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2003版》重要提示

《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2003版》重要提示

一、关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重要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甘辉亮,张寓景,莫琳芳,蔡靓,樊梦雅,商素芳[1](2021)在《《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018年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以下简称《中华航海》)2014-2018年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以期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期刊文献计量评价中心提供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中华航海》2014-2018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载文量、基金论文比、高影响作者发文量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华航海》 2014-2018年被引指标中,影响因子呈逐年升高趋势,2018年最高(0.757);被引频次以2014年最低(86次),2018年最高(148次),2015-2017年略有波动;即年指标以2014年最低(0.055),2017年最高(0.105),2018年较2017年略有下降;被引半衰期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2014年最高(6.4年),2018年最低(4.3年)。来源指标中,2014-2018年载文量每年略有波动,以2018年最少(129篇),2015年最高(187篇);基金论文比以2015年最高(38.0%,71/187),2016年最低(19.8%,34/172);高影响作者发文量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2015年发文量最高(均为94篇),2018年发文量最低(39篇)。结论《中华航海》2014-2018年文献计量学指标较好,信息输出能力、影响力、学术水平稳步提高,但仍需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保障论文的学术质量及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万玉立,斗智,赵剑云,王岚[2](2021)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019年学术质量评估及影响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年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杂志办刊质量、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现对2006-2019年引证指标进行分析,以期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法从2006-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扩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核心)中摘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指标,分析杂志近年办刊质量。结果 2006-2019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每年文献来源量(载文数)为241~406篇,扩展总被引频次从2006年的3 365上升至2019年的7 817,核心总被引频次从2006年的1 875上升至2019年的5 055,期间略有波动。扩展影响因子从2006年的1.566上升至2019年的2.799,核心影响因子从2006年0.904上升至2019年的1.842。扩展即年指标从2006年的0.224上升至2019年的0.741,核心即年指标从2006年的0.170上升至2019年的0.602。结论近年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追踪学术热点、把握学术动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马峥[3](2020)在《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期刊出版是科研成果向社会经济生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信息熵正是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经典理论。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研究科技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中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一个孤立知识系统,信息的引入降低了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术期刊为系统引入负熵的作用,实现了系统的熵降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看作一个信息引入过程,若论文被更广泛地传播,就表明学术期刊所供给的信息内容具有更大价值,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趋于明朗和一致,对未知领域的错误理解趋于降低和消除。在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系统可以看作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论文)集合。对知识系统整体而言,显示度水平(概率)越高,意味着内容价值越大,也就是学术期刊为知识系统提供负熵的贡献越大。基于此假设,可以将信息熵变化作为一个定量测度信息价值水平的指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描述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模型;以能源研究领域为样本实证计算一个以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信息熵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信息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全新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成果将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引文分析方法、标准化归一法来研究由学术期刊出版行为对学科知识系统所带来的信息熵变化量。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将SCI数据库和E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作为样本对信息熵变化量监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专家调查法构建科技学术期刊评价的准则层指标,并以我国出版的、经期刊管理部门认定为科技学术期刊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上采用“评价知识贡献来替代评价质量”的逻辑。该定量方法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有所突破。二是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信息熵评价角度出发,选择描述不确定性的相关指标。在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上,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信息熵这个宏观系统状态量的测度出发进行评价,既符合我国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求,又能科学有效地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特别是研制了“红点指标”“竞争强度”等创新指标。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系统中信息熵的概念,并设计了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因为学科发展具有显着的系统属性,因此可以把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集合。在这个孤立系统中,对未能明确的研究观点,存在不同的预判,即不确定性状态。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来表达。而随着研究发展,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入,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知识系统的信息熵向着降低方向发展,也就是系统不确定性在降低。通过能源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随着时间进展,能源科学领域知识系统信息熵值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该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减少对科学问题的不明确认识,为知识系统输入有价值研究成果,也就是输入负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术期刊的贡献。本研究设计了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状态量和变化量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基于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该评价指标系统共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公布认定的3713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

