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患儿家长SCL-90调查分析

长期住院患儿家长SCL-90调查分析

一、长期住院儿童父母SCL-90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咸林[1](2021)在《某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贵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个体进行治疗,探索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deliver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CB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调查贵阳市某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抑郁倾向的个体进行SCID访谈,对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进行ICBT联合舍曲林治疗;基线期、4周末、8周末进行HAMD-17、HAMA评定;基线期、8周末进行APGAR、GSES、SCSQ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评价ICBT的疗效。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21份,收回有效问卷1514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3.3%)。调查发现,SCL-90总分>160分的有404人(26.7%),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的有513人占33.9%;女生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其他因子分高于男生,存在显着差异(P<0.01)。SDS总粗分≥41分有843人(占55.7%),参与SCID访谈的有459人,其中有88人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2)对照组(18人,8周末脱落5人)和研究组(19人,8周末脱落4人)。经过8周治疗,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17得分均显着降低(F=78.24,P<0.01;F=60.83,P<0.01);两组患者HAMD-17得分减分率上存在显着差异(t=3.74,P<0.01)。经过8周治疗,研究组及对照组HAMA得分显着降低(F=31.55,P<0.01;F=34.19,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HAMA分数的减分率上存在显着差异(t=4.52,P<0.01)。8周后,两组的APGAR得分上有统计学差异(t=2.48,P<0.05)。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GSES的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研究组8周末积极应对方式分数与基线期相比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01,P<0.01);研究组8周末消极应对方式分数与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05);对照组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分数与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4,P>0.05;t=-0.23,P>0.05)。结论:(1)贵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ICBT联合药物能够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较单用药物效果好;ICBT能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及提升积极应对方式。

袁滨[2](2021)在《接纳承诺疗法对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对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治疗效果,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SCL-90筛选,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预期益处及可能的风险等情况。由研究对象签署同意书后,将70名首诊孤独症儿童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在一般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接纳承诺疗法(ACT),一对一进行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每周一次,总共干预7次。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接纳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II,AAQ-II)、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F)进行效果评估。结果:1、干预后干预组在SCL-90、SDS、SAS、AAQ-II、CFQ-F评分分别为(105.20±23.71)分、(33.46±11.69)分、(27.20±6.67)分、(12.17±7.73)分、(13.29±8.38)分均低于对照组(127.09±57.93)分、(40.74±9.32)分、(35.54±8.35)分、(19.66±12.31)分、(26.03±16.93)分评分,而干预组GSES评分(31.23±8.52)分又高于对照组(23.09±7.73)分评分;SCL-90、SDS、SAS、AAQ-II、CFQ-F,G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后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饮食和睡眠评分及SCL-90、SDS、SAS、AAQ-II、CFQ-F评分均低于ACT干预前评分(P<0.05),而GSES评分高于ACT干预前评分(P<0.05)。3、干预组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与SAS、SDS评分呈负相关。4、经验性回避(AAQ-II)评分、认知融合(CFQ-F)评分与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呈正相关。结论:1、接纳承诺疗法可提高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灵活性,降低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2、接纳承诺疗法能增强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处理生活中抑郁、焦虑、无助等压力的能力。

刘霞[3](2021)在《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酒依赖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酒精脱瘾后的高复发率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尚无有效根除疾病的方法。酒依赖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生理、心理问题,不仅造成了躯体上的伤害,也威胁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安宁,降低了生产率,因饮酒而发生了很多众多的交通事故,在酒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酒精依赖患者常常合并有抑郁、焦虑,一部分则有人格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内心冲突、协调矛盾的人际关系、对戒酒行为给予指导,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坚定戒酒决心,建立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自2020年6月起,笔者用半年的时间在云南省精神病院实习,在此期间以住院戒酒患者为研究对象,做了深度访谈,其中接受心理咨询的5人,每人咨询次数8次。本研究试图用一种新的疗法——意象对话技术(Imagery Communication Therapy)尝试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辅助药物治疗,期望能够发现酒精依赖患者饮酒行为背后的一些心理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饮酒频次,延长戒断保持时间。研究使用SCL-90量表测查来访者心理咨询前后及三个月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酒精障碍量表(AUDIT)了解来访者咨询前的酒精依赖程度,并在出院后三个月追踪测量戒酒情况和酒精依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酒精依赖患者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改善,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在三个月后追踪测量时仍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饮酒渴求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相似的变化。追踪测量时,干预组酒精依赖者的酒精障碍量表(AUDIT)总分比前测时有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干预组的每次饮酒量比前测时有明显下降,和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干预组咨询后保持戒断的时间延长,饮酒频次降低,对照组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意象对话技术改善了酒精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意象对话技术降低了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3、意象对话技术激发了酒精依赖患者的戒酒动力。4、将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调用来访者的积极子人格替代消极子人格,增加不同子人格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酒精依赖患者减少饮酒行为。5、与单纯药物治疗生理成瘾组相比,辅助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更好地减轻了对酒精的渴求,提升了酒精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酒精依赖者的心理脱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了饮酒行为,延长了戒断保持时间。最后,对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原因和心理动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咨询方面的建议,希望本研究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脱瘾的咨询有一些参考借鉴意义。

