设施农业在子长县发展迅速,取得重要成果,显着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虽然子长县设施农业目前发展很快,但质量水平仍普遍较低。设施农业存在科技水平差,资金缺口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推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等。

二、现代温室黄瓜伞形整枝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温室黄瓜伞形整枝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产业树种山桐子产业发展及经营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桐1号树种特点
    1.1 种植地要求
    1.2 产量高
    1.3 含油高
    1.4 占地面积少
2 海桐1号树种综合效益
    2.1 生态效果
    2.2绿化效果
    2.3社会效益
3发展趋势
    3.1农业发展趋势
    3.2调整产业结构
    3.3应用效果

(2)不同番茄材料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番茄概述
    2.TYLCVD概述及研究进展
        2.1 TYLCVD概述
        2.2 发病规律、发病特点和症状表现
        2.3 番茄抗TYLCV基因简介
        2.4 TYLCV生物学研究进展
        2.5 TYLCV的检测方法
        2.6 TYLCVD的抗病鉴定
        2.7 TYLCVD的防治
        2.8 番茄抗TYLCVD的育种研究
    3.植物抗病性与抗氧化酶
    4.植物抗病性与防御酶
    5.植物抗病性与次级代谢物
    6.研究目的和意义
    7.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7.1 研究内容
        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番茄材料TYLCV病毒检测及抗性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番茄苗的培养
        1.3.2 TYLCV-[CN:SH2]载体的农杆菌培养
        1.3.3 接种病毒
        1.3.4 DNA提取及PCR检测带毒率
        1.4 番茄材料发病情况及病情调查分析
        1.5 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PCR检测结果分析
        2.2 发病情况及病情调查分析
        2.2.1 发病情况
        2.2.2 病情调查分析
    3.讨论
        3.1 不同番茄材料PCR检测带毒率
        3.2 不同时期番茄材料发病情况及病情调查
第三章 番茄抗病性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番茄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1.3.2 番茄幼苗中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1.3.3 番茄幼苗中次级代谢物含量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的研究
        2.1.1 SOD活性与抗病性
        2.1.2 CAT活性与抗病性
        2.1.3 APX活性与抗病性
        2.2 番茄幼苗叶片内抗防御酶活性与抗病性的研究
        2.2.1 PAL活性与抗病性
        2.2.2 PPO活性与抗病性
        2.2.3 POD活性与抗病性
        2.3 番茄幼苗叶片内次级代谢物与抗病性的研究
        2.3.1 总酚含量与抗病性
        2.3.2 类黄酮含量与抗病性
    3.讨论
        3.1 不同时期番茄材料抗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
        3.2 不同时期番茄材料防御酶活性与抗病性
        3.3 不同时期番茄材料次级代谢物含量与抗病性
第四章 番茄抗病基因检测及不同时期基因表达量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反应体系
        1.4 Ty-1、Ty-2、Ty-3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材料抗病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1.1 Ty-1的检测与分析
        2.1.2 Ty-2的检测与分析
        2.1.3 Ty-3的检测与分析
        2.2 不同时期抗病基因表达量与抗病性的分析
        2.2.1 Ty-1表达量与抗病性
        2.2.2 Ty-2表达量与抗病性
        2.2.3 Ty-3表达量与抗病性
    3.讨论
        3.1 不同番茄材料抗病基因检测
        3.2 不同时期番茄材料抗病基因表达量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3)南繁区黄瓜两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概述
        1.1.1 黄瓜概述
        1.1.2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
        1.1.3 黄瓜栽培现状及经济价值
    1.2 黄瓜细菌性病害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病原细菌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表型特征鉴定法
        1.3.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1.4 黄瓜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
        1.4.1 植物检疫
        1.4.2 农业防治
        1.4.3 化学防治
        1.4.4 物理防治
        1.4.5 生物防治
    1.5 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
        1.5.1 初侵染来源
        1.5.2 传播途径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主要培养基
        2.1.3 供试药剂
        2.1.4 供试仪器
    2.2 方法
        2.2.1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2 菌株致病性测定
        2.2.3 病原细菌形态学测定
        2.2.4 病原细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
        2.2.5 病原细菌16S rDNA和管家基因rpoB序列测定与分析
        2.2.6 寄主范围测定
        2.2.7 药剂筛选
        2.2.8 20种不同黄瓜品种抗病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病害症状
        3.1.1 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
        3.1.2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
    3.2 黄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3.3 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
        3.3.1 细菌菌株SY-9致病性测定结果
        3.3.2 细菌菌株SY-21致病性测定结果
    3.4 病原细菌形态学鉴定
        3.4.1 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培养性状观察
        3.4.2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培养性状观察
        3.4.3 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3.4.4 KOH快速鉴定结果
    3.5 病原细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3.6 病原细菌16S rDNA和管家基因rpoB序列测定结果与分析
        3.6.1 病原菌的基因组DNA、16SrDNA、管家基因rpoB序列分析
        3.6.2 菌株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3.7 黄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3.7.1 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3.7.2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3.8 黄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药剂筛选
        3.8.1 不同杀菌剂不同浓度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8.2 不同浓度杀细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的药剂筛选结果