李达[4](2020)在《红点指标在高等医药院校学报学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资料,研究红点指标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红点指标的合理使用范围,分析红点指标在期刊出版和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期刊编辑和出版提出思路和建议。通过这项研究,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和使用红点指标,同时还为提高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校学报国际化的发展。方法:文献研究法:从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上搜集、筛选有关文献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对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总体认识并研究这些指标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范围,了解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红点指标的研究情况,并进一步运用红点指标对中国高校学报进行学术质量的分析和评价。文献分析法:(1)运用SPSS对红点指标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结合Tagxedo生成的词云图进一步对红点指标的含义及应用范围展开分析研究,再结合具体样本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同类型文献进行研究,将数据处理结果之间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新的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56种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中,91%的期刊红点指标处于[0.5,0.75]区间。(2)医药大学学报的红点指标与其他6项期刊评价指标有相关性(包括文献选出率、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且该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有差异。(3)从词云图看出,医药大学学报的高频关键词中含有很多不具备体现期刊定位特点的医学常用词汇,如影响因素、治疗结果、学报等,本文认为会对红点指标的计算产生影响,为红点指标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结论:(1)红点指标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具有广泛使用性,只能在同类期刊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在未指定期刊种类的前提下,讨论红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并无意义。(2)直接将关键词作为红点指标的计算基础,存在缺陷。由于关键词标引的不规范等原因,有很多关键词是不具备凸显期刊特点及学术质量的医学常用词汇。通过这样得出的红点指标找到的学科热点很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热点,仅是一个高频关键词集合。(3)红点指标在同一类型期刊中也不具有稳定性,不同年份的同比变化跨度大,所以应理性看待红点指标以及它的作用。期刊不必过于追求红点指标,为了提高这一指标而刻意通过高频关键词选取文章,造成期刊原有特色丢失。

魏绪秋[5](2018)在《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术论文影响力不仅体现着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体现着科研机构、学科的学术声望和科研实力。此外,我国所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影响力学术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科研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主要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评价以同行评议为基础,定量评价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文献计量方法和以社交媒体数据为基础的Altmetrics的量化方法。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文献计量方法是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外,在学术论文评价过程中,引文分析方法既包含了量化评价,又包含了同行评议(“小同行”、“大同行”)。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提出了以学术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为研究视角,以学术论文的动态引证数据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客观评估量化的基础数据,从影响广度(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影响程度)两个维度,从文献层面(基本指标)、作者层面(细化指标)和学科层面(延伸指标)三个层面,来评估量化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从而为全面评估与量化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的内容框架除引言、研究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2章、第3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中:第2章是对学术论文的定义、类别、特征和作用进行了梳理,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定义、要素、类型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目前常用的三种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同行评议、量化评价和综合评价)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体系研究及其不足)进行讨论。第3章是对引证与被引证文献、引文链、引文网络、引证动机与引证行为,引文分析的概念、发展史、类型、应用等进行论述。随后,引入了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和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的术语,探讨了引证广度、引证深度、引证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系,并构建了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引证文献各要素用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其中:第4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被引频次峰值量以及动态的引证时间因子能否适用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结果表明: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具的不均衡性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学术论文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在学术论文发表的第二年至第四年内,但是其不能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被引频次峰值量这一指标数据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引证时间因子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学术论文的动态影响力。并将学术论文影响力划分为:短期学术论文影响力、中期学术论文影响力和长期学术论文影响力。第5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以及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以及引证文献类型强度指标能够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文献类型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侧重于量化在学术期刊论文上的影响力;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文献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6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作者数量、引证作者强度以及基于引证作者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引证作者数量以及引证作者强度指标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作者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作者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7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学科数量、引证学科强度以及基于引证学科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表明:学术论文的引证学科数量以及引证学科强度指标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学科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学科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三部分(第8章)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分析。首先构建了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其构建的4原则、目标、模型要素进行说明,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各年期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估与量化动态体系;其次,对CNKI-CCD数据库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学术论文的综合影响力动态、连续地评估与量化;最后,与基于各引证指标数据的评价结果以及基于被引频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估,以评估所构建的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能够从文献层面、作者层面、学科层面较好的反映出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

