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盆底肌悬吊联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

膀胱颈盆底肌悬吊联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

一、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论文文献综述)

何忠[1](2021)在《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深刺纳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名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等西医基础治疗,以及针对脑卒中恢复期的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深刺纳阳针法”,对照组则按照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天,共治疗4个疗程。以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尿失禁程度量表、24小时尿垫实验、B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测定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I-QOL、NIHSS评分为次要观察指标,以美国Tomonori Y制定的尼莫地平法为疗效评价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尿失禁程度量表、24h尿垫实验、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I-QO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判定分析: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3.尿失禁程度量表: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证明均可改善尿失禁程度;两组评分降低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程度方面疗效更显着。4.24h尿垫实验:两组治疗后的24h漏尿量均比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减少24h漏尿量;两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减少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24h漏尿量。5.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膀胱容量并提高膀胱排尿功能;两组增加和减少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排尿功能。6.I-QOL评分:两组治疗后I-QOL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行为、心理、社交方面的障碍;治疗后两组增加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NIHSS评分: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有利于缩短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治疗后深刺纳阳针法组降低程度较常规针刺组大,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缩短康复时间上更显着。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显着且优于其他传统针刺疗法,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次数、夜尿频次以及减轻尿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整体康复,且安全易于操作,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可靠方法。

陈锦婷[2](2021)在《针刺及热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气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联合应用针刺、中药热敷、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气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均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整合盆底医学工作站,共入组60例,入组病例均符合研究标准:轻度和中度气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入组病例进行随机分层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中药热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盆底表面肌电值、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入组病例均进行随访并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尿失禁生活质量表(I-QOL)评分、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临床试验结束后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值分析、比较,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余各阶段盆底表面肌电测量值(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2、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观察组在降低上述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3、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4、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I-QOL评分、PISQ-12评分均升高(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针刺、中药热敷、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医气虚证候,促进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有利于产后轻度、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刘军楹[3](2021)在《近远端取穴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9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进行针刺近端取穴联合盆底肌训练、针刺远端取穴联合盆底肌训练及单纯盆底肌训练。三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答卷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及盆底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检测,并对量表、肌力值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答卷简表(ICIQ-SF)评分研究结果:三组的ICIQ-SF评分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CIQ-SF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CIQ-SF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CIQ-SF评分与远端取穴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研究结果:三组的I-QOL评分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QOL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QOL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I-QOL评分与远端取穴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盆底肌电评估(Glazer评估)研究结果:三组肌力值(RMS)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RMS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取穴组在治疗4周后RMS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近端取穴组与远端取穴组对比,慢肌与综合肌R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子宫脱垂分度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盆底肌力越高子宫脱垂程度越低;ICIQ-SF评分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盆底肌力越高尿失禁症状越轻,漏尿频率越低、漏尿量越少及生活影响越小;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综合评价有关,Glazer评估、ICIQ-SF评分评价越好的患者,能够取得越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1)不同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PSUI患者的尿失禁症状与盆底肌力,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在四周时间内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针刺近端取穴较远端取穴对盆底肌慢肌纤维有更优疗效,而二者对快肌纤维可以达到相同疗效。(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子宫脱垂分度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盆底肌力越高子宫脱垂程度越低;ICIQ-SF评分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盆底肌力越高漏尿频率越低、漏尿量越少及生活影响越小;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综合评价有关,Glazer评估、ICIQ-SF评分评价越好的患者治疗效果越明显。

张田雨[4](2021)在《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两种治疗方式相对比,观察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应用PASS软件,以就诊时间参照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纳入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各33例,且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病程、年龄、BMI、尿失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配合电针、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其中盆底肌功能训练早、中、晚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20分钟,电针及常规针刺的治疗频率为每周3次,总治疗时间为4周。采用平均24h漏尿次数、尿失禁生活质量表I-QOL评分、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于治疗后0天、1个月、3个月随访尿失禁复发情况,收集记录各指标,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6例,完成病例为63例,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24h漏尿次数、尿失禁生活质量表I-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平均24h漏尿次数、尿失禁生活质量表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5%,随访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发情况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7.09%,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2%、50%。结论:1.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常规针刺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SUI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患者漏尿次数。2.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在改善SUI患者生活质量、漏尿次数上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组。

