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的对策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的对策

一、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之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济南市人民政府[1](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济政发[2021]1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11月26日.

国务院[2](202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发[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8日

王少菲[3](2021)在《河南省Y县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生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

叶璐[4](2021)在《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实施追赶战略的导向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不平等的问题逐渐凸显。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是这种不平等的集中体现。随着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城乡差距已逐步延伸至经济、社会等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完全体现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多维”应该成为城乡差距相关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城乡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城乡差距如何演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如何?各个维度城乡差距之间存在怎么的关联性?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新时期,城乡差距的演变是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阻滞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中国70年城乡关系的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全国30个省份1993-2017年的数据,对居民生活、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社会民生四个维度的城乡差距进行测度;基于多维不平等的理念,构建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对各维度城乡差距成因以及维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从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视角出发,分析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经济效率、消费规模、资本规模的影响作用,为城乡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提供实证检验,同时为后续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相关战略的部署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丰富的经验支撑。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多维视角下测度的城乡综合差距以-0.45%的年均速度波动下降,并呈现“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缓慢下降,但差距水平依然保持高位,城乡社会民生差距逐渐凸显。产业发展和要素配置方面的差距呈“固化”特征,甚至出现加剧态势。(2)居民生活与社会民生维度的城乡差距存在“加剧”不平等的内在效应;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对城乡社会民生差距具有单向的“加剧”效应。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与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存在互动的负向关系。(3)四类形成因素对不同维度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DP每增长一单位,城乡社会民生差距缩减0.12,要推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市场化方面,非国有化程度每上升1%,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缩减0.33,要素配置、社会民生的城乡差距分别增加0.88、1.33,因此,要完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引导。城镇化方面,人口城镇化率每上升1%,居民生活、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缩减0.24、1.88,城乡社会民生差距增加0.77。城市规模结构每上升1%,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扩增0.17,因此,要以户籍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农民市民化的意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民覆盖率。财政方面,涉农财政支出每增长1%,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城乡差距分别扩增0.62、0.76,但从长期看,有助于城乡产业发展差距缩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长1%,城乡社会民生差距缩减0.42,亟待改革和完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纠正财政政策“城镇导向”、“经济导向”效应。(4)城乡综合差距对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各维度城乡差距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经济GDP受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减少0.03、0.01单位;经济TFP受到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减小0.01、0.01单位。社会民生、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对实际消费规模的影响依次递减,差距每扩增1单位,消费规模分别缩减0.11、0.04单位。实际资本规模在受民生、要素配置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下降0.02、0.04单位。此外,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对消费规模具有“净正向效应”。城乡差距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明显阻滞效应,缩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论文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多维视角出发,构建城乡差距的指标体系;二是从多维不平等视角出发,将多维城乡差距纳入同一框架,在分析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检验各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三是从经济发展新格局出发,实证分析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经济效率、消费规模、投资规模的影响,探讨多维城乡差距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5](2020)在《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研究与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随机干预实验作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典型,已逐步成为国际上制定发展政策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教育和社会政策研究领域。2003年起,反贫困行动实验室(The 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JPAL)和贫困行动创新组织(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IPA)已在全球44个国家开展了近300项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评估研究,实证研究结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教育决策中。J-PAL的创始人也因其对全球减贫发展的贡献荣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随机干预实验在促进教育产出、改善贫困群体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中国教育精准扶贫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却鲜为人知。对2007年至2019年10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30多项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教师与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营养健康与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这四大领域的研究以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代际陷阱为主线,探索了低成本且可行的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及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领域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实践经验,为农村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办法,为农村教育决策者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实证支撑,也为国家教育精准扶贫制度设计者提供了经过随机干预实验验证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对如何在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的情况下使用准实验方法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进行了拓展介绍。

于季菲,赵启然[6](2020)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方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文中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在供餐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有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等不同方式。现有研究中供餐方式对儿童营养健康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缺乏营养改善计划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利用2015年我国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北三省参与营养改善计划的49所学校共2208名学生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PSM)等方法,发现供餐方式不同对儿童身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确实存在,营养改善计划应进一步考虑到供餐方式与相应营养成分要求,从而进行配餐方式与营养餐营养比例的合理设计及相应规定的完善。

