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病特点及评分方案

儿科危重病特点及评分方案

一、小儿危重病特点与评分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杜桂虎[2](2020)在《降钙素原、D-二聚体、D-乳酸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小儿脓毒症是小儿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是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为10%-50%,近十余年世界各国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脓毒症的研究工作,但大多数只针对成年人脓毒症,成人和儿童在生理、易感疾病和感染部位上存在差异,因此对小儿脓毒症诊断检测需要参考成人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断。因此,寻找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的快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寻找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无激素活性,稳定性好,病理情况下可由多种免疫细胞在TNF-α、IL-6和内毒素作用下快速、高特异性增长,PCT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联着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可快速鉴别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细菌培养阴性脓毒症。目前,它主要用于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是诊断脓毒症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根据其动态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指导抗菌治疗的起止。PCT可缩短抗菌药物的暴露时间,且不增加死亡率和治疗失败率,PCT在局部感染中通常是正常的或只是略有增加,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唯一标准。在应用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生物标志物进行动态评价。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被激活和水解,产生一种特殊的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指标。脓毒症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体内炎症细胞从而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当纤溶系统激活时,体内产生抗凝剂,不同感染类型脓毒症患者D-二聚体水平不同。D-二聚体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但D-二聚体水平敏感性低,易出现假阴性,导致漏诊。乳酸具有独特的来源、代谢、排泄和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人体D-乳酸来自丙酮醛的代谢,血液中D-乳酸的含量很小。当大量胃肠道细菌发酵,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其含量可增加上千倍,甚至导致D-乳酸中毒。血中D-乳酸水平升高可作为脓毒症、创伤性休克、炎症性肠病等一系列疾病的诊断指标,不过D-乳酸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感染的特异指标,对D-乳酸进行单独检测,整体来看对脓毒症有着较低的指导价值。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可以灵敏、特异的诊断脓毒症,因此多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脓毒症的诊断是一种发展趋势,基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联合检测PCT、D-二聚体及D-乳酸,用于小儿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目的:探究小儿脓毒症患者PCT、D-二聚体、D-乳酸联合检测对小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小儿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诊断均符合2015版儿童脓毒症休克诊治专家共识。同期门急诊就诊非脓毒症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排除标准:外伤患儿;肿瘤或免疫缺陷疾病患儿;年龄>14岁或<28天患儿;1个月内使用过丙种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患者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患儿;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住院<1天患儿。观察组在诊断为脓毒症后分别于12h、24h抽取静脉血检测PCT、D-二聚体,动脉血检测D-乳酸含量。采用同样方法,对照组抽血检测血中PCT、D-二聚体、D-乳酸含量。测量方法: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酶比色法检测D-乳酸。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CT、D-二聚体、D-乳酸检测值,分析其统计学意义,并将上述三个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比较联合检测相比于各单个生物标志物在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观察组在12h、24h的PCT、D-二聚体、D-乳酸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脓毒症患儿三组指标在12、24小时均没有显着差异。3、脓毒症患儿12h的PCT、D-二聚体、D-乳酸这三者生物标志物均对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优于各单个生物标志物。4、脓毒症患儿24h数据分析显示,三个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各个生物标志物,是更好的判断指标。结论:血清PCT、D-二聚体、D-乳酸水平与小儿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PCT、D-二聚体、D-乳酸,比单个生物标志物检测更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用于小儿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马晓敏[3](2020)在《儿科评估三角在急诊内科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儿科评估三角(the pediatric assessment triangle,PAT)预测急诊内科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并与儿科早期预警评分(the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的评估效果进行对比,探讨PAT评分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快速评估患儿病情状况提供科学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5月江苏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在急诊内科患儿进入急诊预检分诊的第一时间内,同时由2名经过培训的分诊护士分别使用PAT和PEWS对患儿进行评估。随后记录患儿入院时体温、既往史和现病史,并进一步追踪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即“是”“否”为危重症患儿。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teristic curve,AUROCC)、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评价PAT和PEW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辨度,以及预测效果评价的评估效能;评价不同界值下PAT评分诊断患儿病情危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找出最佳界值:对比PAT评分和PEWS评分所需要的评估时间,以及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门急诊护士对这2种评估方法的接受程度。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608例,其中男性897人,占55.78%,女性711人,占44.22%;年龄为1-12月237人,占14.74%,13-36月607人,占37.75%,3-7岁521人,占32.40%,8-14岁243人,占15.11%;呼吸系统疾病1319人,占82.03%,其他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170人,占10.57%,神经系统疾病58人,占3.61%;传染性疾病45人,占2.80%;儿童意外伤害11人,占0.68%;循环系统3人,占0.19%,血液系统2人,占0.12%。根据儿童预检分诊标准分级,其中Ⅰ级43人,占2.67%,Ⅱ级31人,占1.93%,Ⅲ级732人,占 45.52%,Ⅳ级572人,占35.57%,V级230人,占14.30%。危重症组患儿74例,占4.60%,非危重症组1534例,占95.40%。2.PAT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分辨度和最佳截断值:PAT评分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C)为0.963,PAT用于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截断值是1分,此时分辨度最高,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99.15%,阳性预测值为84.15%,阴性预测值为99.67%,约登指数值最大(约登指数=0.924)。3.PAT预测不同年龄段危重症患儿的比较:1-36月组AUROC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 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78,96.61%,98.60%,84.00%,99.74%和 0.952。3-14岁组AUROC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99,80.00%,99.73%,86.00%,99.60%和0.797。PAT预测1-36月危重症患儿分辨度较高,有较高的准确度,PAT预测3-14岁危重症患儿的分辨度中等,有一定的准确度。4.PAT预测不同疾病类型危重症患儿的比较:呼吸系统疾病组AUROC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 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30,86.67%,99.15%,70.00%,99.69%和0.858。呼吸系统疾病组AUROC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86,97.73%,99.18%,96.00%,99.61%和 0.969。PAT 预测不同疾病类型危重症患儿的分辨度均高,有较高的准确度。5.PAT与PEW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辨度以及预测效果的比较:对PAT和PEWS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进行分析,PA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P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即PEWS>PAT。但是PAT和PEWS的AUROCC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评估PAT与PEWS所需时间的比较:PAT的评估时间为13.81±6.41秒,PEWS的评估时间为37.24±10.29秒,明显长于PAT的评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门急诊护士对PAT和PEWS两种评估方法接受程度的比较: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护士对PAT和PEWS两种评估方法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接受程度,门急诊分诊护士对PAT的接受度明显高于P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T可以作为有效的病情评估工具应用于急诊内科患儿。当患儿的PAT分值≥1分时,可预判为危重患儿,需要立即处理和优先就诊。

