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之美

汉字与书法之美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美(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1](2021)在《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技能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汉字书写危机”,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写字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写字教学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无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俗话说,文字往往表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汉字,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因此,重视初中语文写字教学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内涵与实施必要性,从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要求与作用两个方面来具体探析写字教学的价值意义。第二章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从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及原因两个方面来具体探析写字教学的现状。第三章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从构建学校写字课程体系、逐级健全写字教学目标、整合优化写字教学内容、着力完善写字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来具体探析写字教学的实施对策。结论部分主要对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发展及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

王春艳[2](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一带一路”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涌入中国学习,这些留学生遍布语言、经济、文化等各专业。各高校在留学生教学计划中不但针对各专业设置了专业必修课,同时设置了包括中国书法在内的各种选修课。本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为题,从五个方面阐述本课题。第一章为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即“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第二章从实践出发,对中外两所高校的外国学生书法教学实践进行了观摩与分析。第三章将传统书法与留学生书法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除了比较分析了传统书法与留学生书法教学的区别,也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书法教学也作了对比。第四章阐述了目前留学生书法教学中教学目标、师资、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与留学生书法教学有关的几点建议。此外,笔者也以“福”字书法教学为题,进行了一次以两节课为准的书法教学设计。笔者一直热爱书法艺术,对书法教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本课题研究前,笔者专门在国内辽东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书法课堂和国外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书法课堂进行了一年以上的考察,对辽东学院四个专业233名留学生(其中208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等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比较详实的资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塔吉克斯坦民族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课堂和书法文体推广活动做了实地观摩与跟进,通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向书法教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书法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除了传统口、耳、手相授,同时引进道具、多媒体教法等。本论文只是一块“砖”,笔者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业书法人士对相关课题的重视,并将留学生书法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一一挖掘研究,并逐一解决。希望我国的留学生书法教学更上一层楼,使我们的民族瑰宝——书法艺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李梦媛[3](2021)在《中国古代书法雅俗观嬗变研究》文中提出“雅”“俗”作为审美范畴,在中国历史上被普遍用于人物臧否和艺文鉴评。“雅”有正统、官方、优美、文雅、典雅等含义,“俗”则有风俗、流俗、粗俗、浅俗、庸俗等含义。立足具体的历史语境,结合社会文化及时代思潮,古代书法雅俗观在其生成与递嬗中的意涵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而书法美的意义和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证实。综合来看,古代书法“雅俗”品评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聚焦于“书”,“雅俗”是对笔墨语言及风格形式的评价;聚焦于“书家”,“雅俗”是对主体精神及人格学养的评价;二者并不割裂。通过对历代书论的爬梳,雅俗观既是书家对雅正传统和书脉统绪的认定,又包涵着书家高雅的精神旨趣和超越尘俗的审美理想。关于书法“雅俗”的探讨,可追溯到东汉,魏晋南朝在对书法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形成了诸多围绕“雅俗”的相关范畴、概念及命题。到了唐朝,随着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推崇,加之孙过庭等在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得到了确立,帖学的雅正传统得以明确;其后,张怀瓘较为客观且辩证的看待王羲之书法,对书法“雅俗”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辨析,并提出“与众同者俗物”。宋明书法雅俗观大抵呈现三种旨趣:其一,北宋文人极重“雅俗”区分,探讨围绕主体德性学问之“雅俗”展开,以书写自然、表达自我精神为“不俗”;其二,“道统”影响下,朱熹、郝经、赵孟頫等人求雅求正、崇尚古法,郑枃、项穆致力于对书法正脉及书学统绪的梳理与总结;其三,心学背景下,“真”“生”“拙”“丑”“奇”等范畴成为理论讨论重心,主体之真性情、真本色成为破“俗”的方法论。清代碑学范式下,传统书学观和品评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碑学的合法化也导致了书法雅俗观的丕变。由于“雅俗”意涵也不是恒定不变的,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相互转化,书法中还有着“过雅则俗”和“化俗为雅”的问题。

