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整合城市灭蝇灭蚊先进技术总结

张家港市整合城市灭蝇灭蚊先进技术总结

一、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伏鑫[1](2021)在《健康中国: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文中研究指明

周锋杰[2](2018)在《2018年苏州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及改善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蔬菜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消费品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其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农药的发明和使用增加了蔬菜产量,同时也给蔬菜的质量带来了农药残留的风险,导致农药残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了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现状。为了了解苏州市蔬菜中农药残留基本状况,于2018年5月至8月按照NY/T 762-2004《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对苏州大市范围内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蔬菜抽检,共抽取蔬菜样品175批次,按照NY/T 761-2008、GB/T20769-2008、GB 23200.8-2016等多种标准检测方法,对抽取的蔬菜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的蔬菜基地大部分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要求,各蔬菜农贸市场则情况比较复杂,农药检出率及不合格率较多,总体合格率为93.14%,检出率为21.14%。不同蔬菜种类的合格率也不尽相同。由于采样地点不同,所检出的农药残留情况也略有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苏州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对提高苏州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合格率和提升苏州市蔬菜生产质量有指导作用。

李吴萍[3](2016)在《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2008-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空间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课题以广西死因监测点的脑血管病数据为研究资料,分析2008-2013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数据资料,旨在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以及空间分布特征,为脑血管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8至2013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的脑血管病监测数据,对死因监测点中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居民的脑血管病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构成比以及潜在减寿年数(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等疾病负担指标,分析2008至2013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探讨脑血管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 2008-2013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3. 4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7.12/10万),占总死因构成比20. 33%;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4. 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6. 35/10万),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0. 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 28/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Z=2.650, P<0. 05);城乡脑血管病死亡率为64. 5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 03/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0. 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 11/10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Z=5.189, P<0. 05) ; 55岁以上年龄组脑血管病死亡率为613. 26/10万,5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人数占总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的90%以上,说明脑血管病主要危及中老年人群,80岁以上组为最高,达到2668. 36/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2.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87140人年,YPLLR为4. 76‰, SYPLLR为 5. 13‰,AYPLL 为 12. 80 人年,WYPLLR2. 71‰。。男性 AYPLL 为 13. 02 人年,女性AYPLL为12. 27人年;城市AYPLL为12. 15人年,农村AYPLL为12. 97人年。男性AWYPLL为10. 88人年,女性AWYPLL为10. 22人年;城市AWYPLL为9.93人年,农村AWYPLL为10.91人年。3.广西死因监测点2008-2013年的脑血管病死亡相对高发乡镇为宾阳县西南部的陈平乡、思陇镇和中华镇,合浦县东北部的常乐镇和曲樟乡,凌云县北部的加尤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部的兼爱乡;柳州市柳北区的雀儿山街道办事处,桂林市秀峰区的秀峰街道办事处,南宁市兴宁区东北部的昆仑镇。4.广西死因监测点宾阳县2008-2013年高发行政村所属的乡镇为思陇镇、宾州镇和王灵镇。结论:1.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2008-2013年的脑血管病死亡率低于全国的死亡水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构成比增高,55岁以上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呈加速上升趋势。2.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率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则在男女性之间、城乡之间比较接近。3.应加强高发乡镇及高发行政村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汪诚信[4](2012)在《“创卫”活动的前三级台阶——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周年》文中研究指明"创卫"活动,即通过采取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某一卫生标准的活动,如:创建灭鼠先进船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应该认为,在预防医学领域,"创卫"是独具我国特色、卓有成效的活动,对于带动和提高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82-1995年,在"创卫"活动的起步阶段,笔者有幸参加制订考核标准与方法,并多次参加考核鉴定,或为"创卫"单位提供咨询,见闻较多,有所感悟,愿对此略加回顾,以纪念爱国

