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与利用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与利用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陶海峰[1](2021)在《中小学绿色校园声环境改造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整个教育体系、方法、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此对我国中小学校园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和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以及适龄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中小学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空间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校园建设用地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产生更高的要求和校园建设用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中小学建筑的声环境是衡量中小学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同时,噪声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其他方面,给学校教学生活等各方面带来困扰,甚至危及师生健康。因此,在既有中小学校园的声环境基础背景下,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手法来改善校园的声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以合肥市中小学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绿色校园的概念,对其校园的声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首先进行实地的声学测量,包括及各时间段的学校内的各个分区的布点处、教室内的噪声值、主干道两侧的噪声值测量还有在测量的同时收集相关人群的问卷报告。2)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声环境改造策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造策略:校园合理地选址及规划布局、校园的总平面规划、校园周边声环境的整治、校园噪声的屏蔽措施、校园建筑的隔声改造、校园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改造、室内吸声降噪以及室内的音质设计等;3)通过使用斯维尔声学软件对前面提出的理论策略进行验证分析其可行性,进而对如何改善校园声环境提出具体意见和对如何更加有效提高声环境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文中对研究对象的实测和问卷的调查,总结出研究对象所存在的声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性改造措施,所得出的成果促进了中小学校园声环境改造的进程,有效地提升了未来教育建筑设计时对建筑声环境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还将会对新建校园建筑声环境的设计起到推广和借鉴的作用。在绿色校园的背景下,尽可能地使以后校园设计及改造趋向绿色化、生态化,给师生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图[101]表[15]参[53]

曲婧怡[2](2021)在《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噪声污染也是目前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其中多层公共建筑因其特殊的建筑功能,建筑屋顶上会安装多个大型设备从而产生大量的噪声,因此,多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屋顶的降噪是控制噪声污染最为重要的一环之一。通过对公共建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实际案例中,最为典型的为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因为其独特的建筑功能,屋顶的设备种类繁多,且常年处于运行状态,所以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屋顶的多机组产噪设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屋顶相关尺寸进行实测,并使用声级计获得屋顶各类声源的噪声值,获得建筑屋顶相关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使用Auto CAD绘制目标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布局图,根据布局图及噪声值在Cadna A软件中建模,对屋顶的噪声现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屋顶多机组设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噪声值最大为92d B,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声环境标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屋顶噪声源的影响大小关系,对主要的噪声源冷却塔采用在排风口处安装消声器、淋水区铺设消声毯方式降低噪声值,并在冷却塔顶端增设吸声罩,降低噪声值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对风冷热泵进行隔声罩及消声器的优化方式,降低噪声值;通过计算得出,多个空调机组的综合使用下的噪声值,并利用上端铺设吸声板起到削弱噪声级。并对屋顶进行模拟可以发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被降低至78d B以内。尽管噪声值有明显的下降,但对距离较近的办公区噪声依然接近73d B左右,所以对屋面进行二次降噪措施,在屋顶上方增加格栅式的顶棚,以及在女儿墙上端增加隔声屏障的方式,不仅改变噪声的传播途径,也能优化屋面效果,并从视觉上起到降低噪声的主观印象,最终能将屋顶的噪声降低到68d B之内。最后,屋顶设备本身对自然通风是有要求的,所以在降噪措施中,考虑屋顶上增加的隔声罩是否会对通风产生影响,本文采用PHOENICS软件对降噪前后分别进行两次风环境的模拟,以此验证风环境的通风效果。可以发现,增加格栅式的顶棚后,屋顶的通风方反向发生了变化,但风速的变化较小,对屋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齐玥[3](2021)在《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环境本是医患康复疗养、舒缓身心的场所,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噪声污染严重,声环境较差。本文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通过定点实测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进行评价,并使用Cadna/A软件对长沙市中心医院声环境进行优化模拟,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对长沙市中心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及声压级测量,获取医院室外环境的高程、交通车流量、各区域声源组成和声级值等数据,明确测点周边的声源类型,并通过问卷对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的主观评价进行了调查;(2)综合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主客观评价结果,探讨评价结果与受访者社会、行为因素、声源组成以及声压级大小之间的关系。