康婧[5](2021)在《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基于混合方法研究思路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的循证特点,依托针刺前瞻性临床试验原始数据,探索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2.以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MUI)为例,从有效性、安全性、初始效应和持续效应角度剖析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定性研究中的专家访谈方法,形成较高质量证据的方案完善建议,为下一阶段临床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优化方案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既往混合方法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相关文献,梳理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核心要点,以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方式,即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有序结合,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展开本课题。第一阶段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入统计分析,本阶段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研究一评价电针治疗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二评价采用相同针刺方案下,对比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与非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接受12周电针治疗与24周随访观察后,评估电针在两组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讨论该针刺方案对均衡型MUI患者是否具有治疗特异性。第二阶段在定量研究结论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专家进行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该针刺方案的优化提供定性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1.1临床疗效分析研究一纳入均衡型MUI患者共79例,电针组34例,对照组45例。经过12周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在主要结局指标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人数占比为32.4%;次要结指标如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垫使用量、漏尿量等方面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虽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各指标数据较为接近,说明相比持续治疗36周的对照组,12周治疗24周不干预的电针组疗效存在一定优势。在生活质量方面,电针组尿失禁问卷量表在三个时间段的评分较基线对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受尿失禁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小。1.2初始效应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在治疗期内首次访视时(第2周),电针组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患者例数为2人,从基线到首次出现疗效所用平均时间为4.35±4.42周。与对照组相比,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随着电针组的治疗次数增加,电针组疗效变化明显,尤其是在第12周为甚,提示针刺效应的实现需要累积一定的时间与刺激量。对影响初始效应的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合并疾病越复杂、24小时尿失禁次数越多,初始效应越不佳。1.3疗效持续性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12周电针治疗结束后,电针对均衡型MUI患者存在较长时间的针刺持续效应,该效应可持续至随访结束。在整个随访期内,电针组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为16.0±10.28周,随访结束时电针组有效人群比例达70.6%。对影响疗效持续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在第12周时有效人群比例越高,随访期的疗效持续效应时间越长。1.4原始方案对均衡型MUI疗效特异性分析研究二纳入249例MUI患者,其中均衡型MUI患者34例,非均衡型MUI患者215例,均以相同的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在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初始效应、持续效应与安全性等方面差异。两组患者虽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非均衡型MUI患者在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更占优势,提示对于均衡型MUI有必要在现有针刺方案基础上进行针刺方案的优化。2.定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中的滚雪球抽样与方便抽样法确定9位访谈专家,转录文本资料约8万字,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形成4个主题:治疗方案优化的辨证思考、方案优化的临床取穴思考、治疗频次和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对针刺疗效持续性的思考,与第一阶段定量研究结果充分融合,在保障原始方案对于均衡型MUI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情况下,对人群定义分类、针刺干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3个大方面进行了完善,形成针刺方案优化的建议。研究结论1.构建了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1)研究筹备阶段:针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结合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特点,从有效性、安全性角度概况描述原始针刺方案;2)研究设计阶段:遵照循证医学指导原则,依托学术专家团队事先设计课题实施方案,采用混合方法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序进行,对针刺方案治疗效果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量化;3)数据分析阶段:根据课题实施计划,通过多因素及重要变量筛选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针刺原始方案的初始效应、持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针刺治疗方案的完善要点,为下一阶段专家访谈提供数据支持;4)定性访谈阶段:引入专家深度访谈法既可验证定量研究中的部分结果,又可扩充符合针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完善要点,弥补原有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方案外推性的不足。遵循混合方法设计原则整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果,制定较高质量证据的针刺方案完善建议。2.形成了均衡型混合型尿失禁的针刺方案优化建议均衡型MUI的针刺优化方案采用了PICO方式呈现,即患者人群(P)、干预(I)、对照(C)、结局(O)。(“*”表示在原方案上优化的部分)。⑴人群P*依照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工作组的建议,受试者须符合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既存在伴有急迫感的非自主漏尿,又存在伴随使力、喷嚏和咳嗽等出现的非自主性漏尿。在一周内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出现的漏尿次数相同。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膀胱排尿日记卡和咳嗽压力试验等进行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受试者年龄处于35-75岁之间;出现混合性尿失禁症状至少3个月;咳嗽压力试验结果呈阳性;尿失禁症状达到中重度,即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Urinary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3分;基线期72小时尿失禁次数至少为2次。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或其他类型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II度;膀胱残余尿量>30ml;最大尿流率<20ml/s;有盆底手术史。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⑵干预I基础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入组后接受12周电针治疗,每周3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36针次。随访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在24周随访期内,前8周接受电针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8次。针灸师资质:针刺治疗由具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师完成。取穴*:双侧中髎穴、双侧会阳穴、双侧三阴交穴。定位:中髎: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三阴交: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操作*:中髎穴在第3骶后孔外上约1cm处进针,针刺角度向内向下约30-45°,针刺深度50-60mm;会阳穴的针刺角度稍向外上斜刺,针刺深度50-60mm;提插捻转以得气(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或针感向会阴部或肛门部传导);三阴交穴进针采用直刺法,针刺深度20mm-40mm,提插捻转以得气。电针仪电极连接于双侧中髎穴和会阳穴的针柄上;选取疏密波,频率10/50Hz,电流强度0.1-5m A。⑶对照C对照组受患者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36周。盆底肌训练包括在医院进行的集中训练和家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要求患者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于医院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包括识别接受训练的盆底肌肉,专注训练阴道、肛门周围肌肉力量。患者分别在仰卧位、站位、坐位三种姿势下进行训练,需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肉,保持8秒,放松8秒,然后进行4次快速收缩,每次持续1-2秒。上述训练在每种姿势(仰卧位、站位、坐位)下重复12次。每次训练45分钟,前12周每周1次,后24周每隔4周1次。集中训练由接受过专业治疗师培训的科研助手组织,第1-12周每周1次,第13-36周每四周1次。集中教授患者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正常呼吸时保持肢体不动,收缩会阴及阴道周围的肌肉;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保持8s,放松8s,然后做4个持续时间1-2s的快速收缩,并在不同体位(仰卧、坐立和站立)下重复上述操作12次。家庭训练要求患者在家自己进行训练,并且从专业网站下载PFMT视频作为指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每日训练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做一组(包括12个持续性收缩与48次快速收缩),持续36周。患者跟随盆底肌训练指导视频进行学习,并通过训练日志记录盆底肌训练的次数。口服索利那新(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1次5mg,共36周。⑷结局O疗效评价指标*:(主要结局指标)第1-12周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例数。疗效持续性评价*:随访24周期间患者疗效平均持续周数。

