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

一、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卉[1](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成为现代社会最有价值且最为先进的生产力,事实上,从现代化农业的概念来看,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就它的一项重要标志。在此次探究的过程中,本人对信息生产力理论和信息管理相对封闭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包括网络信息经济理论方面的具体探究,包括“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的整体特点和内涵,在这些具体探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发展理论框架,以期能够让河北省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设定能够有足够的参考资料。在对河北农村展开失地调研之后,最终发现,通过大力促进农村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可以对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形成较大的推动作用,最终也会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过,河北省想要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以当前的农业化为基础,协调规划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从而有效加强农业资源的整合效率,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区域竞争力以及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制度要求。在对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做出具体阐释之后,本人对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期间所面临的机遇做出了归纳,比如农业资源充沛、交通便捷、农业发展基础牢固等。另外,因为国家出台了农业发展政策,这让处于“互联网+”环境之下的农村信息化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不过,除了这些有利条件以外,我们还需要看到在资金投入、专业技术人才、电子商务应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主导作用等多个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基于这些问题,应当对河北省“互联网+”背景之下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策略做出优化设计,从而对该省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后期,河北省还需要着重关注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人工智能以及农业服务信息化、农业大数据创建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着重发力。另外,政府还应当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大力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全面促进互联网和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范贵娟[2](2018)在《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管理差异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镇级、村级两个不同尺度获取的小密度和大密度采样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四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在趋势效应以及插值模型选取上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在过去研究者试验及研究基础上试探将两种尺度空间插值结果与1:5000的大比例尺土地确权图斑进行空间数据分析,根据寿县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获取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四种养分的空间等级分布状况。通过分析等级分布在镇级和村级不同采样点密度上的差异,进而推断在更大尺度上进行采样点布置的合理采样密度和养分的精确化管理方法。本文结论如下:(1)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镇级和村级四种土壤养分都处于中等变异程度。(2)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镇级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由气候、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自然因素)主导,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村级有效磷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主导的,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则是由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主导。(3)四种养分的空间格局和等级显示了土壤养分的含量情况,通过空间格局分布来看,镇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并不能针对村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化管理。大密度村级尺度下土壤养分空间插值精确。从等级分布方面来看:村级大密度采样下四种土壤养分等级分布比镇级小密度下土壤养分等级分布明显。在进行土壤采样点设置和农户田块土壤养分进行管理与研究时,高精度、大密度的合理采样点密度设置更能很好的来反映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

丁雅[3](2018)在《枣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枣(Ziziphus jujuba)原产于我国,近年来,随着新疆林果业的发展,枣已经成为新疆主要经济林树种,也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模式。由于长期缺乏对枣营养元素含量高效、便捷、非破坏性的适时监测技术,不利于在大尺度上开展规模种植枣的长势和营养状况监测。鉴于,本研究以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规模栽培的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分析了不同时期枣光谱(Rλ)和一阶微分(R’λ)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期N、P、K、Ca、Mg、Fe、Mn、Cu、Zn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时期叶片、冠层光谱与营养元素的相关关系,构建了枣叶片、冠层营养元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不同时期叶片、冠层光谱特征分析表明,不同时期枣叶片光谱特征的变化差异较小,这是因为叶片光谱特征主要受叶片色素含量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而不同时期冠层光谱变化差异较大,可能由于冠层光谱不仅受叶片色素含量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还与树冠结构,生长状况,水分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不同时期枣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不同时期P和Cu元素的变化相对稳定,N、K、Fe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较大,而Mn、Zn、Ca和Mg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种差异主要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枣树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有关。通过叶片、冠层光谱与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对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及处理能够显着提高光谱与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时期枣叶片、冠层与元素含量之间的敏感波段有所差异,其中叶片与营养元素的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其他区域相对较少,而冠层光谱由于受到植株冠层结构、色素含量、叶片内部结构和生长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与营养元素的敏感波段在整个光谱序列上均有分布。通过模型独立检验表明,以叶片、冠层反射率敏感波段为自变量,叶片、冠层营养元素含量为因变量,利用线性或指数函数的方法,构建不同时期阿克苏枣营养元素高光谱反演模型。其中以光谱敏感波段的衍生变量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对N、P、K元素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而以一阶微分双敏感波段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对Ca、Mg、Fe、Mn、Cu、Zn元素估测效果较好。但总的来说冠层模型拟合度低于叶片,如何进一步提高模型拟合精度尚需开展深入研究。

