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探讨

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探讨

一、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继元[1](2020)在《基于DNDC模型的洱海流域稻田氮素损失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为洱海流域氮素减排和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实验以洱海流域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农业农村部环境部保护科研监测所大理综合试验站2017和2018年的实测数据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稻田径流、淋溶和氨挥发损失进行模拟研究,并根据田间观测数据对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简称DNDC)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采用DNDC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功能研究影响洱海流域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以及模型模拟结果对不同影响因子的敏感程度,并运用了DNDC模式对洱海流域有机肥施用方案进行了优化模拟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DNDC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模拟结果平均标准偏差为2.56%。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稻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施肥量,其中降雨量是最敏感因素,且随着降雨量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增加。(2)使用DNDC模型对稻田淋溶氮素流失进行模拟,分析得出DNDC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氮素淋失,虽然存在一些偏差,但整体模拟效果较好,平均标准偏差为3.71%。敏感性分析得出,稻田淋溶氮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量、化肥施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降雨量和化肥施用量与氮素淋溶流失呈正相关,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3)通过DNDC模拟结果与田间观测数据比较验证了DNDC模型模拟结果的可信度,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累积量,模拟结果与田间观测结果相关性表现显着(r=0.96)。敏感性分析表明,稻田氨挥发对土壤p H和化肥施用量影响因子比较敏感,且随着土壤p H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增加。(4)运用DNDC模型对洱海流域有机肥施用方案进行了优化模拟研究表明,在考虑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氮素损失量和水稻产量,50%有机肥+50%化肥可以有效减少氮素流失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为洱海流域稻田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5)目前,洱海流域主要采用野外观测实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损失情况,本研究首次在洱海流域运用基于过程的模型—DNDC来定量化的研究稻田氮素损失,综合分析证明,DNDC模型模拟预测该区域稻田氮素损失的应用是可行的,模拟效果比较准确。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是控制洱海流域稻田氮素损失的有效手段。

袁洁[2](2017)在《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大量含有高浓度氮素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爆发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氮素超标目前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河流的主要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河流氮素水平,缓解氮污染的危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汉江中上游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针对汉江上游水体氮污染问题,选取汉江上游段和汉江上游支流金水河为研究对象(前者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后者极少受到人为干扰),采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对比了两流域的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并针对水体中硝酸盐和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来源解析,揭示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以期为汉江流域的水质管理和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NO3-N是汉江上游水体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与TN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较为一致,部分地区水质较好,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氮浓度急剧增加。年际动态显示,在 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三个年度中,2014-2015年度的NO3-和TN浓度显着高于其它年度。该年度水质最差,氮含量较高。2015-2016年度汉江中上游的水质有所改善,污染程度减轻。根据水体中的氮存在形式与其来源的关系,发现汉江中上游在2014-2015年度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大,而2015-2016年度主要受城市以及工业污水的污染。总体上,该流域水体氮含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丰水期的氮素浓度较枯水期高,氮污染程度在年际间变化趋势较明显。(2)汉江上游河段各季节水体硝酸盐的来源明显不同。2013年秋季和冬季属于非生长季节,水体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影响。2014年4月(春)水体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大气沉降和化肥,仅少数几个位于城市内的样点受工业废水的影响严重。2014年7月(夏)少数河段硝酸盐来源于生活污水或者动物粪便,多数河段受到土壤有机氮或工业废水的影响。2015年4月(春)水体硝酸盐的来源较多,但是受到降雨量的限制,其来源主要为化肥、生活污水、土壤有机氮、及工业废水。2015年7月(夏)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的平均水平较高,水体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降水、生活污水、动物粪便及化肥。2014年11月(秋)和2015年1月(冬),水体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降雨、工业废水及土壤有机氮,冬季时降雨来源可以忽略。2015年11月到2016年7月,广泛的同位素值分布体现了这一时期水体中硝酸盐来源的复杂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水环境因子与氮同位素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浊度与水体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值相关性最大。结合氮污染的特征,于2016年11月对几个代表性样点进行了水体硝酸盐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清晰准确地识别了各样点水体硝酸盐的来源,且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受到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3)金水河流域中,硝态氮是水体可溶性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丰水期的氮浓度较枯水期更高,11月份水体氮浓度最低。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金水河中游河段氮含量较低,水质较好,而上、下游河段相对受到一定人为活动的干扰。(4)金水河流域水体中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化肥、土壤有机氮和生活污水。悬浮颗粒氮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和农业化肥,且不同季节来源差异较大,其中冬季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可能与陆源氮输入及水体中复杂的氮循环过程有关悬浮颗粒物的δ15N-SPM值7月份最高,1月份和11月份次之,4月份最低。除了1月份硝化作用占主导因素以外,各个季节都存在一定的同化与分解作用,并且7月份强烈的分解作用导致其较高的δ15N-SPM值。金水河水体中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变化特征不明显。

