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葡萄引种栽培报告

沙地葡萄引种栽培报告

一、沙地葡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凡[1](2020)在《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16个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实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5种单体花色苷含量,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探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花色苷积累的差异,以期为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新品种的引种或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存在显着差异。在葡萄果实成熟期,欧亚种葡萄中‘品丽珠623’和‘赤霞珠170’果实百粒重较小,‘马瑟兰’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黑比诺’、‘赤霞珠169’和‘马瑟兰’分别在采收期积累较多可滴定酸和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欧山种葡萄中‘北玺’果实百粒重较小,‘北馨’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北红’果实中可滴定酸和酚类物质含量最高,与欧亚种葡萄相比,欧山种葡萄呈现出高糖高花色苷特性。2.在5种单体花色苷含量方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在成熟采收期,欧亚种葡萄‘小味儿多’果实中花青素-3-O-葡萄糖、花翠素-3-O-葡萄糖和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均为最高,‘马瑟兰’果实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西拉’果实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欧山种葡萄‘北红’果实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北醇’果实具有较高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欧业种葡萄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含量高于欧山种葡萄。3.在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方面,与欧亚种葡萄相比,采收期欧山种葡萄果实PAL,C4H,4CL酶活性均较高,其中‘北红’葡萄果实中各酶活性均为最高。4.在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存在显着差异。采收期欧亚种葡萄‘马瑟兰’果实相对表达量VvPAL显着高于其他品种;VvC4H相对表达量以欧亚种葡萄‘桑娇维塞’为最高;欧山种葡萄果实VvF3’H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欧亚种葡萄,欧亚种葡萄‘西拉’VvF3’H相对表达量为最高;欧亚种与欧山种葡萄果实VvF3’5’H相对表达量均较低,欧山种葡萄除‘北红’外其余葡萄品种与对照相比,均表达下调;VvUFGT相对表达量以欧山种葡萄‘北玺’和欧亚种葡萄‘品丽珠623’为最高,且不同种葡萄均为上调表达;与欧亚种葡萄相比,欧山种葡萄果实VvMybA1相对表达量较高,‘新北醇’和‘北玺’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因此,不同种间葡萄通过VvPAL、VvF3’H、VvF3’5’H和VvUFGT等基因表达,调控PAL、C4H和4CL合成相关酶,影响果实中5中单体花色苷的积累。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本试验的条件下,欧亚种葡萄‘马瑟兰’和欧山种葡萄‘北红’果实中花色苷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品种。

李斯琪[2](2018)在《葡萄花叶病害病毒病原物的鉴定与分子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葡萄属于葡萄科葡萄属,是木质藤本植物。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产业的不断扩大,不规范的扩繁和引种方法导致葡萄病毒病广泛传播至各地,造成葡萄病毒的大面积传播。然而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尚不完善,检测过程时间长且效率低,因此,探索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葡萄病毒病种类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葡萄花叶病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iRNA测序和RNAseq高通量测序初步明确该病害的病毒病原物种类和分子特性,并着重对葡萄斑点病毒的分子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该类病毒病原物检测的RT-PCR方法,为葡萄无病毒苗木繁育和健康栽培提供重要的分析手段。主要结果如下:(1)2017年510月对河北保定清西陵葡萄园内的葡萄花叶症状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葡萄园内共为10列葡萄苗,共8个品种,分别为巨峰、藤稔、美夏40、巨玫瑰、西康、马奶葡萄、红提、黑提,葡萄花叶病毒在各个品种上均有侵染,且发病率最高达31.11%。表明因葡萄花叶病毒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所以对葡萄的多个品种均可造成侵染,且防治困难。(2)在保定清西陵的葡萄园采集表现为褪绿斑驳、花叶斑驳及脉明等症状的葡萄叶片,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siRNA深度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葡萄花叶病害由6种病毒复合侵染导致,其中包括3种病毒和3种类病毒。3种病毒: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1),葡萄卷叶伴随相关病毒-2(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2,GLRaV-2);3种类病毒:葡萄黄斑类病毒-1(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 1,GYSVd-1),葡萄黄斑类病毒-2(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 2,GYSVd-2),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HSVd)。由上述6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的葡萄花叶病害的研究未见报道。(3)通过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MiSeq测序后得到4735047条sRNAs。sRNAs数据长度大部分集中在20-24nt之间,以20nt和21nt为主。经Velvet组装后获得了942条contigs,contigs的平均长度为62bp,其中长度大于100bp的contigs有53条。(4)通过RNAseq测序组装获得近基因组全长序列,与已报道的来自意大利的GFkV分离物MT48(登录号:AJ309022)同源性较低。本研究对REP和CP氨基酸序列分别进行多重比对,结果表明REP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物间存在17个氨基酸变异位点,8个简约信息位点,9个单一变异位点,有明显分子差异;CP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物之间存在7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38个简约信息位点,33个单一变异位点,变异较为明显。通过将本研究的保定GFkV的REP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获得的12个GFkV分离物REP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GFkV保定分离物与GFkV马其顿分离物(KF594431.1)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将来自保定样品的GFkV的CP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已经登录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斯洛伐克GFkV分离物(JN133953.1)及巴西GFkV分离物(KX828706.1)亲缘性较高。(5)采集带有葡萄花叶病害的叶片样品,从中提取总RNA。以RNAseq测序获得的contigs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通过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RT-PCR检测,证明表现为花叶症状的葡萄叶片样品带有葡萄斑点病毒、沙地葡萄茎痘病毒、葡萄卷叶伴随相关病毒-2、葡萄黄痘类病毒-1、葡萄黄痘类病毒-2和啤酒花矮化类病毒6种病毒,与siRNA测序和RNAseq高通量测序检测到的病毒种类一致。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该类病毒病原物检测的RT-PCR方法,为葡萄无病毒苗木繁育和健康栽培提供重要的分析手段。

简小楠[3](2017)在《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阳光玫瑰(シャィソマスカツト,Shine Muscat)是欧美杂交种中晚熟鲜食葡萄品种。该品种具有果粒光亮,外观优美,肉质脆、果汁多并带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抗病性强、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等优点,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本试验以阳光玫瑰为接穗材料,以 420A、3309C、Gloire、225Ru、101-14、101、5C、110R、Macadams、5BB、抗砧3号、红富士、S04、巨峰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研究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了 14种砧木对’阳光玫瑰’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浙江海宁围垦海涂地阳光玫瑰的优良砧木,以提高其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浙江地区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石砧木对’阳光玫瑰’物候期的影响:砧木Gloire、101、5C、Macadams在物候期的8个指标中(萌芽期、展叶期、花序初始形成、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果实变软着色期、果实完熟期)都早于自根苗,因此这四种砧木嫁接能使阳光玫瑰成熟提早,其中成熟最早的砧木为5C,比自根苗提早7天成熟。砧木420A的变软转色期比自根晚8天。2.