客观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大多区域和时段的声压级测量值都超过了 55dB(A),声环境质量较差;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身份受访者对医院室外声环境评价结果也不尽相同;(3)使用Canda/A软件对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的相关因子(道路车流量、地形、绿化植被等)参数进行改变,得出了室外声环境质量与道路车流量成反比、地形和植被对于声环境优化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4)基于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现状,发现存在着内部噪声问题严重、功能布局不合理、外部城市噪声干扰以及缺乏声景的设计和利用等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噪声声源、利用自然声景、合理的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等针对性对策。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使用者心理角度出发,多方面综合考虑声环境的影响因素,以改善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为目的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今后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室外声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雅楠[4](2021)在《基于特征价格法的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评估 ——以太原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声环境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噪声污染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带来价值损失。声环境系统具有“无形”的特点,作为城市公共物品,其经济价值是隐形的,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外部不经济性,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损失难以直接用货币形式来衡量,研究交通噪声污染损失的价值,确定交通噪声污染的边际损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选取道路交通噪声与铁路运输噪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征价格法就太原市交通噪声污染损失的价值展开研究,以交通噪声污染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为桥梁,货币化交通噪声污染损失的价值。首先通过实地监测获取住宅的噪声数据,对住宅噪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特征价格法建立相关模型,得出交通噪声的边际效应,从而估算出太原市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结果表明:(1)临道路住宅的等效声级在55.6~66.4d B之间,而不临道路的住宅的等效声级在42.8~54.4d B之间。部分住宅样本点超过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55d B;从铁路运输噪声的监测结果来看,基本上呈现出离铁路中心线距离越近,等效声级越高的趋势。所选住宅样本点中等效声级最大达到74d B,最小低至43d B,大多数铁路附近的住宅噪声超过1类标准55d B。(2)基于道路交通噪声角度,研究发现:住宅的建筑面积、楼层、朝向、电梯、容积率、绿化率、交通设施、教育设施、距医院距离都对住宅单价产生了显着性影响,道路交通噪声与住宅单价呈负相关关系,即噪声越大,住宅单价越低,即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价值的损失,但由于回归结果不显着,导致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难以被准确评估。(3)基于铁路运输噪声角度,研究发现:住宅的建筑面积、楼层、装修、电梯、房龄、容积率、绿化率、交通设施、教育设施、距医院距离、距超市距离都对住宅单价产生了显着性影响,铁路运输噪声与铁路周边住宅单价呈负相关关系。噪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246,据此运用估值公式对铁路运输噪声污染损失价值进行估值,发现噪声数值每增加一个单位(1d B),造成的污染损失价值为50.8元/平方米。铁路运输噪声污染造成价值损失的影响范围大约是500m。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1)利用这一测算工具,合理征收噪声税;(2)道路交通噪声与铁路运输噪声的防治措施;(3)加强噪声污染危害宣传教育,引起人们对声环境质量的重视。在主体方面,针对政府部门、开发商、消费者三个不同的主体提出了建议。

杨贤传[5](2021)在《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与扩散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环境破坏40%应该直接归因于人类的非绿色消费,而工业污染又多数是由消费需求驱动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和“碳中和”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厘清城市居民不同类型绿色购买行为的复杂驱动机理,并据此设计有效干预与引导策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题中要义。此外,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发现由驱动因素激活的积极绿色态度(动机)并没有有效转化为真实的绿色购买行为,出现了态度(动机)-行为偏差,相应地,如何修复这一偏差就成为了绿色消费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结果兼论如何修复这一偏差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问题提出-理论研究-质性研究-实证研究-扩散仿真-引导策略构建”为研究主线,选取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围绕行为驱动机理、绿色动机-行为偏差修复、行为扩散仿真等议题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购买行为内涵重构和维度划分。作为绿色消费行为的核心维度,绿色购买行为被普遍认为是单维的,本文通过典型消费者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基于绿色购买活动的现实表现和演化进阶规律,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关心为标准,重新界定和发展了绿色购买行为的概念内涵,构建了一个更具涵盖性的进阶式三维度结构模型,即绝对绿色购买行为、条件绿色购买行为和随机绿色购买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三类绿色购买行为均不程度存在,其中兼顾双重诉求的条件绿色购买行为分布最为广泛,后续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三维度划分的合理性。