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下的奴隶制:内战后南方黑人妇女生活的研究(1863-1920)

自由下的奴隶制:内战后南方黑人妇女生活的研究(1863-1920)

一、自由下的奴役生活——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妇女生活研究(1863—1920)(论文文献综述)

肖雅丽[1](2021)在《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研究(1889-19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868年克罗利创立妇女联谊会之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涌现了各类妇女俱乐部。妇女俱乐部运动初期与妇女选举权运动处于并行状态,彼时妇女俱乐部在美国女性群体之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起到团结妇女,鼓励并推动女性走向公共领域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社会改革的作用,妇女俱乐部运动逐渐与妇女选举权运动结合,从而为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添砖加瓦。同时期,纽约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而作为当时美国的新闻出版中心,纽约孕育了商业化的新闻报刊业。在利益的驱动下,新闻报刊业吸纳女性就业,却未提供合理的薪酬与平等的就业环境。城市中的女性新闻工作者作为较早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性群体,面对性别歧视和就业不平等通过创立俱乐部的方式,形成以职业为纽带社交网络,为女性提供互助的渠道和交流讨论的空间。因此,本文以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新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俱乐部自1889年成立至1920年间的会议记录和历史报刊资料以及相关论文和着作,以纽约城市化和美国新闻业转型为背景,论述女性新闻工作者尝试突破分离领域的努力与争取自身权益的传统,分析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的成立原因,梳理俱乐部的主要活动,探究俱乐部如何从关注自我转向关心社会继而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过程,探讨美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表达、职业女性的奋斗与妥协。

阮文杰[2](2020)在《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宪法权利内容演进的逻辑》文中研究表明公民不服从是一种合乎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的社会行动,它至少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即公民不服从的路径选择、公民不服从的合法性依据、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理由。其中,公民不服从的路径选择主要用于解决公民行动的手段和方式问题,公民不服从的合法性依据主要用于解决社会行动与宪法及其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理由主要用于解决公民行动的社会基础问题。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宪法权利内容演进的研究,主要考察作为一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公民权利行动,如何参与到美国宪法修正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理论及其实践,相比于封建社会,近代国家将自身的合法性建构于公民同意基础之上,这区别于之前的神学合法性,使得公民不同形式的参与成为可能。在近代的自然法理论中,公民基于个体理性,为了避免“一切人对于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不得不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将自身权利转换为现代意义上国家和政府的法规及政策,通过政府形式来保护公民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得到了确立。一方面,公民个体自由构成现代国家及其政府保护的目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民赋权;另一方面,在不得不通过政治契约形式形成现代政府以实现公民自由权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政府权力对于公民自由权利的侵害和剥夺,主要通过两种路径予以保障。其一是通过确立宪法的最高地位,将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纳入法律框架之内,并在政府机构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权力分立和权力之间的制约;其二是在宪法条件下,允许公民对于破坏公民自由权利的政府行为进行抗争,即公民不服从的权利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宪法作为最高法约束政府和公民行为,又允许“例外形式”(即法律精神与法律条文的不一致)即公民抗争权的存在,这是一种看似矛盾的结合体。它实现了公民不服从立于宪法之合法性基础之上,它反对的是破坏公民自由权利的法律条款,遵从的是法律精神有关公民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一般权利。这一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在公民自由权利先在性的基础上建构现代国家用以保障公民自由权利在政治社会的实践,在美国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公民不服从视角切入美国宪法权利条款的变迁,可以管窥近代以来政治国家的架构逻辑及其实践过程。美国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基本沿用了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然法、公民理性、社会契约与宪法、国家生成的逻辑,并且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避免了西欧各类宗教、传统的束缚,同时,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国家建构过程中,美国通过《独立宣言》和制宪会议,确立了公民赋权基础上的联邦国家,并在联邦国家建设过程中逐步通过公民不服从运动基础上的社会行动(包括社会抗争、社会拒绝乃至普遍的内部战争等),推动了宪法权利条款的发展和变迁。这其中的主要动力即宪法——公民自由权利的合法性源泉,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政治形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宪法权利部分演进与公民不服从运动的逻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公民参与的特殊形式,即“游走于法律边缘”和宪法之下的“例外形式”,如何基于公民主权天赋人权的原则,推动国家建构,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美国的政治实践。在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考察公民不服从的历史起源和现实发展;在第二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公民不服从与宪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公民不服从在西方政治史中源远流长,从最开始来源于神的旨意,到逐渐转换为基于公民的同意,它始终构成制约现实权威的重要因素,并实质性地参与世俗国家的建构。它从实现外部的某种理性(即先在性的公民自由权利),发展到实现公民理性(即政治社会的公民自由权利实践)。宪法作为现代国家公民理性的最集中的表征,间接或直接承认了这种公民参与的特殊形式。可以说,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是现代国家实践的基本逻辑,而公民不服从作为公民自由权利实践的例外形式,从属于宪法原则和精神。这正如古代公民不服从对于外部理性的强调,不管是公民还是国家都需要处于这种理性之中。只是在现代,这种理性替换为公民自由。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本文分别以美国的废除奴隶制度运动、黑人权利运动和女性主义权利运动为例,具体说明美国宪法权利部分的演进是如何通过公民不服从的行动实现了改变,以阐释公民权利运动这一特殊的形式构成美国政治变迁的重要驱动力。相对于政府改革、立法实践和司法解释,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与功能,是与宪法原则和精神紧密相关的。在第三部分美国废除奴隶制度运动中,美国废奴运动是一场社会与政治联合的“不服从”权利运动,产生的根源在于宪法所规定的普遍的、无差别的公民自由权利,面临来自奴隶主所坚持的所有权和财产权这一公民权利的冲突,并最终演化为普遍的内部战争(公民社会行动的极端形式)。该冲突的结果是在公民不服从运动的驱动下,美国宪法规定的普遍、无差别的公民权利的实现。在第四部分美国黑人权利运动中,黑人权利运动与之前的废奴运动一脉相承,并且都面临着相似的境遇。比如,作为来自于宪法层面规定的公民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抽象权利,它需要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因为现实政治形势的变化经常造成黑人权利诉求的中断,另一方面则因为政治层面的漠视和社会领域的阻碍,所以使得黑人公民权利面临重重障碍。这种冲突的结果即是黑人权利运动的爆发和基于宪法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在第五部分女性主义权利运动中,美国女性主义权利运动之所以得以持续向前推进,并实现女性平等权由抽象到具体、由一个领域扩展到多个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主要在于《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关于公民平等自由权利规定的支撑,另外加上美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其他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交叉关联,才能共同推动美国女性平等、自由权利的社会实践。通过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自由权利运动、女性主义权利运动,本文实际地考察公民不服从运动参与美国宪法修正过程,以及美国国家政治发展过程,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示近代以来国家建构的基本逻辑,特别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这对于理解美国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要么建立于主权在民基础上,要么建立在天赋人权基础上,所以,需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在宪法框架内的关系问题,美国独特的公民不服从实践无疑有着启示意义。但作为后发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人民主权和国家建构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美国的公民参与经验,特别是其特殊形式——公民不服从,需要结合自身的社会属性,在明确国别差异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其公民参与的形式和技术,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

