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沉淀浮选处理酸性矿山废水

硫化物沉淀浮选处理酸性矿山废水

一、Sulfide precipitation flot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idic mine waste water(论文文献综述)

苗雅慧,祁诗月,陈吉,王佳,田炳阳,辛宝平[1](2021)在《硫酸盐还原菌在酸性矿山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综述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危害和当前对酸性矿山废水(AMD)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应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厌氧生物反应器技术、联合处理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以及微生物原位处理技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是很有潜力的处理方法,具有成本低、可去除重金属离子且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在应用过程中,酸性矿山废水pH值较低的特点使得普通微生物无法生存,可通过驯化SRB使其具有更低的pH耐受值或者分离嗜酸性aSRB,或应用生物H2S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使得在脱除重金属的同时能够实现污酸的回用。

郑彭生,王健,郭中权,杨建超,张军[2](2021)在《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酸性矿井水水质特点、处理难点和技术需求,探讨了国内外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认为:重金属离子和硫酸盐的去除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应妥善解决处理效率和运行成本问题;随着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的提高,单一技术难以满足酸性矿井水处理要求;未来研究需针对井下空间特点和提标改造需求,开发协同处理工艺并形成完善的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体系。

牛政,贺铝,肖伟,郭小伟[3](2021)在《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性矿山废水(AMD)是目前最主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污染现状和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成因及危害,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组合联用工艺的研究进展。

吕琦[4](2021)在《基于SRB修复的酸性矿山废水与生活污水共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特征》文中认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生活污水的产量也不断增加,由此产生大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和生活污水。低p H值、高重金属含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含有大量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的病原微生物和氨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容易产生恶臭并且细菌和病原体大量繁殖,有导致传染病蔓延的风险。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微生物处理是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两种废水混合预处理、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结合表面流人工湿地构建了一种新型多单元连续共处理系统,研究该系统对酸性矿山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共处理后的各单元出水水质变化,并通过批次实验验证了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的最佳比例和青贮饲料作为碳源的可能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酸性矿山废水与生活污水以1:2比例混合后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最佳。生活污水作为中和剂将p H为2.5的酸性矿山废水缓冲至中性(p H=7.03),并且生活污水所含的还原性物质导致混合液呈现还原态,含有的有机物可作为微生物的部分营养源和能量,更有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繁衍。上清液中Cu2+、Cd2+、Fe2+、总Fe分别第1、2、3、4天达到近100%的去除率,Zn2+在第六天达到95.9%的去除率,Mn2+和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较差,仅仅被稀释作用而导致浓度下降。(2)生活污水作为单一的碳源并不能满足硫酸盐还原菌长期生长发育的要求,硫酸根的残余浓度仅从2014mg/L降低到1841mg/L。在Postgate C培养基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硫酸根残余浓度稳定到353mg/L左右,但昂贵的成本并不适合实际应用。青贮饲料作为单一碳源,硫酸根的残余浓度持续降低到633mg/L,硫酸盐去除效率较好,并且硫酸盐还原菌生长活跃,具有替代Postgate C培养基的可能性。(3)多单元连续共处理系统中的出水水质经三个单元处理后逐步提升,最终达到很好的两种废水共处理效果。p H值为2.5的酸性矿山废水在最后的人工湿地出水呈弱碱性状态(p H稳定在8左右),成功解决了酸污染的问题。Cu2+、Cd2+、总Fe、Zn2+、Mn2+这五种重金属离子得到了很好的去除,重金属进水浓度翻倍后依然保持很好的去除效率,解决了酸性矿山废水的高重金属问题。实验末期,氨氮、硝态氮、硫酸根离子、总磷、COD的最终出水浓度分别保持在5mg/L、15mg/L、285mg/L、2mg/L、100mg/L以内,达到了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多单元连续共处理系统中SRB优势菌种为Desulfobacterota,人工湿地中存在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并在去除氨氮和硝态氮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王领[5](2021)在《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新型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文中研究说明酸性矿山废水是暴露于大气中的含硫废矿石氧化分解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环境,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主要特点是强酸性,被认为是极端环境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来,微生物逐渐被用于酸性矿山环境修复,也因此开展了相关工作,并且有研究发现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可用于新药研发。因此挖掘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以及相关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具备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14种不同矿物类型的186份酸性矿山废水样品的宏基因组数据,完成了1,670个质控合格的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发现多金属矿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不仅发现了已经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的Desulfobacula、Desulfotomaculum、Desulfosporosinus和Thermodesulfobium等微生物,而且还发现了参与环境修复过程的Acidithiobacillus ferrivorans、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等微生物。此外,还有91.8%的基因组可能属于尚未被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这些未被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中也可能存在潜在的环境修复相关的资源。在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挖掘得到了37类2,545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不同的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铅锌矿中的Bacillus velezensis微生物中包含9类36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多金属矿中的Nocardia sp3123685微生物有10类48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此外,87.4%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属于新发现的基因簇,主要分布于多金属矿、铜矿、铅锌矿、锑矿中,这些矿物类型中新发现的基因簇可能蕴藏未知的极端环境特有的天然产物,可供进一步药物研发或者其他研究参考。