乔玉兰[6](2016)在《《西北地质》2002~2015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与分析》文中认为众所周知,期刊的统计与分析对期刊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学术质量,笔者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台湾华艺数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国内着名统计机构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分析,笔者选取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西北地质》20022015年期刊的各项数据指标(例如:被引用指标、来源指标、学科类指标、综合评价总排序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15年,《西北地质》学术论文载文量、参考文献数量,以及基金论文比逐渐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多年来《西北地质》的学术水平在不断增加,期刊本身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基于CJCR统计和分析的数据,以及大量期刊之间的相互比较,笔者认为,科技论文的质量是期刊生存的基础,在所有统计指标中,应高度重视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西北地质》应积极向专家、学者约稿,以增加期刊的引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西北地质》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笔者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同时期望《西北地质》得到更大的发展。

颜帅,付国乐,张昕[7](2016)在《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中国科技期刊“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文中指出回顾"十二五",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家顶层设计、宏观布局下,呈现出集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态势,学术指标和品种数量稳步增长。展望"十三五",国家应继续推动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综合改革,建设科技信息国际发布平台;期刊出版单位应将网络出版真正置于优先地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编辑应做好职业规划、多元化发展。

马洪瑞,梁俊平[8](2015)在《基于基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9-2013年版)数据,分析了我国6种水产渔业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即年指标、H指数、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在5年中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核心期刊整体发展较好,但不同期刊间的质量差别较大。

乔玉兰[9](2014)在《《西北地质》2001~2012年总被引频次的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和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WD)等二家比较着名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416,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660.32﹪。《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782,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1133.33﹪。事实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总被引频次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分析了影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赵文祥,郭凤丹,王丽丽,梅林,田淑慧,陈庆禹,张丽荣,连京华[10](2014)在《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动态评估模型对20082012年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中,13种农业类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呈上升趋势,5年间,平均总被引频次增加了84.85%,平均影响因子增加了47.35%;平均学术影响力呈快速增长趋势,5年间增长了268%。各期刊发展不均衡,其中,《山东农业科学》和《中国烟草科学》学术影响力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且发展态势良好。

二、关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重要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重要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 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 基于引文分析探索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 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 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 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 基于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 期刊评价活动长期存在的挑战
    2.3 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 热力学熵概念
        2.3.2 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 信息熵概念
        2.3.4 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 信息熵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 学术传播的系统属性
        3.1.3 知识系统不确定性的构成
        3.1.4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 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 构造指标矩阵
        3.2.2 标准化处理
    3.3 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 数据来源
        3.3.2 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 指标计算
        3.3.4 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 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 研究假设和思路
        4.1.1 研究假设
        4.1.2 测度思路
    4.2 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 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 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 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背景值
        4.2.4 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虚拟值
    4.3 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 实证测算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 构建指标体系
        5.1.1 准则层构建
        5.1.2 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 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 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 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 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5.2.3 计算权重
    5.3 实证:以中国3713 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 样本的特点
        5.3.2 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 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
        6.2.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6.2.2 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讨论
        6.3.1 未来研究展望
        6.3.2 研究局限性
        6.3.3 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红点指标在高等医药院校学报学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红点指标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分析
3 红点指标的应用问题
    3.1 红点指标的应用
    3.2 红点指标的应用扩展
    3.3 红点指标及关键词分析的案例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红点指标的提高
    4.2 对医药大学学报办刊的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概述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定义
        2.1.2 学术论文类别
        2.1.3 学术论文特征
        2.1.4 学术论文作用
    2.2 学术论文影响力
        2.2.1 学术论文影响力定义
        2.2.2 学术论文影响力要素
        2.2.3 学术论文影响力类型
    2.3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
        2.3.1 同行评议
        2.3.2 量化评价
        2.3.3 综合评价
    2.4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
        2.4.1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4.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
        2.4.3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与评价框架
    3.1 引证与引文分析法
        3.1.1 引证相关概念
        3.1.2 引文分析法
    3.2 引证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系
        3.2.1 引证广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2.2 引证深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2.3 引证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3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
        3.3.1 学术论文与其动态引证文献(数据)
        3.3.2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构建
        3.3.3 学术论文引证峰值理论及数据来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4.1 被引频次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4.1.1 被引频次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4.1.2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4.2 被引频次峰值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2.1 被引频次峰值
        4.2.2 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4.2.3 被引频次峰值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3 基于引证时间因子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4.3.1 引证时间因子概念
        4.3.2 引证时间因子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3.3 基于引证时间因子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结果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5.1 引证文献类型及确定
        5.1.1 引证文献类型界定
        5.1.2 引证文献类型确定
    5.2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5.2.1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5.2.2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5.2.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5.3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5.3.1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
        5.3.2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5.3.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5.4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5.4.1 引证文献类型引证时间
        5.4.2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5.4.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6.1 引证作者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6.1.1 引证作者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6.1.2 引证作者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6.1.3 基于引证作者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6.2 引证作者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6.2.1 引证作者强度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6.2.2 引证作者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6.2.3 基于引证作者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6.3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6.3.1 引证作者引证时间
        6.3.2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6.3.3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7.1 引证学科界定与确定
    7.2 引证学科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7.2.1 引证学科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7.2.2 引证学科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7.2.3 基于引证学科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7.3 引证学科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7.3.1 引证学科强度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
        7.3.2 引证学科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7.3.3 基于引证学科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7.4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7.4.1 引证学科引证时间
        7.4.2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7.4.3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
    8.1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8.1.1 构建原则
        8.1.2 构建目标
        8.1.3 模型要素
        8.1.4 确定指标权重
        8.1.5 评价体系
    8.2 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与分析
    8.3 评价结果评估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博期间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西北地质》2002~2015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统计资料来源及取舍
    2.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2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3 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
    2.4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2.5 台湾华艺数位股份有限公司
    2.6 北京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3 统计数据及各项指标的含义
    3.1《西北地质》被引用指标及其含义
    3.2《西北地质》来源指标及其含义
    3.3《西北地质》学科类指标及其含义
    3.4《西北地质》综合评价总排序指标
4 部分统计指标含义辨析
    4.1“核心影响因子”与“扩展影响因子”
    4.2“核心扩散因子”与“核心学科扩散指标”
    4.3“核心被引半衰期”与“核心引用半衰期”
    4.4“核心来源文献量“与“核心参考文献量”
5 结论及建议