李赟[4](2021)在《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给人以审美体验。书法艺术通过点与线、结构与构图来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墨、黑、白、晕来表达文学的情感滋养,通过书法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知识,性格和道德操守。因此,书法艺术教育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自主能力,让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并且对他们的三观塑造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改革纲要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充分认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明确中小学对书法艺术教育的总体要求;二是为实施书法艺术教育创造条件,将书法艺术列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国培计划”中的重点学校,J小学近年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实施了多项优质教育课程。其中,书法艺术教育作为第一批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鉴于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在其效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以J小学为例,对小学书法艺术教育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书法艺术教育在促进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其次,聚焦J小学,分析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包括教材使用、书法艺术师资配备情况、专业书法艺术课堂配备现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软实力,同时考察了小学书法艺术社团的发展。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找出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其中包括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互动式的小学书法艺术课程,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以促进书法艺术化的进程。最后,以期学校管理者能更加重视书法艺术教育,加强对书法教师的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制定相应的书法艺术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保障书法艺术教育质量。希望本研究能促进小学书法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李青刚[5](2021)在《从传统书法和艺术字库看规范汉字书法的审美》文中认为从传统经典书法到现代艺术字库,中国书法逐步形成了传承有序、书体完备、风格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规范汉字书法以传统经典书法做根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是国家文化建设、历史文明传承、国民素质提高、人文审美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类明星体、丑化字、变体书等进入各种互联网商业字库并且被广泛使用,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及大众审美情趣,有的还破坏了汉字规范。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必须面对规范汉字书法标准化与艺术化融合应用的社会美学问题。

赵紫文[6](2020)在《晚明草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探究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书体发展的研究型论文,即以“晚明”为时间限定,以“草书”为研究对象。其中,“晚明”是社会发展及审美意识的重要转型期,“草书”是极具个性及表现力的书体。两者的交融,无论是形体还是审美,都形成了诸多极具特殊性的艺术现象。本文试以形体发展、审美风格、理论批评等问题为探究视角,根据史料文献及图版资料,在前贤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晚明社会变迁的迹象与草书发展的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为切入点,深入晚明草书的表现形态及细节变化,阐释其嬗变与流变的规律。并试图深化对其发展特徵的认识,揭示影响这一时期草书发展的成因、变化及旨趣。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晚明草书发展的背景,及基于本体的诸多形态所进行的研究。所涉内容为:绪论部分是对晚明草书领域的学术研究情况所进行的梳理。同时,对相关概念、范围、方法等进行简要的阐释;第一章总体论述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背景及基本形态,从社会生态、书体生态、承袭的观念及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讨论晚明草书笔法形态的正统探索与个性延展的相关问题,从历代笔法流变中审视晚明草书家对笔法谱系的吸取情况,并探究晚明草书“正统笔法”观念的细微构成,以及各位书家之间笔法理念的差异化。同时对笔法的实践条件、类型、特徵等进行阐释,并对“个性化线变”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第三章是针对晚明草书墨法形态的维度开拓与创造的研究,从晚明之前的墨法运用及理论中,总结墨法流变的规律与规约,并阐释晚明至清代对墨法突破与总结的特徵。以此考察墨法在晚明“泛化”的成因,并对晚明草书“创造性墨变”的维度及特徵进行探索;第四章主要涉及晚明草书字法形态的择用与形体再草化的问题。在深入草书字法的发展内涵,及晚明草书字法的发展状态中,对符号草法和形体字法的改造予以细致探究,总结了晚明草书草法中的一些形变规律和特点;第五章以晚明草书结体形态的奇异形变及空间特徵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梳理从晋唐到晚明草书结体空间的流变,从单字、字组、长字组、纵向行形等角度,探讨草书结体空间的异变及奇异性;第六章主要讨论晚明草书章法与势的表现提升,及审美视域的拓展,通过设定参照系与测算参数的方式,对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问题进行寻绎。同时,对章法的欹正关系进行考察,通过“横中心倾角线”和“横行线律动”的方式进行尝试性阐释,得出数据和相关结论以辅助论述。另,对草书章法的区域对比与表现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笔势、体势等进行探究;第七章是从明代文艺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同步关系出发,结合明代前期、中後期,书学理论的变化与特徵,对晚明草书相关的理论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对晚明草书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分析。下编是为配合正文研究所编《晚明草书字形汇编》,收集了晚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以及傅山等书家的草书作品共420件,分为4100余个字头,共32220个草书字形。

