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种植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

优质牧草种植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

一、优质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同军,刘凌,马庆,白文星,苏剑,鲁勇,张涛[1](2022)在《转型升级中的凉山肉牛产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加快推进凉山州"十四五"期间肉牛产业的发展,对四川省凉山州肉牛产业的当前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凉山州肉牛产业在肉牛规模化养殖、产业区域化布局、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同时也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发展后劲不足;肉牛基础母牛品质差、数量不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品种改良推进不力;肉牛产业链较短,综合效益较低;科学养殖水平低,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大肉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基础能繁母牛、探索建立适宜的饲草饲料解决方案、推广普及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等凉山州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以实现凉山州肉牛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马金玉[2](2021)在《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 促进畜牧业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就现阶段而言,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作用。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明确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结合目前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在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江舟,魏臻武[3](2021)在《淮河流域不同豆科牧草生产性能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满足淮河流域日益增长的优质牧草需求与丰富淮河流域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熵权法对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在淮河流域的草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筈豌豆的草产量较高,兰箭333A干草产量最高,为1041.59g/m2;淮扬金花菜在参试品种(系)中品质最好,粗蛋白含量达27.81%,相对饲用价值为176.24;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有提升作用,金花菜提升作用最为显着,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了56.25%、51.96%、25.60%、57.20%;熵权分析结果表明,兰箭333A与淮扬金花菜的加权关联度分别达0.8107、0.7974,综合评价结果最好。

龚家建,王锋堂,马亚龙,杨小锋[4](2021)在《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草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生草栽培需要注重掌握的草种特性,回顾中国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主要选择应用的草种(白三叶草、柱花草、圆叶决明、罗顿豆、铺地木兰、百喜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及糙叶丰花草)的研究进展情况,归纳出草种研究存在开发与筛选不足、研究与应用不接轨、生草建植存在困难、育种研究不够重视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草种开发筛选应遵从外在植物学性状适宜、与杂草竞争能力强、适应性能好、省力栽培及最好兼备一些其他功能性状的原则,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南方果茶园推广果园生草栽培选择草种提供参考。

陈洋[5](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亢智鹏[6](2021)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文中认为养牛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探讨不同养牛模式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应,以及哪一种模式更能带动农牧户增收对养牛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当地的养牛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是内蒙古黄牛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研究为支撑,取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对小规模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对新时期下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对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户为单位,饲料、草场、人力、圈舍等生产资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态、低成本高产出,产品高质量的畜牧养殖模式。在307户样本养殖户中,269户的饲草料实现了自给自足,占比达87.62%。小规模养殖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饲草料的自给自足,带来的养殖成本低。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6.41%的养殖户认为,在小规模养殖模式下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与前几年相比更好了。在调研中,97%的养殖户认为禁垦、禁牧舍饲以来,当地的草牧场沙化、退化问题有得到改善。截止到2019年,巴彦毛都苏木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0.87%养殖户认为当地的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当前,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利润最高,同时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黄牛养殖基本以舍饲禁牧为主,兼顾了黄牛体质健康又绿色,生态效应好。小规模养殖模式有利于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且具有种养结合优势的地方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当地具有发展黄牛养殖的优势,同时也有存在的问题。如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上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方面具有基础设施建不完善、资金投入能力弱、补贴优惠政策少、养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投资和政策补贴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适度规模、激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等建议。