于笑雨[4](2020)在《PICU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脓毒血症具有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发现不及时以及预后差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若不能及时识别潜在的患者,病情发现时常常进展为严重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是改善脓毒血症预后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可能与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并且根据预警模型的截断值,确定分级护理,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对患儿进行护理,以保证脓毒血症患儿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尽可能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脓毒血症对患儿远期发育带来的不良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11月8日至2019年9月18日入住青岛某三甲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按照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可明确诊断的炎症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确定可能与患儿脓毒血症疾病预警相关的指标,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形成回归方程,确定预测的最佳临界点,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模型的分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疾病预警模型的拟合度。通过得到的临界点确定护理级别,并根据查阅文献及访谈,在现有的护理辅助工具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选择2019年10月15日至2020年1月15日到青岛某三甲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的30天至18岁的儿童作为检验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对象,将纳入方程的变量的取值代入方程中,对研究所得的模型方程进行验证。根据患儿诊断(是否为脓毒血症)的阳性率判断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1.本研究第一部分共收集病例485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和条目缺项的病例后,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有417例,其中脓毒血症患儿93例,非脓毒血症的感染患儿324例。经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水平(ALB)三个指标,其中,CRP和PCT与脓毒血症的形成呈正相关,数值越高越能提示可能发展成脓毒血症;ALB水平与脓毒血症的形成呈负相关,白蛋白水平越低越有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形成的模型方程为Z=6.688+0.021(CRP)+0.050(PCT)-0.080(ALB),最佳临界点为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86.2%时的约登指数(0.647)。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置信区间为0.836-0.922,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脓毒血症患儿和一般感染患儿的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C2=7.419,P=0.492)。2.研究第二部分共收集患儿病例数为145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和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脱落的病例后,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有125例。将患儿的CRP、PCT和ALB代入方程中,进行脓毒血症的预测。最终得到的关于患儿脓毒血症疾病预警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5%、81.2%、56.8%、78.4%和72%,证明模型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以运用于临床。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方程灵敏度及特异性高,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护士运用脓毒血症患儿预警模型方程,能够有效预测脓毒血症的发生,尽早实施脓毒血症患儿护理干预方案,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评估时间,避免了患儿治疗的延误。结论1.由CRP、PCT和ALB水平构成的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能够早期预警PICU中患儿脓毒血症的发生,预警模型方程为Z=6.688+0.021(CRP)+0.050(PCT)-0.080(ALB)。方程中患儿CRP、PCT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发生脓毒血症,而ALB水平越低,则患儿更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2.研究所得预警模型拟合优度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能够有效预测炎症儿童发展为脓毒血症儿童的可能性,可作为医护人员早发现、早诊断、尽早进行医疗和护理干预的依据。