刘艺[6](2021)在《TVT系列手术的系统评价与TVT-E/O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TVT系列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疗情况,并结合我院的临床病例,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经阴道耻骨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Exact)和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综合性评价TVT系列手术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TVT系列各类术式的优缺点,探讨可否形成对应的选择适应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一、TVT系列手术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Citation Index、Medline、OVID、中国知网(CNKI)、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纳入对比TVT系列手术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然后采用两种方式对文献进行系统评价: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经阴道耻骨后尿道悬吊术(TVT-P)与经阴道闭孔尿道悬吊术(TVT-O)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定量分析。2.对TVT-Exact术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观察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及其他对照试验行病例汇总分析。二、TVT-E/O的病例对照研究本部分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共11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病人,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诱发试验、尿流率与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IIQ-7问卷表评分、PGI-I问卷表评分等明确诊断及分度,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生育史等指标进行配对,按照1:1的比例配对,最终选取32对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比较尿失禁时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观疗效和客观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生育史、尿失禁时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对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主观治愈率、客观治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两组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同时对所有患者在门诊进行随访(截止2020年12月30日)行咳嗽诱发试验以及IIQ-7问卷表评分、PGI-I问卷表评分调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随访期间以再发漏尿作为终点值,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TVT系列手术的系统评价1.纳入Meta分析7个试验,均为高质量RCT,共1540例(TVT-P组791例,TVT-O组749例)每个统计指标纳入的对照试验均行异质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确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TVT-P与TVT-O对比:(1)总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95%CI为0.546.45,P=0.32;(2)1年客观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95%CI为0.612.66,P=0.52;(3)1年主观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95%CI为0.533.46,P=0.52;(4)2年以上客观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95%CI为0.601.89,P=0.82;(5)2年以上主观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95%CI为0.581.94,P=0.84;(6)TVT-O术手术时间略少于TVT-P术,MD=9.18,95%CI为5.5612.79,P<0.00001;(7)手术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0.63,95%CI为-2.981.72,P=0.60;(8)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0.12,95%CI为-0.070.30,P=0.23;(9)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86,95%CI为0.714.86,P=0.21;(10)TVT-P术膀胱损伤明显高于TVT-O,OR=9.79,95%CI为2.2542.52,P=0.002;(1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6,95%CI为0.591.56,P=0.88;(12)网片侵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04,95%CI为0.422.54,P=0.94;(13)TVT-O术术后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明显高于TVT-P术,OR=0.18,95%CI为0.060.60,P=0.005;(14)耻骨上/阴道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2.84,95%CI为0.829.84,P=0.10;(15)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51,95%CI为0.782.94,P=0.22;(16)TVT-P与TVT-O新发OAB症状率有统计学差异,OR=2.43,95%CI为1.015.84,P=0.05。2.纳入汇总分析的文献共6篇,(回顾性观察研究1个,病例对照研究1个,随机对照研究4个),纳入总人数为1149例,纳入病例术前各项指标基线值基本一致,汇总分析结果:(1)随访总治愈率为79.89%(n=174);(2)随访3个月、12个月客观治愈率分别为:89.83%(n=413)、87.21%(n=438);(3)随访3个月、12个月主观治愈率分别为:83.54%(n=413)、79.86%(n=438);(4)平均手术时间为26.96±2.89(n=475);(5)平均住院时间为1.87±0.2(n=387);(6)术后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发生率4.11%(n=560);(7)耻骨上血肿发生率1.50%(n=665);(8)膀胱损伤发生率1.47%(n=1091);(9)平均术后疼痛11.58±1.61(n=223);(10)排尿困难发生率8.79%(n=512);(11)吊带松弛发生率1.60%(n=626);(12)腹股沟疼痛发生率15.74%(n=394);(13)再发漏尿发生率7.10%(n=338);(14)下尿路症状发生率15.04%(n=492)。二、TVT-E/O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研究的32对病例对照试验,结果:(1)TVT-Exact组与TVT-O组的主观、客观治愈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手术时间和总费用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IIQ-7评分和术后PGI-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前IIQ-7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Meta分析:TVT-P术与TVT-O术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总治愈率、客观治愈率和主观治愈率相当;TVT-O术的术后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的发生率与TVT-P术相比更为常见;而TVT-P术的严重并发症为膀胱损伤、耻骨上血肿,其中膀胱损伤均发生在TVT组。2.汇总分析:TVT-Exact的治愈率在80%左右,尤其对于超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比经闭孔的MUS更为突出。需跟踪关于新型术式TVT-Exact术式的RCT、CCT及其他研究的最新报道,及时更新系统评价,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3.病例对照:TVT-Exact术与经典的TVT-O术对比:两种手术的主观治愈率、客观治愈率相当,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术后IIQ-7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VT-Exact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术式;但TVT-O术具备临床经济学优势。