于竞进[5](2006)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困境 策略 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非典”危机提示,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过于薄弱,难以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今后若干年中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需要明确我国疾病防制体系的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何谓首要问题,首要问题的危害程度、根源和机制,针对根源和机制的标本兼治策略和方案,以及需要什么技术支撑等。目前,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为此,秉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1)定量确认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及其影响,分析首要问题的根源和障碍;(2)定量明确解决首要问题的治本策略,推荐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建议和操作逻辑步骤;(3)围绕治本策略,研制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关键措施,包括:界定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公共职能,研制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配置标准,研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财力配置标准和基本设施建设标准。(4)研究基层卫生防保组织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人力和经费配置。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1、指导性研究方法论文应用“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该方法共包含7个逻辑相联的步骤,具体包括(1)客观论证政策性问题;(2)科学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根源;(3)针对问题根源科学制定相应政策;(4)严格论证政策可行性;(5)严密政策执行的科学逻辑顺序:(6)科学的政策评价机制;(7)有效的反馈完善机制。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程序中的前三步。2、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1)样本地区和样本机构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地区和样本机构。考虑到我国地区的差异性,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在东部地区选择浙江、江苏作为样本省,在中部地区选择河北山西作为样本省,在西部地区选取四川、贵州作为样本省。此外,考虑到直辖市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四个直辖市中选择上海作为省级样本;考虑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人口密度、地理情况有密切关系,选择青海作为省级样本。在每个样本省中,随机选取10个样本市,在每个样本市中随机选取1个样本县。每个样本地区中,选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作为样本机构。样本机构一共包括8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0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80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样本机构,一共进行了5个轮次的调查,每个轮次的调查内容均不同,有效调查样本量也不尽相同,详见论文各个部分。(2)资料收集方法1)文献分析广泛收集国内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职能、人力配置、经费配置相关期刊论文、书籍、政府文件、统计报表以及政府公告等,收集途径包括CBMDISC、Medline、图书馆、政府机构和政府网络等。其中,文献收集时限为国内1990—2001年,收集范围为《中国初级预防保健》、《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经济》、《卫生经济研究》和《中国卫生软科学》八种主要卫生管理杂志,收集方式为普查阅读,共获得相关文献205篇。2)现况调查调查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近5年来人力数量、人力岗位结构、人力学历结构、人均年收入、人力流动情况、机构费用支出、政府经常性拨款、政府专项拨款、有偿服务收入等基本信息;同时,结合研究进展,进一步调查样本机构各项公共职能和服务项目的开展与否、开展程度、现有人力、期望人力,以及现有投入支出和期望投入支出,等等。一般而言,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基层预防保健组织,一次调查填报一份调查表格。3)专家咨询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的CDC专家、疾病防制行政部门专家和疾病防制领域内的政策研究专家,通过头脑风暴法、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出并修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和服务项目,论证和完善人力配置和经费配置的影响因素。专家咨询共进行了5轮,共计54人次。4)专家会议论证用于确定各级CDC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各自应承担的公共职能和服务项目,确定人力配置和经费配置测算公式,以及人力配置的地区差异调整方法等。专家会议论证开展了1次,与会专家来自全国各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定性资料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归纳,并尽量予以量化。定量资料的分析,除一般描述性统计方法外,在模型构建和模拟过程中,还使用了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多元统计方法;在人力和经费配置标准测算过程中,进行了现状—研究结论、国内—国外,东中西三类地区、省市县基层四级组织机构之间的比较分析。3、资料质量保证方法定性资料由项目负责人和有经验课题组成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在收集时由课题组成员培训调查表填报人员,由专人负责审核调查表填报逻辑错误,有错误的调查表将视情况采取退回重填和电话校对两种方法予以修正;定量资料在录入时编写计算机程序予以逻辑勘误;定量资料在分析时由专人负责。所有定量资料采用编程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不改动原始数据库。研究结果1、公共职能偏废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的贯彻落实。导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根源有两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投入总量不足且投入方式低效,表现为政府筹资职能缺位;二是政府允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金自筹的财政管理机制,使有偿服务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表现为政府管理职能缺位。2、解决问题的治本策略,首先是明确政府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的筹资职能,保障疾病防制机构适宜投入,使得目前收不抵支的公共产品得到补偿,合理解决从事疾病防制工作的人员的待遇;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和改革投入方式增加服务效率。重塑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需遵循以下改革步骤:(1)提高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2)确保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适宜投入,(3)增加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和投入效率,(4)改革管理体制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作效率,(5)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稳定和吸引高素质人才,(6)稳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公共产品服务。