砧木对’阳光玫瑰’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砧木101-14在新稍生长的三个指标中(主干直径、节间直径、节间长度),都高于自根,显着增强了接穗的生长势,其中节间直径比自根高0.11cm,节间长度比自根高3.4cm;且接穗的光合作用显着增强,光合速率比自根高出0.59μmol/m2.s。砧木Gloire在结果习性的三个指标(萌芽率、结果枝率、产量)比自根分别高3.9%、2.3%、85.12kg。砧木110R的萌芽率最高,比自根苗高9.8%。砧木抗砧3号结果枝率最高,比自根苗高8.7%。砧木3309C亩产量最高,比自根苗高510.72kg。常用砧木红富士的萌芽率和结果枝率比自根苗分别高7.4%和4.2%,但是产量比自根苗低234.08kg。3.砧木对’阳光玫瑰’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砧木3309C、Gloire和S04显着增大果穗和果粒,果穗重量最大的砧木是3309C,比自根高240.83g;果粒重量最大的砧木Gloire比自根高0.58g。果实平均硬度基本处于0.4左右,5C的硬度最好,比自根苗高0.05,常用砧木红富士与自根苗一致。砧木225Ru、5C、Macadams的L*值较大,高达50以上,砧木225Ru的亮度最大,比自根苗高4.99,红富士砧木比自根苗高1.64,果锈是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观察记载过程中发现砧木420A、3309C、Gloire、225Ru、101、5C、Macadams及S04未发现果锈;4.砧木对’阳光玫瑰’果实内在品质影响:砧木225Ru、101、S04的果糖及总糖含量较其他砧木和自根苗相比均差异极显着,果糖及总糖含量最高的砧木225Ru比自根苗分别高12.33mg/g、29.16mg/g,巨峰的果糖及总糖含量最低,比自根苗低13.90mg/g、25.42mg/g,自根苗的果糖及总糖含量比常用砧木红富士分别高3.44mg/g、3.93mg/g。酒石酸含量较其他砧木和自根苗相比均差异不显着。L-苹果酸含量中3309C、225Ru较其他砧木和自根苗相比均差异极显着;同一时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225Ru砧木,比自根苗高2.96个Brix,常用砧木红富士比自根苗高1.02个 Brix。5.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按照模糊原理,综合评价砧穗组合植株在早熟性、主干直径、节间直径、节间长度、产量、均粒重、果实亮度、总糖及总酸含量的9个指标,最终评判结果:在浙江海宁围垦海涂地,与自根苗比较,与品种阳光玫瑰适宜性较好的砧木品种有3309C、S04、Gloire,解决了在生产上存在的果锈和果穗大小粒的问题,与示范基地生产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王忠跃[4](2014)在《防控葡萄根瘤蚜复种植物筛选及防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葡萄根瘤蚜起源于北美落基山脉东部,是世界范围内葡萄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自葡萄根瘤蚜1867年在法国被发现并迅速传遍欧洲及世界主要葡萄种植区,使葡萄种植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后,科学家们曾经探索和尝试了各种防治手段,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检疫等都用于防控葡萄根瘤蚜,但最终证实只有以起源美洲的Vitis属植物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结合植物检疫才是防控葡萄根瘤蚜最为有效的手段,并且自1930年以来广泛的用于葡萄根瘤蚜的防控,而在此之后其它措施的研究也受到削弱。然而嫁接抗虫砧木因为与根瘤蚜的协同进化而产生抗性,1983年第一次监测到葡萄抗根瘤蚜砧木AxR#1抗性失效,并在美国加州造成巨额损失,之后不断有葡萄根瘤蚜遗传多态性及与寄主的协调进化关系或发现抗虫砧木抗性丧失的文献报道。因此,探索其他更加有效的手段防控葡萄根瘤蚜,成为世界上一项重要的技术需求和研究热点,也是我国保障葡萄产业正常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复合种植方法防治葡萄根瘤蚜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根系提取液对葡萄根瘤蚜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根系物质及烟碱均对葡萄根瘤蚜具有生物活性,使根瘤蚜死亡率增加、若蚜发育历期延长和成蚜寿命缩短、繁殖率降低。田间试验证实,葡萄园复种烟草能够有效防治葡萄根瘤蚜,葡萄根瘤蚜种群数量下降、新根数量增加、树势得到恢复、葡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三年持续种植烟草,使葡萄根瘤蚜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树势得到恢复。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复种植物之间根系交叉可以把具有杀虫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输送到土壤中的靶标,复合种植植物持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达到长效控制病虫害种群的目的。本试验证实了复合种植方法防治葡萄根瘤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为寻找葡萄园能够防控根瘤蚜的系列复合种植植物提供思路和依据。(2)按照本研究复合种植植物的筛选要求,通过资料查询和咨询专家,从文献报道中查询到的94种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中草药种类中,筛选了牛膝、罗勒等18种中草药植物,并进行葡萄园复种种植试验,对出苗率、叶片面积、株高、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等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测定和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牛膝、紫苑、罗勒、紫苏、薄荷、猫薄荷、决明子等7种中草药的数据与资料上这些植物生长性状的描述一致,能够在葡萄架下正常生长,作为备选植物进行下一步试验。(3)室内生物测定证实了牛膝、紫苑等7种中药的根系中的物质均能降低葡萄根瘤蚜存活率、延长若蚜发育历期和缩短成蚜寿命、减少产卵量等;盆栽试验证实,这7种中草药与葡萄混合种植,也表现出显着影响,表现为新根数量多、种群数量小、新根受害率低,说明中草药的根系中的杀虫物质可以通过根系分泌到达土壤环境,接触根系上的靶标;并且,这种对葡萄根瘤蚜的影响和防治效果,室内试验和盆栽试验一致,防控效果的顺序为:牛膝>紫苑>罗勒>决明子>紫苏>猫薄荷>薄荷。盆栽试验同时证实,葡萄园栽种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对防治葡萄根瘤蚜有明显作用;从盆栽试验的两种接种方式结果对比看,葡萄园复种植物的种植时间长短对防控效果有影响,种植时间越长防控效果越好,不但说明了杀虫活性物质可能在土壤中积累,也同时说明在没有被感染的葡萄园种植筛选的防控根瘤蚜复种植物,可能对葡萄根瘤蚜在田间的传播扩散有抑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测试了牛膝、紫苑等7种中草药粗提液对葡萄根瘤蚜一龄若蚜对葡萄根瘤蚜嗅觉行为反应,结果显示各处理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没有明显的吸引或驱避作用。这一结果表明,这些复种植物对葡萄根瘤蚜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次生代谢物质的触杀或胃毒作用实现的,与挥发性物质的味觉作用无关。(4)对牛膝根系已知的104种化学成分中能够得到的22种进行了对葡萄根瘤蚜活性活性的室内生物测定,证实了β-蜕皮甾酮是对葡萄根瘤蚜的高活性物质。经根系粗提液和纯β-蜕皮甾酮的生物测定结果LC50显示,在同等β-蜕皮甾酮剂量情况下,根系粗提液的活性明显高于纯β-蜕皮甾酮,说明牛膝根系中还有其他对葡萄根瘤蚜有效的活性物质或者是β-蜕皮甾酮与其他化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牛膝中β-蜕皮甾酮的杀虫活性,也为β-蜕皮甾酮对其他种类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及田间使用等虫害防控技术的开发探讨提供了基础。测定结果显示,葡萄园种植的牛膝根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与市场上购买的作为中草药的牛膝含量基本一致。(5)携带病毒毒源葡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摩擦接种,试验了5种备选的中草药植物感染、携带和传播10种我国存在的葡萄重要病毒的可能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试验中草药植株的被测病毒均无目的条带,不携带任何所检验的病毒,证实这5种中草药植物没有携带这10种病毒,也没有通过接种传播到5种中草药植株上;文献报道及网站查询,这五种中草药也没有被葡萄病毒侵染的报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园中种植这5种中草药没有携带、感染和传播重要葡萄病毒的风险。(6)使用根际土淋溶液、复合种植等处理方式,对筛选的牛膝、紫苑和荆芥通过葡萄盆栽试验进行了化感作用测定。结果显示:根际土的土壤浸提液对葡萄萌发及葡萄苗生长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着;中草药与葡萄混合种植对葡萄枝条萌芽、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量也无显着影响。葡萄园复种其他植物,不能对葡萄的种植和生长有负面的化感作用,是选择葡萄园复种植物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研究结果说明,葡萄园可以与牛膝、紫苑和荆芥等三种中草药进行单季复合种植;连续复合种植同一种中草药,是否存在对葡萄有负面作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试验测试和验证。