胡博,黄凌云,孙鑫,杨思源,童雄[6](2021)在《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山废水主要产生于采矿作业以及选矿作业过程中,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油类、酸、氰化物和氟化物等。本文介绍了矿山废水的来源、特点以及危害,阐述了含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矿山废水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如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技术、酸碱中和法、混凝沉降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法等典型废水处理技术,并概述各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展望未来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陶森森[7](2021)在《含硫尾矿酸性废水物化处理及尾矿基生物脱氮滤料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采集率较低,矿产开采后产生大量尾矿,其中大部分为含硫尾矿。含硫尾矿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流动性大、颗粒细小的特点,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二次资源。大量的含硫尾矿排放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产生酸性废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利用含硫尾矿迫在眉睫。中和沉淀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处理大量酸性矿山废水;制备成建筑相关材料或是回收有价金属、硫等有用成分是含硫尾矿利用的主要途径。本课题对含硫尾矿产生的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反应物化处理以及利用含硫尾矿制备生物脱氮滤料处理高硝酸盐废水,在处理含硫尾矿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同时,研究含硫尾矿的再利用,丰富利用尾矿以废制废的途径,对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庐江矾矿溶淋酸性废水进行物化处理实验,通过烧碱、消石灰、石灰石和白云石对酸性废水进行中和沉淀处理,选出较经济有效的碱性物质;研究曝气投加顺序、曝气时间、曝气量和投加高锰酸钾对出水p H、铁离子、铜离子、锰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底物投加量、不同流量对预处理反应器处理酸性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石与消石灰配比的投加方式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方式为:曝气投加同时、曝气时间20min、曝气量0.4m3/h,投加高锰酸钾可以有效的氧化锰离子,提高锰离子去除率,在此工况下p H=6左右时,东山平硐铁、铜、锰离子去除率分别为100%、98.4%、72%,西山平窿铁、铜、锰离子去除率分别为100%、83.35%、48.87%;预处理反应器中底物浓度越高,出水p H越高,流速越快,金属离子去除率与p H的提升越低。本课题将含硫尾矿球磨成粉,研究不同的材料与加工工艺制备生物脱氮滤料的最佳方式;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生物脱氮滤料、水力停留时间(HRT)、初始硝酸盐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处理高硝酸盐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脱氮滤料制备的最佳配比与工艺为含硫尾矿加污泥生物炭加10%磷酸二氢铝,在100℃下烘干1h;活化后的含硫尾矿加污泥生物炭制备的生物脱氮滤料反硝化脱氮性能较好,HRT=6.5h对于30mg/L硝酸盐的降解充分,去除率达到89%,初始硝酸盐浓度在60mg/L以下时反硝化效果较好,硝酸盐去除率达到75%以上,且没有亚硝酸盐生成。图[27]表[10]参[82]

