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虾添加柠檬酸效果很好

给对虾添加柠檬酸效果很好

一、添加柠檬酸喂对虾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孔凡双[1](2021)在《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文中提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维生素C(Vitamin C,VC)或称抗坏血酸,作为鱼虾重要的营养素和免疫调节物质,其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的营养研究还很少。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VC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代谢和免疫抗病能力的调节作用,提出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机体健康;分析不同VC剂型在饲料中的稳定性以及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代谢、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筛选出对克氏原螯虾饲料的合理的VC剂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包膜VC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健康的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均重:7 g)设置6种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的实验组(0.00%、0.03%、0.06%、0.09%、0.12%、0.15%)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6种饲料组被指定为control、VC3、VC6、VC9、VC12和VC15。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含肉量均在VC12组达到最高(P<0.05)。对特定生长率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饲料中包膜VC的适宜需要量估计为265.67 mg/kg。与control组相比,VC6至VC15组的肝体比显着增加,且在VC9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降低,且在VC12组达到最低(P<0.05);克氏原螯虾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适宜的包膜VC添加可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营养代谢,并改善摄食性能。Control组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表现为肝胰腺小管压缩,上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变形,这使细胞鉴定变得困难。而饲喂包膜VC饲料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上皮细胞形状更均匀。这说明饲料中添加VC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血液免疫指标显示,随包膜VC含量的增加,克氏原螯虾血清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成酶、酸性磷酸酶和抗超氧阴离子活性以及一氧化氮含量均显着增加;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总数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也明显改善(P<0.05)。肝胰腺抗氧化能力指标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膜VC,可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P<0.05);丙二醛含量则随包膜VC水平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这些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适量包膜VC可改善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2.不同VC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病力的影响对包膜VC生长实验结束后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为期5天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补充VC的克氏原螯虾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control组(P<0.05)。这说明饲料中添加VC可增强克氏原螯虾抗病能力。3.不同VC磷酸酯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对克氏原螯虾(均重:0.7 g)设置6种不同VC磷酸酯水平饲料的实验组(0.00%、0.015%、0.03%、0.045%、0.06%、0.075%)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6种饲料组被指定为AMP0、AMP15、AMP30、AMP45、AMP60和AMP75。结果表明:与包膜VC相比,饲料中VC磷酸酯同样改善了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摄食性能。对特定生长率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克氏原螯饲料中VC磷酸酯的适宜需要量估计为300.95 mg/kg;虾体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VC磷酸酯有更高的需要量,并且饲料添加VC磷酸酯同样促进了克氏原螯虾的营养储备作用。随VC磷酸酯含量的增加,部分血液免疫指标显着增强(P<0.05)。这说明饲料添加VC磷酸酯同样可以改善克氏原螯虾免疫反应。通过比较两种剂型在饲料加工后的保留率,VC磷酸酯在本试验饲料中的保留率更高。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饲料的配制和健康调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从而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减少养殖虾的疾病发生和死亡。

孔凡双[2](2021)在《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维生素C(Vitamin C,VC)或称抗坏血酸,作为鱼虾重要的营养素和免疫调节物质,其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的营养研究还很少。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VC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代谢和免疫抗病能力的调节作用,提出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机体健康;分析不同VC剂型在饲料中的稳定性以及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代谢、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筛选出对克氏原螯虾饲料的合理的VC剂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包膜VC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健康的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均重:7 g)设置6种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的实验组(0.00%、0.03%、0.06%、0.09%、0.12%、0.15%)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6种饲料组被指定为control、VC3、VC6、VC9、VC12和VC15。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含肉量均在VC12组达到最高(P<0.05)。对特定生长率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饲料中包膜VC的适宜需要量估计为265.67 mg/kg。与control组相比,VC6至VC15组的肝体比显着增加,且在VC9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降低,且在VC12组达到最低(P<0.05);克氏原螯虾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适宜的包膜VC添加可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营养代谢,并改善摄食性能。Control组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表现为肝胰腺小管压缩,上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变形,这使细胞鉴定变得困难。而饲喂包膜VC饲料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上皮细胞形状更均匀。这说明饲料中添加VC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血液免疫指标显示,随包膜VC含量的增加,克氏原螯虾血清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成酶、酸性磷酸酶和抗超氧阴离子活性以及一氧化氮含量均显着增加;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总数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也明显改善(P<0.05)。肝胰腺抗氧化能力指标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膜VC,可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P<0.05);丙二醛含量则随包膜VC水平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这些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适量包膜VC可改善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2.