(2)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质性研究。运用质性分析方法萃取了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及主范畴间的典型关系结构,接着引入成熟的S-O-R理论和目标框架理论描绘了一个兼顾利己诉求和利他诉求的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即内部和外部刺激因素通过激活三维目标框架进而对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驱动机理;社会心理情境因素和城市情境因素调节了三维目标框架——绿色购买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3)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的量化研究。开发或修订完研究量表后,对中东部和东北城市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345份有效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个人月收入、职业类型、组织性质、职位等级、城市等级和城市所属地理区域上存在显着差异。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ping法和PRODCLIN2程序检验了28条总体中介效应和84条具体中介效应,从而全面呈现出了内外部驱动因素通过目标框架对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复杂驱动机理,也更加有利于发现和解释绿色动机-行为偏差的具体成因。同时,本文采用阶层式回归,结合使用Process v3.3和Johnson-Neyman法(简写为J-N法)检验和探讨了社会心理情境因素和城市情境因素对功利目标动机(框架)、享乐目标动机(框架)、规范目标动机(框架)与绿色购买行为影响路径中的潜在调节作用。上述调节变量对三维目标动机与不同类型绿色购买行为关系中调节效应的显着性、强度和方向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有助于拓宽绿色动机-行为偏差的探索视角。(4)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条件绿色购买行为)扩散仿真分析。运用加权小世界网络理论构建了消费网络中个体间的条件绿色购买行为扩散模型,借助Matlab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研究,探索了网络中情境因素干预下个体条件绿色购买行为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总的来看,“随机关系强度”网络、“弱关系”网络和“强关系”网络下,以势差优先模式确定条件绿色购买行为扩散中的发送方,与其它两种模式相比能带来更高的行为增长率或最低的行为降幅,且网络均衡性更优,多数情况下能够最快实现网络整体均衡。加入情境因素的最强影响后,条件绿色购买行为的扩散效率受到多元动机的共同影响,涨跌互现;在“弱关系”网络中,以势差优先模式确定发送方时,网络中全体节点的行为扩散表现明显好于强度优先模式和随机模式,同时,势差优先模式下的网络均衡性更优,而且更快实现整体网络均衡。相对于“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受到情境因素的干扰影响更大。(5)以“双重诉求”兼顾为核心的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进阶式”提升策略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分别从个体心理因素驱动、媒体劝导、人际互动、双重诉动机激活、绿色购买行为分类引导、情境因素积极干预和购买者属性特征的精确靶向引导等七个方面出发,以系统性和全局性视角构建了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进阶式”提升策略体系。同时,在文献研读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绿色动机-行为偏差的复杂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修复策略。该论文共有图97幅,表112个,参考文献330篇。

徐晓芸[6](2021)在《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并困扰着人们生活。其中,噪声投诉在各污染投诉总量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噪声所带来的问题日渐严重,导致各种纠纷频发,使得四邻相处变得不和谐。我国虽然对于噪声污染有相关立法规定,但是对于繁杂的噪声污染侵权问题显得过于笼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是否构成噪声污染、因果关系以及损害事实认定等问题常常成为案件的争议焦点。本文以噪声污染侵权的相关概念阐述为出发点,对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进行展开分析,旨在为噪声污染侵权案件的审理提出可用建议。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噪声污染侵权的相关概念,并对其侵权现象的严峻以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于噪声污染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进行了探讨。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环境污染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且不要求行为具有违法性。但是,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噪声污染排放行为要求具有超标违法性,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同引发了争议。本章节通过对噪声污染的立法规定以及司法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噪声污染的特殊性,最终认为噪声污染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具有合理性。第三章,主要对噪声污染行为、因果关系、损害事实等构成要件进行研究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对于噪声污染的界定为“超标+扰民”,然而生活中存有大量未超标但对人们造成影响的噪声,由于不符合噪声污染的定义而得不到救济。噪声污染的特殊性导致因果关系认定困难,而因果关系的判定是噪声污染案件审理的关键。在噪声污染侵权案件中,污染者需就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被侵权人也负有对污染物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承担证明责任,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举证责任适用不统一以及过度依赖鉴定报告等问题。此外,由于噪声污染造成的损害难以量化,导致噪声污染损害事实认定困难,受害人往往因无法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而败诉,加之赔偿标准也不明确,导致受害人获取救济难上加难。第四章,针对噪声污染侵权责任各要件存有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噪声污染侵权纠纷。

杨花香,姜伟,马悦,陶执金,樊云强[7](2021)在《兰州市噪声污染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据有关数据表明,2019年兰州市市民受访者在居住环境领域最不满意的问题调查中选择噪声污染的占到了45.65%,且近年来市民对这一问题的不满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本文就兰州市日渐突出的噪音扰民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