胡勇[4](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村物流配送中的程序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村物流的各领域之中,提升农村物流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创新推动力,“互联网+农村”已经成为我国探索新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并且这种新的物流模式加快了农村迈向城镇化的步伐。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文献进研究和收集,对互联网+、物流、农村物流和农村物流运作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再对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运作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并提取出影响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体系的重要因素,找出适合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实情况;最后针对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改进的对策,如:“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建立农业专业平台;提升农民用网意识;把握“互联网+”机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建设;培养有实力的网络销售人才,推进娄底市互联网+农村物流的发展。

田茁[5](2017)在《回归分析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3414"方法对20个多年多点肥效试验结果分析,进一步验证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测定值呈极显着的负相关性,经回归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最佳回归模型,可以用于校正施肥量估算公式中的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值,为精确估算主要农作物施肥量和制定施肥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田茁[6](2016)在《一种基于短信平台的统计分区施肥决策模型》文中提出利用统计分区代替传统的人为分区方法,建立统计分区施肥模型,并结合九台区施肥决策效果分析,检验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旨在为作物施肥决策提供新的可靠决策技术方法,最后通过短信平台软件将施肥结果反馈到农户的手机。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地统计学建立的施肥决策模型,在高、中、低肥力下的平均施肥量都可以使用。

何梦嘉[7](2016)在《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信息经济已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战略规划发展“互联网+农业”,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农业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重新整合,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电子化、服务信息化的转变,已然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选择。论文通过对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增长极理论、技术孵化创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研究,结合“互联网+农业”的内涵与特征,探索式提出构建“互联网+农业”发展理论体系的设想,期待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调研情况,研究认为通过推进“互联网+农业”,河南省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服务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观,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了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化模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返乡创业的激情。然而,河南省若要长足发展“互联网+农业”,还亟待在现有的农业发展基础之上,顶层设计、统筹兼顾,规划制定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以提升农业资源的整合效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增强农业区域竞争力。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经济进行的SWOT分析,总结出河南省在发展“互联网+农业”过程中确实拥有许多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例如交通区位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基础强劲,同时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的制定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有利条件之外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政府主导、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冷链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农业资金投入、农业专业人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劣势与挑战。因此,面对难题,规划制定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又好又快建设显得刻不容缓。全文研究重点就在于系统性地规划制定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提出河南省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研究结论指出为更加高效发展“互联网+农业”,河南省今后还需要在大力推进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电子商务、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业大数据创建、农业服务信息化、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七大建设工程方面重点发力,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制度保障、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人才培养组建新农人队伍。

祖迪[8](2016)在《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耕地,作为可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是最主要的生产基础之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中所含有的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决定了农田的潜在生产能力,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田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对耕地养分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耕地养分监测问题,本文基于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3S”技术对耕地养分监测系统进行初步设计与实现。本系统通过手机端获取并录入耕地样品的基本信息和样品的检测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对耕地养分的监测模型,同时通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存储、管理和发布等功能,实现从大尺度、大面积上对耕地养分的监测。本文以ASP.NET和Android为开发平台,结合RS、GIS和GPS的理论知识,设计并开发了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本文的工作主要有:一、通过分析研究参考前人对耕地养分监测的经验模型,并以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研究区域,以手机端录入的地面耕地采集信息和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光谱变换和相关性分析,筛选敏感波段,对耕地养分进行反复推演,并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对耕地中各养分含量的估测模型。通过对耕地养分含量的大尺度估测,了解耕地养分监测模型的构建流程及方法,为下一步实现耕地养分监测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来源。二、根据分析耕地养分监测的流程,设计构建了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并按照需求将其分成三个子系统:耕地养分数据录入系统、空间数据上传工具及耕地养分监测系统,三个子系统相辅相成,达到根据样点估测大面积耕地养分的目的,改变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对耕地养分大尺度的空间监测,使耕地养分监测业务流程化、科学化,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系统开发完成后,部署在杨凌区的科技信息中心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美观,在稳定性、响应速度及功能等方面基本达到要求,可初步满足用户对耕地养分信息的需求。系统提供的耕地养分含量分布分级专题图及监测报告,为土肥站、农业研究管理机构提供直观、有效、准确的信息,使其在充分了解耕地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分级的情况下,指导人们科学配肥,因地制宜地调整耕地情况,实现对耕地大面积、科学的管理,为现代精准农业提供基础耕地养分数据,对现代农业的实现和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赵方华,姜波[9](2016)在《加工番茄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新疆加工番茄全部机械化施肥造成的严重浪费问题,提出了精准施肥方案,并对施肥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为此,详细介绍了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的结构、开发过程及功能实现。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设计的加工番茄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用于施肥方案指导。