罗兴鹏[4](2021)在《脊柱侧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脊柱侧凸患者心理总体概况、人格、生存质量;2.研究脊柱侧凸患者主弯角度、病程长短、年龄、性别、生活质量与术前心理状况的关系;3.手术、手术+心理干预前后之间的心理参数对比,探索手术对脊柱侧凸患者心理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AIS以及EOS的患者并收治入院的患者93例,其中自愿加入本研究并有完整随访记录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7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9例(AIS7例、EOS2例),手术治疗66例(AIS38例、EOS28例);将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短期正念减压疗法心理干预分别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AIS中,心理干预组16例,对照组22例;EOS中,心理干预组10例,对照组18例。收集性别、年龄、病程发展时间、术前及术后六月主弯cobb角度等信息。对所有纳入研究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入院时、术后6月两个时间段进行心理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学评分AIS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EOS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文简体SRS-22量表。采用PHQ-9、GAD-7问卷进行心理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短期心理疗效评估,最后以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脊柱侧凸患者心理特征:(1)AIS患者:与中国青年人常模均分对比,AIS患者心理状况异于正常人,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恐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项目,显着高于中国青年人常模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OS患儿:EOS患儿与正常患儿相比,CBCL行为量表各项分值超过常模峰值的较少,在参与研究的30例患儿中,高于正常儿童常模的情况:女性儿童抑郁因子1(3.33%)人、社交退缩因子1(3.33.14%)人、多动因子1(3.33%)人、残忍因子1(3.33%)人,总分超过正常值的只有2(6.67%)人;男性交往不良因子2(6.67%)人、总分超过正常值1(3.33%)人。2、脊柱侧凸患者性别、年龄、主弯角度、病程与术前心理特征、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1)AIS患者:女性患者在心理状况SCL-90各项分值方面与男性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在生活质量SRS-22方面,总分、疼痛均分、活动能力均分等方面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男性;年龄与心理状况、生存质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冠状面cobb角的大小与SCL-90总分无相关性(P>0.05),但是和SCL-90人际关系、饮食因子显着正相关,与SRS-22总分、活动能力、自我形象维度显着负相关(P<0.05);病程长短与SCL-90总分无相关性(P>0.05),和SRS-22总分、活动能力均分、自我形象均分显着负相关(P<0.05)。(2)EOS患儿:男女性EOS患儿在心理状况CBCL总分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心理状况、生存质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EOS患儿的SRS-22心理状况均分与冠状面cobb角大小、病程长短显着负相关(P<0.05),CBCL总分与冠状面cobb角大小、病程长短显着正相关(P<0.05);3、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1)AIS患者:SRS-22总分、心理状况均分与SCL-90总分之间显着负相关(P<0.05),SRS-22总分、疼痛均分、心理状况均分与SCL-90躯体化因子、忧郁因子显着负相关(P<0.05),SRS-22心理状况均分与SCL-90焦虑因子、S精神病性因子显着负相关(P<0.05),SRS-22总分与SCL-90饮食因子显着负相关(P<0.05)。(2)EOS患儿:生活质量SRS-22各项目与CBCL总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4、短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组内6月前后纵向对比和组间横向对比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性别、年龄、冠状面主弯cobb角、病程发展时间、PHQ-9、GAD-7、SCL-90、SRS-22 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AIS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cobb角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cobb角度都明显降低,干预组和对照组cobb角的变化与SRS-22总分的变化明显负相关(P<0.05),随着cobb角的减小,生活质量提高。干预组和对照组SRS-22总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对照组SCL-90总分在6月后与术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组SCL-90总分、忧郁均分、焦虑均分、精神病性均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值明显低于术前,经过干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术后6月干预组与对照组横向比较,从平均值来看,在心理状况方面,SCL-90总分和其包含的所有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饮食)干预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SRS-22在总分、活动能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等方面,干预组均要优于对照组。(2)EOS患儿:对照组、干预组6月前后纵向对比:干预组女性患儿CBCL总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值明显低于术前;总体干预组CBCL总分在6月后比术前比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女性儿童效果明显;对照组SRS-22总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值较术前有所升高,手术使得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照组、干预组术后6月横向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生活质量SRS-22各项分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BCL心理行为评估上,干预组总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5、短期心理干预对AIS、EOS患者短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干预前后,AIS和EOS患者的PHQ-9、GAD-7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明显较低,心理干预在短期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结论]1.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存在躯体化、焦虑、恐惧等异常心理症状,尤其是AIS患者,需要引起重视。2.主弯角度、病程与心理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与生活质量负相关;3.脊柱侧凸患者经过有效手术矫形后生活质量可以获得提高,若增加短期的MBCT心理干预则患者更可以获得心理方面的改善。