姚冬菊[8](2021)在《废弃煤矿酸性废水ARUM治理系统参数优化与中试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本课题组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大坡废弃煤矿构建的煤矿酸性废水治理系统——微生物减酸(Acid Reduction by Microbiology,ARUM)系统现存不足,包括处理水量小,pH提升效果不显着,SO42-去除率相对较低,有机填料长效提供碳源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本项目区域现状优化ARUM系统。通过开展实验室动态和静态实验以及室内外小型模拟试验,优化ARUM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加大废水处理量,提升煤矿酸性废水pH,提高SO42-去除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贵州省凯里市孙家寨金竹冲废弃煤矿野外中试处理系统。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在ARUM系统氧化/沉淀单元中悬挂帷幕增加单元处理效果,筛选最优帷幕发现12针遮阳网最为经济有效,吸附量可达每天55.5 g/m2;在ARUM系统生物降酸单元中投加有机填料为微生物提供有效碳源,静态筛选实验发现5号有机肥和未出菇菌棒为最优基质,同时,当两种基质投加比为1:3时,处理效果最优;为提升煤矿酸性废水pH,在ARUM系统末端增加碳酸盐岩碱反应墙单元,筛选两种研究区典型的碳酸盐岩(灰岩和白云岩)进行静态实验发现灰岩提升pH效果较白云岩好,且随粒径增加,效果变差,但粒径过小的岩石不仅易随水流流失还会造成系统堵塞,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粒径为10 cm的灰岩既能满足pH提升要求,又不会造成岩石流失和系统堵塞。(2)为验证改进ARUM系统在野外应用的可行性,在金竹冲废弃煤矿涌水点附近搭建野外小型改进模拟ARUM系统,流量为5 L/h,连续监测1个月,发现该系统除pH和SO42-处理效果不够理想之外,整体处理效果较好(pH提升到4.90,DO提升到3.1 mg/L,总Fe、Fe2+浓度去除率达92%和93%,SO42-去除率为54%),且系统运行较为稳定,适用于野外多变的环境。(3)为保证ARUM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尝试将连续产碱系统(Successive alkalinity-producing systems,SAPS)与ARUM系统整合以提升处理效果。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动态SAPS模拟实验,发现SAPS系统在连续运行70 d内总Fe、Fe2+的去除率分别达82%和88%,SO42-去除率达50%,同时pH从3.09提升到6.82,可有效改善AMD的pH和处理效果。(4)在金竹冲废弃煤矿构建野外中试改进ARUM系统,包括集水单元+氧化/沉淀单元+微生物还原单元+SAPS单元+碳酸盐岩减酸反应墙单元等5个单元。经4个月连续监测,总Fe、Fe2+去除率高达96%和97%;SO42-的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57%;由于碳酸盐岩减酸反应墙单元系统进水时间较短,目前pH仅从3.0提升到4.4。整体来看,改进后的ARUM系统对于处理煤矿酸性废水效果较好且运行稳定。因此,通过本研究可为我国煤矿酸性废水原位可持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贾亚文[9](2021)在《一株耐酸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矿山废水修复作用初探》文中认为丝状真菌是当今最经济的生物友好型吸附剂之一,其环境适应性强,且具有发达的空隙结构,在水污染生物处理技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极端环境中长期生存的真菌具有耐低p H,耐高浓度重金属,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理特点,所以从酸性矿山废水中筛选出该类真菌,再将其作为生物菌剂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的生物修复是很有应用潜力的。本研究从安徽某矿山废水中分离纯化出3株丝状真菌,选择其中的优势真菌Aspergillus sp.MF1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浓度Cu2+和Mn2+胁迫下的生长特性以及对Cu2+、Mn2+的去除作用。在此基础上,以Aspergillus sp.MF1为菌剂,外加人工合成碳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采集自某矿山的酸性矿山废水,初步考察真菌用于矿山废水修复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分离得到3株丝状真菌,通过形态学及18Sr DNA分子鉴定为曲霉Aspergillus sp.MF1、青霉Penicillium sp.MF2和Penicillium sp.MF3。耐酸及耐金属实验表明,Aspergillus sp.MF1为优势菌;对其生长的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生物量提高了30.25%。(2)Aspergillus sp.MF1在Cu2+、Mn2+的胁迫作用下,初期菌体因活性氧上升受到氧化损伤。随后菌体加速代谢,产生蛋白质多糖固定Cu2+、Mn2+以解除金属毒性,活性氧水平逐渐降低。(3)初始培养基p H为3.5时,考察了Aspergillus sp.MF1对不同浓度Cu2+的去除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spergillus sp.MF1对Cu2+的最大耐受浓度为770.18 mg·g-1,当Cu2+初始浓度为50 mg·L-1和100 mg·L-1时去除率可以达到78.49%和64.63%,菌体对Cu2+的最大去除量为123.99 mg·g-1;在Aspergillus sp.MF1抗Cu2+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中,蛋白质通过生物吸附作用去除Cu2+。(4)初始培养基p H为3.5时,考察了Aspergillus sp.MF1对不同浓度Mn2+的去除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spergillus sp MF1对Mn2+的最大耐受浓度为682.59 mg·g-1,Aspergillus sp.MF1在Mn2+浓度为100 mg·g-1时有最大去除率92.16%,酸性条件下,因为氢离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吸附竞争,Aspergillus sp.MF1对Mn2+去除率小于中性条件下的去除率;p H=3.5时,Aspergillus sp.MF1抗Mn2+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中,Aspergillus sp.MF1通过生物吸附去除Mn2+,p H=7.0时,Aspergillus sp.MF1可能通过生物氧化途径去除解除Mn2+胁迫。(5)利用Aspergillus sp.MF1复配获得菌剂并构建其强化生物修复酸性矿山废水的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Aspergillus sp.MF1对酸性矿山废水环境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培养248天后,p H由3.27上升至4.02,Fe、Zn、Cu及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39%、83.76%、97.10%及99.01%。氧化还原点位(ORP)以及废水中酚酞酸度持续下降。综上所述,从极端环境酸性矿山废水中筛选出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MF1具有强酸、高浓度金属的耐受能力。Aspergillus sp.MF1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与Mn2+和Cu2+的交互作用实验表明,菌体产生应激生理响应解除金属毒害作用,并在金属去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Aspergillus sp.MF1的复配菌剂对矿水废水的酸度及金属离子有良好的治理效果,这对矿山废水的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廖正家[10](2021)在《大宝山矿业酸性矿山废水的污染与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大宝山矿场是具有代表性的多金属硫化物矿,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是工人在开发酸性矿山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废水污染情况。本篇文章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和危害进行系统性阐述,对当前世界比较关注的几种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梳理,可为酸性矿山废水治理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二、Sulfide precipitation flot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idic mine waste wat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lfide precipitation flot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idic mine waste water(论文提纲范文)

