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一、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论文文献综述)

徐凌玉[1](2018)在《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文中指出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建筑遗存,但由于长期受到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困扰,遭到大规模破坏甚至快速消逝,其保存状况令人堪忧。目前,社会各界对长城文化遗产仍缺乏整体性认知,从“防御体系”概念出发的保护意识与保护策略付诸阙如,亟待采取措施,加强整体性保护研究与实践工作。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是由长城本体、屯兵系统、烽传系统与驿传系统共同构成的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复杂防御体系。论文基于对明长城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认知,以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性保护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基于长城相关历史资料、资源调查数据、实地考察测绘成果等,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处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明长城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所涉及的信息采集、价值评估、保护划界、修复策略、保护大纲编制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1)从空间人文视角,获取全面、真实的遗产信息,建构多层次、多维度的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系统,进行明长城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2)构建完整的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对其内在价值进行定性描述,对其保存价值进行等级评定,对其经济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详细制定评价内容、分类依据、评价标准、工作流程;3)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基于历史分区层次性的跨区域的保护管理划界,和基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系统性的保护范围界定方法;4)对明长城修复的理念与方法进行讨论,从微观层面上提出基于详细测绘与残损分析的长城修复设计方法;5)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总结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的总体原则,以河北地区明长城防御体系为例,从保护对象、价值评估、跨区域规划策略、系统性保护范围划定、保护修缮原则以及展示利用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明长城整体性保护策略,是现阶段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研究成果为明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技术支持以及保护管理的重要依据。开展明长城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的研究,对加强长城真实性、完整性认识,完善长城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与方法,提升长城文化遗产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王敏[2](2018)在《教育部创新团队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研究》文中指出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实施了“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旨在汇聚、遴选和培育一批一流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叠加效应”和“链式效应”,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创新团队确实能够加速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汇聚,形成增强科研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为探讨创新团队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产生支持作用的内在关系和途径,本文以教育部每年遴选支持的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并据此对创新团队助推一流学科建设作了深层次思考。首先,对创新团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接着对2004-2017年间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相关资料数据,从院校分布、地域分布、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创新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团队结构不够合理、学科分布失衡、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其次,结合一流学科的内涵和高校学科建设实际,归纳出一流学科建设的5个基本要素:一流的学科方向、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创新人才、一流的平台条件。进而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105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团队与一流学科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9。继而就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分析表明创新团队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再次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金融数学”创新团队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其发展优势与经验主要在于面向社会需求最前沿、充裕的科研经费保障、注重交叉学科的培育、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打造领军型学术人才等作为支撑条件。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创新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条件三个层面来加强一流创新团队的构建,以增强创新团队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邢文明[3](2014)在《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保障研究》文中提出科研数据是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资料,以及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它既是科技活动的产物,又是支撑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的基本资源,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已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受到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通过制定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以规范、引导和推动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实践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已制定了较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我国参考借鉴。本文的目的是在调查了解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需求和分析借鉴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为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提供政策保障。论文共包括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0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研究与实践,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章理论基础。考察了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理论、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对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的指导意义。科研数据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源,应运用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理论对其进行良好管理、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科研数据在产生和利用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应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利用策略,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第2章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需求调查。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收集、管理、保存和共享的现状及对政策的需求,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笔者对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科研人员缺少数据管理的意识和专业技能,科研数据保存与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途径以人际关系为主,由于科研数据共享不充分给科研人员获取数据带来了较大困难。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赞成制定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但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存在着一些担心和顾虑。第3章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调查。为了解国内外有关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现状,笔者对国内外的科研数据政策法规进行了调查。其中国外的调查对象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主,分别调查了国内外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及其他部门和机构制定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结果表明,英美两国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都制定了较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有效地保障了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而我国大多数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尚未制定相关政策,不利于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的发展。第4章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分析。在第三章的调查基础上,笔者分别对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国外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大都要求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开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计划,并以数据管理计划为基础推动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同时这些政策有着较强的可执行与可实施性。我国已有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主要是由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各数据共享中心制定的。与国外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相比,我国的科研数据政策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管理轻共享”的特点。第5章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制定。在调查了解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需求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基于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政策的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的数据政策及指南、科研单位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等三个层面的政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包括“科研数据共享法”、“政府信息公开法”、“保密法”、“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层面的政策包括“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数据汇交政策”等;科研单位的政策包括“本单位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学术规范政策”、“数据保密政策”等。第6章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实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因而,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实施是关键。本章提出了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建立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支持与服务机制、多途径的经费投入与支持机制以及建立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等,从而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第7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炼观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科学数据共享保障机制研究”(201210401020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的保障研究”(13YJA870016)课题成果之一。

