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通塞脉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复方通塞脉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一、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烨民,王御震,裴晓华,杨博华,赵诚,方豫东,阙华发,姜玉峰,徐旭英,夏成勇,张建强,何春红,马立人[1](2021)在《通塞脉片/胶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提出通塞脉片/胶囊由金银花、当归、牛膝、党参、石斛、黄芪、玄参、甘草共8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和应用经验。相关研究证据均表明,该药在改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益,同时该药也被多个专家共识、指南、教材所推荐,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中成药之一。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起草该专家共识。该共识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通塞脉片/胶囊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依据PICO化的临床问题检索文献,采用GRADE系统,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通过名义组法形成推荐意见或共识建议。该共识明确了通塞脉片/胶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用药时间、合并用药和注意事项等,并说明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适用于全国各级医院的周围血管科(血管外科)、中医外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等临床医师、药师。

王继雪[2](2021)在《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处方特点,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观察化裁血府逐瘀汤在临床治疗FontaineⅠ-Ⅲ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纳入本课题组2010年9月~2020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筛选出388例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证型、处方药物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9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5例。治疗组23例,治疗方案为化裁血府逐瘀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22例,口服贝前列素钠片。化裁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为桃仁20g、红花20g、赤芍15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20g、熟地黄20g、党参20g、黄芪20g、炙甘草15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一煎制,早晚各口服200 mL,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踝肱指数、下肢红外热像、TG、TC、HDL-C、LDL-C、hs-CRP、FIB,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含药血清(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细胞形态,BrdU染色,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及t-Smad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RBP1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Smad3定位及表达水平,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MP-9 mRNA、PC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患者的各年龄段发病人数及性别频次统计:40~49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29人,50~59岁63人,60~69岁133人,70~79岁123人,≥80岁40人。3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男性244人,女性144人。2.中医证型频次统计:按照频次升降顺序排列,血脉瘀阻证139例、寒凝血瘀证67例、气滞血瘀证47例、血虚血瘀证29例、阴虚瘀热证27例、寒湿阻络证22例、痰瘀阻络证16例、气血两虚证13例、湿热瘀滞证13例、阳虚血瘀证11例、阴虚血瘀证4例。3.用药频次统计:总计使用184种药物,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之和为6310次,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共53味;其中,频次≥100的药物为17种,使按照升降次序进行排名分别是当归、牛膝、熟地黄、赤芍、桃仁、黄芪、地龙、红花、炙甘草、川芎、生地黄、柴胡、炒白术、党参、茯苓、桂枝、积壳。4.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四气频次统计分析:温性药物使用2277次、寒性1678次、平性1607次、热性151次;药物五味频次统计:甘味药物3072次、苦味2721次、辛味1830次、酸味800次、咸味494次;药物归经频次统计:肝经3748次、脾经2435次、心经2323次、肾经1812次、肺经1709次。5.用药模式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0.9,结果显示出常用的中药组合,共计198条。常用2味药物组合,如“当归,牛膝”等;常用3味药组:如“当归,牛膝,熟地黄”等;常用4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桃仁,红花”等;常用5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熟地黄,桃仁,红花”等。6.规则分析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为0.9,进行药物规则分析。当“->”左侧药物时,右侧药物在388例处方中所出现的概率为99%以上,通过分析共得到134条规则。7.聚类分析结果:将聚类个数设置为5,提取核心中药组合共5条。核心组合1的频次统计104次;核心组合2的频次统计89次;核心组合3的频次统计77次;核心组合4的频次统计61次;核心组合5的频次统计57次。第二部分:1.所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主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次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踝肱指数及下肢红外热像温度,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G、TC、LDL-C、hs-CRP、FIB与疗前相比各项指标下降,HDL-C升高,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4例、病情恶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1.细胞形态学观察:空白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正常,呈典型“峰-谷”状结构。通过ox-LDL处理后,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伪足回缩明显。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峰谷状结构。2.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率显着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效率(P<0.05)。3.平滑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CRBP1、PCNA、MMP-9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提高α-SMA表达水平,抑制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 表达(P<0.05);各组间t-Smad3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降低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显着提高CRBP1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增强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及减弱CRBP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6.通过激光共聚焦定位观察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Smad3细胞核/细胞质的比值显着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p-Smad3细胞核/细胞质比值逐渐降低,逆转了核转位(P<0.05)。7.