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土地银行的建立

论城市土地银行的建立

一、试论建立城市土地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林黎明[1](2019)在《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中的土地则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土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如何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是被土地所有者历来关注的焦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并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城市的土地使用经历了一系列的制度变更,从计划到市场,从无偿到有偿,从无限期到有限期。自1987年深圳率先协议出让了第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起,我国土地开始实施市场配置,既充分体现了土地资源作为资产的价值,又为土地运作机制提高了效率,盘活了存量的土地资产。而在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土地经营越来越引起多方的关注。ZS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ZZ市的土地经营工作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与城市化不断提升,土地供求矛盾不断加大,加剧了 ZS集团有限公司在土地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而土地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的调整,更增加了 ZS集团有限公司在土地经营上的挑战。本文将立足于理论,着眼于实际,以ZS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其在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融资模式存在缺陷、土储规模欠合理、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未能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及转让进度和产业引进欠缺与运营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土地融资多元化、土储规模合理化确定、改变土地价格评估方式、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探究土地经营工作中存在问题,期盼对促进我国的土地市场的发展、相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重要意义。

巩力锐[2](2019)在《T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逐步推进的大时代背景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应运而生,这是城市土地管理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改变了原有的土地供应方式,加强了政府对城市土地的调控,使土地市场逐步健康稳定的发展,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得到改善。论文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出发,介绍了土地储备的内涵、目标与功能,分析了城市土地储备的具体实践流程。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尤其是分析了杭州、武汉、上海这三大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特征。再次,介绍了T市土地储备运作情况,包括土地储备机构、发展历程、实施成果、运作模式及资金来源,提出了目前T市土地储备运作机制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土地储备计划性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土地储备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储备计划、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土地储备结构等对策建议。

于芳[3](2013)在《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土地储备是一项资金密集型工作,土地储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土地储备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现有研究虽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缺乏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整体架构。本文尝试从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角度探讨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的办法,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知识,从土地储备的制度、管理与融资三个层面并结合土地储备的实践,构建三位一体的土地储备资金瓶颈解决机制,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土地储备制度层面。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储备融资的必要条件,论文从土地储备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储备的立法、目标和机构性质。论文从法律效力位阶的角度对土地储备法律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应将土地储备制度纳入土地管理法的建议;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土地储备目标进行了动态考察,将储备目标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分析了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土地储备机构运作模式,指出无论是事业单位的储备机构还是公司形式的储备机构,其实质都是事业单位法人。2.土地储备管理层面。论文按着土地储备的运作环节即土地收购、一级开发和储备的程序,从控制成本的角度优化了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首先,论文分别从土地产权、土地增值和地租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明确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包含内容;其次,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统一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委托—代理模型并对激励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较合理的控制开发成本的做法就是一级开发资金由开发企业筹集并承担部分开发风险,从而提出了土地一级开发应采用BT模式的建议;最后,基于存储理论,借鉴EOQ模型建立了土地储备量模型,为解决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问题提供参考。3.土地储备融资层面。依据土地储备融资特点、土地储备目标及储备机构性质和我国金融管制要求,提出了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设想。

阮小莉,杨恩[4](2011)在《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土地金融创新具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有单一土地银行制、多头土地银行制、农村土地合作社+内置金融+外置金融、农村土地合作社+股份质押四种形式可供选择。而城市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多以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基础展开,包括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债券、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信托、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基金、土地银行四种。同时,土地金融制度创新还需实现土地金融与其他金融之间的互动。

陈哲[5](2010)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 ——基于规划的视角》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对政府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导向、自身利益的考虑、相关政策的作用等都会对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进而造成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土地、引导城市土地利用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央和城市政府在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目前关于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的视角日益丰富,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改进。但迄今为止,多集中在政府干预的手段、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行为特征描述、政府干预失灵问题的分析上,缺乏系统的讨论政府干预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关于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视角与内容有很多,论文主要从规划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政府干预在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形成与演化中的行为作用。