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包括7职能、25类别、78内容和255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任务和职责各有不同;基层卫生组织应当承担13项传染病防治工作项目、13项慢病防治工作项目、7项卫生信息管理工作项目。公共职能界定结果得到了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认同。4、按照界定的公共职能项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普遍不高,并随地区差异和级别不同而异;在各项公共职能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能落实程度最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最低。这种现象与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有着直接联系。5、为完成3—5年内期望落实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具体项目,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人力配置标准的基准值为336人,为现有编制的61.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基准值为102人,为现有编制的84.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基准值为33人,为现有编制的76.7%。依此类推,全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配置人力140016人,较2002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防疫站)人力(206815人)减少32.3%,如考虑全国专业站(所)的59044人,则总计减少47.3%。按人口计,该人力配置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8%和俄罗斯的8%。6、为完成10年内期望落实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具体项目,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需配置的人力基准值为386人,较现有人力减少17.7%;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基准值为113人,较现有人力减少9.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基准值为38人,较现有人力减少20.8%。依此类推,全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需配置人力合计为159086人,较2002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人力(206815)减少23.1%,如考虑专业站(所)的59044人,则总计减少40.2%。按人口计,该人力配置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2.9%和俄罗斯的8.7%。从稳定和易操作角度,10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更具合理性。在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和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人力配置标准为3—6人/万人口。全国基层需要39—78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人力。7、为实现3—5年阶段目标,在用非公共产品服务收入补偿人员分流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缺口,需要在现投入基础上追加65.5亿/年左右。3—5年后完成非公共产品服务项目和人员的完全剥离,政府为安置分流人员,需要在上述投入基础上,追加36.5亿元/年左右。为实现10年阶段目标,并完成非公共产品服务项目和人员的完全剥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在现投入基础上追加85亿/年左右。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配置标准为5-12万元经费/万人口,全国约65-156亿元。创新和应用1、以公共产品为导向,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功能定位和国家、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卫生防保组织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的功能定位。其中,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功能定位被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采纳(见附件3)。2、依据功能定位,重新界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省、市、县、基层)应当承担的公共职能和具体工作项目,包括7职能、25类别、78内容和255项目。该界定已经于2003年7月底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于2003年12月25日在卫生部网站公示,2004年4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文件(见附件2)。3、明确了以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具体项目为目标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防保组织人力配置和经费配置标准。依据人力配置研究结果,形成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制规定》,该规定在2003年7月底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2004年4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会议文件,在2004年5月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经卫生部递交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议(见附件5)。4、明确了以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具体项目为目标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其中,关于实验室能力建设和条件要求的研究结果,形成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2004年7月23日由卫生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文联合发布。5、提出了重塑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治本策略和改革步骤。依据研究结果,形成了《关于组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建议》,已报卫生部报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见附件1)。6、再次确认了我国疾病防制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公共职能偏废;论证了公共职能偏废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完善了疾病防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经财政部同意,2005年1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0号部长令发布。2005年起卫生部启动了省、地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人员培训,省地县三级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管理人才培训工程,相关研究结果为主要培训内容。