吕瑞萌[3](2018)在《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探究(1892-1935)》文中指出美国内战虽然名义上废除了奴隶制,但重建结束后白人的种族主义再次加强,黑人的选举权不断被剥夺、私刑泛滥、种族暴力猖獗,种族隔离日益严峻并不断向北方延伸,黑人男性布克·华盛顿和杜波依斯发起了早期的黑人运动,而一批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则在早期建立救助组织的长期传统的基础上发起了俱乐部运动,来改善黑人的生活状况。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辅以妇女学、种族学、社会学的知识对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进行考察,以充分还原黑人女性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分三个部分对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进行考察: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相关概念解释、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该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兴起的背景。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兴起是“有组织的产物”,本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基本状况、布克·华盛顿和杜波依斯领导的早期黑人运动以及黑人妇女建立救助组织的长期传统三个方面讨论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兴起的动力。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兴起、发展、衰落三个阶段梳理了俱乐部运动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了评析。第二章阐述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兴起。介绍了全国有色妇女协会的建立及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正式兴起,该阶段黑人妇女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包括建立老年之家、改善医疗卫生环境、照顾和教育青少年儿童、保护和培训工作女性等,并分析了该阶段俱乐部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三章描述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发展。介绍了该阶段黑人妇女俱乐部的活动与努力,包括争取妇女选举权、争取反私刑立法等,并从运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两方面阐述了该阶段俱乐部运动的特点,概括总结了俱乐部运动的发展变化。第四章论述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逐渐衰落,并对其进行了评析。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概括总结了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我国也存在着弱势群体阶层,需从其社会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