城市土地自然、社会和法律属性决定了城市土地市场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城市土地总量有限而使供给相对缺乏弹性;位置固定性使城市土地市场是区域性垄断市场;地块个别性使土地交易中的信息非常重要;用途多样性使城市土地利用外部性广泛存在;土地的直接财富性和自然增值性使土地投机的泛滥,因此为了使城市土地利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克服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的缺陷,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普遍存在着对城市土地利用行为的政府干预。当前,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实际操作中实质是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土地的所有权,这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具有很强大的作用力。而事实上,现阶段的政府干预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有序干预仍期待深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政府干预是对市场失灵的纠正与补充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个人为了谋求最大纯收益而利用土地,并不总和社会利益一致,往往会干扰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进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混乱。因此就需要采取某种方法对市场机制运行加以“纠正”,政府干预的出现是因为市场有缺陷,需要政府运用规划、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从而引导各个利益集团正确的进行决策,为市场有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控制,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2)政府作用力是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形成的主导因素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城市发展更多的受到市场作用力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形成与演化是市场选择与市场作用的结果,政府作用力在其中只占据辅助地位,主要作用是生成、催化与提升市场力量。而在我国,政府行为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形成与演变中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土地利用就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发展的。①从观念与行政权力上看,西方城市是一种在法律制度、经济结构与生活方式上相对独立的存在,而我国城市是中央权力的附属品;②从市民构成与意识形态上看,西方文化中认为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一个共同利益的群体,在我国,城市居民与政府当局是被统治者与统治者的关系,市民与城市之间并无特别关联;③从城市管理理念上看,西方的城市建设以“法治”为根本,政府权力与市民权力都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我国的城市建设以“德治”为根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府主导型模式;④从城市管理手段上看,在西方国家,政府的身份仅仅是作为社会管理者,主要职责是弥补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缺陷,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借助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予以采用。在我国,政府不仅作为管理者的角色,而且也是土地所有者代表和土地经营者,在城市土地市场中兼有多重身份,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中比较强调行政干预的作用。(3)规划是引导与调控城市土地利用最为有效的政府干预手段规划管理手段是城市土地利用中,中央政府纵向干预与地方政府横向干预相结合的实现途径。相对于其他手段方式而言,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它参与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具有综合协调、控制引导的功能,是政府赖以消除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所带来的负外部性以达到某些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世界各国,规划均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在我国,目前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最大的最为核心的基础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两者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地区一级进行城乡土地利用空间管理的总纲性指导依据。规划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控制城市土地利用规模,从定性、定量、定位与定序四个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安排,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通过信息供应,降低城市土地开发交易费用,促进城市经营水平的提高,土地市场的顺利运作。(4)政府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政府干预的首要因素从正面效应上看,现行的集全国人力、财力、物力于某一事件的“举国体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绩,这种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模式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道路的进程,加速土地的集中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但是,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缺乏法律的规范与监督,形成了非制度化地方分权,使得地方官员的权力膨胀,造成地方政府的权力失控。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管理中,由于地方政府的影响力过大,各项规划的实施过程都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受到影响,规划管理部门的权力得不到尊重,导致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出现明显偏差。城市土地利用同时受到计划经济和近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在地方主义、自利动机、政绩观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在实行规划时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人治”大于“法治”,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等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指标不能按规划落实,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大量存在,各级各类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十分普遍,土地资产收益大量流失。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政府有序干预的形成机制,包括:实行制度化分权,规范政府行为;建立管治的理念,将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为制定政策而非执行政策;构建协同规划管理体系,建立一个既能履行中央政府控制意愿的纵向干预、又能体现地方政府发展愿望的横向干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相互制约与共同行动的规划管理体系;完善保障措施,扩大公众参与的主体与途径,提高法治意识,增加法律效力。

王天阳[6](2010)在《我国土地流转整合中土地银行制度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银行运行机制相关文章前提下,对中国城市土地银行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对我国土地运作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然后从土地银行制度的运行机制方面探讨完善土地银行制度、提高土地银行机构效率的措施,综合运用国内外有关土地银行制度相关理论、土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分析、城市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等理论.从城市土地银行功能定位、金融支持机制等方面并且结合国内外城市土地银行融资模式对我国土地银行融资现状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有益的探讨。作为一种创新配置城市土地的方法,其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诸如:城市土地银行制度身份不明确、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导致土地腐败和寻租现象等问题;经过分析并结合中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对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银行制度提出诸如:建立政府授权的城市土地银行运营制度、完善其法律规范、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监督机制等建议,进而就城市土地银行发展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以期对城市土地银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陈晓军[7](2010)在《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自从1996年第一个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市(县)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土地收购储备已经成为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保证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城市土地储备的深入开展,实践中出现了圈土、占地、炒地等诸多的问题,对土地储备属性、内涵的认识也不一致。