杨奕群[5](2020)在《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在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这与中国是外贸大国、外贸从业人员众多的实际是相脱节的。本文基于354份外贸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及个体差异,并探讨以中美贸易战为代表的职业相关社会事件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为未来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提供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我国贸易事业的发展背景,引出研究问题和假设。其次,对已有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内涵、维度、方法、量表,以及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再次,统计分析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特征,在外贸从业人员个体层面上,研究心理健康水平在被调查者社会经济属性中的分异特征,心理健康与大五人格、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三方面心理特征因素的关系。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检验宏观社会层面上,被调查者对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心理特征-心理健康关系上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与全国常模(1986年、2015年)比较,当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SCL-90总分比全国常模高出近1倍,各因子平均得分也都高于全国常模,预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普通人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重视。(2)经样本分组和对均值的统计检验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的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外贸行业时长,工作单位特征方面的单位所在城市、业务类型均与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相关关系,样本中男性、年轻、低学历、行业从事时间短、单位位于广深两市、业务类型复杂多样的被调查者症状相对较强,心理健康水平低。(3)外贸从业人员个体心理特征因素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着相关,大五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外倾性、责任意识为积极关系,神经质、开放性为消极关系,神经质是核心维度;在心理弹性维度中,能力为消极关系,接受变化、控制为积极关系,接受变化是核心维度;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中,POS、DES、ANG均为积极关系,ANG是核心维度。(4)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存在“大五人格→贸易战主观感受→心理健康”,“心理弹性→贸易战主观感受→心理健康”的显着中介路径。(5)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分别起到调节效应。依据上述结果,本文建议,未来可以从关注外贸行业重大社会事件影响、建立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心理健康知识宣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方面提升外贸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樊文彬[6](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连晓杰[7](2020)在《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术后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进行质性研究,探究其从患儿出生到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的内心情感历程。根据访谈资料归类主题,进而分析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2、依据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构建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模式。3、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性研究设计,共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提前拟定好的访谈提纲对术后半年来门诊复查的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从患儿出生、入院接受手术到功能锻炼康复期间患儿母亲心路情感历程的相关资料。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运用Delphi法,在质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模式。第三部分,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根据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标准方案采用随机化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构建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者分别在患儿入院时、出院1个月及出院6个月对两组患儿母亲进行心境状态量表(POMS-SF)、家庭功能量表(APGA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统计方法中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结果变量为数值变量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患儿出生到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患儿母亲存在焦虑、心境消极等负性心理,且这种心理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出生期痛苦、自责、自卑;住院期焦虑凸显及担忧;康复期照护需求缺乏技能,以及个人行为和家庭关系的改变均为患儿母亲心理变化的表现。2、在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模式,以临床路径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3、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如下:心境状态量表(POMS-SF)显示:两组术后较术前总得分均降低,试验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TMD得分分别为:103.24±21.84、98.52±20.52、95.16±22.85;对照组在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6 个月 TMD 得分分别为:113.16±21.75、110.12±27.00、107.80±19.93,术后试验组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量表(APGAR)显示:虽然两组术后存在重度障碍的家庭均减少,但两组间家庭功能评分经广义估计方程统计,P=0.3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结果显示:试验组入院时无焦虑症状14例、可能和明显的11例,术后六个月时无焦虑症状22例、可能和明显的3例;对照组入院时无焦虑症状12例、可能和明显的13例,术后六个月时无焦虑症状15例、可能和明显的10例。干预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焦虑症状的分值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OR=0.477(95%CI 0.246,0.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试验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得分经广义估计方程统计比较OR=1.309(95%CI0.605,2.8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手足畸形是新生儿常见的体表结构畸形,从患儿出生起,其家庭关系开始出现变化,患儿母亲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本研究结果说明从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出生、手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其母亲承受着愧疚、焦虑、担忧等负性心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压力。这种负性心理在患儿母亲抚养和照护患儿的过程中,影响患儿心理健康成长,易造成亲子关系之间相互不良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利用患儿住院手术至术后功能康复的时间,护理人员动态评估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分析影响因素,灵活运用干预措施,为其提供照护需求技能帮助,减少患儿母亲消极情绪,改善患儿母亲焦虑等负性心理,对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成长及医患关系正向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李静[8](2020)在《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调查分析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女性戒毒人员的身心症状水平与其相关因素。采用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女性戒毒人员,并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干预效果,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戒除毒品作出积极努力。