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

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

一、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荣[1](2020)在《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摩擦式提升机是矿山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提升装备,为确保安全提升,理论上要求每根钢丝绳上的张力大小一致,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较难实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绳槽深度或磨损度不一致带来的窜绳等现象,造成钢丝绳张力不一致,张力不一致容易使钢丝绳的寿命或内部断丝不一样,从而影响整组钢丝绳的寿命,给煤矿带来经济损失。如果能够研究一种检测方法或设备对绳槽深度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每个绳槽的深度或磨损度以及变化量,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磨损度过大带来的一些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调研现有技术,设计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绳槽深度数据变化检测仪。由于提升机滚筒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不便于接触测量,本文采用高精度、微距离的基于三角测距原理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作为数据检测手段进行非接触测量;采用高分辨率、转换速度较快、精度较好的A/D转换电路对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数字转换,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并由DWIN液晶屏以滚筒绳槽模拟状态图的形式将各个绳槽的数据变化同时显示出来;通过对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中值滤波方法,采用改进的中值滤波去除干扰数据,提高了采集后的数据精度,能较好的分析滚筒绳槽的磨损度。对上面设计的检测仪进行了试验电路调试和数据分析,检测仪反应灵敏、精度较好,能够测出绳槽的微小变化,满足本论文的设计要求,可以在现场进行工业试用,仪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刘艳萍[2](2016)在《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越来越普及,且用电量剧增,传统的人工抄表收取电费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本文是针对智能化小区的电表抄表系统所作的研制。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之后,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该设计综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RS485通信技术和红外通信技术,实现了电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工作。论文对自动抄表系统作了全面的研究与讨论,介绍了自动抄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采集器终端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中详细介绍了采集器终端供电模块、微控制器(单片机)模块、电路监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的硬件设计。对各模块的硬件设计,先简单介绍所选芯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再给出该模块的电路连接图,最后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系统软件也基本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对应硬件电路的各模块。在软件设计章节讨论了系统中的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设计难点和解决方法等。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系统中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硬件和软件上提出了有效的抗干扰技术。

杨中兴[3](2016)在《符合CAN总线规范的热敏电阻传感节点设计》文中提出热敏电阻是具有测温准确、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测控领域被大量作为测量温度的传感器使用。本文讨论热敏电阻的特性及线性化方法,并以热敏电阻作为感温元件,设计一种符合CAN总线规范的热敏电阻传感节点,以利于实现温度的大规模智能化、分布式检测和控制。

刘乔[4](2015)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设计与研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功率因数的测量大多采用电动系指针仪表,精度较低且不具备自动记录功能,需要企业电工定时抄表记录并进行补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加上有些企业置国家电网利益于不顾,补偿设备不健全或运行维护人员缺乏责任心,长时间以过低的功率因数运行不能及时进行补偿,为了逃避处罚而伪造记录,使电能资源蒙受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多数功率因数测量仪表应用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检测技术,对功率因数进行实时测量、数字显示和自动定时打印,并可根据需要增加控制参数,同时在系统中设计一个通信模块,可实现对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主要以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部分,实现对功率因数的存储、显示和处理,应用CS5460A计量芯片采集电流电压检测信号,并输出多路信号实现对功率因数记录仪相应功能的实时控制,两部分之间以串口进行通讯。为实现多台功率因数记录仪的集中管理,提出基于485总线的上下位机的通信结构,设计硬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了程序设计。本文从功能设计、元器件选择、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该控制系统进行阐述。通过多次运行测试证明,功率因数记录仪能进行实时测量,数字显示和自动定时打印,可以大大减轻电力运行维护人员定时抄表的烦琐劳动,若同时采用电力部门配发的专用印签的打印纸卷打印,可杜绝伪造,实现有效监管。

