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草生药鉴定

血水草生药鉴定

一、血水草的生药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飞[1](2021)在《荷青花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Thunb.)Prantl&Kundig],为罂粟科白屈菜族荷青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中及华东地区,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多以根或根茎入药,用于治疗劳伤过度、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荷青花富含生物碱类、黄酮类、紫罗烷类、酚类、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目的:1.建立测定荷青花中总皂苷与Hylomeconoside A的含量的实验方法;优化总皂苷的提取工艺。2.探索荷青花中的主要皂苷成分,鉴定荷青花中主要皂苷成分的结构。3.探索荷青花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筛选主要活性成分。方法: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固比为考察因子,以荷青花总皂苷和Hylomeconoside A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荷青花总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初步探索荷青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2.荷青花中单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荷青花干燥全草以50%乙醇(液固比12:1)冷浸2次,每次3天进行冷浸提取。所得浸膏溶解于蒸馏水,通过D101大孔树脂初步分离,收集50%乙醇洗脱部分溶液,为荷青花总皂苷。将总皂苷溶解于蒸馏水,通过HP20大孔树脂分离,用20%-45%乙醇洗脱分离。组分采用不同的展开体系进行薄层制备或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用半制备型HPLC制备与纯化,得到皂苷单体。通过酸水解、碱水解制备皂苷元和次生皂苷,并通过GC检测单糖种类。结合分析NMR、HRESI-MS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3.采用MTT法研究荷青花皂苷对A549、AGS、Hela、Huh7、HT-29和K562细胞株活力的影响,筛选各皂苷的细胞毒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法研究荷青花皂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得出荷青花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天)、提取次数(2次)、液固比(12:1)。2.从荷青花全草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皂苷,通过分析NMR、HRESI-MS光谱数据和GC色谱数据,结合相关文献,鉴定了 17个化合物结构,其中化合物1-15为新化合物,命名为Hylomeconoside C-Q,化合物16-17为从荷青花中首次分离提取,1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Hylomeconoside C: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Hylomeconoside D: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Hylomeconoside E: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 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Hylomeconoside F: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苷。Hylomeconoside G:3-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皂皮酸皂苷元 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苷。Hylomeconoside H:3-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皂皮酸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鸡纳糖苷。Hylomeconoside Ⅰ: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Hylomeconoside J: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Hylomeconoside K: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Hylomeconoside L: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鸡纳糖苷。Hylomeconoside M: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鸡纳糖苷。Hylomeconoside N: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鸡纳糖苷。Hylomeconoside O: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皂皮酸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苷。Hylomeconoside P: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皂皮酸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Hylomeconoside Q: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L-吡喃阿拉伯糖苷Saponins 16: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 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苷。Saponins 17: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丝石竹皂苷元28-O-β-D-吡喃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苷。3.荷青花总皂苷对A549、AGS、Hela、Huh7、HT-29和K562细胞株活性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各单体皂苷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具有选择性,部分单体皂苷对六种肿瘤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Hylomeconoside J和Saponins 16对AGS细胞株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IC50值分别为6.01 μM和3.66 μM。而部分单体皂苷在(10-100 μM)浓度范围内对这六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表明,给药皂苷能有效诱导所试肿瘤细胞的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1.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荷青花总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科学合理,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可用于指导实践。2.从荷青花全草中分离得到18个皂苷单体,通过分析与鉴定,确定了 17个单体的结构,其中有15个为新化合物,2个为已知化合物,为荷青花中皂苷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体外试验表明荷青花皂苷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荷青花的药理活性提供实验基础。