不同VC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病力的影响对包膜VC生长实验结束后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为期5天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补充VC的克氏原螯虾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control组(P<0.05)。这说明饲料中添加VC可增强克氏原螯虾抗病能力。3.不同VC磷酸酯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对克氏原螯虾(均重:0.7 g)设置6种不同VC磷酸酯水平饲料的实验组(0.00%、0.015%、0.03%、0.045%、0.06%、0.075%)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6种饲料组被指定为AMP0、AMP15、AMP30、AMP45、AMP60和AMP75。结果表明:与包膜VC相比,饲料中VC磷酸酯同样改善了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摄食性能。对特定生长率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克氏原螯饲料中VC磷酸酯的适宜需要量估计为300.95 mg/kg;虾体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VC磷酸酯有更高的需要量,并且饲料添加VC磷酸酯同样促进了克氏原螯虾的营养储备作用。随VC磷酸酯含量的增加,部分血液免疫指标显着增强(P<0.05)。这说明饲料添加VC磷酸酯同样可以改善克氏原螯虾免疫反应。通过比较两种剂型在饲料加工后的保留率,VC磷酸酯在本试验饲料中的保留率更高。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饲料的配制和健康调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从而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减少养殖虾的疾病发生和死亡。

黄金华,宁国信[3](2016)在《柠檬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文中提出为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把国内外对柠檬酸应用于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从柠檬酸的生物学特性、柠檬酸对鱼虾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适宜用量及有待加强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柠檬酸对鱼虾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于鱼类和虾类,柠檬酸的添加量范围分别为0.2%5%和0.2%0.3%,但柠檬酸的最适宜添加量与鱼虾种类、生长阶段、饲养环境和日粮组成有关;柠檬酸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尚需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陈飞龙[4](2016)在《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产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菌肽具有不同于传统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药物及新型防腐剂。本文在实验室从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发酵提取物中已分离得到抗菌肽F1的基础上,对F1进行大量制备、活性分析及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同时将FX-6发酵提取物添加到三种食品当中进行防腐保鲜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FX-6发酵提取物的抗菌谱和活性稳定性研究。FX-6发酵提取物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水产致病菌、口腔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另外,FX-6发酵提取物耐冻融,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并可以长期保存。F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59.13±0.20μmol/L,最低杀菌浓度为175.04±2.46μmol/L。(2)抗菌肽F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特征及其DNA的影响。F1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先吸附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表面,累积到一定浓度后,细胞膜的疏水区域暴露,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膜结构被严重破坏,甚至细胞膜发生破裂崩塌,使得大量细胞内容物外泄。F1能进入细胞内,与胞内的DNA结合,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3)从基因、蛋白表达和生理代谢通路角度深入揭示抗菌肽F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基于RNA-seq转录组学和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F1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有159个菌体蛋白的表达水平出现显着性差异,其中91个蛋白表达量下调,68个蛋白表达量上调;有719个菌体基因表达水平显着性差异,其中430个基因表达量下调,289个表达量上调。转录组和蛋白组关联分析发现:D-丙氨酸-聚(磷酸)连接酶亚基1及其编码基因dltA,都显着上调,会影响肽聚糖的合成,可能会导致细胞壁变薄;PotA蛋白及其编码基因potA均显着上调,会影响亚精胺/腐胺ABC转运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生长和繁殖;H1T5G6蛋白及其关联基因asd、H4BH02蛋白及其关联基因dapA都显着下调,导致赖氨酸生物合成受到抑制或阻断,进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肽的敏感性增强及其肽聚糖合成受阻,使得F1更容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并使其细胞壁形成受阻;ScdA蛋白及其编码基因scdA表达量显着下调,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裂周期的改变及细胞形态异常。(4)FX-6发酵提取物的防腐保鲜应用评价。将经过0.5%FX-6发酵提取物浸泡处理的鲜虾于4℃冷藏,并以相同浓度的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为阳性对照组,发现0.5%FX-6发酵提取物对鲜虾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0.5%山梨酸钾、0.5%乳酸链球菌素,能够将鲜虾的货架期延长至8 d。同时,FX-6发酵提取物对荔枝、龙眼也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效果,并且FX-6发酵提取物与施保克复合使用可以使荔枝在4±1℃贮藏第21 d时,好果率仍高达71.43%。

黄沧海[5](2015)在《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该类添加剂是指能够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抗病力、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饲料营养物质排放、降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且不存在毒副残留等的少量或微量饲料添加物,包括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酸化剂、霉菌毒素吸附剂、免疫增强剂等。文中分别论述了六种添加剂在不同水产动物上的功能、研究和应用情况。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对提高饲料安全、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对保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利艳[6](2012)在《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贮藏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凡纳滨对虾,又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因其肉质鲜美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而极受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凡纳滨对虾体内高水分及酶系丰富的特点,易发生腐败变质,大部分的凡纳滨对虾都是以冷冻的方式贮藏、运输及销售的。但是冷冻贮藏并不能完全的抑制对虾体内微生物和酶的作用,长期贮藏依然会品质下降,影响口感和风味。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海藻糖和三聚磷酸盐的混合溶液作为低磷保水剂,采用液氮速冻、-75℃速冻和-18℃直冻三种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的理化性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研究贮藏5个月后各处理组内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为获得高品质水产品的速冻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1.以凡纳滨对虾的解冻失水率为指标,通过筛选浸泡溶液得出海藻糖与三聚磷酸盐的复配溶液为最佳浸泡溶液,并通过对浸泡溶液浓度、时间和两者的比例三个指标的考察,得出最佳的浸泡工艺为海藻糖与三聚磷酸盐以1:1的比例配成3%的溶液后,在4℃下浸泡2小时,此时凡纳滨对虾的失水率趋于最小,为1.78%。2.以质构、盐溶性蛋白、总巯基含量、ATPase活性及pH为指标,研究了三种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液氮速冻对凡纳比对虾质构影响无显着差异;经液氮速冻处理后其盐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ATPase活性及pH均低于新鲜对虾,差异显着,但却明显高于-75℃速冻处理组和-18℃直冻处理组。