        3.8.3 不同杀菌剂不同浓度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8.4 不同浓度杀细菌剂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药剂筛选结果
    3.9 20种不同黄瓜品种抗病性测定
        3.9.1 20种不同黄瓜品种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的抗病性测定
        3.9.2 20种不同黄瓜品种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抗病性测定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黄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
        4.2.2 寄主范围测定
        4.2.3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4.2.4 药剂筛选
        4.2.5 20种不同黄瓜品种抗病性测定
参考文献
附录1: 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16S rDNA和管家基因rpoB序列
附录2: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16S rDNA和管家基因rpoB序列
致谢

(4)杨凌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控生物源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1.1.1 设施农业的特征
        1.1.2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3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4 杨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2 温室番茄的发展现状
    1.3 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1.3.1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1.3.2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1.3.3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1.3.4 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1.3.5 温室番茄病虫害防治难题
    1.4 生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4.1 生物源农药的概况
        1.4.2 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应用
    1.5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药剂与试剂
        2.1.2 供试生物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现状调查
        2.2.2 生物源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2.2.3 生物源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
        2.2.4 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田间效果试验
        2.2.5 供试生物源药剂安全性试验
        2.2.6 3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现状调查
    3.2 4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3.2.1 4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3.2.2 4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3.2.3 4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3.3 2种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
    3.4 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田间效果试验结果
    3.5 生物源药剂安全性试验结果
    3.6 3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6.1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田间防效结果
        3.6.2 2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田间防效结果
        3.6.3 温室番茄全程生物防控方案初步制定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
    4.1 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有待深入
    4.2 正确合理的施用技术是病虫害生物防控的关键
        4.2.1 针对有害生物的特点合理用药
        4.2.2 针对生物源农药特点及早用药
        4.2.3 针对环境因子科学用药
        4.2.4 充分利用生物源农药尤其植物源农药的“保健”功能
    4.3 基于“植物保健”的全程生物防控可有效控制温室病虫害发生
        4.3.1 植物源农药可以有效的防治作物病害
        4.3.2 利用综合防治技术防控温室番茄虫害
        4.3.3 植物免疫增产蛋白能够促进番茄生长,改善植株长势
        4.3.4 微生物源药剂也值得在温室番茄全程生物防控中推广应用
    4.4 我国生物源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棚室黄瓜植株调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吊蔓。
2. 摘卷须和雄花。
3. 落蔓与打老叶。
4. 进行合理的植株调整。

(6)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提取物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朱砂叶螨的研究进展
        1.1 朱砂叶螨的分类及形态学研究
        1.1.1 形态特征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分子鉴定
        1.2 朱砂叶螨的危害及发生规律
        1.3 朱砂叶螨的防治
        1.3.1 防治现状及主要问题
        1.3.2 生态控制
        1.3.3 农业防治
        1.3.4 生物防治
    2 植物源杀螨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植物源杀螨剂的植物资源
        2.2 植物源杀螨剂的活性成分
        2.3 植物源杀螨剂的作用方式及机理
        2.3.1 作用方式
        2.3.2 作用机理
        2.4 植物源杀螨剂的开发利用
        2.4.1 植物源杀螨剂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4.2 植物源杀螨剂的应用前景
    3 香樟的研究进展
        3.1 化学成分研究
        3.2 主要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2.1 医学药理作用研究
        3.2.2 在农业方面研究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植物提取物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害螨及寄主
        1.1.3 试剂及药品
        1.1.4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粗提取物的制备
        1.2.2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1.2.3 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1.2.4 香樟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与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1.2.5 各地区香樟及香樟各部分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
        1.2.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13 种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
        2.2 香樟叶提取物的杀螨活性
        2.3 香樟叶提取物萃取后各溶剂萃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
        2.4 活性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2.5 活性组分中主要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
        2.6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