梅军霞[5](2014)在《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红玛斯卡特为欧亚杂交中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又名红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葡萄的红色变异。因花芽分化优良,产量高且耐储藏,果实玫瑰香味浓厚,品质优,市场上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不足之处是在南方气候设施栽培条件,雨热同季气候下,易发生病害,造成植株徒长,果粒偏小、着色不均匀等。本试验拟以红玛斯卡特为接穗材料,以’420A’、3309C’、101’、Rupestrisdulot’、’Beaument’、’Macadams’、’Freedom’、’KangzhenNO.1’、’KangzhenNO.5’、Beta’、’Huajia NO.8’、’SO4’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并与自根苗相比较,研究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分析和测定12种砧木对嫁接植株‘红玛斯卡特’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浙江地区红玛斯卡特的抗性优良砧木,最大限度的克服其缺点,提高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浙江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砧木品种的嫁接繁殖试验表明:不同砧木嫁接‘红玛斯卡特’的嫁接成活率差别明显,其中砧木‘抗砧1号’、‘贝达’、‘420A’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100%,且嫁接苗的质量良好;砧木‘101’嫁接成活率其次,达88.9%,说明这4种砧木与‘红玛斯卡特’的嫁接亲和性较好。2.物候期方面:萌芽最早的是抗砧5号,比自根苗早4天,果实着色也最早,相反果实着色最迟的是华佳8号嫁接株果实待到7月中旬初着色,比自根苗晚10天;开花最早的是Macadams、抗砧5号比自根苗早3天,比自根苗开花迟的是砧木Beta、华佳8号。根据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软熟转色期,可以看出砧木Beaument、Macadams、抗砧5号嫁接能促早红玛斯卡特果实转色成熟,而砧木抗砧1号、Beta、华佳8号稍延成熟。3.生长结果习性方面:①生长方面:砧木’Rupestrisdulot’、’Kangzhen NO.5’、’Kangzhen NO.1’、’Macadams’对植株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增强其生长势;②结果方面:萌芽率最高的是Macadams,84.44%,萌芽率最低的是420A,65.75%低于自根苗8.06%;结果枝率最高420A比最低Freedom高18.56%,结果枝率和萌芽率共同影响着品种产量;以’420A’、’SO4’、Macadams’、Freedom’砧木嫁接的植株比自根苗明显提高产量。4.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方面:①外观,各组合间果实着色差异显着,其中h值小于0.3的有砧木101、Macadams、抗砧5号、华佳8号和自根苗,相反h值大于1的有抗砧1号、420A嫁接的品种,h值结果与试验基地实际表现相一致,砧木’101’、Macadams’、’Kangzhen NO.5’、HuajiaNO.8’嫁接的植株和扦插苗果实外观着色较紫红均匀。显着增大果穗和果粒的有砧木’Beaument’和’Freedom’。②内在,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树的果实内在营养物质含量区别很大,其中同一时期采收的成熟果实中营养物质TSS含量、Vc含量和影响口感的固酸比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嫁接砧木’Rupestrisdulot’、101’和’Kangzhen NO.5’,分别为19.63%、6.88mg/100g、11.72.5.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得知:浙江地区与品种红玛斯卡特适宜性较好的砧木品种有‘S04’、‘抗砧5号’,且评判结果数值都大于0.6,均优于自根苗,与示范基地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吕庆峰[6](2013)在《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葡萄酒产业从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成立到2012年正好120年历史。历经1949年前战乱、1949年后经济困难、十年文革三个时期巨大创伤,新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生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迅速起飞,中国葡萄酒产业随之进入迅速发展轨道。历经三十年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今已达到生产量世界第六、消费量世界第五的排名。在当今葡萄酒文化世界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声音仍然很微弱,我们虽然已是葡萄酒生产大国,但还不是葡萄酒生产强国。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作为工业是从西方传入,现在的葡萄酒文化主要是指以法国葡萄酒文化为蓝本西方葡萄酒文化,但中国也有很深厚葡萄用于酿酒的历史积淀。在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导致对“本原性”或“起源性”问题的漠视,“中国”生活形式的内在韵律和自我指向始终没有能够被揭示、发挥、确立出来。从产业化角度系统研究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是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自身历史连续性的问题,是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是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自我审视。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历史的连续性,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是从研究上确立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努力。只有抱着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政治眼光,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经验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价值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系统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也为以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产业化栽培、葡萄酒酿造工艺发展方向、葡萄酒产业集聚化发展问题、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未来研究打下基础,也有助于以后将中国葡萄酒产业纳入产业经济学、文化学、政策学的体系和框架进行专门研究。本研究以葡萄酒产业链条为横轴,以近现代百余年葡萄酒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历程为纵轴,综合运用历史学、产业经济学、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近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并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前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系统梳理中国葡萄酒产业从诞生到当前的发展历史,采用“横排竖写”的方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作传。将原料栽培、酿酒和设备、流通和市场到产业化道路的葡萄酒产业问题从产业诞生到21世纪初的历史系统梳理,力求建立起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的完整性。(2)在观照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并仔细审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国际化前景。葡萄酒消费在中国将持续高速增长很长时间、中国葡萄酒文化将会确立、中国葡萄酒产业必将进入主要出口国行列。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提高水准、锻炼国际眼光,主动参与行业国际竞争、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3)伴随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剧增,吸引大批国内外财富集团投资中国葡萄酒业。大量国外投资和进口酒涌入一方面为中国带来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国产葡萄酒生产提出挑战。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水准和文化水准,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4)从文化政治意义来讲,中国葡萄酒文化只有抵抗才有现代性,中西方文化迥异,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制度、饮食结构相差甚大,一旦全盘接受西方葡萄酒文化及其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就丧失了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就等于放弃对自身普遍性的追求,从而就没有未来的路可走。中国葡萄酒产业通向未来的路,必须要回到自身存在的本原,并具把自身特色都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最终要创造出鲜明的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之路必须经由对自身历史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对外来的现成的葡萄酒文化的单纯模仿不是路。如果我们总是在模仿西方葡萄酒文化,追赶法国葡萄酒产业,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最高只能达到其复制品或者叫赝品的程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等同或超越它们的高度。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从自身历史找到自觉、自信,从而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刘昆玉[7](2014)在《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腺枝葡萄(Vitis adenoclada Hand.-Mazz)是一种中国特有野生葡萄种类,广泛分布于湖南省、福建省、广西区等长江以南省区。本论文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葡萄教学科研基地收集的腺枝葡萄的不同类型及引自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腺枝葡萄等为试材,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进行扦插生根与嫁接亲和力及光合特性研究,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对腺枝葡萄抗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葡萄抗性育种以及探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腺枝葡萄根据花器官的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两性花类型、雄花类型和雌花类型;最主要的特征是嫩枝具有紫红色腺毛。在外观形态上,三种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别,雄株不着生果粒是其主要区别。2.腺枝葡萄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物候期基本相同,在湖南省长沙市,4月中旬开始萌芽,6月上、中旬开始开花,9月下旬果实充分成熟,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植株落叶,进入休眠。3.硬枝扦插成活率腺枝葡萄较华东葡萄高,但较巨峰(成活率95%左右)及栽培葡萄品种低。插穗直径以8~10mm成活率最高。