通过RT-PCR检测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NA mRNA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出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虚实夹杂的血脉病机,提出活血化瘀、疏补并重的治疗原则,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周后,评估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踝肱指数、红外热像,TG、TC、HDL-C等各结局指标均有改善。治疗中未见明显临床不良反应。3.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及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欧阳文轩[3](2019)在《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测定β-蜕皮甾酮含量进一步提高通塞脉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选用WondasilC18(4.6 mm×250 mm,5μm)岛津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15:85:0.1),检测波长选用2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通过此方法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能得到较好分离,β-蜕皮甾酮线性范围为0.5034~1.1075μg,r=0.999 8(n=6),得到平均回收率为96.86%,RSD值为1.14%。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操作简单快捷,实验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

王学军,郭家龙,裴斌,赵宝明,洪一龙,曾宪涛[4](2017)在《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AS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使用脉管复康片治疗LASO患者的相关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风险偏倚评价,然后采用Re Man 5.3软件绘制森林图,并系统评价各研究的结果。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共317例患者。结果表明,脉管复康片优于复方丹参片(总有效率:RR=1.27,95%CI:1.051.54),与通塞脉片(RR=1.25,95%CI:0.991.58)和寒痉汤联用微汗法(RR=0.83,95%CI:0.661.04)疗效相当,脉管复康片联合前列地尔优于单用前列地尔(RR=1.29,95%CI:1.051.60)。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单用或联用脉管复康片组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流流变学及踝肱指数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单用或联用脉管复康片能显着改善L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加以验证。

卜洪鹏[5](2016)在《四妙勇安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四妙勇安汤来源于《验方新编》,由金银花、玄参、当归和甘草4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本方临床应用广泛,为了方便患者临床应用,将其汤剂改为颗粒剂。以处方中各药味有效成分的性质和药理作用为依据,对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绿原酸、哈巴苷、哈巴俄苷、80%醇浸膏量、干浸膏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金银花玄参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哈巴苷、哈巴俄苷转移率,干浸膏减少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金银花玄参水提液醇沉工艺;以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80%醇浸膏量、干浸膏、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甘草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对处方中金银花、玄参、当归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四妙勇安颗粒中绿原酸、哈巴苷、哈巴俄苷、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同时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结果:金银花玄参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8,6,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30min;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当于原药材1g/mL,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12h。当归甘草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8,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30min。药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制粒。薄层色谱对金银花、玄参定性鉴别,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建立液相条件对哈巴苷,绿原酸等6个成分同时测定并建立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结论:本实验对四妙勇安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所得工艺合理可行;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四妙勇安颗粒质量。

张雷[6](2015)在《定痛宁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提出定痛宁颗粒处方为昆山市中医医院的经验方,由川芎、赤芍、丹参、细辛、红花、怀牛膝、白芷、蔓荆子、制川乌和制草乌共十味药组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效果显着。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今后我院制剂再注册,通过查阅各种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与药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基础研究,结合初步药效学实验确定相应工艺途径,应用现代提取、包合及精制、成型工艺,将其制成颗粒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1、文献研究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扼要论述本方的来历、立题根据和释意,同时对处方中各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理化鉴别及成型工艺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2、制备工艺研究2.1制备工艺确定 结合综合评估,依据文献分析,确定拟定定痛宁颗粒中川芎、细辛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丹参、白芷、蔓荆子、制川乌和制草乌的乙醇提取工艺及赤芍、红花与怀牛膝等的水提取路线。用醋酸致痛法、热板法、小鼠血浆中PGE2、NOS含量变化来评价该工艺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拟定工艺合理,新工艺药效优于原工艺。2.2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1)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确定川芎、细辛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6小时,蒸馏后的滤液(Ⅰ)及药渣(Ⅱ)备用;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确定以饱和水溶液法,按照油:β-环糊精(β-CD)为1:8,50℃搅拌1.5 h进行,备用;(2)醇提工艺以浸膏中丹参酮ⅡA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确定丹参、白芷、蔓荆子、制川乌和制草乌等药味以80%7,醇,加6倍量,无需浸泡,加热回流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Ⅲ),药渣(Ⅳ)备用;(3)水提醇沉工艺以浸膏中芍药苷、阿魏酸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赤芍、红花、怀牛膝与药渣(Ⅱ)、药渣(Ⅳ)合并,加12倍量水,药材浸泡0.5h,煎煮2次,每次2h,滤过,使滤液与滤液(Ⅰ)合并,浓缩到相对密度1.10(25℃),加90%7,醇,使浓缩液含醇量至70%,搅拌均匀,冷藏静置18h,取上清液与滤液(Ⅲ)合并;2.3浓缩干燥工艺浓缩干燥时,温度保持在70℃,真空度0.06~0.08 MPa浓缩成清膏;再减压干燥成干浸膏粉,减压干燥时,温度控制在60℃,真空度0.08Mpa;2.4制剂工艺以成型率、休止角等为指标,确定以干浸膏粉: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糊精=1:0.2:0.8:0.2(过80目筛)混合,用90%用量为0.3mL·g-1的乙醇调节制得软材,过10目筛。