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研究一在2018年8月,于天津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采用整群抽样发放自编一般资料问卷、SCL-90、PSSS、SCSQ和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调查并分析戒毒人员的身心症状特点和其相关因素。研究二招募自愿参加NCT治疗的戒毒人员,筛选符合入组标准戒毒人员8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1人,对照组42人。研究组采用NCT干预,对照组在相同时段内接受戒毒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前后均采用研究一所用量表进行评估,分析内观认知疗法对戒毒人员身心症状的干预效果。干预后对戒毒人员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1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7.3%。女性戒毒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国内常模(P<0.01)。(2)将SCL-90得分和其因子分在女性戒毒人员不同人口学资料中进行差异比较,独生者在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低于非独生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在城市居住者的恐怖、偏执因子低于农村居住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有家庭成员吸毒者其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高于无家庭成员吸毒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将SCL-90与女性戒毒人员年龄、BMI做Spearman相关。戒毒人员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P<0.05);戒毒人员强迫因子和焦虑因子与BMI呈显着负相关(P<0.05)。(3)将SCL-90得分与PSSS得分做Spearman相关,女性戒毒人员SCL-90总分与PSSS和各分量表得分呈显着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将SCL-90得分与SCSQ得分做Spearman相关。女性戒毒人员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显着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显着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SCL-90得分与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得分做Spearman相关。女性戒毒人员SCL-90总分与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得分呈显着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6)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戒毒人员83例,最终无人员脱落,83人均进入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戒毒人员人口学和各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较基线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与其基线差值比较,SCL-90总分及除敌对外的各因子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干预后PS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在干预后与其基线差值比较,PS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组NCT治疗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着提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在与其基线差值比较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干预组干预后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得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在与其基线差值比较,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指导者在戒毒人员干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戒毒操守率为85.4%,6个月戒毒操守率为80.5%。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戒毒操守率为31.0%,6个月戒毒操守率为9.5%。两组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女性戒毒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着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严重。(2)女性戒毒人员中,独生者在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低于非独生者;城市居住者恐怖、偏执因子低于农村居住者;有家庭成员吸毒者其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高于无家庭成员吸毒者。戒毒人员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与戒毒人员的年龄呈显着正相关;戒毒人员强迫因子和焦虑因子与其BMI呈显着负相关。(3)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4)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积极应对呈显着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5)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复吸倾向性呈显着正相关。(6)NCT能显着改善女性戒毒人员的身心症状。(7)NCT能显着改善女性戒毒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8)NCT能显着改善女性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9)NCT能显着改善女性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性。(10)NCT对女性戒毒人员远期保持操守具有较好效果。

张亚敏[9](2020)在《版画作为艺术治疗的媒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速、生活压力增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剧增,绘画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形式逐步走向大众化。版画作为传统的绘画拓印形式,在材料选择和制作程序方面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具有其它绘画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艺术治疗优越性。因此,研究版画作为艺术治疗媒介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从概念内涵而言,版画艺术治疗就是以艺术原理、艺术心理学、心理学治疗理论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版画制作体验,激发参与者特有的生理、心理潜能,从而对人体机能和心理问题产生积极调节作用的心理治疗形式。本论文以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为背景,运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践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综合应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理论,分析版画艺术与艺术治疗主流媒介的融通性、版画艺术作为艺术治疗媒介的优越性、独特性和可行性,以及开展并探索版画艺术治疗的基本实践范式和具体路径。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三章),主要分析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以及版画艺术治疗作为绘画艺术治疗的重要实践形式,二者作为艺术治疗媒介的融通性。从理论视角分析,绘画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治疗的媒介,就在于艺术学与心理学的联姻,源于大脑功能分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依据;实践中,绘画艺术对于参与者具有自我意识的确定性、视觉接受性和治疗范围空间的广延性等特征。版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与其他绘画艺术作为心理治疗媒介的融通性,主要表现在审美过程的融通性、创作特质的融通性,以及艺术亲和力的融通性等方面。第二部分(第四章),以版画艺术的实践形式和特征为依据,分析了版画作为治疗媒介的优势与独特性。版画作为艺术治疗的独特性根源于版画艺术的非确定性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心理意境,主要表现为版画艺术“主体在场”的审美语境、“非主体性”的审美体验、“内心关照”的移情倾向、“印迹色彩”的情感表达等方面。实践中,版画制作的艺术特质彰显出较为独特的艺术治疗功能,版画艺术颜色材料的丰富性有助于培养个体情趣,制版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愉悦个体心境,印制过程的间接性有助于激发个体心理潜能,呈现形式的复数性有助于平复个体心态。从实现机制而言,版画艺术治疗的优势是通过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个体情感、完善个体心理品质来实现的。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分析版画艺术治疗的原则、程序、判据,案例研究版画艺术治疗的基本模式及其实践成效,以及推广和普及版画艺术治疗的主要途径。