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理心理能力的成长(儿童心理成长系列)

儿童生理心理能力的成长(儿童心理成长系列)

一、幼儿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幼儿心理成长系列)(论文文献综述)

周欣[1](2021)在《大班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减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郭之义[2](2021)在《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和家庭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整个国家健康发展,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联。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日后动作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起步较晚,研究不足。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幼儿生理心理规律没有太多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化倾向化;组织形式不够多样化;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情况。针对于幼儿体育活动当下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场地以及组织实施方面进行梳理,结合当下幼儿体育的发展,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优化给出理论指导。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现活动目标的方式有很多,设计时要避免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着自身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器材设施的限制,幼儿体育活动很多内容的进行要依托于器材设施。2.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3.幼儿园需要加大幼儿园硬件上面的资金投入,不能因为器材设施的不足限制幼儿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4.关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科学性是前提,首先是设计理念要科学,然后设计内容要科学,要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5.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需要设计者拥有体育教育背景以及较为完善的知识储备。在幼儿园教师中存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知识偏弱,体育背景教师幼教知识不足的情况,需要将这两个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

闻明晶[3](2021)在《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干预》文中研究指明依恋是儿童与父母或其他直接监护人之间建立的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影响幼儿的认知、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人格方面的发展。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儿童的亲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和干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幼儿是由祖辈和父辈共同养育的,这种由祖辈和父辈共同承担部分养育责任的家庭养育模式,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祖辈在看护孙辈的过程中,孙辈与祖辈结成的持久、强烈和亲密的情感联结,即形成了祖孙依恋。本研究在综述以往有关依恋和问题行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及问题行为的特点,考察了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关系,探讨了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并使用《视频反馈提升父母积极养育和敏感规则干预(VIPP-SD)》进入家庭对祖父母的养育行为进行干预,试图找到解决减少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案。本研究包含五个研究:研究一通过整群随机取样选取432名幼儿作为研究被试,检验《幼儿依恋关系量表》和《幼儿依恋量表》对祖父母的适用性程度。并使用这两个量表考察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特点,探讨幼儿的祖孙依恋的影响因素。研究二通过整群随机取样选取593名幼儿作为研究被试,使用《祖辈共同养育状况调查表》和《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考察不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探讨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和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三中首先选取63名幼儿作为研究被试,使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考察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一致性,然后通过整群随机取样选取279名幼儿作为研究被试,使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幼儿依恋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考察正常家庭中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母子依恋的关系,探讨幼儿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四通过整群随机取样选取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265名幼儿作为研究被试,使用《幼儿依恋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失望礼物范式》对幼儿的祖孙依恋、问题行为和情绪调节进行测量,考察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五选取有问题行为的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70名作为研究被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有幼儿32名,对照组有幼儿38名。使用《视频反馈提升父母积极养育和敏感规则干预(VIPP-SD)》进入家庭中对祖父母养育进行干预,考察这种干预方法对祖父母的适用性。本研究探讨VIPP-SD对提升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和情绪调节能力,降低幼儿问题行为的有效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显着高于祖辈完全养育模式下的幼儿。相比周一到周五白天由祖辈养育的幼儿,周一到周五全天由祖辈养育的幼儿的逃避混乱型祖孙依恋水平更低。相比父母工作很忙的幼儿,父母外出打工幼儿的逃避混乱型祖孙依恋水平更高。(2)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外化问题行为显着高于内化问题行为的检出率。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分数较低。随着祖辈生活压力的增大,幼儿的退缩行为越多。父母外出打工幼儿的退缩、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显着高于父母工作很忙的幼儿。(3)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父母依恋显着高于祖孙依恋的安全性水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父母依恋与祖孙依恋呈显着正相关,幼儿的父母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幼儿的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父母依恋正向预测幼儿的祖孙依恋,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父母依恋、祖孙依恋负向预测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4)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情绪调节呈显着负相关,幼儿的祖孙依恋与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幼儿的情绪调节与问题行为呈显着正相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负向预测幼儿的情绪调节,幼儿的情绪调节正向预测幼儿的问题行为,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负向预测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5)实验组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问题行为、退缩、体诉、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的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测量之间均差异显着,对照组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问题行为、退缩、体诉、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的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测量之间均差异不显着。