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荞麦芽

如何种植荞麦芽

一、怎样种荞麦芽苗菜(论文文献综述)

卞紫秀[1](2021)在《微波联合外源L-Phe处理诱导萌发苦荞富集黄酮类物质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微波的非热效应已被广泛应用于保鲜、灭菌和钝酶等食品加工领域。微波辐射种子,可以显着刺激种子的萌发,使其内部的各种酶被激活,从而使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并使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性状都发生变化。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L.Gaertn.)是蓼科荞麦属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其不仅营养价值高且富含有保健功效的黄酮类物质,是我国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被誉为“天然黄金搭档”。苦荞麦萌发后,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黄酮类物质等显着提高,氨基酸组成更加合理,其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而L-Phe是黄酮合成途径的前体物质,研究表明在植物体生长过程中添加前体物质能有效的富集特定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本试验以苦荞为试验材料,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L-Phe浓度为因素,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类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且探究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萌发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黄酮类物质合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初步明确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富集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L-Phe浓度对萌芽苦荞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协同L-Phe处理促进苦荞黄酮类物质富集的最佳条件: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250 W,L-Phe浓度2.90 mmol/L,此条件下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为6.26±0.15 g/100 g DW。此外,对微波协同L-Phe处理苦荞萌发后芽中营养物质含量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苦荞芽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萌发7 d的芽中还原糖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是种子8.88和1.11倍(CK)。T3组(250W,90 s,2.9 mmol/L)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是CK的1.13和1.12倍,且分别比T1(250 W,90 s,0 mmol/L)的增加了 4.00%和5.84%(7 d)。利用SEM观察苦荞芽粉,发现苦荞萌发后淀粉颗粒受损、表面出现凹坑和孔洞,萌发3d时受损最严重。而萌发7 d时,微波和L-Phe处理的淀粉颗粒周围有很多碎片,但种子和CK的淀粉颗粒表面光滑。通过FTIR谱图可知,微波处理对种子中蛋白质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萌发后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和结构均有所改变。研究了微波和L-Phe处理对萌芽苦荞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酶抑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抗氧化能力、酶抑制活性与总黄酮、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苦荞萌发能够增加芽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以及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各处理组苦荞芽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着高于CK(P<0.05)。其中T3处理组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是CK的1.42和1.36倍,且分别比T1的增加了21.34%和19.22%(7 d)。相关性研究表明,苦荞芽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均与芽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r=0.903~0.972,P<0.01)。研究了微波和L-Phe处理对萌芽苦荞中四种黄酮单体含量以及黄酮合成酶PAL、CHI和FL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总黄酮含量与三种酶酶比活力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发能够促进苦荞中绿原酸、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显着增加,PAL、CHI和FLS的酶比活力升高。其中,萌发7 d的芽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分别是种子的116.51倍和2.85倍。微波和L-Phe处理会进一步促进绿原酸合成,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比CK增加了 30.06%(7 d)。相关性结果表明苦荞芽中的总黄酮含量与PAL、CHI和FLS酶比活力呈显着正相关(r=0.939~0.968,P<0.01)。研究了微波和L-Phe处理对萌发苦荞芽中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FtPAL、FtCHI和FtFL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了苦荞芽中总黄酮含量与这三种酶基因表达量的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苦荞萌发时间的延长,苦荞芽中FtPAL、FtCHI和FtFLS1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FtFLS2表达量逐渐减少。微波和L-Phe处理能提高FtPAL、FtCHI、FtFLS1和FtFLS2表达,T3处理组苦荞芽中FtPAL、FtCHI、FtFLS1和FtFLS2表达量分别比CK 组提高了 41.52%、20.45%、35.20%和 99.83%(5 d)。总黄酮的合成与其相应基因的表达并不是呈现简单的正相关性,黄酮物质的合成有一定滞后。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和FtPAL、FtCHI、FtFLS表达量的影响效果一致,说明微波和L-Phe处理促进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影响苯丙烷代谢过程中黄酮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的而实现的。

