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表彰一批专业技术专家

我省表彰一批专业技术专家

一、我省表彰一批职业技术能手(论文文献综述)

黄玉卿[1](2021)在《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向社会输送劳动者的同时,还保证劳动者的“质”与“量”,保证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具有强大的专业素质,这一问题成了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势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中职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应运而生,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更能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有巨大影响。现如今对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依旧缺乏相对应的理论支持。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之下,笔者采用案例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查法等,对案例工作室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综述了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缘起,介绍了建设的目标以及建设程序,介绍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的评选标准。其次,介绍了江苏省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发展过程,从发展初期到成熟期最后到考核期的一个发展历程。另外,本研究通过对案例工作室的分析与研究,借助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等研究方式,对“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工作室的运行成效总结建设经验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设启示。

谢军[2](2019)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代包括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自1999年以来,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中,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势而生并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721所,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8%,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办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关于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均还比较欠缺,需要全面、深入的进行探索。本研究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题,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对象,按照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系统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作出贡献。在实践层面,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着眼S省11所“转型试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状况和A高校及其三个系(专业),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激励措施等现状进行整体扫描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获取的资料,从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理论等视角,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理论层面,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因子分析法等,构建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目标导向”。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等问题,不能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导致这些问题,主要有主观认识不到位、院校研究开展不够、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建设发展的合力未形成等多方面原因。研究还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合格标准,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实践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和性格心态特征五个方面。其中实践应用能力的占比最高,体现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研究建议,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综合施策。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引进、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实践条件建设、院校研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教师个体要主动顺应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强化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努力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

姚宇[3](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江苏的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个方面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农业劳动者。而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理应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为此,应大力培育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职业农民。本研究以干中学理论、福斯特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和人力资本理论为支撑。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对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契合进行宏观审视。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农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乡村生态保护、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村治理新体系和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2016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量达91.4万,培育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培育形式不断丰富,培育范围逐步扩大。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说,在培训主体方面,部分基层政府对培育不够重视;在培训资金方面,多元化投资体制有待完善;在培训对象方面,农民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缺少长效激励机制;在培训过程方面,培育模式需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调整;在培训教师方面,教师总数较少、建设滞后;在培训考核方面,后续反馈跟踪难度大,培训效果难以保障。江苏省职业农民的数量居全国首列,且受培训程度高达30%,作为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江苏省2009年首创“半农半读”中职教育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乡村建设培育了有学历、能留下、有作用的职业农民。本研究将江苏“半农半读”培育模式作为成功案例分析,结合江苏的先进经验,提出应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

山东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4](2012)在《高技能人才:制造业强省的有力支撑——我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文中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他们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

梁修群[5](2010)在《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河南地处祖国腹地,历有中原、中州之别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自有宋以来,由于战争不断,加之自然灾害频仍,这个曾长期是中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大地渐渐变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凋敝,民生多艰的状况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本性的改变,“河南”二字也曾一度成为贫穷、落后、愚昧之代名词。改革开放后,饱受艰辛的近亿中原儿女,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也和全国人民一样,焕发出空前的活力,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再造中原辉煌的伟大实践。在“中部崛起”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之时,河南迅速推出了“中原崛起”这一发展战略,以此为纲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共图发展。在实施“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中,河南人民清醒的认识到,河南的发展必须立足河南实际,找优势、查差距,看不足,切不可再犯“左”的错误,刮浮风,搞冒进,贻害百姓,贻误发展之良机。在编制“中原崛起”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几乎都无异议地认为,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化解“三农”矛盾应该是“中原崛起”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化解“三农”矛盾的总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在推进“中原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不仅涵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经济问题,更包括广大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等方面。由于工作关系,笔者近年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探索,本文中所讨论的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这些年不断实践和思考的积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个系统工程中,经济问题首当其冲,没有经济问题的解决,就无从谈起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等等。而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弊端就在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家一户的的农业经营很难抵御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在不改变我国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一个极佳选择。通过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就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经由经济纽带组织起来,这是我国新型的农业合作化。它不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的,暴风骤雨式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但是,它完全具备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土地流转也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也是在不改变现行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农业集约经营、规范经营的有效探索。土地流转已在党的文件中被予以肯定,但现在仍缺少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法律支持。我们对河南各地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成效和问题已基本明朗,提出的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战略,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从农村走向城镇的农民工,是中国农民的先进代表,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在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的洗礼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学习了技能,许多人还有了创业的资本积累。他们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极高,往往具有示范性和带动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河南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河南农村问题,离不开对粮食问题的研究。但在目前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又能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的首要问题,河南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必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也应该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种粮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这一问题对河南来说具有典型意义。在河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新农村建设主体缺失问题——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我们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势不可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子弟,绝大多数会选择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力也会选择到城市打工,而相当一部分在城市有生活保障的打工者会选择在城市长期生活下去,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近年来,举家迁入城市生活的农民也呈上升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主体缺失问题,这也是我近年来极其关注的问题。河南人口众多,平原、丘陵、山地各种地理资源均有分布,受历史因素和资源环境影响,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各地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疏理归纳出若干种建设模式,尽管尚未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我还是将其附录本文中,以期对指导同类型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参考意义。