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祖辈共同养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的主要养育模式之一,相比祖辈完全养育模式下的幼儿,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更高,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问题行为更少。(2)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母子依恋水平越高,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越高,幼儿的母子依恋水平越高,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越少。(3)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越高,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强,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强,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越少。(4)VIPP-SD适用于祖父母的干预研究。VIPP-SD可以有效提升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水平和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社交退缩、体诉、抑郁/焦虑、违纪行为、攻击性问题行为。

王子童[4](2021)在《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焦虑是每个人都拥有正常的情绪状态,育儿焦虑是抚养人对于儿童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或者过分敏感的情绪。育儿焦虑的产生不是只受单因素的影响,可能幼儿园、环境、儿童等多方面因素也会影响母亲自身产生焦虑。先前的研究在探究母亲的育儿焦虑时,更多的是针对母亲焦虑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考察母亲的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对于幼儿的影响,并且母亲焦虑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因此,深入探究3-6岁幼儿母亲的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本次的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针对于230名幼儿及幼儿母亲进行调查,分析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母亲的育儿焦虑处于中等程度,育儿焦虑的各个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母亲育儿焦虑在幼儿性别、年龄、家庭结构、是否在外务工四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不是很乐观,并且心理健康七个维度在分数上有明显差异,在性别、年龄、家庭结构、母亲是否在外务工四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3)母亲的育儿焦虑总分与幼儿心理健康总分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母亲的育儿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针对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1)社会层面:幼儿园可以提高对于家长和幼儿情绪的关注,提供帮助;有关部门适当采取措施监督儿童教育市场(2)家庭层面:父母分工明确,共同抚养孩子;与祖辈进行沟通,协商育儿(3)家长层面:正确对待焦虑情绪;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孩子,也接受不完美的父母;顺应时代,调整教育方法;辩证看待科学育儿方法,掌握自己的大方向。

余蒙蒙[5](2021)在《“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独二代”即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婚后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独二代”。虽然如今国家进入“二胎时代”,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父母都忙于工作,养育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养育第二个孩子,所以“独二代”这一群体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当今世界充满逆境,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不仅依靠于智商和情商,还要具备一定的抗逆境能力即抗逆力,它是个体面对逆境、威胁或者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抗逆力应从小培养。“独二代”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逆力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本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幼儿优势资源,寻求培养抗逆力的新形式。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观察和量表测量的方法筛选出一名抗逆力较弱的“独二代”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跟踪介入,主要包括“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在前期调查阶段,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3-6岁儿童心理弹性筛查量表》发现研究对象在情绪管理、专注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笔者从研究对象的情绪管理、专注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家庭支持系统五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方案,提升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发展和突发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最后对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反馈、量表后测以及笔者观察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有针对性个案研究对提升“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有明显的效果。基于此,对个案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以下的策略:一是在幼儿园,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二代”幼儿,挖掘个体内在潜能,抓住教育契机,因材施教,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抗逆力。二是在家庭中,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以身作则,减轻独生概念,学会放手让“独二代”幼儿独立成长。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个案研究可以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二是家庭支持系统影响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三是游戏活动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四是兴趣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提升的催化剂。