红宝石无核、红地球、美人指、粉红亚都蜜等栽培品种以腺枝葡萄为砧木,嫁接成活率为40%-70%,明显低于5BB、贝达、刺葡萄、华佳8号等砧木。嫁接后成枝率、结果枝率、接穗叶面积也低于其他砧木,但抗病性明显强于5BB、贝达、华佳8号等三种砧木。4.在相同的有效辐射强度下,腺枝葡萄的光合能力比毛葡萄弱。腺枝葡萄的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其光饱和点为15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90μmolm-2s-1。腺枝葡萄的胞间C02浓度较高,在较低浓度C02的条件下,C02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强。5.腺枝葡萄对葡萄黑痘病和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较强;在与抗霜霉病相关的生化指标中,腺枝葡萄叶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而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呈上升趋势;与抗黑痘病的相关的生化指标中,腺枝葡萄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发病时间逐渐推移逐渐上升,而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则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呈先上升,随后下降的趋势。6.以腺枝葡萄等19份葡萄材料叶片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种间分布在0.0705~2.3762,变化幅度很大,反映出腺枝葡萄种内的形态多样性,也充分反映了葡萄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多样性。7.建立了EST-SSR反应体系,适合于腺枝葡萄。用形态学差异较大的维多利亚,腺枝葡萄-1,户太8号,贝达等4个葡萄种类和品种,用16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一共筛选出8对引物,其多态性较好,再进一步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9条DNA带,有37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数的75.51%。8.本研究对腺枝葡萄等23份葡萄资源与品种进行EST-SSR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0.8为临界值时,可将试验材料分为8个类群。腺枝葡萄与毛葡萄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556,亲缘关系比较近,腺枝葡萄与毛葡萄归为一组。

钟晓敏[8](2012)在《酿酒葡萄蛇龙珠优系筛选及其起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蛇龙珠是19世纪末由张裕公司从欧洲引进的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其酿酒性状优异,与赤霞珠、品丽珠并称“三珠”姊妹,是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但是长期以来蛇龙珠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发现,生产上种植的蛇龙珠有多个类型,其中徒长类型结果性能较差,而且蛇龙珠带毒率很高,尤其是卷叶病毒病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本课题在前人筛选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田间观察及实验,从6个不同来源的蛇龙珠群体中获得了7株无病毒且果实性状好的蛇龙珠优系;并运用SSR分子标记,以不同来源蛇龙珠株系及赤霞珠、品丽珠、卡美耐、大解百纳等品种为材料,进一步研究了蛇龙珠的亲缘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连续田间观察及两年病毒检测确定了12个无病毒单株(CG1-2,CG2-5、CG2-8,CG3-1、CG3-2及CG3-10,CG4-2、CG4-5,CG5-6,CG6-1、CG6-2及CG6-6)。通过研究各株系的酿酒性状,从中筛选出7个优良的蛇龙珠无病毒单株:CG1-2,CG2-5、CG2-8,CG5-6,CG6-1、CG6-2及CG6-6。2.对蛇龙珠不同群体所选株系进行果实品质及葡萄酒理化指标测定得知,CG1和CG2果粒小,产量低,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高(0.48mg/ml、0.55mg/ml),颜色较深(色度分别为4.7、5.2);CG5和CG6果粒大,丰产,果实含糖量高(>190g/L);CG3整体表现一般;CG4果粒小,产量低,但葡萄酒颜色浅,酚类物质含量低,表现较差。3.对蛇龙珠不同群体进行葡萄酒感官品评初步得出:CG1和CG2所酿葡萄酒具有宝石红色,带有明显果香,酒体醇厚,具有良好的蛇龙珠品种典型性,是两个较好的株系;CG4和CG6酿酒性状较差,CG4颜色浅,酒体单薄,而CG6虽然颜色深但是酸味过重,平衡感差,缺乏典型性;CG3和CG5酒质中庸,具有品种典型性。4.运用气质联用测定蛇龙珠不同群体香气物质表明:CG1香气物质种类最多(76种),CG3香气物质种数最少(60种),CG5香气物质含量最大(174.49mg/L)。其中,CG1和CG2含萜烯类物质种数最多(均为19种),含量也最大(分别为13.28mg/L、12.2mg/L),CG5和CG6醇类和酯类含量都较高(98.87mg/L、91.06mg/L),CG3除了酯类含量较高外(94.2mg/L),其他香气物质含量都较低;CG4香气物质种类多但各类物质含量均很低。5.本研究选用了32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以7个不同来源的蛇龙珠株系、品丽珠、赤霞珠、卡美耐、大解百纳等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蛇龙珠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各株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蛇龙珠与法国古老的品种卡美耐(Carmenere)的相似度达98.29%-100%,由此认为,蛇龙珠就是卡美耐。研究还表明蛇龙珠的亲本也是品丽珠和大解百纳(Gros Cabernet),蛇龙珠与品丽珠的相似度为65%,高于其他解百纳系列的品种,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把蛇龙珠误认为是品丽珠。

张永辉[9](2011)在《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分子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种类最多,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已知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共有38个种1个亚种和7个变种。如此丰富多彩的葡萄属种质资源不仅对葡萄科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也是阐明世界葡萄起源、演化和生物多样性必不可少的重要证据。本研究对包含16个中国葡萄野生种及其近缘植物的81份材料进行染色体基因组DNA、叶绿体DNA序列和核糖体ITS序列的研究,探讨了我国葡萄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ISSR标记对包含16个中国葡萄野生种及其近缘植物的81份材料进行分类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带型清晰、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分子量在300~2000bp之间的185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75个,多态百分率为94.6%。根据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81份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0.99。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3处,79份真葡萄亚属材料聚成22类,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确定该标记技术可以作为传统分类研究的辅助手段。(2)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的引物UBC807、UBC810、UBC811、UBC812、UBC818、UBC826、UBC827、UBC835、UBC836、UBC855、UBC856、UBC868和UBC89等,可以作为葡萄属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重要引物。(3)通过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早期入圃时误定为毛葡萄的‘毛葡萄1099’材料确定为桑叶葡萄,进一步证实了‘万县野葡萄’、‘福建野葡萄’属于华东葡萄,并把‘福建野葡萄’和‘华东葡萄1058’确定为同物异名材料。(4)首次利用cpDNA序列和ITS序列构建了16个中国葡萄野生种及其近缘植物的22份材料的分子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表明,cpDNA序列和ITS序列未能完全阐明22份葡萄属不同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其它手段对上述材料的分类及系统进化关系作进一步研究。(5)cpDNA序列聚类结果表明,22份葡萄属不同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大陆性地理分布相一致,能够从母本遗传信息中体现出地理隔离对葡萄属植物进化产生的影响。(6)综合分析cpDNA序列和ITS序列的聚类结果,初步推断‘燕山葡萄0947’是一个种间杂种,其母本为中国野生葡萄的某个种,父本为河岸葡萄;并根据上述实验方法推断桑叶葡萄为一个独立的种。

房玉林,孙伟,张振文,惠竹梅,刘旭[10](2010)在《葡萄砧木的研究和利用概况》文中指出本文主要描述了国内外葡萄砧木的研究概况、砧木特性、砧木的嫁接原理、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砧穗组合的选配,为选育或引进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葡萄砧木品种和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二、沙地葡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地葡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酿酒葡萄品种
    1.2 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1.3 花色苷的生物合成
    1.4 不同种酿酒葡萄果实花色苷的差异性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组分的差异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试验方法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葡萄花叶病害病毒病原物的鉴定与分子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度测序技术在病毒鉴定上的应用
        1.2.2 sRNA在病毒鉴定上的应用
        1.2.3 葡萄斑点病毒的研究进展
