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以太网的分布式波浪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以太网的分布式波浪控制系统

一、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Ethernet的分布式波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壮[1](2020)在《大型多向造波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优化》文中指出如何真实地重现海上波浪的随机运动现象,从而提高实验研究的精度,一直是国内外海工模型实验非常关注的问题。多向造波机因具有产生多向不规则波的能力而更加逼近海上真实的波浪,因此受到广大海工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海工实验室必备的重型装备之一。然而伴随着现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海洋资源深度探知与开发的渴望越来越强,因而对实验精细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波浪模拟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这一需求不仅会影响到造波机结构的变化,而且还会大幅度提升运算载荷。为此本文将从控制系统优化的角度对现有的大型多向造波机系统进行改进与优化,该工作将为下一代具有更高计算复杂度的大型多向造波装备的研制奠定基础。多轴、大运算量和高精稳定控制是新一代造波机的三个基本特征。因而,传统上“单PLC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的造波控制方式也会因控制轴数和计算能力的限制而影响到造波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采用了现代具有高性能计算能力的且带有软PLC的新型控制器代替原来造波机所广泛采用的传统PLC控制器进行设计,同时为新一代多板造波机构建了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多控制器分组控制结构,并针对分组控制时控制器间的同步问题,提出了多控制器造波机的时钟同步方法,其中包括同一控制器多轴间同步控制设计与不同控制器间的任务时钟同步设计。与此同时,在本文所构建的控制结构基础上,针对造波板行进轨迹的顺滑问题,结合运动控制技术探索了轨迹插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当前造波控制需求的数据插补方法。接下来,本文针对造波机启停不当时所激发错误波浪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电机启停控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余弦造波启停控制曲线。最后,本文基于新构建的多控制器多板造波控制结构进行了控制软件的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多板造波机的协调控制效率问题和今后造波系统扩展升级的需求。本文以海工实验室当前所面临的大型多向造波机更新换代为背景,以清晰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问题研究,在整个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将造波机控制结构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个部分:在实时部分中着重突出时钟同步控制的精度和数据插补的高效;在非实时部分中着重突出造波控制运行的顺滑以及系统稳定性。最后,在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搭建了新型多板造波机测试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在多控制器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上、系统性能和可靠性上均达到了新一代造波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的工作将为今后更加精细、准确的波浪谱模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了设备保证。

谢英男[2](2020)在《基于CANopen与以太网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运动控制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的集中式运动控制器结构复杂、各环节之间耦合度高、抗干扰能力差及不易维护的特点,设计、验证和分析了一种具有易于维护、系统柔性强且能够实现分布式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借鉴于国内外运动控制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本文所提出的运动控制器设计方案将计算机网络和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运动控制器中。首先,使用以太网将运动控制指令传送到嵌入式运动控制器;其次,嵌入式运动控制器与伺服驱动系统之间通过搭载有开放式应用层协议CANopen的CAN现场总线进行相互通讯,从而实现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本文的主干部分介绍了运动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及固件程序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思路。硬件设计部分介绍了基本硬件环境和外围接口的实现;软件设计部分则按照数据传递的流程,层次化地介绍了网络通讯接口的实现、交互响应过程、数控代码解析与处理方法、基于时间分割法的圆弧插补方法、轨迹连续和速度规划方法以及基于CANopen开放式协议和CAN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方法。文章的最后,使用以立式铣床为代表的三轴直角坐标系数控装置作为实验对象,对本文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实验验证及误差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本文介绍的硬件和软件方案设计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能够对数控程序中常用的指令代码进行解析并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伺服驱动系统进行圆弧和直线轨迹的运行,运行过程中速度稳定、运动轨迹较为精确。