曹永章,刘宝明,倪炳华[6](2005)在《关于国家卫生城市除害巩固措施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谢立新[7](2003)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文中认为本文认为:地区竞争表现为地区之间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基础在于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研究地区产业竞争力,目的在于从比较优势出发,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并以此为主导(支柱)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本文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中产业竞争力比较强的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江苏苏州三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三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业空间聚散能力和产业组织成长能力为重点,通过对三市产业产生、成长和演进能力的分析,试图研究和探讨地区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一般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要以城市化和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层级城镇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要立足地区资源赋予和区位特点,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兼并、战略联盟、股权投资、品牌延伸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营造地区产业竞争优势。要继续强化个体营销和专业市场的功能,推行特许经营、专卖、品牌、虚拟经营等现代营销手段,重视区域营销和政府营销,不断强化产业组织的营销能力。四要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依托,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进步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企业组织特别是家族企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组织成长和产业竞争力增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通过界定和保护产权、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区域诚信系统、强化政府责任等措施,发挥好政府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曹永章[8](2002)在《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文中研究表明

二、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2)2018年苏州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及改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引言
    2. 研究背景
    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4. 研究意义
    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综述
    1. 蔬菜中农药使用及残留现状概述
        1.1 蔬菜农药残留概念
        1.2 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
        1.3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类
    2.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
        2.1 生态环境与农药残留
        2.2 人为因素造成的农药残留
        2.3 农药自身结构性质原因
    3. 国内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
        3.1 我国蔬菜产业基本概况
        3.2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概况
    4.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4.1 气相色谱法
        4.2 液相色谱法
        4.3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5 农残速测法
第二章 苏州市蔬菜生产及农药残留检测体系概况
    1. 苏州市农业地理气候概况
    2. 苏州市蔬菜生产概况
    3. 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概况
第三章 苏州市农药残留检测与数据分析
    1. 材料方法与实验流程
        1.1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1.2 检测抽样与样品保存
        1.3 农药残留检测过程
        1.4 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月份农药残留检出总体情况
        2.2 不同月份例行检测出残留的蔬菜和农药种类
        2.3 不同月份风险检测出残留的蔬菜和农药种类
        2.4 不同蔬菜检出农药残留分析
        2.5 农药检出频率统计分析
第四章 苏州市农药残留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1. 苏州市农药残留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苏州市农药残留现状
        1.2 苏州市农药残留原因分析
    2. 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2.1 完善苏州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2 加强苏州市农药市场销售管理,宣传培训推广安全用药知识,采取措施减少农药使用
        2.3 加强苏州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优质农业
        2.4 加强农产品监测力度与检测技术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已发表论文
致谢

(3)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2008-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全球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广西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情况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人口资料
        2.2 基本情况
        2.3 脑血管病死亡的人群分布
        2.4 脑血管病死亡的城乡分布
        2.5 脑血管病疾病负担
    3. 讨论
        3.1 脑血管病死亡水平
        3.2 脑血管病死亡疾病负担
        3.3 脑血管病死亡预防策略
第三章 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脑血管病空间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六年各地区乡镇脑血管病总死亡率的空间分析
        2.2 宾阳县2008-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率的空间分析
    3. 讨论
        3.1 2008-2013年各监测点乡镇级脑血管病空间分析
        3.2 宾阳县2008-2013年乡镇级、村级脑血管病空间分析
第四章 总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建议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表
综述 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4)“创卫”活动的前三级台阶——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一级台阶
2 第二级台阶
3 第三级台阶