(1)硫酸盐还原菌在酸性矿山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及危害
2 当前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
3 应用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
    3.1 厌氧生物反应器技术
    3.2 联合处理技术
    3.3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3.4 微生物原位处理技术
4 展望
    (1)驯化SRB使其具有更低的pH耐受值或者分离嗜酸性aSRB。
    (2)应用生物H2S处理酸性矿山废水。

(2)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
    1.1 中和沉淀法
    1.2 吸附法
    1.3 硫化法
    1.4 微生物法
    1.5 生物电化学法
    1.6 接触氧化过滤
    1.7 膜分离技术
    1.8 可渗透反应墙
    1.9 人工湿地
2 结论与展望

(3)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及危害
2 常用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
    2.1 沉淀法
        2.1.1 中和沉淀法
        2.1.2 硫化沉淀法
    2.2 吸附法
    2.3 SRB还原法
    2.4 铁氧体法
    2.5 人工湿地法
3 酸性矿山废水组合工艺
    3.1 组合沉淀工艺
    3.2 吸附-沉淀工艺
    3.3 吸附-生物工艺
    3.4 中和-人工湿地工艺
4 结论

(4)基于SRB修复的酸性矿山废水与生活污水共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性矿山废水概述
        1.1.1 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1.2 酸性矿山废水的危害
    1.2 酸性矿山废水的预防和治理技术
        1.2.1 酸性矿山废水的预防措施
        1.2.2 沉淀法
        1.2.3 吸附法
        1.2.4 离子交换法
        1.2.5 膜分离技术
        1.2.6 微生物法
        1.2.7 人工湿地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活污水与酸矿废水混合的水质变化及机理
    2.1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材料
        2.1.3 主要的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
    2.2 实验步骤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pH的变化
        2.3.2 EC的变化
        2.3.3 ORP的变化
        2.3.4 COD和硫酸根的变化
        2.3.5 重金属的变化
        2.3.6 FTIR分析
        2.3.7 SEM和EDS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贮饲料和生活污水作为碳源对SRB的影响
    3.1 实验内容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2 实验材料
        3.1.3 分析方法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pH的变化
        3.3.2 ORP的变化
        3.3.3 单一碳源下硫酸根的去除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单元连续共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
    4.1 实验内容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2 实验材料
        4.1.3 多单元连续共处理系统的构建
        4.1.4 分析方法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各个单元出水pH、ORP的变化
        4.3.2 各个单元出水和人工湿地各区域的DO的变化
        4.3.3 各个单元出水重金属的变化
        4.3.4 各个单元出水氨氮、硝态氮的变化
        4.3.5 各个单元出水COD、TP的变化
        4.3.6 各个单元出水SO_4~(2-)、VFSS中硫化物的变化
        4.3.7 微生物群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新型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酸性矿山废水基本特征
    1.2 酸性矿山废水的危害和修复
        1.2.1 酸性矿山废水的危害
        1.2.2 酸性矿山废水的修复
    1.3 酸性矿山废水的微生物分布
    1.4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1.5 次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1.5.1 次级代谢物
        1.5.2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1.6 本课题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实地采集数据
        2.1.2 公共数据
    2.2 数据处理方法及流程
        2.2.1 数据解压与质控
        2.2.2 序列拼接
        2.2.3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2.2.4 MAGs结果质控与物种注释
        2.2.5 预测生物合成基因簇
    2.3 作图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MAGs质控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3.1.1 不同质量等级MAGs物种分布情况
        3.1.2 物种多样性分析
        3.1.3 不同矿物类型物种多样性分布
        3.1.4 不同矿物类型古细菌分布情况
    3.2 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3.2.1 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
        3.2.2 高等质量MAGs的 smBGCs
        3.2.3 中等质量MAGs的 smBGCs
        3.2.4 BigSCAPE基因簇分类
        3.2.5 smBGCs在不同矿物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3.2.6 新基因簇的评估
        3.2.7 smBGCs和物种的关系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矿山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1.1 矿山废水的来源
    1.2 矿山废水的特点
    1.3 矿山废水的危害
2 矿山废水处理技术
    2.1 物理法
        2.1.1 离子交换法
        2.1.2 吸附法
        2.1.3 膜技术
    2.2 化学法
        2.2.1 酸碱中和法
        2.2.2 混凝沉降法
        2.2.3 化学沉淀法
        2.2.4 化学氧化法
        2.2.5 电化学法
    2.3 生物法
        2.3.1 湿地法
        2.3.2 微生物法
    2.4 多种工艺联合处理法
3 结 语