段宝燕[3](2020)在《智慧灯杆为载体的边缘智能网关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智慧灯杆正逐渐成为促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其通过部署“端、管、云”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为现代社会提供智能服务。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灯杆的感知层包含多而不同的智能模块、传感节点,网关可通过协议转换等手段实现感知层与云平台的交互。但目前以云平台为中心的智慧灯杆物联网系统中,网关仅完成数据转发和协议转换,数据分析、计算以及网络管理工作均交由云平台,必然会造成计算资源过于中心化、数据传输时延严重、网络易拥塞等不足之处。和云计算为互补协同关系的边缘计算,通过在边缘侧构建具有智能计算、数据管理等能力的平台,可弥补上述存在的缺陷。但边缘计算节点常常会出现基础资源层单一、虚拟化层缺失及边缘虚拟功能缺失的问题,对极大化利用硬件资源、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完成功能业务隔离还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在纵向项目的支持下,研发了一个以智慧灯杆为载体的边缘智能网关,其通过硬件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功能业务隔离,支持多协议转换、管理及本地边缘计算,可在网络边缘侧完成检测、计算、决策等实时处理运算工作。本地计算为根据多种实时环境参数决策出合适的灯光参数,包括亮度和色温值。亮度调节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对路灯的色温调节还处于简单的分级方式,且针对多环境参数调节协同调节色温和亮度较少。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边缘智能网关设计。设计基于边缘计算的智慧灯杆物联网系统,采用云、边协同的三层部署模型,在边缘智能网关上部署智能资产、智能网关;设计边缘智能网关的功能框架和系统结构,明确在实现边缘智能网关硬件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总线协议适配、资产管理、优化计算等边缘虚拟服务。(2)边缘智能网关的嵌入式平台虚拟化设计与实现。对虚拟化技术基础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不同嵌入式微处理器架构所存在的差异,选定了适合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虚拟化技术,确定采用多业务部署多虚拟机的模式,完成智能网关的Xen嵌入式虚拟化设计。分别选用ARMv8架构及ARMv7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主机板,独立完成了Xen虚拟化的实现,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Xen虚拟化平台的成功搭建,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明确了边缘智能网关的硬件选择ARMv7架构的主机板来作为后续轻量级应用的开发平台。(3)智能网关与智能资产研发。在智能网关层,设计网络拓扑,为边缘智能网关支持的以太网、ZigBee和RS485通信设计协议,并完成以太网转ZigBee/RS485报文的多协议转换。针对智能资产,提出采用通信分层思想实现对实时检测数据的汇集,设计数据管理框架和存储映射表,为智能网关和传感节点设计配置流程。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边缘智能网关的多种通信、协议转换、实时数据汇集、系统配置的功能。(4)色温调节参数边缘计算。在实现边缘智能网关Xen虚拟化的基础上,为色温调节参数边缘计算业务创建DomU,设计边缘智能网关Xen的域间通信模型。再根据温度、湿度、光照度及PM2.5浓度4种实时环境参数,设计多输入双输出模糊计算系统,基于多环境参数实时计算当前灯光最佳亮度和色温。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以及对实际开发的应用程序测试,结果均表明,所设计多参数模糊计算系统能够在网络边缘侧完成预期的路灯参数计算任务,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杜长江[4](2020)在《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经济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也相继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战略举措以加快海洋强国建设。而船舶工业是集水路交通、海洋经济开发以及国防建设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制造产业。船舶机舱监控系统是船舶设备智能化升级重点改造对象之一,肩负着机舱机电设备工作状态感知的使命,主要负责获取机电设备状态数据、状态监测与控制。而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是全船综合分布式监控处理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极为关键的底层,其对于船舶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设计中首先重点参照了钢质海船入级规范自动化篇章、国家船舶行业标准以及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等技术规范准则,同时还对康斯伯格K-Chief700、海兰信VMS 200等当前主流机舱监控系列产品设计思路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的技术趋势及需求分析。总体遵循IEEE802.3标准、UDP协议以及TCP协议,提出了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设计方案,借助以太网进行指令发布与数据传输,通过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应用的多任务管理,并采用文件系统实现过程数据的格式化存储与记录。