李登鹏[7](2020)在《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研究 ——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母语,也是构成视觉设计的重要语言。而书法字体作为汉字表现的文化书写形式,具有民族鲜明的书写个性、审美共性、视觉特性和传播属性。从甲骨文开始,中国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演变。在这数千年左右的历史进程中,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文字载体也经历了甲骨、器铭、简牍、帛布、纸张、电子存储等介质演变。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促进了娱乐业的大力发展,电影艺术孕育而生,它的高度包容性和视觉听觉丰富性让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媒体,主要功能是向观众传递影片信息和通过精美的设计吸引观众的目光。海报设计大多是由图片、图像、文字、颜色元素构成,具有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化和识别化,在这其中文字的传递信息的便捷性让它成为重要的一份子。我国现存的第一张电影海报《燕山侠隐》主画面为主人公的绘画剪影、经过设计的“燕山侠隐”标题字以及其他字体书写的电影公司、导演、主演等文字信息。可以发现随着载体的转变,汉字字体在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提升画面美感等作用。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对构成画面的汉字字体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并逐渐积累产生大量优秀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和电影海报。本文将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中的视觉形式做为研究对象,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海报为例。在电脑绘图技术不发达时期,电影海报大多采用摄影剧照、绘画等方式制作,并以形成固定模式的设计风格。本文从这一时期电影海报中出现的文字类别开始分析,总结汉字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设计方式。其中书法字体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在这时期的电影海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中的视觉表现和文化表现两个角度分析探讨,分析总结电影海报中书法字体的视觉形式和文化内涵之美。根据理论,笔者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书法字体作为设计元素在电影海报的应用过程中,对现代电影海报所表现的文化韵味和审美引导,拓展书法字体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内涵。在网络媒体发展的今天,唤醒民众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和关注。

张楷泓[8](2020)在《中国书法在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南邦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泰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大部分的初中高中汉语课上,都能见到书法课的身影,在中华传统节日时,也有书法文化的展示。但在书法课教学方面,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笔者在泰国南邦职业学院任教一年,发现泰国职业学院学生的书法课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的教学对象为15到20岁的泰国职业学院学生,学校的汉语课也并非重要的课程。笔者结合学生特点和汉语课课程安排的特点,利用文献资料法构建理论基础,用访谈法了解该学校的书法课教学历史,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设计了两套不同的书法课教案——针对汉字零基础的篆书书法课教案和针对有汉字基础的楷书书法课教案。随之以教案为参照进行了教学实践,让零基础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提升收获感和满足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乐趣,同时也让有汉字基础的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汉字书写。本文旨在通过本项研究和实践,能为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教学设计,提高海外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促进汉语本体的学习,并且为对外汉语书法课教学增添一份新的力量,丰富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的内容。

耿灿[9](2020)在《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蒙古文书法作为民族艺术样态,体现着蒙古民族对于文字的特殊美学实践。在对汉字书法充分借鉴、吸收、融合的历史脉络中,更彰显着蒙、汉民族在艺术交融中生发的特有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国蒙古文书法不仅反映了蒙古民族在文化生态中历时线条上的形态凝结,更生动体现着本民族在共时空间中书法本体构成、美学追求上的理念价值与地域思考。目前,对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追溯、书家品评、课程教育等方面,研究呈现碎片化及局限性特征。因此,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展开,不仅具有前人未曾涉及的整体性和学理性,更是承上启下地提升、丰富蒙古文书法的历史与现代内涵。本文将中国蒙古文书法置于文化生态视域中。首先,关注于影响中国蒙古文书法原初生成的生态要素。文中通过对自然生态域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人文生态域境(民族交融、文化交融等)的具体分析,确认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别的地方性特征认识。继而,以生成为基础,以时间脉络为线索,呈现其从元朝、明清、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演变历史。其次,关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存在。通过分析文字造型特征,结合书写工具、书写内容、书体构成等,探寻其书法性存在,探讨其独特美学品格。书法作为文字书写的艺术,更是文化之名片,深层次的追问是,从文化生态立场深度解读中国蒙古文书法为何如此生成、发展,为何会有如此美学品格呈现,以发掘其社会文化底蕴。最后,关注于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结合一手田野调查及人物访谈资料,从学院、民间、城市符号资源集中展示蒙古文书法现状,面对文化生态要素的变化,梳理现实困境与问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困境与挑战之间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基于文化生态视域,本文分别从以下六部分对中国蒙古文书法进行观照:一、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外层要素的关联性考察,由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与之相适的游牧方式,同时孕育着蒙古族之民系性格及审美方式。而国家的建立、文字的出现、汉字书法的成熟,合力作用下完成蒙古文书法最初的本土化确认。但原生之初,文化生态中物态、制度、行为、精神等诸多要素已孕育其中,在日后历史进程中,影响其从萌芽走向成熟、从简单走向丰富。二、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本章从时间线条出发,梳理蒙古文书法不同历史分期的演变特征,并将其总结为原生态时期,即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继生态时期,即明、清与民国的规范与发展;新生态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三、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中间层要素(语言、文字、图形等)的关联。