邹航[7](2021)在《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牧草产业是推动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基点,是推进生态文明强国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生了较大改善,乳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人们对奶畜食品的安全关注度逐渐提高,让人们认识到优质安全的牧草是保障草食性畜奶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重粮轻草”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种植技术相对滞后、生产基础设施不足、市场风险频现等诸多问题,优质稳定的饲草料基础难以为继。进口优质牧草产品成为解决国内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对优质牧草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牧草产品进口量逐渐提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贸易风险和产业发展制约相继出现,分析我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现状及格局,研究发现我国自2008年开始,出口逐渐缩小基本维持零出口,进口规模逐渐扩大,对外依存度和进口地位逐渐提升,产品结构稳固,进口市场来源较集中;其次结合我国牧草产品进口现状,基于需求、供给、国际、政策四个角度对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解析,以国贸理论为分析脉络,对各因素与牧草进口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影响;在理论解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对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乳制品市场销售量、奶牛规模养殖情况、世界草产品供给量和人均GDP对我国牧草进口量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奶牛存栏量对我国牧草进口量影响较小,而商品草产量、牧草种子田产量和进口单价对我国牧草进口量起到阻碍作用。为了应对我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推动牧草进口多元化发展、加大草业政策扶持、培育草业市场主体、创新草产业发展模式、加强草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符旺[8](2021)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季节性、区域间的饲草供需矛盾加剧,在饲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难题。本研究拟探讨一种跨区域饲草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牧民增收、草原增绿和企业增效,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保护与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8个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地饲草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并使用筛选的草业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调研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使用情景分析法模拟典型饲草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呼伦贝尔市饲草资源不足,牧民的饲草料支出占畜牧业支出50%以上,购买饲草料的需求与意愿不断加强;(2)锡林郭勒盟的饲草交易以私人贩草为主,呼伦贝尔市以饲草企业为主,发展机会更多,两个盟市饲草企业的综合效益都较好,均存在资源少与技术差等问题;(3)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质高效,企业及其“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4)情景模拟“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得SO、WO、ST、WT发展策略,说明企业在呼伦贝尔市发展是可行的,其“易牧连锁超市”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推广的跨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减轻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增加牧民畜牧业收益、推进饲草产业产业化建设。

江舟[9](2021)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生产从提升粮食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过渡。草地资源在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衍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给人类带来生态与经济利益。通过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产模式,对人工草地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促进意义。(1)本文首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扬州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草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功能分类与选择评估指标(2)通过熵权法分别对燕麦、金花菜、箭筈豌豆、毛苕子进行适应性评价,测定牧草产量与品质,并分析牧草种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利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品质、牧草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建立适宜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广的牧草生产模式。(4)依据田间试验数据以及文献,利用当量因子法、价格替代法、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天然草地与人工牧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牧草种植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转型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种植生产机遇”、“大众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社会认知机遇”、“农业食品安全的要求导致饲料粮需求增加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市场机遇”是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权重分析分别达到0.2141、0.1279、0.1078。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提供畜牧产品功能(供应草产品)”、“为人类提供食用价值”、“土壤改良”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权重分别为0.3 102、0.1154、0.0876,以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2)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燕麦品种牧乐斯牧草产量与品质表现最好,干草产量达到1664.35 g·m-2,粗蛋白含量为11.49%、相对饲用价值为137.02,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15%,豆科牧草中,润扬白箭筈豌豆收获干草产量最高为1041.59 g·m-2,淮扬金花菜在参试品种中牧草品质最高,粗蛋白含量达到27.81%,相对饲用价值为176.24。金花菜对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显着,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平均提升56.25%、49.34%、24.47%、57.19%。(3)建立了“燕麦-金花菜”间作的南方牧草生产模式,可以提高80%的土地利用率,可收获较高的燕麦干草产量与总干草产量2177.42 g·m-2,与燕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了 28%。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间作模式中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燕麦单播,比燕麦单播平均提高了 22.34%、63.88%。(4)在大丰地区盐碱地条件下,“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116.42 g·m-2,土地当量比最高达到1.70,燕麦粗蛋白含量比单播燕麦提升16.76%。“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混播与燕麦单播相比,对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 15.42%~34.05%、2.15%~7.33%、28.71%~50.24%。(5)依据当量因子法,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为1123.05亿元人民币(Chinese Yuan,CNY),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价值在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中最高,达到302.49亿元CNY,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仅为6.20亿元CNY。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人工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牧草间作、混播生产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牧草单播模式。“燕麦-金花菜”间作模式在扬州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42544.38 CNY·hm-2,“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51198.68 CNY.hm-2。(6)经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进行苜蓿生产,种子费与农机费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574 6、0.5923,即每增加1%的种子费与农机费投入,苜蓿收益分别可以增加0.574 6%、0.592 3%。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苜蓿生产总成本为10178.67元·hm2,与小麦生产成本相比增加了10.58%,然而毛利润增加了 175%。苜蓿、燕麦、金花菜生产肥料费用与小麦相比分别下降了 58.05%、24.62%、58.06%。