方学伟[3](2014)在《南疆棉农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着地提高,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农业污染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中化学用品如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大量使用,除了对水体、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外,还对人体有着严重的危害,给农业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建设我国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大力度扶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强度就显得极为必要。国内外关于农业环境防治与保护的研究,无论是控制农业污染的管理措施与政策法规,还是工程技术措施及经济管理措施,农户都是处于被动的选择地位,却极少有研究站在农户的角度,主动地选择和减少自身生产行为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因此,本论文更注重农户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即站在行为主体农户的立场,探讨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到农业环境保护与防治之中。为了分析基于农业环境视角下,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阿克苏和喀什地区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深入阿克苏的阿瓦提县、沙雅县和喀什的莎车县,共走访了英艾日克乡、多浪乡、托依堡勒迪镇、海楼乡、塔尕尔其乡、阿热勒乡和百什坎镇等7个乡镇下的共16个村和农场。本次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农户生产行为特征、农户对农业污染的认知及环境保护意愿三个部分。将对农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棉农生产行为分解为化肥使用量状况,农药配制状况以及地膜的回收程度,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农户化肥使用量状况、农药配制状况及地膜的回收程度受农户个体信息影响较小。其中,农户化肥的使用量受农户家庭人口数、棉花种植面积、是否从销售人员处了解信息、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对土壤状况的认知、对造成农业污染的认识与对化肥价格的反映等变量的影响较大;农药配制状况受到农户是否能看懂说明书、对选购农药毒性的了解、是否了解禁用农药与是否接受相关培训的影响较大;农户地膜回收状况受到家庭纯农人口数、地膜使用面积、种植模式、是否接受培训的影响较大。最后,对棉农的环境污染认知与环境保护意愿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现阶段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愿望。农户对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危害有所认识,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愿不够。绝大多数农户表示对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所关心,但这并不会影响对化肥、农药和地膜的正常使用。结合南疆地区棉农环境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和环境保护意愿分析结论,为促使南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除了工程措施以外,鼓励土地流转促使机械化大生产,规范农业化学品市场,建设有技术指导的农资店,加强农业生产培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建设“合作社+环境检测”模式,以引导农户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浦碧雯[4](2013)在《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文中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山东省农业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行业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剖析,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与建议。分析指出,跟点源污染污染相比,农业而源污染防治工作面广量大,无论从重视程度还是政府投入都有很大差距,。目前,农业而源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以末端控制工程建设为主,效果欠佳。通过分析得出,今后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在源头上控制污染;应大力推广不同类型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在扎实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和推动农民广泛采用保护环境的替代技术和生产模式,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搞好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与分类,开展农田配方施肥技术,限制农田作物类型、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种和施肥方式,通过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的结合,达到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综合整治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