祝娟[5](2020)在《儿童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现今,在世界范围内,脓毒症仍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评估脓毒症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脓毒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国内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常用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因此,归纳总结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血小板计数的临界值及变化趋势,有助于早期评估脓毒症的预后,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另外,sepsis 3.0将SOFA评分纳入诊断标准中,而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儿童年龄适应性的pSOFA评分,本研究采用Matics等制定的pSOFA评分,探讨其对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二、研究目的1.研究脓毒症中,血小板计数、PCIS评分、pSOFA评分的变化与患儿死亡风险的相关性;2.研究血小板计数、PCIS评分对于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价值以及预后不良的预警值范围;3.研究p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三、研究方法1.病例收集通过临床资料回顾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PICU2014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收治的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总住院时间、PICU的住院时间以及入院时、入院第三天的血小板数、格拉斯哥评分、pSOFA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总胆红素水平、肌酐、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2.分组标准根据入组对象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死亡组。3.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的收集运用了 Excel 2019表格来记录,使用IBM 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患儿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高危因素PLT、PCI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四、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共有180例患儿入组,其中存活组共146例,男91例,女55例;死亡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2.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①影响患儿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LT变化值、PCIS变化值;②入院时PL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最大时阈值为237.5×10^9/L,此时敏感度为44.5%,特异性为76.5%;入院第三天PL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最大时阈值为118.5×10^9/L,此时敏感度为70.5%,特异性为76.5%。③入院时P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最大时阈值为83分,此时敏感度为68.5%,特异性为61.8%;入院第三天P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最大时阈值为83分,此时敏感度为78.8%,特异性为73.5%。④入院时、入院第三天死亡组患儿的p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且死亡组的pSOFA评分呈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则未见明显变化。3.研究结论①血小板值、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值变化越大时,患儿的死亡风险增加;②血小板有预测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当入院时PLT≤237.5×10^9/L、入院第三天PLT≤118.5×10^9/L时,患儿有较高的死亡风险。③PCIS评分有预测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当入院时、入院后第三天PCIS评分小于83分时,患儿有较高的死亡风险。④p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儿的死亡风险存在相关关系,有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

王景荣[6](2020)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临床护理中有效运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护理的危重患儿96例,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选择48例患儿进行常规危重症临床护理作为对比组,剩余48例患儿进行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指导护理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小儿临床护理中充分利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来指导护理措施,可使得患儿的护理效果显着提高。

陈小飞[7](2019)在《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小儿麻疹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根据得出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及专家函询意见初步构建以危险因素的预防、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框架的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了230例麻疹患儿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小儿重症麻疹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和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为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2.根据第一部分中所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的成因及早期表现,以及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初步提出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并制定出专家函询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构建出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方案。3.筛选90例符合标准的麻疹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麻疹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第二部分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由普通麻疹患儿进展成重症的例数、患儿发热时间、出疹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满意度等情况,评价该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小儿重症麻疹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血红蛋白(OR=5.697,P=0.004,95%CI:1.761-18.435)、CD4+/CD8+降低(OR=3.473,P=0.007,95%CI:1.395-8.645)、低血钠(OR=2.815,P=0.035,95%CI:1.075-7.371)、近期呼吸道感染史(OR=2.649,P=0.031,95%CI:1.090-6.437)、低血钾(OR=2.333,P=0.042,95%CI:1.031-5.282)。2.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1)预防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2)识别重症麻疹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表现;(3)改善危险因素的纠正效果。权重依次为0.514、0.278、0.208。确立危险因素评估表共4个方向,17个观察指标。3.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0例麻疹患儿,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案后患儿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2,P=0.030),两组患儿的发热、出疹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0.179,P<0.001;t=4.961,P<0.001;t=2.724,P=0.007;t=2.822,P=0.002);其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4.444,P=0.035)。结论1.CD4+/CD8+降低、低血钾、近期呼吸道感染史、低血钠、低血红蛋白是小儿重症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护士早期识别和预防重症麻疹发生的参考依据。2.本研究在前期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危险因素的预防、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框架的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所函询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较好,对各项指标的意见较一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3.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减缓小儿重症麻疹的进展,缩短发热、出疹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住院满意度,可以作为提高麻疹患儿护理质量,减缓重症发生的参考依据。