韩玥[4](2018)在《麦卡勒斯小说中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是美国南方着名女作家,其创作以精确洞察人的“精神疏离”而着称。因此,对她的研究也往往集中在这一层面,缺乏对其作品的历史维度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拟用新历史主义理论,聚焦麦卡勒斯小说中的边缘人群,以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研究为切入点,将她的小说置于美国南方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语境中,阐明其小说文本中边缘人群产生的文化语境,边缘人群的话语与南方主流话语的关系,以及基于作家理想的新型历史话语建构。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麦卡勒斯的生平和创作概况,回顾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其次对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作简要的综述。第一章是“麦卡勒斯与南方历史”。本章研究麦卡勒斯创作的历史语境以及她历史书写的基本特征。麦卡勒斯出生于美国南方,对南方社会的重要问题都相当关注并介入其中,她的小说并非纯粹的“寓言小说”,而是与南方历史隐秘相关。在新历史主义视角的观照下,可以发现,麦卡勒斯的创作疏离了大写的、单线的历史叙事,转向了个人化的、复数的历史书写。第二章是“麦卡勒斯小说中的边缘人群”。主要对麦卡勒斯小说中的边缘人群进行社会话语的考察,阐明其文化处境。麦卡勒斯书写了一系列游离于南方主流社会的边缘人形象,黑人与少数族裔在白人至上的种族话语中受到压制和限定,而在南方二元性别观与异性恋制度中,女性和同性恋者则被强制性规训与消音。边缘人群在南方现代化进程中仍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被推至生活的边缘。第三章是“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功能”。通过对边缘人群的书写,麦卡勒斯揭示了边缘话语与主流话语之间既反抗与颠覆,又暗合与共谋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边缘性立场审视南方转型期的历史,麦卡勒斯对边缘人群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出了无声的控诉,并结合边缘人群独特的生命体验,在音乐、两性和历史三个方面提出南方新型话语建构的可能性。第四章是“边缘人群的历史叙述策略”。本章结合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从叙述模式的微观化、叙述视角的多重转换和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三方面来分析边缘人群的历史叙述策略。麦卡勒斯的历史叙事选取微观个体,关注游走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释放他们沉默的历史话语,使南方历史叙事呈现一种多元的、异质的走向,对正统历史做出了补充。结语总结上述内容,重申麦卡勒斯小说中边缘人群历史叙事的性质和意义。

王淑洁[5](2016)在《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黑人选举权的变动和发展与联邦制在不同阶段的演变有内在联系。重建结束后,经过宪法修正案确认的黑人选举权逐渐丧失,黑人成为二等公民。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便是,二元联邦制下联邦政府对南方州以文化测验、人头税、祖父条款、白人预选会等形式剥夺黑人选举权的行为采取漠视、放任的态度。而自罗斯福新政联邦制进入合作联邦制阶段,联邦政府开始强化了对选举问题的管理,使黑人选举权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终,以塞尔玛运动为导火索,标志联邦权力在选举权领域达到新高度的1965年《选举权法》出台。由于法令部分条款适用范围和日期有限,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州和地方以稀释黑人选民力量进行的抵制,于是联邦国会在法令出台后的数十年时间里适时对1965年《选举权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从而延长了该法的生命力。同时,联邦最高法院对《选举权法》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最初,联邦最高法院通过明确该法的合宪性,肯定国会在选举权问题上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了《选举权法》的权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新联邦主义思潮作用下,联邦最高法院对法令的解读走向了狭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举权法》的效力。1965年《选举权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让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实际享有了选举权,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参与,推动了美国的民主进程,而且确认并强化了联邦政府在选举事务上的主导权威。虽然在法令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不良后果,但是1965年《选举权法》在促进黑人等少数族裔平等选举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乃是主流。

焦雪真[6](2015)在《19世纪后期美国南部黑人妇女就业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868年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通过后,美国黑人赢得了自由和公民权。黑人妇女在家庭中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而这些责任主要是通过解决就业问题来实现的。在乡村的黑人妇女成为租佃制下的雇农和佃农;在城市的黑人妇女大部分成为了白人家庭的服务者,少部分黑人妇女成为中产阶级从事教育、医疗事业。虽然黑人妇女在就业过程中始终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并且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其在就业领域取得的成果有限,但与内战前相比,19世纪后期南部黑人妇女的就业状况无论是在职业选择的范围上还是在工资水平上都有较大的进步。在这一时期她们的劳动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内战前为奴隶主劳动转向为个人和家庭谋生而劳动,开始积极就业。在就业过程中,黑人妇女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力,并为之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她们为黑人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女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研究内战后美国南部黑人妇女在乡村及城市的就业状况为切入点,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南部黑人妇女在就业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及局限,阐述该时期黑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六个部分:绪论指出本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性。第一章论述内战前黑人妇女的劳动与生活状况。主要通过分析种植园经济下黑人妇女的劳动生活状况,说明奴隶制时期黑人妇女的地位。第二章论述内战后南部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状况。主要分析分成制经济下黑人妇女就业状况,说明南部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特点及社会地位。第三章论述内战后南部城市黑人妇女就业状况。主要从黑人妇女从事的就业类型及工资状况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城市黑人妇女在就业领域取得的进步及局限。第四章主要从黑人妇女就业进步及局限性两方面分析影响黑人妇女就业状况的因素。结语指出,19世纪后期,虽然南部黑人妇女由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存在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就业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有限,但同内战前相比仍取得了进步,她们可选择的职业范围有所扩大,工资也相应的有所提高。黑人妇女在家庭及社会中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为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焦雪真[7](2014)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部黑人妇女的生活及其社会地位》文中认为1861年到1865年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也由此宣告了在美国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奴隶制的废除。广大的非裔黑人赢得了自由和公民权,但黑人们并没有由此获得自由平等的生活,尤其是黑人妇女,她们仍然生活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阴影下。但她们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力,并为之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她们的斗争不仅改变了其自身的生活境况,也推动了白人教育及文学的发展。