孙军益[5](2012)在《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氮磷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元素,淋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三峡库区主要的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其土质特征和风化特征决定了土壤淋溶过程普遍存在,因此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土壤氮磷流失受耕地作物类型、植被覆盖情况、施肥品种与施肥量、土壤氮磷含量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的土壤氮磷淋溶流失风险也不同。目前针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的研究还比较少。论文选取了三峡库区某小流域果林地、旱地、水田和消落带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原位土壤各氮磷素形态的淋溶流失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选取了碳铵、尿素和磷肥3种常用的肥料,研究了不同肥料施用下,土壤各种氮磷素形态的淋溶流失特征;进一步结合降雨量、土壤理化性质、施肥量等,分析了紫色土氮磷淋溶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流失风险。论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①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氮素淋溶研究发现,TDN淋溶流失量介于0.4872.58kg/hm2,其中氨氮占了5.7%26.5%,硝态氮占了71.6%86.7%,硝态氮是TDN的主要流失形态。不施肥处理硝态氮淋失量显着低于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流失量,而氨氮的淋失量则无显着差异。旱作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较强,促使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使得消落带、果林、旱地硝态氮的淋失量远远高于水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TDP淋溶流失量介于0.013.23kg/hm2,其中MRP占了64.3%95.8%,是TDP的主要组成成分。施肥处理下土壤MRP、TDP淋失量约为不施肥处理土壤MRP、TDP淋失量的2倍。水田磷素淋溶流失量常年处于较低水平。②不同肥料施用紫色土淋溶模拟研究发现,不同碳铵用量处理,土柱TDN淋溶流失量介于43.49~251.2kg/hm2,硝氮占了60.8%~83.2%。不同尿素用量处理,土柱TDN淋溶流失量介于52.82~216.4kg/hm2,硝态氮含量占TDN的59.7%~73.4%。氮素淋失量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同等施肥量下尿素处理氮素淋失量高于碳铵处理。不同磷肥用量处理,土柱TDP淋溶流失量介于3.67~8.44kg/hm2,MRP占TDP的89.6%~96.3%。磷素流失量与磷肥施入量呈正相关。③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氮磷淋溶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素淋失量依次为:旱地>果林>消落带>水田,土壤磷素淋失量依次为:果林>旱地>消落带>水田。52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是土壤TDN淋失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全磷和05cm土层磷酸盐含量则是磷素淋溶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全年氮磷淋失总量分别为7945.17kg、248.24kg。水田土壤氮磷淋失量均较小,是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肥料用量显着影响紫色土氮磷淋失量。不同氮肥用量紫色土氮素淋失风险可用方程:Y=30.17+0.41X-0.0003X2(碳铵),Y=74.39+0.564X-0.0005X2(尿素)表示。不同磷肥施用量紫色土磷素淋失风险可用方程:Y=4.24+0.00569X表示。本研究为估算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流失量提供基础数据,为减少库区氮磷淋溶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冯伟,杨军芳,周晓芬,梁玉芹[6](2011)在《施肥与农产品安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目标,分析了过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安全农产品带来的危害或潜在性危害,阐述了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合理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措施。

陆乐峰[7](2011)在《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本文以水陆交错带白洋淀地区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硝态氮土壤淋失为研究对象,采用田区与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陆交错带土壤物理参数、水氮耦合以及缓控释肥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水陆交错带土壤物理参数的测定,能为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提供十分重要理论依据,并对其具有科学指导作用。本文拟合了水陆交错带白洋淀典型农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土壤扩散度与土壤含水率关系曲线。明确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的入渗过程及土壤饱和导水率,在相同的土壤质地和供水情况下,最初入渗率主要由土壤湿润程度决定,开始入渗时土壤较为湿润,在湿润前锋的吸力梯度小,最初入渗速率较低,随后入渗速率降低也较缓慢。开始入渗的土壤干燥,吸力梯度大,则最初入渗速率较高,以后随时间延长入渗速率降低也快。土壤水起始入渗速率:翻耕林地>未翻耕林地>小麦农田>鸭场林地;累积入渗量:翻耕林地>未翻耕林地>小麦农田>鸭场林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小麦农田>翻耕林地>未翻耕林地>鸭场林地。2。土壤氮素主要随土壤水分的下渗而淋失,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势的连续监测,尤其是对灌水后土壤水分大量下渗时期的监测,可以看出整个冬小麦生长季,在第三次灌水前,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势的差异相对不是非常明显,而从第三次灌水至冬小麦收获,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势的差异愈发明显。因此可以确定冬小麦生长季氮淋失的关键时期,为灌浆期。3。通过冬小麦播种前与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含量的测定,确定60-90cm及150-180cm土层为整个土壤剖面的NO3-N累积层。从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土壤NO3-N累积量的变化可以得出,土壤NO3-N累积层的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且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高施氮量与低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减小,表明大量NO3-N淋失进入浅层地下水,NO3-N淋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硫包衣缓控释肥及缓释尿素显着地减少了硝态氮的土壤淋失量,并有效地控制了硝态氮在前期的释放,增加了在中后期的供应。避免了作物苗期大量盈余硝态氮而导致的土壤淋失,肥效明显延长,控制了肥料过剩所产生的农业非点源氮污染。

谢安坤[8](2010)在《京郊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阻控措施》文中认为保护地蔬菜生产中,过量氮肥施入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本试验在京郊典型保护地上以番茄、空心菜、小白菜及大萝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番茄—填闲作物(空心菜、小白菜)—大萝卜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和淋溶规律及其阻控措施。番茄和大萝卜种植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施肥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溶的影响。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以空心菜和小白菜作为填闲作物,与土壤休闲相比较,研究填闲作物在控制敞棚休闲期土壤硝态氮淋失中的作用及对下茬蔬菜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合理施肥能提高番茄和大萝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当施氮量小于300 kg/hm2时,蔬菜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蔬菜产量降低并且经济效益下降。蔬菜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农户习惯施氮处理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施氮对蔬菜Vc含量、可溶性糖没有显着的影响。