对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土地储备实践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土地法规及城市土地储备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理论问题、管理模式以及土地储备运转中的储备量测度、融资方式选择和风险评估防范等核心业务管理技术,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案和政策性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土地产权理论、地租理论、资产经营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并界定了城市土地储备的属性、主体、目的、对象与方式;以支配权而非土地形态为主要依据,将城市土地储备定义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而依法取得土地支配权,以不同的形态储存土地以备供应的行为。此定义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健康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2.以优化城市土地管理系统结构、通过委托代理经营实现土地储备经营主体实体化、代理人运转方式规范化和法定针对不同储备对象采用不同的储备方式并尽量缩短实物储备周期为核心,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新构思,并且明确界定了有关主体的职能、权益。研究成果有利于克服土地储备实践中的无序、混乱状态,节制不良行为,提高土地储备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基于城市土地需求量和储备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BP网、输入变量预测模型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组成的城市土地需求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由土地储备结构系数、土地储备市场系数和土地需求量三部分组成的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模型,为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管理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具有应用参考价值。此外,论文还广泛地研究了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中的融资模式和风险管理问题,分别就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土地债券、土地信托、土地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以及土地储备面临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风险的评估、防范等,提出多项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发展机制,以及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吴强[8](2009)在《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民的耕地、盘活企业存量用地,中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提供了一个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经营模式,规范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有效模式。政府通过这项制度,可以垄断土地供给的一级市场并且有效调控土地二级市场,进而有效地对城市土地进行管理与利用。然现阶段,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渠道单一,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储备工作中的资金运营,探索解决土地储备机制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针对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行土地证券化为城市土地储备机构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途径,能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地方政府和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国有土地的管理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具有良好的信用,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城市土地证券化提供了条件,进行土地证券化具有可行性。城市土地实体证券化主要运作模式有债券、股票、信托、基金四种方式。发行土地债券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成本较低、灵活性强,适用于项目融资规模比较大,开发周期相对比较短的项目,尤其更适用于那些银行贷款与城市土地储备所需资金运行时间、期限上不匹配的情况。土地信托融资成本低,募集方式灵活,利率比较灵活,适合用于城市新区土地成片开发等大型项目。城市土地基金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投资周期长的土地项目。文章最后以土地债券为例对土地证券进行了投资者价值分析,研究表明:土地债券与相同或相近期限结构的国债相比,是一种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隆宗佐[9](2008)在《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土地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是指城市土地在不同部门、行业、企业、项目和使用者之间的高效配置和高效使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高效”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指“高效能”,在经济上可以理解为“高效益”,体现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主要方面。第二,指“高效率”,在本文可以理解为城市土地使用的高频率。研究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问题,不但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效率本身,更要研究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效率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此,本文以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借助西方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总体思路,运用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前言,主要论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和主要研究创新。第二大部分是理论研究,由第一至第六章组成,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与城市土地产权、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优化、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与城市用地扩张控制、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途径与评价、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政府调控。其中,在第五章第二节,提出了由房地产、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共同发起成立政府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按标准购买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等促进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观点、新见解。在第五章第五节,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中的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了特定城市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总体特征,从而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发挥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比较优势,及为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评估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的途径和方法。第三大部分是第七章,对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这一大部分的研究,揭示了长沙市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特征、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园区经济等一系列符合长沙市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对促进长沙市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四大部分是结语。

