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电气图

可编程控制器电气图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气制图(论文文献综述)

杨政[1](2021)在《基于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布线路径规划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气控制柜的种类和需求也在扩大,线缆敷设作为箱柜生产的重要环节一直是研究热点。为了保证智能布线系统的接线效率,本文以设备的综合机头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它的移动轨迹进行研究,分析了应用工作路径控制策略的场景,继而提出基于自然界仿生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来优化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工作效率。在对线缆敷设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之后,本文将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分为电气控制柜安装板环境建模、整体工作节点的排序以及寻求局部范围内的无碰避障路径三大部分,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案例并且结合现有设备对布线工艺的实际需求,首先使用栅格地图方法划分出自由路径与障碍区域,并且规定了节点坐标与栅格像元编码的对应关系,由此为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提供依据。为了提升综合机头的工作效率,本文研究了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的优势并且融合进线孔节点排序的策略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线缆耗材和接线时长。为解决综合机头接近目标点位前容易出现的线束交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蚁群算法来动态规划点对点的局部路径规划策略。针对影响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的增益参数,本文还基于蚁群算法对参数寻优的特点调整了传统算法的结构,进而加强了网络的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提升了产生有效路径的几率。本文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为智能布线系统设计了综合机头运行位置控制的方案,以西门子1500系列的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搭建了由伺服驱动控制器和编码器组成的闭环控制回路,引入路径规划策略逐一为带动机头移动的运动轴下发运动控制指令,最后借助调试平台组态了移动轴并且配置各项参数,在文章最后仍以控制器的编程平台开发了上位机监控系统,为运动轴提供单独的操作与显示界面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实用性。

卢梦楠[2](2020)在《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文中指出先进制造业是以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为发展趋势的,面对工业机器人这类新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结构会相应产生变换,呈现出技能匹配问题和人力缺口等现实问题。国家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在部署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于2019年职教20条中提出构建1+x证书制度,缓解结构性就业困难。高职院校面对如何应对产业技术革新,如何正确落实方针政策,实现课证融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的技能等级标准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天津高职院校在应对1+x证书制度的挑战下课程培养的改革进展情况,围绕课证融通对相关试点院校师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所得实证数据从课改运行机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评价体系、教师团队和硬件实训条件七个层面对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进行分析。为了更加深入而真实地了解课证融通的紧密程度研究也采用了访谈法,综合得出高职院校在课证融通方面遇到的瓶颈问题,并依据成因提出疏解路径。1+x证书制度的落实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各试点院校已经相应开展一定的课改工作。根据实证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x证书标准不完善,1+x课改工作组权责不清、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课程与评价方面存在融通后的高职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训模块融通断层,课程评价主观单一的问题;硬件设备与人力保障方面存在实训硬件设备配置不齐,高职教师职后深造积极性较低,各类师资配比不平衡的问题。从社会系统理论出发,将以上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归因。政府方面: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与程度不足、在校企合作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与保障、教育部门没有适时制定出课证融通的上位标准;第三方方面:x证书标准不完善,增大课证融通难度、x证书师资培训班覆盖面较小、产学合作程度低,合作质量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对落实1+x证书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教师的选聘管理以及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师方面:专业能力欠缺、职后发展积极性较低;学生方面:职业规划意识较差、面对新证书畏难心理强烈。并从以上政府、第三方、高职院校和教师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梁凯[3](2020)在《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其人口众多。食品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项目中不可缺少,食品消费项目在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食品消费大幅度推动了食品行业的向前发展。食品行业与食品机械行业是相辅相成的,食品机械行业是为食品生产服务,食品工业的发展依靠的是食品机械自动化装备的发展。本课题是解决食品生产企业需求,为生产碗装固液共存食材的企业车间进行机械自动化程度提升改造。本课题改造的车间主要生产碗装食品梅菜扣肉产品,梅菜扣肉产品为碗装固液共存食材的“快餐半成品”。现将食品企业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发现生产碗装食品需要人工向碗内添加食材,然后进行人工捣实工艺,最后员工将产品送入封装线,封装线以13秒封装4碗的节拍封装。本课题重点是解决企业车间内人工生产时员工劳动强度大,人员多、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等问题。针对车间生产,设计实现了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自动捣实控制模块、自动浇汁控制模块、输送机模块及机械结构设计四部分组成。该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捣实工艺、浇汁工位、产品搬运及碗罩回传等问题。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核心,运用组态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界面,达到数字化控制生产碗装食品效果。