赵大千[8](2013)在《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文中提出美国宪法处理劳动权的方式存在一种悖论式的现象:一方面,早在1865年宪法第13条修正案就对劳动问题作出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和强迫劳动制度;另一方面,号称人权保障典范的美国宪法至今也没有确认作为基本人权的劳动权,这在当今世界并不多见。但是,如果对美国的劳动权理念进行仔细的考察,这种悖论则可以得到解释和化解。本文以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为基本论题,除导论外,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阐明美国劳动权理念的研究缘起、宪政视野的研究进路以及劳动权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关注法律实践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旨在从核心观念、制度框架、司法运作三个层面展示美国劳动权理念的独特义涵,厘清美国劳动权理念的历史变革、实践意义和理论局限。第1章是本文研究的基础部分。以美国民族初创阶段为主要背景,阐释美国劳动权理念的研究基础。在思想基础方面,本文尝试论证的关键问题是:其一,劳动权论辩的现实可能性。“普遍自由”的宪法原则与“排斥性自由”的劳动现状之间存在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的张力为美国劳动权论辩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其二,劳动权论辩的思想进路。两种主流宪政思想的交锋是劳动权论辩的思想要素和持久动力。随着社会变迁,新的劳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基本议题和主要概念的批判性检视和理论修正,反过来,经过重新解释的基本概念为“劳动自由”观念转化为法律权利提供正当性基础。在制度基础方面,本文尝试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劳动权论辩的制度框架。从联邦宪法的内容解读和文本分析出发,说明美国劳动权论辩立基于制度条款设计的权利制衡机制;借助于权利条款提供的原则性指引,其二,劳动权论辩的运作机制。司法审查制度对劳动权论辩具有重要影响,它将联邦宪法中的权利原则和制度设计转化为真实的运作机制,使劳动权理念的多层次论辩变为现实。第2章到第4章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选取宪政作为研究视角,考察美国独特的劳动权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内容演变。在纵向上,从“劳动自由”观念的重大转变出发,将美国宪政发展分为南北战争、自由市场和福利国家三个阶段,从历史维度探究不同时期劳动权的理念的革新。在横向上,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其一,劳动权理念研究的起点是“劳动自由”观念。在美国,“劳动自由”观念深深嵌入社会变迁和宪政思想之中,具有实践价值。本文既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主流“劳动自由”观念——自由劳动、契约自由到工业自由——的历史沿革,又关注同一历史阶段,“劳动自由”的具体障碍和“劳动不自由”的现实状况。探讨这些不同观点背后的利益冲突和权利主张。这些论述勾勒出社会领域和思想层面的美国劳动权理念。其二,劳动权理念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劳动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联邦宪法制度设计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使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论辩和协调,将劳动自由观念转化为社会劳动立法。这一过程展示了立法领域和制度层面的美国劳动权理念,论证了劳动权利和政府权力的正当性。其三,劳动权理念的运作机制是司法审查制度。作为一种新兴权利,劳动权对传统宪政思想和权利理论提出挑战和革新。联邦最高法院对社会劳动立法态度的变革,反映了法官在传统的法律原则与新的社会情势之间的选择。这些内容揭示出司法领域和实践层面的劳动权理念。第5章是本文研究的结语部分。尝试反思美国劳动权理念存在的问题,力图说明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和意义。

