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

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

一、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明玮[1](2021)在《单极式永磁电机的研究》文中认为永磁电机因为体积小、结构简单、高效、高功率密度及高可靠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和应用,但永磁体在永磁电机中用量大,其价格对永磁电机的成本影响显着,近年来永磁材料价格的不断升高,限制了永磁电机在许多领域的推广应用。因此,本文以减少永磁体用量、提高永磁电机性价比为目标,将永磁电机转子的N极或者S极替换成硅钢片,构成转子磁钢只有单一极性(N极或S极)的永磁电机(下文简称为单极式永磁电机),开展单极式永磁电机关键问题的研究。首先,用磁路法对比分析了单极式永磁电机与永磁电机(指传统转子结构的永磁电机)的磁通、反电势、电磁转矩及电感参数的差别,结果表明,磁钢减半的单极式永磁电机的电感有所增大,而磁通、反电势及电磁转矩略有下降;其次,建立了基于Maxwell的单极式永磁电机仿真模型,研究了永磁体与硅钢片(对应传统永磁电机另一极性永磁体)宽度对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钢片宽度减小时,电磁转矩先增加,后减小,而dq轴电感减小。当永磁体宽度减小时,电磁转矩减小,而dq轴电感先增加,后减小,且变化幅度与硅钢片宽度有关,最终综合成本与电磁转矩考虑选定电机的尺寸并制作样机。然后,基于Kriging的转速转矩曲线计算方法,对永磁电机与单极式永磁电机在id=0和弱磁控制模式下的转矩转速曲线进行仿真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电机的转折速度相近,在恒功率区域,随着转速上升,单极式永磁电机转矩下降更加缓慢,说明其弱磁效果相对较好。最后,制作了一台单极式永磁电机实验样机,进行了空载电势、绕组电流、转矩转速特性曲线的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正确性。

魏慧娟[2](2021)在《顶驱机组中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顶驱电机作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动力源,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钻井作业能否顺利进行。由于顶驱电机一般要求工作在较低转速以此获得较大的转矩,存在电机体积大、成本高、运输和安装困难等问题。此外传统直驱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密度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提出了两种具有高转矩密度的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以实现低速大转矩直接驱动为目的,并克服了传统永磁游标电机永磁体用量过多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磁场调制原理提出了两种内嵌式与聚磁式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拓扑结构,分析了其主要设计方法及准则,推导了功率尺寸方程,并依据此方程计算了电机初始尺寸参数。结合有限元法,探究了电机主要结构参数与电机输出转矩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电机的最终尺寸参数,并建立电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静态电磁特性进行分析。在内嵌式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Inserted Consequent-Pole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Machine,ICP-PMVM)的基础上,引入了低矫顽力永磁体,得到了一种内嵌式交替极混合永磁游标电机(Inserted Consequent-Pole Hybrid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Machine,ICP-HPMVM),提高了ICP-PMVM气隙磁场调节的能力。并基于磁路解析模型,讨论了低矫顽力永磁体的磁化特性,考虑到该电机中存在的交叉耦合效应会造成低矫顽力永磁体发生部分退磁,从而增加电机在线精确调磁的难度,研究了该种电机中存在的交叉耦合效应及消除这种效应的理想条件。同时,分析了该电机的静态电磁特性及调磁特性,并将其与ICP-PMVM的电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了所提新结构电机的优势。传统聚磁式永磁游标电机(Spoke-Array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Machine,SA-PMVM)存在的磁障效应问题,导致定子轭部磁通密度下降,限制了该电机转矩性能的提升。聚磁式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Spoke-Array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Machine with Consequent-Pole,SA-CP-PMVM)通过转子Г形槽设计改变了磁通路径,削弱了磁障效应。此外,交替极设置显着减少了永磁体用量,降低了电机成本。通过建立该电机的磁路解析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利用有限元法对该电机的各项静态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将其与体积及热负荷相同的SA-PMVM相比,结果表明,SA-CP-PMVM可在显着减少磁钢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优的转矩性能。

孙茂普[3](2021)在《永磁超环面电机磁阻转矩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永磁超环面电机是一种将永磁电机与行星蜗杆传动相结合的永磁特种电机,它实现了电机与减速机构集成的直接驱动,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传递较大的扭矩,在新型驱动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永磁超环面电机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永磁超环面电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对该电机产生螺旋磁场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的极槽配合对该电机的影响。在分析该电机电磁啮合的基础上,采用许-克变化法对蜗杆内定子端部磁场进行分析,发现行星轮在运行过程中端部磁场突变引起端部转矩波动;通过采用等效磁化电流法得到该电机内气隙磁场的分布规律,再结合麦克斯韦张量法得到了端部力与该电机结构参数的数学关系式,对比了不同的气隙值、行星轮极弧系数和蜗杆内定子包角对端部力的影响,推导出端部转矩波动最小化的最优包角值。其次,根据永磁超环面电机内定子螺旋槽与行星轮的位置关系,通过能量法推导出该电机齿槽转矩的表达式,采用偏心削极永磁齿结构改善气隙磁密的正弦性,从而有效降低齿槽转矩波动;提出在蜗杆内定子两端添加补偿绕组的优化方法,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端部转矩波动,结合有限元仿真对补偿绕组通入电流后的动态补偿效果和气隙磁感应强度变化进行分析;推导了补偿电流与该电机结构参数的关系式,验证了补偿绕组与三相绕组间添加隔磁材料后可以有效降低该电机的输出转矩波动。