机械部分方案设计采用Soldworks三维图进行实现。自动捣实控制模块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内存储的执行程序,配合检测传感器信号及组态触摸屏的指令,使伺服驱动器驱动电机带动直线模组往复运动,使步进电机驱动压盘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捣实工艺。自动浇汁控制模块利用光电传感器的作为启动开关,PLC控制电磁换向阀进行气路转换,从而控制气缸的往复运动。料斗的搅拌利用变频电机的方案设计。自动浇汁控制模块配合输送机的输送产品速度,实现了自动浇汁功能。输送机模块针对生产环节之间的距离进行尺寸设计,根据负载大小选型变频器及电机功率,根据使用环境及传送产品特性对皮带材料选型设计。碗罩回传模块利用地球万有引力及滚动摩擦力较小原理进行设计。自动化系统中压盘、机架、弹簧盖板及定位挡板等机械构件均采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为了自动化系统能够实际生产应用,实现最佳的数字化控制生产模式,自动化系统需要进行被控参数的研究分析。分析方法采用较为实际的工程试验方法,然后配合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控制参数试验分析,最终综合确定了一组被控参数应用于生产,该参数提高了生产的质量。根据研究国内外食品机械自动化装备发展情况,研发设计出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伺服技术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针对碗装食品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进行模块设计,各子模块组合成为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该自动化系统为人机协同作业生产模式,解决了企业生产人工需求量大、效率低及合格率低等问题。为固液共存食材的碗装食品产品生产机械自动化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填补了碗装食品生产机械自动化装备的空白。

张培志,罗敏,青小渠[4](2015)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本次教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培养社会上亟需的电气技术人才为目标,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崔健[5](2014)在《快堆换料系统中旋塞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实验快堆是我国快堆工程发展的第一步,通过系统总结该工程在设计、生产及安装调试方面的宝贵经验,为将来建设快堆核电站奠定了充分基础。本文以实验快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快堆换料系统中旋塞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本文通过提出旋塞控制系统中旋塞、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和加热系统三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完成快堆换料系统中旋塞控制系统的设计。利用三菱公司生产的交流伺服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和人机交互界面为技术平台,实现了对旋塞、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和加热系统的控制和监控功能。控制功能是指在旋塞运动前,完成对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的提升和加热系统的加热功能,以及在全自动、半自动和遥控方式下对旋塞进行不同操作;监控功能是指以实时数据及动态图形显示旋塞控制系统的运行角度,运动状态及联锁故障报警。目前实验快堆通过试运行已经并网发电。从整体运行情况看,旋塞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合理,方便操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在快堆换料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得现场工况的有关信息,便于运行人员对旋塞状态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旋塞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潘天宇[6](2012)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气控制的新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即PLC)迅速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过程和生产机械的自动控制中,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懂、可靠性高等特点,成为一种最普及、最重要、应用场合最多的工业控制装置,它为电力控制技术带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电力工作的效率,也对继电保护控制技术的提高产生了推动的作用,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课题,运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继电保护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以电动机及其它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介绍了继电保护控制中的基本规律、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分析了电气控制新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即PLC)基本规律、结构和控制原理、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特点、结构和配置等,利用PLC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并开发了S7-200系列PLC继电保护控制系统的软件,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能,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进行了具体实现,通过完成具体实例S7-200控制软件的研发,为电力继电保护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实现了继电保护的智能推理决策行为,证明了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了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在有效范围内进行监测和控制,对发生故障等异常情况提供及时报警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供了决策依据。该课题的研究对目前我国电力保护自动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崔振国[7](2009)在《论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技工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变过。特别是像维修电工之类的