梁静[9](2012)在《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管理制度的分析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借助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日常生活方面的历史史实,来分析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从监工制的形成、多种管理模式、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方方面面的管理范围来深入研究管理制度问题。在内战前,奴隶作为奴隶主生产的劳动力,也是一种工具,一种财产,是本文至关重要的线索。在对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中,种植园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他的管理者即监工,使得监工在管理奴隶主的种植园时能够有一定的约束力,更好的为奴隶主服务。监工制作为美国内战前南部种植园应运而生的管理制度,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在奴隶的日常生活、婚姻家庭、财产分配、、繁殖后代等方方面面,体现着他的权力与义务。美国内战前南部种植园以奴隶制度为主,相应的也产生了与之联系紧密的劳动制度,一种是租借制,一种是工资制。租借制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状况奴隶主之间租借的行为。工资制是一种延伸的自由劳动制度,监工、技术工种等都是工资制的受益者。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奴隶种植园,通过对美国奴隶种植园历史进程的描述,分析内战前南部的管理制度以及奴隶种植园发展的困境,并在最后从激励角度、效率角度和社会角度对奴隶种植园进行补充与总结。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何为有效的管理,最基本的首先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奴隶的惩罚和奖励分明,其次是制定管理模式的问题,奴隶主和监工需要根据奴隶的自身条件和种植园的实际情况等方面来分配劳动力,使得在充分利用奴隶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最后,是运用管理方法对奴隶的衣食住行等全面的管理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有的奴隶主还注重对奴隶自身的培养,比如对自己种植园的奴隶进行培训等都能更好的提高奴隶的效率来为种植园主创造价值。

胡敏捷[10](2011)在《浅析莱拉·拉森《流沙》中性政治的表现及应对》文中认为莱拉拉森的代表作《流沙》讲述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美国非裔女性寻求自我定义的奋斗历程。《流沙》的问世引发了各界多角度的对美国黑人妇女性欲进行的讨论。但是,对于该书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女主人公被压抑的性欲,并且将其产生的原因归咎于公众关于黑人女性性开放的舆论中,却很少有人深入探索关于黑人女性性欲的定义的起源以此来揭示性政治的运作机制。本文正是追寻这条潜在的线索,探讨施加于黑人女性身上的性政治的运行机制以及在小说《流沙》中的几种对其采取的典型的应对方式。本文所引用的术语“性政治”采用的是由福柯所提出的定义,即讨论性和权力是如何相结合起来构建和约束人的性欲的。文章通过对美国非裔女性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1800年至1930年)的生活写照,揭露了施加于他们身上的性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过去表现为直接的赤裸裸的酷刑与性侵犯,后来则演变成一整套复杂而精巧的制度。结合《流沙》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性政治的具体体现之后,本文在最后列举出了小说中对于施加于黑人女性身上的性政治所作出的三种典型的应对—顺从,反抗和折中—实际上是中产阶层’黑人女性的总体境况的一个缩影。通过比较这三种典型的策略以及重点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说悲剧性的结局隐含的预示着拉森对美国黑人妇女对性政治态度的看法:作为美国非裔女性,他们要么随波逐流过平淡的生活并且遵照社会的标准与规范来维护自己的形象,要么成为像文中奥黛丽那种完全无视公众舆论追求自我定义的种族和性的叛逆者,而想两者兼顾的中间地带是并不存在的。黑人女性所面临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选择哪种生存方式,而是在于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性政治的压迫已经迫使他们放弃了许多,如果他们连自己都已放弃,那等待他们的将是瞬间被流沙所吞噬的命运。

二、自由下的奴役生活——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妇女生活研究(1863—192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由下的奴役生活——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妇女生活研究(1863—1920)(论文提纲范文)