罗庆林,周美亮,陈松树,阮景军[2](2020)在《金荞麦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金荞麦对人类的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有关金荞麦不同种质资源对疾病预防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却很少。研究不同金荞麦品种中的各种类型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对于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荞麦食品,使金荞麦生物活性物的工厂化生产显得十分迫切。这篇综述概括了金荞麦遗传资源的生理生化评估和用于遗传育种的优良基因的鉴定。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不同来源的金荞麦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化学特性进行评述,尤其是荞麦碱、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包括芦丁和绿原酸在内的其他酚类化合物。除遗传背景外,我们还讨论了不同生长条件对金荞麦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最后,我们对金荞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赵佳利,张晓娜,黄娟,李洪有,石桃雄,陈庆富,邓娇[3](2019)在《两种光照处理下苦荞芽菜的代谢物分析》文中认为以黑暗和光照处理下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er)品种‘晋荞2号’种子萌发所得的芽菜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两种处理下苦荞芽菜代谢产物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光照处理下苦荞芽菜的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在芽菜中共检测出383种代谢产物,其中不同光照处理造成了137种代谢产物的显着差异,他们主要集中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类及其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等。除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外,其余绝大多数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在光照组芽菜中较高;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富集于136条物质代谢通路。说明光照能够促进苦荞芽菜多数营养代谢物的生成和积累,营养组分较暗培养更为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芦莎[4](2019)在《荞麦光敏素的提取、含量分析及其光毒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荞麦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食用后血糖生成指数低,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人的首选食品;其花、叶和麸皮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和适当的葡萄糖苷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在这个物产丰富的时代,健康食品的消费使得荞麦迅速流行起来,对荞麦需求量的增加不仅是荞麦种子,而且还有荞麦嫩叶、芽苗和提取物。在亚洲,嫩叶和芽苗常被用作蔬菜,叶子粉末被用作添加剂或天然实用色素;在尼泊尔和不丹一些野生的荞麦被用作牛饲料。然而,研究者发现荞麦中有一种具有光毒性的物质-Fagopyrins,我们称其为荞麦光敏素。我国作为荞麦生产和消费大国,非常有必要对荞麦、尤其是植株和芽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对荞麦光敏素的功能活性进行研究,但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使用90%丙酮、纯甲醇、60%冰醋酸和80%四氢呋喃分别提取荞麦叶中的荞麦光敏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提取液中光敏素的含量及其紫外图谱,并用电喷雾质谱法对90%丙酮提取液中的光敏素进行鉴定。最终确定90%丙酮为最佳提取剂,分光光度法为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提取液中以FagopyrinF为主,含少量FagopyrinD和/或FagopyrinE。以光敏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浓度85%、料液比105:3(mg:mL)、提取温度55℃和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荞麦叶光敏素含量为785.63μg/g。利用最佳提取条件测定荞麦属的不同品种、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生育期的光敏素含量,结果表明,金荞叶光敏素含量高于甜荞和苦荞,最高可达1 638.44μg/g,而后两者差异不明显,含量分别为1 049.341 391.60μg/g和972.391 343.69μg/g;8种甜荞花、叶和去壳种子的光敏素含量分别为818.671 834.46μg/g,483.201 282.44μg/g和54.8398.30μg/g;除香甜荞2号外,其余均是花的光敏素含量最高,整体来看,花中光敏素含量比叶高近1倍;而荞麦种子的光敏素含量极低。不同生育期的荞麦叶光敏素含量结果显示,植株生长初期,光敏素含量最高,为966.861 347.70μg/g,到中期略有降低,后期光敏素含量最低只有310.50540.66μg/g,仅为初期1/21/3。荞麦光敏素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作光动力治疗,具有抗癌、抗菌等作用,但同时光敏素具有光毒性,食用后在光照条件下,皮肤会出现瘙痒、红肿等皮炎反应,对于光敏素的这一弊端,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求荞麦光敏素的光毒性作用。将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避光高剂量组和光照低、中、高剂量组。整个试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和避光高剂量组的各项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在避光条件下,光敏素没有对小鼠造成光毒性。皮肤观察和切片结果表明,10 g体重小鼠每日食用40 g鲜芽苗,便可产生光敏反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进一步评估口服荞麦芽苗对小鼠皮肤的光毒性作用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炎症反应,得到了与切片观察相同的结果,光照低、中、高剂量组的各生化因子显着性降低。血常规和脏器系数分析表明,光照低剂量组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光照中、高剂量组的部分血液指标和脾脏、胸腺系数产生明显变化。综上所述,光照低剂量组便可产生光敏反应和皮肤炎症,随着芽苗食用量的增加,对部分血液指标和脾脏、胸腺系数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陈艳琼[5](2019)在《UV-B对荞麦芽苗菜形态发育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荞麦芽苗菜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的新型蔬菜,主要是指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出可供人们食用的嫩芽、幼苗蔬菜。荞麦芽苗菜营养丰富,其富含花青素和芦丁,并且研究表明荞麦种子萌发后芦丁的含量是其种子的331倍。已有研究表明荞麦中的芦丁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弱性、维持和恢复毛细血管正常弹性的作用,可用于预防高血压。另外,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主要存在于荞麦和大豆等植物中,它能够有效的调节血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的功效。如果人体缺乏DCI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前人对DCI的研究主要表现DCI作用于动物的机理研究,而对如何提高植物中DCI的研究并不多。荞麦中的芦丁、花青素等化合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激增。我们根据这一特性,以荞麦为原材料,UV-B作为一种光调节剂,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对荞麦芽苗菜中花青素、维生素C、芦丁、黄酮类化合物和DCI积累的影响,并对荞麦芽苗菜下胚轴的横切面进行显微观察。为荞麦芽苗菜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如下:1.研究了荞麦发芽的最适条件,荞麦的萌发过程经历了选种、侵种、催芽、码盘和喷水培养五个部分,并以荞麦籽粒的发芽率作为评价的指标,最终确立了荞麦籽粒萌发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用40℃清水崔种30分钟,再放入常温25℃浸泡24小时,在恒温箱中27℃的条件下发芽率最高。2.研究了UV-B对荞麦芽苗菜形态发育的影响。UV-B胁迫对荞麦芽苗菜的下胚轴长度有明显的抑制,7小时UV-B与对照组相比,荞麦芽下胚轴减少了16.82%,但是,UV-B照射对荞麦芽下胚轴的直径有明显的增加,在3小时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5.38%。通过对荞麦芽苗菜鲜重的计量,发现总重量并没有减少。表明少量的UV-B照射可以既保证产量不变也可以使其变得又粗又短,口感好。3.研究了UV-B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低剂量的UV-B照射能够增加荞麦芽中芦丁、D-手性肌醇、花青素、黄酮、多酚的含量,但是随着UV-B辐照时间的增长,这些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观察荞麦芽苗菜下胚轴的横切图,发现花青素主要存在于下胚轴的表皮细胞、近表皮的几层薄壁细胞中。施加低剂量的UV-B照射对荞麦芽生物活性影响最大,高剂量UV-B照射不仅影响其次级代谢的含量而且影响形态发育。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注重考虑荞麦芽苗菜的品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等条件下,若只考虑提高花青素含量下,UV-B的最佳辐照时间是3h(2.592 kJ m-2);在只注重提高芦丁和维生素C物质含量下,UV-B的最佳辐照时间是5h(4.32 kJ m-2);在考虑提高D-手性肌醇、黄酮、多酚化合物含量时,UV-B的最佳辐照时间是6h(5.184 kJ m-2)。4.研究了UV-B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施加不同剂量的UV-B可以影响抗氧化物质合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PAL酶与CHI酶随着UV-B胁迫其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麦芽苗菜中总多酚、芦丁和黄酮的含量具有相同的趋势。