李维新[2](2020)在《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管萼山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属于豆科山豆根属植物,具有消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腹痛、咽喉痛等,是享有盛誉的武陵山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广谱高效药物。目前,国内外对管萼山豆根中药用成分的研究报道极少,其中生物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管萼山豆根茎中的生物碱单体的制备、结构鉴定和活性测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⑴采用微波控温辅助超声波提取管萼山豆根根和茎中总生物碱。经单因素试验选取了影响因素和参数水平,最终经响应面法优化并修正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7.8 min,微波加热温度64.5℃,超声功率575 W,乙醇体积分数95%,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为0.5436%,高于不采用微波超声辅助的0.2436%、超声辅助的0.4538%、乙醇回流的0.3884%;并对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对比,发现根和茎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叶,可作为药用部位。⑵采用乙醇热回流对管萼山豆根茎中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三氯甲烷溶剂萃取对总生物碱进行富集。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四个组分;对不同组分分别采用HSCCC法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5种单体成分。⑶对分离的单体成分进行HPLC-UV纯度分析后,采用NMR、MS等波谱手段鉴定了管萼山豆根茎中5种单体成分,分别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N-甲酰基-金雀花碱(N-formyl cytisine)、N-乙酰基-金雀花碱(N-acetyl cytisine)、金雀花碱(Cytisine)。其中N-acetyl cytisine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⑷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常规制备手段周期长,步骤繁琐,所以探索高效、经济与环保的制备方法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对已经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模型进行工艺优化,建立了液液萃取和HSCCC梯度洗脱的模型,可以一次性同时制备Matrine、Oxymatrine、N-formyl cytisine和N-acetyl cytisine四种生物碱;用氮气吹出仪器中所有溶剂,发现下相中Cytisine含量很高。最后,以固定相保留率为指标,对泵的流速和旋转轴的转速进行研究,发现该模型的适用性较广。⑸对管萼山豆根茎中富集的总生物碱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发现其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对分离得到的三种生物碱单体成分采用刃天青法和CCK8法进行活性测试,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

徐玉辉,周佳妮,覃爱桃,杨德泉[3](2018)在《苗药一口血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一口血为常用苗药,苗族语名:锐欧清,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全草。一口血作为苗族药物收载于《湘西苗药汇编》[1]、血水草收载于《苗族医药学》[2]、《湘西药用植物概览》[3]、《中国少数民族有毒药物研究与应用》[4]、《中国毒性民族药志》[5]。全草可入药,性苦、寒,有小毒。外用治湿疹、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内服治劳伤腰痛等症。一口血的研究报道较多,

彭维安,廖海强,易成玉[4](2018)在《血水草中生物碱的分离鉴定》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血水草中的生物碱。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白屈菜红碱、(2)血根碱、(3)二氢血根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8)原阿片碱。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分离得到。

杨鹏,卿志星,向峰,曾建国[5](2017)在《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文中指出目的利用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Eomecon chionathe Hance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方法血水草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Aqua C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 nm。结合对照品的二级质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测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结构。结果从中鉴定出19个生物碱,其中14个(木兰箭毒碱、博落回碱、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6-羟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乙酰基二氢血根碱、6-乙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羧甲基二氢血根碱、6-羧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发现。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血水草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朱佩红[6](2017)在《血水草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白屈菜族(Chelidonium)血水草属(Eomecon)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阴凉,全草入药,性苦、寒,有小毒。该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物质,并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寻找有效的活性成分,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结构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1.通过冷浸提取、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浸膏,此为血水草非极性部分,为全面研究血水草的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非极性部分进行检测分析。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血水草低沸点的物质成分较少,其中脂类相对含量高达82.15%,烃类相对含量4.81%,醚类1.31%,酮类7.54%,其中主要含有脂肪类物质如9,12-十八碳二烯酸(Z,Z)-甲基酯、(Z)-9-十六碳烯酸甲基酯和1-十六碳烯等。2.采用酸提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总生物碱通过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LH-20色谱、重结晶技术等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IR、UV、X-ray、DEPT、HMBC等鉴定了其中的6个,包含4个苯啡啶类生物碱:6-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keto-dihydrocannabinine 1),(l′.E)-6-(3′′-Methoxy-4′′-hyd roxyphen6 yl)ethenyldihydrosanguinarine 2),博落回碱(Bocconoline 3),6-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hydroxy dihydrocannabinine 4);2个普罗托品类生物碱:普罗托品(Protopine 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 6)。3.通过测定普罗托品和别隐品碱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的速率,探讨了2种生物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普罗托品0.1 mg/mL时,总抗氧化活性为0.096 mmol/LFeSO4,别隐品碱的抗氧化能力在0.1 mg/mL时,总抗氧化活性为0.080 mmol/LFeSO4;有较强DPPH清除活性清除能力的分别是1.616、0.520;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29.7%(1 mg/mL),14.1%(1 mg/mL)。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量效关系。