白婷婷[6](2021)在《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但是现有研究发现,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韧性是人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能力,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以心理韧性为切入点,探讨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干预,以促进学前儿童健全健康发展。具体说来:研究一采用季雨竹等人修编的《Devereux幼儿心理韧性评估量表》(第二版),运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四川省成都市区内3-6岁儿童,删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共1424份,然后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以探讨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研究二采用教育实验方法,使用前测方式选取基本同质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一个;然后对实验班儿童进行为期10周的心理韧性团体干预辅导活动,对照班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再次采用幼儿心理韧性量表进行后测,分析前后测数据,以探讨儿童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综上两个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从整体来看,3-6岁儿童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人因素方面,3-6岁儿童的心理韧性在性别、是否独生上差异显着,但在年龄上差异不显着。在环境因素方面,3-6岁儿童的心理韧性在家庭年收入水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着,但在家庭结构维度上差异不显着。(3)通过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水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如下教育建议:不仅要为幼儿营造良好氛围,而且应该提升科学育儿(生)水平。

张明瑶[7](2021)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抗逆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幼儿阶段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体在幼年期获得的外部经验直接影响其人格发展的基本走向和未来趋势。换言之个体在幼儿期的经历对其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同样在幼儿期个体的抗逆力水平与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作为幼儿直接的教育和主要活动场所,同样对抗逆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关文献表明,家庭中不同的教养方式下会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念,父母应在幼儿发展的敏感期需要更多地给予其情感上的帮助与支持。如果一个家庭中忽视了对幼儿抗逆力的培养,那么幼儿未来将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甚至会阻碍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提供必要的挫折教育,提前为幼儿树立科学正确的挫折意识,为适应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做好准备。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并结合访谈法对样本区幼儿抗逆力水平现状进行调查。首先采用自编问卷《大班幼儿抗逆力家长调查问卷》对幼儿的抗逆力水平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估,并访谈了若干大班幼儿的主要养育者。通过对影响幼儿抗逆力水平的相关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影响幼儿抗逆力水平产生差异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的收集,发现大班幼儿直接养育者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溺爱型和专制型占有一定比例;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男孩在家庭中往往更容易被溺爱。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访谈信息进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家庭中存在着隔代养育的情况;父母尚未认识到自己教育观念的偏差;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最后,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其相关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全面倡导民主化的教养方式,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深度剖析幼儿受挫背后的影响因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坚持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以期通过整合家庭、社会、学校等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正确的挫折教育,进而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为幼儿抗逆力的培养寻找新的突破口。

孙宏晶[8](2021)在《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表现特点及家园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当幼儿发现自己的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无法克服障碍所产生的威胁时,所产生的自信心下降、自尊心受挫、失败感增加、紧张不安的情绪情感状态。学龄前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因此他们在面对压力或内心的矛盾冲突时,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一定程度上的焦虑与压力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利于幼儿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但焦虑的情绪若是超过了某种程度,那么对于日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将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幼儿精神与情绪障碍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相互帮忙、相互配合、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有许多家长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时也因为缺乏对幼儿在家情况的了解,而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家长作为幼儿的“家庭教师”,如何与幼儿教师相互配合、紧密合作,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D市某幼儿园4个小班共1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观察法,观察与分析小班幼儿焦虑的情绪与行为表现,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解引起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的相关因素,选取了3名幼儿教师和3名幼儿家长,通过访谈法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以及应对幼儿焦虑的相关措施。本研究将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分为四个维度主要包括:分离焦虑、强迫-冲动障碍、社交焦虑以及广泛性焦虑,具体表现包括:大哭、哭闹、小声哭、默坐不参加活动、不正常进餐、不正常午睡、重复句子、反复检查某事是否做好、强迫物品摆放、害怕向人寻求帮助、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寻求安慰、担心很多事情、害怕加入群体活动等等。经研究发现:100名小班幼儿中有65人有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其中分离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最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大哭、小声哭、不正常午睡等等。其次是广泛性焦虑和社交焦虑,强迫-冲动障碍内隐性明显,情绪和行为表现不突出。小班幼儿焦虑的行为表现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且焦虑的行为表现在长假过后更加突出明显。最后本研究从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提出相应教育建议,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有效降低幼儿焦虑情绪发生的概率,也有助于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幼儿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包括小班幼儿入园前相互了解和入园后的沟通与配合。