(7)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中国科技期刊“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科技期刊“十二五”回顾
    1.1 顶层设计,宏观布局
        1.1.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1.1.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1.3 教育部
        1.1.4 中国科学院
    1.2 学术指标,稳步提升
        1.2.1 学术质量
        (1)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科技期刊学术分析
        (2)基于《期刊引证报告》的科技期刊学术分析
        1.2.2 品种数量
    1.3 管理运营,加速创新
        1.3.1 集群化
        1.3.2 数字化
2 中国科技期刊“十三五”展望
    2.1 推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综合改革
    2.2 真正把科技学术成果的网络出版置于优先地位
    2.3 建设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科技信息国际发布平台[28]
    2.4 编辑技能多元化
    2.5 科技期刊(服务)好不好,用户说了算

(8)基于基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总被引频次
    2.2 他引率
    2.3 影响因子
    2.4 即年指标
    2.5 H 指数
    2.6 来源文献量
    2.7 平均引文数
    2.8 学科影响指标
    2.9 学科扩散指标
3 讨论

(9)《西北地质》2001~2012年总被引频次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总被引频次的概念
3 总被引频次的数据来源
    3.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3.2 万方数据 (集团) 公司
4《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的统计与分析
5 讨论及结论

(10)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及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2008~2012各年度评价指标平均值
    2.2 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2008~2012年评价指标分析
    2.3 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
3 结论与讨论

四、关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重要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018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 甘辉亮,张寓景,莫琳芳,蔡靓,樊梦雅,商素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03)
  • [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019年学术质量评估及影响力分析[J]. 万玉立,斗智,赵剑云,王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6)
  • [3]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D]. 马峥. 南京大学, 2020(10)
  • [4]红点指标在高等医药院校学报学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李达.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5]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D]. 魏绪秋. 武汉大学, 2018(06)
  • [6]《西北地质》2002~2015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与分析[J]. 乔玉兰. 西北地质, 2016(03)
  • [7]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中国科技期刊“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 颜帅,付国乐,张昕. 科技与出版, 2016(01)
  • [8]基于基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分析[J]. 马洪瑞,梁俊平. 创新科技, 2015(04)
  • [9]《西北地质》2001~2012年总被引频次的统计与分析[J]. 乔玉兰. 西北地质, 2014(03)
  • [10]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J]. 赵文祥,郭凤丹,王丽丽,梅林,田淑慧,陈庆禹,张丽荣,连京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8)

标签:;  ;  ;  ;  ;  

《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2003版》重要提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