兰雁[7](2020)在《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乡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补充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瓶颈,也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渠道已由原来的单一招聘录用转向多元化、丰富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培训、招聘计划的实施,加大了乡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师资紧缺问题、提高了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但是,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过程中尚有大量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选择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湖南省汨罗市为对象,综合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汨罗市多所中小学学校的校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近年来主要通过教师招聘及高校毕业生直接分配为主要补充方式。其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编制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失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退出机制不健全等。汨罗市在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补充方面的做法为我国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可资借鉴的参考,其存在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为进一步缓解这些问题,结合汨罗市的实际情况及国内外相关有效经验,本研究对完善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提出了优化思考:加大激励力度,稳定乡村义务教育优秀教师;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扩展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空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有效落实国家政策。

姜楠[8](2020)在《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寄宿制学校作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最重要的办学形式之一,其规划和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了解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在儿童健康服务方面表现如何,提出更有效的改善寄宿儿童生存环境、提高农村儿童身体健康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年、2011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其中儿童健康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和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AZ)。研究发现:(1)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与非寄宿生相比,寄宿生的长期健康情况和短期营养健康状况都更差。(2)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小学寄宿生群体。(4)在校寄宿对儿童健康的冲击主要作用于男孩。相比较寄宿女孩,在校寄宿的男孩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更显着。此外,使用Rosenbaum边界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的稳健性检验表明以上估计结果是可信的。最后提出改善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服务的对策建议。

李影[9](2020)在《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持续改进的策略研究 ——基于山东省某所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的个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化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适龄儿童也相应地大量减少,许多条件简陋,教学质量较差的村小、教学点被撤销合并,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但同时城镇化也造成了资源向城市聚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很多小学教师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镇地区,农村教师资源的流动性大大增加。针对城镇化以来农村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出台了一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政策比如特岗教师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三支一扶”、“硕师计划”等,这些政策能够稳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会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分析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和解决措施,希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了具体了解城镇化以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问题,本文以山东某农村Q校小学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教师队伍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此来了解和掌握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影响因素所在。通过调查,论文发现了这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的补充数量远远不足,而流出去的比例很大,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同时深入的分析了影响这所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所在: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教师待遇问题仍没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相关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撤点并校后学校整体得办学条件仍然存在不足以及撤点并校后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并无较大改观;撤点并校后造成众多农村教师上班的不便利。依据前述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针对这所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持续改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持续完善现有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创设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新理念;全面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生态环境;探索农村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以此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张赛赛[10](2020)在《教育扶贫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省X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总工作的根本大计,发展教育来增加人力资本是摆脱贫困最有效最彻底的手段。本研究在梳理了建国以来的教育扶贫政策基础上,结合不同时间结点政策文本的变迁,将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分为了四个阶段。包括:教育扶贫政策的空窗阶段、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初步构建阶段、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完善发展阶段、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精准发力阶段。当前正是各地紧锣密鼓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精准发力阶段。X县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对于当地长远发展来说,借助教育发展经济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对当地实施教育扶贫政策过程中,关注扶贫客体的主观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给于有效解决手段,才能更好的反映当地的教育扶贫现状。教育扶贫表面是扶教育之贫,深层内涵是借助教育扶经济之贫。而贫困在新时代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对于贫困人口而言不仅仅是物质贫困,还有知识贫困、思想贫困及精神贫困等。教育是一项发展人的事业,通过教育不仅可以接受到先进思想理念、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也能够启迪人的心智,弥补修复精神心灵的空虚。本文通过查阅与X县教育扶贫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比较X县教育精准扶贫中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对教师及学生展开问卷和访谈调查,并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当地教育扶贫政策的各项学生资助计划、营养餐改善计划、教师生活补助计划等政策深得人心的同时,也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动态监管制度不完善;贫困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不佳;教师负担过重、工资待遇太低及职称评定难;教育信息化手段推进缓慢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教育公平理论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为指导,提出创新教育扶贫资金筹集渠道、完善项目动态监管制度;提升贫困家长教育能力、关注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合理减轻乡村教师工作负担、保障工资待遇;高效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教育+乡村振兴计划,巩固各项扶贫成效等建议。

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之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二)妇女与教育.
        (三)妇女与经济.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六)妇女与法律.
        (七)妇女与家庭建设.
        (八)妇女与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二)监测评估.
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二)儿童与安全.
        (三)儿童与教育.
        (四)儿童与福利.
        (五)儿童与法律保护.
        (六)儿童与家庭.
        1.主要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二)监测评估.