张心钊[10](2021)在《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混贮原料配比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体外产气法和体外发酵试验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饲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所制作的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作为粗饲料饲喂湖羊,通过比较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体内消化、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确定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最佳饲养方案,为燕麦草和稻秸在肉羊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试验一、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的筛选本试验以燕麦草和稻秸为制作原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稻秸青贮(RS)、处理1燕麦草+稻秸(3:7)常规混贮(OR30),处理2燕麦草+稻秸比例为(4:6)常规混贮(OR40),处理3燕麦草+稻秸比例为(5:5)常规混贮(OR50),处理4燕麦草+稻秸(3:7)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30),处理5燕麦草+稻秸比例为(6:4)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40),处理6燕麦草+稻秸(5:5)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50)。青贮45天后开封,对各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燕麦草和稻秸混合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均优于稻秸青贮饲料(RS组)。2)与稻秸青贮组相比,其他各组青贮饲料的pH、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OR30、OR40和OR50组乳酸含量显着上升(P<0.05);使用添加剂处理后的T30、T40和T50组乳酸、乙酸、TSCFA含量和乙丙比显着低于比例相同的OR30、OR40和OR50组(P<0.05),且T50组pH显着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与OR30、OR40组相比,T30、T40和T50组NH3-N/TN显着降低(P<0.05),添加剂青贮组之间相比,T50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T40组(P<0.05)。3)营养成分方面,T30组、T40组、T50组WSC 含量均显着高于 OR30、OR40 和 OR50 组(P<0.05),DM、CP、EE 和 NDF 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剂青贮组之间相比,T30组DM、NDF含量显着高于T50组(P<0.05),而T50组CP、WSC含量要显着高于T30组和T40组,3个处理组EE、Ash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ADF含量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优于稻秸裹包青贮;当燕麦草和稻秸混合比例在4:6时,添加甲酸、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后青贮效果最佳。试验二、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制作及其饲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将刈割的燕麦鲜草与稻秸用切草机切碎,并按干物质含量4:6的比例充分混合添加0.6%甲酸、5×105 cfu/g乳酸菌和80 mg/kg纤维素酶制作混合裹包青贮,同时采用相同的添加剂处理制作燕麦草以及稻秸裹包青贮,裹包青贮采用Mk5050-G型号圆捆包膜机制作。采用体外产气法和体外发酵试验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饲用价值进行评定,将燕麦草青贮(OS组)、燕麦草:稻秸4:6混合青贮(OR组)、稻秸青贮(RS组)以及自然状态保存的稻秸(RH组)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试验和体外发酵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OS组在各个时间点的产气量最大;OS、OR组在各时间点产气量均显着高于RH组(P<0.05),72h累积产气量显着高于RS、RH组(P<0.05),而OS组和OR组在除12h以外的其余时间点差异均不显着(P>0.05)。2)在 12h、24h、48h 和 72h 时,OS、OR 和 RS 组 pH 均显着低于 RH组(P<0.05),在 12h、24 h 和 48 h 时,OS 组 pH 显着低于 RS 组(P<0.05)。3)各组培养液中TVFA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在12 h时,OS组培养液TVFA浓度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6h、48 h和72 h时,OS、OR、RS和RH组培养液TVFA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6h、12 h、24 h和72h时,各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各处理组丁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3 h、6 h时,各处理组乙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3 h、6 h、12 h和24 h时,各处理组丙酸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48 h时,各组培养液丙酸和丁酸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乙酸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各时间点各处理组培养液乙丙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在3h、24h时,OS组培养液的NH3-N浓度显着高于RH组(P<0.05);在48h时,OS组和OR组培养液NH3-N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但都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5)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的IVDOM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3h、6h、24h、48 h和72h时,OS、OR组IVDOM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其中在 3h、6h 和 72 h 时,OS 组IVDOM 显着高于 OR 组(P<0.05)。综上所述,燕麦草裹包青贮、燕麦草与稻秸4:6混合裹包青贮能够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其中燕麦草裹包青贮的利用效果最好。试验三、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平均体重为27±1.3K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湖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试验二中所制作的裹包青贮,处理组1为燕麦草裹包青贮(OS)组,处理2为燕麦与稻秸按4:6的比例混合裹包青贮(OR)组、处理3为稻秸裹包青贮(RS)组、处理4为稻秸干草(RH)组。试验期为54天,试验预饲期为14天,正饲期为40天,分别于第1天、20天、40天采集瘤胃液。结果表明:1)OS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要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但与OR组无显着差异(P>0.05);OS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RH组(P<0.05),与OR、RS组差异不显着(P>0.05)。2)OS组的DM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RH组(P<0.05);OS组和OR组的EE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RS组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OS组(P<0.05),与OR组和RH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第1天RS组瘤胃液的NH3-N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第20天RH组瘤胃液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OS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OR组和RS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OS组和OR组的乙酸/丙酸的值显着低于RH组,其中以OS组最小为2.92;各组试验羊瘤胃液的pH、NH3-N、MCP、TVFA、乙酸、和丁酸含量以及亦没有显着差异(P>0.05);第40天OS组瘤胃液的TVFA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4)OS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肌酐含量显着低于RS组和RH组(P<0.05);OS组和OR组血液中尿素氮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显着低于RH组(P<0.05)。5)OS组背最长肌肉色H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RS组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和剪切力均显着高于RH组(P<0.05),但与OS组合OR组差异不显着(P>0.05);OS组前腿肌的蒸煮损失显着低于RH组(P<0.05),与OR组、RS组无显着差异(P>0.05);OR组后退肌的pH45min显着高于OS组和RS组(P<0.05);各组不同部位肌肉的pH24h、肉色L和肉色C差异都不显着(P>0.05)。6)OS 组背最长肌 C14:0、C15:0、C16:0、C18:0 和 C18:ln9c 含量均显着高于RS组(P<0.05),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OS组C17:0和C18:3n3的含量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C22:6n3的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其余肌肉脂肪酸指标亦无显着差异(P>0.05)。