2、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以农户习惯施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番茄收获后,0~100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推荐施氮处理为438.4 kg/hm2,农户习惯施氮处理为785.9kg/hm2,比推荐施肥处理高347.5 kg/hm2。所以,控制施氮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3、夏季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不施用任何肥料,填闲作物可以吸收利用上茬残留的土壤硝态氮,从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填闲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浓度为:休闲处理>种植小白菜处理>种植空心菜处理。空心菜和小白菜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空心菜经济效益为50088.5元/hm2,小白菜为17056.0元/hm2。4、大萝卜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浓度均为:前茬休闲>前茬小白菜>前茬空心菜。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前茬处理,0~100cm和10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以前茬休闲最高。因此,夏季种植填闲作物对下茬土壤硝态氮残留有阻控作用。大萝卜产量在161.33 t/hm2到169.67 t/hm2之间,经济效益为20.67~23.12万元/ hm2,各处理之间差距很小,填闲作物的种植没有明显降低大萝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5、整个轮作周期,蔬菜种植初期,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受施氮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种植期延长,逐渐呈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填闲时期,种植填闲作物处理土壤硝态氮淋失量比休闲处理低10~25%。后茬大萝卜,各施氮水平下,前茬种植填闲作物处理土壤硝态氮淋失量低于前茬休闲处理。所以,在整个轮作周期中,夏季敞篷休闲时期种植填闲作物,可以阻控当季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对下茬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也有阻控效应。综上所述,控制施氮量和种植填闲作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和淋失。

党丽娟[9](2010)在《灌溉对黄土层中全氮量淋失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氮素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氮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了世界粮食的需求问题。然而大量的不合理的施用氮肥,不仅会降低氮素的利用率,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农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氮化合物含量都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有些地区的污染已经达到危险程度。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综合考虑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灌溉和施肥的合理调控,达到增产、节约水肥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在农田氮素运移、转化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在灌溉条件下对黄土层中氮素淋失效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试验在一定施肥水平的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利用室内黄土渗透柱模拟试验进行土壤氮素淋失强度研究,分析灌溉与施肥对土层蓄氮的影响,研究土壤氮素的淋失强度,为合理灌溉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个剖面中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先增大后减小,反映了水流渗透锋面向下运移的过程。土壤中全氮含量主要集中在33cm以下的土层范围内,这也充分说明传统的灌溉方式不利于养分在浅层土壤中保存和被作物吸收利用,致使肥料利用率的降低,且水分易发生深层渗漏,使过量的氮肥污染地下水。(2)土壤剖面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在小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剖面含水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土壤剖面含水量随时间增长呈增大趋势。土壤剖面含氮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各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剖面含氮量随时间增长上层减少,下层增加。(3)灌水量对浅层土壤含氮量的影响较大。土壤中水分是氮素淋失必不可少的载体,淋失量受灌水量的影响十分显着,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氮素淋失量也增大。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土壤氮素状况及其损失的重要因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水的入渗,土壤中的氮素随水向深层土壤迁移,当灌水量过大时,就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4)土壤剖面氮淋失率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灌水量为191.1mm、229.3mm时,氮淋失率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土柱底层无多余的水量渗出,土层氮素未发生显着淋失现象;当灌水量增大到254.8mm时,土壤剖面氮淋失率均大于43.17%,且土柱底层有大量过饱和水量渗出,发生严重淋失现象。由此推断,施氮水平为6mg/cm2的条件下,灌水量不宜超过229.3mm。(5)特征深度土壤氮淋失率与灌水量呈正比关系。表层土壤氮淋失率总体较大,且变化很小,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氮淋失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呈线性相关关系。特征深度土壤氮淋失率与氮素含量呈反比关系,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氮素浓度减小,土壤氮淋失率增大。表层土壤氮淋失率整体较大,且变化很小,随着土层的加深,氮淋失率随氮素浓度减小的变化很大,且呈线性相关关系。(6)黄土层中氮素淋失率的影响因素有灌水量、施氮浓度、土层深度、入渗时间等。通过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单因素、多因素对氮素淋失的影响进行模型模拟,多因素对氮素淋失的影响符合四元二次多项式模拟模型,且由拟合关系式可知,氮素淋失率与灌水量、施氮浓度、入渗时间呈正比,与土层深度呈反比关系。