郑晨曦,Satoru Nirasawa,宋曙辉,江正强,刘海杰[6](2018)在《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苦荞为原料,将不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苦荞芽生产,研究其对苦荞芽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苦荞可提升其吸水率(9.24%)及发芽率(4.73%),萌发7 d的苦荞芽表面总菌数较对照组降低了0.841.27 lg(CFU/g),并且处理的苦荞芽在生长过程中,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力相比对照组均有所提升,有效氯质量浓度为60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SOD、CAT和POD比活力相比自来水对照组分别提升了22.75%,29.78%和35.70%。

杨光丽,雷兴华,林华容,樊燕,刘永文,田晓庆,罗兰,钟光驰[7](2017)在《芽菜型荞麦新品种酉荞3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酉荞3号是按系谱法育成的荞麦芽菜专用新品种。在2013年重庆市荞麦品种春播区试平均单产为120.1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3.90%,2013年重庆市荞麦品种秋播区试平均单产112.3kg/667m2,减产1.90%,2013年重庆市秋播苦荞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110.1kg/667 m2,增产7.94%。全生育期82d,平均株高120cm,主茎平均分枝48个,主茎节数1216节,单株粒重3.7g,千粒重22.1g;硒含量为158μg/kg,粗蛋白含量为11.2%,总黄酮含量为2.5mg/kg。在荞麦芽菜品种试验中,每100g酉荞3号种子平均可生产出芽菜224.7g,较对照品种九江苦荞增产72.7g,增幅47.8%,芽苗高12.8cm,脱壳率为92%,收获期、芽苗高、脱壳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芽菜6-苄基腺嘌呤含量<0.02mg/kg,硒含量为18.6μg/kg,蛋白质含量为2.4%,脂肪含量为0.4%,总黄酮含量为9.52mg/kg,纤维素含量为4.15%。适合在重庆市作为荞麦芽菜专用品种进行推广。