最后,对一台四极十二槽永磁超环面电机在结构优化前后的的主要零部件和整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对比了两者之间矢量磁密分布和磁场强度分布规律,验证了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为该电机后续的加工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刘舒[4](2021)在《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解析建模与优化设计》文中提出永磁同步电机在精密机床、精密仪器、深海深地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国防军工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关于其磁场分析和结构优化的研究是高性能电机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围绕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分析和结构优化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表贴式永磁电机的结构和磁路特点,采用子域模型法将电机的磁场求解区域划分为转子域、气隙域和定子部分,对各求解区域建立磁场约束方程,利用各区域间的边界条件对电机磁场进行求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计算,为表贴式永磁电机复杂磁路结构的通用磁场解析建模与电磁分析奠定基础。分段斜极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减小电机齿槽转矩、转矩波动的磁极结构,本文针对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电机,提出了一种三维磁场解析建模方法,对电机的反电势、不平衡磁拉力和转矩等电磁性能进行计算,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解析模型在不同分段斜极状态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该解析模型可以快速对不同分段斜极参数下的电机电磁计算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斜极段数、斜极角度,周向分段数和分段间隙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高了计算分析效率,为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不平衡磁拉力会影响电机的平稳运行,加剧电机的振动噪声,本文针对分数槽电机每极每相下槽数不同、圆周方向上气隙磁场分布不均匀、存在不平衡磁拉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变形状和充磁方式的磁极改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机结构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依照正交表进行多组试验,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各个参数对电机不平衡磁拉力和转矩波动的影响情况,确定了最终优化方案,实现了电机性能的提升。

张卓然,王东,花为[5](2020)在《混合励磁电机结构原理、设计与运行控制技术综述及展望》文中指出混合励磁电机内部励磁源由永磁和电励磁两种励磁源有机结合而成,具有气隙磁场调节方便、功率密度高和宽转速范围效率高等优点,在工业驱动、新能源发电和交通运载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从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围绕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和混合励磁磁场调制电机两种拓扑形式,阐述不同拓扑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其磁通调节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应用场合下混合励磁电机的通用设计方法和多维度协同控制方法。最后,围绕交通电气化背景,对此类电机在多电飞机、舰船和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并讨论该类电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贾环[6](2020)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电气工程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Permanent Magnet Motor Technology’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ird Edition) 英汉翻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的联系越来越强,科技翻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电气工程是知识高度集成、穿插高度集成的焦点研究领域,在当前国际社会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应用也涉及到工业体系中的很多阶段,因此翻译国外电气工程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交流。本翻译实践报告是以电气工程文本《永磁电机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第三版)为翻译材料,在翻译中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实践活动。作者将从从词汇、句子等层面,探讨关联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探索在电气工程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方法。其内容要包括翻译任务介绍、过程、理论概述、案例分析和结论五个部分。选取的案例在词汇方面有许多术语和缩略词;在句子方面,涉及一些复杂长难句及被动句。选取的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大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也是认知语用学重要理论。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用观、意图观和明示--推理交际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以所选的翻译材料为例,剖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并将此应用到电气工程英语翻译实践中。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电气工程文本的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作者写作意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和阅读目的的理解,从而得到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电气工程文本的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作者写作意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和阅读目的的理解,从而得到一个交际效果最佳化的译文。在翻译过程中,恰当使用增译,减译,转化,倒装等多种翻译方法,以期增强语境效,减少读者推理的目的,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词汇、句子等层面的最佳关联,提升译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力求将具备最佳关联的译文传达给读者。