卢芳[6](2009)在《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农民的教育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农业对农民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农村实用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村人口包袱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研究,了解如何增强培养的效果、拓宽培养途径、如何调动农民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先阐述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特征、相关的基础理论:接着对湖南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湖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构成现状;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湖南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市场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结合当前农村对实用人才素质的要求,从政府、培养对象和培养机构三个不同的角度,在相关的政策支持、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湖南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任晓锋,欧阳勋,胡宏文,李伦娥,陈文静,刘良初,赖斯捷,陈敏华,熊忠,黄耀红,李茂林,李统兴,刘秋泉,李晓峰[7](2008)在《教育强省的接力工程——湖南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与启示》文中提出2006年11月12日,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这一天,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这一天,一个在湖南教育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喜讯横空出世,湖南省委省政府庄严宣布:建设教育强省!

蒿枝[8](2008)在《让技术创新的主弦律响彻云岭高原——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表彰大会》文中提出6月26日上午,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江巴吉才,省政协副主席倪惠芳,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省委副秘书长林金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及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属部委、办、厅、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本刊记者[9](2008)在《万紫千红斗芳菲——我省部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介绍》文中研究表明"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仲春时节,云南省总工会表彰了300余名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大多来自基层一线,都有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共同点:都那么热爱人生,那么珍视人生价值;善于说真话、干实事;有远大理想,并把理想和行动紧密结合;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计较自己的荣辱得失……一句话,在他们身上,有机地融合了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宣传学习这些时代精英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本刊从中摘编了30位先进模范人物的主要事迹。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刊发他们的先进事迹。近几年来,我省成功开展了"劳动者风采"宣传活动,每年都推出一批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装点着云岭大地的春天,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潘文浩[10](2007)在《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山东省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的山东省,根据人才强省战略,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比较研究等方法,在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对我省高技能人才分布结构进行了分析,我省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有着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对2007-2010年我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我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我省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国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借鉴,从如何优化我省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和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应逐步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从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改革企业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和推进职业院校资格认证等方面入手,同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从培养、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管理环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职业培训改革,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形成高技能人才良好成长机制,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并首次提出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院校和企业技能人才鉴定评价模式。