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基础上,对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方案设计主要分为系统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两大部分,采用EDA工具软件Altium Designer18.07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24V-5V电压转换模块、5V-3.3V电压转换模块、时钟电路模块、系统复位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数字量和模拟量采集与输出控制模块、SD卡存储电路模块等;在Keil μVersion 5.29集成开发环境中进行下位机软件设计,主要完成了 ARM Cortex-M7内核启动分析、软件开发环境搭建、软件任务流程设计、各硬件驱动模块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移植、FATFS文件系统移植、数字量和模拟量采集与输出任务设计、通信协议设计等工作。最后基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联合测试,结合Windows10平台PC端、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以及交换机等组建测试平台进行联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准确采集信号、通信稳定、可靠性高、实时性好、数据存储与记录完整且与测试上位机良好交互,系统整体运行良好,符合方案预期并满足船舶行业相关体系准则。

孙跃祥[5](2020)在《基于ZynQ嵌入式平台的工控通信单元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通信和工业控制的不断发展,传统现场总线通信单元已被逐渐淘汰,以太网为基础的大容量高速工控通信单元逐步成为现场总线的主流趋势。EtherCAT协议栈以其拓扑结构灵活、可靠性高、开放性好等特点得到了众多厂商的广泛支持。论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产线实时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支持下,对EtherCAT在智能产线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EtherCAT协议栈在Zynq嵌入式平台的应用设计实现了EtherCAT工控通信单元解决方案,成功在Zynq-7000平台上搭建了EtherCAT主站单元,使嵌入式设备能够发送和接收EtherCAT数据帧。相比PC平台,嵌入式平台具备低功耗,体积小,价格便宜等特点,降低了工业成本。论文针对Xilinx Zynq-7000平台用Vivado配置FPGA硬件信息,导出平台硬件描述文件,完成硬件平台的搭建。使用PetaLinux配置外部源码树,基于QEMU仿真设计裁剪Linux系统,调试完成移植到嵌入式实体设备。使用RT实时补丁制作实时操作系统,使Linux成为可抢占的内核,测试操作系统实时性以满足EtherCAT环境需求。阐述EtherCAT协议模型和状态机转换,分析EtherCAT基本原理如拓扑结构、数据帧格式和分布时钟算法等。借助IgH-EtherCAT开源框架使PetaLinux嵌入式系统实现收发EtherCAT数据帧的功能,并完成系统在Zynq-7000系列目标板上的部署。使用IgH开源框架设计应用层程序实现周期性任务及验证该通信单元具备良好的周期抖动性,能够满足大部分嵌入式平台工控通信单元的实时性需求。

黄杰[6](2020)在《便携式测控设备PTP应用接口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测控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率不断加快,现代测控技术正朝着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测控系统变得日益复杂与庞大。若在结构复杂、单元众多的大型系统中完成多设备协同工作,则必须严格控制各个设备单元的动作发生时序。IEEE 1588协议是解决分布式测控系统精密时间同步问题的方法之一。然而,IEEE 1588协议仅仅规定了时钟同步的基本算法以及报文种类的定义,并未提供实现精密时间同步的具体方法,更未提及其应用方法与接口。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通用性高,可移植能力强的IEEE 1588解决方案,并且设计标准、易用的PTP(Precise Time Protocol)应用接口,用于所内自研便携式测控台中。本文首先通过分析IEEE 1588协议,对其进行功能划分以及分析该协议下的误差影响来源,提出了软、硬件相结合的IEEE 1588协议实现方法。通过外接PHY网卡并于数据链路层标记时间戳的方案,使其时间戳精度大幅度提高。将实时时钟功能与时间戳功能通过在FPGA设计IEEE 1588 IP核的方式实现,以此获得高精度可调谐时钟以及实现硬件时间戳标记功能。在FPGA层设计了频率可调脉冲接口与时基触发接口的功能IP核,与IEEE 1588 IP核协同工作,通过直接在硬件层面获得同步后的实时时钟信息,实现其相应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驱动接口函数,使得上位机可以通过驱动操作底层寄存器实现时间同步控制。在软件层面,自研时间同步软件PTPS,实现IEEE 1588精密时间同步功能。最后,本文通过设计实验对同步性能以及设计的接口进行测试,通过使用示波器采集主从时钟设备的对应脉冲,测试与验证各项指标。经过实验测试与验证,本文提出的通用性IEEE 1588解决方案可以使得所内自研便携式测控设备达到亚微秒级别的同步精度,并且设计的PTP接口可以按照实验预期正常工作。

黄征宇[7](2019)在《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的同步与安全设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总线式控制系统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军民装备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基于实时以太网通信链路的总线式控制系统已成为当今工控系统发展的主流。