        1.2.4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研究进展
        1.2.5 葡萄卷叶伴随相关病毒-2研究进展
    1.3 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葡萄病害发生情况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样品来源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厂家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准备和深度测序
        3.2.2 sRNA序列的分析和组装
        3.2.3 序列分析
        3.2.4 葡萄病毒病害的PT-PCR检测
4 结果与分析
    4.1 病害调查分析
    4.2 siRNA深度测序样品中病毒的种类分析
    4.3 siRNA深度测序的原始数据分析
    4.4 病毒分子特性研究
        4.4.1 RNAseq测序分析
        4.4.2 测序结果一致性分析
        4.4.3 GFk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4.5 PT-PCR检测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3)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国外葡萄嫁接栽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3 国内葡萄嫁接栽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4 阳光玫瑰的研究进展
    5 常见葡萄砧木品种及其特性
        5.1 葡萄砧木资源
        5.2 育种材料的三个重要杂交组合
    6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6.1 嫁接亲和力
        6.2 砧木对接穗的影响
        6.3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基地
    2 材料、仪器与试剂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统计分析
    3 试验方法
        3.1 生物学特征调查
        3.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2.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新梢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2.3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结果习性的影响
    3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穗果粒的影响
        3.1.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硬度的影响
        3.1.3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光泽的影响
        3.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糖酸的影响
        3.2.1.1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糖的影响
        3.2.1.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酸的影响
        3.2.2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糖酸比的影响
        3.2.3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影响
    4 模糊综合评判
第四章 讨论
    1 优良砧木的条件
    2 砧木对阳光玫瑰生长势的影响
    3 砧木对阳光玫瑰产量的影响
    4 砧木对阳光玫瑰品质的影响
        4.1 砧木对阳光玫瑰外在品质的影响
        4.2 砧木对阳光玫瑰内在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防控葡萄根瘤蚜复种植物筛选及防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葡萄根瘤蚜研究概况
        1.1.1 葡萄根瘤蚜的分类地位
        1.1.2 葡萄根瘤蚜的形态特征与识别
        1.1.3 葡萄根瘤蚜的为害特点和危害
        1.1.4 葡萄根瘤蚜的生物学特征
        1.1.5 葡萄根瘤蚜的年消长动态
        1.1.6 葡萄根瘤蚜生态学特征
        1.1.7 葡萄根瘤蚜的防治
        1.1.8 葡萄根瘤蚜的最新研究进展
    1.2 复合种植的概念
        1.2.1 复合种植的概念
        1.2.2 复合种植的研究进展
        1.2.3 复合种植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1.2.4 葡萄园内复合种植的筛选
    1.3 植物化感作用
        1.3.1 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
        1.3.2 植物化感物质产生与释放
        1.3.3 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影响因子
        1.3.4 化感物质的生态作用与利用
        1.3.5 葡萄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
        1.3.6 植物之间相互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1.3.7 筛选复种植物的研究方法
    1.4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1.4.1 葡萄病毒病及其危害
        1.4.2 葡萄病毒种类与研究进展
        1.4.3 葡萄病毒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1.4.4 葡萄病毒病传播途径
        1.4.5 葡萄病毒病检测技术
        1.4.6 葡萄病毒病防治技术
    1.5 中草药与中草药种植
        1.5.1 具有杀虫活性的中草药种类研究
        1.5.2 林下种植的中草药种类
        1.5.3 部分中草药形态特征及病虫害种类
    1.6 牛膝根系化学成分
        1.6.1 牛膝
        1.6.2 牛膝根系已知化学成分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葡萄园复种植物防治葡萄根瘤蚜思路验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作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试验地描述
        2.1.5 烟草根系提取物和烟碱对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1.6 葡萄园种植烟草对葡萄根瘤蚜种群的影响
        2.1.7 葡萄园种植烟草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2.1.8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烟草根系提取物和烟碱对葡萄根瘤蚜卵和若蚜存活率的影响
        2.2.2 烟草根系提取物和烟碱对葡萄根瘤蚜发育历期的影响
        2.2.3 烟草根系浸提液和烟碱对葡萄根瘤蚜繁殖力的影响
        2.2.4 葡萄园种植烟草对葡萄根瘤蚜种群的影响
        2.2.5 葡萄园种植烟草对葡萄根生长的影响
        2.2.6 葡萄园种植烟草对葡萄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3 结论和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三章 葡萄园复合种植植物筛选
    3.1 材料及方法
        3.1.1 供试复种植物
        3.1.2 试验地描述
        3.1.4 葡萄园复种植物筛选
        3.1.5 葡萄园复种植物种植方法
        3.1.6 葡萄园复种植物田间观测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葡萄园复种植物筛选
        3.2.2 廊坊葡萄园复种植物出苗率调查
        3.2.3 廊坊葡萄园复种植物长势调查
        3.2.4 廊坊葡萄园复种植物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调查
        3.2.5 湖南葡萄园复种植物出苗率调查
        3.2.6 湖南葡萄园复种植物长势调查
    3.3 结论和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四章 葡萄园复种植物防控葡萄根瘤蚜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供试葡萄
        4.1.3 供试复种植物
        4.1.4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嗅觉行为反应的生物测定
        4.1.5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1.6 复种植物盆栽试验
        4.1.7 葡萄园种植复种植物对葡萄根瘤蚜种群的影响
        4.1.8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嗅觉行为反应的生物测定
        4.2.2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卵孵化率的影响
        4.2.3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若蚜存活率的影响
        4.2.4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发育历期的影响
        4.2.5 复种植物根系提取物对葡萄根瘤蚜繁殖力的影响
        4.2.6 复种植物盆栽试验一
        4.2.7 复种植物盆栽试验二
        4.2.8 葡萄园种植复种植物对葡萄根瘤蚜种群的影响
    4.3 结论和讨论
        4.3.1 结论
        4.3.2 讨论
第五章 牛膝根系化学物质对葡萄根瘤蚜生物活性测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牛膝根系中的 22 种化合物
        5.1.3 部分牛膝成分对葡萄根瘤蚜的生物测定
        5.1.4 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部分牛膝成分对葡萄根瘤蚜的生物测定
        5.2.2 β-蜕皮甾酮及牛膝根系提取物的 LC50测定
        5.2.3 β-蜕皮甾酮含量的测定
    5.3 讨论
        5.3.1 结论
        5.3.2 讨论
第六章 复种植物感染和传播葡萄病毒病风险测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葡萄毒源材料
        6.1.2 试剂
        6.1.3 中草药栽植
        6.1.4 摩擦接种