赵方华[10](2015)在《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进入规模产业化的新疆加工番茄种植业,由于普遍采用传统的规模化管理,机械化作业,肥效问题成为考验规模效益的一个及其重要问题,精准农业势在必行。作为精准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番茄产业种植效益,降低施肥的盲目性,减少浪费,尽可能地维护土壤原有理化性质,有效降低肥料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本文以实现精准施肥为目标,通过对土壤、肥料、作物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大量的相关样本数据进行综合,运用数学、智能控制算法、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与肥效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决策理论及方法生成精准施肥机制,形成决策支持系统。土壤肥力的高低是进行精准施肥的前提,针对土壤肥力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模糊聚类分析算法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并根据肥力状况提出了施肥建议。不同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影响不一样,为确定肥料的肥效,以钾肥为例,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了钾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以及品质性状的关联度排序。在确定了土壤肥力和肥料肥效后,针对具体施肥模型,构建了传统的“3414”施肥模型并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肥模型优于传统的“3414”施肥模型,为精准施肥提供了有效指导。最后,对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各模块功能进行分析,初步设计出加工番茄产业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

二、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发展“互联网+”农村信息化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1.1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2.1.2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特征
    2.2 “互联网+”农村信息化的基础理论
        2.2.1 信息生产力原理
        2.2.2 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
        2.2.3 信息管理相对封闭理论
        2.2.4 互联网信息经济理论
3 河北省“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
    3.1 河北省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
        3.1.3 农业基本概况
    3.2 河北省“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概况
        3.2.1 农业信息网络的健全
        3.2.2 互联网对农业现代化的应用
        3.2.3 互联网信息发展对农业园的影响
4 河北省“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4.1 河北省农村网络基础建设不足
        4.1.1 农村信息系统建设薄弱
        4.1.2 农村信息传输平台形式单一
        4.1.3 信息传输平台使用成本过高
    4.2 政府主导作用较弱
        4.2.1 政府机构之间协调能力不强
        4.2.2 资金投入结构较差
        4.2.3 缺乏市场的有效监管
    4.3 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4.3.1 农民互联网知识较低
        4.3.2 互联网专业人才较为缺失
        4.3.3 专家团队支撑的匮乏
5 农业互联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
    5.1 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5.1.1 提高统筹农业资源配置的需要
        5.1.2 强化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5.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5.1.4 精准扶贫政策的需要
    5.2 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
        5.2.1 研究方法介绍
        5.2.2 农户的信息意识
        5.2.3 农户的信息需求类型和强度
6 “互联网+”背景下河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6.2 加快互联网农业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建设
    6.3 加大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度
        6.3.1 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发展模式
        6.3.2 规范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6.3.3 提升农业信息资源的实用性
    6.4 注重互联网信息的人才培养
        6.4.1 发展教育,培养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的人才
        6.4.2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5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农业信息服务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河北农村农业信息化调查问卷
致谢