从治疗对象来看,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以及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神经衰弱症等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群体。基于相关心理治疗理论,比较分析心理慰籍、情感依托、情绪宣泄、情感重建等四种版画艺术治疗模式及其操作程序,达成了积极的治疗效果。调查表明,版画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治疗媒介,人们对版画艺术治疗寄予较高的心理期待,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版画艺术治疗与参与者的心理结构、心理教育规律相契合,与学校素质教育、情感愉悦功能相贯通。当前,关键问题是要积极营造版画艺术治疗的社会认同环境,深入挖掘版画艺术治疗社会公共资源,并以学校为阵地,推动版画艺术治疗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李仁军[10](2019)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分析影响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中介作用假设模型,探讨高危因素对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机制,以便尽早识别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从而有效预防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进一步探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的作用,为完善认知功能康复的医学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如下:1.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分析他们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2.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构建中介作用假设模型,探讨童年创伤在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作用机制。3.探讨药物治疗和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某省级三甲精神卫生机构就医的年龄在12岁至17岁之间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应正常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时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情况、EMBU、ASLEC、CTQ-SF等;对研究组,基线时、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WAIS/WISC、MCCB、PANSS、CGI评定;对对照组,基线时进行WAIS/WISC、MCCB 评定。研究组纳入1 10例患者,符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组前没有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或者已知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首次发病且病史少于1年,韦氏智力测验IQ≥80,无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的其他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对照组纳入1 10例正常被试,被试无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的疾病,近1年未使用过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韦氏智力测验IQ≥80,自愿参加本研究。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药物反应或主动要求退出的,即可退出研究。研究组80例住院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达到足量足疗程,以尽可能单一用药为原则,主要用药:阿立哌唑为每天10-30mg,奥氮平用量为每天10-20mg,喹硫平用量为每天300-600mg,利培酮用量为每天4-6mg。30例门诊患者以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药物种类同住院患者,用药剂量为住院的1/3-1/2,心理治疗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到50分钟。统计分析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将连续变量进行t检验,分类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将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的各因子作为自变量,以MCCB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找出影响认知功能的预测因素。然后,将预测因素作为自变量,MCCB总分作为因变量,通过路径分析,进一步探索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是否通过童年创伤对认知损害产生影响。治疗前后通过t检验比较MCCB总分变化等来分析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组共纳入病例110例,最终有效数据92例(83.6%)其中药物组67例,心理组25例;对照组纳入110例,最终有效数据103例(93.6%)。研究组均为汉族,有男性50人,女性42人,平均年龄:15.15±1.45岁,初中文化者45人,高中文化者47人;对照组也均为汉族,有男性53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14.97±1.73岁,初中文化者51人,高中文化者52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民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基线时的韦氏智力测验全量表智商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得分(88.85±22.88vs108.18±14.92,P<0.01);除了知识因子分两者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分也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基线时的MCCB测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得分(44.64±8.15vs62.70±7.68,P<0.01);除了连线测验原始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各因子分也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基线时父亲养育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45.75±6.54vs54.59±10.72,P<0.01),惩罚/严厉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20.88±6.26vs18.78±6.67,P<0.05),拒绝/否认因子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11.39±3.64vs9.77±3.50,P<0.05);母亲养育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48.17±7.77vs59.45±9.89,P<0.01),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4.07±6.44vs37.43±6.60,P<0.01),惩罚/严厉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14.97±4.70vs12.50±3.53,P<0.01)。5.研究组基线时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53.29±18.51vs40.99±25.32,P<0.01),其余各因子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组基线时童年创伤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46.90±11.47vs35.67±8.78,P<0.01);除了躯体虐待因子两者无明显差异外,其余个因子分也均高于对照组的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父亲养育方式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组MCCB总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r=0.324,P<0.01)、过分干涉因子分(r=0.234,P<0.05)、过度保护因子分(r=0.276,P<0.01)呈现正相关性,而与其它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对照组MCCB总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r=0.403,P<0.01)、和过度保护因子分(r=0.298,P<0.01)呈现正相关性,而与其它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8.母亲养育方式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组MCCB总分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r=0.496,P<0.01)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分(r=0.421,P<0.01)呈现正相关性,而与其它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对照组MCCB总分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r=0.379,P<0.01)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分(r=0.261,P<0.01)呈现正相关性,而与其它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9.