在现代书法创作中,蒙古文书法对于文字的使用具有选择性;在文房四宝的使用上,既有汉族元素的融入,又有本民族元素的改良;在书体、笔法、章法的表现上,一方面继承汉字书法传统技法,另一方面则是结合蒙古文文字造型特点,体现出相对独立的艺术精神探求。四、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在中国蒙古文书法历史成长中,诸文化要素相互影响作用,而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中国蒙古文书法是文字、审美、工具、情感等诸多要素的自身凝结与生成。具体而言,将其归纳为自然、多元、复古、宏阔及尚圆的美学特质。五、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本章在于对以上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形成、本体构成、美学表现上的深层追问。诸种凝结,归根到底在于创造、发展他的“人”,也是文化生态中内层、核心层,即“人心”之凝结。具体表现为蒙古文书法、汉字书法在文化涵化上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及求同存异。同时,在蒙古族自身的艺术生态脉络中,蒙古文书法一方面丰富了极具个性的地域草原文化,另一方面又从此生态的其他艺术类型中汲取成长之养分。六、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就文化生态而言,文化既赋予现实以意义,又需现实之承载。现实亦是一种动态存在,前文作为中国蒙古文书法在时间上的变量,本章则是其空间之凝固,在特定时间节点的静止与思考。基于丰富田野考察,集中展现蒙古文书法在中国的典型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其生存现状,提出历史与现代结合,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的发展之途。

何俊仪[10](2020)在《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女书由江永女性创造,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女书书法是书写女书的艺术,伴随着女书的产生而产生,最开始只在当地的女性之间流传。直到上世纪80年代女书被外来学者发现,这种民间书法艺术才逐渐被大众知晓。但是,如今使用女书的人越来越少,女书书法的艺术价值还没来得及被挖掘就已经濒临失传。即使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保护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很多人慕名开始学习女书书法,可是仅依靠女书传承人和女书书法爱好者来发扬女书书法是不够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女书书法很难识别,这就意味着女书书法无法融入到生活中,很难广泛传播。因此,对女书书法的研究不能浮于表面,找出它的特点,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提取部分元素融入到汉字书法,这样既能丰富汉字书法,又能使女书书法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首先纵向研究了原生态女书书法和再创女书书法,对比这两个时期的女书书家和他们的作品。发现原生态女书书法以硬笔为主,点画粗细一致,少修饰,整体风格自然纯朴,再创女书书法以软笔为主,点画多是两头细中间粗,艺术性强,风格多变。其次挖掘了女书书法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发现女书书法具有独一无二的形式美和内在美,造型远承古代的楚国和越国,女书书法作品内含民俗文化和女性情感。接着对女书书法和汉字书法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在点画、字形、结构、章法、风格、内容上的异同。对比后发现女书书法和汉字书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女书的长菱形和它独特的点画以及带有女性色彩的书写风格都使它和汉字书法区别开来。再接着分析了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可行性及其创作理论。然后整理出汉字与女书的笔画对应,以此为参照,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书法实践,创作了677个新字体。最后,对创作出来的新字体进行应用。

二、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美(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内涵与实施必要性
    第一节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要求与作用
        一、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相关文件对写字教学的要求
        三、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作用
第二章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
    第一节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三、调查实施与调查结果
    第二节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问题诊断
        一、写字教学课程体系欠缺
        二、写字教学目标尚未落实
        三、写字教学过程忽视学情
        四、写字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五、写字教学评价笼统单一
第三章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
    第一节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构建学校写字课程体系
        一、以点带面:课程导航,资源开发
        二、示范引领:研修跟进,家校合力
    第二节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级健全写字教学目标
        一、一级基础:兴趣激发,习惯先行
        二、二级提高:知识渗透,能力提升
        三、三级发展:审美塑造,文化传扬
    第三节 “三入三美,练字炼人”——整合优化写字教学内容
        一、笔画偏旁入眼,感知细节美
        二、字源字理入心,体验形态美
        三、结构章法入笔,提高鉴赏美
    第四节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着力完善写字评价机制
        一、以考促学:增加汉字书写卷面分数
        二、以考促教:规范写字等级考试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五、本文特色
第二章 学生书法教学实践观摩与分析
    一、辽东学院留学生书法教学实践观摩
    二、塔吉克斯坦民族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教学实践观摩
    三、“一带一路”留学生书法教学分析
第三章 传统书法与留学生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书法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析
    二、留学生书法教学目标的分析
    三、留学生书法教学对象及内容的分析
    四、国内学生书法教学与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比较分析
    五、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比较分析
    六、留学生接受中国书法艺术熏陶的途径
    七、现阶段我国对留学生书法教学的定位
    八、留学生书法课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 目前留学生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三、师资问题