(4)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和“乡”的概念
        2.1.2 城乡差距的概念
        2.1.3 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2.1.4 城乡差距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2.2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3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理论
        2.2.4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第三章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轨迹
    3.1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逻辑框架与战略形成
        3.1.1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逻辑框架
        3.1.2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战略的形成
    3.2 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
        3.2.1 改革开放前:立国战略下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和固化时期
        3.2.2 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富民战略下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破冰
        3.2.3 本世纪初到十八大前: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3.2.4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国战略下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
    3.3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问题
        3.3.1 城乡收入消费差距下降,但依然保持高位
        3.3.2 产业高级化与产业分化共存,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固存
        3.3.3 制度壁垒和市场分割问题凸显,城乡要素配置差距扩大化
        3.3.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显着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差距的多维测度
    4.1 城乡差距测度的维度选择
    4.2 城乡差距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基础指标的选取
        4.2.3 数据来源、指标处理方法
    4.3 测度方法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4.3.1 测度方法的选择
        4.3.2 基础指标和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城乡综合差距的测度结果
        4.4.1 城乡综合差距时序演变分析
        4.4.2 城乡综合差距空间格局分析
    4.5 城乡差距的多维度分析
        4.5.1 多维城乡差距的时序演变分析
        4.5.2 多维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维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内在关联分析
    5.1 多维城乡差距形成机制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 多维城乡差距的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5.2.1 数据处理和模型估计方法选择
        5.2.2 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前检验
    5.3 估计结果分析
        5.3.1 基准估计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多维城乡差距内在关联性检验
        5.3.4 不同区域的估计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维城乡差距的经济效应分析
    6.1 城乡差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6.2 城乡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6.2.1 城乡差距通过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6.2.2 城乡差距通过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6.3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6.3.1 计量模型
        6.3.2 变量说明以及数据来源
        6.3.3 内生性问题及处理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估计
        6.4.2 城乡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估计
        6.4.3 城乡差距对消费需求的机制讨论
        6.4.4 城乡差距对经济资本的机制讨论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与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到贫困田野间的随机干预实验
    (一)随机干预实验简介
        1. 开展基线调查。
        2. 随机分配样本实施干预。
        3. 开展评估调查。
    (二)诺贝尔奖得主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案例
        1. 项目背景。
        2. 干预设计与实施。
        3. 数据收集。
        4. 数据分析结果。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三)借鉴国际经验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进中国教育精准扶贫
二、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教师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1. 研究问题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3. 小结
    (二)随机干预实验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1. 研究问题
        2.“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3. 小结
    (三)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1. 研究问题
        2. 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结果
        3. 小结
    (四)随机干预实验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应用
        1. 研究问题
        2. 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3. 小结
三、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经验
    (一)问题精准、干预合理
        1. 问题导向,精准聚焦,选题要有较强的政策性
        2. 多方合力,设计干预方案时加强多学科合作
        3. 逐步探索,简单渐进
        4. 干预设计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性
    (二)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1. 明确关键环节,发现改进项目的线索
        2.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对比干预项目
        3. 对项目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
    (三)避免威胁内部有效性的因素
        1. 非预期行为(Unintended Behavioral Effects)
        2. 不完全依从(Imperfect Compliance)
        3. 样本污染或溢出效应(Spillovers)
        4. 样本流失(Attrition)
    (四)应对好项目规模化的挑战,提高项目的外部有效性
        1.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
        2. 市场均衡效应(Market Equilibrium Effects)
        3. 政治反应(Political Reactions)
        4. 情景相依性(Context Dependence)
        5. 随机化或选址偏差(Randomization or Site-Selection Bias)
        6. 试点偏差/执行挑战(Piloting Bias/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五)小结
四、随机干预实验的全球实践对未来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一)国际经验的启示
    (二)中国实践的启示
        1. 项目设计需要尽量简单
        2. 政策制定与推广需要成本效益分析的证据
        3. 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不只是学术研究,更需政府参与
        4. 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更多随机干预实验
附论: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时,教育精准扶贫如何做?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研究问题上的局限性
        1.伦理原因
        2.逻辑原因
    (二)准实验方法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1.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s,IV)
        2.断点回归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DD)
        3.匹配法(Matching)
        4.倍差分析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
    (三)小结