何盈[10](2010)在《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文中指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硝酸盐是蔬菜中的3大污染物之一,硝酸盐含量超标已成为影响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满足人们食用蔬菜的安全性和提高蔬菜的出口创汇能力已成为农业环保等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旨在为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硫脲用量的增加,菠菜的单株重、株高和叶绿体色素含量均有提高;硫脲能显着降低菠菜硝酸盐含量,随着硫脲用量的增加,降低效果提高,其中硫脲用量为7%时,降低效果达极显着水平。硫脲对土壤NO3--N累积的抑制作用随硫脲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硫脲用量达7%时,抑制作用表现为极显着。(2)添加不同水平2-巯基苯并噻唑(0-9%)对菠菜的单株重及株高都有一定的增长效果,且随着2-巯基苯并噻唑用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着2-巯基苯并噻唑用量增加,菠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均总体显降低趋势,但只有9%的2-巯基苯并噻唑用量对蔬菜的抑制效果达显着水平。(3)添加不同硝化抑制剂(10%双氰胺、5%硫脲和9%2-巯基苯并噻唑)对菠菜的单株重、株高都有显着的提高,其中,9%的2-巯基苯并噻唑的增长效果最好。对菠菜硝酸盐含量和其对应的土壤NO3--N含量均有显着地降低作用。其中,10%双氰胺抑制效果最好,9%的2-巯基苯并噻唑效果次之,5%硫脲居后。(4)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尿素配施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清江白硝酸盐含量呈现相似的波动曲线,菜体硝酸盐总体呈降低的趋势。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清江白,收获时菜体硝酸盐比对照减少13.21%-70.86%,产量增加3.45%-59.42%。单施3种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以10%双氰胺效果最好,从组合看,整体表现为配施10%双氰胺的组合效果较好,其中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组合(硝化抑制剂I+Ⅱ+Ⅲ处理)的硝化抑制作用效果最佳。对双氰胺的残留量研究表明,双氰胺施用67d后的降解率为89.93%。

二、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NDC模型的洱海流域稻田氮素损失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田氮素损失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 DNDC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DNDC模型简介
        2.2.2 基本参数的获取与设置
    2.3 田间观测数据样品采集方法
        2.3.1 地表径流监测方法
        2.3.2 淋溶监测方法
        2.3.3 氨挥发监测方法
        2.3.4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DNDC模型的模拟与验证
    3.1 不同施肥处理下地表径流的模拟与验证
    3.2 不同施肥处理下淋溶的模拟与验证
    3.3 不同施肥处理下氨挥发的模拟与验证
    3.4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的模拟与验证
    3.5 讨论
    3.6 小结
4 敏感性分析
    4.1 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敏感因子分析
    4.2 淋溶氮素流失的敏感因子分析
    4.3 氨挥发的敏感因子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模拟研究
    5.1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氮素损失模拟
    5.2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产量标尺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体氮污染现状
        1.1.2 水体氮污染来源
        1.1.3 水体氮污染的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体氮污染来源
        1.2.2 氢氧同位素在源解析中的应用
        1.2.3 汉江中上游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汉江上游
        2.1.1 水系水文
        2.1.2 气候降水
        2.1.3 地质地貌
        2.1.4 土壤植被
        2.1.5 社会经济
    2.2 金水河流域
        2.2.1 水系水文
        2.2.2 气候降水
        2.2.3 地形地貌
        2.2.4 土壤植被
        2.2.5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汉江上游水体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点设置
        3.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水环境指标的时空变化
        3.3.2 水体氮污染的时间变异分析
        3.3.3 水体氮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3.3.4 河流氮污染与水体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汉江上游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来源解析
    4.1 引言
    4.2 采样与分析方法
        4.2.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4.2.2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水体氘氧同位素特征
        4.3.2 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的特征值及其影响因子
        4.3.3 水体硝酸盐的氧同位素特征值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金水河水体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5.1 实验设计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域
        5.2.2 样品采集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水文化学特征的分析
        5.3.2 水体氮污染的时间变异分析
        5.3.3 水体氮污染的空间变化分析
        5.3.4 水体氮污染评价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金水河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来源解析
    6.1 实验设计
    6.2 材料与方法
        6.2.1 采样与保存
        6.2.2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值的时空变化
        6.3.2 环境因子对氮同位素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金水河流域水体悬浮颗粒物~(15)N的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
        7.3.1 水体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时空变化
        7.3.2 水环境因子对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影响
    7.4 讨论
        7.4.1 金水河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的来源
        7.4.2 水体悬浮颗粒物δ~(15)N分布的环境意义
        7.4.3 金水河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有机物δ~(15)N之间的相互关系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南疆棉农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总体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基础理念依据
第3章 南疆棉花生产总体发展状况
    3.1 南疆棉花种植规模及趋势
    3.2 南疆棉花产量及变动趋势
    3.3 南疆各地州棉花生产布局及产量变动
第4章 调查区棉农生产行为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取样
    4.2 调查地区棉农生产行为
第5章 调查区棉农环境保护意识
    5.1 调查地棉农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5.2 调查地棉农对环境保护的意愿