而国内关于此类系统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整体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随着高端装备对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运行安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突破实时以太网分布式架构中的系统任务调度、多节点高精度同步以及总线通信安全等核心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涉及系统各模块间的任务时间管理、通信协议转换以及安全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如何综合考虑这些系统内在因素,提高系统实时、同步以及安全等性能是此类系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些技术难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工控系统发展现状,本文对基于实时以太网总线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一种典型主从架构的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系统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方法,明确了系统实时性、同步性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为后续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设计依据。2.总线式控制系统实时性是高端装备控制领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论文分析了主从站间的数据传输、多任务执行时机以及任务延迟等因素对系统实时性能的影响,并从任务调度和实时通信模块设计两方面展开研究。在任务调度方面,提出了一种针对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各控制回路任务间的时间关系,可使系统控制周期降低至百微秒量级。在通信实时性方面,对主站实时通信模块进行设计,可使系统最小通信周期达到125微秒。为进一步开展高速高精同步控制与安全问题研究打下基础。3.同步性能是制约系统多轴联动控制性能提升的重要技术指标。针对高端装备控制领域不断提升的系统同步性能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系统同步性能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以太网且符合CANopen协议的系统同步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总线通信、协议转换以及任务调度等因素对同步性能的影响。基于该方法,各节点控制信号的最小同步误差约为100纳秒。所提方法可直接用于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的多节点高精度协同控制。4.开放式总线架构使系统易于受到非法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威胁。而通信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主从站数据交互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影响系统通信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SESAMO建模方法,设计了节点身份验证、通信加密以及数据校验等安全功能块,形成了一种兼顾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Safe-COE安全通信架构。该架构可为分布式系统的通信安全设计提供较有效的解决方案。5.为了验证论文研究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在所搭建的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实时及同步性能测试,并利用形式化建模方法对系统安全通信架构进行建模、仿真与功能验证。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任务优化调度、外设高精度同步控制以及安全集成设计方法,系统在实时性、同步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

陈广雷[8](2019)在《基于MiniVPX架构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iniVPX小型化系统平台适用于对设备尺寸、重量、功耗和成本等资源受约束的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OpenVPX 3U标准,MiniVPX因其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等优越特性,能够为弹载、无人机和小卫星等平台提供一种标准模块化的电子系统硬件解决方案。本文依据该标准研制了一种小型化可扩展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MiniVPX架构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设计方案;开发了信号采集预处理、信号处理、中心控制与通信以及波形生成等多个功能板卡;构建了各个单元模块间的高速数据互联以及控制总线传递链路;突破了单元模块的设计难点与关键技术,包括模拟前端调理电路设计、多通道高速模数转换同步设计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电时序控制方法等。2、分析了系统功能单元的电源完整性与信号完整性,使用HyperLynx仿真工具对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的电路进行直流压降仿真、DDR3 SDRAM存储器接口仿真以及板间高速互联链路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功能单元模块的电气性能。3、完成了新型高速模数转换器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阐释了雷达信号预处理的FPGA实现方法,测试了系统平台的关键性能指标。最后通过脉冲多普勒雷达模拟实验充分验证了信号处理机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