宋伟[5](2014)在《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自动有载调压功能的配电变压器能够有效解决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充足的条件下电网末端电压波动的问题,因此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已成为配电网自动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课题所在项目前期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以50kVA配电变压器为平台,基于反并联晶闸管模块为分接开关、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核心的无触点有载调压装置样机。经实验室模拟试验验证,该样机具备基本调压功能,但在挂网运行试验中为感性负载比重较高的负荷供电时出现了过流保护动作并伴随分接开关被击穿的故障,不能完全可靠工作。因此运行可靠性问题是当前阻碍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本课题所进行的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就是以提高运行可靠性为目标,完成相应理论分析与方案的改进。首先从当前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以往实验结果着手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六项因素有可能对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工作造成影响,其中励磁涌流、过渡支路工作可靠性、反并联晶闸管换向过电压、驱动单元输入输出绝缘能力和单片机程序可靠性将威胁无触点有载调压装置的可靠工作,引发故障。本文分部分针对已确定对运行可靠性产生威胁的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方案:综合考虑励磁涌流、过渡支路和反并联晶闸管换向过电压三个因素,改进了主电路结构,将启动机构与过渡支路合并,合理设置阻容吸收电路参数并将其模块化以提高对反并联晶闸管换向过电压的吸收能力;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在高压电气隔离方面的优势,本文设计了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电路,实现位于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反并联晶闸管与位于低压侧的控制单元之间可靠电气隔离;本文以看门狗芯片为核心,设计出各关键控制信号闭锁电路以防止单片机程序紊乱死机造成分接开关的误动。在测试实验中,控制单元故障闭锁装置能够在单片机模拟复位时保持调压装置的工作状态,并且使单片机重新进入程序后从复位前的工作状态开始继续运行。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带负荷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能够实现基本调压功能,并且在空载合闸、感性负荷接入以及突然切除全部负荷这三种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可靠工作。运行可靠性问题的解决使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不再仅限于理论分析与样机试验的研究程度,有助于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的推广应用。可靠性技术的实现最终能从无触点有载调压的角度促进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让电网末端电力用户得到稳定可靠的电能。

范永林[6](2014)在《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座椅温控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汽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于是人们越来越追求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度。本文所介绍的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座椅温控系统,就是集温度采集、温度值显示和温度控制于一身,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度为目的进行设计。在研究、参考各种关于CAN总线节点设计以及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传感测控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开发了一款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座椅温度调控系统。本系统不仅具有实时座椅温度检测功能,还具有温度控制以及温度显示功能,实现了提高座椅舒适度的更高的智能水平。本系统主要由温度采集节点和温度控制节点组成。温度采集节点完成温度信息的采集,将采集到的实时温度值进行LED显示,然后通过CAN总线将数据传送给控制节点,完成座椅温度控制功能。系统控制节点完成对开关量信号的A/D转换和判断,然后对温度采集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判断处理后做出各种控制动作。本文主要论述了系统控制节点和采集节点的总体方案,软硬件设计,以及抗干扰设计,并进行仿真调试,最终达到系统功能要求。

郭刚[7](2013)在《晶闸管整流器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力电子整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钢铁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基于晶闸管的相控整流技术是其中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触发控制系统是相控整流电路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鉴于相控整流电路受控对象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设计出性能优良、通用性强的触发控制系统便成为科研和工程领域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由于微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单片机为代表的微控制芯片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可靠的性能,已成为微机控制技术在控制工程应用领域的主力军。本文以工业级MPC89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将数字触发器与数字控制器结合起来,研制出一种由微机控制的集脉冲触发和控制于一体的晶闸管整流触发控制系统,通过试验表明,由该系统所产生的触发脉冲实时性好、控制精度高,可以实现对相控整流电路长期稳定可靠触发,并能够完成对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的精确调节。本文对该研究开发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晶闸管整流系统的受控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特性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而后对整流系统硬件结构进行了设计。硬件结构包括晶闸管整流系统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主回路包括供电电源、晶闸管整流电路;控制回路包括电源与同步信号采集模块、反馈与给定信号采样模块、参数设置与数据存储模块、脉冲移相触发与输出模块、数字电压与电流调节模块及其他辅助功能模块等。其次,在Keil编译平台上对晶闸管整流器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进行了详细设计。软件系统包括相序检测与移相触发子程序、信号采样与处理子程序、调节与控制子程序、状态检测与指示子程序、调试与参数整定子程序等子程序。通过测试验证了所设计各部分子程序及整体程序的正确性。再次,对晶闸管整流器微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波形和数据,对系统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并完成了该装置的总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脉冲触发控制装置的触发可靠性高,满足整流电路的控制精度要求,并具备相序自适应功能和故障指示与保护功能。最后,作为装置升级的备选方案,针对整流系统控制性能要求,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的智能控制算法和基于偏差分离的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继而分别进行了控制器的仿真实验。由仿真得到的结果验证了上述两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张强[8](2013)在《基于智能控制的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木质材料需求量不断攀升,木材干燥设备研发规模更是日趋壮大。为提高木材利用率、干燥质量、干燥速率,智能化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某木材干燥公司的木材干燥窑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并实现基于智能控制的木材干燥测控系统。本文中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由上位机监控界面、底层硬件控制电路、变频器、风机、风门、排烟阀等组成。底层硬件系统可实现6路温度采集、实时时间标记、RS485协议远距离传输、智能液晶显示、箱体温度监控、掉电检测、温度报警、风机及风门执行机构控制等功能。顶层监控界面可实现实时绘制温度曲线,并将历史数据存储在PC机中,为后续改善木材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本文对木材干燥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干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控制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系统所控制的对象是以废木屑为燃料的干燥窑,并对待干燥木材进行加热干燥。利用高精度的A/D与滤波调理电路,使系统完全达到系统控制所要求的精度。远距离通讯中选用快速光耦芯片,使上位机软件通讯正确率与实时性满足了生产要求。首先,根据木材干燥窑动态特性及前期现场测试数据,建立干燥窑温度控制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木材干燥窑二维模型进行风速模拟分析,讨论了木材干燥窑内风速均匀的必要性,实现由变频器控制风机设定合适的进口风速。其次,对木材干燥过程中大惯性、大滞后、随机干扰等因素进行讨论。引入模糊控制思想,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风门开度的控制。利用MATLAB对木材干燥窑系统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对系统的实现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对智能木材干燥测控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设计系统硬件平台。并有效的运用抗干扰措施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根据模块化编程设计思想,结合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测控系统软件,并完成上位机监控界面。最后,通过实验室及试验现场的实物调试,实现了测控系统的应用。结果显示所完成的测控系统能够很好的跟踪木材干燥设定温度规律,木材干燥效果良好,具有不易弯曲、变形等良好物理特性,满足生产部门对木材干燥的质量要求。