(7)含硫尾矿酸性废水物化处理及尾矿基生物脱氮滤料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尾矿概况
        1.1.1 尾矿的特点
        1.1.2 尾矿的危害
        1.1.3 尾矿的利用
    1.2 含硫尾矿的环境影响
    1.3 含硫尾矿的综合利用现状
        1.3.1 含硫尾矿的直接利用
        1.3.2 含硫尾矿有用成分回收
        1.3.3 含硫尾矿处理废水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含硫尾矿
        2.1.2 污泥生物炭
        2.1.3 实验用水
        2.1.4 实验仪器
        2.1.5 实验试剂
    2.2 生物脱氮滤料的制备
    2.3 实验装置
    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含硫尾矿酸性废水物化处理
    3.1 碱性物质筛选
    3.2 含硫尾矿酸性废水烧杯实验反应条件优化
        3.2.1 曝气和投加顺序
        3.2.2 碱性物质联合投加
        3.2.3 曝气时间
        3.2.4 曝气量
        3.2.5 投加高锰酸钾预处理
    3.3 含硫尾矿酸性废水连续流反应器实验研究
        3.3.1 底物投加量对酸性废水预处理的影响
        3.3.2 不同流量对酸性废水预处理的影响
    3.4 含硫尾矿酸性废水预处理的经济效益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硫尾矿的生物脱氮滤料制备与应用
    4.1 含硫尾矿脱氮滤料的制备与优化
        4.1.1 生物脱氮滤料的制备
        4.1.2 脱氮滤料制备条件优化
    4.2 生物脱氮滤料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
    4.3 生物脱氮滤料自养反硝化系统影响因素研究
        4.3.1 不同生物脱氮滤料对反硝化系统脱氮的影响
        4.3.2 HRT对反硝化系统脱氮的影响
        4.3.3 初始硝酸盐浓度对反硝化系统脱氮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废弃煤矿酸性废水ARUM治理系统参数优化与中试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煤矿酸性废水的来源及形成机理
        1.2.1 煤矿酸性废水的来源
        1.2.2 煤矿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
    1.3 煤矿酸性废水的特征及危害影响
        1.3.1 煤矿酸性废水的特征
        1.3.2 煤矿酸性废水的环境影响
    1.4 我国煤矿酸性废水污染现状
    1.5 煤矿酸性废水的修复技术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项目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项目概况
    2.2 样品采集方法
    2.3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2.4 项目区域煤矿酸性废水水源水质特征
    2.5 小结
3 ARUM系统参数优化实验
    3.1 帷幕筛选实验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案
        3.1.3 结果与讨论
    3.2 基质筛选实验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案
        3.2.3 结果与讨论
    3.3 碳酸盐岩筛选实验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案
        3.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4 改进ARUM模拟系统野外实验研究
    4.1 改进ARUM模拟系统
        4.1.1 实验装置
        4.1.2 实验方案
        4.1.3 结果与讨论
    4.2 ARUM系统实验机理与可行性分析
    4.3 小结
5 SAPS系统处理AMD实验研究
    5.1 实验装置
    5.2 实验方案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O和Eh变化
        5.3.2 pH和EC变化
        5.3.3 SO_4~(2-)浓度
        5.3.4 总Fe、 Fe~(2+)浓度
    5.4 SAPS系统实验机理与可行性分析
    5.5 小结
6 AMD成套处理技术野外中试系统构建与稳定性
    6.1 处理系统概述
    6.2 野外中试系统处理效果
        6.2.1 系统地球化学参数变化分析
        6.2.2 系统总Fe/Fe~(2+)处理效果分析
        6.2.3 系统SO_4~(2-)处理效果分析
    6.3 成套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一株耐酸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矿山废水修复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