蒋莉[7](2020)在《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进行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的干预治疗,观察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型盆底肌训练与艾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差异;探讨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三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60例受试者按1:1:1随机分配成3组。A组为改良型盆底肌训练组20例,B组为艾灸关元穴组20例,C组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组20例。治疗周期为8周,随访期为治疗结束后6个月。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 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的变化,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同时随访治疗结束6个月后三组I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临床疗效,观察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影响。研究结果:盆底肌肌力:治疗前三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均有所提高,并且C组效果明显高于A、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秩均数均大于治疗前,且三组之间具有差异。ICI-Q-SF评分:治疗前三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线一致,具有比较意义。治疗后三组患者ICI-Q-SF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学意义(P<0.01);三组间比较,C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三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秩均数呈下降趋势,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盆底肌训练组、艾灸关元穴组。结论: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艾灸关元穴以及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都能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少漏尿量、漏尿次数,提高盆底肌肌力。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艾灸关元穴治疗,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治疗8周后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能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减少漏尿量、漏尿次数,提高盆底肌肌力。但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盆底肌肌力较治疗后降低,ICI-Q-SF评分较治疗后升高,说明停止训练后容易复发,因此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为宜。

赵祥虎[8](2020)在《呼吸训练与悬吊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根据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妇女保健做好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2.对比呼吸训练与悬吊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保守治疗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产后康复中心进行产后6周复查确诊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方法及影响因素。然后选取198例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产妇编号,按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新生儿体质量等分为常规组、悬吊组和呼吸组,其中常规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包括单纯的Kegel盆底肌训练方法和间断排尿训练两种方法,悬吊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呼吸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分别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2周时进行评定,采用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h尿垫试验、腹横肌平均厚度指标进行评定。结果:常规组、悬吊组和呼吸组分别有5例、6例和6例产妇因未完成训练计划要求而脱落,故最终181例产妇,分别为61例、60例和60例完成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常规组、悬吊组和呼吸组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h尿垫试验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悬吊组和呼吸组分别与常规组比较,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h尿垫试验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悬吊组与呼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悬吊组和呼吸组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腹横肌平均厚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常规组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腹横肌平均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然而,悬吊组与呼吸组在12周治疗结束后,腹横肌平均厚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呼吸组优于悬吊组(P<0.05)。结论:1.常规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或呼吸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训练。2.核心运动训练(悬吊训练和呼吸训练)具有易操作、费用低、可接受度强的优势,可将其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规康复治疗。