将所得的湿颗粒进行减压干燥(60℃),整粒,混入β-CD包合物,即得。3、质量标准研究:重点进行了制剂薄层色谱鉴别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实验.主要对制剂中川芎、赤芍、丹参、红花药材进行了TLC鉴别,展开效果良好;选用HPLC法,确立了阿魏酸、芍药苷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定痛宁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万晓晨[7](2014)在《蓬子菜中香叶木苷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香叶木苷(diosmin)对静脉血管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前期化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证明,蓬子菜总黄酮为其治疗静脉疾病的有效部位,而香叶木苷又是总黄酮中的活性指标成分,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蓬子菜中香叶木苷的抗静脉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采用70%乙醇对蓬子菜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AB-8型大孔树脂柱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总黄酮,将总黄酮部分采用硅胶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进一步分离精制得到香叶木苷。然后,对香叶木苷进行药效学研究: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香叶木苷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给药7d后,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建立下肢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次日后取血,测定凝血四项指标(PT、APTT、TT、FIB);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又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下腔静脉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将蓬子菜醇提取物经过AB-8型大孔树脂进行精制分离得到总黄酮,收率为24%。将总黄酮部分进一步分离精制得到香叶木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香叶木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该法采用Shimadzu VP-ODS C 18色谱柱(200>×4.6mm,5μm),以甲醇-乙酸-水(47:3: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在该条件下测定香叶木苷的含量为90.77%。凝血四项指标测定:PT:香叶木苷低、中、高剂量组能显着延长PT、APTT、TT 时间,降低 FIB 含量(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香叶木苷低、中、高剂量组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P<0.05);光镜组织学观察:香叶木苷低、中、高剂量组血管管腔内血栓均有明显减少,血栓结构疏松,血管静脉结构较完整,内皮细胞完整无脱落,血管周围无炎性细胞。电镜组织学观察:香叶木苷低、中、高剂量组内皮细胞连续、完整,损伤情况减轻,没有明显的内皮脱失;线粒体轮廓清晰、核膜完整,内嵴结构较清晰,可见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结论:香叶木苷能够改善血栓大鼠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组织学观察也显示香叶木苷治疗组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说明香叶木苷具有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临床用蓬子菜制剂治疗血栓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相一致。

张恩惠[8](2014)在《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对近年来四妙勇安汤的研究进展和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共引文140篇。第二部分: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和结构鉴定手段(如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鉴定出22个化合物,分别为5(S)-5-carboxystrictosidine、(E)-aldosecologanin、哈巴俄苷(harpagoside)、京尼平苷(geniposide)、甘草次酸(β-glycyrrhetic acid)、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金丝桃苷(hyperoside)、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oside)、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iso liquirit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 O-a-arabinopyranosyl-(1→6)-O-a-rhamnopyranosyl-(1→3)-O-β-gl-ucopyranoside、安格洛苷C(angroside C)、类叶升麻苷(acteoside)、桂皮酸(anti-cina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X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其中,5(S)-5-carboxystrictosidine、(E)-aldosecologanin、哈巴俄苷(harpagoside)、京尼平苷(geniposide)、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金丝桃苷(hyperoside)、异甘草苷(isoliquirit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 O-a-arabinopyranosyl-(1→6)-O-a-rhamnopyranosyl-(1→3)-O-β-glu-copyranoside、安格洛苷C(angroside C)、类叶升麻苷(acteosid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为首次从四妙勇安汤中分离得到,5(S)-5-carboxystrictosidine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程健,狄留庆,单进军,赵晓莉,康安,毕肖林,李俊松[9](2014)在《怀牛膝“性善下行”对通塞脉微丸中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索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色谱柱为BEH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结果显示,通塞脉微丸组4种成分的Cmax和AUC0-∞均比通塞脉微丸加牛膝组高,其中绿原酸的Cmax差异显着(P<0.05),绿原酸和甘草素的AUC0-∞差异显着(P<0.05);2组间Tmax和CL均无显着性差异。该研究建立的UPLC-MS/MS方法特异、快速、准确和灵敏,可用于通塞脉微丸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表明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程健[10](2014)在《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由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组成。在文献研究中,主要从“中药归经理论的文献与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和“通塞脉方中各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两部分展开综述。“中药归经理论的文献与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对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认为中药归经理论应该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塞脉方中各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主要对方中每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本课题中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以及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奠定物质基础。