(2)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管理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施肥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2 施肥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实验设计
    3.3 分析方法
        3.3.1 传统统计学方法
        3.3.2 地统计学方法
        3.3.3 趋势效应分析法
        3.3.4 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
    3.4 采样点确定
    3.5 数据确定与处理
    3.6 异常值处理
    3.7 正态分布检验
第四章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4.1 土壤养分分级
    4.2 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分析
        4.2.1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
        4.2.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4.2.3 土壤养分趋势效应分析
第五章 农户田块土壤养分空间数据管理
    5.1 农户田块土壤养分空间插值与养分等级分布
        5.1.1 土壤全氮养分分析
        5.1.2 土壤有效磷养分分析
        5.1.3 土壤速效钾养分分析
        5.1.4 土壤有机质养分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之处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枣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植被高光谱反射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材料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枣叶片和冠层光谱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3.1 结果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叶片尺度枣营养元素光谱估算模型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冠层尺度枣营养元素光谱估算模型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互联网+背景下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
        2.1.2 物流
        2.1.3 农村物流
        2.1.4 农村物流运作体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供应链理论
        2.2.2 物流网络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3 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区位条件
    3.2 经济社会条件
    3.3 物流及农村物流发展状况
4 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网络信息化水平较低
        4.1.2 物流设施功能不健全
        4.1.3 专业人才短缺
    4.2 原因分析
        4.2.1 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
        4.2.2 经济实力薄弱
        4.2.3 农村物流意识缺乏
5 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综合服务体系完善
        5.1.2 多方资源有效整合
        5.1.3 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5.2 劣势分析
        5.2.1 模式可复制性小
        5.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5.2.3 应用研究欠缺
    5.3 机遇分析
        5.3.1 国家政策支持
        5.3.2 市场潜力巨大
        5.3.3 发展态势良好
        5.3.4 外贸前景看好
    5.4 挑战分析
        5.4.1 必需转变消费观念
        5.4.2 实用型技术培训
        5.4.3 聚集农村物流市场
6 国外农村物流发展经验与借鉴
    6.1 国外农村物流发展经验
        6.1.1 日本经验
        6.1.2 美国经验
        6.1.3 欧盟经验
    6.2 对娄底农村物流发展的借鉴
        6.2.1 物流服务外包
        6.2.2 缩短物流道路
        6.2.3 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
        6.2.4 完善农村物流的发展政策
7 互联网+背景下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用网意识
    7.2 把握“互联网+”机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7.3 提高农业物流与互联网+的结合度
    7.4 加快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建设
    7.5 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回归分析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数据来源
2试验方法
3数据整理
4结果分析
    4.1相关分析
    4.2最佳回归关系式分析
5结论

(6)一种基于短信平台的统计分区施肥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架构
    1.1 GSM短信猫
    1.2 短信平台流程图
2 统计分区施肥模型构建
    2.1 施肥模型
    2.2 模型应用
        2.2.1 数据来源
        2.2.2 模型分析
3 结束语