朱琰[8](2017)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危重病患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护理2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中重病护理评分<70分者20例,评分7080分者17例,>80分者8例。护理后,评分<70分的患儿并发率为55.00%,明显高于评分为7080分患儿(29.41%)及评分>80分的患儿(12.50%)。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危重病患儿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干预,可了解患儿的病情,为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护理效果显着。

王玉伟[9](2017)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在小儿护理干预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价值,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危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则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83.72%,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7.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1.40%,两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掌握患儿的病情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了其治疗护理的有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应用意义。

庄周颖[10](2016)在《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并对电子化评分系统进行运用和评价。具体包括:(1)构建电子化评分系统;(2)验证电子化评分系统与纸质版评分工具的一致性程度及时效性;(3)细化各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方法:(1)将需要纳入到电子化评分系统的具体内容归纳整理成建立系统需求,设计计算机程序,构建电子化评分系统;(2)通过两名评分者对50例CICU的先心病术后患儿使用两种评分工具进行评分同时测算每次评分所用时间。计算差值范围、一致率、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程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时效性分析;(3)应用电子化评分系统对607例样本进行每小时评分,直至患儿死亡或出CICU。应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行×列(R×C)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等进行一般资料、评分分值的组间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综合生存分析寿命表法等,分析评分分值区间与时间区间。结果:1、先心病患儿术后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构建完成。2、(1)一致性程度验证结果显示两评分工具一致性程度高:同一评分者使用两评分工具对同一患儿进行评分的一致率分别为评分者A:94%、评分者B:96%。ICC分别为0.993(0.988-0.996)、0.990(0.983-0.995),P<0.01。两评分者使用同一种评分工具对同一患儿进行评分的一致率分别为:纸质版评分工具90%、电子化评分系统100%。ICC分别为0.984(0.972-0.991)、1(1-1)。(2)时效性验证结果显示电子化评分系相对节省了将近2/3的时间。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纸质版评分时间与分值的回归模型Y=2.398X+46.049,R2=0.790。电子系统评分时间与分值的回归模型Y=0.418X+19.829,R2=0.058。3、细化了5级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I无风险”“II轻度危重”“III中度危重”“IV重度危重”“V极度危重”。结论:(1)构建的电子化评分系统,高度还原了纸质版评分工具且具有高度的准确率。(2)应用电子化评分系统相对纸质版评分在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细化了5级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对应时间区间,充分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实时动态评分,评估先心术后患儿危重程度变化趋势、预测患儿术后风险、判断患儿预后。

二、小儿危重病特点与评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危重病特点与评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实验室指标
        5 临床疗效指标
        6 治疗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2 SAGI的中医认识
        3 SAGI的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3.2 结果讨论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3.4 证据质量
    4 结论
        4.1 对实践的意义
        4.2 对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方案分析
        4.3 疗效指标选择
        4.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降钙素原、D-二聚体、D-乳酸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
    2 研究方法
        2.2 血液标本的收集
        2.3 降钙素原的检测
        2.4 D-二聚体的检测
        2.5 D-乳酸的检测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生物标志物检测值比较
    2 联合检测与单个生物标志物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儿科评估三角在急诊内科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概念界定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与处理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危重症患儿的发病情况
    3. PAT和PEWS预测危重症患儿的情况
    4. PAT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分辨度和最佳截断值
    4. PAT预测不同年龄段危重症患儿的比较
    5. PAT预测不同疾病类型危重症患儿的比较
    6. PAT与PEW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辨度以及预测效果的比较
    7. 评估PAT与PEWS所需时间的比较
    8. 门急诊护士对PAT和PEWS两种评估方法接受程度的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PAT的评价标准
    3. PAT预测急诊危重症患儿的临床价值
    4. 分诊护士对PAT在门急诊患儿病情评估接受度分析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科评估三角(PAT)测评工具在国内外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急诊患儿资料收集单
    附录二 儿科评估三角(PAT)评估法
    附录三 儿童早期预瞥评分(PEWS)评估单
    附录四 关于儿童病情评估时使用儿科评估三角(PAT)的接受度调查
    附录五 急诊患儿危重症的评价标准
伦理审查批件
英文缩略词索引
致谢