王杜[7](2020)在《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退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大,起动过程中电枢反应剧烈,永磁体存在退磁风险。考虑到电机制造成本的问题,该类电机可以在设计阶段使用铁氧体取代钕铁硼,通过合理的转子结构设计能够在降低电机制造成本的情况下,让电机性能接近纯钕铁硼电机,但是这种设计思路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永磁体的退磁问题。本文以一台空压机用2极15kW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研究永磁体的退磁问题。文章首先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及永磁体退磁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对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永磁体的材料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本文中所用永磁体的具体磁性能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设计和分析,根据钕铁硼和铁氧体的磁性能不同,初步设计了四种转子结构,并对各转子结构电机的空载和负载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从中发现,铁氧体方案电机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稳态性能能够接近钕铁硼电机,其性价比更具优势。同时介绍了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退磁并且求取永磁体具体退磁区域和退磁率的方法,对四种转子结构电机的退磁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铁氧体方案电机抗退磁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电机的设计要求。考虑到铁氧体方案电机抗退磁性能较差,钕铁硼方案电机性价比不高,文章接下来重点研究混合永磁方案电机,对该电机的稳态性能和退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混合永磁方案电机在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情况下,能够改善永磁体的退磁情况。然后从设计的角度研究电机的退磁,分别研究永磁体的布置方式、规格、相对位置对电机退磁的影响,还研究了转子槽形和转子槽数对电机退磁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一种导条非均匀布置的转子结构,在该结构下电机的抗退磁能力大幅提升。文章最后以混合永磁方案电机为对象,研究使用过程中各因素对退磁的影响,分别研究正常起动时负载条件、转动惯量、转子初始位置、电压初始相位角对电机退磁的影响,并给出各因素的较优值,还分析了起动过程中电压出现波动以及运行过程中负载突变对电机退磁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电机在低温或者高温条件下起动时的退磁情况。本文对该类电机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磊[8](2020)在《新能源汽车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虽然大多采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但是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价格高,稀土材料为非可再生资源。同时在高温状态以及弱磁控制的电枢反应下,电机容易出现失磁故障,导致控制系统失效引发安全问题。而传统的磁阻电机效率、功率因数和功率密度较低,难以将其作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永磁辅助式同步磁阻电机(Permanent Magnet Assisted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PMA-SynRM)结合了永磁同步电机以及磁阻电机的特点,既具有功率密度和转矩高的特点,又具备调速范围宽和性价比高的优点。但PMA-SynRM的转子拓扑结构相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更加复杂,且对电机的转矩、转矩脉动、弱磁能力、抗退磁能力等电磁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如何根据电机的特点,合理的对电机转子结构进行设计以及优化是PMA-SynRM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首先综述了和电动汽车驱动用PMA-SynRM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包括了PMA-SynRM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的现状。由于PMA-SynRM充分利用了磁阻特性,因此本文以电磁转矩中永磁转矩所占比值为电机性能的分析标准。考虑到电机设计时转子结构的复杂性,文章以场路结合的思想为基础,将转子磁障的几何尺寸作为分析对象,采用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子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对电机电磁转矩表达式进行推导计算,得到转子结构参数对电机转矩的影响规律。接着在实际的电动汽车运行工况下,对电机的弱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电机弱磁运行的约束条件。通过对比PMA-SynRM和IPMSM的端电压、转矩、输出功率以及高效率区,得出PMA-SynRM在弱磁状态下电磁性能优于IPMSM。电动汽车在峰值工况运行时电机容易出现永磁体不可逆退磁故障。通过分析电机电枢反应以及温升导致的高温退磁两种情况,得到永磁体的退磁区域及规律。并从退磁率的角度,将IPMSM和PMA-SynRM两者进行比较,得出采用更低永磁转矩占比的PMA-SynRM可以获得更好的抗退磁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失磁故障下,电机的气隙磁场、转矩等性能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抗退磁性能,采用混合永磁的方案。分析两种永磁材料配比对电机转矩、退磁率的影响,最后得到最优的电机转子结构。