(5)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困境 策略 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 研究思路和指导性研究方法
        (二) 主要研究内容和具体研究方法
        (三)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论证病预防控制体系现存问题和首要问题
        (一)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归纳和分析
        (二) 论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众多存在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三) 论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危害
        二、论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根源和形成机制
        (一) 从政府筹资职能角度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 从政府管理职能角度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形成机制
        (四)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力配置状况和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关键策略和改革步骤
        一、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治本策略研究
        二、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改革步骤研究
        (一) 政府重视程度对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作用
        (二) 政府适宜投入对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作用
        (三) 对"增加财政投入稳定性和投入效率"政策思路的论证
        (四) 对"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作效率"政策思路的论证
        (五) 对"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稳定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政策思路的论证
        (六) 对"稳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公共产品服务"政策思路的论证
    第三部分 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主要措施研究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界定
        (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类别、内容和项目的界定结果
        (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与原有职能项目的比较
        (三)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界定公共职能项目的认可程度
        (四)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和项目的开展比例分析
        (五)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和项目的操作程度分析
        (六)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和项目的完成程度分析
        (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论证指标和人口经济指标的相关分析
        (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认可程度、开展比例、操作程度和完成程度
        (九) 小结
        二、承担公共职能所需的人力配置标准
        (一)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现状
        (二)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研究考虑的因素和指标
        (三) 人力配置标准研究所考虑的因素和表达指标的意向论证结果
        (四)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基准值测算思路、方法和过程
        (五)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力配置标准基础上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
        (六) 小结
        三、承担公共职能所需的最低经费配置标准
        (一) 全国总体最低经费配置标准
        (二) 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低经费配置标准
        (三) 小结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一) 基本指导思想
        (二)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三) 建筑面积
        (四) 建设用地
        (五) 规划布局
        (六) 建筑要求
        (七) 仪器设备装备标准
    第四部分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人力和经费研究
        一、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界定
        (一)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项目界定
        (二)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和项目特性分析
        (三) 基层卫生组织公共职能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关系
        (四)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情况分析
        二、基层卫生组织落实公共职能需人力分析
        (一)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力配置分析
        (二) 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力配置标准的思考
        三、基层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经费配置研究
讨论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正文参考文献
就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综述
    综述一 部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介绍
        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简介
        二、俄罗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简介
        三、英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简介
        四、日本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体系简介
    综述二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一、初创时期(1949—1952年)
        二、建立发展时期(1953—1965年)
        三、"文革"破坏时期(1966—1976年)
        四、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
        五、改革调整时期(2001—2003年)
        六、健全发展时期(2003—)
    综述三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一、关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
        二、关于存在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
        三、关于解决公共职能缺位问题的策略
        四、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
        五、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力配置和经费配置标准
    综述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被采纳后形成的相应文件附件
    附件1 关于组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建议
    附件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
    附件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具体条款)
    附件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附件5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制规定
    附件6 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装备标准
    附件7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8 卫生部疾控司出具的研究成果应用证明