(1)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研究(1889-1920)(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思路
第一章 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成立的背景
    第一节 镀金时代的纽约城市发展
    第二节 纽约新闻报刊业的转型及其就业女性的增长
    第三节 女权运动的缘起与妇女联谊会的出现
第二章 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一节 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的成立
    第二节 俱乐部的自我提升活动
    第三节 俱乐部的社会与政治参与活动
第三章 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一节 俱乐部的角色与作用
    第二节 俱乐部的局限性与其衰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宪法权利内容演进的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五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公民不服从及行为特征
    一 ?公民不服从的理论起源及发展
        (一)公民不服从理论的起源
        (二)公民不服从理论的发展
    二、公民不服从的实践演进
        (一)公民不服从运动的萌芽阶段
        (二)公民不服从运动的发展阶段
        (三)公民不服从运动的深化阶段
    三 ?公民不服从的特征
        (一)公民不服从的公开性
        (二)公民不服从的政治性
        (三)公民不服从的非暴力性
第二章 公民不服从与宪法的互动及其内在逻辑
    一 ?社会运动推进宪法的完善
        (一)社会运动提示宪法的局限性
        (二)社会运动推进宪法权利意识的传播
        (三)社会运动倒逼宪法的完善
    二 ?宪法对社会运动的反作用
        (一)宪法调整社会关系
        (二)宪法对社会公民权利的作用
        (三)宪法促进社会运动的理性化
    三 ?公民不服从与宪法的逻辑关系
        (一)公民不服从与宪法的产生和完善
        (二)公民不服从和实现宪法正义的关系
        (三)宪法对公民不服从的保障作用
        (四)宪法对公民不服从的制约作用
    四、小结
第三章 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宪法奴隶制度的废除
    一、美国宪法农奴制的内容及社会状况
        (一)《独立宣言》的发表
        (二)美国奴隶制的发展
        (三)美国奴隶制的确认
    二、美国废奴运动的兴起与过程
        (一)奴隶制度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二)政治领域内废奴的形成及发展
        (三)社会领域内废奴的形成及发展
    三、废奴运动与美国宪法农奴制的瓦解
        (一)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关于公民权利的争论
        (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
    四、小结:公民不服从与废奴运动的内在逻辑
第四章 公民不服从与美国黑人权利的基本实现
    一、美国宪法关于黑人权利的内容及其影响
        (一)宪法中与黑人权利相关的条款
        (二)种族隔离制度的发展
        (三)制度重建保障黑人权利的局限
    二、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与过程
        (一)非暴力反抗的起点
        (二)非暴力反抗的现实逻辑
        (三)非暴力反抗的激进化
    三、民权运动与美国黑人权利的基本实现
        (一)民主党内自由派同保守派的斗争
        (二)左派对黑人种族正义事业的关注
        (三)美国劳工组织对黑人民权斗争的助力
        (四)“布朗诉教育委员会”的成功
        (五)《民权法案》及美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
    四、小结:公民不服从与民权运动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妇女权利宪法保障的确立
    一、美国宪法关于妇女权利内容及其影响
        (一)美国宪法赋予妇女的政治权利
        (二)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三)在男权社会压制下的女性
    二、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兴起与过程
        (一)女权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二)女权运动在财产权利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三)女权运动在受教育权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三、女权运动与美国妇女权利宪法保障的确立
        (一)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的颁布
        (二)《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完善
        (三)第一次女权运动对美国政治社会的影响
    四、小结:公民不服从与女权运动的内在逻辑
第六章 公民不服从的法治回应价值及启示
    一 ?公民不服从的法治回应价值
        (一)公民不服从的良性导向作用
        (二)公民不服从对法律的制约作用
        (三)公民不服从在制约公权和保障人民权利方面的价值
        (四)公民不服从对政府执政过程的监督及影响
    二 ?公民不服从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一)公民不服从是提高正义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非暴力社会运动是纾解社会压力的主要手段
        (三)正确对待公民不服从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基础
        (四)法律权威下的公民不服从是优化社会秩序和结构的重要动力
        (五)法治轨道中公民不服从的认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3)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探究(1892-193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相关概念解释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兴起的背景
    1.1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基本状况