李帽顺[9](2020)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优化设计及电磁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速永磁电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子作为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转子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电机的振动与噪声,但同时也会对转子的机械强度及电机的电磁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下以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转子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对转子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降低电机损耗以及电机的齿槽转矩,并在最后详细分析了优化后电机的电磁特性。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设计及优化。本文以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速永磁电机进行定、转子结构设计,分析了不同转子结构各自的优缺点,确定了电机定子、转子结构及尺寸参数。其中对转子护套进行优化设计,在考虑转子应力及涡流损耗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护套厚度。2)转子磁极参数的优化设计。主要是通过优化转子磁极参数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利用ANSYS Maxwell对不同转子磁极参数下的齿槽转矩进行了研究;但是改变转子磁极参数对转子的机械应力会产生影响,因此在ANSYS Workbench中对不同转子磁极参数下的转子机械应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满足转子强度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转子磁极参数。最后对转子进行了基本的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研究了所设计转子整体的模态响应及临界转速。3)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磁特性的分析。对电机分别在空载及负载时的电磁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分别分析了电机空载时磁力线及磁通密度的分布,气隙磁密及反电势的大小及波形;电机负载时的磁通密度和三相电流以及转矩的大小。之后建立了气隙磁密及电磁转矩的理论分析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对不同转子磁极参数下的气隙磁密及电磁转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讨论了转子磁极参数对它们的影响。4)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实验测试。对功率4kw,转速60000r/min的样机齿槽转矩、反电势进行了测试,并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文中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胡成通[10](2020)在《表贴式永磁电机转子谐波削极及其对齿槽转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磁同步电机因其效率高、功率因数大、结构简单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电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达到更高的转矩密度和更低的转矩脉动。表贴式永磁电机永磁体削极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提高电机性能的方法。本文研究了表贴式永磁电机的削极方法及其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并以一台九相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基本设计要求对一台9kW的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初步设计,确定了电机的基本结构、主要尺寸参数及电机材料等,并对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偏心削极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为了计算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的各种漏感参数,采用了数值分析处理思路,通过定子槽分层分片、总电感减去基波电感、磁矢位线积分的方法分别计算电机槽内层间互漏感、两线圈之间的谐波漏感及端部漏感。然后引入关联矩阵计算各相之间的槽漏感、谐波漏感和端部漏感。该方法能够统一化编程,适应性强,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为多相电机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据。分别推导了表贴式永磁电机在两种充磁方式下永磁体正弦削极和3次谐波削极的厚度函数。结合所研究的九相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对上述两种削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气隙磁场分布、空载反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并与原始磁极结构作对比。探究削极方式与电机转矩密度及转矩脉动之间的关系,为磁极优化提供参考。为了研究3次谐波削极对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对不同磁极结构的永磁电机进行分析,通过对等效剩磁平方分布函数傅里叶分解,比较了与齿槽转矩有关的各次傅里叶分解系数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削极方式对齿槽转矩的影响程度。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正确性。

二、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单极式永磁电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永磁电机拓扑结构
        1.2.1 永磁电机拓扑结构
    1.3 永磁电机控制策略
        1.3.1 永磁电机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3.2 永磁电机i_d=0矢量控制
        1.3.3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
        1.3.4 弱磁控制
    1.4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单极式永磁电机磁场及特性分析
    2.1 等效磁路分析
        2.1.1 表贴式永磁电机等效磁路分析
        2.1.2 单极式永磁电机等效磁路分析
        2.1.3 磁通及空载反电势分析
        2.1.4 参数及转速转矩特性分析
    2.2 电机磁场的有限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极式永磁电机的优化设计
    3.1 表贴式永磁电机样机
    3.2 表贴式永磁电机与单极式永磁电机性能分析对比
        3.2.1 静磁场特性分析
        3.2.2 空载反电势分析
        3.2.3 齿槽转矩分析
        3.2.4 电感参数分析
        3.2.5 电磁转矩分析
    3.3 单极式永磁电机优化
        3.3.1 硅钢片宽度优化
        3.3.2 永磁体宽度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xwell的电机特性仿真及实验验证
    4.1 电机结构
    4.2 结构优化后性能对比
    4.3 转速转矩曲线仿真与实验
        4.3.1 扫描法
        4.3.2 二分查找法
        4.3.3 基于Kriging的转速转矩计算方法