二、优质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转型升级中的凉山肉牛产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凉山州肉牛生产基本情况
    1.2 牛品种改良和良种化率
    1.3 规模养殖情况
2 肉牛产业发展成效
    2.1 规模化养殖继续发展,标准化水平逐年提升
    2.2 肉牛产业区域化布局略显雏形,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受到重视
    2.3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逐年加强
    2.4 科学养殖和短期育肥广泛推广应用
    2.5 肉牛产业种养循环、生态绿色理念得到重视
    2.6 饲草饲料生产倍受重视
3 肉牛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肉牛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后劲不足
    3.2 肉牛基础母牛品质差、数量不足
    3.3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品种改良推进不力
    3.4 肉牛产业链较短,综合效益较低
    3.5 科学养殖水平低,生产管理不规范
    3.6 未建立本地化的饲草饲料解决方案,生产机械购置补贴推广不够
4 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对策
    4.1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
    4.2 进一步加大基础母牛扶持力度,建设肉牛繁育基地
    4.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
    4.4 探索建立适宜凉山的饲草饲料解决方案
    4.5 推广科学饲养和草料生产与加工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
    4.6 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肉牛产业

(2)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 促进畜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互助县草产业发展情况
2 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2.2 规模化生产面临挑战
    2.3 缺乏足够的资金资源投入
    2.4 饲草生产加工技术亟需创新
    2.5 区域布局不够系统与完善
3 促进饲草饲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3.1 提高重视程度
    3.2 提高生产规模化水平
    3.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3.4 加强科技支撑与服务
    3.5 统筹规划与系统布局
4 结束语

(3)淮河流域不同豆科牧草生产性能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牧草生长发育测定
        1.3.2 牧草品质测定
        1.3.3 土壤养分测定
        1.3.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豆科牧草生长动态变化
    2.2 不同品种(系)豆科牧草产量
    2.3 不同品种(系)豆科牧草品质及饲用价值比较
    2.4 不同品种(系)豆科牧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5 不同品种(系)豆科牧草熵权评价
3 讨论
    3.1 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在淮河流域的牧草产量与品质表现
    3.2 根瘤菌与豆科牧草对淮河流域土壤养分的影响
4 结论

(4)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草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南方果茶园生草草种研究现状
    1.1 豆科草种
        1.1.1 白三叶草
        1.1.2 柱花草
        1.1.3 圆叶决明
        1.1.4 罗顿豆
    1.2 禾本科草种
        1.2.1 百喜草
        1.2.2 高羊茅
        1.2.3 多年生黑麦草
    1.3 其他
2 南方生草栽培草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草种开发筛选不足
    2.2 研究与应用不接轨
    2.3 生草建植存在困难
    2.4 育种研究不够重视
3 南方生草栽培草种开发筛选的原则
    3.1 外在植物学性状适宜
    3.2 与杂草竞争能力强
    3.3 适应性好
    3.4 省力栽培
    3.5 其他功能性状
4 南方生草栽培草种研究展望