    四、教材问题
    五、教学模式问题
第五章 与留学生书法教学有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书法艺术的宣扬与推广
    二、强化留学生书法师资的培养
    三、改革教学模式
    四、积极开发留学生书法教材
    五、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六、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古代书法雅俗观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之选题缘起
    二、本课题之相关研究概述
    三、本课题之研究问题与内容
    四、本课题之研究路径及方法
第一章 “雅俗”之文化原论
    第一节 何为“雅”“俗”
        一、“雅”之义
        二、“俗”之义
    第二节 先秦时期关于“雅”“俗”命题的郄视
        一、“由礼则雅”“中和”:儒家雅俗观及其对雅正审美的基奠
        二、“独异于人”“贵真”:道家雅俗观及其对脱俗审美的妊育
第二章 汉唐:书法雅俗观的萌蘖与生成
    第一节 “离经而趋俗”:赵壹“雅俗”的提出及其反艺术立场
    第二节 魏晋“雅”的意涵构成
        一、“规矩”“工巧”:“雅”与“法”
        二、“书乃吾自书”:魏晋风度与雅士的贵族精神
    第三节 南朝“优劣”论辩中的书法雅俗观
        一、“锺、张、羲、献”:“妍雅”与“古雅”的公案
        二、“寒乞”与“一纸不可得”:士庶身份与雅俗评判
    第四节 唐代雅俗观的多维度阐发
        一、“尽善尽美”:唐太宗与书法雅正传统的确立
        二、“文质彬彬”:孙过庭“雅”的旨趣
        三、“妙各有最”“众同者俗”:张怀瓘雅俗批评的发微
第三章 宋明:书法雅俗观的发展与衍化
    第一节 “唯不可俗”:北宋文人的雅趣范式与反俗精神
        一、对书法传统的承续及对新楷模的推扬
        (一)《淳化阁帖》以“二王”为雅正经典
        (二)欧阳修统绪意识下的书学救弊
        (三)苏、黄对传统的认识及对颜真卿继正脉的阐扬
        二、“与秋霜争严”“万卷书气象”:德性学问向度的雅俗标准
        三、文人的雅趣之旨与“不俗”的核心表达
        (一)“举措自若”:贵“自然”
        (二)“不践古人”:以“精神为上”
    第二节 道统的深化与以“正”为雅的统绪观的发展
        一、“游艺不苟”“自然而中”:朱熹的道学立场与书学正统观
        二、“心正”“则古”:郝经、赵孟頫论书的雅正之度
        三、《衍极》与《书法雅言》:书法正统谱系的梳理与总结
    第三节 “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正统观的动摇与雅俗观的变奏
        一、“真”“生”“拙”“丑”:“违礼从情”的“貌俗心雅”
        (一)徐渭“越俗越雅”论与书学“求真面”的脱俗主张
        (二)董其昌以“生”破“熟俗”
        (三)傅山“宁拙毋巧”的雅俗观
        二、“以奇为正”与“正极奇生”:对“奇正”的不同诠释
        (一)董其昌以“正局”为俗、以“奇宕”为雅
        (二)傅山“正入变出”理论的拈出
        三、“奴”:作为“俗”的内涵流变与士人反“奴俗”的话语表征
第四章 清代:范式的变革与书法雅俗观的捩变
    第一节 经典另立:前碑派雅俗观的质疑与反叛
        一、金石考证的遗惠与对汉碑的推崇和美感赋予
        二、对正统权威之“雅”的非议与推重非名家的审美转向
    第二节 秩序重塑:碑学视野下雅俗观的建构
        一、从阮元对“书统”的新排列看其对雅俗的诠释
        二、包世臣碑帖观中的雅俗倾向
        (一)“篆分遗意为上”与“以右军为至奇”:评判的两面性
        (二)以俗为雅:火镰店招牌字“优入妙品”
        三、康有为“碑学入缵大统”下的雅俗观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书法艺术教育中美育功能的相关理论
    2.1 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内涵
    2.2 书法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2.2.1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
        2.2.2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性
        2.2.3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3 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教育的启示
        2.3.1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启示
        2.3.2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启示
        2.3.3 邓以蛰美学思想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现状
    3.1 我国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现状
    3.2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概况
        3.2.1 课时开设情况
        3.2.2 教材使用情况
        3.2.3 专业书法艺术教室的配备
    3.3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质量状况
        3.3.1 书法艺术教学师资现状
        3.3.2 书法艺术课的教学质量
        3.3.3 学生书法艺术学业水平
    3.4 小学书法艺术社团开展情况
        3.4.1 学生对书法艺术社团的喜爱情况
        3.4.2 学生参与书法艺术社团的动机
    3.5 本章小结
4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
    4.1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主要优势
        4.1.1 书法艺术教学硬件
        4.1.2 书法艺术教学活动
    4.2 J小学书法艺术教育艺术性的缺失
        4.2.1 教育管理者对书法艺术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4.2.2 书法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
        4.2.3 书法艺术教学缺乏本质性的创新
        4.2.4 书法艺术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缺失
    4.3 本章小结
5 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发展策略
    5.1 提升学校管理者对书法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5.1.1 教育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
        5.1.2 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打造艺术环境
        5.1.3 学校领导转变传统观念,发展艺术工作
    5.2 加强书法艺术教学师资的制度保障,提高专业素养
        5.2.1 培养书法艺术教育相关人才
        5.2.2 为书法艺术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渠道
        5.2.3 优化教师配比,增设艺术教师
    5.3 重视书法艺术教学的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
        5.3.1 开发利用校园资源
        5.3.2 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5.3.3 开设艺术类特色课程
        5.3.4 安排组织校外艺术实践活动