二、我省表彰一批职业技术能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表彰一批职业技术能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国际教育研究热点
        1.1.2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中职教育改革难点
        1.1.3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中职教师成长的支点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第2章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缘起与发展
    2.1 名师工作室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2.1.1 名师工作室
        2.1.2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2.2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缘起
        2.2.1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程序
        2.2.2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
        2.2.3 名师工作室的评选标准
    2.3 江苏省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历程
        2.3.1 江苏省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初创期
        2.3.2 江苏省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期
        2.3.3 江苏省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期
第3章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案例研究
    3.1 案例描述
        3.1.1 “R名师工作室”案例
        3.1.2 “L名师工作室”案例
    3.2 案例研究设计
        3.2.1 案例分析问题
        3.2.2 案例分析框架
        3.2.3 案例分析工具
    3.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3.3.1 “R名师工作室”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3.3.2 “L名师工作室”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3.4 案例研究结果
        3.4.1 建设成效
        3.4.2 存在问题
第4章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启示
    4.1 发挥名师引领,实现角色重现
        4.1.1 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培训制度
        4.1.2 成员树立终身发展意识
    4.2 改进考核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4.3 提高保障力度,保证健康发展
        4.3.1 学校增加场地支持
        4.3.2 营造学习氛围
        4.3.3 强化激励作用
    4.4 搭建资源平台,推广教学成果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评选标准》
附录二: 2015-2019江苏省遴选名师工作室名单、2020年江苏省名师工作室考核名单
附录三: L名师工作室规定
附录四: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五: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访谈提纲(主持人版)
附录六: 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访谈提纲(成员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关键
        三、现实需要与问题聚焦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
        三、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功能向应用型拓展的国际趋势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学激励理论
        四、研究的政策依据
第三章 S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S省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二、转型试点高校探索应用型发展道路基本情况
        三、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扫描
        四、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A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方法、思路和案例选择
        二、A学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困惑
        三、A学院三个专业(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第四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
        三、“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
    第二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
        二、院校研究开展不够
        三、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
        四、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
        五、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
        六、推进发展的合力未形成
第五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构建
    第一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要素的获取
        一、文献回顾法初步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二、行为事件访谈法再次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三、问卷法最终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第二节 合格标准指标因子的提取
        一、因子的适应性检验
        二、因子提取
        三、因子旋转
    第三节 合格标准指标的确定
        一、合格标准要素命名及解释
        二、合格标准指标及内涵
    第四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六章 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引导高校规范认定
        二、改革编制管理办法,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三、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四、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强化校企合作意识
    第二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一、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二、完善“双师型”职称评审办法,强化实践能力导向
        三、加大“双师”培训工作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四、拓宽渠道,做好“双师型”教师招聘工作
        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六、加强实践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七、大力开展院校研究,建立完善教师发展工作机构
    第三节 教师个体努力提升自身“双师”能力和素养
        一、秉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
        二、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三、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
        四、积极投身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江苏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乡村振兴战略
        1.3.2 新型职业农民
        1.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4 理论基础
        1.4.1 “干中学”理论
        1.4.2 福斯特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
        1.4.3 人力资本理论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3.1 乡村建设研究述评
        2.3.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宏观审视
    3.1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3.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3.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缓解“农民荒”
        3.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2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3.2.1 产业兴旺:职业农民发展农村新产业,有利于提供乡村振兴新动能
        3.2.2 生态宜居:职业农民注重生态保护,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2.3 乡风文明:职业农民具有榜样作用,有利于实现移风易俗
        3.2.4 治理有效:职业农民参与农村民主自治,有利于建设乡村治理新体系
        3.2.5 生活富裕:职业农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产业扶贫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机遇、挑战
    4.1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4.1.1 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情况
        4.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4.2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的机遇
        4.2.1 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农民的培养
        4.2.2 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保障了职业农民发展
        4.2.3 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业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4.2.4 乡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培育投入不断增加
        4.2.5 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农民的吸引力增加
    4.3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挑战
        4.3.1 培训主体的挑战:基层政府对培育不够重视
        4.3.2 培训资金的挑战:政府主导的多元投资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4.3.3 培训对象的挑战:农业职业培训动力不足,缺少长效激励
        4.3.4 培训过程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4.3.5 培训师资的挑战:师资队伍总量少、建设滞后
        4.3.6 培训考核的挑战:后续反馈难度大,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对策略:培育职业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以江苏“半农半读”模式为例
    5.1 江苏“半农半读”培育模式的案例研究
        5.1.1 研究设计
        5.1.2 调查结果
    5.2 应对挑战:“半农半读”培育模式的创新做法
        5.2.1 培训组织管理:行政推动,联合办学
        5.2.2 培训资金管理:财政支持,保障办学
        5.2.3 培训招生管理:注重宣传,多渠道招生
        5.2.4 培育过程创新:产学结合,彰显特色
        5.2.5 培训师资建设:完善聘用,鼓励继续教育
        5.2.6 培训评价管理:分解任务,强化考核
    5.3 “半农半读”培育模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
        5.3.1 围绕产业科学设置专业
        5.3.2 教学安排注重产学结合
        5.3.3 实训活动满足农民需求
        5.3.4 学习小组增添产业发展后劲
        5.3.5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规范制度体系,实现标准化办学
    5.4 “半农半读”培育模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职业农民的借鉴意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培育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培育组织工作效率
        6.1.1 强化“一主多元”的培育体系
        6.1.2 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培育工作推进力度
    6.2 加大培育资金投入
        6.2.1 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投入体系
        6.2.2 落实职业农民扶持政策
    6.3 多渠道吸引生源
        6.3.1 提升优惠政策宣传的强度
        6.3.2 建立职业农民培训激励机制
        6.3.3 推广“半农半读”的方式,在干中学
        6.3.4 精准化招生,保障生源质量
    6.4 创新培育模式
        6.4.1 专业设置产业化,围绕产业开展培训,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引擎
        6.4.2 加强调研工作,满足培训需求
        6.4.3 综合设计培训内容,强调产学结合
        6.4.4 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培训跟踪服务
        6.4.5 构建培训规范体系,推进培训标准化
        6.4.6 因地制宜,开发个性化教材
    6.5 加强师资建设
        6.5.1 加强对入库教师的任用、培养和管理
        6.5.2 组建学科组,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师资培训计划
        6.5.3 加强教师绩效考核
    6.6 完善培训考核
        6.6.1 对毕业学员实行分级认定
        6.6.2 签订责任协议,加强指导考核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引言
    一、河南省情
    二、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四、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概述
    二、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分析
    四、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实证分析
    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对策思路
第二章 河南省土地经营流转方式探索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模式
    三、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河南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四、河南省土地流转的基本经验
    五、制约土地流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探索
    一、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二、确保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第四章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一、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和意义
    三、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研究
    一、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原因分析
    三、影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五、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第六章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方法
    二、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启示
    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模式
    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模式的建议
结论与讨论
    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二、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保险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共担机制
    四、关于粮食问题的再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6)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本文的研究背景
    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本文的研究目的
        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3 简要评述
    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1 农村实用人才的内涵及特点
        1.1 人才概念
        1.2 人才、农村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
        1.3 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特点
        1.3.1 农村实用人才的特征
        1.3.2 农村实用人才的分类
        1.4 农村实用人才获得技能的主要渠道
    2 人力资本理论
        2.1 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性
        2.2 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途径
        2.3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1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概况
        1.1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2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
        1.2.1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构成
        1.2.2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1.2.3 原因分析
    2 湖南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方式
        2.1 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
        2.2 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2.3 对优秀人才进行宣传表彰
        2.4 省内各级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人才工作
    3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调查问卷分析
        3.1 调查说明
        3.2 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和影响
        3.3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
        3.4 农民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需求
    4 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培养对象方面
        4.2 培养内容方面
        4.3 培养方式方面
        4.4 培养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第四章 国内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经验及启示
    1 国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经验
        1.1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经验
        1.2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3 法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1.4 一些国家的农村青年俱乐部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作用
    2 国外成功经验对湖南的借鉴及启示
    3 国内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3.1 宁夏固原市“四大工程”破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3.2 吉林通化县多样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第五章 湖南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对策建议
    1 对政府的建议
    2 对培养对象的建议
    3 对培养机构的建议
        3.1 创新培养方式
        3.2 培养内容因地制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A 农村实用人才调查问卷A
附件B 农村实用人才调查问卷B
致谢