李树芳[8](2016)在《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芽菜因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芽菜类产品分为种芽菜和体芽菜。本试验以三种木本植物即垂柳、花椒、香椿为试材,研究其在扦插情况下GA溶液浓度对其发茅及体茅生长的效果。试验从生长的垂柳、香椿与花椒成树本体上挑选直径约为0.5 cm、长度为15 cm左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条,将4%赤霉素乳油分别配制成浓度为40μL·L-1、30μL·L-1、20 μL·L-1、10μL·L-1的赤霉素溶液,以清水(H20)作为对照,将剪切好的枝条分别盛放上述溶液中浸泡30 min,扦插在日光温室高架床上的基质中(基质配比为田园土:蛭石:草炭为3:1:1)。试验基本结果如下:在平均气温16℃-23℃、平均地温13℃-20℃的情况下,垂柳扦插后第4天开始发芽,花椒扦插后第21天开始发芽,香椿发芽最慢,扦插后第25天才开始发芽。用GA溶液浸泡以后,三种体芽菜发芽枝条数量都高于对照处理,就平均发芽数量来看,垂柳、花椒与香椿发芽的枝条数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6.7%、15.9%、13.6%。在10μL·L-1的浓度下,三种体芽菜枝条几乎100%发芽,随着GA浓度增加,发芽枝条数量呈逐渐减少趋势,40 μL·L-1处理发芽枝条数量最少。体芽菜体芽的数量都较对照处理多,垂柳、花椒与香椿的平均发芽数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54.9%、44.3%与29.3%,但是40μL·L-1 GA溶液处理体芽的数量几乎与对照处理的一样,差异不显着。就体芽菜的体芽长度而言,垂柳、花椒以10μL·L-1处理体芽最好,其次是20μL·L-1、 30μL·L-1处理;香椿体芽长度以10μL·L-1处理最好,其余几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从体芽菜产量来看,垂柳在10-20μL·L-1 GA处理后,产量最好,为每枝5g以上,30μL·L-1与对照接近;花椒在10-30μL·L-1 GA处理下,产量为每枝4g上,显着高于对照;香椿体芽菜的产量在10μL·L-1处理下最高,每个枝条达4.64 g,是其他GA处理和清水处理的2倍以上,GA溶液浓度过高,不仅不利于体芽生长,还会抑制其生长。结论认为,GA溶液处理有利于垂柳、花椒、香椿三种体芽菜的发芽和生长。但是使用浓度略有差异,垂柳以10-20 μL·L-1最好,花椒以10-30 μL·L-1、香椿以10 μL·L-1最好。

魏爱春[9](2016)在《盐刺激对芽中功能成分及活性的影响及荞麦麸皮蛋白提取》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以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提供的黑丰1号荞麦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盐刺激(0.0%NaHCO3、0.05%NaHCO3、0.1%NaHCO3、0.2%Na HCO3)条件下进行发芽120h,每隔12h取样,共获得41份荞麦芽样品,检测分析荞麦芽中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荞麦麸皮中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文章分六章进行详细论述。第二章分析盐刺激(Na HCO3)下,荞麦发芽过程中黄酮类及多酚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本论文对荞麦芽黄酮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动态变化分析发现:随着发芽时间的推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发芽96h,总黄酮及芦丁、异槲皮素、槲皮素及山奈酚含量达到极值,此时总黄酮含量为26.69mg/g,是未发芽籽粒约2倍。0.05%Na HCO3刺激的荞麦芽中芦丁、槲皮素等黄酮单体含量显着高于0.1%NaHCO3、0.2%NaHCO3(P<0.05)。这说明低浓度盐刺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荞麦芽中总多酚通过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具体步骤:荞麦芽干制粉加入85%乙醇提取,固液比为1:50,提取温度65℃,恒温振荡器提取时间2h。实验结果显示,多酚类物质的变化与黄酮类物质一致。第三章研究了荞麦发芽过程中手型肌醇DCI的动态变化。D手型肌醇是荞麦中重要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连接蒸发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ELSD-HPLC)进行检测分析,色谱柱为Alltech prevail carbohydrate ES5柱(4.6mm×250mm×5um),流速为1ml·min-1,漂移管的温度95℃,空气流速为2.2 L ml.min-1。研究发现,在0.0%Na HCO3,0.05%NaHCO3,0.1%Na HCO3,0.2%Na HCO3刺激下,D手型肌醇含量增加。发芽96h,D手型肌醇的最大含量分别为9.37mg/g DW、12.56 mg/g DW、10.96 mg/g DW和10.18 mg/g DW。第四章主要对荞麦发芽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本章采用L-8800氨基酸自动仪对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表明:荞麦芽的蛋白质主要由17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比例均衡,与人体的氨基酸组成相似,故营养价值较高。天冬氨酸的含量最高,其含量高达18mg/g。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及甘氨酸含量相当,含量在6-7mg/g。甲硫氨基酸的含量最少,只有1-2mg/g。荞麦芽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发芽过程中氨基酸的种类没有变化,其含量变化较大。大部分氨基酸随着发芽时间的推移其含量增加,但达到最高极值的发芽时间不同,大部分是在发芽96h或108h,0.05%NaHCO3刺激对使氨基酸含量均增加。第五章对盐刺激的荞麦芽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进行评价。以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指标对荞麦芽中抗氧化活性进行。荞麦芽的抗氧化活性也随着发芽时间推移而增强,发芽96h时,荞麦芽的DPPH抑制率最高,其抗氧化活性最强。不同浓度碳酸氢钠刺激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依次为0.05%NaHCO3>0.1%NaHCO3>0.2%NaHCO3>0.1%NaHCO3。在分析荞麦芽的DPPH抑制率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相关关系中,其R2=0.8829>0.5,此结果表明,荞麦芽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与DPPH抑制率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多酚类物质含量积累,抗氧化活性增强。体外降血糖活性的变化与抗氧化活性一致,主要通过DCI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大小判断体外降血糖活性的强弱。第六章主要对荞麦麸皮中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荞麦麸皮蛋白质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pH,在pH=4时,蛋白质提取率较低仅为2.5%。这可能是因为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易变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脱羧、脱氨反应或者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随着pH增加,蛋白质提取率急剧增加,在pH>9,随着pH值的增加蛋白质提取率增加平缓。荞麦麸皮蛋白质提取中添加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及碱性蛋白酶,荞麦麸皮蛋白质提取率比清水提取高16%左右。由荞麦麸皮蛋白质提取工艺可知,蛋白质提取最优条件为:pH=11、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50℃及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及碱性蛋白酶三种酶,酶量分别为50UI。