朱丽丽[9](2021)在《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室内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站。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和优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活动。因而,将幼儿的行为心理和幼儿园室内设计相结合考虑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行为需求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采用温馨、自主、多样的设计理念,力图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具有趣味性的幼儿园室内空间。本课题以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室内空间作为研究设计的对象,设计的主角是孩子们,并根据幼儿行为心理进行空间分析。首先,本课题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幼儿园的研究现状。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了幼儿园的相关概念及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幼儿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分析了幼儿与空间的关系。接着,对国内相关幼儿园进行调研,并结合分析国外的优秀案例,总结案例中幼儿园设计的精华点。同时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从中了解项目概况,提出该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规划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交通流线并完善内部空间的细化。最后从色彩、材料、安全性等方面对该项目各个空间进行全面设计。通过对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室内设计的研究分析,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社交技能、多元智能、素质教育以及专注力。本人尝试站在幼儿行为需求的角度上,将美学和功能相结合,设计出能够满足幼儿生活、学习、交流所需要的自然舒适的空间。

高杉[10](2020)在《以营造幼儿成长健康的自然光环境为引导的幼儿园设计策略及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和成长,人们对幼儿园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通过研究发现,自然光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眼部发育以及学前教育都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诸多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新建的幼儿园建筑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光环境的营造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基于这个问题,本文旨在运用软件模拟的方式,以利于幼儿成长健康为目标,进行幼儿园自然采光优化及相关策略的专题性研究。本文首先对幼儿健康与幼儿园光环境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幼儿生理、心理学特征及其与成年人的差异,探讨自然光对幼儿视力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社交行为及生物钟的具体影响,进而指出各项自然光环境指标与幼儿成长健康的关系。整理光环境评价相关规范与标准,为文章后续分析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对象为幼儿日常活动主要区域——幼儿园班级单元。通过对已建成幼儿园的空间形式进行调研、归纳,以及对其空间结构、室内构件、装饰材料的抽象与简化,建立了具有普适性、代表性的幼儿园班级单元空间模型。并对此空间模型进行后续自然光软件模拟工作。在技术方面,对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自然光模拟软件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并对幼儿园自然采光模拟方法和流程做详细介绍。基于对幼儿成长健康、自然光环境指标及软件模拟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本文提出以营造幼儿成长健康的自然光环境为引导的幼儿园设计策略。通过增加优质朝向采光、合理退进、缩小班级尺度、优化装饰材料的方式保证充足光照,驱动幼儿生物节律;通过利用窗口格栅、反光板、控制壁面材质的方式避免眩光进入班级单元,削弱幼儿眼部刺激;通过提升侧窗高度、合理布置天窗、补充班级北向自然光的方式均匀幼儿园班级光照,塑造幼儿开朗性格;通过增加有色玻璃、彩色墙面以及人工光源的方式为幼儿园活动室添加彩色光,培养幼儿活跃思维。最后,通过4个国际上比较优秀的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进行自然采光模拟分析及研究,分别对其使用的退台布局、日光筛选、剖面设计、装饰设计等各项设计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对这些采光优化策略进行自然采光模拟,提出各项策略的使用对幼儿园班级单元光环境的优化程度,得出数据及可视化结论。从而对本文第四章提出的采光优化策略进行佐证。本文通过理论调查、现状剖析、总结策略、案例佐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借鉴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幼儿健康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优化重点、归纳设计策略,进一步深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二、幼儿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幼儿心理成长系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幼儿心理成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2)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有关幼儿概念的界定
        2.1.2 有关幼儿体育概念的界定
        2.1.3 有关幼儿体育“活动”和“游戏”概念的区分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综述小结
    2.4 研究思路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案例分析:“小士兵丛林探险”和“小小冒险岛”
        4.1.1 “小士兵丛林探索”活动设计过程与实施
        4.1.1.1 “小士兵丛林探索”设计过程及分析
        4.1.1.2 “小士兵丛林探索”实施流程及分析
        4.1.2 “小小冒险岛”活动设计过程与实施
        4.1.2.1 “小小冒险岛”设计过程及分析
        4.1.2.2 “小小冒险岛”实施流程及分析
    4.2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2.1 活动设计前的准备
        4.2.2 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求及步骤
    4.3 生长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1 身体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1.1 运动系统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4.3.1.2 加强幼儿呼吸系统的锻炼
        4.3.1.3 幼儿动脉血管较粗,利于代谢和生长
        4.3.1.4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需抓住关键期