赵红艳[7](2017)在《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湿地植物是湿地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了能给人类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外,在保护环境、促淤造陆、调节气候、降解污染、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水禽栖息地,随着对于水禽相关研究的深入,湿地植物成为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以湿地植物群落为主的景观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剧,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部分丧失、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衰退,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从科研价值、环保价值、经济价值或社会效应而言,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都有待于系统及全面的研究。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湿地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为生态恢复中工程物种的选择、群落合理配置和恢复指标的确立等提供科学依据,是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础。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中国湿地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种类数量:经过调查统计分析,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共有149科580属2501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2科29属73种,裸子植物3科5属8种,被子植物124科546属2420种,包括单子叶植物35科192属963种,双子叶植物89科354属1457种,野生的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有231 1种。中国湿地外来维管束植物有189种,隶属47科93属,其中睡莲科种类最多,占12.16%;有意引入的种类有167种,无意引入的种类有22种,美洲是中国外来入侵种的主要来源地。中国重点保护湿地植物现已知的种类有29科45属74种,其中被列入国际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有3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11种,二级保护植物有20种。2.优势科属: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优势科占到总科数的22%,但是属数占到了总属数的60%,种数更是占到了90%,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中优势属占到了总属数的22.41%,但是所含种数占到了总种数的69.8%,由此可见,科和属的优势现象非常明显。3.生活型:生活型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乔木、灌木、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分别有76、154、565、9和169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04%、6.16%、22.6%、0.36%和 67.85%。4.生态类型:生态类型是以湿生植物为主,半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两栖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分别有488、1482、44、154、246和59种,各占总种数的 19.5%、59.26%、1.76%、6.16%、9.84%和 2.36%。5.区系特点: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成分类型复杂,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7个亚型,其中热带分布科有61科,占总科数的42.96%,温带分布科有25科,占总科数的17.61%,从科级水平看,热带成分的科数占明显优势,热带亲缘关系明显;属的分布区有14个类型和27个亚型,其中热带分布属有241属,占总属数的44.46%,温带分布属有210属,占总属数的38.75%;中国特有属有13属,占总属数的2.94%,从属级水平看,分布类型多样,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植物区系有着丰富的地理联系;以热带性质分布和温带性质分布为主体,热带成分的属数略占优势,本区系在发展过程中与热带植物区系和温带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比例的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表明了本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和过渡性。6.保护管理: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资源丰富,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开垦、采收、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湿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一些种类的利用如果超过植物本身或者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将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有物种灭绝的风险。我们在资源的开发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栽培引种方面需要谨慎,以免造成入侵,同时还要完善湿地保护区,吸收相关专业管理人才,完善科研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田丰[8](2016)在《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湿地退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包括湿地围垦和基建占用在内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质量逐渐下降,退化湿地的恢复已经成为近年来湿地研究的热点。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湿地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为生态恢复中工程物种的选择、群落合理配置和恢复指标的确立等提供科学依据,是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础。在收集前人研究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的区系组成、性质和湿地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种类组成:经过调查统计,桂林境内共有湿地高等植物118科277属545种。其中,野生种类111科246属488种,包括苔藓植物27科33属52种,蕨类植物13科16属23种,种子植物71科197属413种;生活型上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生态类型上以湿生种类居多,其次是水生种类。湿地外来植物有57种,包括一些经济栽培种类、园林观赏种类。2.区系地理成分:桂林湿地中出现的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在科级和属级水平,均是以热带成分占优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居多,科一级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其次是热带分本科,具有明显的广布性;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Poaceae)、蓼科(Polygon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菊科(Aster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伞形科(Api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等 1 1科为优势科。属一级以热带分布属为主,其次是温带分布属,二者的比例是1.75:1;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以含1-5种的少种属占绝对优势,含种类较多的属有蓼属(Pollygonuum)、莎草属(Cyperus)、眼子菜属(Potamogeton)、梅花草属(Parnassia)、凤仙花属(Impatiens)、母草属(Lindernia)、狸藻属(Utricularia)、飘拂草属(Fimbristylis)等。3.特有现象:桂林湿地中发现中国特有分布属有4属,分别是水松属(Glyptostrobus)、裸蒴属(Gymnotheca)、血水草属(Eomecon)和虾须草属(Sheareria),中国特有种有42种,其中广西特有种有5种。无中国特有科和广西特有属。4.保护植物:桂林湿地高等植物中共有12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受危等级,其中濒危(EN)等级3种,极危(CR)等级2种。根据实际调查,建议将大茨藻(Najas marina)、莕菜(Nymphoidespehata)、水蕹(Aponogeton lakhonensis)等12种物种也列入本区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录。5.植物资源:桂林湿地高等植物中共有各类资源植物300多种,含种类较多的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的一些种类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园林观赏或作为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工程物种。6.广西湿地植物新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泽蕃椒属(Deinostema)和单月苔属(Monosolenium)2 个广西新记录属,小花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var.micra nthum)、有腺泽蕃椒(Deinostema 单月苔(Monosolenium tenerum)、水蕴草(Egeria densa)等4个广西新记录种。