杨琴芝[9](2012)在《基于STM32F的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电子技术的发展领域里,各行各业与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技术已广泛融合。IC卡凭借它自身优点(存储容量大、保密性能好、携带方便、可反复使用等)在金融及其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这个对电力工业的电量的计量、控制与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的年代,IC卡预付费电能表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能计量收费工具,正越来越受到电力部门的欢迎。现今,国内的IC卡电能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兼容性及可拓展性较差,采用逻辑加密存储卡。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F的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设计和实现,主要内容包括:电能表设计的技术基础、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软硬件设计、系统运行分析及性能测试。其中重点对电能表的需求分析与之配套软硬件设计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课题在对电能计量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外围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以美国ADI公司生产的ADE7755为电能计量芯片,以STM32F为主要控制芯片,通过RS-485通信模块完成电能信息的及时储存和交换,稳定的电源模块为整个电表设计提供了后备力量,LCD模块清晰的为客户反映实时的电量信息。整机利用单片机技术,设计开发了一款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陈菲,邹涛[10](2011)在《多路温度测量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利用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温度传感器DS18B20组成的多路温度测量系统,具有硬件简单,测量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主要设计了多路温度测量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计,并编写了软件设计的部分程序。

二、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2 数据检测的方案选型与设计分析
    2.1 滚筒绳槽检测设计要求
    2.2 方案选型
    2.3 整体设计方案
    2.4 滤波算法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检测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3.2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3.3 A/D转换原理及电路设计
    3.4 数据显示电路的设计
    3.5 电源电路的设计
    3.6 复位存储电路的设计
    3.7 参数设置电路的设计
    3.8 通信电路的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数据检测的软件设计
    4.1 总体设计方案
    4.2 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程序设计
    4.3 显示程序的设计
    4.4 复位存储程序的设计
    4.5 调零及报警值程序的设计
    4.6 通信程序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数据采集仪器调试与结果分析
    5.1 仪器调试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远程集中抄表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接口的设计
    2.1 电力线载波技术简介
    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2.2.1 在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2.2.2 相关问题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的选择
第3章 GPRS无线网络数据通信
    3.1 GPRS技术简介
    3.2 GPRS数据模块的选择
第4章 集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集中控制器功能概述
    4.2 集中器各功能模块设计
        4.2.1 电能采集和计数模块
        4.2.2 CPU的选型
        4.2.3 看门狗电路模块X5045芯片
        4.2.4 串行存储器电路
        4.2.5 时钟模块
        4.2.6 数据传输模块
        4.2.7 串口的扩展 8251A
        4.2.8 显示电路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AT89C51 单片机的串口通讯
        5.2.2 8251A初始化及编程
        5.2.3 串行E2PROM存储程序设计
        5.2.4 AT24C64芯片寻址和存储单元寻址
        5.2.5 时钟模块软件设计
        5.2.6 集中器软件的总体设计
    5.3 软件调试过程及调试报告
第6章 系统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6.1 自动抄表系统干扰分析
    6.2 自动抄表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符合CAN总线规范的热敏电阻传感节点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热敏电阻特性
三、热敏电阻线性化电路
四、节点CAN总线设计
五、系统硬件设计
六、系统测试
七、结束语