        4.3.2 心理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2.1 过量阅读会对幼儿视觉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4.3.2.2 幼儿的注意与记忆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
        4.3.2.3 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
        4.3.2.4 幼儿情绪随年龄增长由不可控变为可控
        4.3.2.5 幼儿主动性强,敢于尝试
    4.4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4.4.1 幼儿经验既是设计的影响因素又是设计的目的
        4.4.2 器材材料是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4.4.3 社会价值导向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造成影响
        4.4.4 老师的专业能力是进行科学设计体育活动的基础
    4.5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4.5.1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发展路径
        4.5.1.1 要符合现实,使活动切实可行性
        4.5.1.2 安全性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4.5.1.3 体育运动不可脱离运动的本源
        4.5.1.4 幼儿的体育活动需简单、有效、有趣
        4.5.1.5 科学性设计活动内容及运动负荷
        4.5.1.6 多领域整合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4.5.1.7 组织幼儿活动要循序渐进,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4.5.1.8 凸显地域特色,提高活动创造性,依托现实开发活动项目
        4.5.1.9 活动多样化设计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4.5.1.10 幼儿体育需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4.5.2 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
    4.6 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
        4.6.1 活动实施的过程
        4.6.2 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访谈提纲
附件2 访谈纪要
附件3 案例

(3)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祖辈共同养育
        1.1.1 祖辈共同养育的含义
        1.1.2 祖辈养育产生的原因
        1.1.3 祖辈共同养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1.4 影响祖辈养育质量的因素
        1.1.5 改善祖辈养育质量的措施
    1.2 幼儿的祖孙依恋
        1.2.1 依恋的含义
        1.2.2 祖孙依恋的含义
        1.2.3 依恋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2.4 幼儿依恋的测量
    1.3 幼儿的情绪调节
        1.3.1 情绪调节的含义
        1.3.2 幼儿情绪调节的特点
        1.3.3 幼儿情绪调节的测量
    1.4 幼儿的问题行为
        1.4.1 问题行为的含义
        1.4.2 幼儿问题行为的发展特点
        1.4.3 幼儿问题行为的测量
        1.4.4 祖辈共同养育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消极影响
        1.4.5 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1.5 理论基础
        1.5.1 依恋理论
        1.5.2 生态系统理论
        1.5.3 家庭系统理论
    1.6 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1.6.1 依恋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1.6.2 依恋和情绪调节的关系
        1.6.3 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1.6.4 情绪调节是依恋对问题行为影响的中介变量
2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缺少我国正常家庭中幼儿的祖孙依恋特点的研究
        2.1.2 祖辈参与养育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分歧
        2.1.3 幼儿的祖孙依恋和母子依恋的关系不明确,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2.1.4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路径有待研究
        2.1.5 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形式、对象和内容有待完善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创新之处
        2.4.1 研究理论的创新之处
        2.4.2 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
3 研究一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特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程序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幼儿养育的基本情况
        3.4.2 养育模式和幼儿祖孙依恋的关系
        3.4.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祖孙依恋类型的分布
        3.4.4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祖辈养育时间的关系
        3.4.5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祖辈养育原因的关系
    3.5 讨论
        3.5.1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已经成为现有家庭主要的养育模式之一
        3.5.2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中女性祖辈养育幼儿的数量多于男性祖辈
        3.5.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祖孙依恋的影响因素
    3.6 结论
4 研究二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研究程序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
        4.4.2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
        4.4.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4.5 讨论
        4.5.1 幼儿问题行为的现状
        4.5.2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现状
        4.5.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4.6 结论
5 研究三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关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研究工具
        5.3.3 研究程序
        5.3.4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4.2 幼儿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分析
        5.4.3 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分维度的相关分析
        5.4.4 幼儿的母子依恋对幼儿祖孙依恋的回归分析
        5.4.5 幼儿的母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5.4.6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5.5 讨论
        5.5.1 幼儿的母子依恋显着高于祖孙依恋的安全型依恋水平
        5.5.2 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相关
        5.5.3 幼儿的母子依恋对祖孙依恋的预测作用
        5.5.4 幼儿的母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5.5.5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5.6 结论