第6章 南疆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6.1 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6.2 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
    6.3 农药施用的影响因素
    6.4 地膜的回收程度的影响因素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及其主要来源
        1.2.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1.2.2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1.2.2.1 化肥污染
        1.2.2.2 农药污染
        1.2.2.3 农膜污染
        1.2.2.4 畜禽粪便污染
        1.2.2.5 农业废弃物污染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1 研究思路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种植业源污染状况分析
        2.2.2 畜禽养殖业的氮磷排放与COD排放情况分析
        2.2.3 水产养殖业的氮磷排放与COD排放情况分析
    2.3 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 现状调查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1 种植业源面源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1.1 化肥污染的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1.2 农药污染的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1.3 农作物秸秆污染的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1.4 地膜残留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2 畜牧养殖业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3.3 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第四章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4.1 我省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4.1.1 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大
        4.1.2 面源污染的历史累积短期内难以实现生态修复
    4.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4.2.1 加强对农业生态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4.2.2 建立健全各级农业环境保护机构,强化农业环境执法
        4.2.3 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强化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有效推进农产品敏感产地环境普查与分级管理工作
        4.2.4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时回收废旧农地膜
        4.2.5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
        4.2.6 加强畜禽污染治理,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第四章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4.2.7 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2.8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力争从源头上根治污染
        4.2.9 加大农业环保宣传和农业环保和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力度
        4.2.10 全面整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实现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业面源污染与氮磷淋溶
    1.2 土壤氮磷赋存形态
    1.3 土壤氮磷淋溶的主要影响因素
        1.3.1 降雨量
        1.3.2 施肥品种与施肥量
        1.3.3 土壤理化性质
        1.3.4 耕作方式
    1.4 土壤氮磷淋溶研究方法
        1.4.1 原位实地监测
        1.4.2 淋溶模拟试验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人口与社会
    2.2 典型土地利用方式
    2.3 实验设计
        2.3.1 原位淋溶试验
        2.3.2 室内模拟试验
    2.4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区域降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
    3.1 降雨量与淋溶渗滤水量
        3.1.1 监测期内降雨量
        3.1.2 淋溶渗滤水量
    3.2 土壤理化性质
    3.3 土壤氮磷含量
        3.3.1 土壤氮素含量
        3.3.2 土壤磷素含量
    3.4 小结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氮磷淋溶研究
    4.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氮素淋溶研究
        4.1.1 原位土壤淋溶渗漏液氨氮流失量变化特征
        4.1.2 原位土壤淋溶渗漏液硝态氮流失量变化特征
        4.1.3 原位土壤淋溶渗漏液 TDN 流失量变化特征
    4.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位土壤磷素淋溶研究
        4.2.1 原位土壤淋溶渗漏液 MRP 流失量变化特征
        4.2.2 原位土壤淋溶渗漏液 TDP 流失量变化特征
    4.3 小结
5 不同肥料用量紫色土氮磷淋溶模拟研究
    5.1 不同碳铵用量紫色土氮素淋溶研究
        5.1.1 淋滤液氨氮含量分析
        5.1.2 淋滤液硝态氮含量分析
        5.1.3 淋滤液 TDN 含量分析
    5.2 不同尿素用量紫色土氮素淋溶研究
        5.2.1 淋滤液氨氮含量分析
        5.2.2 淋滤液硝态氮含量分析
        5.2.3 淋滤液 TDN 含量分析
    5.3 不同磷肥用量紫色土磷素淋溶研究
        5.3.1 淋滤液 MRP 含量分析
        5.3.2 淋滤液 TDP 含量分析
    5.4 小结
6 氮磷淋溶流失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6.1 氮磷淋溶影响因素分析
        6.1.1 氮素淋溶影响因素
        6.1.2 磷素淋溶影响因素
    6.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磷淋溶流失风险研究
        6.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素淋溶流失风险研究
        6.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淋溶流失风险研究
        6.2.3 研究区域氮磷淋失风险估算
    6.3 不同肥料施用紫色土氮磷淋溶风险研究
        6.3.1 不同肥料施用紫色土氮素淋溶流失风险
        6.3.2 不同肥料施用紫色土磷素淋溶流失风险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施肥与农产品安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化肥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2 有机肥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

(7)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1.2.1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内涵