施祖送[10](2008)在《土地储备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1996年9月26日,深圳市成立土地发展投资公司后,各城市纷纷建立了自已的土地储备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运作,土地储备制度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变化。土地储备制度推进了土地金融的发展,抑制了土地炒作,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使国家增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土地储备机构,现行土地储备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土地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土地储备行为,产生了许多问题。法律、政策的缺位,政府的不规范操作和过度干涉,融资渠道的单一等等,给土地储备经营行为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必须对土地储备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为政府完善和制定新的土地储备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形成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三种代表性模式:上海、杭州和武汉。上海模式以市场机制为基本运作机制,充分体现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杭州模式不同于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上海模式,其运作方式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套土地资源的功能。武汉模式以行政指导与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指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在研究风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的概念和内容,构建城市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理论,并深层次剖析城市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风险、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对具体土地储备项目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挖掘出具体土地储备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如土地储备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土地储备对象、范围和储备规模难以界定、对地产市场的不成功预测等因素都给土地储备项目带来巨大风险。最后结合实证研究,借鉴国内外土地储备先进理论和实践,提出一系列防范城市土地储备风险政策,包括土地储备政策的完善、对象、范围和规模的合理确定,建立土地基金等,为政府完善和制定新的土地储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试论建立城市土地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建立城市土地银行(论文提纲范文)

(1)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土地经营相关概念
        2.1.1 土地
        2.1.2 城市土地
        2.1.3 土地经营
    2.2 土地经济学
        2.2.1 地租理论
        2.2.2 地价理论
        2.2.3 供求理论
    2.3 国内外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1 国外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2 国内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3 土地经营模式总结
第三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ZS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3.2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现状
        3.2.1 土地使用情况
        3.2.2 土地经营模式
    3.3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3.3.1 融资模式存在缺陷
        3.3.2 土储规模欠合理
        3.3.3 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3.3.4 未能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及转让进度
        3.3.5 产业引进欠缺与运营能力不足
第四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优化方案
    4.1 土地融资多元化
        4.1.1 土地证券化
        4.1.2 PPP模式应用
    4.2 土储规模合理化确定
        4.2.1 基本思路
        4.2.2 影响土地需求的要素
        4.2.3 土地经营与城市经营有机结合
    4.3 改变土地价格评估方式
        4.3.1 按照成片开发工业用地性质评估土地价格
        4.3.2 按照工业用地与规划用途基准地价中间值进行土地价格评估
        4.3.3 不同评估方式土地价值差额
    4.4 风险防范与控制
        4.4.1 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4.4.2 严控财务风险
        4.4.3 建立地产泡沫预警机制
    4.5 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4.5.1 运营基本方向
        4.5.2 运营基本措施
第五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人才保障
    5.3 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2)T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土地储备的内涵
        1.4.1 土地储备的定义
        1.4.2 土地储备的目标与功能
        1.4.3 土地储备的运作流程
    1.5 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1.5.1 产权理论
        1.5.2 委托—代理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发展现状
    2.2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典型模式
        2.2.1 以上海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
        2.2.2 以杭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
        2.2.3 以武汉为代表的市场政府混合型
        2.2.4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2.3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 立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2.3.2 土地储备主体分工不科学
        2.3.3 融资渠道狭窄
        2.3.4 土地储备的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市土地储备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T市土地储备情况概述
        3.1.1 土地储备机构
        3.1.2 发展阶段与实施成果
        3.1.3 运作模式
        3.1.4 资金来源
    3.2 T市土地储备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3.2.1 法律支撑体系欠缺
        3.2.2 土地储备计划性差
        3.2.3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3.2.4 土地储备结构失衡
        3.2.5 缺少土地储备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
        3.2.6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和监督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T市土地储备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4.1 完善相关立法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储备计划
    4.3 拓宽融资渠道
    4.4 改善土地储备结构
    4.5 建立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
    4.6 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督机制建设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城市土地储备概念研究
        1.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研究
        1.2.3 结论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理论基础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现状
    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分析
        2.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供给分析
    2.3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深度分析
        2.3.1 土地储备制度缺陷降低了土地储备吸融力
        2.3.2 土地储备工作不完善导致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偏高
        2.3.3 土地储备融资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储备资金有效供给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3.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3.2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法律体系建设