在实验研究中,本论文主要从“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外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内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和“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在“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外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根据质谱提供的精确分子量信息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从而鉴定出通塞脉微丸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建立了测定通塞脉微丸10种有效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比较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10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通塞脉微丸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代表活性成分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在“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内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含药血浆中的入血化学成分。在去牛膝组含药血浆中共解析到39个化合物,在加牛膝组含药血浆中共解析到30个化合物的。对两组间相互差异的各成分进行文献查阅分析,发现这些成分目前暂未报道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相关的药效治疗作用。因此,初步分析表明,加减怀牛膝对大鼠含药血浆中化学成分无显着性影响作用。在“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中,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减牛膝组4种成分的Cmax值和AUC(0-∞)值均比加牛膝组高,其中绿原酸的Cmax值差异显着(p<0.05),绿原酸和甘草素的AUC(0-∞)值差异显着(p<0.05);两组间Tmax值和CL值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中,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各组织中8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通塞脉微丸中8种成分在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来研究加减怀牛膝对各成分在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时间点各成分的分布来看,去掉怀牛膝后的通塞脉方中各成分在组织中药物分布浓度要比加牛膝组高。通过组织分布的对比实验结果,加减怀牛膝对各成分在各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可以从一个方面来揭示通塞脉方舍去怀牛膝的科学合理性。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怀牛膝“性善下行”的药性特征展开实验研究,完成了取舍怀牛膝不同通塞脉组方在体内外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体外化学成分及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分析,初步揭示了怀牛膝“性善下行”的药性特征与体内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特异性分布之间相关性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揭示了名优中成药通塞脉方舍去怀牛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科学合理性。

二、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通塞脉片/胶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共识编制方法与过程
2 推荐意见/共识建议概要
3 范围
4 临床问题清单
5 药物基本信息
    5.1 通塞脉片/胶囊的来源与组方
    5.2 通塞脉片/胶囊的有效成分
    5.3 通塞脉片/胶囊的药理作用
        5.3.1 保护损害的血管内皮,防止动脉硬化
        5.3.2 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5.3.3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
        5.3.4 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5.3.5 促进下肢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循环
        5.3.6 降低血小板聚集
6 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建议
    6.1 适应症
        6.1.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间歇性跛行
        6.1.2 糖尿病足部溃疡
        6.1.3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
        6.1.4 下肢浅表血栓性静脉炎
        6.1.5 结节性红斑
        6.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2 中医辨证
    6.3 介入时机
7 合理用药
    7.1 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
    7.2 疗程
    7.3 合并用药
8 安全性
    8.1 不良反应
    8.2 使用禁忌
    8.3 注意事项
9 利益冲突说明
10 起草单位及参与人

(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1.1 病名来源
        1.2 脱疽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ASO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1 定义及发病机制
        2.2 危险因素
        2.3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资料收集与录入信息
        3.2 数据整理与挖掘
    4 结果
        4.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4.2 中医证型结果
        4.3 用药频次统计
        4.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4.5 方剂组方规律统计
    5 讨论
第二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纳人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安全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人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ABI指数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变化
        3.6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hs-CRP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FIB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10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第三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2.2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
        2.3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迁移的影响
        2.4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5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免疫荧光强度的影响
        2.6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7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8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3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9 激光共聚焦定位及检测VSMCs中p-Smad3的表达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1.1 色谱柱的确定
        2.1.2 检测波长的确定
        2.1.3 流动相的确定
        2.1.4 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确定
        2.2.1 提取方法的探索[5-6]
    2.3 溶液的制备
        2.3.1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3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2.4 专属性试验
3 方法学考察
    3.1 线性关系考察
    3.2 精密度试验
    3.3 重复性试验
    3.4 稳定性试验
    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4 讨论