6 研究四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试
        6.3.2 研究工具
        6.3.3 研究程序
        6.3.4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6.4.2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回归分析
        6.4.3 幼儿的情绪调节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6.4.4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6.5 讨论
        6.5.1 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6.5.2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情绪调节的预测作用
        6.5.3 幼儿的情绪调节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6.5.4 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6.6 结论
7 研究五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假设
    7.3 研究方法
        7.3.1 被试
        7.3.2 研究工具
        7.3.3 研究程序
        7.3.4 数据分析
    7.4 结果与分析
        7.4.1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三次测量
        7.4.2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祖孙依恋的三次测量
        7.4.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情绪调节的三次测量
    7.5 讨论
        7.5.1 VIPP-SD对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
        7.5.2 VIPP-SD对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祖孙依恋的干预效果
        7.5.3 VIPP-SD对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情绪调节的干预效果
    7.6 结论
8 总讨论
    8.1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成为主要的家庭养育模式,更有利于幼儿成长
    8.2 幼儿的祖孙依恋和祖辈养育时间、祖辈养育原因的关系
    8.3 幼儿的问题行为和祖辈生活压力、祖辈养育原因、家庭氛围的关系
    8.4 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8.5 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8.6 VIPP-SD可以有效减少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问题行为
    8.7 研究不足与展望
9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一)育儿焦虑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母亲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
    (四)总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母亲育儿焦虑的现状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三)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五、讨论与分析
    (一)关于母亲育儿焦虑的讨论与分析
    (二)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讨论与分析
    (三)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四)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七、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幼儿心理健康问卷
致谢

(5)“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三)独生子女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四)“独二代”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抗逆力
        (二)幼儿抗逆力
        (三)独二代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第二章 “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现状
        (一)个案幼儿的基本情况
        (二)萱萱抗逆力发展的现状
        (三)萱萱抗逆力方面的问题
        (四)萱萱的优势与劣势
    二、“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内在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园的影响因素
        (三)家庭支持系统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个案教学
    一、制定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计划
        (三)教学实施方案
    二、实施教学方案
        (一)幼儿园教学方案的实施
        (二)家庭培养过程
    三、评估教学方案
        (一)萱萱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表现
        (二)萱萱心理弹性量表后测结果与对比评估
        (三)他人评价
第四章 “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策略
    一、幼儿园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二代”幼儿,引导正确面对挫折
        (二)挖掘“独二代”幼儿个体内在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利用游戏活动,帮助“独二代”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
        (四)抓住教育契机,针对“独二代”幼儿特点适时引导
    二、家庭
        (一)温馨家庭氛围,培养“独二代”幼儿良好性格和品德
        (二)家长以身作则,教“独二代”幼儿应对挫折
        (三)家长学会放手,让“独二代”幼儿独立成长
        (四)淡化独生概念,减轻“独二代”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一)个案研究可以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
        (二)家庭支持系统影响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
        (三)游戏活动是提升“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教学载体
        (四)兴趣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提升的催化剂
    二、反思
        (一)教学周期有待延长
        (二)研究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研究样本有待增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6)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心理韧性
        1.3.2 团体辅导
    1.4 文献综述
        1.4.1 心理韧性的概念
        1.4.2 心理韧性的测量
        1.4.3 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
        1.4.4 儿童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1.4.5 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
2 研究一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施测过程
        2.2.4 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整体情况
        2.3.2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个体变异
        2.3.3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环境变异