3.以pH、解冻失水率、质构、盐溶性蛋白的含量、ATPase活性、巯基含量及组织结构为指标,研究了经三种冻结方式处理后其冻藏期间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pH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液氮速冻处理组较其他组晚两周达到最低点;在贮藏期间凡纳滨对虾的解冻失水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但是液氮速冻处理组的解冻失水率变化较为缓慢,一直低于其他处理组;贮藏期间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粘附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大;弹性和内聚性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液氮速冻处理组的变化较为缓慢,可以较好的保持凡纳滨对虾的质地。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盐溶性蛋白的含量越来越低,Ca2+-ATPase、Mg2+-ATPase、Ca2+-Mg2+-ATPase和Mg2+-EGTA-ATPase四种酶活及巯基含量均在贮藏期间越来越小,液氮速冻处理组的变化相对其他组较为缓慢,且变化较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发现,液氮速冻处理对凡纳滨对虾的肌肉组织几乎没有损伤,经液氮速冻处理的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冰晶的生长较慢,没有引起肌肉组织太大的变化,因此液氮速冻处理可以更好的保持对虾的组织结构。4.以TVB-N、K值和细菌总数为指标,研究了三种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在-18℃条件下冻藏过程中鲜度的变化,各指标均表明经液氮速冻后的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时间一直处于一级鲜度,而-75℃冻结和-18℃直冻在冻藏5个月后均进入二级鲜度的范围内,仍可食用。5.以质构、呈味物质的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三种冻结方式对贮藏后的凡纳滨对虾的质地、口感和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速冻后的凡纳滨对虾颜色、质地和风味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其感官评价的得分与新鲜组差异不大;液氮速冻处理后的凡纳滨对虾除咀嚼性稍低于新鲜对虾外,在硬度、弹性和粘附性等质构参数上与新鲜对虾无显着差异,显着优于其它处理组;液氮速冻处理后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甜菜碱、ATP及其关联化合物、有机酸、无机离子等呈味物质明显多于其它处理组,与新鲜对虾差异不大。

杨平[7](2011)在《促腐剂对农村垃圾蚯蚓处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农村每年产生7亿吨秸秆,其中约有70%的秸秆作为生活能源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大气污染,与此同时全国畜禽养殖粪便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粪便作为有机肥在农业上的直接使用会导致大量的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并且也存在病原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堆肥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能减少这些有机废弃物的量和体积,破坏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处理(vermicomposting)技术则是将传统堆肥法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利用蚯蚓特殊的生态学功能,与环境中微生物协同作用而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处理技术,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大平二号”赤子爱蚯蚓,以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原液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为促腐剂,小麦、玉米秸秆,牛粪等农村垃圾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促腐剂的预堆腐+蚯蚓处理的模式进行试验。分别研究了在相同EM原液添加量的条件下适合蚯蚓生存的最佳物料配比;不同促腐剂添加量对预堆腐的影响;不同预堆腐产品对蚯蚓处理及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对预堆腐和蚯蚓处理过程中的物化指标和微生物酶指标也进行了测定,得到的试验过程参数为指导现场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EM原液添加量的条件下,研究了含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垃圾1:2:1,1:3:1,2:3:1和0:2:3)及含小麦秸秆(牛粪:小麦秸秆:垃圾2:1:2,3:1:2,4:1:3,0:1:10)的不同堆体预堆腐产品对蚯蚓生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预堆腐初始和结束时,含玉米秸秆的堆体C/N值要高于含小麦秸秆的堆体。预堆腐结束时,八组堆体的C/N值在17-26之间,氨氮浓度基本在200mg/Kg左右,其中,牛粪:玉米秸秆:垃圾(菜叶:纸干重比4:1)1:3:1的预堆腐产品饲养蚯蚓的成活率最高,为87.50%。(2)在不同促腐剂EM原液(按湿重比)和有机物料腐熟剂(FU)(按干重比)添加量的条件下,采用牛粪:玉米秸秆:垃圾(菜叶:纸干重比4:1)1:3:1的比例进行预堆腐,研究不同促腐剂添加量(3‰EM、4‰EM、5‰EM;3‰FU、4‰FU、5‰FU;对照CK)对预堆腐的影响。结果表明:至预堆腐结束时,各堆体pH值为7.60-7.90,C/N比为28-35,氨氮浓度为270mg/Kg-440mg/Kg,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均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符合蚯蚓生长繁殖pH值6.00-8.50,C/N比25-35的要求。同时,5‰EM的堆体C/N比值最低,为28.02,NO3--N/NH4+-N比值最高,为10.25,说明5‰EM原液的添加量更有利于物料中有机质的矿化。(3)以不同预堆腐产品为原料,进行蚯蚓处理试验,研究不同促腐剂添加量得到的预堆腐产品对蚯蚓处理及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M原液的堆体蚯蚓处理过程中有机碳含量要低于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的,且5‰EM组蚯蚓处理后的C/N比值最低。各组堆体蚯蚓处理后的氨氮含量在350mg/Kg左右。5‰EM组中蚯蚓处理后的氨氮含量最低,为314.52mg/Kg;硝态氮的含量最高,为10857.36mg/Kg;NO3--N/NH4+-N最大;脲酶活性及纤维物酶活性最低;5‰EM组中蚯蚓的生长稳定,日繁殖率最高,为1.55。说明5‰EM原液的添加量不仅能得到适合蚯蚓处理的预堆腐产品,而且该组中微生物与蚯蚓的联合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腐熟、矿化和稳定化。(4)通过对4‰FU、5‰EM和对照CK组蚯蚓处理初始和结束时样品进行细菌和真菌的PCR-DGGE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4‰FU和5‰EM组的样品细菌群落中占有优势的种群属于滕黄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属。在5‰EM组和CK组中出现的起主要作用的真菌种群分别是轮枝孢属和曲霉属。

刘襄河[8](2011)在《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饲料原料消化率的研究及饲料配方实践》文中认为本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aneus vannamei)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离体消化法和体内消化法研究其对不同蛋白原料的消化率。根据蛋白原料消化率的测定结果配制鱼粉添加比例不同但可消化粗蛋白和可消化氨基酸相同的5种饲料,并进行饲养试验,通过测定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评价这5种饲料的饲喂效果,探讨基于可消化蛋白质和可消化氨基酸设计饲料配方的可行性。此外,试验还探讨了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饲喂效果。试验一:采用离体消化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的胃、中肠腺及肠道粗酶液对鱼粉、豆粕、菜粕和花生粕的离体消化率和酶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不同消化部位对干物质消化率的大小顺序为:胃>中肠腺>肠道,且鱼粉在胃部的消化率显着高于中肠腺和肠道(P<0.05),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显着低于胃和中肠腺(P<0.05);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大小顺序为:中肠腺>胃>肠道,且菜粕和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显着低于胃和中肠腺(P<0.05),鱼粉在肠道和胃的消化率显着低于中肠腺(P<0.05);粗酶液对4种原料干物质的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豆粕50.78%、菜粕42.02%、花生粕39.67%、鱼粉36.50%;对粗蛋白的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花生粕60.40%、豆粕56.45%、鱼粉46.28%、菜粕43.28%。在04 h内,粗酶液酶解4种蛋白原料时氨基酸的生成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消化部位酶解产生的氨基酸总量不同,高低顺序依次为中肠腺(96.72 mg)>胃(31.28 mg)>肠道(27.58 mg);不同蛋白原料酶解时的氨基酸生成速率大小顺序为花生粕(3.9154 mg/h)>鱼粉(3.4774 mg/h)>豆粕(2.8316 mg/h)>菜粕(2.7404 mg/h)。