        1.1.1 黑人的政治状况
        1.1.2 黑人的经济状况
        1.1.3 黑人的社会地位
    1.2 布克·华盛顿与杜波依斯的早期黑人运动兴起
    1.3 黑人妇女建立救助组织的长期传统
2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兴起(1892-1909 年)
    2.1 全国有色妇女协会的建立与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兴起
    2.2 黑人妇女俱乐部的自我救助活动
        2.2.1 建立老年之家
        2.2.2 改善医疗卫生环境
        2.2.3 照顾和教育青少年儿童
        2.2.4 保护和培训工作女性
    2.3 黑人妇女俱乐部兴起阶段的主要特点
3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发展(1909-1922 年)
    3.1 黑人妇女俱乐部的政治反抗活动
        3.1.1 争取妇女选举权
        3.1.2 争取反私刑立法
    3.2 黑人妇女俱乐部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4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衰落及评析
    4.1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衰落(1922-1935 年)
    4.2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影响
        4.2.1 奠定黑人社区改革的基础
        4.2.2 推动 50-60 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爆发
        4.2.3 促进美国黑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4.3 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的局限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麦卡勒斯小说中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麦卡勒斯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方法:新历史主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麦卡勒斯与南方历史
    第一节 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麦卡勒斯小说的历史书写
        一、历史的隐匿与再现
        二、文本中的主体建构
第二章 麦卡勒斯小说中的边缘人群
    第一节 边缘人的界定
    第二节 种族话语中的黑人与少数族裔
    第三节 性别话语中的女性与同性恋者
第三章 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功能
    第一节 反抗与颠覆
    第二节 暗合与共谋
    第三节 打破隔绝:美国南方话语的新型建构
        一、音乐:生命的律动
        二、两性:人性内部的和谐
        三、历史:回归自然秩序
第四章 边缘人群的历史叙述策略
    第一节 叙述模式的微观化
    第二节 叙述视角的多重转换
    第三节 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本文核心观点
一、内战后联邦制演变与黑人选举权的变动
    1. 二元联邦制下黑人选举权的丧失
    2. 合作联邦制与黑人选举权问题的进展
二、黑人抗争与1965年《选举权法》的出台
    1. 塞尔玛运动与1965年《选举权法》的提出
    2. 《选举权法》在联邦国会的讨论和通过
三、1965年《选举权法》的发展
    1. 法案存在的问题及修订
    2. 联邦最高法院与1965年《选举权法》
四、1965年《选举权法》的评价
    1. 提高了黑人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2. 扩大了非黑人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
    3. 强化了联邦政府在选举事务上的权威
    4. 1965年《选举权法》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19世纪后期美国南部黑人妇女就业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性
    注释
第一章 内战前南部黑人妇女的劳动与生活
    一、种植园经济下的黑人妇女
        (一)女奴的农业劳动
        (二)女奴的家庭劳动
    二、奴隶制时期黑人妇女的地位及作用
        (一)女奴家庭地位
        (二)女奴社会地位
    注释
第二章 内战后南部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状况
    一、内战后种植园经济的转变
        (一)集体劳动
        (二)分成制的形成
    二、南部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状况
        (一)分成制下的黑人妇女
        (二)其他就业形式
    三、南部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特点及社会地位
        (一)乡村黑人妇女就业特点
        (二)宗教活动中的黑人妇女
        (三)种族、性别关系下的黑人妇女
    注释
第三章 内战后南部城市黑人妇女就业状况
    一、黑人妇女就业种类、工资状况
        (一)黑人的迁移
        (二)黑人妇女就业类型
    二、19世纪末黑人妇女工作类型的转换
        (一)工厂中的黑人妇女
        (二)中产阶级黑人妇女
    三、内战后城市黑人妇女就业特点及地位
        (一)城市黑人妇女就业特点
        (二)黑人妇女家庭地位
        (三)黑人妇女社会地位
    注释
第四章 黑人妇女就业状况原因分析
    一、促进黑人妇女就业进步的因素
        (一)南部重建的积极影响
        (二)自由民局的积极作用
        (三)黑人教育的促进作用
        (四)黑人慈善自助活动的开展
    二、黑人妇女就业局限性原因
        (一)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思想
        (二)南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三)黑人妇女自身原因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部黑人妇女的生活及其社会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黑人妇女的工作
二、黑人妇女教育
三、黑人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斗争
    (一) 黑人妇女的社会地位
    (二) 黑人妇女的斗争