桂凌健[9](2015)在《桂林市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各地方药用植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距1987年完成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已有30多年,临桂区(即原临桂县,现已撤县设区,下同)的环境条件变化巨大,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也随之变化。目前,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资料非常缺乏,家底不清,制约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临桂区的药用植物进行系统深入的种类分析、资源特征分析、栽培药材和药材市场特征调查研究,旨在为当地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临桂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调查方法:样方法、线路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2)数据处理:利用Excel2010和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药用植物编目:根据所采集凭证标本和样品,结合广西区内外各大植物标本馆馆藏的临桂区标本信息编写临桂区药用植物编目。主要结果如下:1.种类组成:临桂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药用植物1192种,隶属200科711属。药用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排列,共有30科48属85种;药用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排列,共有8科11属11种;药用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排列,共有161科652属1096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134科536属926种,单子叶植物有27科116属170种。与广西区药用植物总数比较,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药用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全区药用蕨类植物的63.83%、52.75%、41.06%;药用裸子植物占88.89%、68.75%、30.56%;药用被子植物占60.98%、47.45%、30.25%。2.种类结构:临桂区药用植物在科水平上,含20属以上的有4科;含10~19属、6~9属、2~5属的分别有9科、22科、78科;含1属的科有87科,其中蕨类植物21科,裸子植物5科,被子植物61科。含种数20种以上的有9科,含10~19种、2~9种、1种的分别有27科、108科和51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50%、13.50%、54.00%、26.00%。属水平上,含10种以上的有7属,占总属数0.98%,含5~9种、2~4种和1种的分别有22属、213属、470属,占总属数3.09%、29.96%、66.10%。在种水平上,临桂区药用种子植物生长型以草本和小灌木占优,有489种,占总种数的44.17%;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476种,占总种数的43.00%。栽培类药用植物有158种,归化或入侵种25种。3.区系成分:临桂区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就科级别来说,泛热带分布科占主要地位。从属级别来说,可将临桂区548属原有野生种子植物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分布区变型。其中,泛热带成分为21.7%,占主要地位;同时旧世界热带成分、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北温带分别为8.0%、7.3%、10.8%,中国特有属有10属,占1.08%。从种水平看,临桂药用植物中珍稀濒危或特有种较多。属于我国特有的共22种,限于广西特有7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有30种。说明临桂区药用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业热带性质突出,同时有一定的温带过渡性和典型性。4.资源归类:在系统深入地调查了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处理。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按照生活形态不同可分为草本、木本、藤本三类,分别占了总数55.79%,36.41%,7.80%。按照药用部位的不同可将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分成8类。其中全草类和根茎类占主要部分,全草类为474种,占39.8%,根和根茎类次之为363种,占30.5%。按功效不同将临桂区药用资源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等18类。其中,较多的有清热药658种,祛风湿药364种,活血化瘀药为313种。5.地理分布:结合垂直地带性、水热条件、区系地理等,将临桂区划分为4个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类型区。一是临桂西北部山地药用植物区,二是临桂中、西部药用植物区,三是临桂东北部药用植物区,四是临桂南部石山药用植物区。其中西北部山地药用植物区内药用植物种类众多,蕴藏量较大,珍稀药用植物种类较多,是临桂区野生“道地”药材主要产地。中、西部药用植物区是栽培类药材主要产区。6.蕴藏量:对重点药用植物的进行蕴藏量统计,可为各层面的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该地区的药用植物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现确定临桂区共有重点药用植物117种,在样方内出现的有28种。其中,蕴藏量很多的葛、天南星、山鸡椒等8种,蕴藏量较多的有过路黄、七叶一枝花等15种。7.开发利用现状:从临桂药材市场流通看,临桂区内较大的固定收购站有2个,零散的小型收购站点多个。市场上有销售的药用植物64种,源于36科56属58种,年流通量在50-150t有金银花、海金沙、地菍3种,年流通量10-49t的药材有陈皮、柴胡等22种,年流通量9t或以下的药材有伸筋草、苦地丁37种。从栽培情况看,临桂区现有栽培类药材158种,分属睡莲科、罂粟科、十字花科等70科。其中草本92种,木本植物62种、藤本植物4种。目前全区栽培面积较大的有罗汉果1716 hm2、金银花278hm2。临桂区是全国罗汉果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超过20000万个,年产值约1.6亿元。8.保护和管理:主要通过制定有效政策,规范种植提高药材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达到保护和管理的目的。目前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同时扩大药用植物资源产量,需要大力加强药材栽培产业的发展。临桂区现有药材栽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茶洞乡罗汉果基地面积1716 hm2,其他药材基地有1114hm2。结合现有政策政策和各乡村地形、土壤、水热条件,根据各村中药材分布状况,绘制了临桂区11种药材100多个行政村的村级规划图,对指导下一步药材种植规划具有较大意义。