试验二:选取12种常见蛋白质饲料原料,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血粉按85%+15%)的原则配制饲料,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测定了凡纳滨对虾(4.45±0.21 g)对蛋白原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各种蛋白原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48.61%86.98%之间;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在55.74%92.35%之间;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0.23%92.64%之间;灰分表观消化率在60.83%96.30%之间;总能表观消化率在51.11%97.27%之间。鱼粉、豆粕和花生粕的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0.56%、92.67%和90.61%,显着高于其他蛋白原料(P<0.05);玉米蛋白粉的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最低,仅为59.15%,显着低于其他蛋白原料(P<0.05)。12种蛋白原料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高低顺序为:豆粕>花生粕>鱼粉>鸡肉粉>虾头粉>饲料酵母>菜粕>肉骨粉>乌贼内脏粉>血粉>棉粕>玉米蛋白粉。试验三:以可消化粗蛋白和氨基酸为基础,设计可消化蛋白水平和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水平相同、但鱼粉添加比例不同的5种饲料配方(分别为30%、25%、20%、15%和10%),配制试验饲料,并比较这些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鱼粉比例下降,饲料系数和摄食率逐渐升高,蛋白质效率、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饲料中鱼粉比例为10%时,对虾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胃蛋白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肝体指数、血清尿素氮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利用可消化蛋白及主要限制性氨基酸配制饲料,可使饲料中鱼粉添加比例降低至15%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营养状况。试验四:以花生粕作为鱼粉蛋白替代原料,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其中花生粕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7、14、21、28和35%,分别替代0、15、30、45、60和75%的鱼粉蛋白,同时以一种市售凡纳滨对虾饲料做参考饲料(RD)。饲料中添加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用于消化率测定。结果表明:花生粕在饲料中比例增加到21%以上时,增重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粕比例增加到14%以上时,饲料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粕比例增加至35%时对虾摄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花生粕添加比例增加,虾体水分含量呈升高趋势,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但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消化率随花生粕添加比例增加而降低,替代比例越高,消化率下降程度则越大。对虾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活性,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铜蓝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花生粕不同替代比例对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着影响(P>0.05)。

程传龙[9](2010)在《不同品质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别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不同品质的鱼粉及一种来源于水产鱼片加工副产品的鱼排粉的利用情况;阐明了鱼粉的不同品质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化学组成以及免疫等方面的影响情况;探讨了鱼粉品质给凡纳滨对虾所带来影响的各种可能因素及处理建议。以下是三组试验的简要描述:1.本试验通过研究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新鲜度鱼粉的利用情况,旨在分析鱼粉新鲜度对对虾生长、消化、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试验鱼粉为实验室条件下控制鳓鱼(Ilisha elongate Bennett)常温露空(自身酶解、微生物及自然氧化等作用)时间的不同(0 h、18 h、36 h、54 h、72 h、90 h)而后按蒸汽鱼粉各项生产指标(蒸煮温度≤90℃、干燥温度≤85℃等)经简单切段、蒸煮、机械压榨及油水分离、干燥、粉碎所制得(抗氧化剂BHT0.5 % ,-20℃冰柜备用)。与处理鱼粉对应共设6个试验组:FM1、FM2、FM3、FM4、FM5和FM6。每组3个重复,单重复投放初始体重为(0.35±0.00)g的幼虾40尾,试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新鲜度较好的FM1与FM2及新鲜度最差的FM6三组,末均重(FM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都与其他五个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FM3、FM4与FM5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饲料利用上结果(除FM3蛋白质效率(PER)及粗蛋白表观消化率(CP ADC)表现较好与FM2无差异外)同生长性指标趋势接近。类胰蛋白酶(Trypsin-1ike enzyme)、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草GOT和谷丙转氨酶GPT也都有相似结果。而各组全虾及肌肉各营养成分的变化较小。由此得出,鱼粉不同新鲜度会明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消化及免疫等方面。但此影响不是严格的线性变化。整个新鲜度梯度中的中间表现平稳,两端变化更剧烈一些。试验还表明使用多种指标综合描述鱼粉的新鲜度情况会更确切。2.本试验通过研究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添加量鱼排粉(FBM:水产品加工副产品,CP 59 %DM; Ash 26 %DM)替代秘鲁蒸汽鱼粉(PSM)的饲料(等氮等脂,CP:44 % dry diet,EE:8 % dry diet)利用情况,旨在分析鱼排粉品质对对虾生长、消化、化学组成及对鱼源性钙和磷利用的影响。共设7个组,根据是否添加Ca(H2PO4)2及鱼排粉替代鱼粉蛋白量的不同分为无机对照组、S0、S20、S40、S60、S80和S100。每组3个重复,单重复投放初始体重为(0.35±0.00)g的幼虾40尾,试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在末末总重、末均重、增重率及饵料系数方面,S0~S100六个替代组比无机对照组等明显较差(P<0.05);S0蒸汽鱼粉组明显比S20~S100五组高(P<0.05);S20~S60三组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而剩下的两组中S100却比S80表现更好(P<0.05)。各组在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及类胰蛋白酶方面趋势接近。无几对照组明显比六个替代组高(P<0.05)。其他各组随替代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最差组不是S100组,而是S80组。而各组全虾及肌肉各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得出,鱼排粉蛋白质质量略差于蒸汽鱼粉。其鱼源性磷被凡纳滨对虾可有效利用率较低。但鱼排粉仍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优质的鱼粉替代蛋白源。其本身的多个营养特征与鱼粉更加接近。试验中S20、S40和S60三组生长性能相近的结果表明,通过改善鱼排粉蛋白质和磷可有效利用率这两个限制其营养性能的因素后,其完全可以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较大份额的鱼粉用量。3.本试验通过研究凡纳滨对虾对4种鱼粉及其简单组合(1:1,蛋白比)的利用情况,旨在分析其可利用性及各自特点。试验选用了智利蒸汽鱼粉、秘鲁直火鱼粉、国产半脱脂鱼粉及国产鱼排粉作为试验材料。共设8个组,4个单一组(蒸汽、直火、半脱脂和鱼排组),4个鱼粉组合组(蒸汽:直火(1:1)、蒸汽:半脱脂(1:1)、蒸汽:直火:半脱脂(1:1:1)和蒸汽:鱼排(1:1)组),每组3个重复,单重复投放初始体重为(0.6±0.00g的幼虾40尾,试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前3个单一组(蒸汽、直火、半脱脂组)在增重率等生长指标上差异不显着(P>0.05)。而半脱脂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优于蒸汽和直火组(P<0.05)。除蒸汽:鱼排组合的生长指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蒸汽组存在差异外(P<0.05),各组合组在生长与机体营养成分2方面均与相应单一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国产半脱脂鱼粉、智利蒸汽鱼粉和秘鲁直火鱼粉养殖效果均较好,皆可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单独使用;鱼粉之间简单组合有利于蛋白质互补,但个别组合会影响生长;鱼排粉使用时要结合其优劣两方面综合考虑。