陈佳旭[9](2018)在《基于PowerPC处理器的相控阵雷达波控模块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导弹技术的革新,国际军事战争愈演愈烈,机械式雷达面临功能与性能双重不足的窘境,渐渐的被相控阵雷达取代。波控系统是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功能和性能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论文基于波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基于PowerPC处理器的波控系统实现方案。本论文针对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常用的波控系统实现方式,对波控码的计算方式进行分解,给出了软硬件计算相结合的分布式波控系统实现方案,完成了波控系统硬件电路的整体实现和软件流程的设计、编程与调试。硬件电路部分包括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的数据传输接口、电源和PowerPC处理器芯片外围支持电路等;软件部分包括波控软件程序、Bootloader启动程序和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波控软件程序实现了坐标变换算法和波控码行列基码的计算,关键部分三角函数计算方式是通过查表法实现的。Bootloader程序实现了波控系统的初始化,BSP实现了数据传输接口的驱动。另外,本论文还对系统进行模块验证和波控指向角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ps,串口通信接口(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CI)在测试模式和工作模式下波特率分别为115200bps和3.125Mbps。波控系统可实现1441024路波控码输出,MATLAB仿真平台中波束指向角指向误差小于0.01078o。基于PowerPC处理器的波控系统为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可以实现波束控制的模块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及研究意义。

周晓春[10](2014)在《基于VPX总线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波束控制系统是相控阵雷达独有的,它代替了机械扫描雷达中的伺服系统。它的主要职能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波束指向代码,算出每一个天线阵元上的移相器的移向码,然后将其传输、放大,送到每一个移相器,从而控制每一个阵元接收和发射的相位。因此波束控制系统的高效实时性对于相控阵雷达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舰载相控阵雷达阵元数目的急剧增长和任务多元化,对波控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处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基于并行总线的CPCI总线或VME总线信号处理架构将无法满足过高的数据传输要求和快速的运算处理能力,而采用新一代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VPX总线信号处理架构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解决了该问题。文章首先进行了相控阵雷达天线原理的论述与仿真。然后是波束控制理论的研究与仿真,对于舰载相控阵雷达特有的电子稳定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针对软件算法的运算特点进行了公式简化,使得波控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得到了一定的简化。接着介绍了波控系统的特点、基本功能以及波控系统设计实现中的一些问题,并指出VPX系统架构使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重点介绍了VPX架构及串行RapidIO总线协议在波控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是本文的重点:波控系统方案设计。本方案以分布式波控系统为原型,以软件计算法为基础,采用基于VPX平台的分布式架构,根据波控设计的原理并结合项目的性能要求,将波控系统划分成两大部分来实现,即主波束控制系统和子阵控制系统。详细描述了主波束控制系统实现、SRIO底层软件的开发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同时阐述了子阵控制系统的任务,波控数据的运算与光纤分配等波控系统的核心内容。最终对波控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要求。

二、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Ethernet的分布式波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Ethernet的分布式波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多向造波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造波机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造波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1 造波机工作原理简介
    2.2 造波机控制系统组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控制器的多向造波控制系统设计优化
    3.1 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的多控制器造波机系统设计
        3.1.1 工业控制总线与EtherCAT
        3.1.2 基于EtherCAT构建多向造波机控制系统
        3.1.3 系统选型方案测试
    3.2 多控制器造波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3.2.1 同一控制器下多轴同步控制方法
        3.2.2 多控制器间同步时钟补偿方法
        3.2.3 时钟补偿方法的同步测试
    3.3 造波板运动轨迹插补方法
    3.4 造波机启停控制曲线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多向造波机控制软件程序设计
    4.1 造波机控制软件结构设计
    4.2 上位机控制程序设计
        4.2.1 上位机软件工作流程
        4.2.2 设备控制与ADS通信
        4.2.3 波谱数据传输
        4.2.4 上位机控制模块UI设计
    4.3 下位机控制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造波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测试平台搭建
    5.2 规则波造波测试
    5.3 不规则波造波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CANopen与以太网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运动控制器的结构方案与若干关键技术