本刊编辑部[4](2012)在《2011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文中研究指明从2002年到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整整走过了10年。10年来,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喻贵银,国鸽[5](2011)在《驾长风破万里浪——陕西测绘局科技创新硕果满园》文中指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在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科技创新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它支撑着测绘工作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来消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的地理信息产业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在"两会"期间还传来消息,国家测绘局和陕西省政府将合作开展地理国(省)情监

吴岚郑作亚,王瑜婷[6](2010)在《花香果硕 生机勃勃——“科技兴测”战略推进测绘现代化发展》文中研究指明 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测绘科技工作捷报频传:落实了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等3个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级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国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图保密处

马在选[7](2008)在《西北地区民用测绘资源调查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战略利益拓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对军事测绘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保障区域、更新保障手段、丰富保障产品、提高保障时效成为军事测绘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在我军走精兵之路的大背景下,通过增加军事测绘编制实力提高军事测绘保障能力已不太可能,因此,研究民用测绘资源的军事应用,对于加速军事测绘信息化建设,提高军事测绘保障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应用办法,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进行了地方测绘资源调查,掌握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地方测绘力量、主要测绘技术装备、测绘产品及测绘立法、教育等情况,奠定了军事应用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开展地方测绘资源普查及军事利用积累了经验。2.分析地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表现形式、表述内容和数据结构等特性,研究了军地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提出了改造地方数字化测绘产品为军用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技术途径。3.通过调研国家和军队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西北五省(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兰州军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军地测绘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分析现有测绘法规文件内容的基础上,起草了《西北五省(区)军地测绘合作实施办法》(试行),为在西北地区开展地方测绘资源军事利用提供了法规依据。4.依托网络环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西北五省(区)地方测绘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西北五省(区)地方测绘资源(包括测绘力量、技术装备、产品成果、立法、教育等)的录入、存储、检索、更新、查询、分发等功能,为掌握和利用地方测绘资源提供了信息化决策手段。

喻贵银[8](2008)在《天高地阔 春华秋实——郑州测绘学校30年历程巡礼》文中指出金风送爽,硕果飘香。2008年教师节前夕,记者前往郑州测绘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郑州测校也在此时此刻迎来了她的30周

刘子刚,张树林[9](2005)在《赢得凤凰舞翩跹——吉林省测绘局人才工作纪实》文中研究指明吉林,地处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区域经济较之沿海发展较缓的情况下,吉林的测绘事业却在韩来发局长的带领下,排除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今的吉林省测绘局,测绘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测绘科技实力显着增强,生活环境优美舒适,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测绘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新春佳节一过,记者便迎着瑞雪,踏上行程,前往吉林去探寻那跨越式发展的奥秘。

国家测绘局人事司[10](2004)在《国家测绘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工作10年回顾》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测绘局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造就了大批的测绘专家和高层次人才,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国家测绘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就是这个人才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测绘生产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九五"和"十五"期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工作作为测绘人才工作的一条主线,为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迅速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测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壮大奠定了良

二、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论文提纲范文)