颜阳[8](2020)在《神东石圪台选煤厂噪声源识别与降噪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煤炭在使用前需要在选煤厂进行除杂、脱灰、脱硫等处理,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这一工艺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给职工和周围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对噪声源进行识别并采取综合降噪措施。本文以神东石圪台选煤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选煤厂噪声的产生原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选煤厂的噪声源进行识别;评估噪声职业危害,确定噪声职业危害等级:设计综合降噪方案并进行噪声治理,以达到降噪的目的。调查神东石圪台选煤厂的噪声现状,分析选煤厂噪声的产生原因。采用主观识别的定性法和近场测量的定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噪声源进行识别,然后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级,识别结果表明,振动给煤机、空压机、振动筛、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和破碎机的噪声值较大,是进行降噪的主要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噪声职业危害评估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并依据专家打分结果构建了各层次判断矩阵,经计算和检验后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形成噪声职业危害的综合评估方法,然后根据选煤厂噪声综合评价指数划分噪声职业危害等级。经过综合评估分级,得到选煤厂内噪声职业危害等级为C级、噪声治理等级为3级,需要对选煤厂内的噪声进行强化治理。根据上述分析,从噪声源、厂房、值班室、厂界、职业健康管理和个体防护六个方面设计降噪方案。结合神东石圪台选煤厂实际情况对降噪方案实施后,达到了降噪的目的,满足了国家的标准要求,保障了职工和周围群众的身心健康。为其它选煤厂的降噪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和参考方案。

钟玮[9](2020)在《空间污染行为刑法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呈日益加剧形态,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试图加重对环境犯罪的处罚。各国都深刻认识到环境刑事责任作为环境污染治理最严厉的手段,必须得到充分的运用。关于空间污染方面,也就是噪音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磁污染在刑法上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完善空间污染行为的刑事立法成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引入空间污染概念,包含声、光、气(味)磁四方面,以及对刑法上空间污染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空间污染立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发现一些问题:污染环境罪行为对象的范围过窄、针对性不强、刑罚设置偏轻,污染环境相关犯罪刑罚种类偏少,环境监管失职罪相关内涵定义模糊等。以期对后面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提出空间污染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必要性从空间污染自身的危害性及特点出发,阐述空间污染社会危害性程度。可行性主要从政策基础、法律基础、技术基础、及公众的期待来加以论述。进一步加强对空间污染行为入罪的说理性。第三章,对国(区)际空间污染的刑事立法进行梳理,借鉴各国在空间污染刑事立法上的有益经验,主要体现在立法模式的借鉴和具体条文的借鉴。为后文空间污染行为入罪提供域外有益经验。第四章,设立我国空间污染罪,结合我国国情与域外经验,阐述我国空间污染犯罪构成。同时,完善空间污染罪刑罚方法,包含主刑、资格刑和非刑罚处罚方式的完善。设置空间污染罪法条以及空间污染罪追诉时效。最后对空间污染罪和相关罪名进行区分,以期更加全面的考虑空间污染罪相关问题。

田雅敏[10](2020)在《环境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现代工业化的加速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诸多环境问题相伴而来,噪声污染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噪声污染属于一种感觉型侵害,受损事实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却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产生严重的危害,成为制约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环境质量的紧要因素。本文对利用“无讼案例”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案例进行研读,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侵权责任纠纷中,尤其是噪声污染侵权责任纠纷。在司法裁判中,法院普遍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作为审理依据,针对该类案件,诉争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点主要聚焦在噪声排放行为是否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侵权以及是否应当负噪声污染侵权责任。《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污染”的定义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即所排放的噪声构成噪声污染需满足“超标”+“扰民”两个要件,但所排放的噪声虽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样会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由于不符合“噪声污染”的法律定义无法寻求法律救济。相比于其他环境侵权,噪声污染侵权有其特殊性:污染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受损后果具有抽象性、因果关系证明具有复杂性,这些对认定环境噪声污染侵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根据《侵权责任法》之规定,环境污染侵权不要求行为具有违法性,但《噪声污染防治法》却要求噪声排放行为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即侵权行为需具备违法性,相关法律规定的不统一,给法官在司法裁判中适用相关规定带来困惑。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法官依据相邻关系的理论来审理噪声污染侵权案件的现象,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有关于相邻关系及容忍义务的规定多为原则性条款的,导致该条款的可操作性较低,难以满足审理噪声污染侵权纠纷的需要。环境噪声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过错、存在噪声污染排放行为、噪声污染造成损害事实以及噪声污染行为与受损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四个方面。