(4)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风险偏倚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4 结果
        2.4.1 总有效率
        2.4.2 治愈率
        2.4.3 血流流变学改善情况
        2.4.4 踝肱指数改善情况2个研究[22,23]
        2.4.5 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2.4.6 内皮细胞因子变化
        2.4.7 不良反应2个研究[22,24]
3 讨论

(5)四妙勇安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四妙勇安汤概述
        1.1 化学成分研究
        1.2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2.1 药理作用
        1.2.2 临床应用
        1.3 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2 四妙勇安汤单味药研究现状
        2.1 金银花
        2.2 玄参
        2.3 当归
        2.4 甘草
    3 多指标评价在中药制剂过程中的应用
        3.1 提取工艺的应用
        3.2 纯化工艺的应用
        3.3 制剂成型的应用
        3.4 定量检测与指纹图谱在质量控制的应用
        3.5 一侧多评与指纹图谱在质量控制的应用
        3.6 小结
第二部分 四妙勇安颗粒制备工艺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HPLC检测四妙勇安水提取液中绿原酸、哈巴苷等六种成分的含量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2.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阴性对照品的制备
        2.6 线性关系考察
    3 四妙勇安汤提取工艺
        3.1 金银花、玄参等四味药材吸水率的考察
        3.2 传统汤剂的制备
        3.3 单因素考察
        3.3.1 药材粒度的考察
        3.3.2 提取时间的考察
    4 金银花玄参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优选正交试验
        4.1 提取工艺参数优选正交试验
        4.1.1 评价指标
        4.1.2 样品的制备
        4.1.3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4.1.4 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4.1.5 醇浸膏得率的测定
        4.1.6 金银花玄参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4.1.7 金银花玄参水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4.1.8 小结
        4.2 醇沉工艺参数优选正交试验
        4.2.1 因素水平选择
        4.2.2 试验方法
        4.2.3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4.2.4 浸膏得率的测定
        4.2.5 金银花玄参醇沉工艺正交试验
        4.2.6 验证试验
        4.2.7 小结
    5 当归甘草提取工艺参数优选正交试验
        5.1 评价指标的选择
        5.2 当归甘草提取样品的制备
        5.3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5.4 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5.5 醇浸膏得率的测定
        5.6 多糖的测定
        5.6.1 多糖的测量
        5.6.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5.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6.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
        5.6.5 精密度试验
        5.6.6 重复性试验
        5.6.7 稳定性试验
        5.6.8 回收率试验
        5.7 当归甘草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5.8 当归甘草水提工艺验证试验
        5.9 小结
    6 四妙勇安汤成型工艺研究
        6.1 浓缩干燥工艺考察
        6.2 制剂工艺考察
        6.3 流动性考察
        6.4 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6.5 制剂工艺及其流程图
    7 小结
第三部分 四妙勇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性状
    2 四妙勇安颗粒薄层(TLC)鉴别
        2.1 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2.1 金银花薄层鉴别
        2.2.2 玄参薄层鉴别
        2.2.3 当归薄层鉴别
        2.2.4 甘草的鉴别
        2.3 小结
    3 四妙勇安颗粒HPLC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含量测定方法与结果
        3.2.1 溶液制备
        3.2.2 色谱条件
        3.2.3 线性关系考察
        3.2.4 专属性试验
        3.2.5 精密度试验
        3.2.6 稳定性试验
        3.2.7 重现性试验
        3.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9 含量测定
        3.3 指纹图谱
        3.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2 试验方法
        3.3.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3.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6)定痛宁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与治疗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2.2 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药
        2.3 偏头痛处方的用药规律
    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学文献研究
    1 处方组成
    2 处方来源
    3 功能主治
    4 处方中各药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1 川芎
        4.2 赤芍
        4.3 丹参
        4.4 红花
        4.5 细辛
        4.6 制川乌、制草乌
        4.7 蔓荆子
        4.8 白芷
        4.9 怀牛膝
    5 主要药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5.1 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5.2 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6 制剂工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制剂工艺研究
    1 剂型选择
    2 饮片来源
    3 工艺路线拟定
        3.1 提取方法设计依据
        3.2 工艺路线拟定
    4 工艺路线的药效学评价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安全性评价
    5 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5.3 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5.4 水提取工艺研究
        5.5 醇沉工艺研究
        5.6 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5.7 浓缩、干燥条件的选择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辅料种类的选择
    3 辅料用量的考察
    4 辅料配伍的考察
        4.1 颗粒剂的制备
        4.2 吸湿性测定
        4.3 三元混合辅料配比筛选
    5 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
        5.1 正交试验设计
        5.2 工艺验证
        5.3 制剂处方的初步确定
    6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7 中试生产研究
        7.1 定痛宁颗粒的制备方法
        7.2 中试生产工艺
        7.3 工艺流程图
        7.4 中试生产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定性鉴别
        2.1 性状
        2.2 方法与结果
    3 含量测定
        3.1 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3.2 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3.3 芍药苷含量测定
    4 质量检查