    5.4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书法艺术考核评价标准
        5.4.1 完善教师及学生的书法艺术考核评价
        5.4.2 配备公平合理的激励措施与奖惩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书法艺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书法艺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晚明草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上编:专题研究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晚明草书的特质需要多维探索与系统研究
        (二) 晚明草书的深入研究需要“书体”与“字体”理论相结合
        (三) 研究中的“过誉”与“误读”需要以批评的视域重新思考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 书法史论中涉及晚明草书研究的成果
        (二) 草书体研究中涉及晚明草书研究的成果
        (三) 以晚明草书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一) “晚明”的界定及研究书家的范围
        (二) “草书”的界定及研究材料的范围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背景及基本形态
        第一节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社会生态
        一、繁荣与衰飒——经济结构变化下的社会转型
        二、僭越与世俗——政治力量失衡下的士人行为转变
        三、彰异与抒发——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念下的草书“抒情化”倾向
        四、递传与趣尚——文人圈层对刻帖及草书鉴藏的关注
        第二节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书体发展背景
        一、草书形体潦草化的滥觞阶段
        二、草书的发生与形成阶段
        三、草书的形定与调整阶段
        四、草书的标准确立与突破阶段
        五、草书风格的延展与探索阶段
        第三节 晚明草书继承的观念及途径
        一、法崇魏晋独宗羲献——晚明草书继承的理想观念
        二、融合汉唐延扩宋元——晚明草书继承的实践途径
        三、汲取同代承延为继——晚明草书对明前中期草书特徵的汲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明草书笔法形态的正统探索与个性延展
        第一节 古法再造:草书笔法的流传及明代对笔法谱系的接受
        一、草书笔法的流变述略
        二、明代对草书笔法谱系的接受
        第二节 晚明草书“正统笔法”观念及其构成
        一、董其昌、邢侗草书笔法正统意识的构建及坚守
        二、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草书笔法正统观念的构建
        三、王铎、傅山的草书笔法正统观念的多维构成
        第三节 晚明草书家个体笔法理念的差异化
        一、“平淡”与“雄强”——董其昌与王铎草书笔法理念的比较
        二、董其昌的“疑问”——董其昌对张瑞图新型笔法的态度
        三、“遒”“媚”之间——倪元璐与黄道周笔法理念的侧重
        四、“用笔”与“信笔”——关于王铎与傅山草书笔法理念中“随意性”的探讨
        第四节 晚明草书笔法的实践延展
        一、晚明草书实践条件与笔法的关联性
        二、晚明草书笔法实践的类型及特徵
        三、晚明草书笔法“个性化线变”的价值与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明草书墨法形态的维度开拓与创造
        第一节 聚墨成形:魏晋至晚明时期墨法理念流变的阶段性
        一、魏晋至唐对墨法观念的基础构建
        二、唐代墨法的整体渐变
        三、元至明前中期的自觉反思与调试
        四、晚明至清代对墨法的突变及总结
        第二节 晚明草书墨法在实践中“泛化”的成因
        一、物体条件方面的因素
        二、草书家主观能动方面的作用
        第三节 晚明草书“创造性墨变”的维度及特徵
        一、“淡墨”非“淡”
        二、“浓重焦渴”施以“力感”
        三、“涨墨”与“破墨”的利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明草书字法形态的择用与再草化
        第一节 美草法之最奇:草书字法的内涵及晚明字法的特徵
        一、晚明之前草书字法的发展状态
        二、晚明草书字法意识及特徵
        第二节 晚明草书符号草法的择用与改造
        一、主要符号
        二、其他符号
        第三节 晚明草书形体字法再草化的类型
        一、极简草化
        二、极繁草化及楷行化
        三、异写形变及奇异草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明草书结体形态的奇异形变及空间特徵
        第一节 因时相传:晋唐到晚明草书结体空间演化规律述略
        一、从“简炼组合”到“缭绕连绵”
        二、从“衡匀合度”到“矛盾对冲”
        三、从“点线结合”到“点线成面”
        第二节 晚明草书单字结体的形变与奇异性
        一、字形:展大与形扩
        二、部件:位移与逾越
        三、结体:缭绕与支离
        四、空间:疏密与缩放
        第三节 晚明草书字组结体的构成类型及特徵
        一、均称平衡类
        二、动态变化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明草书章法与势的表现提升及审美视域的拓展
        第一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构成问题寻绎
        一、设定参照系与参数的测算方法
        二、以参数视角考察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情况
        第二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欹正关系探微
        一、“横中心倾角线”和“横行线律动”
        二、从横向律动角度看晚明草书的欹正对立
        第三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区域对比与表现力
        一、区域平衡的逐步突破
        二、微观与宏观空白的营造
        第四节 晚明草书势的嬗变与审美视域的拓宽
        一、晚明草书势的类型及特徵
        二、晚明草书审美视域拓宽的成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明草书理论形态的构建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明代文艺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关系
        一、文艺思想对明代书学理论的影响
        二、明代前期及中後期书学理论的特徵
        第二节 承袭与转化:晚明草书相关理论述评
        一、新古两极:徐渭、项穆
        二、遵古纳新:董其昌、邢侗、赵宦光、李日华
        三、依古反思:王铎、黄道周、傅山
        第三节 推崇与思索:晚明草书的历史地位
        本章小结
    附表:《本文研究所见晚明草书作品表》
    参考文献
        一、图版资料
        二、古代文献
        三、现代着作
        四、学位论文
        五、期刊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後记
下编:《晚明草书字形汇编》
    一、介绍
    二、凡例
    三、索引
    四、正文