刘金菊[8](2009)在《轻轨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轻轨交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轻轨机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更加严格的要求。牵引电机是是电传动机车车辆的主要部件之一。做为驱动机车动轮轴的主电动机,它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着机车车辆的牵引性能,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根据机车的检修规程,牵引电机在检修后,需在试验台上做各种性能试验。原有试验台在操作性、界面友好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实验数据无法及时存储,系统功能较单一,需要用不同仪器进行多次测试,所有试验无法在同一试验台上一次性完成等。随着现代工业控制的发展,PLC和触摸屏技术更加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广泛应用在电力、冶金、交通等场合。编程直观、模块化程度高、网络通信功能不断完善;触摸屏具有易于操作、接口直观、占用空间少、编程方法灵活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键盘成为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为此,采用PLC、触摸屏、变频器等技术设计开发的全新试验台,既能使用手动功能可选择地完成牵引电机某个单项性能的试验,又能采用自动方式一次性地在触摸屏上完成牵引电机的所有性能试验。它的投入使用可以使牵引电机检修的效率更高、准确度更佳、过程更直观,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机车运行的安全。论文以重庆轻轨三号线轻轨机车牵引电机试验台的研制为背景,系统地阐述了以PLC为核心的牵引电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文章从硬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程序的编写,通信的设计,系统的组态,界面的设计等方面,详尽地叙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试验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要求及原则,试验项目的分析及计算;接着重点分析了试验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包括不同部分的结构组成,及相应的功能,设备间的通信,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软件设计包含的程序结构,用户操作组态软件的开发等。文章最后介绍了现场的试验台的抗干扰设计,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邵麦顿,姚旭东[9](2008)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控制》文中提出通过对液压机的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采用FX2N-64MR可编程序控制器,对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分析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实现对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手动/自动控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后,降低了控制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潘前锋[10](2008)在《基于PLC控制的真空厕所系统及运行三维可视化仿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长期研究的真空厕所系统以及工程案例为背景,论述真空厕所系统未来的企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控制系统的标准化以及怎样让用户了解整个真空厕所的运行过程,本文提出以在工业领域应用比较成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来设计真空厕所的控制系统,并创新性地将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应用于真空厕所系统的运行模拟。真空厕所可分为移动式真空厕所以及地面固定式真空厕所,本文在介绍了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流程的情况下,分别论述了移动式真空厕所与地面固定式真空厕所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安装在宇通(6120HWC型)客车上的真空卫生间为实例,说明了移动式真空厕所的原理、系统流程、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电路,结合控制电路选择西门子CPU 222 DC/DC/DC 8入/6出型的PLC对控制系统进行编程,并绘制了安装原理图。对于地面固定式真空厕所,本文以东湖碧塘观鱼景区的真空厕所为例,论述该型号真空厕所的原理,并结合该厕所的使用情况设计厕所的工作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控制电路,并选择OMRON CPM2A 30CDR型号的PLC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除此之外,本文根据东湖碧塘观鱼景区的真空厕所,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通过编程制作动画,从整体展示、操作模拟和参数查询三个方面对真空厕所的组成及运行情况进行多方位展示。整体展示主要介绍真空厕所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操作模拟主要对厕所系统的操作进行模拟教学,有助于用户快速的掌握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参数查询主要方便用户很快的了解相关部件的各项参数。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气制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气制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布线路径规划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布线系统概述
    1.3 路径规划课题引入
    1.4 国内外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4.1 全局路径规划
        1.4.2 局部路径规划
    1.5 本课题的难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布线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 智能布线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
    2.2 智能布线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3 系统位置控制方案设计
        2.3.1 控制器的比较选择
        2.3.2 控制回路的设计
    2.4 位置测量方案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布线控制算法研究
    3.1 栅格地图设计
        3.1.1 栅格地图简介
        3.1.2 栅格地图环境建模
    3.2 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
        3.2.1 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
        3.2.2 旅行商问题(TSP)的HNN求解
        3.2.3 TSP问题的网络匹配与求解
        3.2.4 基于HNN的全局路径规划
        3.2.5 结果分析
    3.3 蚁群算法
        3.3.1 算法简介
        3.3.2 蚁群算法原理
        3.3.3 仿真参数的设置
        3.3.4 仿真结果
        3.3.5 基于ACO优势对HNN全局规划的补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布线控制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实现
        4.1.1 PLC控制系统结构
        4.1.2 系统供电
        4.1.3 中央处理单元
        4.1.4 数字量模块
        4.1.5 测量和定位工艺功能模块
        4.1.6 运动轴控制
    4.2 软件实现
        4.2.1 可编程控制器软件设计平台
        4.2.2 下位机主程序
        4.2.3 控制算法程序
        4.2.4 异常报警子程序