热娜·亚力买买提[9](2020)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Ⅰ、Ⅱ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盆底疾病。近几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本课题通过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对I、II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推拿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研究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本病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推荐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自治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54例I、II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7例,治疗组2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1个疗程,每周2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后给予推拿治疗1个疗程,每周2次。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漏尿量、漏尿次数、漏尿对生活影响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等情况,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MI、年龄、病程、产次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肉功能指数,前静息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快速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最大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持续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耐力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后静息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功能指数,前静息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力收缩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静息阶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漏尿次数、漏尿量、漏尿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ICI-Q-S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5)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漏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漏尿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ICI-Q-SF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之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2例,有效率为44.44%;治疗无效的患者例数为15例,无效率为55.56%;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率为29.63%;治疗无效的患者为19例,无效率为70.37%。经统计学检验后,得到P>0.05,结果提示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和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44.44%,对照组为29.6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1)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与单纯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漏尿次数、漏尿量、漏尿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ICI-Q-SF评分。其中,两组在盆底肌肉功能、漏尿对生活的影响评分、ICI-Q-SF评分及有效率的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能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佳,能缩短治疗时间。

吴畏[10](2020)在《不同腔室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经会阴二维超声静息及Valsalva状态盆底超声结构变化以及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估肛提肌不同组群损伤程度、会阴体体积大小、直肠阴道间隔完整性,对比不同腔室PO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为POP的诊断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研究组随机选取2015年-2019年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女性盆底泌尿整复中心就诊的POP患者,对照组随机选取本中心就诊的无POP女性,共236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估结果,前、后盆腔以≥Ⅱ度,中盆腔以C>-4为标准分为前盆腔脱垂组82例、中盆腔脱垂组44例、后盆腔脱垂组58例、对照组52例。利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从盆底运动水平分析各组病例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测量生殖道裂孔前后径、膀胱颈及膀胱底分别与耻骨联合水平之间的距离、尿道倾斜角、会阴体高度等数据并计算两种状态的差值。利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盆底解剖结构的差异,测量包括肛提肌裂孔面积、横径及前后径,阴道旁间隙面积,肛提肌面积与直径,从多平面、多方向评估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的完整性,评估直肠阴道间隔的完整性,测量会阴体的体积。结果:各组间一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二维超声指标中Valsalva状态脱垂组的生殖道裂孔均大于对照组(前61.15±10.51mm、中60.31±9.03mm、后60.48±7.98mm vs对照53.27±8.60mm,P<0.001);膀胱颈与耻骨联合水平距离:前盆腔脱垂组在两种状态均最小(静息:前29.55±4.03mm vs对照31.42±3.67mm、后31.30±3.62mm,P<0.05;Valsalva:前6.94±9.30mm vs中14.65±7.89mm、后16.58±7.86mm vs对照22.66±8.02mm,P<0.001),两状态差值:前盆腔脱垂组比余三组均显着增大(前22.31±8.56mm vs中16.02±7.92mm、后15.03±7.03mm、对照11.12±16.53mm,P<0.05)。膀胱底与耻骨联合水平距离:Valsalva状态前、中、后盆腔脱垂组、对照组依次增大(13.67±11.92mm vs 20.30±9.30mm vs 24.80±9.21mm vs 29.17±8.96mm,P<0.05),两状态差值:前盆腔脱垂组(23.25±9.48mm)大于中盆腔脱垂组(18.38±8.58mm)、后盆腔脱垂组(16.37±8.52mm)大于对照组(9.69±6.91mm)(P<0.05)。尿道倾斜角:两种状态下前盆腔脱垂组均最大,Valsalva状态对照组最小(静息:前-8.15±19.16°vs对照-15.75±15.03°、中-17.59±14.31°、后-20.70±14.75°,P<0.05;Valsalva:前50.61±27.44°vs中29.84±37.67°、后32.05±28.96°vs对照6.56±24.57°,P<0.05)。三维超声测量结果分析显示,耻骨尾骨肌损伤程度:前盆腔脱垂组(2.85±1.35)大于对照组(2.08±1.06)和后盆腔脱垂组(2.26±1.18)(P<0.05),髂骨尾骨肌损伤程度:前盆腔脱垂组(2.93±1.17)与中盆腔脱垂组(3.11±1.22)大于后盆腔脱垂组(2.00±1.35)(P<0.05),中盆腔脱垂组大于对照组(3.11±1.22 vs 2.31±1.31,P<0.05);肛提肌损伤总评分:前盆腔脱垂组(8.44±2.82)、中盆腔脱垂组(7.98±3.01)大于对照组(6.62±2.63)、后盆腔脱垂组(6.48±2.79)(P<0.05)。会阴体体积、直肠阴道间隔缺损情况各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经会阴二维超声及经阴道三维超声,可发现不同腔室POP患者盆底解剖学特征性改变,评估盆底精细解剖变化,提升我们今后利用盆底超声技术对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改变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为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二、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论文提纲范文)