周兵,邹有,闫小红,刘名信,钟娟,蒋平[10](2011)在《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溶剂浸提的方法获得血水草根茎的醇提物和水提物,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血水草根茎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50~4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30.22%~100.00%、12.36%~86.52%和5.56%~36.67%;水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15.11%~42.45%、7.87%~34.83%和3.33%~28.89%。综合结果表明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强于水提物,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螺剂的潜力。

二、血水草的生药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水草的生药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荷青花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荷青花概述
    1.2 荷青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1.2.1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2 黄酮类化合物
        1.2.3 紫罗烷类化合物
        1.2.4 酚类化合物
        1.2.5 皂苷类化合物
        1.2.6 其它类化合物
    1.3 荷青花药理活性
        1.3.1 荷青花的传统药用状况
        1.3.2 荷青花的现代药理活性
    1.4 丝石竹型皂苷与皂皮酸型皂苷的研究概况
        1.4.1 丝石竹型皂苷与皂皮酸型皂苷的分布
        1.4.2 丝石竹型和皂皮酸型皂苷的药理活性
    1.5 皂苷的提取分离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5.1 皂苷的提取研究进展
        1.5.2 皂苷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1.5.3 皂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6 选题依据
第2章 荷青花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Hylomeconoside A标准品溶液配制
        2.1.5 供试品溶液配制
    2.2 荷青花提取物的提取
    2.3 比色法测荷青花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
        2.3.1 香草醛-硫酸体系溶液配制
        2.3.2 比色体系选择
        2.3.3 比色体系优化
        2.3.4 比色体系优化结果
        2.3.5 优化后的比色法操作
        2.3.6 Hylomeconoside A标准曲线绘制
        2.3.7 稳定性实验
        2.3.8 精密度实验
        2.3.9 重复性实验
        2.3.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11 荷青花提取物中THS含量测定
        2.3.12 方差分析
        2.3.13 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分析
        2.3.14 总皂苷提取参数的优化与模型验证
    2.4 HPLC法测荷青花提取物中Hylomeconoside A含量
        2.4.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设置
        2.4.2 Hylomeconoside A标准曲线绘制
        2.4.3 稳定性试验结果
        2.4.4 精密度实验结果
        2.4.5 重复性实验结果
        2.4.6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4.7 荷青花提取物中Hylomeconoside A含量测定结果
        2.4.8 方差分析
        2.4.9 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分析
        2.4.10 Hylomeconoside A提取参数的优化与模型验证
    2.5 讨论
第3章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药材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薄层色谱法操作条件
        3.2.2 正相硅胶柱色谱法操作条件
        3.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条件
        3.2.4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提取
        3.2.5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分离
        3.2.6 化合物1-18的理化性质鉴定
        3.2.7 化合物1-18的光谱鉴定
        3.2.8 化合物1-18的质谱鉴定
        3.2.9 化合物1-18的旋光度检测
        3.2.10 化合物1-18的酸水解及糖的GC检测
        3.2.11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酸水解及皂苷元的光谱检测
        3.2.12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碱水解及次生皂苷的光谱与质谱检测
        3.2.13 次生皂苷的酸水解及单糖的检测
    3.3 实验结果
    3.4 荷青花中各皂苷的结构解析
    3.5 单体皂苷的结构与色谱图
        3.5.1 单体皂苷的结构与命名
        3.5.2 单体皂苷在总皂苷HPLC图中的位置
        3.5.3 单体皂苷的TLC图
    3.6 讨论
第4章 荷青花中皂苷成分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总皂苷及单体皂苷
        4.1.2 实验细胞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配制
        4.2.2 细胞培养
        4.2.3 药物分组