马麟[10](2016)在《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取我国资源丰富的药食同源性小宗杂粮作物苦荞为原料,以其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的高效利用与深加工食品的开发为目的,概述了苦荞种子的萌发技术、苦荞芽菜的培育工艺以及苦荞芽菜相关食品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苦荞芽菜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条件下获得的苦荞芽菜主要品质,并利用传统食用级红曲霉对其进行液态发酵研制出了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功能特性的苦荞芽饮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苦荞芽菜培育过程中几种关键技术的比较,确定了最佳的培育方法及条件:用含水量为5.7%的湿沙引发催芽48h,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平均高达95%,发芽指数100.6;与滤纸、纱布等相比选用沙石为播种基质,苦荞芽菜生长更稳定,生长更快速,生物量品质较高;播种后盖湿沙1.5cm时,苦荞芽菜成苗率和芽苗落壳率均为最佳;在温室培育条件为温度25℃,湿度80%,光照强度10000Lx,光照时段为前5d黑暗、后5d光照,每日光照时长12h/d的条件下,苦荞芽菜生物量品质保持较高,并且由三氯化铝分光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大大提升,平均可达43.23mg/g DW。2.确定了沙培法培育苦荞芽后,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出了一种大量元素无机盐营养液配比为:Ca(NO3)2·4H2O(1561.0mg/L)、KNO3(1010.0mg/L)、MgSO4(1.5mg/L)、NH4H2PO4(0mg/L),喷施此配比的无机盐营养液培育苦荞芽菜,结果显示芽菜产量显着性增加。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了一种微量元素无机盐增添配比为:FeSO4.7H2O(13.90mg/L)、EDTA-2Na(37.20mg/L)、H3BO3(1.43mg/L)、MnSO4.4H2O(0.22 mg/L)、ZnSO4.7H2O(0.08mg/L)、CuSO4.5H2O(1.07 mg/L)和(NH4)6Mo7O24.4H20(0.03 mg/L),用添加此配比的微量元素无机盐营养液培育苦荞芽菜,结果显示芽菜中多种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总量显着高于空白。试验优化方案可行,获得的一种全营养液配方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和多酚类活性成分均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3.利用最佳的培育方法、最佳的温室条件和优化的全营养液配方培育苦荞芽菜,并测定了其主要品质,结果显示,苦荞芽菜平均芽长、芽粗、芽鲜重和芽干重分别为17.72±2.84cm、1.132±0.017mm、13.98±0.47g/100株和0.63±0.027g/100株;苦荞芽菜的总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总蛋白量分别为26.55±4.7mg/100株FW、91.46±3.8 mg/100株FW和13.69±0.37mg/100株DW;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总量能达到60.45±3.03mg/g DW,其中芦丁含量达到53.91±2.24mg/g DW,占所有测定的黄酮和酚酸类成分总量的89.18%;17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可达到13.95±0.22%,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23%,赖氨酸含量达到1.03%。4.利用红曲霉液态摇瓶发酵苦荞芽菜,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底物料水比1:8、菌液接种量2.5%、发酵时间为11d、发酵温度为28℃、苦荞芽沸水打浆,此条件下获得苦荞芽菜发酵液的红曲色素总效价平均值达4.215U/ml,跟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56%,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红曲霉液态发酵苦荞芽菜的工艺条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5.利用苦荞芽菜发酵液配制饮料,确定最佳的发酵液添加量为1520%(体积分数)。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添加剂配比为:阿斯巴甜0.01%、木糖醇5%、柠檬酸0.15%和柠檬酸钠0.3%。成品饮料的巴氏杀菌工艺条件为:80℃下处理3045min,此条件下杀菌既符合饮料菌落总数指标要求,又可保持饮料较好的感官品质。最终获得的发酵苦荞芽饮料清澈透明、无固体颗粒沉淀,呈均匀橙红色或者浅黄色、明亮透光,风味清新、有淡淡香气、无异味,口感醇正、均匀、酸甜适中、滋味宜人。通过抗氧化试验表明,苦荞芽饮料对DPPH、ABTA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二、怎样种荞麦芽苗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种荞麦芽苗菜(论文提纲范文)