(1)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3 导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4 “深刺纳阳针法”的理论依据
    5 “深刺纳阳针法”的应用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
    2 内服中药
    3 中医综合治疗
    4 中西医结合疗法
    5 特色针法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针刺及热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气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控制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脱落及处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分组
        4.2 安全性评价
        4.3 设备材料与药物制备
        4.4 干预方法
    5 临床观察指标
        5.1 盆底表面肌电值
        5.2 中医证候评分
        5.3 ICI-Q-SF评分
        5.4 尿失禁生活质量表(I-QOL)
        5.5 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
    6 疗效判定
        6.1 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疗效
        6.2 生活质量评价
    7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压力性尿失禁分度
    2 盆底表面肌电值
    3 中医证候评分
    4 ICI-Q-SF评分
    5 疗效判定
        5.1 中医证候疗效
        5.2 临床症状疗效
    6 生活质量评价
        6.1 I-QOL评分
        6.2 PISQ-12评分
    7 脱落病例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因病机概述
        1.1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现代医学认识
        1.2 产后小便失禁中医认识
    2 盆底康复治疗
        2.1 盆底肌锻炼
        2.2 生物反馈疗法
        2.3 电刺激疗法
    3 中医治疗
        3.1 针刺
        3.2 中药热敷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
    5 疗效机理分析
        5.1 盆底表面肌电分析
        5.2 中医证候评分、ICI-Q-SF评分、生活质量(I-QOL评分、PISQ-12 评分)分析
        5.3 疗效总结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近远端取穴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方法
        2.6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情况比较
    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1 三组患者 ICIQ-SF 评分比较
        3.2 三组患者 I-QOL 评分比较
        3.3 三组患者盆底肌 RMS 比较
    4 相关性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课题设计讨论与分析
        1.1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中医理论依据
        1.2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西医理论依据
        1.3 近远端取穴理论依据
        1.4 盆底肌电评估的选择
        1.5 量表的选择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基线情况分析
        2.2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答卷简表(ICIQ-SF)结果分析和讨论
        2.3 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结果分析和讨论
        2.4 盆底肌电评估(Glazer评估)结果分析和讨论
        2.5 相关性分析结果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观察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1 尿失禁生活量表(I-QOL)
附2 72h漏尿次数登记卡
综述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西医认识及针刺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综述:混合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1.1 混合方法研究的概念
        1.2 混合方法研究的特征
        1.3 混合方法研究的目的
        1.4 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
        1.5 混合方法研究的步骤
        1.6 混合方法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现状
    2 综述:混合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2.1 保守疗法
        2.2 药物疗法
        2.3 手术疗法
        2.4 小结
    3 综述: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方案评价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
        3.1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概念及统计方法的作用
        3.2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评价的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
        3.3 结语
第二部分 定量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
    3 研究一:电针对于均衡性混合性尿失禁的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针刺初始效应与持续效应分析
    4 研究二: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针刺治疗方案的特异性分析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统计分析方法
        4.4 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研究方法
        5.2 取穴分析
        5.3 临床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分析
        5.5 初始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5.6 针刺效应持续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5.7 研究不足
    6 结论
第三部分 定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访谈具体流程
        4.1 成立访谈小组,制定访谈提纲
        4.2 访谈者培训
        4.3 确定访谈专家名单
        4.4 开展预访谈
        4.5 修改访谈提纲
        4.6 访谈专家
        4.7 访谈记录整理
        4.8 文件存档
    5 研究实施
        5.1 研究场所
        5.2 抽样方法
        5.3 研究情境
        5.4 研究对象
        5.5 质量控制
    6 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6.1 熟悉资料
        6.2 形成初始编码
        6.3 寻找主题
        6.4 审查主题
        6.5 定义与命名主题
        6.6 撰写报告
    7 分析结果
    8 讨论
结语
    一 结论
    二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三 本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件2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3 访谈转录资料
致谢