        3.2.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3.2.2 现行土地储备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3.2.3 统一土地储备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3.3 城市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1 国外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目标
        3.3.3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土地储备目标
    3.4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及机构设置
        3.4.1 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
        3.4.2 城市土地储备机构设置及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体系
    4.1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环节
        4.1.1 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现状
        4.1.2 城市存量土地收购问题分析
        4.1.3 城市存量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分析
    4.2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开发环节
        4.2.1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控制与资金来源
        4.2.2 优化土地一级开发管理
        4.2.3 土地一级开发运用 BT 模式研究
    4.3 优化土地储备储备环节
        4.3.1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的思路
        4.3.2 构建土地储备量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探索
    5.1 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5.2 城市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分析
    5.3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5.3.1 国外土地基金实施情况
        5.3.2 土地基金在我国的实践
        5.3.3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功能
        5.3.4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性质
        5.3.5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资金来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实证研究
    6.1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作现状
        6.1.1 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资金来源
        6.1.2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用情况
    6.2 北京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
    6.3 北京市土地储备管理工作
        6.3.1 北京市土地储备收购情况
        6.3.2 北京市土地储备开发情况
        6.3.3 北京市土地储备量的测算
    6.4 北京市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6.5 北京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研究工作内容总结
        7.1.2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的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
    (一)农村土地金融创新的理论依据
    (二)农村土地金融创新的困境
        1. 农民有效信贷抵押资产缺乏,获取信贷支持难
        2. 农业生产高风险低收益以及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大与农村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
        3. 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
        4. 农村信用体制建设落后
        5. 农业保险发展落后,相关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不健全
    (三)农村土地金融设计
        1. 国外土地金融制度的比较
        2. 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设计
    (四)不同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二、城市土地金融制度创新
    (一)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债券
    (二)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信托
    (三)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基金
    (四)土地银行
三、土地金融与其他金融之间的互动
    (一)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
    (二)金融市场之间的互动
    (三)风险分担机制的互动

(5)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 ——基于规划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2.2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2.3 城市管治的相关研究
        1.2.4 简要评述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城市土地
        1.3.2 城市土地利用
        1.3.3 政府干预
        1.3.4 政府有序干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土地经济学理论
        2.1.1 城市地租理论
        2.1.2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2.2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社会生态理论
        2.2.3 城市经济学理论
    2.3 城市土地利用合理规模理论
        2.3.1 最小成本理论
        2.3.2 集聚经济理论
    2.4 政府干预理论
        2.4.1 理论来源
        2.4.2 政府管制理论
        2.4.3 城市管治理论
        2.4.4 规划理论
    2.5 分析框架的建立
        2.5.1 分析框架1:政府干预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2.5.2 分析框架2:政府干预的运作方式
第3章 城市土地利用中政府干预的背景
    3.1 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
        3.1.1 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基础——地租
        3.1.2 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方式——供求关系
        3.1.3 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市土地利用
    3.2 市场失灵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3.2.1 市场本身的缺陷
        3.2.2 公共用地的提供
        3.2.3 城市土地公平分配
    3.3 政府对城市土地的干预
        3.3.1 政府干预的目的
        3.3.2 政府干预的手段
        3.3.3 影响政府干预的现实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土地利用中政府干预的方式
    4.1 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干预方式——一般分析范式
        4.1.1 以干预方式的作用路径进行划分的分析范式
        4.1.2 以干预方式的层级特征进行划分的分析范式
    4.2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的制度环境
        4.2.1 土地制度变迁
        4.2.2 户籍管理制度松动
        4.2.3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4.3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的间接手段
        4.3.1 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城市土地市场
        4.3.2 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城市土地市场
        4.3.3 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城市土地利用
    4.4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引导
        4.4.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4.2 城市总体规划
        4.4.3 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中政府干预的效应
    5.1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取得的成就
        5.1.1 市场化干预方式的运用促进了城市化快速发展
        5.1.2 纵向规划干预规范了城市土地利用行为