    4.3 智能布线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 上位机监控系统
        4.3.2 上位机功能介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机器换人的产业发展趋势
        1.1.2 供需不均的人才培养结构
        1.1.3 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1+x证书制度
        1.4.2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4.3 课程改革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研究
        1.5.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图
        1.6.3 调查研究法
        1.6.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社会系统理论
        2.1.1 社会系统理论概述
        2.1.2 社会系统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2.2 实用主义理论
        2.2.1 实用主义理论概述
        2.2.2 实用主义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2.3 多元智能理论
        2.3.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2.3.2 多元智能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第三章 1+x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3.1 1+x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改革的关系
        3.1.1 1+x 证书制度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向标和基准线
        3.1.2 高职课程改革是达成 1+x 证书制度利益诉求的关键
    3.2 1+x证书制度对高职课程改革的要求
        3.2.1 设置利于1+x专业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3.2.2 形成书证融通的课程设置
        3.2.3 构建共性与个性共蓄的高职专业课程结构
        3.2.4 开发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内容
        3.2.5 建立多元化的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3.2.6 多举措打造结构化专业教师团队
        3.2.7 配备教学做一体化的硬件实训条件
第四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
    4.1 课程改革运作机制
        4.1.1 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的设置与权责
        4.1.2 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4.2 证书标准的融通
        4.2.1 “x”中级证书考核标准
        4.2.2 高职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标准
        4.2.3 课证融通现状
    4.3 专业课程改革
        4.3.1 课程体系结构变化
        4.3.2 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4.3.3 课程内容的更新情况
    4.4 实训模块的衔接
    4.5 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4.5.1 评价人员构成
        4.5.2 评价标准与内容
    4.6 实训设备
        4.6.1 实训硬件设备配置情况
        4.6.2 实训工作站的衔接
    4.7 师资
        4.7.1 师资结构
        4.7.2 教师在职企业实践时间
        4.7.3 职后培训方式
第五章 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与成因探析
    5.1 瓶颈问题
        5.1.1 课程改革工作组权责不清,工作效率较低
        5.1.2 “x”证书标准不完善,缺乏上位标准实现课标融通
        5.1.3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前沿技术更新慢
        5.1.4 实训模块融通断层,实训评价主观单一
        5.1.5 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硬件设备配备不齐
        5.1.6 教师职后深造积极性低,各类师资比例不平衡
    5.2 成因探析
        5.2.1 政府层面
        5.2.2 第三方层面
        5.2.3 学校层面
        5.2.4 教师层面
        5.2.5 学生层面
第六章 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改困境的解决策略
    6.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监督指导
        6.1.1 经济支撑
        6.1.2 制度保障
        6.1.3 标准依据
    6.2 第三方: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标准保质保量
        6.2.1 标准构建
        6.2.2 培训联盟
    6.3 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职业导向技能培训
        6.3.1 机制与组织
        6.3.2 课程与评价
        6.3.3 硬件与人力保障
    6.4 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教学相长教书育人
        6.4.1 专业素养
        6.4.2 教书育人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证调查(教师卷)
附录2 1+x 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3)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食品机械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食品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碗装食品生产分析及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2.1 碗装食品生产工况概述
        2.1.1 生产作业模式分析
        2.1.2 生产工艺操作分析
    2.2 碗装食品生产合格指标概述
    2.3 碗装食品生产关键环节分析
    2.4 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2.4.1 自动化系统生产节拍方案设计
        2.4.2 自动化系统结构功能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硬件设计
    3.1 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硬件构成
    3.2 自动捣实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2.1 自动捣实控制模块硬件设计方案概述
        3.2.2 机械传动部分选型
        3.2.3 机械结构设计
        3.2.4 传感器选型及安装位置设计
        3.2.5 驱动电机选型
        3.2.6 电气图设计
        3.2.7 PLC与触摸屏选型及应用
    3.3 自动浇汁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3.1 自动浇汁控制模块硬件设计方案概述