        6.1.5 病毒 RT-PC R 检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中草药传播葡萄病毒 RT-PCR 检测结果
    6.3 结论和讨论
        6.3.1 结论
        6.3.2 讨论
第七章 复种植物对葡萄的化感作用测定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体材料
        7.1.2 受体材料
        7.1.3 主要试剂
        7.1.4 仪器设备
        7.1.5 土壤水浸液制备
        7.1.6 中草药土壤水浸提液对葡萄苗生长的影响
        7.1.7 中草药与葡萄混载对葡萄苗生长的影响
        7.1.8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中草药土壤水浸提液对葡萄苗萌发的影响
        7.2.2 中草药土壤水浸提液对葡萄苗生长的影响
        7.2.3 中草药与葡萄混载对葡萄苗萌发的影响
        7.2.4 中草药与葡萄混载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结果
        7.3.2 讨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
    8.1 结论
        8.1.1 葡萄园复种植物防治葡萄根瘤蚜思路验证
        8.1.2 葡萄园复合种植植物筛选
        8.1.3 葡萄园复种植物防控葡萄根瘤蚜研究
        8.1.4 牛膝根系化学物质对葡萄根瘤蚜生物活性测定
        8.1.5 复种植物感染和传播葡萄病毒病风险测定
        8.1.6 复种植物对葡萄的化感作用测定
        8.1.7 筛选出 3 种中草药与葡萄复合种植防治葡萄根瘤蚜
    8.2 创新点
    8.3 展望
        8.3.1 复合种植是农业发展重要的方向
        8.3.2 复合种植的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8.3.3 防控葡萄根瘤蚜系列复合种植植物筛选
        8.3.4 复合种植防控葡萄根瘤蚜机理研究
        8.3.5 葡萄园种植中草药的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1.1 国外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1.2 国内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2 葡萄砧木主要种质资源简介
    3 常见葡萄砧木品种杂交来源
    4. 葡萄砧木的抗性
        4.1 抗寒性
        4.2 抗旱性
        4.3 耐盐碱性
        4.4 耐涝性
        4.5 耐酸性
        4.6 抗病虫性
    5 葡萄嫁接机理的研究进展
    6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6.1 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6.1.1 砧木对接穗营养生长的影响
        6.1.2 砧木对接穗产量的影响
        6.1.3 砧木对接穗果实品质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6.1.4 砧木对接穗抗性的影响
        6.2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6.3 砧穗之间相互影响机制
        6.4 砧穗组合选配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基地
    2 试验材料
        2.1 砧木品种的来源与选育者
        2.2 红玛斯卡特葡萄简介
    3 试验方法
        3.1 形态学特征调查
        3.2 生物学特征调查
        3.2.1 物候期调查
        3.2.2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3.2.3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调查
        3.3 葡萄砧木的亲和性试验
        3.4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嫁接亲和力与成活率比较
    2 物候期比较
    3 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3.1 新梢生长
        3.2 结果习性
    4 果实外观品质比较
        4.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4.2 果实着色
    5 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6 模糊综合评判
第四章 讨论
    1 砧木选择的原则
    2 关于综合评判阈值的确定
    3 不同砧木嫁接红玛斯卡特不同程度上改变其生物学特征的可能原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1.2.2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1.3 随产业成长而发展的学术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创新点
    1.6 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世界葡萄酒业替进历程与中土葡萄酒历史积淀
    2.1 世界葡萄酒文化中心转移变迁
        2.1.1 猿酒萌芽
        2.1.2 苏美尔时期
        2.1.3 古埃及时代
        2.1.4 古希腊时代
        2.1.5 古罗马时代
        2.1.6 法兰西时代
    2.2 中国本土葡萄酒业历代积淀
        2.2.1 新石器时代葡萄和葡萄酒遗迹
        2.2.2 商周文字记载的葡萄与葡萄酒
        2.2.3 先秦时期欧洲种葡萄传入可能性分析
        2.2.4 汉代葡萄酒业开端
        2.2.5 魏晋南北朝葡萄酒文化兴起
        2.2.6 唐代葡萄酒文化灿烂绽放
        2.2.7 宋代葡萄酒商品化发展
        2.2.8 元代葡萄酒上升为祭祀用酒
        2.2.9 明代葡萄酒业缓慢发展
        2.2.10 清代葡萄酒业重大转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现代百余年中国葡萄种植业蓬勃发展
    3.1 原生葡萄种质资源开发
        3.1.1 本土种质资源调查
        3.1.2 葡萄种质资源保存
        3.1.3 葡萄种质资源鉴评
        3.1.4 原生种质资源利用
        3.1.5 葡萄种质资源创新
        3.1.6 葡萄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3.2 酿酒葡萄域外品种引入历史
        3.2.1 1949年前引种概况
        3.2.2 50、60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引种
        3.2.3 70年代始向西欧引种
        3.2.4 改革开放后出现引种高潮
        3.2.5 21世纪后引种逐渐科学
    3.3 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选育实践
        3.3.1 区域化选种实践
        3.3.2 区域化育种实践
    3.4 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发展
        3.4.1 苗木繁育技术发展
        3.4.2 栽植技术变迁
        3.4.3 栽培架式趋于规范
        3.4.4 整形修剪技术进步
        3.4.5 树体管理方式进步
        3.4.6 土肥水管理科学化
        3.4.7 化学调控谨慎使用
        3.4.8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重视
        3.4.9 特殊栽培的发展
        3.4.10 病虫害防治安全化
        3.4.11 生物动力和有机栽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葡萄酒酿造工艺现代化改新历程
    4.1 葡萄酒现代工艺革新
        4.1.1 葡萄酒典型性认识过程
        4.1.2 发酵工艺日趋科学
    4.2 酿酒人才队伍演变
    4.3 酿造设备逐渐现代化
        4.3.1 压榨设备的更新换代
        4.3.2 发酵设备的更新换代
        4.3.3 过滤设备的更新换代
        4.3.4 灌装设备的更新换代
        4.3.5 传送设备的更新换代
        4.3.6 其它酒种类型设备的更新换代
    4.4 葡萄酒生产标准推行
        4.4.1 生产标准逐渐完善
        4.4.2 原产地域保护实施
        4.4.3 葡萄酒法律不断出台
        4.4.4 不断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化发展道路
    5.1 葡萄酒生产规模壮大
        5.1.1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扩大
        5.1.2 葡萄酒生产能力增长
        5.1.3 葡萄酒生产企业增多
    5.2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5.2.1 原料供应基地化
        5.2.2 配套企业专业化
        5.2.3 流通渠道多元化
        5.2.4 学院制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5.2.5 产业功能升级
        5.2.6 葡萄酒文化普及
    5.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趋势
        5.3.1 葡萄酒产业集聚的演进路径与分布现状
        5.3.2 葡萄酒产业积聚动力机制简要分析
        5.3.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4 葡萄酒产业组织日趋合理化
        5.4.1 改革开放后葡萄酒消费的三次转折
        5.4.2 葡萄酒消费市场格局
        5.4.3 葡萄酒产业市场集中度
        5.4.4 葡萄酒行业市场绩效
        5.4.5 葡萄酒企业品牌成长
        5.4.6 企业管理体制变革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6.1 何谓葡萄酒产业国际化
        6.1.1 客户国际化
        6.1.2 团队国际化
        6.1.3 机制国际化
    6.2 葡萄酒产业如何实现国际化
        6.2.1 地域化酿酒
        6.2.2 制定清晰可行的标准
        6.2.3 培养国际化人才
        6.2.4 形成中国葡萄酒文化
        6.2.5 建立国际化制度体系
        6.2.6 培育强大品牌
    6.3 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6.3.1 新旧世界主要国家葡萄酒简史
        6.3.2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立论依据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野生葡萄的评价与鉴定