        5.1.3 横向政府经营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建设
    5.2 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2.1 现行政府管理体制的问题
        5.2.2 现行规划手段的缺陷
        5.2.3 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偏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土地利用中政府有序干预的建立
    6.1 实现前提:理顺政府管理体制
        6.1.1 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权责
        6.1.2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6.1.3 科学划分财权
    6.2 理念构建:从管制到管治
        6.2.1 管制与管治的区别
        6.2.2 政府主体转型
        6.2.3 平衡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6.3 实现途径:构建协同规划管理体系
        6.3.1 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梳理
        6.3.2 城市一级协同规划管理体系的建立
    6.4 保障措施:公众参与和法治
        6.4.1 公众参与的改进
        6.4.2 完善法律保障手段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7.1 政府主导与南京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
        7.1.1 明城墙——城市用地范围的划定
        7.1.2 《首都计划》——城市用地结构的形成
    7.2 政府土地经营与南京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
        7.2.1 政府土地经营的发展历程
        7.2.2 土地供应的变化
        7.2.3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
        7.2.4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模的演变
        7.2.5 河西新城的开发
    7.3 规划引导与南京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
        7.3.1 南京市城市发展战略
        7.3.2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
        7.3.3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7.3.4 有序干预在新一轮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启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我国土地流转整合中土地银行制度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国内外土地银行制度相关问题概述
    1.1 土地银行制度概念
    1.2 国外有关土地银行制度发展现状
    1.3 我国有关土地银行制度发展现状
    1.4 我国土地银行制度现行运作模式
第2章 城市土地银行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2.1 马克思相关土地理论
    2.2 土地供求理论
    2.3 市场失灵理论
    2.4 政府公共管理理论
    2.5 区位理论
第3章 我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的功能定位、金融支持机制
    3.1 城市土地银行制度的功能定位
    3.2 城市土地银行金融支持机制
    3.3 国外城市土地银行融资模式借鉴
    3.4 我国城市土地银行的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3.5 城市土地银行制度的金融支持机制框架设计
第4章 我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我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第5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建议
    5.1 建立政府授权监督下的城市银行运营制度
    5.2 完善城市土地银行制度法律规范
    5.3 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监督机制
    5.4 构建城市土地银行的预警机制
    5.5 其他完善城市土地银行制度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7)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线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城市土地储备经营的理论问题
    2.1 城市储备经营的理论基础
        2.1.1 土地产权理论
        2.1.2 地租理论
        2.1.3 资本经营理论
        2.1.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 城市土地储备的内涵与方式
    2.3 城市储备土地经营的内涵与方式
    2.4 小结
3 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3.1 国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3.1.1 土地银行运作管理模式
        3.1.2 土地储备运作管理模式
        3.1.3 国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的特点
        3.1.4 对我国土地储备管理的启示
    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3.2.1 市场主导型运作管理模式
        3.2.2 政府主导型运作管理模式
        3.2.3 市场政府混合型运作管理模式
        3.2.4 城市土地储备三种运作管理模式比较
        3.2.5 城市土地储备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3.3 改进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的建议
        3.3.1 优化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的结构
        3.3.2 实现代理经营主体实体化
        3.3.3 规范城市土地储备发展公司的运作管理
        3.3.4 法定土地储备方式,缩短实物储备周期
    3.4 小结
4 城市土地需求量与储备量预测
    4.1 城市土地需求量预测
        4.1.1 城市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4.1.2 城市土地需求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4.2 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
        4.2.1 城市土地储备量的影响因素
        4.2.2 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模型
    4.3 实例:西安市土地储备量预测
    4.4 小结
5 城市土地储备融资模式
    5.1 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特点
    5.2 土地储备融资现状
        5.2.1 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5.2.2 土地储备融资存在的问题
    5.3 土地储备融资模式
        5.3.1 土地储备项目融资
        5.3.2 土地债券
        5.3.3 土地信托
        5.3.4 土地资产证券化
    5.4 土地融资模式的实施措施
    5.5 小结
6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
    6.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类别
    6.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估
        6.2.1 土地储备项目风险的测度
        6.2.2 多土地储备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6.2.3 时间序列回归判别
    6.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
        6.3.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原则
        6.3.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目标
        6.3.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措施
    6.4 小结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有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8)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市土地
        1.2.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1.2.3 土地整理
        1.2.4 土地证券化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设计
        1.4.1 行文思路及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城市土地证券化理论基础
    2.1 城市土地证券化原理
        2.1.1 城市土地证券化核心原理
        2.1.2 城市土地证券化基本原理
    2.2 土地证券定价基础理论
        2.2.1 土地债券收益水平测度
        2.2.2 利率期限结构
3 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及可行性分析
    3.1 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分析
        3.1.1 提供一种现代化融资工具