(10)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论文主要内容、结构
第二章 高技能人才相关理论
    2.1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2 高技能人才的演变过程
    2.3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2.4 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
第三章 我省高技能人才分布结构分析与需求预测
    3.1 我省高技能人才分布结构分析
    3.2 高技能人才分布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
    3.3 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第四章 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管理现状分析
    4.1 高技能人才评价现状分析
    4.2 我省高技能人才管理现状分析
第五章 国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5.1 世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5.2 各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共性分析
    5.3 发展趋势
    5.4 对我省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6.1 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6.2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系统
    6.3 改革企业职工技能评价方式
    6.4 推进职业院校资格认证工作
第七章 高技能人才管理对策和建议
    7.1 加快职业培训改革
    7.2 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奖励机制
    7.3 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
    7.4 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我省表彰一批职业技术能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研究[D]. 黄玉卿. 扬州大学, 2021(09)
  • [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D]. 谢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江苏的经验[D]. 姚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高技能人才:制造业强省的有力支撑——我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J]. 山东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2(05)
  • [5]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 梁修群.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 [6]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D]. 卢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7]教育强省的接力工程——湖南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与启示[J]. 任晓锋,欧阳勋,胡宏文,李伦娥,陈文静,刘良初,赖斯捷,陈敏华,熊忠,黄耀红,李茂林,李统兴,刘秋泉,李晓峰.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2008(12)
  • [8]让技术创新的主弦律响彻云岭高原——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表彰大会[J]. 蒿枝. 时代风采, 2008(07)
  • [9]万紫千红斗芳菲——我省部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介绍[J]. 本刊记者. 云南支部生活, 2008(05)
  • [10]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研究[D]. 潘文浩. 山东大学, 2007(08)

标签:;  ;  ;  ;  ;  

我省表彰一批专业技术专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