(4)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设计与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二章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总体设计
    2.1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设计性能指标要求
    2.2 方案比较
    2.3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设计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的总体结构
    3.2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主要元件的选取
        3.2.1 AT89S51单片机
        3.2.2 电流互感器
        3.2.3 电压互感器
        3.2.4 计量芯片CS5460A
        3.2.5 过零比较器
        3.2.6 相位比较器
    3.3 各模块硬件设计
        3.3.1 电压电流采集模块设计
        3.3.2 数据存储、看门狗、复位电路模块设计
        3.3.3 时钟模块电路模块
        3.3.4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3.3.5 键盘模块电路设计
        3.3.6 微型打印机模块电路
        3.3.7 通讯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中断服务程序
    4.3 数据显示子程序
    4.4 时钟读取子程序
    4.5 键盘处理子程序
    4.6 通信模块
        4.6.1 通信总线的选择
        4.6.2 通信系统总体连接
        4.6.3 通讯协议的设计
        4.6.4 下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4.6.5 PC机通信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抗干扰设计
    5.1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5.1.1 引起单片机控制系统出错的外在原因
        5.1.2 电路抗干扰设计
    5.2 软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5.2.1 数据采集误差的软件抗干扰设计
        5.2.2 输出通道中软件抗干扰设计
        5.2.3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软件抗干扰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机调试与性能指标测试
    6.1 硬件调试
        6.1.1 脱机调试
        6.1.2 联机调试
    6.2 软件调试
    6.3 整机联调
    6.4 误差分析
        6.4.1 电流输入电路的误差分析
        6.4.2 电压输入电路的误差分析
        6.4.3 数据采集电路的误差分析
        6.4.4 误差的综合
    6.5 系统测试报告
    6.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硬件电路原理图