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组MCCB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分(r=-0.350,P<0.01)、学习压力因子分(r=-0.252,P<0.05)、受惩罚因子分(r=-0.313,P<0.01)、其它因子分(r=-0.245,P<0.05)呈现负性相关,而与其它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对照组MCCB总分与健康适应因子分(r=-0.443,P<0.01)呈现负性相关,而与其它因子分及总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10.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组MCCB总分与童年创伤总分(r=-0.490,P<0.01)、躯体虐待因子分(r=-0.344,P<0.01)、情感忽视因子分(r=-0.446,P<0.01)、性虐待因子分(r=-0.394,P<0.05)、躯体忽视因子分(r=-0.402,P<0.05)呈现负性相关,而与情感虐待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照组MCCB总分与童年创伤总分(r=-0.496,P<0.01)、躯体虐待因子分(r=-0.345,P<0.01)、情感虐待因子分(r=-0.367,P<0.01)、情感忽视因子分(r=-0.309,P<0.01)、性虐待因子分(r=-0.436,P<0.01)、躯体忽视因子分(r=-0.495,P<0.01)等均呈现明显负性相关。1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分、童年创伤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对MCCB总分它们共解释变异的38.4%。12.MCCB总分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显示,童年创伤总分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MCCB总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MCCB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效应为38.2%;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分与MCCB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效应为20.7%。童年创伤总分在青少年事件总分和MCCB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效应为38.6%。13.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的第4周(36.40±10.71)、第8周(33.07±9.21)与治疗前的基线时(47.09±8.67)相比得分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测得的CGI疾病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疗效升高(P<0.05)。14.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智测的知识、领悟、图片排列、木块图案、图形拼凑或物体拼凑等分测验得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智测中的知识、词汇、领悟、填图或图画填充、图片排列、木块图案、图形拼凑或物体拼凑、编码或数字符号等分测验得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15.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MCCB中的言语流畅、情绪管理等分测验得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第8周末MCCB中的语言记忆、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视觉记忆、言语流畅性、情绪管理、持续操作能力等分测验得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16药物组和心理组基线时的MCCB总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心理组的MCCB 总分在第 4 周(49.96±7.61vs45.76±8.85,P<0.05)和第 8 周(53.40±7.98vs48.45±9.31,P<0.05)均显着高于药物组的得分。结论:1.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正常儿童青少年严重,认知功能损害不均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2.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到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童年创伤等因素的明显影响,它们对认知损害的预测性较强;童年创伤在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起中介作用。3.规范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用药剂量,且在改善认知功能上比仅用药物治疗更佳,因此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适合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二、长期住院儿童父母SCL-90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期住院儿童父母SCL-90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抑郁障碍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接纳承诺疗法对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1.2.1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学
        1.2.2 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表现
        1.2.3 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病
        1.2.4 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现状
        1.2.5 孤独症谱系障碍父母心理健康现状
    1.3 接纳承诺疗法(ACT)概述
        1.3.1 ACT的历史
        1.3.2 ACT的理论
    1.4 接纳承诺疗法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第2章 接纳承诺疗法(ACT)对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干预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与设计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对象
        2.3.3 干预方案
    2.4 研究工具
    2.5 数据来源与处理
    2.6 研究结果
        2.6.1 一般资料
        2.6.2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DS、SAS、GSES、AAQ-Ⅱ、CFQ-F、SCL-90评分比较
        2.6.3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SDS、SAS、GSES、AAQ-Ⅱ、CFQ-F、SCL-90 评分比较
        2.6.4 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SDS、SAS、AAQ-Ⅱ、CFQ-F、GSES评分比较
        2.6.5 一般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照组在SCL-90、SDS、SAS、AAQ-Ⅱ、CFQ-F、GSES评分比较
    2.7 讨论
        2.7.1 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健康
        2.7.2 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
        2.7.3 接纳承诺疗法作用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的自我效能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研究不足
    3.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接纳承诺疗法在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3)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依赖的含义
    2.2 酒依赖的临床特征
    2.3 酒精依赖者的人格特征
        2.3.1 人格的定义
        2.3.2 酒精依赖者的应对方式
        2.3.3 酒精依赖患者的防御机制
        2.3.4 酒精依赖患者的情绪障碍与述情障碍
        2.3.5 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测量特征
    2.4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
        2.4.1 药物治疗
        2.4.2 心理治疗
    2.5 意象和意象对话
        2.5.1 前荣格时代的意象研究
        2.5.2 荣格的积极想象技术
        2.5.3 意象对话技术