刘淮德[10](2010)在《应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对虾肠道细菌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文中认为对虾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宿主的营养、生理、免疫和疾病防御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微生态制剂开始用于对虾养殖中以促进其生长、提高免疫力和减少病害发生。水产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代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其被水产动物口服后的作用机理并不是十分清楚。了解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如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外源有益微生物制剂对其影响,将有助于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应用与推广。本论文克服传统培养法的缺陷,应用PCR-DGGE法和16S rDNA文库法研究分析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鉴定其优势种群;比较分析芽孢杆菌和柠檬酸等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比较分析水产常用抗生素氟苯尼考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健康成年中国明对虾肠道微生物样品经DGGE分离得到22个不同位置的条带,鉴定后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两大类群,分别为冷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希万氏菌属,海洋螺菌属,弧菌属,Thalassobius属,肠球菌属:构建16S rRNA克隆文库,克隆子经测序比对后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两大类群,分别为肠杆菌属,弧菌属,希万氏菌属,亮发菌属,红细菌属,弓形杆菌属,Loktanella属,玫瑰杆菌属,黄杆菌属,不可培养细菌。这2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反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状况,且克隆文库法比DGGE法更完整和全面。结合使用这2种方法,初步反映了中国明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信息。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肠道微生物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三大类群,其中变形细菌为优势菌群。2.日本囊对虾肠道正态微生物区系组成种类主要有红细菌属,肠杆菌属,黄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噬纤维素菌属,海神单胞菌属,十八杆菌属,青枯菌属,硫还原菌属,脱硫弧菌属,玫瑰杆菌属,弧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13个属,分别属于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不可培养细菌六大类群。3.日本囊对虾在使用添加芽孢杆菌的饲料喂养后,肠道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肠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黄色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弧菌属,新月形单胞菌属,红细菌属,冷弯菌属,玫瑰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噬纤维素菌属,海神单胞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属于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 Flavobacteria, Clostridia, Actinobacteria和Bacilli,其中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添加芽孢杆菌的饲料喂养后改为普通饲料,肠道微生物种类主要有弧菌属,红细菌属,节杆菌属,Olleya, Lacinutrix, Oceanistipes,普雷沃氏菌属,泛菌属,梨形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分别属于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 Flavobacteria, Bacteroidetes, Actinobacteria, Planctomycetacia;添加芽孢杆菌的饲料喂养后改为饥饿喂养,肠道微生物种类主要有Lacinutrix, Oceanistipes, Aquimarina, Olleya, Thalassobius,玫瑰杆菌属,节杆菌属,弧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分别属于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 Flavobacteria, Actinobacteria。4.日本囊对虾在使用添加柠檬酸的饲料喂养后肠道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肠杆菌属,黄杆菌属,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脱硫叶菌属,海神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玫瑰杆菌属,螺旋体属,弧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属于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 Flavobacteria, Bacillii和Spirochaetes。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5.日本囊对虾在使用添加氟苯尼考的饲料喂养后肠道微生物主要包括Aranicola, Granulosicoccus, Kocuria,弧菌属,节杆菌属,产黄杆菌属,微杆菌属和不可培养细菌,属于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肠道微生物种类减少。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角度,分析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并探讨抗生素、益生菌和酸化剂等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添加柠檬酸喂对虾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添加柠檬酸喂对虾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和营养学研究
        1.1 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特性
        1.2 克氏原螯虾营养需求研究
    2 维生素C的研究现状
        2.1 维生素C的发现
        2.2 维生素C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3 维生素C的不同剂型研究
        2.4 维生素C对虾类的免疫学和抗氧化研究
    3 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
        3.1 病毒的发现和测定
        3.2 白斑综合征病毒在甲壳动物上的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包膜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虾和养殖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摄食和形态参数的影响
        3.2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的影响
        3.4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包膜维生素C含量饲喂的克氏原螯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病力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定量检测WSSV
        2.3 人工感染
        2.4 计算公式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后发病情况
        3.2 不同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后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虾和养殖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摄食和形态参数的影响
        3.2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和营养学研究
        1.1 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特性
        1.2 克氏原螯虾营养需求研究
    2 维生素C的研究现状
        2.1 维生素C的发现
        2.2 维生素C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3 维生素C的不同剂型研究
        2.4 维生素C对虾类的免疫学和抗氧化研究
    3 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
        3.1 病毒的发现和测定
        3.2 白斑综合征病毒在甲壳动物上的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包膜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虾和养殖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摄食和形态参数的影响
        3.2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学的影响
        3.4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包膜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包膜维生素C含量饲喂的克氏原螯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病力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定量检测WSSV
        2.3 人工感染
        2.4 计算公式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后发病情况