        4.2.4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4.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2.6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药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4.3.2 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品名考证
    1.2 管萼山豆根及其同属植物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化学成分
        1.2.3 药理研究
        1.2.4 山豆根属植物有效成分分离进展
    1.3 生物碱提取、分离技术进展
        1.3.1 提取方法
        1.3.2 分离纯化方法
        1.3.3 高速逆流色谱法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管萼山豆根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2.1 原料、试剂与仪器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原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总生物碱的提取
        2.2.2 总生物碱得率测定
        2.2.3 微波控温辅助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优化不同条件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
        2.3.2 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
        2.3.3 不同部位和不同提取方法总生物碱含量对比试验
    2.4 小结
第3章 管萼山豆根中单体成分的系统制备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验材料
        3.1.3 原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总生物碱的提取
        3.2.2 总生物碱的初步分离
        3.2.3 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3.2.4 HSCCC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
        3.2.5 HSCCC分离过程
        3.2.6 纯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总生物碱提取结果
        3.3.2 总生物碱的初步分离结果
        3.3.3 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结果
        3.3.4 HSCCC分离结果
        3.3.5 纯度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生物碱的结构表征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试验方法
    4.3 化合物结构鉴定
        4.3.1 化合物1的结构解析
        4.3.2 化合物2的结构解析
        4.3.3 化合物3的结构解析
        4.3.4 化合物4的结构解析
        4.3.5 化合物5的结构解析
    4.4 小结
第5章 高速逆流色谱梯度洗脱同时制备管萼山豆根中四种生物碱的工艺优化
    5.1 仪器与试剂
        5.1.1 仪器
        5.1.2 试剂
        5.1.3 原料
    5.2 试验方法
        5.2.1 样品的制备
        5.2.2 四种生物碱的初步富集
        5.2.3 HSCCC溶剂体系的选择优化和制备
        5.2.4 HSCCC梯度洗脱
        5.2.5 纯度分析
        5.2.6 模型可行性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HSCCC分离最佳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
        5.3.2 HSCCC分离前期样品预处理
        5.3.3 HSCCC分离
        5.3.4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结果
        5.3.5 模型适用性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6.1 仪器与试剂
        6.1.1 仪器
        6.1.2 试剂
        6.1.3 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6.2.2 抑菌试验
        6.2.3 抗肿瘤细胞试验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总生物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与分析
        6.3.2 抑菌试验结果分析
        6.3.3 抗肿瘤细胞试验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组分的提取工艺优化
        7.1.2 生物碱单体成分的系统分离纯化
        7.1.3 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7.1.4 活性测试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谱图

(3)苗药一口血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药学研究
    1.1 生药性状
    1.2 显微特征
        1.2.1 叶横切面显微特征
        1.2.2 叶柄横切面显微特征
        1.2.3 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1.2.4 根横切面显微特征
2 有效成份研究
3 成分提取与含量分析
    3.1 成分提取
        3.1.1 溶剂套用法
        3.1.2 渗漉-大孔树脂分离法
    3.2 成分含量分析
        3.2.1 毛细管电泳法
        3.2.2 薄层扫描法
        3.2.3 HPLC法
    3.3 HPLC指纹图谱研究血水草的化学成分
4 药理作用
    4.1 抗菌作用
    4.2 杀虫作用
        4.2.1 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
        4.2.2 杀灭钉螺作机理
    4.3 抗癌作用
5 其他研究
6 苗医临床应用
    6.1 治疗无名肿毒
    6.2 治疗跌打损伤
    6.3 治下肢静脉炎
    6.4 治婴儿胎毒
    6.5 治毒蛇咬伤
    6.6 治疥癣、疮肿、湿疹
7 结语