    2.1 系统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
    2.2 以太网与TCP/IP协议栈
    2.3 CAN现场总线与CANopen应用层协议
    2.4 插补方法与速度前瞻规划方法
        2.4.1 数控技术中的插补方法
        2.4.2 连续轨迹与速度前瞻规划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方案
    3.2 ARM微控制器及其周边电路部分
        3.2.1 Cortex-M3 系列ARM微控制器介绍
        3.2.2 ARM微控制器的最小系统
        3.2.3 周边辅助功能电路
    3.3 通讯接口部分
        3.3.1 以太网通讯接口
        3.3.2 CAN总线通讯接口
        3.3.3 串行通讯接口
    3.4 数字量输入输出部分
    3.5 电源供应部分
    3.6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控制器的固件程序设计
    4.1 运动控制器固件的层次化结构
    4.2 以太网数据通讯接口的程序设计
    4.3 交互响应与状态控制程序设计
    4.4 数控G代码解析与插补预处理程序设计
    4.5 圆弧插补的实现
    4.6 连续轨迹与速度前瞻规划的实现
    4.7 速度曲线的生成与时间片分割
    4.8 伺服设备配置和运动控制
        4.8.1 开源CANopen协议栈的移植和搭建
        4.8.2 CANopen主站的实现
        4.8.3 伺服电机的驱动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2.1 基本通讯功能测试
        5.2.2 单轴定位功能测试
        5.2.3 圆弧插补和同步性能测试
    5.3 精度分析及优化措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智慧灯杆为载体的边缘智能网关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特色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第2章 智慧灯杆承载的边缘智能网关设计
    2.1 常规智慧灯杆物联网技术体系
    2.2 边缘计算的智慧灯杆物联网系统设计
    2.3 边缘智能网关的系统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平台虚拟化的设计与实现
    3.1 虚拟化技术基础
    3.2 嵌入式平台Xen虚拟化的设计
        3.2.1 主流ARM架构差异性分析及优选
        3.2.2 Hypervisor及配置方式的选定
        3.2.3 边缘智能网关嵌入式平台虚拟化设计
    3.3 嵌入式平台Xen虚拟化的实现
        3.3.1 ARMv8 平台Xen虚拟化实现
        3.3.2 ARMv7 平台Xen虚拟化实现
        3.3.3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网关及智能资产研发
    4.1 智能网关通信设计
        4.1.1 以太网通信
        4.1.2 ZigBee通信
        4.1.3 RS485通信
        4.1.4 多种实时通信协议转换
    4.2 智能资产研发
        4.2.1 实时数据汇集及存储管理
        4.2.3 智能网关配置及管理
        4.2.4 传感节点配置及管理
    4.3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4.3.1 基本功能检测
        4.3.2 平台搭建及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色温调节参数边缘计算
    5.1 色温参数边缘计算虚拟机
        5.1.1 创建色温计算虚拟机
        5.1.2 虚拟机之间数据交互
    5.2 色温参数智能计算算法设计
        5.2.1 模糊控制技术原理
        5.2.2 基于多环境参数的模糊系统设计
        5.2.3 算法程序设计
        5.2.4 算法测试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机舱DPS系统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2 嵌入式技术理论与系统总体设计
    2.1 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
        2.1.1 嵌入式系统技术概述
        2.1.2 μC/OS-Ⅲ操作系统分析
        2.1.3 FATFS文件系统研究
    2.2 关键网络通信技术分析
        2.2.1 以太网技术分析
        2.2.2 UDP通信协议
        2.2.3 Socket通信技术
        2.2.4 HTTP通信协议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 分布式处理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原理图电路设计
        3.1.1 主处理器选型
        3.1.2 电源模块电路
        3.1.3 复位与时钟电路
        3.1.4 数字量处理电路
        3.1.5 模拟量处理电路
        3.1.6 以太网接口电路
        3.1.7 存储模块电路
    3.2 PCB印刷电路板设计
4 分布式处理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4.1.1 STM32系列开发方式选择
        4.1.2 基于KeiluVersion的开发环境搭建
        4.1.3 STM32F767IGx引导分析
    4.2 系统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4.2.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移植
        4.2.2 文件系统FATFS移植设计
        4.2.3 以太网卡W5500驱动设计
    4.3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4.3.1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设计
        4.3.2 系统内部任务介绍
        4.3.3 电源任务设计