(1)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1.1.2 长城保护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1.3 长城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概念辨析
        1.2.3 研究范围界定
    1.3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3.1 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基础性研究
        1.3.2 长城保护历程研究
        1.3.3 国内外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
        1.3.4 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发展
        1.3.5 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与有待完善之处
        1.3.6 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材料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 系统建立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
        1.5.2 建立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的评估体系
        1.5.3 划定明长城防御体系分区域、分层级的保护范围
        1.5.4 探讨明长城相关遗迹保护与修复方法
        1.5.5 确立明长城整体性保护策略中跨区域协同的管理模式
    1.6 研究创新
        1.6.1 空间人文视角下的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1.6.2 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明长城价值评估体系
        1.6.3 基于明长城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防御体系保护范围界定
        1.6.4 基于精细测绘与残损分析的明长城遗迹保护与修复策略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明长城防御体系系统构成与数据库建设
    2.1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层次体系研究
        2.1.1 明长城军事防御制度
        2.1.2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层次体系布局
    2.2 明长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2.2.1 明长城文化遗产要素认知与分类
        2.2.2 明长城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构成
        2.2.3 明长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构成
    2.3 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2.3.1 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背景
        2.3.2 明长城防御体系数据库的总体构成
        2.3.3 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
        2.3.4 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应用及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
    3.1 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内容及方法
        3.1.1 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内容及发展
        3.1.2 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方法
    3.2 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意义及框架
        3.2.1 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意义
        3.2.2 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框架
    3.3 明长城文化遗产内在价值评估
        3.3.1 明长城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认定(OUV)
        3.3.2 明长城文化遗产内在价值分类评估
    3.4 明长城文化遗产保存价值评估
        3.4.1 明长城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3.4.2 明长城环境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3.4.3 明长城保存价值评估过程与结论
    3.5 明长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评估
        3.5.1 明长城经济价值调查问卷设计
        3.5.2 明长城经济价值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明长城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
    4.1 基于文化遗产完整性与真实性的长城保护原则
        4.1.1 完整性保护概念
        4.1.2 真实性保护概念
        4.1.3 明长城防御体系完整性与真实性保护原则
    4.2 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总体原则
        4.2.1 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规条例
        4.2.2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总体性原则
    4.3 明长城保护区段划分原则与方法
        4.3.1 基于明长城防御体系层次性的保护区段划分方法
        4.3.2 明长城文化遗产跨区域的协同保护办法
    4.4 明长城保护范围界定办法
        4.4.1 相关法规条例中对于明长城保护范围的界定
        4.4.2 基于层次体系的明长城保护范围划定
        4.4.3 明长城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界定示意
        4.4.4 长城保护区划范围内的已有违规建筑与构筑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明长城遗迹遗存残损分析及修复方法研究