        2.7 香樟中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检测
        2.8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提取工艺的优化
        2.9 各地区香樟中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含量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作用方式及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害螨及寄主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触杀活性测定
        1.2.2 叶片残毒活性测定
        1.2.3 胃毒活性测定
        1.2.4 内吸性试验
        1.2.5 驱避活性测定(有选择测试)
        1.2.6 抑制产卵活性测定(无选择测试)
        1.2.7 稳定性试验
        1.2.8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对不同形态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
        2.2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叶片残毒活性
        2.3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胃毒作用
        2.4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的内吸性
        2.5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趋避活性
        2.6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抑制产卵活性
        2.7 2 ,4-二叔丁苯酚和油酸乙酯的稳定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害螨及寄主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朱砂叶螨中毒症状和行为的动态显微观察
        1.2.2 朱砂叶螨的酶活性测定
        1.2.3 朱砂叶螨体内生物胺含量测定
        1.2.4 朱砂叶螨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朱砂叶螨中毒症状的动态观察
        2.2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2.1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三种保护酶的影响
        2.2.2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三种代谢酶的影响
        2.2.3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三种靶标酶的影响
        2.3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体内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2.3.1 朱砂叶螨体内生物胺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3.2 朱砂叶螨体内生物胺含量检测方法的验证
        2.3.3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体内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2.4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形态的影响
        3.2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3.4 2 ,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对朱砂叶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和油酸乙酯的剂型研究与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害螨及寄主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20 %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的配制
        1.2.2 20 %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30%油酸乙酯乳油有效成分测定
        1.2.3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2.4 急性毒性与稳定性试验
        1.2.5 温度对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杀螨效果的影响
        1.2.6 苗期盆栽试验
        1.2.7 温室药效试验
        1.2.8 田间药效试验
        1.2.9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中有效成分检测
        2.2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对朱砂叶螨的室内药效
        2.3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的急性毒性和稳定性
        2.4 温度对2,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杀螨活性的影响
        2.5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对朱砂叶螨的苗期药效
        2.6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对朱砂叶螨的温室药效
        2.7 2 ,4-二叔丁基苯酚微乳剂和油酸乙酯乳油对朱砂叶螨的田间药效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件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授权或申请公开的专利

(8)浙江省蔬菜景观研究及设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蔬菜及其相关概念
        1.1.1 蔬菜概述
        1.1.2 观赏蔬菜概述
        1.1.3 其他相关概念
    1.2 景观概述
        1.2.1 农田景观概述
        1.2.2 城市景观概述
        1.2.3 其他相关概念
    1.3 蔬菜的景观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浙江省蔬菜产业现状调查
    2.1 引言
    2.2 蔬菜的分类
        2.2.1 根据蔬菜的生物学特性
        2.2.2 观赏蔬菜的分类
    2.3 浙江省蔬菜资源
        2.3.1 浙江省自然条件
        2.3.2 浙江省农业基础
        2.3.3 浙江省农业特点
        2.3.4 浙江省蔬菜产业
    2.4 浙江省蔬菜植物种类
        2.4.1 一、二年生蔬菜种类
        2.4.2 多年生蔬菜种类
        2.4.3 花本类蔬菜种类
3 蔬菜在景观中的应用
    3.1 蔬菜在景观中的应用形式
        3.1.1 蔬菜花园应用形式
        3.1.2 康复花园应用形式
        3.1.3 室内、外绿化应用形式
        3.1.4 屋顶绿化应用形式
        3.1.5 庭院绿化应用形式
        3.1.6 岩石水体应用形式
        3.1.7 垂直绿化应用形式
        3.1.8 城市绿地应用形式
        3.1.9 乡村景观应用形式
    3.2 蔬菜种植营造景观的应用原则
        3.2.1 适地适时原则
        3.2.2 蔬菜种类多样性原则
        3.2.3 蔬菜种类稳定性原则
        3.2.4 美学原则
        3.2.5 功能性原则
    3.3 蔬菜在景观绿化中的栽培种植
        3.3.1 蔬菜品种的选择
        3.3.2 蔬菜栽培方式的选择
        3.3.3 栽培种植管理
    3.4 蔬菜在景观应用中的存在问题
        3.4.1 观赏蔬菜品种较少
        3.4.2 观赏周期短
        3.4.3 园林应用形式单一
        3.4.4 蓝紫色蔬菜运用少
        3.4.5 对芳香类蔬菜开发研究较少
        3.4.6 病虫害严重
4 案例分析
    4.1 国外优秀案例
        4.1.1 食材花园—亚特兰大植物园
        4.1.2 食物森林—西雅图杰弗森公园
        4.1.3 可食地景—洛杉矶德斯康索花园
        4.1.4 城市农场—底特律拉菲特绿地项目
    4.2 国内优秀案例
        4.2.1 绿科秀
        4.2.2 八卦田
        4.2.3 上海都市菜园
    4.3 小结
5 设计实践
    5.1 舟山自然条件分析
        5.1.1 气候条件
        5.1.2 农业基础
        5.1.3 交通分析
    5.2 南洞村农业景观规划
        5.2.1 区位概况
        5.2.2 规划理念
        5.2.3 总体规划设计
        5.2.4 蔬菜景观规划