(1)微波联合外源L-Phe处理诱导萌发苦荞富集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荞麦萌发的营养作用
        1.2.1 改善营养价值
        1.2.2 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利用
    1.3 生物活性成分的富集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1.3.2 盐离子的作用
        1.3.3 糖类和氨基酸的作用
        1.3.4 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1.4 生物活性功能的提高
        1.4.1 抗氧化作用
        1.4.2 降血糖作用
    1.5 黄酮类物质的富集机理
        1.5.1 改变关键酶的活性
        1.5.2 改变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1.6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的工艺优化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仪器
        2.2.4 原料预处理
        2.2.5 苦荞萌发条件优化
        2.2.6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7 不同处理对萌芽苦荞基本营养物质的影响
        2.2.8 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测定
        2.2.9 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2.2.10 扫描电镜(SEM)
        2.2.1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2.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试验
        2.3.2 响应面优化
        2.3.3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3.4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3.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2.3.6 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3.7 苦荞芽全粉SEM分析
        2.3.8 苦荞芽全粉FTIR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芽体外抗氧化和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
        3.2.4 苦荞萌发处理方法
        3.2.5 总黄酮含量测定
        3.2.6 总酚含量测定
        3.2.7 抗氧化能力测定
        3.2.8 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3.2.9 抗氧化能力和酶抑制活性与总黄酮、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3.3.2 总酚含量的变化
        3.3.3 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3.3.4 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变化
        3.3.5 抗氧化能力和酶抑制活性与总黄酮、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和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
        4.2.4 苦荞萌发处理方法
        4.2.5 四种常见黄酮单体含量的测定
        4.2.6 PAL、CHI和FLS活力测定
        4.2.7 总黄酮含量与PAL、CHI和FLS活力的相关性
        4.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四种主要黄酮单体含量的变化
        4.3.2 PAL活力的变化
        4.3.3 CHI活力的变化
        4.3.4 FLS活力的变化
        4.3.5 总黄酮含量与PAL、CHI和FLS活力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波和L-Phe处理对苦荞芽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
        5.2.4 苦荞萌发处理方法
        5.2.5 总RNA的提取
        5.2.6 RNA完整性、纯度和浓度检验
        5.2.7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5.2.8 引物设计(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
        5.2.9 荧光实时定量PCR (RT-qPCR)检测
        5.2.10 黄酮含量与FtPAL、 FtCHI和FtFLS表达量的动态关系
        5.2.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RNA完整性、纯度和浓度分析
        5.3.2 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的扩增和溶解曲线
        5.3.3 芽中FtPAL表达量的变化
        5.3.4 芽中FtCHI表达量的变化
        5.3.5 芽中FtFLS表达量的变化
        5.3.6 苦荞芽中总黄酮含量与FtPAL、 FtCHI和FtFLS表达量的动态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金荞麦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金荞麦中氨基酸的组成和蛋白质含量
3 金荞麦芽的营养特性
4 不同生长条件对金荞麦活性成分的影响
5 金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剂活性
6 酚类化合物
7 芦丁
8 绿原酸和其他酚酸
9 荞麦碱
10 总结与展望

(3)两种光照处理下苦荞芽菜的代谢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荞麦芽菜的培养
        1.2.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处理下两组苦荞芽菜的形态特征
    2.2 苦荞芽菜代谢物的鉴定及差异代谢物分析
    2.3 差异代谢物的KEGG通路分析
3 讨论