(7)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研究 ——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的示意图
2 汉字书法字体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概述
    2.1 汉字书法字体
        2.1.1 汉字书法字体的概述与历史
        2.1.2 汉字书法字体的分类与特点
        2.1.3 汉字书法字体的发展与现状
        2.1.4 汉字书法字体的传承与传播
    2.2 现代电影海报设计
        2.2.1 现代电影海报的性质与功能
        2.2.2 现代电影海报的分类与特点
        2.2.3 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文字类别-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
        2.2.4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重要性
3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表现
    3.1 现代电影海报中的文字设计方式表现
        3.1.1 文字构成的易读性
        3.1.2 文字构成的字义性
        3.1.3 文字构成的适合性
        3.1.4 文字构成的艺术性
        3.1.5 文字构成的独特性
    3.2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3.2.1 构成的适宜美
        3.2.2 笔势的灵动美
        3.2.3 技艺的文化美
        3.2.4 传播的艺术美
        3.2.5 画面的意境美
    3.3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化表现
        3.3.1 民族的情感性
        3.3.2 艺术的传承性
        3.3.3 传播的认同性
        3.3.4 文化的特色性
4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未来趋势
    4.1 应用的多维性
    4.2 丰富的传承性
    4.3 融合的多元性
    4.4 时代的情趣性
    4.5 认同的全球化
5 汉字书法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实践
    5.1 电影背景分析
    5.2 海报设计过程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中国书法在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南邦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
    第一节 书法课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书法艺术用于汉字课教学
        二、书法艺术用于文化课教学
    第二节 书法课教学在汉语考试和比赛中的应用
        一、书法课教学与HSK考试
        二、书法课教学与汉语桥比赛
第二章 泰国汉语书法课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汉字与泰国文字
    第二节 中泰两国历史发展与文化交融
    第三节 泰国汉语书法教学现状概述
第三章 中国书法课需求分析——以泰国南邦职业学院为例
    第一节 泰国南邦职业学院简介与书法课课程安排
        一、学校简介与学生情况
        二、授课教师与授课时间
        三、授课方式与教材选择
    第二节 泰国南邦职业学院书法课开展情况与教师访谈
        一、书法课历年开展情况统计
        二、往届志愿者教师访谈实录
    第三节 泰国南邦职业学院校方教学计划更新与书法课现存问题汇总
        一、南邦职业学院汉语教学计划更新
        二、南邦职业学院汉语书法课现存问题
第四章 中国书法在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总体设计研究
    第一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内容
        二、考核方式
    第三节 中国书法在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汉字零基础的篆书书法课教案
        二、有汉字基础的楷书书法课教案
第五章 泰国职业院校汉语书法课教学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践
        一、汉字零基础学生的篆书书法课教学实践
        二、有汉字基础学生的楷书书法课教学实践
    第二节 教学反思
        一、汉字零基础学生的篆书书法课教学反思
        二、有汉字基础学生的楷书书法课教学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
        1.1 研究对象界定
        1.2 选题缘起整合
    2.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现状评述
        2.2 研究定位创新
        2.3 研究方法探索
    3.研究思路及价值
        3.1 “文化生态”视域解读
        3.2 研究视角与问题聚焦
        3.3 研究意义与多元价值
第一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
    1.1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自然生态域境
        1.1.1 地域滋养与自然环境
        1.1.2 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1.1.3 人与天谐的生存方式
    1.2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人文生态域境
        1.2.1 民族性格与书法品格构建
        1.2.2 万物有灵的自然审美精神
        1.2.3 民族交融与蒙汉文化交流
    1.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生
        1.3.1 蒙古国家建立与蒙古文字出现
        1.3.2 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与完备
        1.3.3 本土化确认
    1.4 中国蒙古文书法萌生的文化生态要素
        1.4.1 物态要素作为书写基础
        1.4.2 制度要素作为时代激发
        1.4.3 行为要素作为形式表现
        1.4.4 精神要素作为审美蕴藉
        1.4.5 文化生态链产生与孕育
第二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
    2.1 原生态时期: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
        2.1.1 作为历史的起点:《成吉思汗石碑》
        2.1.2 作为交融的起始:康里巎巎与《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2.1.3 消失的文字、活态的艺术:八思巴文
        2.1.4 书写特点与风格
    2.2 继生态时期:明、清与民国时期的规范与发展
        2.2.1 规范化的书写与历史留存
        2.2.2 笔法的自由与艺术的自觉
        2.2.3 晚清蒙古文书家创作代表
    2.3 新生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
        2.3.1 书体的丰富与创作的多元
        2.3.2 书学及美学研究的理论深入
        2.3.3 蒙古文书法教育的逐步开展
        2.3.4 “楷书大师”哈旺加卜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形
第三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