3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3.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1 问题提出
        3.1.2 研究意义
    3.2 研究目的和假设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程序
        4.1.1 前测
        4.1.2 干预过程
        4.1.3 后测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干预方法
        4.2.3 评估工具
        4.2.4 测评时间
    4.3 数据结果与分析
        4.3.1 干预组
        4.3.2 对照组
        4.3.3 两组患者比较
5 酒精依赖患者的意象分析
    5.1 树的意象分析
        5.1.1 意象总结
        5.1.2 意象分析
    5.2 房子的意象分析
        5.2.1 意象总结
        5.2.2 意象分析
    5.3 磨盘的意象分析
        5.3.1 意象总结
        5.3.2 意象分析
    5.4 未来之门的意象分析
        5.4.1 意象总结
        5.4.2 意象分析
    5.5 饮酒子人格的意象分析
        5.5.1 意象总结
        5.5.2 意象分析
    5.6 智者的礼物意象分析
        5.6.1 意象总结
        5.6.2 意象分析
6 综合分析讨论与结论
    6.1 综合分析
        6.1.1 酒精依赖患者初次饮酒原因
        6.1.2 酒精依赖患者强烈的死本能
        6.1.3 酒精依赖患者的职业特点与饮酒的关系
        6.1.4 酒精依赖患者的家庭关系分析
        6.1.5 酒精依赖患者的亲密关系分析
        6.1.6 控制权的争夺
        6.1.7 酒精依赖患者的性格特点
    6.2 意象对话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讨论
    6.3 结论
    6.4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社会人口学及酒精使用相关问题问卷
附录 C 酒精使用量表(AUDIT)
附录 D 渴求视表
附录 E 90 项症状清单SCL-90
意象对话为主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脊柱侧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脊柱侧凸患者心理概况
    2 量表概况
    3 心理干预-正念疗愈法
材料与方法
    1 目的与创新
    2 研究对象
    3 实验方法
        3.1 脊柱参数及一般信息收集
        3.2 量表评估
        3.3 短期念减压疗法心理干预
    4 数据处理
结果
    第一部分:入院AIS、EOS患者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手术及心理干预对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响
讨论
    1 脊柱侧凸患者心理概况
        1.1 脊柱侧凸患者心理及影响因素
    2 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3 加速外科康复与脊柱侧凸心理干预
    4 限制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脊柱畸形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问题
    1 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心理问题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心理问题
    3 脊柱畸形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方法
        1.6.1 大数据法
        1.6.2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心理健康的内涵
    2.2 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
        2.2.1 国外研究成果
        2.2.2 国内研究成果
    2.3 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一些量表介绍
        2.3.1 症状自评量表
        2.3.2 大五量表
        2.3.3 心理弹性量表
        2.3.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2.3.5 汉密顿焦虑量表
        2.3.6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2.4 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
        2.4.1 人格特质
        2.4.2 社会事件
        2.4.3 生活事件
        2.4.4 心理弹性
        2.4.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2.4.6 性别
        2.4.7 年龄
        2.4.8 其他影响因素
    2.5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2.5.1 学生
        2.5.2 教师
        2.5.3 公务员
        2.5.4 医护人员
        2.5.5 民航飞行员
        2.5.6 其他特殊群体
    2.6 文献评述
        2.6.1 研究的群体还未能充分拓展
        2.6.2 研究还缺乏社会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机制探讨
第3章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特征
    3.1 研究对象与目标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
        3.2.1 方法
        3.2.2 数据
    3.3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
        3.3.1 外贸从业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3.3.2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3.4 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异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婚姻状况
        3.4.4 学历
        3.4.5 收入
        3.4.6 从事外贸行业时长
    3.5 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单位特征分异
        3.5.1 工作单位所在城市
        3.5.2 工作单位业务类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贸从业人员个人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1 研究对象与目标
    4.2 研究数据
    4.3 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4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5.1 研究对象与目标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
        5.2.1 方法
        5.2.2 数据
    5.3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4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5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对策
        6.1.1 研究结论
        6.1.2 对策建议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3.1
        附录3.2
        附录3.3
        附录3.4
        附录3.5
致谢

(6)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现状
    2 研究特色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探索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方法
        5 资料统计方法
        6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构建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干预模式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综合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测量工具
        4 研究方法
        5 资料统计方法
        6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家长心理行为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调查分析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调查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估工具
        1.1.4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女性戒毒人员一般资料
        1.2.2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全国常模分析比较
        1.2.3 人口学特征与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关系