(5)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6)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发展历程与优势
    (一)科尔沁左翼后旗概况
        1.自然概况
        2.人文概况
        3.经济概况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概况
        1.黄牛养殖规模
        2.黄牛养殖品种
        3.黄牛养殖区域分布
        4.黄牛养殖的地位作用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历程
        1.传统品种的畜牧养殖阶段
        2.传统品种的改良养殖阶段
        3.黄牛改良品种的认可度
    (四)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取得的成就
        1.打造了“科尔沁牛”品牌
        2.探索出了新模式
        3.壮大了养殖规模
        4.推动了经济发展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黄牛养殖业的优势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
    (一)传统畜牧模式
        1.传统畜牧模式的演变
        2.传统畜牧模式的特点
        3.传统畜牧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二)小规模养殖模式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内涵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特点
        3.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优势
    (三)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原因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四)小规模养殖模式与传统畜牧模式的对比及推广价值
四、巴彦毛都苏木黄牛养殖实地调查
    (一)研究区基本概况
        1.研究区域的概况与研究点的选择
        2.研究区牧户的基本情况
        3.研究区黄牛养殖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区黄牛养殖规模及养殖模式选择
        1.研究区的黄牛头数及结构分布
        2.研究区黄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三)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
        1.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成本
        2.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收入
        3.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四)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生态效应
        1.传统畜牧模式的生态效应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层面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能力弱,得到的政府补贴政策少
        3.养殖户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弱,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4.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起的饲草料不足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
        2.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3.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
六、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养殖户层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
        2.政府要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帮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3.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
        4.推广适度规模的黄牛养殖,不盲目追求“规模化”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
        2.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3.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科左后旗养牛业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2.2.2 关于中国牧草贸易的研究
        2.2.3 关于牧草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3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3.1 进口总体情况
        3.1.1 进口规模
        3.1.2 进口价格
        3.1.3 进口地位
        3.1.4 进口依存度
    3.2 进口产品及市场结构
        3.2.1 进口产品结构
        3.2.2 进口市场结构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理论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新要素禀赋理论
        4.1.2 相互需求理论
        4.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2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解析
        4.2.1 需求因素
        4.2.2 供给因素
        4.2.3 国际因素
        4.2.4 政策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5.1.1 构建模型
        5.1.2 数据说明
    5.2 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与分析
        5.2.1 牧草产品进口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5.2.2 牧草产品进口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建模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推动牧草进口多元化
        6.2.2 加大草业政策扶持
        6.2.3 培育草业市场主体
        6.2.4 创新草产业发展模式
        6.2.5 加强草产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1.2.2 饲草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查阅与数据收集
    2.2 实地调研
    2.3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效益评价指标筛选
    2.4 SWOT与PEST情景分析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对比分析
    3.1 草地资源利用与畜牧业生产概况及对比分析
        3.1.1 呼伦贝尔草原
        3.1.2 锡林郭勒草原
        3.1.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2 牧民生产、生活收支状况调研与分析
        3.2.1 呼伦贝尔草原
        3.2.2 锡林郭勒草原
        3.2.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3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饲草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对比分析
        3.3.1 呼伦贝尔草原
        3.3.2 企业案例分析
        3.3.3 锡林郭勒草原及两地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4.1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草都企业效益分析
        4.2.1 经济效益
        4.2.2 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
    4.3 易牧连锁超市
        4.3.1 易牧连锁超市概况
        4.3.2 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效益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草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分析
    5.1 呼伦贝尔市饲草产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草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5.2.1 企业优势因素分析
        5.2.2 企业限制因素分析
    5.3 草都入驻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提出和发展规划
        1.1.2 草地农业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意义
        1.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状况
    1.2 南方草地农业系统的建立与人工草地利用模式的形成
        1.2.1 牧草的引种应用和适应性评价
        1.2.2 淮河流域牧草的引种与品种比较适应性评价
        1.2.3 国外草地农业的利用模式对淮河经济带草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1.2.4 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应用
    1.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1.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1.4.1 当量因子法
        1.4.2 功能价值法
        1.4.3 遥感技术
        1.4.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问题
    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
第2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战略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AHP分析法步骤
        2.1.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矩阵构建
        2.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层次构建
        2.1.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因素评价
        2.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层次分析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AHP分析
        2.2.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层重要性分析
        2.2.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层重要性分析
        2.2.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层次排序
    2.3 讨论
        2.3.1 利益相关者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认知
        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草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2.3.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的发展模式
        2.3.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领域的扩展
    2.4 结论
第3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1 牧草生产性能
        3.1.3.2 牧草品质