由于构成噪声污染需同时满足主客观条件(“超标”+“扰民”),有的法院要求被侵害人证明噪声排放行为同时满足主客观条件,导致生活中许多困扰人们的噪声无法得到法律的规制。环境噪声污染属于感官类污染,受个体忍受限度差异的影响,受损程度亦存在不同,当事人对于受损事实的证明成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的一大阻碍,因而需要法官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合理、合法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基于噪声污染侵权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果关系认定这一部分成为断定某一噪声排放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最困难的环节,正因如此,诉讼中噪声污染侵权纠纷实行部分举证责任倒置,即不同于传统侵权纠纷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因果关系部分的证明责任由被告(污染者)承担,而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则应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本文基于对人民法院判定是否构成噪声污染侵权之裁判观点的分析,以噪声污染防治法与侵权法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析噪声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以期望能够为法官在审理该类案件时提供一定参考,以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

二、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绿色校园声环境改造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噪声基本理论及相关标准解读
    2.1 噪声的基本理论
        2.1.1 噪声的基础概念及危害
        2.1.2 噪声的来源与分类
        2.1.3 噪声评价方法
        2.1.4 噪声防治的基本理论
    2.2 噪声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2.2.1 噪声污染防治法
        2.2.2 校园建筑声环境标准
    2.3 绿色校园基本理论
        2.3.1 绿色校园的概念
        2.3.2 绿色校园评价体系与标准
第三章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声环境实测调研
    3.1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声环境现状概述
        3.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3.2 调研问卷
        3.2.1 调研问卷的设计
        3.2.2 调研问卷结果与分析
    3.3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声环境实测
        3.3.1 中小学校园现场实测方案
        3.3.2 数据分析及对比
    3.4 章节小结
第四章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声环境改造策略理论研究
    4.1 建筑总平面规划的理论策略
        4.1.1 城市规划布局对校园选址的影响
        4.1.2 建设用地规划对校园选址的影响
        4.1.3 校园的总平面规划
        4.1.4 校园周边声环境的整治
    4.2 建筑单体设计的理论策略
        4.2.1 功能空间防噪布局策略
    4.3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理论策略
        4.3.1 墙体的隔声降噪策略
        4.3.2 门窗的隔声降噪策略
        4.3.3 屋顶的隔声降噪策略
        4.3.4 隔声屏障的理论改造策略
    4.4 建筑内部空间的其他理论策略
        4.4.1 室内的吸声降噪策略
        4.4.2 室内的隔振消声
        4.4.3 室内的音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声环境改造策略验证模拟研究
    5.1 声学模拟软件介绍
        5.1.1 斯维尔sware声学模拟原理
        5.1.2 斯维尔建筑声环境SEDU功能介绍
        5.1.3 软件优势
        5.1.4 斯维尔建筑声环境SEDU声学仿真模拟过程
    5.2 模型建立
        5.2.1 CAD整理
        5.2.2 SEDU建模
    5.3 噪声防治策略模拟验证
        5.3.1 校园总平面规划的策略验证
        5.3.2 建筑单体设计的改造策略验证
        5.3.3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策略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交通噪声对中小学校园声环境影响状况调研问卷
附录 B 校园声环境测试结果及数据整理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噪声控制的研究
        1.3.2 声屏障的研究
        1.3.3 大型产噪设备的隔声与吸声研究
        1.3.4 Cadna A软件应用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2.1 国内外噪声标准
        2.1.1 我国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1.2 国外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2 噪声基础理论
        2.2.1 声学的基本概念
        2.2.2 环境噪声的评价方法
        2.2.3 噪声源的测量与叠加
    2.3 建筑屋顶的现状调研
        2.3.1 场地环境现状
        2.3.2 研究对象的屋顶现状
        2.3.3 屋面的数据实测及分析
    2.4 Cadna A软件现状模拟
        2.4.1 模拟情况的划分依据
        2.4.2 噪声模型的建立
        2.4.3 夏季噪声模拟
        2.4.4 冬季噪声模拟
        2.4.5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2.4.6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3.1 冷却塔的降噪措施
        3.1.1 出风口处的降噪措施
        3.1.2 淋水的降噪措施出
    3.2 冷风热泵的降噪措施
        3.2.1 利用消声器降噪
        3.2.2 隔声罩的优化处理
    3.3 空调机组的降噪优化
        3.3.1 空调机组计算
        3.3.2 空调机组的吸声处理
    3.4 Cadna A软件模拟分析
        3.4.1 夏季噪声模拟
        3.4.2 冬季噪声模拟
        3.4.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3.4.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4.1 整体的噪声优化
        4.1.1 屋顶上方的吸声处理
        4.1.2 女儿墙的噪声阻断
    4.2 其他细部的噪声源降噪
        4.2.1 细部降噪
        4.2.2 地面降噪
    4.3 Cadna A软件二次模拟优化
        4.3.1 夏季噪声模拟