        1.2.4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1.2.5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1.2.6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复吸倾向性相关分析
    1.3 讨论
        1.3.1 女性戒毒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
        1.3.2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严重
        1.3.3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社会人口学的关系
        1.3.4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1.3.5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1.3.6 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与复吸倾向性的关系
    1.4 小结
二、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知情同意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2 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2.2.3 两组干预前后PSSS评分比较
        2.2.4 两组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
        2.2.5 两组干预前后复吸倾向性评分比较
        2.2.6 随访研究
    2.3 讨论
        2.3.1 NCT干预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的提出
        2.3.2 NCT干预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的效果
        2.3.3 NCT对女性戒毒人员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
        2.3.4 NCT对女性戒毒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
        2.3.5 NCT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的影响
        2.3.6 NCT远期疗效
        2.3.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毒品成瘾的相关因素和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版画作为艺术治疗的媒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绘画艺术治疗
        1.3.2 版画及其内涵
        1.3.3 版画艺术治疗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特征
    2.1 绘画艺术治疗的产生和发展
        2.1.1 绘画艺术治疗的产生
        2.1.2 绘画艺术治疗功能的发展
    2.2 绘画艺术治疗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2.2.1 生理科学理论基础
        2.2.2 精神分析心理学基础
        2.2.3 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取向
    2.3 绘画艺术治疗的心理学特征
        2.3.1 绘画艺术治疗的视觉接受性
        2.3.2 绘画艺术治疗的多元空间性
        2.3.3 绘画艺术治疗的自我实现性
        2.3.4 绘画艺术治疗的适用广泛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比分析:版画与其它绘画艺术治疗媒介的融通性
    3.1 版画与其它绘画艺术治疗媒介的审美融通
        3.1.1 审美认知的相通性
        3.1.2 审美教育的相容性
        3.1.3 审美愉悦的相融性
    3.2 版画与其它绘画艺术治疗媒介创作特质融通
        3.2.1 创作过程的意象性
        3.2.2 创作过程的手工性
        3.2.3 创作过程的自由性
    3.3 版画与其它绘画艺术治疗媒介的亲和力融通
        3.3.1 艺术精神的传统性
        3.3.2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3.3.3 艺术创作的游戏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理学视界:版画作为艺术治疗媒介的独特性
    4.1 版画艺术的“非确定性”及其心理意境
        4.1.1 版画艺术“主体在场”的审美语境
        4.1.2 版画艺术“非主体性”的审美体验
        4.1.3 版画艺术“内心关照”的移情倾向
        4.1.4 版画艺术“印迹色彩”的情感表达
    4.2 版画的创作特质及其艺术治疗功能
        4.2.1 颜色材料的丰富性:培养自我之情趣
        4.2.2 制版形式的多样性:愉悦自我之心境
        4.2.3 印制过程的间接性:激励自我之潜能
        4.2.4 呈现形态的复数性:平复自我之心态
    4.3 版画作为艺术治疗媒介的实践优势
        4.3.1 激发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4.3.2 表达参与者的丰富情感
        4.3.3 完善参与者的心理品质
        4.3.4 保持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治疗判据与实践案例:版画艺术治疗的实施与分析
    5.1 版画艺术治疗实施的基本原则与框架
        5.1.1 版画艺术治疗实施的基本原则
        5.1.2 版画艺术治疗实施的基本框架和形式
    5.2 版画艺术治疗的适症群体与心理判据
        5.2.1 治疗适用群体及其心理特征
        5.2.2 版画艺术治疗实施的心理症状判据
    5.3 版画艺术治疗的实证案例和分析
        5.3.1 实证案例使用的相关评估工具
        5.3.2 儿童案例:版画艺术治疗的心理慰籍模式——“描绘出你心中的家”
        5.3.3 大学生案例:版画艺术治疗的情绪宣泄模式——“心情的流露”
        5.3.4 成人案例:版画艺术治疗的情感依托模式——“幸福计划”
        5.3.5 老人案例:版画艺术治疗的情感重建模式——“老胡”的故事
        5.3.6 版画艺术治疗的实证案例的总结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成效与推广:版画艺术治疗改革与发展路径选择
    6.1 版画艺术治疗推广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6.1.1 版画艺术治疗认可度的问卷调查
        6.1.2 版画艺术治疗成效的访谈分析
    6.2 版画艺术治疗实践的改革取向
        6.2.1 版画艺术治疗与心理结构功能相契合
        6.2.2 版画艺术治疗与素质教育功能相统一
        6.2.3 版画艺术治疗与情感愉悦功能相贯通
        6.2.4 版画艺术治疗与心理教育功能相融通
    6.3 版画艺术治疗推广与普及的路径选择
        6.3.1 积极营造版画艺术治疗的社会认同环境
        6.3.2 挖掘版画艺术治疗的社会公共资源
        6.3.3 学校版画艺术教育与版画艺术治疗相结合
    6.4 本章小结
结语: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附件
    附件一 调查问卷
    附件二:症状自评量表系列调查问卷(Self-Reporting Inventory)
    附件三:自我接纳问卷(Self-Aeeeptanee Questionnaire,SAQ)
    附件四:版画艺术治疗认可度的调查问卷
    附件五:心理幸福感测试
    附件六:版画制作步骤图

(10)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研究工具样本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

四、长期住院儿童父母SCL-90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疗效研究[D]. 朱咸林.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接纳承诺疗法对首诊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干预研究[D]. 袁滨. 南昌大学, 2021(01)
  • [3]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D]. 刘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脊柱侧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D]. 罗兴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D]. 杨奕群. 中山大学, 2020(09)
  • [6]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儿母亲心理问题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 连晓杰. 山东大学, 2020(02)
  • [8]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症状调查分析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 李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版画作为艺术治疗的媒介研究[D]. 张亚敏.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10]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对照研究[D]. 李仁军. 山东大学, 2019(03)

标签:;  ;  ;  

长期住院患儿家长SCL-90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