        1.2.2 野生葡萄资源评价研究
        1.2.3 葡萄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2.4 EST-SSR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1.2.5 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属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第二章 腺枝葡萄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特性观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物候期观察
        1.2.2 生物学性状研究
        1.2.3 果实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2.2 植物学性状
    3 讨论与小结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章 腺枝葡萄扦插成活率与嫁接亲和力研究
    1 腺枝葡萄扦插成活率探讨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插穗的选取
        1.1.2.2 插穗的剪取
        1.1.2.3 插穗的扦插
        1.1.2.4 统计扦插成活率
        1.1.3 扦插后苗木的管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扦插成活率
        1.2.2 插穗粗度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1.2.3 插穗长度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1.3 讨论
    2 腺枝葡萄嫁接亲和力研究
        2.1 试验时间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相关指标的测定
        2.2.1.1 不同砧穗组合的愈合率、成活率调查
        2.2.1.2 不同砧穗组合生长发育、结实情况的调查
        2.2.1.3 不同砧穗组合的物候期调查
        2.2.1.4 不同砧穗组合真菌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
        2.2.2 不同砧穗组合叶片不同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外观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3.2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内在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3.3 不同砧穗组合叶面积的比较
        2.3.4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物候期的比较
        2.3.5 葡萄不同姑穗组合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比较
        2.3.6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2.3.7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2.3.8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2.3.9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对接穗过氧化物酶含量的比较
        2.3.10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2.3.11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对果实内质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2.4.1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对嫁接亲和力的影响
        2.4.2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营养生长状况的比较
        2.4.3 不同葡萄砧穗组合对物候期的影响
        2.4.4 不同葡萄站穗组合对接穗品种抗病能力的影响
        2.4.5 葡萄不同贴穗组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腺枝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2 试验方法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1.3 测定方法
        1.3.1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的测定方法
        1.3.2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测定方法
        1.3.3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CO_2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的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
        2.2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光响应曲线
        2.3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CO_2响应曲线
        2.4 光照强度对三种野生葡萄资源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1 葡萄黑痘病菌和霜霉病菌的分离、鉴定与保存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病菌分离的培养基及配置方法
        1.1.2.2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方法
        1.1.2.3 霜霉病病菌液的配制试验
        1.1.3 病原菌的纯化、保存和病原菌的再分离
        1.1.3.1 病原菌的纯化
        1.1.3.2 病原菌的保存
        1.1.3.3 病原菌的再分离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2 不同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和霜霉病的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接种菌液制备
        2.2.1.1 真菌孢子计数方法
        2.2.2 离体接种方法
        2.2.2.1 葡萄黑痘病离体接种方法
        2.2.2.2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方法
        2.2.3 活体接种试验方法
        2.2.3.1 黑痘病菌液配制及田间接种
        2.2.3.2 霜霉病田间接种试验方法
        2.2.4 葡萄抗病性分级标准
        2.2.4.1 葡萄病害的抗性分级和计算方法
        2.2.4.2 葡萄叶片的病情指数调查及分级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1.1 葡萄黑痘病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1.2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2 不同田间接种发病情况
        2.3.2.1 不同种类的葡萄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
        2.3.2.2 不同种类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
        2.4 讨论与小结
    3 葡萄抗病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葡萄抗霜霉病生化指标变化
        3.3.1.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1.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1.3 SOD活性的变化
        3.3.2 葡萄抗黑痘病生化指标变化
        3.3.2.1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2.2 SOD酶活性的变化
        3.3.2.3 POD酶活性的变化
        3.4 结论与讨论
    4 本章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第六章 腺枝葡萄叶形结构数值分析与EST-SSR标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 叶形结构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取样
        1.1.2.2 样品的测定
        1.1.2.3 数据处理
        1.1.2.4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对叶片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1.2.2 对葡萄叶片结构的特征数值进行计算
        1.2.3 聚类分析结果
        1.3 讨论与总结
        1.3.1 讨论
        1.3.2 总结
    2 腺枝葡萄生长量的观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总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腺枝葡萄的EST-SSR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主要仪器
        3.1.1.2 主要试剂
        3.1.1.3 溶液配制
        3.1.2 试验方法
        3.1.2.1 提取DNA
        3.1.2.2 对DNA进行检测
        3.1.2.3 筛选引物
        3.1.2.4 PCR 扩増
        3.1.2.5 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确定扩增参数
        3.2.2.1 镁离子(Mg~(2+))浓度对PCR扩增效果的影响
        3.2.2.2 dNTP不同浓度影响SSR反应
        3.2.2.3 Taq酶浓率影响PCR扩增反应
        3.2.2.4 不同浓率的引物影响EST-SSR反应
        3.2.2.5 不同DNA模板影响EST-SSR反应
        3.2.3 筛选EST-SSR引物
        3.2.4 PCR扩增
        3.2.5 不同葡萄种类与品种的EST-SSR扩增结果
        3.2.6 遗传差异分析
        3.3 讨论
        3.3.1 葡萄DNA的制备
        3.3.2 EST-SSR反应模板的影响
        3.3.3 引物浓度、MgCl_2和dNTP的影响