    参考文献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饮片来源及鉴定依据
        1.2 制剂工艺研究
        1.3 质量标准研究
    2 讨论
        2.1 制剂工艺研究
        2.2 质量标准研究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蓬子菜中香叶木苷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2 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3 蓬子菜和香叶木苷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香叶木苷的提取与分离
    1 药材来源
    2 仪器与试剂
    3 提取分离方法
        3.1 提取方法
        3.2 AB-8大孔树脂预处理
        3.3 分离方法
    4 香叶木苷的HPLC纯度测定
        4.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4.2 溶液的制备
        4.3 方法学考察
    5 香叶木苷样品的纯度测定
第三章 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统计方法
    3 方法
        3.1 分组与给药
        3.2 药物配制方法
        3.3 造模方法
        3.4 取材方法
        3.5 对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的检测
    4 结果
第四章 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统计方法
    3 方法
        3.1 分组与给药
        3.2 药物配制方法
        3.3 造模方法
        3.4 取材方法
        3.5 对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3.6 血液流变学参数测定
    4 结果
第五章 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静脉血管组织形态学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统计方法
    3 方法
        3.1 分组与给药
        3.2 药物及试剂配制方法
        3.3 造模方法
        3.4 取材方法
        3.5 光镜切片制备方法
        3.6 透射电镜切片制备方法
    4 结果
        4.1 光镜组织学观察
        4.2 电镜组织学观察结果
六 结果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四妙勇安汤研究新进展
    第二节 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及其体内过程研究概况
第二章 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提取分离
    第二节 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总结与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9)怀牛膝“性善下行”对通塞脉微丸中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方法
    2. 1 色谱条件
    2. 2 质谱条件
    2. 3 溶液的配制
        2.3.1药液的配制
        2.3.2混合对照品溶液
        2.3.3内标溶液
    2. 4 给药与样品采集
    2.5血浆样品处理
3 结果
    3. 1 专属性实验
    3. 2 线性关系及定量下限
    3. 3 精密度与准确度
    3.4提取回收率实验
    3. 5 基质效应实验
    3. 6 稳定性实验
    3. 7 血药浓度测定
    3. 8 药代动力学参数
4 讨论

(10)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通塞脉方前期拆方研究工作基础
    2. 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3. 本实验前期研究基础和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理
    4.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中药归经理论的文献与实验研究方法探讨
        摘要
        关键词
        1.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过程
        2.中药归经理论的文献研究方法
        3.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
        4.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通塞脉方中各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1.黄宾
        2.当归
        3.金银花
        4.玄参
        5.石斛
        6.甘草
        7.怀牛藤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外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加减怀牛膝组药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比较
        摘要
        关键词
        1,仪器与试剂
        2.LC/MS分析条件
        3.方法与结果
        4.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加减怀牛膝组中10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的差异比较
        摘要
        关键词
        1,仪器与试剂
        2.分析方法
        3.方法学考察
        4.结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内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体内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仪器与试剂
        2.LC/MS分析饼
        3.样品的处理与采集
        4.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
        第一节: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仪器与试药
        2.分析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大鼠缺血性脑中风模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病理观察
        4.结果分析
        第二节:加减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仪器与试药
        2.分析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一、总结
    二、展望
    三、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通塞脉片/胶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曹烨民,王御震,裴晓华,杨博华,赵诚,方豫东,阙华发,姜玉峰,徐旭英,夏成勇,张建强,何春红,马立人.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 [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D]. 王继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中β-蜕皮甾酮含量[J]. 欧阳文轩.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9)
  • [4]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王学军,郭家龙,裴斌,赵宝明,洪一龙,曾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01)
  • [5]四妙勇安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 卜洪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定痛宁颗粒的药学研究[D]. 张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7]蓬子菜中香叶木苷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万晓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5)
  • [8]四妙勇安汤水煎液化学成分研究[D]. 张恩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怀牛膝“性善下行”对通塞脉微丸中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J]. 程健,狄留庆,单进军,赵晓莉,康安,毕肖林,李俊松. 中国中药杂志, 2014(08)
  • [10]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的影响[D]. 程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复方通塞脉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