        4.3.2 冬季噪声模拟
        4.3.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4.3.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噪声控制对屋面风环境的影响
    5.1 通风环境现状分析
        5.1.1 合肥市风环境现状
        5.1.2 项目屋面的现状
        5.1.3 软件的选择
    5.2 软件模拟现状分析
        5.2.1 春季模拟分析
        5.2.2 夏季模拟分析
        5.2.3 秋季模拟分析
        5.2.4 冬季模拟分析
        5.2.5 现状分析
    5.3 软件模拟改造后分析
        5.3.1 春季模拟分析
        5.3.2 夏季模拟分析
        5.3.3 秋季模拟分析
        5.3.4 冬季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个人简介

(3)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规范标准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规范标准和评价指标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声环境研究进展
        1.3.2 声景观研究进展
        1.3.3 医院声环境研究进展
        1.3.4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环境声学
        1.4.2 环境心理学
        1.4.3 声景学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长沙市概况
        2.1.2 长沙市中心医院概况
    2.2 客观评价法
        2.2.1 调查时间及地点
        2.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3 主观评价法
        2.3.1 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2.3.2 研究假设
        2.3.3 研究对象的选择
        2.3.4 调查问卷设计
    2.4 Cadna/A模拟法
3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客观评价研究
    3.1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源分析
        3.1.1 声源的主要类型
        3.1.2 声源的分布和成分特征
    3.2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场分析
        3.2.1 声压级随时间变化规律
        3.2.2 声压级随空间变化规律
    3.3 本章小结
4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主观评价研究
    4.1 量表的样本特征
        4.1.1 受访者自身因素样本特征
        4.1.2 客观因素样本特征
    4.2 声环境整体评价结果及假设验证
        4.2.1 声环境整体评价结果
        4.2.2 假设验证
    4.3 各类声源主观评价结果及假设验证
        4.3.1 各类声源主观评价结果
        4.3.2 假设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Cadna/A模拟与分析
    5.1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模拟与分析
        5.1.1 模型建立
        5.1.2 参数设置
        5.1.3 模拟结果验证与分析
    5.2 改变单一影响因子模拟与分析
        5.2.1 车辆因素对声环境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5.2.2 地形对声环境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5.2.3 绿化植被对声环境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优化建议与对策
    6.1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现存问题
        6.1.1 内部噪声问题严重
        6.1.2 功能布局不合理
        6.1.3 外部城市噪声干扰
        6.1.4 缺乏声景的设计和利用
    6.2 长沙市中心医院室外声环境改善建议
        6.2.1 控制噪声声源,营造和谐的室外环境
        6.2.2 利用自然声景,营造生机的室外环境
        6.2.3 合理的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调查问卷预量表(医护版)
附录B: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调查问卷预量表(非医护版)
附录C: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正式量表(医护版)
附录D: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正式量表(非医护版)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特征价格法的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评估 ——以太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噪声污染经济损失研究
        1.2.2 特征价格法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交通噪声
        2.1.2 噪声污染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2.2.2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噪声污染价值损失的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3.1 特征价格法的理论分析
        3.1.1 理论基础
        3.1.2 基本假设
        3.1.3 理论推导
    3.2 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
        3.2.1 普遍性因素
        3.2.2 特殊性因素
    3.3 模型变量的选择
        3.3.1 因变量的选择
        3.3.2 自变量的选择
    3.4 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3.4.1 基本模型
        3.4.2 模型的函数形式
    3.5 本章小结
4 太原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太原市概况
        4.1.2 噪声分布情况
    4.2 研究区数据的获取与量化
        4.2.1 变量的选择与量化
        4.2.2 数据的来源及获取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特征价格模型的选择
        4.3.4 半对数模型检验
        4.3.5 半对数模型的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太原市铁路运输噪声污染损失价值研究
    5.1 研究区概况
        5.1.1 研究区铁路概况
        5.1.2 噪声分布情况
    5.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获取