(4)荞麦光敏素的提取、含量分析及其光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荞麦及荞麦光敏素
        1.1.1 荞麦概述
        1.1.2 荞麦光敏素简介
        1.1.3 荞麦光敏素的提取
        1.1.4 荞麦光敏素的生物活性
    1.2 光毒性研究
        1.2.1 光敏素物质
        1.2.2光毒性实验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荞麦光敏素的提取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2.1.2 光敏素提取剂的选择
        2.1.3 光敏素的测定
        2.1.4 电喷雾质谱法鉴定提取液中的光敏素
        2.1.5 提取条件对光敏素含量的影响
        2.1.6 正交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提取剂的选择及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2.2.2 电喷雾质谱法鉴定提取液中的光敏素
        2.2.3 提取条件对光敏素含量的影响
        2.2.4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部位、不同品种及不同生育期荞麦的光敏素含量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3.1.2 荞麦光敏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3.1.3 不同部位、不同品种及不同生育期的光敏素含量研究
        3.1.4 不同品种荞麦叶中黄酮含量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荞麦不同部位的光敏素含量
        3.2.2 不同品种荞麦叶及其芽苗的光敏素含量
        3.2.3 不同生育期荞麦叶中光敏素的含量
        3.2.4 不同品种荞麦叶中黄酮含量
        3.2.5 荞麦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光敏素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荞麦光敏素对小鼠的光毒性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4.1.2 动物分组和实验设计
        4.1.3 行为学分析及耳部、背部和尾部皮肤观察
        4.1.4 皮肤切片
        4.1.5 生化指标测定
        4.1.6 血常规测定
        4.1.7 脏器系数及耳片系数
        4.1.8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
        4.2.2 行为学分析及耳部、背部和尾部皮肤观察
        4.2.3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4.2.4 血常规测定结果
        4.2.5 脏器系数及耳片系数
    4.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UV-B对荞麦芽苗菜形态发育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荞麦芽苗菜简介
        1.1.1 荞麦简介
        1.1.2 芽苗菜的概念和特点
        1.1.3 荞麦芽苗菜的研究进展
    1.2 荞麦芽苗菜的次级代谢
        1.2.1 荞麦芽苗菜花青素
        1.2.2 荞麦芽苗菜芦丁
        1.2.3 荞麦芽苗菜D-手性肌醇
        1.2.4 荞麦芽苗菜多酚化合物
    1.3 UV-B对芽苗菜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计
        2.2.1 荞麦发芽处理
        2.2.2 UV-B处理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荞麦的萌发过程
        2.3.2 荞麦发芽率的测定
        2.3.3 芽长与芽重
        2.3.4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2.3.5 荞麦芽下胚轴的横切显微镜观察
        2.3.6 高效液相测定芦丁的含量
        2.3.7 D-手性肌醇的测定
        2.3.8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3.9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3.10 总黄酮含量测定
        2.3.11 PAL酶活性的测定
        2.3.12 CHI酶活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温度和时间对荞麦发芽的影响
        3.1.1 温度和时间对荞麦发芽的影响
    3.2 UV-B对荞麦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3.2.1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的芽长和芽重的影响
        3.2.2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UV-B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的影响
        3.3.1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花青素的影响
        3.3.2 荞麦芽苗菜花青素的组织定位
        3.3.3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芦丁含量的影响
        3.3.4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D-手性肌醇的影响
        3.3.5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3.6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3.3.7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4 UV-B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4.1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PAL酶活性的影响
        3.4.2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CHI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UV-B处理对荞麦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4.1.1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的下胚轴长和芽重的影响
    4.2 UV-B处理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的影响
        4.2.1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花青素的影响
        4.2.2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芦丁含量的影响
        4.2.3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D-手性肌醇含量的影响
        4.2.4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2.5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影响
    4.3 UV-B辐照对荞麦芽苗菜次级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微酸性电解水的制备
        1.3.2 苦荞芽生产方法
        1.3.3 苦荞籽粒吸水率的测定
        1.3.4 苦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1.3.5 苦荞籽粒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10]
        1.3.6 苦荞芽表面总菌数的测定[11]
        1.3.7 苦荞芽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1.3.8 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3.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籽粒吸水率的影响
    2.2 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2.3 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籽粒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2.4 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芽表面总菌数的影响
    2.5 微酸性电解水对苦荞芽生长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1 微酸性电解水对苦荞芽生长过程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2 微酸性电解水对苦荞芽生长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5.3 微酸性电解水对苦荞芽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5.4 微酸性电解水对苦荞芽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 结论

(7)芽菜型荞麦新品种酉荞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1 重庆市区域试验结果
    2.2 重庆市生产试验结果
3 荞麦芽菜品种试验
4 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5品质表现
6 主要特征特性
7 栽培技术要点
    7.1 田间种植
    7.2 荞麦芽菜生产
8 小结

(8)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芽菜、体芽菜的生产特点
        1.1.1 芽菜类蔬菜的定义及其在蔬菜分类中的地位
        1.1.2 芽菜类蔬菜的分类
        1.1.3 芽菜类蔬菜的特征特性
    1.2 芽菜类蔬菜的发展历史
    1.3 芽菜类蔬菜的营养价值
        1.3.1 芽菜类蔬菜的营养特色
        1.3.2 垂柳、花椒与香椿芽菜的营养特色
        1.3.3 芽菜类蔬菜可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1.4 芽菜类蔬菜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准备
    2.2 方法设计
    2.3 试验数据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期间温度环境状况
    3.2 不同浓度的GA对体芽菜发芽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3.2.1 三种体芽菜发芽及体芽生长时间的比较
        3.2.2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发芽枝条数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发芽量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生长速度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的GA对垂柳体芽长度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的GA对花椒体芽长度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的GA对香椿体芽长度的影响
    3.4 不同浓度的GA对体芽菜产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芽菜类蔬菜的生产与展望
        4.3.1 芽菜类蔬菜生产系统的智能化
        4.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的深入化
        4.3.3 芽菜类蔬菜营养研究的全面化
        4.3.4 芽菜类蔬菜生产技术的创新化
        4.3.5 芽菜类蔬菜新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盐刺激对芽中功能成分及活性的影响及荞麦麸皮蛋白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荞麦的营养价值
    1.2 黄酮类化合的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2.4 萌发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
    1.3 手性肌醇DCI
        1.3.1 肌醇的结构
        1.3.2 D手性肌醇的生物活性
    1.4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研究
        1.4.1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组成
        1.4.2 荞麦芽中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变化
    1.5 生物活性的研究
        1.5.1 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1.5.2 降血糖活性的变化
    1.6 立体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立体依据
        1.6.2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荞麦芽中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2.3.2 荞麦芽中黄酮单体变化分析
        2.3.3 荞麦芽中总多酚变化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荞麦芽中D手型肌醇的含量变化趋势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荞麦芽中氨基酸变化及其营养评价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剂与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荞麦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的变化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2.4 数据刺激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讨论
第六章 荞麦麸皮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3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荞麦麸皮蛋白质组成
        6.3.2 不同p H对蛋白质提取率影响
        6.3.3 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6.3.4 最优条件,酶提取液中蛋白质提取率
        6.3.5 荞麦麸皮蛋白质电泳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论文总结
    7.2 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的专利和研究论文
    参加的学术会议
声明