(5)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课题所在研究室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实施方案
2 影响变压器样机运行可靠性因素的分析
    2.1 当前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的结构
        2.1.1 分接开关
        2.1.2 驱动单元
        2.1.3 检测单元
        2.1.4 控制单元
    2.2 影响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2.1 启动装置退出可靠性
        2.2.2 励磁涌流和电动机启动电流的影响
        2.2.3 过渡支路工作可靠性
        2.2.4 反并联晶闸管换向过电压
        2.2.5 驱动单元高低压绝缘问题
        2.2.6 单片机程序紊乱、死机故障
    2.3 本章小结
3 主电路及控制程序的改进
    3.1 过渡支路开关改进方案
        3.1.1 机械触点式开关
        3.1.2 电力电子式开关
        3.1.3 两种改进方案的比较
    3.2 阻容吸收电路
    3.3 控制程序的改进
    3.4 本章小结
4 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的设计
    4.1 自取能式过零触发电路
        4.1.1 过零触发电路
        4.1.2 改进后的过零触发电路
    4.2 光纤触发方案
        4.2.1 触发方案总体结构
        4.2.2 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电路
        4.2.3 高压取能直流供电电路
    4.3 实验电路参数设计与验证
        4.3.1 自取能式过零触发电路实验
        4.3.2 改进后的自取能式过零触发电路实验
        4.3.3 直流供电电路
        4.3.4 整体验证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控制单元故障闭锁装置
    5.1 单片机程序紊乱引发故障的电气原理
        5.1.1 变压器上电运行流程
        5.1.2 当前触发控制信号输出电路图的介绍
        5.1.3 当前触发控制信号输出电路图的弊端
    5.2 看门狗芯片的选用
        5.2.1 看门狗芯片的工作原理
        5.2.2 看门狗芯片的选择
    5.3 故障闭锁装置的电路设计
        5.3.1 故障闭锁装置的设计思路
        5.3.2 故障闭锁装置的设计原则
        5.3.3 上电复位通知电路
        5.3.4 触发控制信号闭锁电路
        5.3.5 中间继电器线圈控制信号闭锁电路
    5.4 故障闭锁装置的程序流程
    5.5 故障闭锁装置的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整机试验
    6.1 实验室模拟试验
        6.1.1 试验目的
        6.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6.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2 现场带负荷试验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过程
        6.2.4 试验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座椅温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1 国外应用现状
        1.2.2 国内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CAN 总线技术介绍
        2.1.1 CAN 总线的基本特点
        2.1.2 CAN 总线的分层结构及功能
        2.1.3 CAN 总线的几个重要概念
        2.1.4 CAN 总线的报文传输与错误检测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系统子方案设计
        2.2.2 系统总体方案框图
        2.2.3 系统布置方案设计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节点部分
        3.1.1 AT89C51 单片机简介
        3.1.2 CAN 控制器 SJA1000
        3.1.3 CAN 驱动器 82C250
        3.1.4 CAN 总线系统智能节点硬件接口设计
        3.1.5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
        3.1.6 LED 数码管
    3.2 控制节点部分
        3.2.1 压力传感器功能模块设计
        3.2.2 键盘电路设计
        3.2.3 系统手动复位与晶振电路
        3.2.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内容与开发测试工具简介
        4.1.1 软件设计内容简介
        4.1.2 开发测试工具简介
    4.2 CAN 总线节点的软件设计
        4.2.1 初始化过程设计
        4.2.2 发送过程设计
        4.2.3 接收过程设计
    4.3 数据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4.3.1 温度读取子程序设计
        4.3.2 温度值处理子程序设计
        4.3.3 LED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4.4 控制节点软件设计
        4.4.1 压力传感器 A/D 转换子程序设计
        4.4.2 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4.4.3 温度比较子程序设计
        4.4.4 PWM 输出软件设计
    4.5 软件抗干扰设计
        4.5.1 常见的干扰及软件抗干扰方法介绍
        4.5.2 本系统采用的抗干扰技术
第五章 仿真与调试
    5.1 软件仿真
    5.2 硬件调试
        5.2.1 硬件的静态调试
        5.2.2 联机仿真调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7)晶闸管整流器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晶闸管整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2.1 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
        1.2.2 触发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晶闸管整流系统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电路设计
    2.1 晶闸管整流系统的基本结构
    2.2 晶闸管整流系统的特性分析与建模
        2.2.1 晶闸管整流电路特性分析与建模
        2.2.2 滤波电路与典型负荷的特性分析与建模
    2.3 晶闸管整流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
        2.3.1 工作电源模块
        2.3.2 同步检测与相序检测模块
        2.3.3 模拟信号采样模块
        2.3.4 数据存储与看门狗模块
        2.3.5 脉冲产生与输出模块
        2.3.6 数字电压与电流调节模块
        2.3.7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晶闸管整流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3.1 主程序设计概述
    3.2 脉冲移相与触发
        3.2.1 相序检测信号时序分析
        3.2.2 触发脉冲信号时序分析
        3.2.3 脉冲移相触发程序设计
    3.3 信号采样与处理
        3.3.1 TLC1543 编程时序
        3.3.2 信号采样与处理程序设计
    3.4 控制与调节算法
        3.4.1 控制时间及采样时间的确定
        3.4.2 控制调节程序设计
    3.5 检测指示与参数整定
        3.5.1 X5045 编程读写
        3.5.2 检测指示与参数整定程序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触发控制系统研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分析处理
    4.1 晶闸管触发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案
        4.1.1 触发控制系统的实验室调试方案
        4.1.2 晶闸管整流柜的现场整机调试方案
    4.2 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2.1 高频脉冲列触发问题
        4.2.2 移相触发角的计算及触发误差的处理问题
        4.2.3 脉冲抖动及整流输出电压振荡问题
        4.2.4 整流变压器移相与同步设定问题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晶闸管整流微机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
    5.1 模糊 PID 算法
        5.1.1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
        5.1.2 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步骤
        5.1.3 基于模糊 PID 算法的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5.2 基于偏差分离的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
        5.2.1 状态反馈线性化的基本概念
        5.2.2 基于偏差分离的反馈线性化控制原理
        5.2.3 基于可控硅整流的静态励磁系统模型
        5.2.4 静态励磁系统反馈线性化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成果