    2.4 分析与讨论
        2.4.1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整体情况
        2.4.2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个体差异
        2.4.3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环境差异
    2.5 结论
3 研究二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工具与材料
        3.2.3 实验变量
        3.2.4 实验流程
        3.2.5 团体辅导安排及内容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3.3.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比较
        3.3.3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比较
        3.3.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3.3.5 团体辅导材料分析
    3.4 讨论
        3.4.1 团体辅导提高儿童心理韧性
        3.4.2 团体辅导有效性分析
    3.5 结论
4 总讨论与结论
    4.1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
    4.2 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
    4.3 教育建议
        4.3.1 从教师层面来说
        4.3.2 从家长层面来说
    4.4 研究的创新点
    4.5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前儿童心理韧性调查问卷(家长评定)节选
附录 B 团体辅导教案
附录 C 团体辅导记录表
附录 D 领导过程评价表
附录 E 团体辅导单元反馈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抗逆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幼儿抗逆力水平家长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设计与预调查
    (二)问卷的发放和信效度分析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幼儿抗逆力水平的现状分析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三)教养方式对幼儿抗逆力的影响分析
五、研究结论
    (一)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下幼儿抗逆力水平较低
    (二)放任型和不一致型下的幼儿抗逆力水平较不稳定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抗逆力水平的提高
六、对策与建议
    (一)倡导民主教养方式,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二)剖析幼儿受挫因素,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三)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班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附录2 大班幼儿抗逆力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3 (三)家长访谈提纲
致谢

(8)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表现特点及家园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缘起
        2.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1.焦虑
        2.幼儿焦虑
    (三)文献综述
        1.关于幼儿焦虑情绪的行为表现特点研究
        2.关于幼儿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研究
        3.关于应对幼儿焦虑情绪的相关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工具
        5.研究过程
二、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行为表现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表现
    (二)小班幼儿的强迫-冲动障碍情绪表现
    (三)小班幼儿的社交焦虑情绪表现
    (四)小班幼儿的广泛性焦虑情绪表现
    (五)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总体表现特点
        1.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表现最为突出
        2.广泛性焦虑和社交焦虑也是小班幼儿比较常见的焦虑情绪
        3.小班幼儿的强迫-冲动障碍表现不突出,内隐性较强
        4.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发生不存在性别差异
        5.小班幼儿焦虑情绪在长假后较为突出
    (六)小班幼儿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原因
        2.家庭教养方式原因
        3.幼儿园及教师的原因
三、应对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教育策略
    (一)家庭方面
        1.父母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
        2.为幼儿提供和谐温暖的家庭关系
    (二)幼儿园方面
        1.教师要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
        2.教师要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指导
        3.幼儿园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知识
    (三)家园合作方面
        1.让父母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2.家长之间相互交流
        3.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室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幼儿园研究现状
        1.3.1 国外幼儿园研究现状
        1.3.2 国内幼儿园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幼儿园研究现状对比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2.1 幼儿园的概念
    2.2 幼儿园的分类
    2.3 幼儿园的功能组成
    2.4 幼儿园室内设计原则
        2.4.1 安全性原则
        2.4.2 美观性原则
        2.4.3 教育性原则
        2.4.4 趣味性原则
        2.4.5 开放性原则
    2.5 幼儿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5.1 幼儿的心理特征
        2.5.2 幼儿的生理特征
        2.5.3 幼儿的行为特征
    2.6 幼儿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2.6.1 幼儿对空间环境的认知
        2.6.2 幼儿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
    2.7 幼儿行为需求与空间布局关系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案例调研与分析
    3.1 焦作小哈佛幼儿园调研
        3.1.1 案例概况
        3.1.2 调研分析
        3.1.3 调研案例分析总结
    3.2 深圳爱波比国际幼儿园
        3.2.1 案例概况
        3.2.2 案例分析
        3.2.3 调研分析总结
    3.3 日本YM幼儿园
        3.3.1 案例概况
        3.3.2 案例分析
        3.3.3 案例分析总结
    3.4 日本SM幼儿园
        3.4.1 案例概况
        3.4.2 案例分析
        3.4.3 案例分析总结
    3.5 国内外幼儿园设计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设计概况与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地理位置分析
        4.2.1 区位分析
        4.2.2 交通环境分析
    4.3 自然环境分析
    4.4 阳光花地幼儿园项目实地考察
    4.5 项目设计任务书
        4.5.1 设计范围
        4.5.2 总体设计要求
        4.5.3 总体功能要求