        3.1.2 能够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3.1.3 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新型投资工具
        3.1.4 有利于完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
        3.1.5 能够推动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融合
    3.2 城市土地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3.2.1 城市土地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
        3.2.2 城市土地所有者具有良好的信用
        3.2.3 具备城市土地证券化政治环境
        3.2.4 具备土地证券化经济环境
4 城市土地证券化模式设计
    4.1 城市土地证券化的一般模式
        4.1.1 城市土地实体资产证券化
        4.1.2 城市土地信贷资产证券化
    4.2 城市土地证券化参与主体分析
        4.2.1 城市土地证券化发起人
        4.2.2 SPV
        4.2.3 土地证券信用评级机构
        4.2.4 土地证券信用增级机构
        4.2.5 土地证券承销商
        4.2.6 土地证券投资者
    4.3 城市土地证券化模式设计
        4.3.1 城市土地债券设计
        4.3.2 城市土地信托收益凭证设计
5 城市土地证券定价分析
    5.1 适合证券化的城市土地
    5.2 城市土地定价分析
    5.3 投资者价值分析案例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二、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国外研究述评
        (一)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主要理论研究
        (二)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基本模式的研究
        (三) 关于城市土地开发中土地补偿金问题的研究
        (四) 关于控制城市地价的土地政策研究
        (五) 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
        (六) 国外其他有关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研究
    三、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国内研究述评
        (一)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与集约利用内涵的研究
        (二)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效率的研究
        (三)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利用途径的研究
        (四)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
        (五) 关于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及主要研究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框架
        (三) 主要研究创新
第一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与城市土地产权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
        (一)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分类
        (二)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
    二、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产权理论
        (一) 城市土地所有权
        (二) 城市土地产权
    三、我国城市土地产权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
第二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优化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
        (一)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方式
        (二)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
    二、我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
        (一)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机制的重大变化
        (二) 我国目前的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及特征
    三、我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主要原因分析
    四、我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机制优化
        (一) 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供地模式
        (二) 垄断一级市场的供给
第三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现状
    二、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变化
    三、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
    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解决途径与方法
第四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与城市用地扩张控制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与城市用地的适度规模
    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的趋势要求高效利用城市土地
        (一) 城市用地扩张的趋势
        (二) 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原因
        (三) 近期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特点
    三、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可以缓解耕地资源稀缺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矛盾
    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必须遏制“圈地热”
        (一) “圈地热”的沿革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 “圈地热”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 遏制“圈地热”的对策
    五、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必须控制耕地大量非农化
        (一) 耕地非农化的现状
        (二) 耕地非农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 耕地非农化的原因剖析
        (四) 控制耕地非农化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途径与评价
    一、城市土地开发与再开发
    二、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新路径: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
        (一) 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二) 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
        (三) 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运作特征及其主要环节构成
        (四) 我国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战略构想
        (五) 我国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三、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标准
    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评价
        (一)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二)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定量评价
    五、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聚类分析
        (一) 聚类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二) 我国33个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状况聚类分析
        (三)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状况聚类结果分析
第六章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政府调控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政府干预
        (一) 城市土地市场失灵
        (二)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政府干预
    三、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政府调控
        (一)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与模式
        (二)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调控重心