    3.1 经典与庄重中的文字造型
        3.1.1 蒙古族曾用文字与书体
        3.1.2 回鹘式蒙古文造型特征
        3.1.3 八思巴蒙古文造型特征
    3.2 传统与现代中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
        3.2.1 文房四宝中的继承与转换
        3.2.2 爿笔书法的特殊存在形态
        3.2.3 民族特色书写材料的开拓
    3.3 传承与变化中的法度表现
        3.3.1 楷书、行草、篆书中的精神传达
        3.3.2 落、行、收中的笔法凝练
        3.3.3 章法布白、书写内容、场域环境的调适
第四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
    4.1 书法艺术的多质性探讨
        4.1.1 形式美学上,蒙古文作为符号的艺术升华与陌生化效果
        4.1.2 创作美学上,线条造型中凝结而成的“有意味的形式”
        4.1.3 主体论美学上,作为蒙古族生命主体、气韵的笔墨呈现
        4.1.4 艺术社会学上,作为蒙古族文化生态的意象凝结及脉络衍射
    4.2 “和而不同”的美学特质
        4.2.1 自然:道法自然,宛若天成
        4.2.2 多元:蒙汉合璧,开放融汇
        4.2.3 复古:旧体新作,大巧若拙
        4.2.4 宏阔:英雄尊崇,阳刚气健
        4.2.5 尚圆:行云流水,和润婉转
第五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
    5.1 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汉字书法的文化涵化
        5.1.1 “美美与共”:历史脉络中主流与支流的血缘关系
        5.1.2 “各美其美”:艺术脉络中自主与自觉的独立精神
        5.1.3 “求同存异”:多质整合与边缘确认
        5.1.4 “书林异彩,蒙汉同春”:中华民族情性观的融合与共建
    5.2 基于地域性文化生态的提炼与观照
        5.2.1 物质层面:游牧生产生活形态反映
        5.2.2 精神层面:草原情怀中审美心理凝聚
        5.2.3 政治层面: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影响
    5.3 中国蒙古文书法在蒙古族艺术群族的关系网络
        5.3.1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文学
        5.3.2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音乐
        5.3.3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舞蹈
第六章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
    6.1 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分布与整合
        6.1.1 书法专业建设、书法教育为代表的学院资源
        6.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代表的民间资源
        6.1.3 蒙古文书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融入
    6.2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生存现状与困境
        6.2.1 自然、人文生态变迁中的艺术本体冲击
        6.2.2 传承主体变化下的生存空间变化
        6.2.3 传统文化语境消退下的传承困境与困惑
    6.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保护、转化及发展策略
        6.3.1 理清发展文脉,保存历史记忆,尊重文化传统
        6.3.2 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吸引力、增强传播力
        6.3.3 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骤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情况的综述
2 女书的性质和女书书法
    2.1 女书的性质
    2.2 女书书法的概况
        2.2.1 原生态女书书法
        2.2.2 再创女书书法
    2.3 女书书法的价值
        2.3.1 女书书法的美学价值
        2.3.2 女书书法的文化价值
3 女书书法和汉字书法的比较
    3.1 点画比较
    3.2 字形比较
    3.3 结构比较
    3.4 章法比较
    3.5 风格比较
    3.6 内容比较
4 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可行性及其创作理论
    4.1 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可行性
    4.2 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理论
        4.2.1 创作理念
        4.2.2 创作原则
        4.2.3 创作方法
5 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实践
    5.1 汉字与女书的笔画对应
    5.2 部件创作
    5.3 常用汉字新字体展示
    5.4 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5.5 解决的办法
6 基于女书书法特征的汉字书法应用
    6.1 用汉字新字体创作书法作品
    6.2 汉字新字体在日用品上的应用
    6.3 汉字新字体在装饰品上的应用
    6.4 女书风格汉字新字体设计
7 结论
    7.1 论文的总体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附录】调查研究日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美(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研究[D]. 李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留学生书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王春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国古代书法雅俗观嬗变研究[D]. 李梦媛.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李赟. 陕西科技大学, 2021(10)
  • [5]从传统书法和艺术字库看规范汉字书法的审美[J]. 李青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01)
  • [6]晚明草书研究[D]. 赵紫文. 吉林大学, 2020(04)
  • [7]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研究 ——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D]. 李登鹏.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1)
  • [8]中国书法在泰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南邦职业学院为例[D]. 张楷泓. 青岛大学, 2020(02)
  • [9]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D]. 耿灿.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用女书书法风格创作汉字书法的研究[D]. 何俊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汉字与书法之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