(4)PICU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
    2 研究变量
    3 研究方法
        3.1 回顾性研究
        3.2 队列研究
        3.3 病例的统计资料
        3.4 统计学分析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原则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第一部分 PICU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构建
        1 临床特征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资料
        1.3 临床表现
        1.4 在科时间
        2 单因素相关分析
        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脓毒血症疾病预警模型的构建
        5 脓毒血症疾病预警模型的验证
    第二部分 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在护理中的运用
        1 一般情况
        2 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分析
        3 脓毒血症疾病预警模型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护理干预
        3.2 护理人员的调配
        3.3 护理工作的完善
讨论
    1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
    2 脓毒血症的预警指标
    3 成人脓毒血症与儿童脓毒血症的比较
    4 护理工作在儿童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作用
结论
创新性、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5)儿童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分组标准
    1.3 研究样本入选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1.7 pSOFA评分
    1.8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脓毒症患儿死亡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Monofactor Analysis)
    2.3 脓毒症患儿死亡高危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ROC曲线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1.3.2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不同分值患儿并发症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9)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0)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对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国外医院信息系统及危重程度评分研究概况
        2.1.1 国外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
        2.1.2 国外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
        2.1.2.1 医疗信息系统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1.2.2 医疗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2.1.2.3 医疗信息系统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2.1.3 国外危重程度评分研究应用概况
    2.2 国内医院信息系统及危重程度评分研究概况
        2.2.1 国内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
        2.2.2 危重程度评分研究应用概况
        2.2.2.1 小儿重症监护室相关病情危重程度评分
        2.2.2.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相关病情危重程度评分
        2.2.2.3 小儿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相关病情危重程度评分
        2.2.3 国内危重症病情评分软件的研究概况
    2.3 小结
    2.4 本研究工作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第一部分:构建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
        3.1.2 第二部分:验证电子化评分系统与纸质版评分工具的一致性程度及时效性
        3.1.3 第三部分:细化各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变量操作性定义
        3.3.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3.3.2 危重程度评分(Severity of Illness Scoring System)
        3.3.3 电子化信息系统(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3.3.4 灵敏度(Sensitivity)
        3.3.5 特异度(Specificity)
        3.3.6 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
        3.3.7 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3.3.8 真包含(Proper contains)
        3.3.9 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3.3.10 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下面积(AUC)
4 第一部分: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的构建
    4.1 构建电子化评分系统的方法
    4.2 电子化评分系统的介绍与展示
    4.3 小结
5 第二部分验证电子化评分系统与纸质版评分工具的一致性程度及时效性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资料收集工具
        5.1.3 资料收集方法
        5.1.4 统计学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纸质版评分工具与电子化评分系统评分结果一致性程度与准确度
        5.2.2 纸质版评分工具与电子化评分系统进行一次评分各自所需时间的比较
    5.3 讨论
        5.3.1 电子化评分系统高度还原了纸质版评分工具且评分准确率更高
        5.3.2 电子化评分系统评分更高效且受其他人为因素影响小
    5.4 小结
6 第三部分细化各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
    6.1 研究对象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资料收集工具
        6.1.3 资料收集方法
        6.1.4 统计学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6.2.2 危重程度评分组间比较
        6.2.3 病情危重等级临界分值的划分
        6.2.4 危重程度评分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点的划分
        6.2.5 病情危重等级判断标准与时间预警规则的制定
    6.3 讨论
        6.3.1 各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的划分
        6.3.2 各危重等级预警分值区间及时间区间的划分的说明
        6.3.3 预警应对措施的建议
    6.4 小结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性
    7.3 研究局限性
附录 1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小儿危重病特点与评分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降钙素原、D-二聚体、D-乳酸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D]. 杜桂虎. 青岛大学, 2020(01)
  • [3]儿科评估三角在急诊内科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D]. 马晓敏. 苏州大学, 2020(02)
  • [4]PICU脓毒血症患儿疾病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D]. 于笑雨. 青岛大学, 2020(01)
  • [5]儿童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D]. 祝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分析[J]. 王景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7)
  • [7]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D]. 陈小飞. 青岛大学, 2019(02)
  • [8]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J]. 朱琰. 中国当代医药, 2017(09)
  • [9]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研究[J]. 王玉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3)
  • [10]先心病患儿术后病情危重程度电子化评分系统的构建研究[D]. 庄周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儿科危重病特点及评分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