        4.3.4 时间任务设计
        4.3.5 数字量采集/输出任务设计
        4.3.6 模拟量采集/输出任务设计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硬件测试与分析
    5.2 以太网模块测试与分析
    5.3 数字量采集与输出测试分析
    5.4 模拟量采集与输出测试分析
    5.5 SD+FATFS读写测试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基于ZynQ嵌入式平台的工控通信单元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EtherCAT协议栈相关原理
    2.1 引言
    2.2 EtherCAT介绍
    2.3 EtherCAT通信流程
    2.4 EtherCAT通信协议
        2.4.1 EtherCAT帧格式
        2.4.2 EtherCAT寻址
        2.4.3 EtherCAT服务命令类型编号
        2.4.4 EtherCAT邮箱和周期通信
    2.5 分布式时钟(DC)算法的分析
        2.5.1 传输延迟和偏移量的测算
        2.5.2 时钟漂移补偿
    2.6 EtherCAT状态机转换
    2.7 EtherCAT存储同步管理通道
    2.8 IgH-EtherCAT主站框架研究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工控通信单元设计方案
    3.1 引言
    3.2 通信单元设计方案
    3.3 硬件平台设计方案
    3.4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
    3.5 通信协议栈研究
        3.5.1 通信协议栈选择
        3.5.2 主站软件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工控通信单元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硬件平台实现
        4.2.1 Vivado介绍
        4.2.2 Vivado工程设计
    4.3 嵌入式实时系统实现
        4.3.1 PetaLinux介绍
        4.3.2 PetaLinux架构分析
        4.3.3 PetaLinux配置安装
        4.3.4 PetaLinux系统制作
        4.3.5 PetaLinux平台共享
        4.3.6 PetaLinux实时系统实现
    4.4 通信协议栈主站框架实现
        4.4.1 获取软件框架
        4.4.2 编译软件框架
        4.4.3 启动软件框架
    4.5 主站应用层程序实现
        4.5.1 应用程序设计流程
        4.5.2 配置阶段代码实现
        4.5.3 周期阶段代码实现
    4.6 从站控制器软件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引言
    5.2 测试平台搭建
    5.3 内核实时性测试
    5.4 数据帧内容测试
    5.5 周期抖动性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便携式测控设备PTP应用接口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网络时间同步技术介绍
        1.2.2 IEEE 1588协议介绍
        1.2.3 IEEE 1588国内外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设计指标
    2.2 时间同步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总体方案设计
    2.4 硬件设计方案
    2.5 软件及驱动接口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概述
    3.2 千兆以太网PHY硬件
    3.3 IEEE 1588 IP核设计
        3.3.1 实时时钟模块设计
        3.3.2 时间戳模块设计
        3.3.3 寄存器模块设计
    3.4 PTP应用接口IP核设计
        3.4.1 时基触发接口IP核设计
        3.4.2 频率可调脉冲接口IP核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驱动及软件设计
    4.1 基于Peta Linux的嵌入式定制
    4.2 硬件定制
        4.2.1 硬件链路搭建
        4.2.2 设备树添加
    4.3 硬件IP核驱动的开发
    4.4 PTPS软件设计
        4.4.1 PTPS软件架构设计
        4.4.2 初始化模块及协议状态机设计
        4.4.3 定时器模块设计
        4.4.4 网络协议栈及报文管理模块设计
        4.4.5 最佳主时钟算法模块
        4.4.6 时钟伺服模块设计
        4.4.7 软件接口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IEEE 1588功能及其接口测试
    5.1 同步性能测试
        5.1.1 实验环境搭建
        5.1.2 点对点同步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5.1.3 跨交换机测试结果及分析
        5.1.4 调频功能对IEEE 1588同步精度的影响测试
        5.1.5 同步时间间隔对IEEE 1588同步精度的影响
        5.1.6 网络背景流量对同步精度影响测试
    5.2 频率可调脉冲信号接口测试
    5.3 时基触发接口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的同步与安全设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总线式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工业现场总线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总线式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1.4.1 系统实时性问题研究
        1.4.2 系统同步方法研究
        1.4.3 系统安全设计问题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总线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2.1 主站模块