(8)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美国劳动权理念的研究基础
    1.1 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的思想基础
        1.1.1 宪法原则 vs.劳动现实:劳动权论辩的可能性
        1.1.2 自由主义 vs.共和主义:劳动权论辩的思想基础
    1.2 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的制度基础
        1.2.1 联邦宪法:美国劳动权论辩的制度基础
        1.2.2 司法审查:美国劳动权论辩的运作机制
第2章 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劳动权理念
    2.1 劳动理念对立与区域利益冲突
        2.1.1 奴隶劳动理念与南方种植园利益
        2.1.2 自由劳动理念与北方工商业利益
    2.2 宪政视野中南北劳动理念的冲突与协调
        2.2.1 立法领域南北劳动权理念的冲突与妥协
        2.2.2 司法领域南北劳动权理念的冲突与协调
    2.3 内战重建时期美国劳动权萌芽
        2.3.1 美国劳动权萌芽的法律基础
        2.3.2 美国劳动权萌芽的理论基础
第3章 自由市场时期美国劳动权理念
    3.1 契约劳动与劳动理念
        3.1.1 主流劳动形态革新:契约劳动
        3.1.2 劳动自由理念:契约自由
    3.2 立法领域:美国劳动权的生成
        3.2.1 对立观点:契约奴役理念
        3.2.2 立法领域:美国劳动权生成
    3.3 司法领域:劳动理念的宪政考察
        3.3.1 司法领域的劳动理念
        3.3.2 司法领域的劳动立法合宪性标准
第4章 福利国家时期美国劳动权理念
    4.1 劳动自由理念革新:工业自由
    4.2 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保障
        4.2.1 立法领域:工业自由与社会劳动立法
        4.2.2 司法领域:1937 年宪政革命
    4.3 美国劳动权的发展
        4.3.1 美国劳动权理论革新
        4.3.2 政府权力理论的变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9)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0.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0.2.1 研究方法
        0.2.2 论文结构
    0.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 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管理制度的文献综述
    1.1 美国南部种植园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
        1.1.1 种植园定义
        1.1.2 南部种植园的分类
        1.1.3 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管理制度的特征
        1.1.3.1 人权特征
        1.1.3.2 阶级特征
        1.1.3.3 种族特征
        1.1.4 研究南部种植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1.4.1 研究南部种植园的重要性
        1.1.4.2 研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2 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1.2.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2 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发展的历史
    2.1 美国南部奴隶制度的起源
    2.2 独立革命后烟草种植园的衰落
    2.3 19 世纪初期沛然兴起的植棉业
        2.3.1 植棉业兴起的主要因素
        2.3.1.1 需求因素
        2.3.1.2 供给因素
    2.4 美国内战前南部“棉花王国”的形成
        2.4.1 “棉花王国”称号的来源
        2.4.2 “棉花王国”的数据增长情况
        2.4.2.1 奴隶数量增长迅速
        2.4.2.2 棉花生产总量增长惊人
        2.4.2.3 棉花出口数量增长
3 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分析
    3.1 监工制的形成
        3.1.1 监工的来源与背景
        3.1.2 监工制形成的原因极其重要性
        3.1.2.1 监工制形成的原因
        3.1.2.2 监工制的重要性
        3.1.3 监工的自由工资制度
        3.1.4 监工的权力与义务
    3.2 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模式
        3.2.1 群作制管理模式
        3.2.2 任务制管理模式
        3.2.3 分组制管理模式
    3.3 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方法
        3.3.1 使生产和操作程序化
        3.3.2 实行指派劳动任务
        3.3.3 加重劳动的繁重程度
        3.3.4 施行“肉体上的强制”
        3.3.5 与科学管理的区别
    3.4 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范围
        3.4.1 对奴隶生活的管理
        3.4.1.1 在各个细节方面的管理
        3.4.1.2 奴隶主在奴隶生活上的花费
        3.4.2 对奴隶婚姻的管理
        3.4.2.1 默认通婚
        3.4.2.2 家庭的稳定性
        3.4.3 对奴隶财产的管理
        3.4.3.1 奴隶财产的来源
        3.4.3.2 对奴隶财产的处理
        3.4.4 对奴隶生育的管理
        3.4.4.1 鼓励生育
        3.4.4.2 儿童发育不良
4 对美国内战前奴隶种植园管理制度的总结
    4.1 购买自由与职业选择是有效的管理奖励
        4.1.1 购买自由的奖励方式
        4.1.2 职业选择的奖励方式
    4.2 管理与效率的关系
        4.2.1 奴隶制的高效性
        4.2.2 分工与专业化
    4.3 奴隶种植园管理制度的消极影响
        4.3.1 南部社会阶级关系
        4.3.2 导致阶级关系恶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浅析莱拉·拉森《流沙》中性政治的表现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Quicksand
    2.2 Sexual politics
Chapter 3 Sexual Politics on the African-American Women
    3.1 African-America women’s life (1800—1930)
    3.2 Sexual politics on the African-American women
Chapter 4 Typical Reactions in Quicksand
    4.1 Quicksand and sexual politics
    4.2 The Dean & Anne Grey’s compliance
    4.3 Audrey Denny’s defiance
    4.4 Helga’s struggle
Chapter 5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Work Cited

四、自由下的奴役生活——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妇女生活研究(1863—1920)(论文参考文献)

  • [1]纽约市妇女新闻俱乐部研究(1889-1920)[D]. 肖雅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公民不服从与美国宪法权利内容演进的逻辑[D]. 阮文杰.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3]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运动探究(1892-1935)[D]. 吕瑞萌. 辽宁大学, 2018(01)
  • [4]麦卡勒斯小说中边缘人群的历史叙事研究[D]. 韩玥. 广西民族大学, 2018(01)
  • [5]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研究[D]. 王淑洁. 山东大学, 2016(12)
  • [6]19世纪后期美国南部黑人妇女就业状况研究[D]. 焦雪真.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6)
  • [7]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部黑人妇女的生活及其社会地位[J]. 焦雪真. 黑龙江史志, 2014(01)
  • [8]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D]. 赵大千. 吉林大学, 2013(08)
  • [9]美国内战前南部奴隶种植园的管理制度研究[D]. 梁静. 辽宁大学, 2012(03)
  • [10]浅析莱拉·拉森《流沙》中性政治的表现及应对[D]. 胡敏捷.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自由下的奴隶制:内战后南方黑人妇女生活的研究(1863-1920)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