        3.2 不同VC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后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虾和养殖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摄食和形态参数的影响
        3.2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AMP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柠檬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柠檬酸的生物学特性
2 柠檬酸对鱼虾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2.1 保护饲料品质,提高鱼虾的摄食量
    2.2 降低鱼虾消化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
    2.3 提高鱼虾免疫功能和抗应激作用
    2.4 提高矿物质吸收率,减少水体环境污染
    2.5 实现黄豆粉代替鱼粉,降低饲料成本
3 柠檬酸在水产养殖应用上的适宜用量及有待加强研究的内容
    3.1 柠檬酸的适宜用量
    3.2 有待加强研究的内容
4 小结

(4)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产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所用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微生物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1.1.2 食品防腐剂趋于天然化
    1.2 抗菌肽概述
        1.2.1 抗菌肽的活性评价方法
        1.2.2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1.2.3 抗菌肽结构鉴定方法
        1.2.4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1.2.5 抗菌肽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总体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FX-6 发酵提取物抗菌谱、稳定性及F1定性定量分析
        2.4.2 F1对S.aureus表面特征及其DNA的影响
        2.4.3 基于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F1对S.aureus基因表达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2.4.4 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F1对S.aureus蛋白分子表达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2.4.5 FX-6 发酵提取物在几种食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
        2.4.6 实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FX-6 发酵提取物抗菌谱、稳定性及F1定性定量分析
        3.1.1 FX-6 发酵提取物抗菌谱及最低抑菌浓度
        3.1.2 FX-6 发酵提取物活性稳定研究
        3.1.3 FX-6 发酵提取物的溶血性
        3.1.4 F1的检测
        3.1.5 F1对S.aureus的MIC及MBC
        3.1.6 F1对S.aureus生长曲线的影响
        3.1.7 F1的溶血性
    3.2 F1对S.aureus表面特征及其DNA的影响
        3.2.1 F1对S.aureus细胞表面电位的影响
        3.2.2 F1对S.aureus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3.2.3 F1对S.aureus细胞膜通透性影响
        3.2.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1作用S.aureus的过程
        3.2.5 F1对S.aureus超微结构的影响
        3.2.6 F1对S.aureus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2.7 F1对S.aureus的DNA影响
    3.3 基于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F1对S.aureus基因表达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3.3.1 样品准备
        3.3.2 S.aureus总RNA质量检测分析
        3.3.3 RNA-seq测序评估
        3.3.4 基因覆盖度及表达量分析
        3.3.5 典型性差异基因分析
    3.4 基于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F1对S.aureus蛋白分子表达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3.4.1 S.aureus总蛋白质质量检测分析
        3.4.2 蛋白质鉴定及质量评估
        3.4.3 蛋白组重复性分析
        3.4.4 S. aureus蛋白注释
        3.4.5 差异表达蛋白统计及分析
        3.4.6 特殊性差异蛋白分析
    3.5 差异蛋白与差异基因的关联性分析
        3.5.1 转录组与蛋白组关联数量关系
        3.5.2 转录组与蛋白组关联表达相关性
    3.6 FX-6 发酵提取物在几种食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
        3.6.1 FX-6 发酵提取物在鲜虾中防腐保鲜应用
        3.6.2 FX-6 发酵提取物在荔枝、龙眼中防腐保鲜应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F1具有独特的抗菌特征
        4.1.2 S.aure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4.1.3 F1对S.aureus的作用机制
        4.1.4 FX-6 发酵提取物在几种食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
    4.2 结论
    4.3 创新点
    4.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
    1.1 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1.2 促进生长
    1.3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
    1.4 抑制病原微生物
2 中草药
    2.1 诱食作用
    2.2 促生长作用
    2.3 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
    2.4 其他作用
3 酶制剂
    3.1 植酸酶
    3.2 非淀粉多糖酶
    3.3 蛋白酶
4 霉菌毒素吸附剂
5 酸化剂
6 免疫增强剂
7 结语

(6)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贮藏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凡纳滨对虾的资源概况
    1.2 水产品的冷冻保鲜
    1.3 液氮速冻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4 液氮在水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海藻糖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
    1.6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凡纳滨对虾保水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设备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的前处理
        2.3.2 解冻失水率的测定
        2.3.3 浸泡溶液的选择
        2.3.4 浸泡溶液浓度对失水率的影响
        2.3.5 浸泡时间对失水率的影响
        2.3.6 保水剂配比对失水率的影响
        2.3.7 凡纳滨对虾浸泡工艺的正交实验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种类的浸泡溶液对凡纳滨对虾失水率的影响
        2.4.2 不同浓度浸泡溶液对凡纳滨对虾失水率的影响
        2.4.3 不同的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失水率的影响
        2.4.4 不同的复配比例配置的溶液对凡纳滨对虾失水率的影响
        2.4.5 正交试验
        2.4.6 验证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品质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设备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冻结工艺流程
        3.3.2 失水率公式
        3.3.3 pH 的测定
        3.3.4 质构的测定
        3.3.5 盐溶性蛋白溶液的制备
        3.3.6 盐溶性蛋白的测定
        3.3.7 ATP 酶活的测定
        3.3.8 总巯基含量的测定
        3.3.9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中心温度变化的影响
        3.4.2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失水率的影响
        3.4.3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质构的影响
        3.4.4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 pH 的影响
        3.4.5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盐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6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 ATPase 活性的影响