(10)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苦荞及苦荞芽菜
    1.2 苦荞芽菜的生产
        1.2.1 苦荞种子的萌发
        1.2.2 苦荞芽菜的培育
    1.3 苦荞芽菜的营养及功能价值
        1.3.1 基础营养物质
        1.3.2 功能活性物质
    1.4 苦荞芽菜相关食品
        1.4.1 苦荞芽子叶茶
        1.4.2 苦荞芽饮料
        1.4.3 苦荞芽酿啤酒
        1.4.4 苦荞芽粉制品
    1.5 红曲霉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前景分析
    1.7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2章 温室沙培法培育苦荞芽菜的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苦荞种子催芽方式的选择
        2.2.2 苦荞种子播种基质的选择
        2.2.3 沙培法中盖沙厚度的选择
        2.2.4 苦荞培育温室条件的选择
        2.2.5 苦荞芽菜总黄酮的测定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苦荞种子催芽方法的确定
        2.3.2 苦荞播种基质的确定
        2.3.3 沙培法盖沙厚度的确定
        2.3.4 温室培育条件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苦荞芽菜培育用无机盐营养配方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沙培法培育苦荞芽菜的工艺流程和要点概述
        3.2.2 大量元素无机盐配比优化
        3.2.3 微量元素无机盐配比优化
        3.2.4 苦荞芽菜生物量的测定
        3.2.5 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3.2.6 苦荞芽菜其他主要品质的测定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大量元素无机盐对苦荞芽菜生长的影响
        3.3.2 多种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
        3.3.3 微量元素无机盐对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
        3.3.4 微量元素无机盐的正交优化试验
        3.3.5 苦荞芽菜生物量品质分析
        3.3.6 苦荞芽菜营养品质分析
        3.3.7 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分析
        3.3.8 苦荞芽菜中17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曲霉液态发酵苦荞芽饮料的研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1 红曲霉菌种的培养
        4.2.2 红曲霉发酵菌液的制备
        4.2.3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饮料的工艺流程
        4.2.4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工艺的优化
        4.2.5 红曲色素总效价的测定
        4.2.6 发酵饮料的感官评价指标
        4.2.7 红曲发酵苦荞芽饮料配方的确定
        4.2.8 苦荞芽饮料杀菌工艺的确定
        4.2.9 苦荞芽饮料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4.3.2 响应面优化红曲霉液体发酵苦荞芽的工艺
        4.3.3 红曲发酵苦荞芽饮料配方的确定
        4.3.4 饮料杀菌条件的确定
        4.3.5 饮料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怎样种荞麦芽苗菜(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波联合外源L-Phe处理诱导萌发苦荞富集黄酮类物质的研究[D]. 卞紫秀. 安徽工程大学, 2021
  • [2]金荞麦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罗庆林,周美亮,陈松树,阮景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02)
  • [3]两种光照处理下苦荞芽菜的代谢物分析[J]. 赵佳利,张晓娜,黄娟,李洪有,石桃雄,陈庆富,邓娇.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6)
  • [4]荞麦光敏素的提取、含量分析及其光毒性研究[D]. 芦莎. 山西大学, 2019(01)
  • [5]UV-B对荞麦芽苗菜形态发育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D]. 陈艳琼. 河南师范大学, 2019
  • [6]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郑晨曦,Satoru Nirasawa,宋曙辉,江正强,刘海杰.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1)
  • [7]芽菜型荞麦新品种酉荞3号的选育[J]. 杨光丽,雷兴华,林华容,樊燕,刘永文,田晓庆,罗兰,钟光驰. 种子, 2017(07)
  • [8]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D]. 李树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9]盐刺激对芽中功能成分及活性的影响及荞麦麸皮蛋白提取[D]. 魏爱春. 贵州大学, 2016(03)
  • [10]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D]. 马麟. 西华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如何种植荞麦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