        3.3.4 TaqDNA聚合酶量的影响
        3.3.5 扩增程序的影响
        3.3.6 EST-SSR技术在分类中的可靠性分析
        3.4 小结
    4 本章结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8)酿酒葡萄蛇龙珠优系筛选及其起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世界酿酒葡萄品种及区域化
        1.1.1 世界酿酒葡萄主栽品种
        1.1.2 欧洲葡萄酒主产国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2.1 法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布局特征
        1.1.2.2 西班牙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布局特征
        1.1.2.3 意大利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2.4 德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3 新世界葡萄酒主产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3.1 美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3.2 澳大利亚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3.3 智利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3.4 阿根廷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其区域化
        1.1.4 我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现状
        1.1.4.1 我国酿酒葡萄品种组成及现状
        1.1.4.2 葡萄病毒病
    1.2 酿酒葡萄营养系选种
        1.2.1 营养系选种概念
        1.2.2 营养系选种的方法和步骤
        1.2.3 各国主栽品种的营养系
    1.3 亲缘关系鉴定
        1.3.1 亲缘关系鉴别方法
        1.3.2 SSR 标记及在葡萄中的运用
        1.3.2.1 SSR 分子标记概念
        1.3.2.2 SSR 标记在葡萄中的运用
        1.3.2.3 蛇龙珠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学性状研究方法
        2.2.2 生物学性状研究方法
        2.2.2.1 物候期调查
        2.2.2.2 成熟期果实基本性状的调查
        2.2.2.3 果实理化指标测定
        2.2.3 病毒检测
        2.2.4 酿酒性状研究方法
        2.2.4.1 酒样制备工艺流程
        2.2.4.2 酿酒性状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2.4.3 葡萄酒感官品评
        2.2.5 SSR 分子标记研究方法
        2.2.5.1 改良 CTAB 法提取植物 DNA
        2.2.5.2 PCR 扩增
        2.2.5.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1 基本理化指标
        2.3.2 SSR 数据分析
3.结果分析
    3.1 蛇龙珠各株系植物学特性比较
    3.2 蛇龙珠各株系结实性状比较
        3.2.1 蛇龙珠各株系果实糖酸发育进程
        3.2.2 蛇龙珠各株系成熟期果实性状比较
    3.3 蛇龙珠各株系病毒病检测结果
    3.4 蛇龙珠各株系酿酒性状的研究
        3.4.1 蛇龙珠各株系葡萄酒色泽与多酚含量比较
        3.4.2 蛇龙珠各株系葡萄酒感官分析结果
        3.4.3 蛇龙珠各株系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3.5 蛇龙珠亲缘关系鉴定
4.讨论
    4.1 酿酒葡萄优系选育
        4.1.1 蛇龙珠优系选育
        4.1.2 我国酿酒葡萄带毒问题
        4.1.3 配套完善苗木繁殖和监管体系
        4.1.4 发展我国酿酒葡萄品种多样化
    4.2 蛇龙珠亲缘关系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分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2.1 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及地理分布概况
        1.2.2 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1.2.3 中国葡萄属植物分类研究概况
    1.3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与进化研究方法及进展
        1.3.1 形态学及比较解剖学方法
        1.3.2 孢粉学方法
        1.3.3 细胞学方法
        1.3.4 同工酶方法
        1.3.5 分子标记
        1.3.6 DNA 序列分析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基因组DNA 提取
        2.2.2 ISSR-PCR 试验方法
        2.2.3 CPDNA 及ITS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葡萄基因组DNA 提取
    3.2 ISSR 标记在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中的应用
        3.2.1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3.2.2 ISSR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3.2.3 ISSR 扩增结果的多态性分析
        3.2.4 ISSR 扩增结果的聚类分析
    3.3 CPDNA 序列在中国野生葡萄系统进化中的应用
        3.3.1 PCR 扩增结果
        3.3.2 CPDNA 序列分析
        3.3.3 CPDNA 聚类分析
    3.4 ITS 在中国野生葡萄系统进化中的应用
        3.4.1 PCR 扩增结果
        3.4.2 ITS 序列分析
        3.4.3 ITS 聚类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ISSR 标记在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中的应用
        4.1.1 ISSR 多态性分析
        4.1.2 ISSR 标记在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中的应用
    4.2 CPDNA 序列及ITS 在中国野生葡萄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4.2.1 CPDNA 序列信息揭示的中国野生葡萄母本系统进化关系
        4.2.2 ITS 信息揭示的中国野生葡萄双亲系统进化关系
        4.2.3 综合分析部分样本亲缘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ISSR 标记在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中的应用
    5.2 CPDNA 及ITS 在中国野生葡萄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葡萄砧木的研究和利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砧木的研究概况
    1.1 国外葡萄砧木的研究概况
    1.2 我国葡萄砧木的研究概况
        1.2.1 砧木的抗寒性研究
        1.2.2 砧木的抗旱性研究
        1.2.3 砧木的抗病虫性研究
        1.2.4 砧木的耐涝、耐盐及耐酸性研究
2 嫁接的生物学原理
    2.1 嫁接的愈合过程
    2.2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
        2.2.1 砧、穗亲和力
        2.2.2 砧、穗质量
        2.2.3 其他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
3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3.1 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砧木对接穗营养生长的影响
        3.1.2 砧木对接穗产量的影响
        3.1.3 砧木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2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3.3 砧穗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
4 砧、穗组合的选配
    4.1 选配原则
    4.2 应用试验

四、沙地葡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D]. 刘思凡. 宁夏大学, 2020
  • [2]葡萄花叶病害病毒病原物的鉴定与分子特性分析[D]. 李斯琪.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3]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简小楠.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4]防控葡萄根瘤蚜复种植物筛选及防控机理研究[D]. 王忠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5]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梅军霞.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
  • [6]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D]. 吕庆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8)
  • [7]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刘昆玉.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7)
  • [8]酿酒葡萄蛇龙珠优系筛选及其起源分析[D]. 钟晓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9]中国野生葡萄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分子研究[D]. 张永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葡萄砧木的研究和利用概况[J]. 房玉林,孙伟,张振文,惠竹梅,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07)

标签:;  ;  ;  ;  ;  

沙地葡萄引种栽培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