        3.3.2 自动浇汁控制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3.3.3 调速电机选型
        3.3.4 气动系统硬件选型
        3.3.5 气路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
    3.4 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
        3.4.1 带式输送机方案设计
        3.4.2 输送机尺寸及材料选型
        3.4.3 调速电机选型
    3.5 碗罩回传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概述
        4.1.1 自动捣实控制模块软件方案设计
        4.1.2 自动浇汁控制模块软件方案设计
    4.2 PLC程序设计
        4.2.1 编程软件
        4.2.2 控制程序编写
    4.3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参数研究与试验分析
    5.1 控制参数研究方法概述
    5.2 自动捣实控制模块试验分析
        5.2.1 压盘形状设计改进试验分析
        5.2.2 指状压盘高压区分配试验分析
        5.2.3 压盘下压深度试验分析
        5.2.4 压盘下压速度试验分析
        5.2.5 压盘下压次数试验分析
        5.2.6 压盘上升速度试验分析
        5.2.7 最优参数试验分析
    5.3 自动化系统测试与分析
        5.3.1 系统测试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环节是基础和关键
    1. 抓好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利用了先进的教学工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改革
    1. 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发, 配套实验指导书更新。
    2. 开设课程设计课程。
    3. 开设第二课堂———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高级技术。
三、网络课程建设
四、教材建设
五、结语

(5)快堆换料系统中旋塞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快堆及其发展意义
    1.1 快堆优势
    1.2 快堆发展历程及旋塞控制系统现状
        1.2.1 国内外发展历程
        1.2.2 旋塞控制系统现状
    1.3 旋塞控制系统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旋塞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旋塞系统组成
        2.1.1 现场信息采集单元
        2.1.2 旋塞控制单元
    2.2 旋塞系统工作原理
    2.3 控制模式
        2.3.1 主控模式
        2.3.2 就地模式
    2.4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4.1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组成
        2.4.2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工作原理
    2.5 加热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5.1 加热系统组成
        2.5.2 加热系统工作原理
    2.6 设计目标
        2.6.1 设计原则
        2.6.2 技术要求
3 旋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旋塞系统硬件设计
        3.1.1 交流伺服系统
        3.1.2 编程序控制器
        3.1.3 负载编码器和位置指示器
    3.2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硬件设计
        3.2.1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变频器
        3.2.2 FXon可编程序控制器
    3.3 旋塞系统软件设计
        3.3.1 旋塞控制程序设计
        3.3.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3.3 故障及联锁设计
    3.4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软件设计
    3.5 加热系统软件设计
4 功能验证及结果分析
    4.1 通讯检测
    4.2 遥控、半自动、全自动工作方式检测
        4.2.1 遥控工作方式检测
        4.2.2 半自动工作方式检测
        4.2.3 全自动工作方式检测
    4.3 联锁信号检测
        4.3.1 旋塞系统联锁信号检测
        4.3.2 控制棒导管提升机构系统联锁信号检测
        4.3.3 加热系统联锁信号检测
    4.4 结果分析
        4.4.1 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4.4.2 综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现状
        1.2.1 国内常用接触器的现状和特点
        1.2.2 国内使用的继电器现状和特点
        1.2.3 其他常用的低压电器特点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继电保护控制中的基本规律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
    2.2 电气图的基本要求
        2.2.1 电器元件布置图
        2.2.2 电路图
        2.2.3 电气控制系统图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2.4 电气接线图
    2.3 控制的基本规律
        2.3.1 按联锁控制的基本规律
        2.3.2 按控制过程变量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3.1 交流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3.2 交流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分析
    3.3 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分析
        3.3.1 变更极对数实现多速电动机调速的原理
        3.3.2 双速交流鼠笼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分析
    3.4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
        3.4.1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理
        3.4.2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第四章 可编成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
    4.1 可编成控制器概述
        4.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4.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1.3 可编成控制器的主要指标
    4.2 国内外着名的PLC
第五章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5.2 PLC 的电路与程序设计
        5.2.1 PLC 的电路设计
        5.2.2 PLC 软件系统设计
        5.2.3 PLC 软件程序设计方法
第六章 S7-200 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1 S7-200 系列PLC 的特点及构成
    6.2 S7-200 系列继电保护控制设计