(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方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说明和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
    (二)健康的衡量标准
    (三)指标说明
        1.身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 z-scores):
        2. HAZ评分:
        3. HB值:
        4.周步成心理得分:
    (四)统计描述
三、主要估计结果
    (一)回归结果分析
    (二)倾向值匹配得分回归结果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7)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1.3.3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乡村义务教育教师
        1.5.2 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
第2章 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的调查分析
    2.1 汨罗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2.2 调查设计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数据收集与整理
    2.3 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工作的有效经验
        2.3.1 补充渠道多元化
        2.3.2 不断完善培训体系
        2.3.3 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2.4 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存在的问题
        2.4.1 编制结构不合理
        2.4.2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2.4.3 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2.4.4 教师退出机制不健全
    2.5 影响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的因素
        2.5.1 政策因素
        2.5.2 教师因素
        2.5.3 社会因素
第3章 完善汨罗市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的思考
    3.1 加大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的激励力度
        3.1.1 改善教师生活及教学环境
        3.1.2 重视年轻教师婚姻问题
        3.1.3 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
        3.1.4 完善编制管理制度
    3.2 建立完善的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退出机制
        3.2.1 制定退出教师的判定标准
        3.2.2 合理实行不合格教师的退出
    3.3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3.3.1 加强补充机制政策宣传
        3.3.2 建立违约管理机制
        3.3.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3.4 加强代课教师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数据来源
    1.5 研究特色与难点
        1.5.1 研究特色
        1.5.2 研究难点
2 文献回顾
    2.1 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因素
        2.1.1 个人因素
        2.1.2 家庭因素
        2.1.3 社区因素
    2.2 寄宿对儿童的影响相关研究
        2.2.1 寄宿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
        2.2.2 寄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2.3 寄宿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2.3 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测量指标
    2.4 相关研究方法综述
    2.5 综合述评
3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人力资本理论
        3.1.2 健康需求理论
        3.1.3 儿童健康决定因素理论
    3.2 理论分析框架
    3.3 研究设计
        3.3.1 模型建立
        3.3.2 匹配方法
        3.3.3 数据说明
4 变量选取与描述统计
    4.1 变量选取
    4.2 描述统计
    4.3 农村儿童健康现状
        4.3.1 不同年份下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
        4.3.2 分地区的农村儿童健康现状
        4.3.3 分年龄段的农村寄宿儿童健康现状
        4.3.4 分性别的农村寄宿儿童健康现状
    4.4 本章小结
5 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1.1 倾向得分估计结果
        5.1.2 匹配效果检验
        5.1.3 在校寄宿对儿童健康的平均处理效应分析
    5.2 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5.2.1 不同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异质性
        5.2.2 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处理效应异质性
        5.2.3 不同性别的平均处理效应异质性
    5.3 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
    5.4 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5.4.1 Rosenbaum边界估计
        5.4.2 内生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持续改进的策略研究 ——基于山东省某所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的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城镇化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产生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国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2.国内研究者对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问题的关注
        3.城镇化进程与农村教师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的框架设计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目标及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1.中国实施城镇化进程的目标、含义及其独特方式
        2.城镇化进程对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产生全方位影响
        3.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学校规模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
        4.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影响及其补充政策
    (二)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产生的影响仍然存在
        1.城镇化进程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得到一定程度补充
        2.城镇化进程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3.撤点并校后农村小学教师岗位仍缺乏吸引力、补充不畅
        4.撤点并校后农村小学教师仍存在流失和面临结构性失衡
        5.撤点并校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需进一步提升
    (三)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的根源所在
        1.城镇化进程后城乡教育发展的二元结构的形态依然存在
        2.城镇化进程后国家相关农村教育扶持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3.城镇化进程后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遭遇了文化困境
    (四)持续消解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的策略
        1.加强城乡一体化,不断缩小城乡教师队伍的经济差距
        2.进一步破除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政策的局限性
        3.开展培训下乡、实现乡村教师发展“本土化”培养
三、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的个案调查
    (一)山东省Q校小学:撤点并校而成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安排
        2.样本的选取与调查实施