(6)TVT系列手术的系统评价与TVT-E/O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TVT系列手术治疗女性SUI的系统评价
    第1章 序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二部分 TVT-E术与TVT-O术治疗女性SUI的病例对照研究
    第1章 目的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7)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1 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概述
        2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危险因素
        3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机制
        4 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
        5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概况
        5.1.1 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
        5.1.2 生物反馈疗法
        5.1.3 药物治疗
        5.1.4 电刺激、磁刺激
        5.1.6 行为疗法
        5.2.1 传统吊带术
        5.2.2 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
        5.2.3 阴道前壁修补术(Kelly手术)
    综述二 中医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1 历代医家对病名的认识
        2 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计量学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3.1 一般资料
        3.2 盆底肌肌力
        3.3 ICI-Q-SF评分
        3.4 临床疗效
        3.5 复发性评价
    4 不良事件处理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学原则
    8 技术路线图
    9 研究结果
        9.1 一般资料对比
        9.2 ICI-Q-SF评分
        9.3 不同时间节点ICI-Q-SF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9.4 盆底肌肌力
        9.5 临床疗效比较
    10 讨论
        10.1 有关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背景
        10.2 评价指标选择
        10.3 改良型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10.4 艾灸关元穴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10.5 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10.6 安全性
        10.7 结论
    11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呼吸训练与悬吊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目标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3 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PSUI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3.2 PSUI产妇基本情况
    3.3 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
第四章 讨论
    4.1 PSUI发生机制
    4.2 悬吊训练治疗PSUI的原理
    4.3 呼吸训练治疗PSUI的原理
    4.4 问题及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Ⅰ、Ⅱ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6 剔除、脱落及终止病例处理方法
    2.试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不同腔室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2.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POP-Q评分
        2.3 盆底经会阴二维超声
        2.4 盆底经阴道三维超声
    3.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产科相关情况比较
    3. 泌尿系统疾病与肛肠系统疾病病史情况比较
    4.POP-Q各项数值比较
    5.二维超声各项测量值比较
        5.1 静息状态
        5.2 Valsalva状态
        5.3 两种状态差值
    6.三维超声各项测量值比较
(四)讨论
    1. 一般资料、泌尿肛肠系统病史及产科相关资料
    2. POP -Q
    3. 盆底超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 何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针刺及热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气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D]. 陈锦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近远端取穴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D]. 刘军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D]. 张田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D]. 康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TVT系列手术的系统评价与TVT-E/O的病例对照研究[D]. 刘艺. 南华大学, 2021
  • [7]改良型盆底肌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 蒋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呼吸训练与悬吊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赵祥虎. 东南大学, 2020(01)
  • [9]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Ⅰ、Ⅱ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热娜·亚力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不同腔室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分析[D]. 吴畏.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膀胱颈盆底肌悬吊联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