(7)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1. 选题的意义
    2. 选定特定对象的依据
    3. 研究方法
    4. 结构和体系
    5.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第1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本质
        1.1.1 地区竞争的本质
        1.1.2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本质
        1.1.3 地区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企业竞争
    第2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源泉
        1.2.1 地区竞争力源泉:研究回顾
        1.2.2 比较优势理论与地区产业分工
        1.2.3 竞争优势理论与地区产业发展
        1.2.4 地区产业竞争力源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内在统一
    第3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1.3.1 国家(地区)竞争力分析模型
        1.3.2 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1.3.3 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再研究
    第4节 小结
第二章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第1节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理论分析
        2.1.1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2.1.2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分析构件
    第2节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宏观面分析
        2.2.1 产业结构转换的路径分析
        2.2.2 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分析
        2.2.3 产业结构转换的绩效分析
        2.2.4 产业结构转换的偏差分析
        2.2.5 小结:以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第3节 农业产业结构转换
        2.3.1 农业内部结构转换现状分析
        2.3.2 农业内部结构转换的战略重点
        2.3.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转换
        2.3.4 小结: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转换
    第4节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转换
        2.4.1 工业化及其结构转换
        2.4.2 工业化进程及其结构转换
        2.4.3 工业化模式及其结构转换
        2.4.4 小结: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工业化绩效
    第5节 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
        2.5.1 第三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的重要力量
        2.5.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换现状分析
        2.5.3 引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差异的成因分析
        2.5.4 小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章 产业空间聚散能力
    第1节 产业空间聚集能力的理论分析
        3.1.1 产业空间聚散理论和类型
        3.1.2 产业空间聚散能力的分析构件
    第2节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
        3.2.1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现状
        3.2.2 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的成因
        3.2.3 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与带动能力
        3.2.4 小结
    第3节 城乡协调发展能力
        3.3.1 城乡协调发展能力现状
        3.3.2 城乡协作发展工业,推动区域工业化
        3.3.3 以工建农,缩小工业和农业收益差距
        3.3.4 建设小城镇,推动城乡一体化
        3.3.5 小结
    第4节 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3.4.1 区域协调发展现状
        3.4.2 示范带动效应:以工业化为导向的落后地区自主展
        3.4.3 行政驱动效应:政府强制性区域间配置资源
        3.4.4 市场引导效应:从互惠互利原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4.5 小结(投入产出效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第5节 开发区带动能力
        3.5.1 开发区建设的经济社会效应
        3.5.2 开发区建设的成功之路
        3.5.3 小结
第四章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
    第1节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的理论分析
        4.1.1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研究构件
        4.1.2 产业组织成长的内涵与功能
        4.1.3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的分析指标
    第2节 企业组织:产业组织成长的微观基础
        4.2.1 企业组织成长的逻辑起点:准古典企业
        4.2.2 企业组织成长的重要节点:古典企业和准现代企业
        4.2.3 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与成长:企业集团化和股份制
        4.2.4 小结:以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企业组织创新
    第3节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成长的高级形态
        4.3.1 产业集群经济效应
        4.3.2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集群
        4.3.3 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4.3.4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
        4.3.5 小结:实施集群战略,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4节 产业营销:产业组织成长的关键环节
        4.4.1 传统营销方式的兴衰
        4.4.2 现代营销方式的成长
        4.4.3 区域营销的流行
        4.4.4 小结:多轮驱动,增强产业营销能力
    第5节 政府管理:产业组织成长的外部环境
        4.5.1 政府管理能力及其分析构件
        4.5.2 产业组织成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4.5.3 小结:增强产业组织成长的政府推动能力
第五章 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
    第1节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结构升级
        5.1.1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1.2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1.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5.1.4 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升级
        5.1.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第2节 不断增强产业空间聚散能力
        5.2.1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5.2.2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5.2.3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5.2.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2.5 增强开发区带动能力
    第3节 不断增强产业组织竞争力
        5.3.1 增强企业组织成长能力
        5.3.2 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5.3.3 增强产业营销能力
    第4节 以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5.4.1 以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5.4.2 以制度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5.4.3 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5节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5.5.1 界定和保护产权
        5.5.2 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
        5.5.3 加强诚信系统工程建设
        5.5.4 建设责任政府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知识培训宣传
2 强化网络管理体系
3 扩大辐射防护区域
4 巩固措施坚持质量
    4.1 灭蝇方面
        4.1.1 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
        4.1.2 注重器械灭蝇
        4.1.3 防蝇设施到位
        4.1.4 合理进行化学药物灭蝇
    4.2 灭蚊方面
5 坚持做好四害密度监控
    5.1 检查
        5.1.1 利用每年除四害突击周活动进行检查
        5.1.2 利用每季卫生工作考核进行除四害工作检查
    5.2 监测
    5.3 调查
        5.3.1 抗性调查
        5.3.2 滋生地调查
        5.3.3 举报
        5.3.4 控制

四、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D]. 伏鑫. 兰州大学, 2021
  • [2]2018年苏州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及改善措施[D]. 周锋杰. 苏州大学, 2018(04)
  • [3]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2008-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空间分析[D]. 李吴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3)
  • [4]“创卫”活动的前三级台阶——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周年[J]. 汪诚信.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4)
  • [5]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困境 策略 措施[D]. 于竞进. 复旦大学, 2006(02)
  • [6]关于国家卫生城市除害巩固措施的探讨[J]. 曹永章,刘宝明,倪炳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5(02)
  • [7]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D]. 谢立新.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3)
  • [8]张家港市巩固灭蝇、灭蚊先进城市技术总结[J]. 曹永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06)

标签:;  ;  ;  

张家港市整合城市灭蝇灭蚊先进技术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