        1.2.2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来源
        1.2.3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
        1.2.4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缓控释肥控制氮污染物土壤淋失国内外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白洋淀自然地理概况
        3.1.2 白洋淀的历史演变及社会经济状况
    3.2 供试材料
        3.2.1 供试土壤
        3.2.2 供试作物
        3.2.3 供试肥料
    3.3 试验设计
        3.3.1 水陆交错带土壤物理参数测定试验
        3.3.2 水陆交错带水氮耦合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影响试验
        3.3.3 控制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的缓控释肥室内模拟试验
    3.4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3.5 数据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水陆交错带土壤物理参数研究
        4.1.1 水陆交错带典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
        4.1.2 水陆交错带典型土壤扩散度与土壤含水量关系曲线的拟合
        4.1.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入渗速率变化的影响
        4.1.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4.1.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4.2 水氮耦合对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的影响
        4.2.1 水氮耦合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2.2 水氮耦合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4.2.3 水氮耦合对土壤溶液 NO3-N 含量的影响
        4.2.4 水氮耦合对典型农田氮污染物不同淋失时期淋失量的影响
    4.3 缓控释肥对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的影响
        4.3.1 不同缓控释肥硝态氮土壤淋溶液含量变化
        4.3.2 不同缓控释肥硝态氮土壤淋溶总量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京郊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阻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失状况
    1.2 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1.2.1 硝酸盐对环境的危害
        1.2.2 硝酸盐对人畜的危害
    1.3 影响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因素
        1.3.1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影响
        1.3.2 灌溉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影响
        1.3.3 蔬菜根系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影响
        1.3.4 保护地特有的小气候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影响
    1.4 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阻控措施
        1.4.1 优化水肥管理
        1.4.2 种植填闲作物
        1.4.3 免耕或少耕
        1.4.4 使用硝化抑制剂
        1.4.5 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章 研究背景、思路及内容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内容
        2.3.1 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淋失的影响
        2.3.2 施氮量对保护地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2.3.3 填闲作物对保护地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的吸收利用
        2.3.4 填闲作物对后茬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基本材料
    3.2 试验方案
        3.2.1 番茄
        3.2.2 填闲作物
        3.2.3 大白萝卜
    3.3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3.3.1 土壤NO_3~--N
        3.3.2 植株样
        3.3.3 根系采样及分析
        3.3.4 淋溶液收集与测定
    3.4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氮肥施用对番茄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4.1.1 氮肥施用对番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1.2 氮肥施用对番茄氮素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1.3 氮肥施用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4.1.4 小结
    4.2 氮肥施用对番茄季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4.2.1 氮肥施用对番茄季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4.2.2 氮肥施用对番茄季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4.2.3 小结
    4.3 填闲作物对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吸收及其经济价值
        4.3.1 填闲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
        4.3.2 填闲作物的根系分布及对土壤氮素的吸收
        4.3.3 种植填闲作物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累积的影响
        4.3.5 小结
    4.4 填闲作物对后茬作物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4.4.1 大萝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4.4.2 大萝卜收获后土壤硝态累积状况
        4.4.4 不同前茬对大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4.5 不同前茬对大萝卜品质的影响
        4.4.6 小结
    4.5 种植填闲作物的环境效应
        4.5.1 种植填闲作物对淋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4.5.2 种植填闲作物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4.5.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灌溉对黄土层中全氮量淋失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氮素损失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1.2.1 对地表水的污染
        1.2.2 对地下水的污染
        1.2.3 对农产品的污染
        1.2.4 对大气的污染
    1.3 土壤氮素淋失的研究现状
        1.3.1 氮素淋失概况
        1.3.2 氮素淋失的影响因素
        1.3.3 国内外氮素淋失研究现状
        1.3.4 氮素淋失研究理论与模型