        5.2.1 变量的选择与量化
        5.2.2 数据的获取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5.3.4 对数模型检验
        5.3.5 对数模型的结果分析
        5.3.6 铁路运输噪声污染损失价值评估
    5.4 影响范围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噪声污染防治的建议
    6.2 对不同主体的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7.2.1 不足之处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5)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与扩散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
    2.2 绿色购买行为内涵研究与结构发展
    2.3 常用理论基础及模型
    2.4 绿色动机-行为偏差的相关研究
    2.5 研究简评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构建
    3.1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因素选择与界定
    3.2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3.3 本章小结
4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及其驱动因素的量表修订开发与数据收集
    4.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4.2 正式调研与样本结构
    4.3 正式量表的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5.1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及其驱动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2 城市居民目标框架、绿色购买行为及其驱动因素的相关分析
    5.3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检验
    5.4 内外部刺激因素对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分析
    5.5 目标框架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5.6 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5.7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修正
    5.8 本章小结
6 情境因素干预下的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扩散仿真
    6.1 基于关系强度的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选择
    6.2 城市居民条件绿色购买行为扩散的仿真建模
    6.3 情境因素干预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扩大绿色购买行为的策略建议
    7.1 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引导建议
    7.2 做好绿色动机-行为偏差的识别与修复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噪声污染侵权概述
    第一节 噪声污染的概念
    第二节 噪声污染侵权的概念及特征
        一、噪声污染侵权的概念
        二、噪声污染侵权的特征
    第三节 噪声污染侵权现象严峻
    第四节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噪声污染侵权归责原则
    第一节 噪声污染侵权归责原则理论争议
        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节 噪声污染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认定
        二、噪声污染的立法规定具有特殊性
        三、典型案例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质疑
        四、噪声污染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具有合理性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分析
    第一节 构成要件学说
    第二节 噪声污染行为
        一、噪声污染界定局限
        二、低频噪声排放标准不明确
    第三节 噪声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的立法规定
        二、实务中举证责任适用不统一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过度依赖鉴定报告
        四、因果关系推定理论之运用
    第四节 噪声污染损害事实的认定及赔偿标准
        一、噪声污染损害事实之法理
        二、损害事实认定存有障碍
        三、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完善
    第一节 完善噪声污染行为的认定标准
        一、科学界定噪声污染
        二、明确新型噪声污染源标准
    第二节 完善噪声污染侵权因果关系认定
        一、明确举证责任的适用
        二、运用多元化因果关系证明方式
    第三节 完善噪声污染损害事实认定及赔偿标准
        一、建立和完善噪声污染损害事实认定机制
        二、明确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标准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兰州市噪声污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噪声污染概述
    1.1 城市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分类
    1.2 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
2 兰州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2.1 生活噪声污染
    2.2 交通噪声污染
    2.3 工业噪声污染
    2.4 建筑噪声污染
    2.5 其他噪声污染
3 针对生活噪音防治措施及建议
    3.1 从体制上严格管控,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细化权力和责任
    3.2 明确环境噪声污染标准,创新研发噪音检测装置、隔音新技术以及新材料
    3.3 对娱乐和商业场所做好合理规划
    3.4 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加强防治噪声污染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4 结语

(8)神东石圪台选煤厂噪声源识别与降噪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噪声治理相关理论及分析
    2.1 噪声职业危害
    2.2 噪声源识别方法
        2.2.1 传统噪声源识别方法
        2.2.2 基于信号处理的噪声源识别方法
        2.2.3 基于声阵列技术的噪声源识别方法
    2.3 噪声治理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石圪台选煤厂噪声源识别与噪声职业危害评估