        3.1.3.3 土壤肥力测定
        3.1.3.4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生产性能的适应性评价
        3.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牧草品质比较
        3.2.3 燕麦种植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壤肥力的影响
        3.2.4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的生产性能比较
        3.2.5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牧草品质比较
        3.2.6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对土壤肥力影响
        3.2.7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3 讨论
        3.3.1 燕麦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3.3.2 豆科牧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表现
        3.3.3 豆科牧草对淮河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3.4 结论
第4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淮河生态经济带金花菜与燕麦生产模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4.2.4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燕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4.2.5 淮河生态经济带间作对金花菜与箭筈豌豆牧草品质的影响
        4.2.6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2.7 “燕麦-金花菜”间作与“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的综合评价
    4.3 讨论
        4.3.1 间作对金花菜、箭筈豌豆与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3.2 不同间作比例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3.3 牧草间作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生产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模式对于牧草产量的效应影响
        5.2.2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与混播对于牧草品质的影响
        5.2.3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混播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5.2.4 “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与混播的综合评价
    5.3 讨论
        5.3.1 不同因素对牧草混播、间作模式中牧草产量的影响
        5.3.2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5.3.3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4 结论
第6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域
        6.1.2 数据来源
        6.1.3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1.4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6.2.2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3 讨论
        6.3.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
        6.3.2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意义
        6.3.3 人工牧草生产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与生产意义
        6.3.4 合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产模式
    6.4 结论
第7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与比较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7.1.3 分析模型及方法
        7.1.4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与小麦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7.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种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
    7.3 讨论
        7.3.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的优势
        7.3.2 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成本的因素
        7.3.3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前景
    7.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江苏省山羊生产及饲料资源利用现状
        1.1.1 江苏省粗饲料资源现状
        1.1.2 农作物秸秆等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途径
    1.2 燕麦作为粗饲料利用的研究进展
        1.2.1 燕麦草的分布与产量调查
        1.2.2 燕麦草的饲用价值与有效利用
        1.2.2.1 燕麦草的营养价值
        1.2.2.2 燕麦草在肉羊产业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的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2.1 试验设计
        2.2.2.2 青贮饲料的调制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1 感官评定
        2.2.3.2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2.3.3 发酵品质分析
        2.2.4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燕麦草和稻秸的营养成分
        2.3.2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品质感官评定
        2.3.3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营养成分
        2.3.4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发酵品质
    2.4 讨论
        2.4.1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感官评定的影响
        2.4.2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2.4.3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饲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现场制作
        3.2.2 试验动物及瘤胃液的采集
        3.2.3 微生物培养液的配制
        3.2.4 试验设计
        3.2.4.1 体外发酵产气试验
        3.2.4.2 体外发酵批次培养试验
        3.2.5 体外发酵指标的测定
        3.2.5.1 产气量和产气参数的计算
        3.2.5.2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测定
        3.2.5.3 NH_3-N浓度的测定
        3.2.5.4 MCP浓度的测定
        3.2.5.5 有机物消化率的测定
        3.2.6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发酵底物的营养成分
        3.3.2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产气试验结果
        3.3.3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培养液pH值
        3.3.4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培养液VFA浓度
        3.3.5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的IVDOM及其培养液的NH_3-N、MCP浓度
    3.4 讨论
        3.4.1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产气的影响
        3.4.2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pH的影响
        3.4.3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VFA的影响
        3.4.4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NH_3-N、MCP浓度和IVDOM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4.2.3.1 生长性能指标
        4.2.3.2 消化代谢指标
        4.2.3.3 瘤胃发酵指标
        4.2.3.4 血液生化指标
        4.2.3.5 屠宰性能指标
        4.2.3.6 肉品质指标
        4.2.4 数据统计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3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4.3.4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3.5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3.6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4.4 讨论
        4.4.1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4.2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4.3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4.4.4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5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4.6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优质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型升级中的凉山肉牛产业调查研究[J]. 王同军,刘凌,马庆,白文星,苏剑,鲁勇,张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2(01)
  • [2]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 促进畜牧业发展[J]. 马金玉. 农家参谋, 2021(24)
  • [3]淮河流域不同豆科牧草生产性能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江舟,魏臻武. 中国草地学报, 2021(07)
  • [4]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草种研究进展[J]. 龚家建,王锋堂,马亚龙,杨小锋. 农学学报, 2021(06)
  • [5]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6]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D]. 亢智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D]. 邹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D]. 符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江舟. 扬州大学, 2021
  • [10]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D]. 张心钊.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优质牧草种植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