        4.3.4 转速转矩曲线仿真与实验结果
    4.4 空载损耗及温升实验
    4.5 输出功率及效率曲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2)顶驱机组中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顶驱机组发展现状
    1.3 永磁游标电机研究现状
    1.4 混合永磁电机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交替极结构特点
    2.2 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拓扑结构
    2.3 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工作原理
        2.3.1 磁场调制原理
        2.3.2 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运行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嵌式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设计与分析
    3.1 电机功率尺寸方程
    3.2 电机拓扑结构设计
        3.2.1 设计流程
        3.2.2 极槽数的选取
        3.2.3 定子设计
        3.2.4 转子设计
    3.3 性能分析与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嵌式交替极混合永磁游标电机设计与分析
    4.1 电机拓扑结构与磁路分析
    4.2 交叉耦合效应
        4.2.1 空载交叉耦合效应
        4.2.2 负载交叉耦合效应
    4.3 电磁性能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磁式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设计与分析
    5.1 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5.2 结构参数分析
    5.3 性能分析及比较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B 科研项目与实践

(3)永磁超环面电机磁阻转矩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永磁超环面电机研究现状
        1.2.2 永磁电机端部转矩研究现状
        1.2.3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磁超环面电机电磁原理
    2.1 永磁超环面电机结构原理
    2.2 蜗杆内定子绕组分析
    2.3 永磁超环面电机减速原理
    2.4 永磁电机磁场分析基础
        2.4.1 许-克变换法
        2.4.2 边界条件
        2.4.3 磁场中的电磁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超环面电机端部力分析
    3.1 端部力波动来源
    3.2 端部磁场分析
    3.3 气隙磁场解析计算
    3.4 端部力解析式
    3.5 超环面电机结构参数对端部力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超环面电机磁阻转矩分析及优化研究
    4.1 永磁超环面电机磁阻转矩分析
        4.1.1 行星轮极弧系数
        4.1.2 行星轮永磁齿厚度
    4.2 齿槽转矩优化分析
    4.3 端部转矩优化分析
    4.4 输出转矩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超环面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
    5.1 有限元仿真理论基础
    5.2 永磁超环面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
    5.3 电机优化前后的有限元仿真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一、发表论文
    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解析建模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1 等效磁路法
        1.2.2 磁场数值法
        1.2.3 磁场解析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磁场解析模型
    2.1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子域模型
        2.1.1 转子部分磁场解析模型
        2.1.2 气隙域磁场解析模型
        2.1.3 定子部分磁场解析模型
    2.2 基于二维子域模型的电机磁场及电磁性能计算
        2.2.1 电机磁场计算
        2.2.2 电磁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电机磁场解析建模与参数影响分析
    3.1 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电机三维磁场解析建模
        3.1.1 子域划分与边界条件
        3.1.2 剩余磁化强度计算
    3.2 基于三维子域模型的电机电磁计算
        3.2.1 分段斜极电机磁场计算
        3.2.2 分段斜极电机电磁性能计算与模型验证
    3.3 分段斜极参数对永磁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分段斜极参数对齿槽转矩和反电势谐波畸变率的影响
        3.3.2 分段斜极参数对电磁转矩和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减少分数槽电机不平衡磁拉力的磁极结构优化
    4.1 分数槽电机磁极结构改进
    4.2 分数槽电机改进磁极结构的优化设计
        4.2.1 Taguchi法的基本原理
        4.2.2 优化变量的选取
        4.2.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3 分数槽电机磁极结构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关联理论视角下电气工程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Permanent Magnet Motor Technology’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ird Edition) 英汉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2.2 Translation Plans Made
    2.3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elected
    2.4 Proof-reading
Chapter 3 Literature Review on Translation Theory
    3.1 Overview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3.2 Main Ideas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3.2.2 Contextual Effects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3.2.3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Case Study