        4.5.4 设计图纸要求及进度安排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具体设计内容
    5.1 设计策略分析
        5.1.1 建筑结构分析
        5.1.2 空间组合形式分析
        5.1.3 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分析
    5.2 总体设计思路
        5.2.1 设计理念
        5.2.2 设计风格的定位
        5.2.3 设计元素的提取
        5.2.4 设计中的色彩配置
    5.3 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安全性设计
        5.3.1 消防安全与疏散人群
        5.3.2 幼儿园空间细节的安全性设计
    5.4 幼儿园总体功能规划
        5.4.1 一层空间的功能规划
        5.4.2 二层空间的功能规划
        5.4.3 三层空间的功能规划
        5.4.4 四层空间的功能规划
    5.5 平面方案展示
        5.5.1 平面布置图
        5.5.2 地面铺装图
        5.5.3 顶面布置图
    5.6 幼儿园交通流线的设计与规划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项目空间具体介绍
    6.1 交通空间区域设计
        6.1.1 幼儿园大厅设计
        6.1.2 幼儿园走廊设计
        6.1.3 幼儿园公共交流空间设计
        6.1.4 幼儿园楼梯设计
    6.2 幼儿生活单元设计
        6.2.1 教室楼梯设计
        6.2.2 衣帽储物区设计
        6.2.3 幼儿园教室设计
        6.2.4 幼儿园卫生间设计
        6.2.5 幼儿园寝室设计
    6.3 幼儿园特色教室设计
        6.3.1 幼儿园亲子室设计
        6.3.2 幼儿园国学室设计
        6.3.3 幼儿园烘培室设计
        6.3.4 幼儿园建构室设计
        6.3.5 图书互动室和迷宫乐园的设计
        6.3.6 幼儿园舞蹈室设计
        6.3.7 幼儿园科学教室设计
        6.3.8 幼儿园儿童剧场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设计总结与展望
    7.1 设计总结
    7.2 设计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以营造幼儿成长健康的自然光环境为引导的幼儿园设计策略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幼儿园环境品质需求的提高
        1.1.2 幼儿健康对自然光环境的依赖
        1.1.3 现今幼儿园建筑自然采光不足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自然光环境与幼儿健康的研究现状
        1.2.2 自然采光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幼儿园自然光环境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幼儿园自然光环境与幼儿成长健康的关联解析
    2.1 幼儿园儿童生理及心理特征
        2.1.1 幼儿生理特征研究
        2.1.2 幼儿心理特征研究
    2.2 促进幼儿成长健康的光环境要素
        2.2.1 充足的自然光照度
        2.2.2 柔和均匀的光线分布
        2.2.3 避免眩光的室内光效
        2.2.4 多样化的光色
    2.3 自然光对幼儿成长健康的影响
        2.3.1 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
        2.3.2 对幼儿视力发育的影响
        2.3.3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2.3.4 对幼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幼儿成长健康的幼儿园自然光环境数字模型建构及模拟方法
    3.1 采光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定
        3.1.1 采光模拟软件介绍
        3.1.2 年典型气象数据——以北京地区为例
        3.1.3 模拟方法及流程
    3.2 幼儿园采光模拟空间模型的构建
        3.2.1 空间形式的归纳
        3.2.2 空间结构的简化
        3.2.3 室内构件的简化
        3.2.4 室内材料的简化
        3.2.5 采光模型的建立
    3.3 幼儿园自然采光分项模拟分析
        3.3.1 幼儿工作面照度模拟
        3.3.2 幼儿园眩光干扰模拟
        3.3.3 室内采光均匀度模拟
    3.4 幼儿园数字模型自然光环境模拟结果分析研究
        3.4.1 自然光环境模拟结果小结
        3.4.2 自然光环境优化重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幼儿成长健康的幼儿园自然光环境设计策略
    4.1 保证充足光照,驱动幼儿生物节律
        4.1.1 增加东南朝向优质采光
        4.1.2 体型退进增大反光面积
        4.1.3 缩小尺度汇聚反射光线
        4.1.4 装饰设计增加室内照度
    4.2 避免眩光干扰,削弱幼儿眼部刺激
        4.2.1 窗口格栅平衡冬夏日光
        4.2.2 反光构件合理利用眩光
        4.2.3 调节壁面材质减弱眩光
    4.3 提高采光均匀度,塑造幼儿开朗性格
        4.3.1 侧窗高度形态顺应日光
        4.3.2 顶部天窗漫射柔化日光
        4.3.3 北向开窗补充漫射日光
    4.4 调节室内光色,培养幼儿活跃思维
        4.4.1 彩色玻璃透射获得色光
        4.4.2 彩色墙壁反射获得色光
        4.4.3 人工光源介入增加色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幼儿成长健康的幼儿园自然光环境实证研究
    5.1 长颈鹿儿童看护中心——保证充足光照的退台设计
        5.1.1 利于反光的退台体量设计
        5.1.2 利于采光的活动室布局设计
        5.1.3 减弱眩光的窗口构造设计
        5.1.4 房间深处、近窗处照度模拟对比与优化
    5.2 “花生”幼儿园——避免眩光干扰的日光筛选
        5.2.1 筛选冬夏采光的侧窗构造设计
        5.2.2 幼儿优先的活动室合理分区
        5.2.3 均匀照度的壁面材料设计
        5.2.4 冬、夏各分区采光质量模拟与优化
    5.3 维尼奥拉新建幼儿园——提升采光均匀度的剖面设计
        5.3.1 顺应光线的侧窗形态设计
        5.3.2 均匀光照的剖面构造设计
        5.3.3 改善光色的玻璃材质运用
        5.3.4 东西向剖面采光均匀度模拟与优化
    5.4 瓦莱斯·卢比奥幼儿园——调节室内光色的装饰设计
        5.4.1 增添光色的彩色玻璃运用
        5.4.2 平衡照度的侧面高窗设计
        5.4.3 生动活泼的彩色墙壁设计
        5.4.4 活动室综合采光效果模拟与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幼儿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幼儿心理成长系列)(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班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减压策略研究[D]. 周欣.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 郭之义.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干预[D]. 闻明晶.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母亲育儿焦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 王子童.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D]. 余蒙蒙. 吉林师范大学, 2021(02)
  • [6]3-6岁儿童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 白婷婷. 成都大学, 2021(07)
  • [7]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抗逆力的影响研究[D]. 张明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表现特点及家园应对策略研究[D]. 孙宏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泸西县阳光花地幼儿园室内设计[D]. 朱丽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以营造幼儿成长健康的自然光环境为引导的幼儿园设计策略及模拟研究[D]. 高杉.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儿童生理心理能力的成长(儿童心理成长系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