        1.3.5 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1.4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1 农业生态区氮运移及氮污染问题
        1.4.2 减少氮素流失的节水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1.4.3 合理施肥和施肥方法以及制定合理施肥制度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区概况
    2.3 试验设计方法及步骤
        2.3.1 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计方法及步骤
        2.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2.3.3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2.3.4 水中总氮的测定方法及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1894—89)
第三章 灌水量对黄土中氮素运移的试验研究
    3.1 不同监测时刻土壤剖面含水量、含氮量的运移规律
        3.1.1 不同监测时刻土壤剖面含水量的运移规律
        3.1.2 不同监测时刻土壤剖面含氮量的运移规律
    3.2 不同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含水量、含氮量的运移规律
        3.2.1 不同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含水量的运移规律
        3.2.2 不同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含氮量的运移规律
    3.3 特征深度土壤含氮量与灌水量、含水量的关系
        3.3.1 特征深度土壤含氮量与灌水量的关系
        3.3.2 特征深度土壤含氮量与含水量的关系
第四章 灌水量对黄土中氮素淋失的试验研究
    4.1 土壤剖面氮淋失率的分布
    4.2 特征深度土壤氮淋失率与灌水量、含氮量的关系
        4.2.1 特征深度土壤氮淋失率与灌水量的关系
        4.2.2 特征深度土壤氮淋失率与氮素浓度的关系
    4.3 土壤水量平衡分析
    4.4 土壤氮素平衡分析
    4.5 各因素对黄土中氮素淋失影响的数学模拟
        4.5.1 单因素对氮素淋失率影响的模型模拟
        4.5.2 多因素对氮素淋失率的模型模拟
第五章 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概况
        1.1 蔬菜硝酸盐的限量标准
        1.2 我国蔬菜的硝酸盐污染
        1.3 影响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内在因素
        1.3.1 蔬菜种类的差异
        1.3.2 不同品种的差异
        1.3.3 蔬菜不同部位的差异
        1.4 影响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外部因素
        1.4.1 施肥
        1.4.2 光照
        1.4.3 土壤水分
        1.4.4 温度
        1.5 蔬菜硝酸盐累积的控制措施
        1.5.1 合理施肥
        1.5.2 合理的农艺措施
        1.5.3 调节采收期
        1.5.4 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
        1.5.5 使用硝化抑制剂
        1.6 研究展望
第一章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脲对菠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2.1.1 硫脲对菠菜单株重和株高的影响
        2.1.2 不同水平硫脲对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1.3 不同水平硫脲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2.1.4 土壤NO_3~--N含量与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2.1.5 不同水平硫脲对菠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2-巯基苯并噻唑对菠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2.2.1 2-巯基苯并噻唑对菠菜单株重和株高的影响
        2.2.2 2-巯基苯并噻唑对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2.3 2-巯基苯并噻唑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2.2.4 土壤NO_3~--N含量与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2.2.5 2-巯基苯并噻唑对菠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硝化抑制剂菠菜硝酸盐累积的比较
        2.3.1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菠菜单株重和株高的影响
        2.3.2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硝化抑制剂的土壤NO_3~--N含量与菠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2.3.5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菠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第二章:硝化抑制剂组合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2.2 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的蔬菜硝酸盐动态
        2.3 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4 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蔬菜光合色素、Vc含量的影响
        2.5 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对蔬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2.6 硝化抑制剂残留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NDC模型的洱海流域稻田氮素损失模拟研究[D]. 黄继元.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2]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D]. 袁洁.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17(08)
  • [3]南疆棉农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方学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4]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D]. 浦碧雯. 山东大学, 2013(10)
  • [5]三峡库区紫色土氮磷淋溶试验研究[D]. 孙军益. 重庆大学, 2012(03)
  • [6]施肥与农产品安全初探[J]. 冯伟,杨军芳,周晓芬,梁玉芹. 河北农业科学, 2011(12)
  • [7]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研究[D]. 陆乐峰.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8]京郊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阻控措施[D]. 谢安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
  • [9]灌溉对黄土层中全氮量淋失的试验研究[D]. 党丽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10]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D]. 何盈.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途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