    4.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t the Lexical Lev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RT
        4.1.1 Literal Translation
        4.1.2 Amplification
        4.1.3 Conversion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RT
        4.2.1 Omission
        4.2.2 Division
        4.2.3 Inversion
    4.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t the Discourse Lev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RT
        4.3.1 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
        4.3.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ranslation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s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s
Appendix Ⅲ Term List
Achievements

(7)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退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现状
        1.2.2 永磁同步电机退磁问题研究现状
        1.2.3 永磁同步电机退磁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理论
    2.1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1.1 电机的异步起动过程
        2.1.2 电机的同步运行过程
    2.2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动势分析
        2.2.1 定子电枢磁动势的计算
        2.2.2 转子鼠笼磁动势的计算
    2.3 永磁材料特性
        2.3.1 永磁材料退磁曲线
        2.3.2 两种常用永磁材料
        2.3.3 永磁体退磁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元分析
    3.1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
        3.1.1 基本设计要求
        3.1.2 电机的主尺寸确定
        3.1.3 电机的定子设计
        3.1.4 电机的转子结构设计
    3.2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分析
        3.2.1 空载性能分析
        3.2.2 负载性能分析
    3.3 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退磁分析
        3.3.1 电机退磁的分析方法
        3.3.2 不同转子结构电机的退磁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永磁方案下电机的退磁情况
    4.1 异步起动混合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异步起动混合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电磁性能
        4.1.2 异步起动混合永磁同步电动机退磁情况分析
    4.2 不同转子结构下永磁体的退磁情况研究
        4.2.1 永磁体布置方式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2.2 永磁体规格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2.3 永磁体位置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3 转子槽对电机的退磁影响研究
        4.3.1 转子槽形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3.2 转子槽数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4 转子导条非均匀布置对电机的退磁影响
        4.4.1 导条非均匀布置时电机的转子结构
        4.4.2 导条非均匀布置时电机的退磁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使用过程中各因素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1 正常起动过程中各因素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1.1 负载条件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1.2 转动惯量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1.3 转子初始位置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1.4 电压初始相位角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2 其它因素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2.1 起动过程中电压波动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2.2 运行过程中负载突变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3 温度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3.1 低温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3.2 高温对电机退磁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Ⅰ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新能源汽车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动车驱动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永磁辅助磁阻同步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电机退磁问题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转子结构参数对转矩性能的影响分析
    2.1 引言
    2.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定转子拓扑结构
        2.2.1 电机初步电磁设计
        2.2.2 转子磁障层数和永磁含有率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2.3 PMA-SynRM磁路解析计算
    2.4 永磁含有率约束下结构参数对永磁转矩占比的影响分析
        2.4.1 电机结构参数与转矩关系计算与分析