(7)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互联网+农业”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互联网+农业”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互联网+农业”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理论体系构建
    2.1 “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2.1.1 “互联网+农业”概念的界定
        2.1.2 “互联网+农业”的特征
    2.2 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理论体系构建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2.2.5 技术孵化创新理论
        2.2.6 网络经济理论
3 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现实分析
    3.1 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智慧农业生产情况
        3.1.2 电子商务进农村情况
        3.1.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4 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3.2 战略发展的必要性
        3.2.1 提高农业资源整合效率的需要
        3.2.2 增强农业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3.2.3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3.2.4 推动精准扶贫的客观需要
4 河南省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SWOT分析
    4.1 河南省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机遇
        4.1.1 国家战略政策及“互联网+”行动计划
        4.1.2 全球及中国网民数快速增长
        4.1.3 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4.2 河南省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挑战
        4.2.1 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较薄弱
        4.2.2 农村农业物流建设待完善
        4.2.3 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推广较弱
    4.3 河南省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优势
        4.3.1 交通区位优势
        4.3.2 自然资源优势
        4.3.3 农业发展优势
    4.4 河南省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劣势
        4.4.1 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不足
        4.4.2 政府主导作用较弱
        4.4.3 农业从业队伍整体知识水平较低
5 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制定原则
        5.2.1 坚持统筹发展
        5.2.2 坚持科技为先
        5.2.3 坚持市场导向
    5.3 战略目标与任务
        5.3.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转型
        5.3.2 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5.3.3 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集群
        5.3.4 带动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5.4 战略重点
        5.4.1 大力推进农业人工智能
        5.4.2 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5.4.3 加快铸就现代农村物流体系
        5.4.4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5.4.5 构建农业大数据云平台
        5.4.6 加强建设农业信息服务
        5.4.7 打造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
    5.5 战略措施
        5.5.1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制度保障
        5.5.2 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5.5.3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5.4 创新人才培养组建新农人队伍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8)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遥感技术监测耕地养分国内外现状
        1.3.2 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耕地养分国内外现状
        1.3.3 信息化耕地养分监测国内外现状
        1.3.4 普遍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章节安排
2 数据来源与模型研究
    2.1 研究区域介绍
    2.2 地面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2.3 遥感影像获取与预处理
    2.4 耕地的光谱特性分析
    2.5 光谱变换及相关性分析
    2.6 耕地养分含量模型的估测
    2.7 本章小结
3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Android GPS定位
    3.2 多源数据融合
    3.3 专题图发布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整体架构
    4.2 耕地养分数据录入系统
    4.3 空间数据上传工具
    4.4 耕地养分监测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加工番茄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8 - 10]
    1.1数据库
    1.2模型库
    1.3方法库
    1.4 “3S”技术库
    1.5人机接口
2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过程
    2.1系统分析
    2.2初步设计
    2.3详细设计
    2.4编制程序
    2.5系统集成
3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的功能及原理
    3.1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差异分析
    3.2方案设计
    3.3模拟预测
    3.4动态调控
    3.5专家咨询
4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5结论

(10)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精准施肥
        1.1.1 国内外精准农业研究动态
        1.1.2 国内外精准施肥研究动态
    1.2 决策支持系统
        1.2.1 国内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3.1 论文的背景
        1.3.2 论文的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2 技术路线
2 土壤肥力评价
    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2.1.1 模糊聚类分析法
        2.1.2 层次分析法
    2.2 土壤肥力评价过程
        2.2.1 选择评价因子及样本
        2.2.2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2.2.3 加权运算
        2.2.4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2.2.5 动态聚类过程
    2.3 聚类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肥效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项目测定及方法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施用钾肥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3.2.2 钾肥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2.3 钾肥作用下加工番茄产量与各品质间的关联度分析
    3.3 本章小节
4 施肥模型的建立
    4.1 肥料效应函数法施肥模型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基础地力产量分析
        4.1.4 肥料效应函数法模型分析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肥模型
        4.2.1 BP神经网络
        4.2.2 BP神经网络施肥模型训练过程
        4.2.3 BP神经网络施肥模型预测
    4.3 本章小结
5 加工番茄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5.1 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5.1.1 数据库
        5.1.2 模型库
        5.1.3 方法库
        5.1.4“3S”技术库
        5.1.5 人机接
    5.2 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过程
        5.2.1 系统分析
        5.2.2 初步设计
        5.2.3 详细设计
        5.2.4 编制程序
        5.2.5 系统集成
    5.3 系统中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原理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D]. 徐晓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6)
  • [2]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管理差异性研究[D]. 范贵娟.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3]枣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D]. 丁雅.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4]互联网+背景下娄底市农村物流发展研究[D]. 胡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12)
  • [5]回归分析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相关性研究[J]. 田茁.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01)
  • [6]一种基于短信平台的统计分区施肥决策模型[J]. 田茁.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11)
  • [7]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何梦嘉.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8]基于3S技术的耕地养分监测系统研究[D]. 祖迪.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9]加工番茄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 赵方华,姜波. 农机化研究, 2016(04)
  • [10]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精准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赵方华. 新疆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精准农业下的土壤养分管理——3S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