    四、我国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我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政府调控政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
        (二) 完善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具体管理机制
        (三) 健全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体系
        (四)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挖掘现有城市建设用地潜力
第七章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实证研究
    一、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求优化分析
        (一)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供给分析
        (二)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需求分析
    二、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结构优化分析
    三、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空间扩张及适度控制
        (一) 长沙市旧城变迁、拆迁及改造
        (二) 长沙市城市土地总面积扩张
        (三) 长沙市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张趋势及其适度控制
    四、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途径、业绩与评价
        (一) 长沙市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及土地税收状况
        (二)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重要因子分析
        (三)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评价
    五、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主要原因分析
    六、长沙市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政策建议
        (一) 继续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
        (二)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三) 大力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四) 适度扩大城市规模
        (五) 逐步转变土地供给机制
        (六)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园区经济
结语
    一、结论
    二、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土地储备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思路
    1.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 土地储备制度发展和研究综述
    2.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性质及其发展状况
        2.1.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
        2.1.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状况
    2.2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模式介绍
        2.2.1 市场主导型
        2.2.2 政府主导型
        2.2.3 行政指导与市场相结合型
    2.3 国内土地储备风险研究综述
        2.3.1 风险的含义及属性
        2.3.2 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
        2.3.3 城市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2.3.4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文献综述
    2.4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综述
        2.4.1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模式
        2.4.2 国外土地储备法律
3 城市土地储备经营风险种类
    3.1 制度风险
        3.1.1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
        3.1.2 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法律定位不明
        3.1.3 土地来源、取得方式的合法性质疑
        3.1.4 政策的变动性
        3.1.5 部门协调带来的风险
        3.1.6 政府的过度干预
    3.2 融资风险
        3.2.1 土地储备资金来源
        3.2.2 土地储备贷款风险
        3.2.3 融资渠道风险
        3.2.4 利率风险、变现风险和财务风险
        3.2.5 信用风险
    3.3 经营风险
        3.3.1 房地产市场波动所致的储备土地收购、售卖价格波动
        3.3.2 政府干预失灵的风险
        3.3.3 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成本不确定的风险
4 武汉市汉阳区鹦鹉村土地储备项目风险分析
    4.1 武汉市土地储备实施背景
        4.1.1 传统土地供应模式不利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
        4.1.2 土地管理体制不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4.1.3 地产市场的消化空间有限
    4.2 武汉市土地储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4.2.1 受托企业积极性难以调动
        4.2.2 受托企业融资困难
        4.2.3 一事一议的形式过于凌乱,缺乏规范
    4.3 项目简介
        4.3.1 地块简介
        4.3.2 规划要求
    4.4 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4.4.1 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4.4.2 蒙特卡罗方法
        4.4.3 系统风险分析方法
    4.5 层次分析法
        4.5.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5.2 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
    4.6 项目风险分析
        4.6.1 分析模型的建立
        4.6.2 分析过程研究
        4.6.3 评价结果分析
5 城市土地储备经营风险防范对策
    5.1 制度风险的防范策略
        5.1.1 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法规
        5.1.2 明确政府及其委托机构在土地收储过程中的合法性
        5.1.3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5.1.4 确定合理土地储备规模
        5.1.5 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5.2 融资风险的响应策略
        5.2.1 构建多种融资渠道降低土地储备机构资金风险,建立土地基金
        5.2.2 构建地产泡沫的预警机制
        5.2.3 充分研究当地经济环境和土地市场发育状况
    5.3 经营风险的防范策略
        5.3.1 通过“三种产权保证”降低土地储备机构运营风险
        5.3.2 通过不同的土地储备方式进行风险分担
        5.3.3 通过合作进行土地征购和整理进行风险分担
6 结语和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论建立城市土地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 [1]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D]. 林黎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2]T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D]. 巩力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D]. 于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4]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J]. 阮小莉,杨恩. 改革, 2011(02)
  • [5]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 ——基于规划的视角[D]. 陈哲.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6]我国土地流转整合中土地银行制度运行机制研究[D]. 王天阳. 吉林大学, 2010(12)
  • [7]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D]. 陈晓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09)
  • [8]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D]. 吴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2)
  • [9]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 隆宗佐.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土地储备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施祖送.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论城市土地银行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