        2.4.2 转子磁桥研究
        2.4.3 转子磁障角度研究
        2.4.4 转子表面设置凹槽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MA-SynRM弱磁性能对比分析
    3.1 驱动电机运行工况
    3.2 典型工况下电机的控制方式
    3.3 电机弱磁性能分析
    3.4 转子结构对电机弱磁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MA-SynRM抗退磁性能研究
    4.1 电枢反应时永磁体退磁
    4.2 电机高温下的永磁体不可逆退磁
    4.3 退磁故障状态下电机性能的对比分析
    4.4 混合永磁结构抗退磁研究
    4.5 样机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优化设计及电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高速永磁电机同步电机转子结构设计与优化
    2.1 引言
    2.2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性能要求
    2.3 定子结构设计
    2.4 转子结构设计
    2.5 转子护套的优化设计
    2.6 转子初步设计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转子磁极参数的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齿槽转矩产生原理与研究方法
    3.3 磁极参数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分析
    3.4 磁极参数对转子机械应力的影响分析
    3.5 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磁特性的分析
    4.1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4.2 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4.3 磁极参数对气隙磁密的影响分析
    4.4 磁极参数对转矩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性能的实验测试
    5.1 引言
    5.2 实测平台及主要设备参数的介绍
    5.3 电机主要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表贴式永磁电机转子谐波削极及其对齿槽转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优化极弧系数
        1.2.2 磁极偏移
        1.2.3 周向分块
        1.2.4 轴向分段
        1.2.5 永磁体极弧削极
        1.2.6 改变定子电枢参数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九相表贴式永磁电机初步设计与建模
    2.1 电机基本尺寸与结构的确定
        2.1.1 主要尺寸确定
        2.1.2 气隙长度确定
        2.1.3 极槽数确定
        2.1.4 定子绕组与铁心设计
        2.1.5 转子结构设计
        2.1.6 电机各部分材料选取
    2.2 损耗计算
        2.2.1 基本铜耗
        2.2.2 基本铁耗
    2.3 试验分析
        2.3.1 样机装配及实验平台
        2.3.2 样机的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九相表贴式永磁电机定子参数计算
    3.1 定子槽漏感计算
        3.1.1 单一槽的层间自漏感与互漏感
        3.1.2 相间槽漏感
    3.2 定子谐波漏感计算
        3.2.1 两线圈之间的谐波漏感
        3.2.2 相间谐波漏感
    3.3 定子端部漏感计算
        3.3.1 两线圈之间的端部漏感
        3.3.2 相间端部漏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谐波削极的原理分析
    4.1 正弦削极结构
        4.1.1 径向充磁时厚度函数
        4.1.2 平行充磁时厚度函数
    4.2 3次谐波削极结构
        4.2.1 径向充磁时厚度函数
        4.2.2 平行充磁时厚度函数
    4.3 不同削极结构电机电磁性能比较
        4.3.1 空载磁场分布
        4.3.2 空载反电动势
        4.3.3 电磁转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次谐波削极对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
    5.1 齿槽转矩产生机理
    5.2 齿槽转矩分析方法
    5.3 削极方式对齿槽转矩的影响
        5.3.1 永磁电机削极结构的等效
        5.3.2 磁极削极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极式永磁电机的研究[D]. 罗明玮. 浙江大学, 2021(08)
  • [2]顶驱机组中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研究[D]. 魏慧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永磁超环面电机磁阻转矩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D]. 孙茂普.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分段斜极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解析建模与优化设计[D]. 刘舒.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混合励磁电机结构原理、设计与运行控制技术综述及展望[J]. 张卓然,王东,花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24)
  • [6]关联理论视角下电气工程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Permanent Magnet Motor Technology’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ird Edition) 英汉翻译为例[D]. 贾环.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空压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退磁问题研究[D]. 王杜.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8]新能源汽车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结构优化研究[D]. 吴磊.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9]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优化设计及电磁特性分析[D]. 李帽顺.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10]表贴式永磁电机转子谐波削极及其对齿槽转矩影响研究[D]. 胡成通.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永磁材料在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