(4)血水草中生物碱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材料
2提取与分离
3结构鉴定

(5)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质谱条件
3 结果
    3.1 苯并菲啶类生物碱
    3.2 二氢苯并菲啶类生物碱
    3.3 普罗托品类生物碱
    3.4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4 结论

(6)血水草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1.2 生物碱的分类
    1.3 生物碱的分离方法
    1.4 血水草属生物碱研究进展
        1.4.1 血水草的植物分布
        1.4.2 血水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1.4.3 血水草属植物中生物碱的代谢途径
        1.4.4 血水草属植物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1.4.5 血水草的药理作用
        1.4.6 血水草中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作用
    1.5 立题依据和目的
第2章 血水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血水草的非极性部分气质联用实验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方法与结果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2 血水草的提取分离研究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提取方法
    2.3 石油醚部分的分离纯化
        2.3.1 预实验
        2.3.2 柱层析填料的选择
    2.4 氯仿部分的纯化分离
        2.4.1 预实验
        2.4.2 层析柱填料选择
        2.4.3 氯仿相分离
    2.5 乙酸乙酯相纯化分离
第3章 结构鉴定
    3.1 化合物1-5结构鉴定与解析
    3.2 化合物6的结构解析
第4章 血水草生物碱的初步活性探究
    4.1 FRAP法测定总氧化活性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
        4.1.3 结果与分析
    4.2 DPPH清除超氧自由基实验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小结
    4.3 邻苯三酚自氧化实验
        4.3.1 材料试剂与方法
        4.3.2 .邻苯三酚自氧化的速率
        4.3.3 生物碱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
        4.3.4 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5.1 结论
    5.2 关于结构鉴定
        5.2.1 二氢苯并啡啶类生物碱
        5.2.2 普罗托品类生物碱
    5.3 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5.4 抗氧活性测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7)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湿地定义
    1.2 湿地植物
    1.3 中国湿地植物研究概况
第2章 中国湿地的自然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状况
    2.4 水文状况
    2.5 土壤状况
第3章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野外调查
        3.3.2 湿地植物种类的确定
        3.3.3 外来植物的确定
        3.3.4 重点保护湿地植物的确定
        3.3.5 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的确定
        3.3.6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确定
第4章 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
    4.1 种类
        4.1.1 种类数量
        4.1.2 生活型
        4.1.3 生态类型
        4.1.4 红树植物
        4.1.5 海草种类
        4.1.6 栽培种类
        4.1.7 外来种
        4.1.8 重点保护植物
    4.2 科的组成
        4.2.1 科内属的组成
        4.2.2 科内种的组成
        4.2.3 优势科
        4.2.4 单属科
    4.3 属的组成
        4.3.1 属的大小
        4.3.2 优势属
        4.3.3 小属
        4.3.4 少型属
        4.3.5 单型属
第5章 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
    5.1 科的区系成分
        5.1.1 蕨类植物科的区系成分
        5.1.2 种子植物科的区系成分
    5.2 属的区系成分
        5.2.1 蕨类植物属的区系成分
        5.2.2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
    5.3 区系组成特点
第6章 讨论
    6.1 种类组成丰富
    6.2 区系成分方面
    6.3 优势科属明显
    6.4 特有现象
    6.5 种类地理分布方面的特点
    6.6 资源植物丰富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湿地定义
    1.2 湿地分类
    1.3 湿地植物
        1.3.1 湿地植物的定义与类型划分
        1.3.2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桂林湿地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桂林湿地的主要类型及植物
        2.2.1 河流湿地
        2.2.2 湖泊湿地
        2.2.3 沼泽湿地
        2.2.4 水利型湿地
        2.2.5 生产型人工湿地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方案流程
第4章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的区系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外来种
        4.1.2 野生种类
    4.2 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4.2.1 科、属的组成
        4.2.2 科、属的区系成分
    4.3 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4.3.1 科的组成与分析
        4.3.2 科的区系成分
        4.3.3 属的组成与分析
        4.3.4 属的区系成分
        4.3.5 区系组成特点
    4.4 桂林湿地植物中的广西新记录植物
    4.5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在广西的地位
第5章 桂林湿地高等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5.1 湿地与湿地植物的保护
        5.1.1 外来种的入侵与防治
        5.1.2 水质的污染与治理
        5.1.3 重点保护植物与引种
    5.2 湿地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5.2.1 药用植物