        3.调查结果的整理与统计
    (三)访谈内容的设计及整理
        1.访谈提纲的设计
        2.访谈对象的确定
        3.访谈结果及分析
    (四)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变化与现状表现
        1.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进的两方面体现
        2.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依然呈递减趋势
        3.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的队伍结构依旧不合理
        4.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依然单向的向城市流动
        5.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工作仍存在负担过重
四、山东Q校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教师待遇问题仍没解决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相关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撤点并校后造成众多农村教师上班的不便利
    (四)撤点并校后学校整体仍然存在办学条件不足
    (五)撤点并校后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并无较大改观
五、持续改进和稳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措施与建议
    (一)持续完善现有农村教育扶持政策措施
        1.落实相关农村教师队伍政策
        2.持续改进农村小学教师待遇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公开招聘机制
    (二)创设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新理念
        1.完善农村小学教师的管理制度
        2.持续改进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
        3.转变观念以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三)全面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整体生态环境
        1.构建学校整体改进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2.创设学校教师技能全面改进发展理念
    (四)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1.拓展教师“国培”模式,实现培训下乡
        2.完善“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3.缔结教师教育联盟,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教育扶贫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省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演变进程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贫困
        (二) 教育扶贫
    四、文献综述
        (一) 不同学科视野下教育扶贫理论的研究
        (二) 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 教育扶贫中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理论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取样
        (二) 研究实施
        (三) 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一) 教育公平理论
        (二)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
第三章 X县教育扶贫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一、教师定期帮扶——为贫困生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缓解经济负担
        (一) 贫困生资助政策满意情况
        (二)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情况
    三、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为贫困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教师安心乐教
        (一) 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的实施
        (二) 乡村教师职业地位现状
        (三) 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现状
        (四)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四章 X县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一、对教育扶贫政策总体评价不高
    二、贫困学生学习及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一) 贫困学生学习状况不佳
        (二) 贫困学生精神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教师不满当前工作现状
    四、教育信息化应用存在困难
第五章 X县教育扶贫政策实施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动态监管制度不完善
    二、贫困学生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贫困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二) 贫困学生精神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三、教师不满当前工作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 工作负担重
        (二) 工资待遇低
        (三) 职称评定难
    四、设备不足、师资不足影响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六章 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教育扶贫资金筹集渠道、完善项目动态监管制度
        (一) 创新教育扶贫资金筹集渠道
        (二) 完善教育扶贫项目动态监管机制
    二、提升贫困家长教育能力、关注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
        (一) 增加贫困家庭父母家庭教育意识
        (二) 智志双扶,激发贫困生学习动力
    三、合理减轻乡村教师工作负担、改善教师生存发展现状
        (一) 合理减轻教师负担
        (二) 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 增加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机会
    四、高效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 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 增强教育信息化师资的培训力度
    五、发展教育+乡村振兴计划,巩固各项扶贫成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之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Z6)
  •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29)
  • [3]河南省Y县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生的视角[D]. 王少菲.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D]. 叶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5]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J].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8)
  • [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方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 于季菲,赵启然. 教育与经济, 2020(04)
  • [7]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D]. 兰雁.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8]在校寄宿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D]. 姜楠.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9]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持续改进的策略研究 ——基于山东省某所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的个案分析[D]. 李影.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教育扶贫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省X县为例[D]. 张赛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血”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