    5.3 全景朱家尖329国道规划及实施方案
        5.3.1 现状分析
        5.3.2 规划背景
        5.3.3 规划理念
        5.3.4 蔬菜景观规划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理论研究
        6.1.2 调查研究
        6.1.3 实践研究
    6.2 蔬菜可持续发展展望
        6.2.1 今后研究方向
        6.2.2 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为害
    2 温室白粉虱的形态和基本生物学特性
        2.1 卵
        2.2 1~3 龄若虫
        2.3 伪蛹
        2.4 成虫
    3 环境条件对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4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5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5.2 物理防治
        5.3 化学防治
        5.4 生物防治
引言
第二章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温室白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3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2.4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3 讨论
        3.1 湿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3.2 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烟草品种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不同寄主植物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的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田块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室白粉虱在未施药烟田的年发生动态
        2.2 温室白粉虱在常规防治烟田的年发生动态
    3 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主要结论
        1.1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2 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3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4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设施农业现状
        1.2.1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2.2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1 产业回顾
        2.1.2 设施温室农业发展现状
    2.2 子长县主要设施温室栽培技术
        2.2.1 设施黄瓜栽培
        2.2.2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2.2.3 设施温室油桃栽培技术
    2.3 子长县设施农业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融资缺口大,农民财政负担沉重
        2.3.2 发展观念落后,科技含量落后
        2.3.3 设施结构盲目引进,消化、吸收、改进能力差
        2.3.4 科研人员缺乏,科研体制落后
        2.3.5 连作障碍突出、病虫害严重
        2.3.6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盐渍化严重
        2.3.7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3.8 产品营销滞后
第三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3.1 发展优势与机遇分析
        3.1.1 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3.1.2 交通便利
        3.1.3 政策环境优势
    3.2 劣势与威胁分析
        3.2.1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3.2.2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不健全
        3.2.3 农业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理想
        3.2.4 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强
    3.3 小结
第四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范围和力度
        4.1.1 必须加大政府资金扶持
        4.1.2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4.2 搞好教育培训,提升推广能力
        4.2.1 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4.2.2 改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体制
        4.2.3 重视科研示范基地建设
    4.3 加强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4.3.1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4.3.2 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
        4.3.3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制
    4.4 发挥资源优势,扩张生产规模
    4.5 注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4.5.1 建立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4.5.2 实施品牌战略
    4.6 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4.7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4.7.1 改进栽培设施
        4.7.2 推广工厂化育苗
        4.7.3 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
        4.7.4 优化品种结
        4.7.5 提高自动化程度
        4.7.6 推广应用生物菌堆技术
        4.7.7 加强培训教育
    4.8 加大营销市场的开拓力度
        4.8.1 完善市场建设
        4.8.2 开拓外部市场
        4.8.3 强化信息服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现代温室黄瓜伞形整枝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产业树种山桐子产业发展及经营战略分析[J]. 陈继厚. 园艺与种苗, 2022(01)
  • [2]不同番茄材料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研究[D]. 刘放.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3]南繁区黄瓜两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D]. 付学艳. 海南大学, 2018
  • [4]杨凌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控生物源药剂筛选[D]. 何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5]棚室黄瓜植株调整方法[J]. 朱明. 农村新技术, 2018(01)
  • [6]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7]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提取物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D]. 陈义娟.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浙江省蔬菜景观研究及设计应用[D]. 薛阳阳.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9]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D]. 张文娟. 西南大学, 2016(02)
  • [10]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 郭小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现代温室黄瓜伞修剪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