        1.1.1 酸性矿山废水简介
        1.1.2 酸性矿山废水治理技术
    1.2 酸性矿山废水生物修复技术
    1.3 真菌与酸性矿山废水的交互作用
        1.3.1 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
        1.3.2 AMD 极端环境对真菌的毒害作用
        1.3.3 真菌对 AMD 极端环境的耐受及修复机制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耐酸真菌的分离纯化及优化培养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试剂
        2.1.4 真菌富集培养及分离纯化
        2.1.5 真菌的鉴定
        2.1.6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及干重的测定方法
        2.1.7 优势真菌的筛选
        2.1.8 Aspergillus sp.MF1 耐酸性实验
        2.1.9 p H为3.5 条件下,Aspergillus sp.MF1 优化培养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真菌形态鉴定
        2.2.2 丝状真菌鉴定结果
        2.2.3 真菌的优势菌种筛选
        2.2.4 pH对 Aspergillus sp.MF1 生长的影响
        2.2.5 不同碳源对Aspergillus sp.MF1 生长过程的影响
        2.2.6 氮源种类对Aspergillus sp.MF1 生长过程的影响
        2.2.7 不同碳氮比对Aspergillus sp.MF1 生长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菌株Aspergillus sp.MF1 去除Cu~(2+)过程及作用机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菌种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3 Aspergillus sp.MF1对Cu~(2+)的耐受性、去除能力以及固相产物分析
        3.1.4 Aspergillus sp.MF1 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浓度Cu~(2+)胁迫下菌株Aspergillus sp.MF1 的生长特性
        3.2.2 不同浓度Cu~(2+)胁迫下菌株Aspergillus sp.MF1 蛋白、多糖的变化.
        3.2.3 Aspergillus sp.MF1 对不同浓度Cu~(2+)吸附作用
        3.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菌株Aspergillus sp.MF1 去除Mn~(2+)过程及作用机制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pH下 Mn~(2+)胁迫作用对Aspergillus sp.MF1 的生长抑制测试
        4.2.2 不同p H下 Mn~(2+)胁迫作用对Aspergillussp.MF1 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过程
        4.2.3 不同pH下 Mn~(2+)胁迫作用对Aspergillus sp.MF1 多糖蛋白质的影响
        4.2.4 不同pH下 Aspergillus sp MF1 对不同浓度Mn~(2+)的去除作用
        4.2.5 Mn~(2+)胁迫前后Aspergillus sp.MF1 菌体红外光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酸性矿山废水生物修复实验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设计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真菌对AMD水质的影响
        5.2.2 真菌对C,N,P等营养元素的消耗
        5.2.3 真菌对硫酸盐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10)大宝山矿业酸性矿山废水的污染与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酸性矿山废水来源、危害
2.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2.1 源头控制技术
    2.2 末端治理技术
        2.2.1 物理法
        2.2.2 化学法
        (1)中和法
        (2)硫化物沉淀法
        (3)生物化学法
        (4)人工湿地法
3.大宝山矿业酸性矿山废水治理方案选择
    3.1 概况
    3.2 污染治理技术方案选择
        (1)技术原理
        (2)碱的选择
        (3)重捕剂使用
        (4)混凝剂的使用
4.结论