        5.2.2 环境保护类植物
        5.2.3 园林植物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桂林市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1.2 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方法
        1.2.1 传统调查法
        1.2.2 结合新技术的调查方法
    1.3 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1.3.1 药用植物的种类
        1.3.2 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
        1.3.3 药用植物资源的产区分类
        1.3.4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和资源扩大
        1.3.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更新
    1.4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意义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临桂区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土壤
    2.5 水文
    2.6 生物多样性
第3章 调查研究方法
    3.1 野外调查线路及时间安排
    3.2 药用植物种类的调查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影像资料拍摄
    3.3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调查方法
        3.3.1 样地确定
        3.3.2 样方套设置
        3.3.3 调查内容
        3.3.4 蕴藏量计算
    3.4 中药市场的调查方法
    3.5 中药传统知识的调查方法
    3.6 业内整理
第4章 临桂区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科的组成
        4.1.2 临桂区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4.1.3 临桂区药用植物种的组成
    4.2 生长型和生活型
        4.2.1 生长型
        4.2.2 生活型
    4.3 临桂药用植物区系成分
        4.3.1 科的区系成分
        4.3.2 属的区系成分
        4.3.3 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种
        4.3.4 区系特点
第5章 临桂区药用植物的资源特征
    5.1 资源类型
        5.1.1 按照临桂区药用植物的生活习性归类
        5.1.2 临桂区药用植物药用部位
        5.1.3 临桂药用植物药物功效归类
    5.2 地理分布
        5.2.1 临桂西北部山地药用植物区
        5.2.2 临桂中、西部药用植物区
        5.2.3 临桂东北部药用植物区
        5.2.4 临桂南部石山药用植物区
    5.3 资源蕴藏量
第6章 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6.1 中药市场
        6.1.1 中药市场特点
        6.1.2 中药种类及其特点
        6.1.3 中药市场流通量
    6.2 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6.2.1 栽培种类及地理分布
        6.2.2 主要栽培药材产量
第7章 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
    7.1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7.1.1 注重经济利益,野生资源破坏严重
        7.1.2 栽培药材质量问题较多
        7.1.3 产品加工程度不深
    7.2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7.2.1 种植规划
        7.2.2 市场规划
    7.3 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7.3.1 加强基础研究,制定有效政策
        7.3.2 提高药材的有效性,提升声誉
        7.3.3 找准突破口,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7.3.4 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第8章 总结
    8.1 主要成果
    8.2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临桂区维管束药用植物编目
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提取物的制备与溶液配制
    1.3 杀卵作用测定
    1.4 对幼螺的毒杀作用
    1.5 对成螺的毒杀作用
    1.6 福寿螺死活鉴定标准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2.2 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幼螺的毒杀作用
    2.3 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成螺的毒杀作用
3 讨论

四、血水草的生药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荷青花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Ⅱ)[D]. 李飞. 吉林大学, 2021(01)
  • [2]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D]. 李维新. 吉首大学, 2020(02)
  • [3]苗药一口血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 徐玉辉,周佳妮,覃爱桃,杨德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11)
  • [4]血水草中生物碱的分离鉴定[J]. 彭维安,廖海强,易成玉. 中医药导报, 2018(17)
  • [5]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J]. 杨鹏,卿志星,向峰,曾建国. 中成药, 2017(07)
  • [6]血水草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D]. 朱佩红. 武汉工程大学, 2017(02)
  • [7]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征研究[D]. 赵红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5)
  • [8]桂林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D]. 田丰.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5)
  • [9]桂林市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D]. 桂凌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6)
  • [10]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J]. 周兵,邹有,闫小红,刘名信,钟娟,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7)

标签:;  ;  ;  ;  ;  

血水草生药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