        3.4.7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巯基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理化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设备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的预处理
        4.3.2 pH 的测定
        4.3.3 解冻失水率的测定
        4.3.4 质构的测定
        4.3.5 盐溶性蛋白溶液的制备
        4.3.6 盐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3.7 ATPase 活性的测定
        4.3.8 总巯基含量的测定
        4.3.9 组织结构的观察
        4.3.10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 pH 的影响
        4.4.2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解冻失水率的影响
        4.4.3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质构的影响
        4.4.4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盐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4.5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 ATPase 的影响
        4.4.6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冻藏期间总巯基含量的影响
        4.4.7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鲜度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及试剂
        5.2.2 设备及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5.3.2 K 值的测定
        5.3.3 菌落总数
        5.3.4 数据分析
    5.4 结论与分析
        5.4.1 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
        5.4.2 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 K 值的变化
        5.4.3 凡纳滨对虾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6 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贮藏后呈味物质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感官评定方法
        6.3.2 质构的测定
        6.3.3 游离氨基酸组成测定
        6.3.4 ATP 及其关联化合物的组成测定
        6.3.5 有机酸的测定分析
        6.3.6. 甜菜碱的测定分析
        6.3.7 糖原的测定
        6.3.8 无机离子的测定
        6.3.9 数据分析
    6.4 结论与分析
        6.4.1 感官评定的结果
        6.4.2 质构
        6.4.3 游离氨基酸含量
        6.4.4 ATP 及其关联化合物的含量
        6.4.5 有机酸的含量
        6.4.6 甜菜碱
        6.4.7 糖原
        6.4.8 无机离子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促腐剂对农村垃圾蚯蚓处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绪论
    1.1 农村垃圾的来源
    1.2 农村垃圾的污染危害及传统处理方法
        1.2.1 农村垃圾的污染危害
        1.2.2 农村垃圾传统的处理方法
    1.3 蚯蚓处理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1.3.1 蚯蚓处理的原理及优势
        1.3.2 蚯蚓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3.3 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研究现状
    1.4 促腐剂的应用现状
        1.4.1 促腐剂的应用研究
        1.4.2 促腐剂的作用原理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预堆腐物料配比的确定
    2.1 试验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温度的变化
        2.3.2 pH 值的变化
        2.3.3 有机碳和碳氮比的变化
        2.3.4 氨氮的变化
        2.3.5 不同预堆腐产品对蚯蚓成活率的影响
    2.4 小结
3 不同促腐剂添加量对预堆腐的影响
    3.1 试验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温度的变化
        3.3.2 pH 值的变化
        3.3.3 有机碳和碳氮比的变化
        3.3.4 矿化指标的变化
        3.3.5 脲酶的变化
        3.3.6 纤维素酶的变化
        3.3.7 蔗糖酶的变化
    3.4 小结
4 不同预堆腐产品对蚯蚓处理的影响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蚯蚓接种时间的确定
        4.3.2 含水率和pH 值的变化
        4.3.3 有机碳和碳氮比的变化
        4.3.4 矿化指标的变化
        4.3.5 脲酶活性的变化
        4.3.6 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4.3.7 蔗糖酶活性的变化
        4.3.8 不同预堆腐产品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
        4.3.9 优势菌群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饲料原料消化率的研究及饲料配方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1.2.2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特点及营养需求
        1.2.3 对虾饲料蛋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
        1.2.4 水生动物对饲料消化率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创新点
第2章 凡纳滨对虾对4 种常用蛋白原料离体消化率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凡纳滨对虾不同消化部位粗酶液对4 种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率
        2.2.2 凡纳滨对虾不同消化部位粗酶液酶解4 种蛋白原料的氨基酸生成速率
    2.3 讨论
        2.3.1 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率及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2.3.2 凡纳滨对虾不同消化道部位粗酶液对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能力
        2.3.3 凡纳滨对虾不同消化道部位粗酶液对蛋白原料的酶解能力
    2.4 小结
第3章 凡纳滨对虾对12 种蛋白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饲料
        3.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3.1.3 粪便收集
        3.1.4 测定方法
        3.1.5 结果计算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凡纳滨对虾对12 种蛋白饲料原料的常规成分表观消化率
        3.2.2 凡纳滨对虾对12 种蛋白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可消化粗蛋白和可消化氨基酸设计的不同饲料配方对凡纳滨对虾饲喂效果的比较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分组
        4.1.2 试验饲料
        4.1.3 饲养管理与粪便收集
        4.1.4 试验样品制备
        4.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五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五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的影响
        4.2.3 凡纳滨对虾对五种饲料的表观消化率
        4.2.4 五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2.5 五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5 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4.3.2 5 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表观消化率及消化酶的影响
        4.3.3 5 种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饲料中花生粕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分组
        5.1.2 试验饲料
        5.1.3 饲养管理与粪便收集
        5.1.4 试验样品制备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6 数据分析
    5.2 结果
        5.2.1 饲料中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5.2.2 饲料中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的影响