四、Sulfide precipitation flot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idic mine waste water(论文参考文献)

  • [1]硫酸盐还原菌在酸性矿山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苗雅慧,祁诗月,陈吉,王佳,田炳阳,辛宝平. 应用化工, 2021(11)
  • [2]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A]. 郑彭生,王健,郭中权,杨建超,张军. 2021年全国能源环境保护技术论坛论文集, 2021
  • [3]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J]. 牛政,贺铝,肖伟,郭小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09)
  • [4]基于SRB修复的酸性矿山废水与生活污水共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特征[D]. 吕琦. 济南大学, 2021
  • [5]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新型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D]. 王领.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6]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胡博,黄凌云,孙鑫,杨思源,童雄.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1)
  • [7]含硫尾矿酸性废水物化处理及尾矿基生物脱氮滤料制备与应用[D]. 陶森森.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8]废弃煤矿酸性废水ARUM治理系统参数优化与中试试验研究[D]. 姚冬菊. 贵州民族大学, 2021(12)
  • [9]一株耐酸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矿山废水修复作用初探[D]. 贾亚文.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10]大宝山矿业酸性矿山废水的污染与治理技术研究[J]. 廖正家. 资源再生, 2021(02)

标签:;  ;  ;  ;  ;  

硫化物沉淀浮选处理酸性矿山废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