(8)基于智能控制的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木材干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传感器技术在木材干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木材干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智能控制理论在木材干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木材干燥测控系统建模及窑内流速分析
    2.1 引言
    2.2 木材干燥窑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与研究
    2.3 基于 FLUENT 软件对窑内流速场分析研究
        2.3.1 FLUENT 软件平台介绍
        2.3.2 基于 FLUENT 软件对窑内流速均匀性分析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糊 PID 的木材干燥窑温度控制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3.3 模糊 PID 控制器
        3.3.1 模糊 PID 控制器的结构
        3.3.2 模糊规则推理
        3.3.3 模糊 PID 控制器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4.1 引言
    4.2 智能木材干燥测控系统功能分析
    4.3 电源电路设计
    4.4 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及分析
        4.4.1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4.4.2 测温电路设计
    4.5 中央处理单元系统建立
    4.6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4.7 上位机通讯电路
    4.8 液晶显示模块
    4.9 掉电检测以及独立时钟电路设计
    4.10 木材干燥窑设备加热模块设计
    4.11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4.12 PCB 设计及系统抗干扰措施
    4.13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
    5.1 引言
    5.2 底层软件平台分析与设计
        5.2.1 数据的采集程序分析与实现
        5.2.2 底层数据的传输及显示程序分析与实现
        5.2.3 数字温度传感器程序设计
        5.2.4 独立时钟及看门狗功能驱动程序设计
    5.3 模糊 PID 程序分析与实现
    5.4 上位机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5.5 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STM32F的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电能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电能表的发展现状
        1.2.2 电费收缴方式的发展现状
        1.2.3 预付费电能表功能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 STM32F 的多功能电能表设计的相关技术
    2.1 峰谷分时时段的划分和控制
    2.2 STM32F 芯片介绍及在多功能电能表中的应用
        2.2.1 芯片简介
        2.2.2 芯片分类
        2.2.3 芯片应用领域
        2.2.4 STM32 的优势
    2.3 IC 卡技术介绍
        2.3.1 IC 卡概述
        2.3.2 IC 卡的分类
        2.3.3 IC 卡与磁卡的区别
        2.3.4 IC 卡应用系统
        2.3.4.1 系统构成要素
        2.3.4.2 系统体系结构
        2.3.4.3 IC 卡的生存周期
    2.4 ADE7755 芯片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STM32F 的多功能电能表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电能表需求分析
    3.2 电能表总体设计
        3.2.1 电能表硬件设计
        3.3.2 电能表软件设计
        3.3.2.1 软件程序资源分配
        3.3.2.2 程序模块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STM32F 的多功能电能表硬件设计
    4.1 STM32F 控制模块
    4.2 AED7755 电能计量模块
        4.2.1 ADE7755 与 MCU 接口
        4.2.3 采用 ADE7755 计量芯片在电量输出过程的测试
    4.3 RS485 通讯
    4.4 IC 卡接口电路
        4.4.1 IC 卡的选取
        4.4.2 IC 卡密码加密性能
    4.5 串行存储器
    4.6 时钟电路
    4.7 液晶显示
    4.8 防窃电稳压电路
    4.9 电源模块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STM32F 的多功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读写卡操作结构
        5.1.1 内存数据动态链接库
        5.1.2 动态链接函数调动库
        5.1.3 IC 卡驱动动态链接库
    5.2 各电能表厂动态链接库定位及读写卡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STM32F 的电能表系统试运行分析及性能调试
    6.1 电能表测试与调试步骤
    6.2 基本参数和主要技术指标
    6.3 系统模块调试与功能函数定义
        6.3.1 电路板规格与焊接操作
        6.3.2 电源模块测试
        6.3.3 RS-485 通信模块测试
        6.3.4 显示模块测试
        6.3.5 存储模块测试
    6.4 系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多路温度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方案设计
2 温度传感器
3 硬件电路设计
4 系统的主要流程
5 结束语

四、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 张光荣.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D]. 刘艳萍. 长春工业大学, 2016(08)
  • [3]符合CAN总线规范的热敏电阻传感节点设计[J]. 杨中兴. 传感器世界, 2016(03)
  • [4]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功率因数记录仪的设计与研制[D]. 刘乔. 东南大学, 2015(08)
  • [5]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宋伟.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6]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座椅温控系统[D]. 范永林. 长安大学, 2014(03)
  • [7]晶闸管整流器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郭刚. 湖南大学, 2013(05)
  • [8]基于智能控制的木材干燥测控系统的实现[D]. 张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9]基于STM32F的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D]. 杨琴芝.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10]多路温度测量系统[J]. 陈菲,邹涛. 软件导刊, 2011(09)

标签:;  ;  ;  ;  ;  

X504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