        6.2.1 继电保护S7-200 的控制系统的原理
        6.2.2 操作设计
        6.2.3 开发环境
    6.3 S7-200 继电保护控制程序的PLC 实现
        6.3.1 继电保护系统采用S7-200 的PLC 硬件设计
        6.3.2 I/O 地址分配与模块连接方式
        6.3.3 机组控制软件设计
        6.3.4 S7-200 控制软件的实现
    6.4 基于S7-200 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6.4.1 S7-200 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原理
        6.4.2 S7-200 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测试与结果
第七章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论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的现状
    1. 课程内容
    2. 培养目标
    3. 招生和发展困境
二、对维修电工专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1. 相关课程内容改革
    2. 增设相关新技术课程
    3. 实习教学改革

(8)轻轨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自动控制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试验台总体方案
    2.1 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的总体要求及设计原则
        2.1.1 待测牵引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1.2 试验台的用途
        2.1.3 工作条件
        2.1.4 设计基础资料
        2.1.5 设计依据
        2.1.6 设计原则
        2.1.7 设备总体工艺布置
        2.1.8 主要技术指标
    2.2 试验项目分析及计算
        2.2.1 试验项目及其试验方法
        2.2.2 设计计算书
3 计算机测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计算机测控系统
        3.1.1 计算机测控系统概述
        3.1.2 计算机测控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3.1.3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分类
    3.2 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的任务与要求
    3.3 牵引电机性能实验台测控系统方案选择
    3.4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
        3.4.1 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外观图
        3.4.2 系统的工作原理
        3.4.3 测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3.4.4 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的具体组成
    3.5 本章小结
4 试验台硬件设计
    4.1 可编程控制器PLC
        4.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4.1.2 PLC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1.3 PLC 的分类
        4.1.4 PLC 的选型
        4.1.5 PLC 的I/O 输入输出配置
    4.2 关键数据的测量仪器介绍
        4.2.1 互感器与霍尔传感器
        4.2.2 智能仪表
        4.2.3 变送器
        4.2.4 旋转编码器
        4.2.5 变频器
    4.3 主电路设计
    4.4 安装平台以及地基
        4.4.1 电机安装
        4.4.2 地基
    4.5 控制柜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台软件设计
    5.1 PLC 软件设计
    5.2 上位机的设计
        5.2.1 上位机应用软件开发方法
        5.2.2 组态王软件功能分析
        5.2.3 组态王6.50 的构成及建立新程序的过程
        5.2.4 界面
    5.3 本章小结
6 调试与抗干扰以及操作方法
    6.1 试验台的调试
    6.2 上位机软件的现场调试
    6.3 试验台的抗干扰措施
        6.3.1 PLC 的抗干扰措施
        6.3.2 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
    6.4 试验台的操作方法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工作过程
3 输入/输出信号地址表
4 设计电气控制线路接线图
5 设计梯形图控制程序
6 结 语

(10)基于PLC控制的真空厕所系统及运行三维可视化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2 可编程控制器
    2.1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2.2 PLC 的基本结构
    2.3 PLC 工作原理
    2.4 PLC 设计流程
    2.5 本章小结
3 移动式真空厕所
    3.1 原理
    3.2 控制系统
    3.3 本章小结
4 地面固定式真空厕所
    4.1 原理
    4.2 控制系统
    4.3 本章小结
5 可视化仿真
    5.1 可视化仿真简介
    5.2 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用途
    5.3 真空厕所可视化仿真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关图纸
附录2 真空卫生间电控系统标准
附录3 宇通可编程控制器PLC 程序
附录4 东湖可编程控制器PLC 程序

四、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气制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布线路径规划研究与应用[D]. 杨政.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D]. 卢梦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3]碗装食品生产自动化系统研究[D]. 梁凯. 济南大学, 2020(01)
  • [4]《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 张培志,罗敏,青小渠.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9)
  • [5]快堆换料系统中旋塞控制系统设计[D]. 崔健.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6]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潘天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7]论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发展方向[J]. 崔振国. 职业, 2009(20)
  • [8]轻轨牵引电机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D]. 刘金菊. 重庆大学, 2009(12)
  • [9]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控制[J]. 邵麦顿,姚旭东. 现代电子技术, 2008(24)
  • [10]基于PLC控制的真空厕所系统及运行三维可视化仿真[D]. 潘前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可编程控制器电气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