    3.1 石圪台选煤厂噪声现状
        3.1.1 石圪台选煤厂概况
        3.1.2 石圪台选煤厂噪声现状调查
    3.2 选煤厂噪声产生原因分析
        3.2.1 选煤厂噪声产生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3.2.2 选煤厂噪声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3.3 选煤厂噪声源识别
        3.3.1 选煤厂噪声源识别方法的选择原则
        3.3.2 选煤厂噪声源识别方法
        3.3.3 选煤厂噪声源识别结果分级
    3.4 选煤厂噪声职业危害综合评估及其分级
        3.4.1 层次分析法介绍
        3.4.2 选煤厂噪声职业危害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3.4.3 各层次判断矩阵的构建
        3.4.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4.5 各层次排序及其权重结果
        3.4.6 综合评估分级
    3.5 本章小结
4 石圪台选煤厂降噪方案设计与实施
    4.1 噪声治理方案设计原则
    4.2 选煤厂噪声治理措施
        4.2.1 噪声源治理措施
        4.2.2 厂房噪声治理措施
        4.2.3 值班室噪声治理措施
        4.2.4 厂界周围噪声治理措施
        4.2.5 从管理角度进行噪声治理
        4.2.6 从个体防护角度进行噪声治理
    4.3 降噪方案实施后的降噪效果衡量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5.1.1 主要工作
        5.1.2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空间污染行为刑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我国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的方法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空间污染的概念及我国现有法律规制
    一、空间污染的概念
        (一)噪声污染
        (二)光污染
        (三)电磁辐射污染
        (四)大气(味)污染
    二、刑法上的空间污染概念
        (一)噪声污染
        (二)光污染
        (三)大气(味)污染
        (四)电磁辐射污染
    三、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制及不足
        (一)我国空间污染立法的现状
        (二)我国空间污染的刑事立法现状
        (三)我国空间污染刑事立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空间污染整体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空间污染入刑的必要性
        (一)噪声污染入刑的必要性
        (二)光污染入刑的必要性
        (三)大气(味)污染入刑的必要性
        (四)电磁辐射污染入刑的必要性
    二、空间污染入刑的可行性
        (一)公众基础
        (二)法律基础
        (三)技术基础
        (四)政策基础
第三章 国外空间污染的刑事立法及其启示
    一、国外空间污染刑事立法概况
        (一)噪声污染的刑事立法
        (二)大气污染的刑事立法
        (三)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的刑事立法
    二、国外空间污染刑事立法的启示
        (一)立法模式的借鉴
        (二)具体立法的借鉴
第四章 我国空间污染罪的设立及适用
    一、空间污染罪法条设置
    二、空间污染罪的犯罪构成
        (一)空间污染罪的客体
        (二)空间污染罪的客观方面
        (三)空间污染罪的主体
        (四)空间污染罪的主观方面
    三、空间污染罪刑罚方式的完善
        (一)主刑的完善
        (二)资格刑的完善
        (三)非刑罚处置方式的完善
    四、空间污染罪追诉时效
        (一)我国环境犯罪追诉时效问题
        (二)我国空间污染罪追诉时效制度的选择方式
    五、我国空间污染罪的适用
        (一)空间污染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关系
        (二)空间污染罪与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环境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问题的引出
一、过错
    (一)过错的概述
    (二)对环境侵权“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反思
    (三)过错的认定
二、噪声污染行为
    (一)“噪声污染”的法律定义
    (二)“噪声污染”定义的局限性
    (三)修改“噪声污染”法律定义
三、噪声污染损害事实
    (一)“噪声污染损害事实”的概述
    (二)当前噪声污染损害事实证明标准的窘境
    (三)调整噪声污染损害事实的证明标准
四、噪声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噪声污染侵权案件因果关系问题概述
    (二)实务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三)因果关系推定学说
    (四)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分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致谢

四、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绿色校园声环境改造及策略研究[D]. 陶海峰.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D]. 曲婧怡.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3]大型综合医院室外声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D]. 齐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特征价格法的交通噪声污染损失价值评估 ——以太原市为例[D]. 高雅楠.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驱动机理与扩散仿真研究[D]. 杨贤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6]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D]. 徐晓芸. 兰州大学, 2021(02)
  • [7]兰州市噪声污染问题研究[J]. 杨花香,姜伟,马悦,陶执金,樊云强.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02)
  • [8]神东石圪台选煤厂噪声源识别与降噪方案研究[D]. 颜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空间污染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 钟玮.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环境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探析[D]. 田雅敏.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