        5.2.3 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对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5.2.4 饲料中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5.2.5 饲料中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5.2.6 花生粕替代鱼粉对饲料和凡纳滨对虾肌肉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5.3 讨论
        5.3.1 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5.3.3 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饲料和肌肉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不同品质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鱼粉的简单介绍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鱼粉工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1.1.2 鱼粉的加工工艺
        1.1.3 鱼粉质量的影响因素
        1.1.4 鱼粉品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凡纳滨对虾简单介绍及国内外营养研究进展
        1.2.1 生物学特征
        1.2.2 生态习性
        1.2.3 近年来的养殖概况
        1.2.4 国内外凡纳滨对虾营养研究概况
    1.3 总结
2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配方及饲料制作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3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
        2.2.4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2.2.5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全体营养组成的影响
        2.2.6 鱼粉新鲜度对凡纳滨对虾尾部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2.3 讨论
3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以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配方及饲料制作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3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
        3.2.4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全体营养组成的影响
        3.2.5 鱼排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3.3 讨论
4 凡纳滨对虾对4 种鱼粉及其简单组合的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配方及饲料制作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4 种鱼粉及组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4 种鱼粉及组合对凡纳滨对虾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2.3 4 种鱼粉及组合对凡纳滨对虾全体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4.2.4 4 种鱼粉及组合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单一鱼粉使用效果对比
        4.3.2 鱼粉间等比组合效应的分析
        4.3.3 鱼排粉使用效果总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应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对虾肠道细菌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和类型
        1.1.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1.3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2 微生态分子生态学和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1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1.2.2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缺点
    1.3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1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1.3.2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肠道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的采集
        2.1.2 DNA提取方法
        2.1.3 DNA浓度测定和电泳检测
        2.1.4 肠道微生物DNA的PCR检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DNA纯度及浓度检测
        2.2.2 PCR产物电泳
    2.3 讨论
3 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PCR-DGGE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DNA的提取
        3.1.3 PCR扩增
        3.1.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3.1.5 DGGE图谱分析
    3.2 结果和分析
        3.2.1 总DNA的抽提
        3.2.2 16S rDNA片段的扩增
        3.2.3 DGGE分离PCR产物
        3.2.4 DGGE图谱分析
    3.3 讨论
        3.3.1 DNA的提取
        3.3.2 16S rDNA片段的扩增
        3.3.3 DGGE分离PCR产物
        3.3.4 DGGE图谱分析
    3.4 结论
4 中国明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6S rDNA V3区DGGE分析
        4.2.2 DGGE图谱中主要条带的分子鉴定
        4.2.3 16S rDNA克隆文库测序和分析
        4.2.4 系统发育进化树
    4.3 讨论
    4.4 结论
5 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
        5.2.2 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5.3 讨论
    5.4 结论
6 芽孢杆菌和氟苯尼考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应用PCR-DGGE法研究芽孢杆菌和氟苯尼考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一)
        6.2.2 芽孢杆菌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实验二)
    6.3 讨论
7 柠檬酸对日本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
8 复合微生态制剂产品中优势菌的鉴定
    8.1 材料与方法
        8.1.1 实验材料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总DNA的抽提
        8.2.2 16S rDNA片段的扩增
        8.2.3 DGGE分离PCR产物
        8.2.4 序列的BLAST分析
    8.3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文章撰写、发表情况
致谢

四、添加柠檬酸喂对虾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D]. 孔凡双.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2]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健康的影响[D]. 孔凡双.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柠檬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J]. 黄金华,宁国信. 广西农学报, 2016(03)
  • [4]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产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陈飞龙.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5]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 黄沧海. 饲料广角, 2015(07)
  • [6]冻结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贮藏特性的影响[D]. 杨利艳. 广东海洋大学, 2012(03)
  • [7]促腐剂对农村垃圾蚯蚓处理的影响研究[D]. 杨平.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8]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饲料原料消化率的研究及饲料配方实践[D]. 刘襄河. 集美大学, 2011(01)
  • [9]不同品质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D]. 程传龙. 广东海洋大学, 2010(05)
  • [10]应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对虾肠道细菌组成及其变化规律[D]. 刘淮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10)

标签:;  ;  ;  ;  ;  

给对虾添加柠檬酸效果很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