    5.1 明长城遗迹遗存的破坏原因
        5.1.1 明长城遗迹遗存自然因素的残损
        5.1.2 明长城遗迹遗存人为因素的残损
    5.2 明长城遗迹遗存修复基本原则
        5.2.1 现有长城保护维修基本准则
        5.2.2 国外遗迹遗存修复基本理念
        5.2.3 明长城遗迹遗存修复原则探讨
    5.3 明长城物质遗存维修情况与展示方法
        5.3.1 长城物质遗存维修的基本情况
        5.3.2 明长城物质遗存病害类型及维修方法
        5.3.3 明长城文化遗产的展示技术与策略
    5.4 明长城军事防御工事修复设计研究——以徐流口敌台为例
        5.4.1 明长城防御工事修复设计思路与理念
        5.4.2 徐流口地区长城遗址历史与区域分析
        5.4.3 徐流口地区长城防御工事残损分析与保护方法
        5.4.4 长城遗址保护与修复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专题研究——以河北地区为例
    6.1 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研究背景及总体原则
        6.1.1 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研究背景
        6.1.2 现阶段长城保护规划大纲与省级保护规划存在问题
        6.1.3 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总体原则
    6.2 长城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及基本框架
        6.2.1 长城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
        6.2.2 省级长城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
    6.3 河北长城概况及其保护发展
        6.3.1 河北省明长城概况
        6.3.2 河北省长城保护发展
    6.4 河北地区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内容分析
        6.4.1 河北地区明长城保护对象界定
        6.4.2 河北明长城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6.4.3 河北明长城规划策略
        6.4.4 河北明长城保护范围划定
        6.4.5 河北明长城保护修缮原则
        6.4.6 河北明长城展示利用策略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附录A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数据库聚落数据逻辑图
附录B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经济价值评价问卷调查
附录C 徐流口地区明长城保护修复设计
附录D 河北明长城保护规划大纲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教育部创新团队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
        1.4.1 科研创新团队
        1.4.2 一流学科
        1.4.3 学科建设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教育部创新团队概述
    2.1 创新团队的理论基础
        2.1.1 团队理论
        2.1.2 创新管理理论
    2.2 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分布现状
        2.2.1 院校分布
        2.2.2 地域分布
        2.2.3 学科分布
    2.3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团队结构不够合理
        2.3.2 团队学科分布失衡
        2.3.3 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
第3章 教育部创新团队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作用
    3.1 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
        3.1.1 一流的学科方向
        3.1.2 一流的师资队伍
        3.1.3 一流的科学研究
        3.1.4 一流的创新人才
        3.1.5 一流的平台条件
    3.2 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的内在关系
        3.2.1 创新团队与一流学科形成相关关系
        3.2.2 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在功能上交叉互补
        3.2.3 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在目标上相得益彰
    3.3 创新团队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途径
        3.3.1 人才支持
        3.3.2 平台支持
        3.3.3 资金支持
第4章 创新团队对学科建设支持作用的案例分析
    4.1 “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4.1.1 “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4.1.2 “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的发展优势与启示
    4.2 “金融数学”创新团队
        4.2.1 “金融数学”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4.2.2 “金融数学”创新团队的发展优势与启示
第5章 创新团队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议
    5.1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5.1.1 凝练学术研究方向
        5.1.2 鼓励交叉学科研究
        5.1.3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5.2 建设一流学术队伍
        5.2.1 培养学术领军人才
        5.2.2 优化人才梯队结构
        5.2.3 完善团队考评体系
    5.3 构建一流科研平台
        5.3.1 聚焦重点学科领域
        5.3.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5.3.3 搭建科研共享平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发表的论文
附录

(3)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相关术语界定
        0.2.1 科学数据
        0.2.2 科研数据
        0.2.3 科研数据
        0.2.4 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
    0.3 国内外研究进展
        0.3.1 国际组织有关科研数据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0.3.2 各国有关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0.3.3 我国有关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0.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内容
        0.4.3 研究方法
    0.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0.5.1 研究难点
        0.5.2 研究创新点
1 理论基础
    1.1 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理论
        1.1.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1.1.2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1.2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2 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需求调查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2 调查问卷设计
    2.3 调查结果
        2.3.1 问卷回收情况
        2.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3.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4 调查结论
3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调查
    3.1 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1.1 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1.2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1.3 其他机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2 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2.1 科研资助机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2.2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3.2.3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相关政策调查
        3.2.4 其他部门或机构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
4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分析
    4.1 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分析
        4.1.1 科研资助机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分析
        4.1.2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分析
    4.2 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分析
        4.2.1 科研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分析
        4.2.2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相关政策分析
    4.3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比较分析
        4.3.1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比较
        4.3.2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指导思想比较
        4.3.3 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内容比较
    4.4 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特点与借鉴
5 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制定
    5.1 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
    5.2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目标
    5.3 政策制定的基础
        5.3.1 政策的理论基础
        5.3.2 政策的实践基础
    5.4 政策的构建
        5.4.1 政策体系的构成
        5.4.2 政策的主要内容
        5.4.3 政策制定者
6 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实施
    6.1 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6.1.1 制定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指南
        6.1.2 完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标准规范体系
    6.2 建立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服务机制
        6.2.1 构建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基础设施
        6.2.2 为科研人员管理和共享科研数据提供支持服务
        6.2.3 加强对科研人员管理与共享数据的指导与培训
    6.3 多途径的经费投入与支持机制
        6.3.1 明确政府对于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财政投入责任
        6.3.2 资助有关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研究
        6.3.3 鼓励公益性机构和组织资助科研数据共享
    6.4 建立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中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英国研究理事会关于数据政策的共同原则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西北地区民用测绘资源调查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地方测绘资源军事利用的目的
        1.1.1 满足我国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对军事测绘保障的广泛需求
        1.1.2 适应我军信息化建设军事测绘保障的更高要求
        1.1.3 解决西北战区军事测绘能力有限与保障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
    1.2 地方测绘资源军事利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本文提出的地方测绘资源军事利用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北地区地方测绘资源现状
    2.1 地方测绘组织体制与测绘力量
        2.1.1 组织体系
        2.1.2 人员数质量情况
    2.2 地方测绘装备技术
    2.3 地方测绘产品
    2.4 地方测绘立法
    2.5 地方测绘科技教育
        2.5.1 地方测绘科技资源
        2.5.2 地方测绘教育资源
    2.6 各省区测绘资源具体情况
        2.6.1 陕西省
        2.6.2 甘肃省
        2.6.3 宁夏回族自治区
        2.6.4 青海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北地区地方测绘资源分析与军事利用
    3.1 关于测绘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
        3.1.1 测绘立法现状
        3.1.2 关于测绘的定位问题
        3.1.3 关于军地测绘任务分工问题
        3.1.4 关于基础测绘管理问题
        3.1.5 关于测量标志的保护管理问题
    3.2 关于测绘技术标准的修订完善
        3.2.1 现状分析
        3.2.2 修订完善测绘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
        3.2.3 测绘技术标准体系结构
        3.2.4 测绘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3.3 关于测绘产品的使用管理
        3.3.1 现状分析
        3.3.2 测绘成果使用管理
        3.3.3 地理空间信息共享
        3.3.4 地理空间信息安全保密
    3.4 关于地方测绘力量动员
        3.4.1 制定测绘动员法律
        3.4.2 地方测绘力量国防教育
        3.4.3 地方测绘力量平时利用
        3.4.4 地方测绘力量战时动员
    3.5 关于地方测绘产品的改造
        3.5.1 地方数字地图的数据格式
        3.5.2 地方地图数据与军用地图数据的区别
        3.5.3 地方地图数据成果的转换利用
    3.6 关于西北五省(区)军地测绘合作
        3.6.1 《西北五省(区)军地测绘合作实施办法》形成过程
        3.6.2 《西北五省(区)军地测绘合作实施办法》有关内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北地区民用测绘资源信息系统
    4.1 测绘资源分类
        4.1.1 测绘产品
        4.1.2 测绘装备
        4.1.3 组织编制及人员
        4.1.4 其它测绘资源
    4.2 系统的建立
        4.2.1 系统配置
        4.2.2 数据库系统设计
    4.3 系统主要功能
        4.3.1 用户管理
        4.3.2 数据录入
        4.3.3 数据报表
        4.3.4 数据查询和修改
        4.3.5 其它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8)天高地阔 春华秋实——郑州测绘学校30年历程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潮平两岸阔
跃马天地间
众擎得高举
丹心赤子情
风正一帆悬

四、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D]. 徐凌玉. 天津大学, 2018(06)
  • [2]教育部创新团队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研究[D]. 王敏.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保障研究[D]. 邢文明. 武汉大学, 2014(06)
  • [4]2011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J]. 本刊编辑部. 科学中国人, 2012(12)
  • [5]驾长风破万里浪——陕西测绘局科技创新硕果满园[J]. 喻贵银,国鸽. 中国测绘, 2011(03)
  • [6]花香果硕 生机勃勃——“科技兴测”战略推进测绘现代化发展[J]. 吴岚郑作亚,王瑜婷. 中国测绘, 2010(02)
  • [7]西北地区民用测绘资源调查及应用[D]. 马在选.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8(07)
  • [8]天高地阔 春华秋实——郑州测绘学校30年历程巡礼[J]. 喻贵银. 中国测绘, 2008(05)
  • [9]赢得凤凰舞翩跹——吉林省测绘局人才工作纪实[J]. 刘子刚,张树林. 中国测绘, 2005(02)
  • [10]国家测绘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工作10年回顾[J]. 国家测绘局人事司. 测绘科学, 2004(S1)

标签:;  ;  ;  

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