        2.2.2 从站模块
        2.2.3 系统总线通信模块及架构设计
        2.2.4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2.2.5 监控组态软件
    2.3 需求分析与关键指标设计
        2.3.1 系统实时性指标
        2.3.2 系统外设控制的同步指标
        2.3.3 系统安全设计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任务调度与实时通信模块设计
    3.1 系统实时性能影响分析
    3.2 系统任务优化调度方法设计
        3.2.1 系统控制回路任务图构建
        3.2.2 系统任务的时间约束分析与推导
        3.2.3 系统任务的优先级设置
        3.2.4 任务优化时间参数求解
    3.3 主站实时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3.3.1 主站系统内核实时化改造
        3.3.2 主站网络实时通信模块设计
    3.4 系统任务调度与通信性能测试
        3.4.1 实验系统任务调度设计
        3.4.2 通信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线式控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方法研究
    4.1 系统同步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
        4.1.2 系统通信与控制任务
        4.1.3 影响同步的关键因素分析
    4.2 总线式控制系统同步方法研究
        4.2.1 实时以太网总线同步方法
        4.2.2 实时以太网总线运行 CANopen 协议的机制设计
        4.2.3 通信和控制的时间同步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线式控制系统的通信安全设计
    5.1 系统安全问题分析
        5.1.1 总线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
        5.1.2 基于实时以太网的通信安全分析
    5.2 基于SESAMO方法论的系统通信安全设计
        5.2.1 SESAMO和形式化建模相结合的系统设计方法
        5.2.2 操作概念阶段
        5.2.3 系统设计阶段
        5.2.4 系统的安全集成
        5.2.5 系统安全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线式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
    6.1 实验系统整体说明
    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说明
        6.2.1 主站模块
        6.2.2 从站模块
        6.2.3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6.2.4 监控组态软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验验证与仿真
    7.1 系统实时性能测试
    7.2 系统同步性能测试
    7.3 系统安全通信体系性能测试与仿真
        7.3.1 主从站总线通信性能测试
        7.3.2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学术论文
    2.科研项目
    3.专利申请
    4.科技奖项

(8)基于MiniVPX架构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标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小型化标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总结
    1.4 论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小型化导引头信号处理机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处理系统分析
    2.3 基于Mini VPX规范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ini VPX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设计
    3.1 引言
    3.2 Mini VPX系统平台功能单元的互联设计
    3.3 Mini VPX系统平台的功能单元模块设计
        3.3.1 信号采集及预处理功能单元的设计
        3.3.2 信号处理功能单元的设计
        3.3.3 波形生成功能单元的设计
        3.3.4 中心控制与通信功能单元设计
    3.4 系统平台的单元模块设计难点与关键技术分析
        3.4.1 AD模拟前端设计
        3.4.2 多片JESD204B接口的高速AD芯片同步的时钟拓扑设计
        3.4.3 DSP处理器电源的上电时序控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源完整性与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仿真前的准备工作
    4.3 直流压降仿真仿真分析
    4.4 DDR3 SDRAM接口电路的SI分析
        4.4.1 DDR3 SDRAM接口电路的拓扑检查
        4.4.2 DDR3 SDRAM接口电路SI仿真
        4.4.3 DDR3 SDRAM仿真总结
    4.5 模块之间高速互联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ini VPX系统平台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Mini VPX系统平台的硬件实物简介
    5.3 Mini VPX系统平台的软件设计分析与实现
        5.3.1 新型模数转换器高速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5.3.2 数据预处理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5.4 Mini VPX系统平台的测试
        5.4.1 高速模数转换器通道性能测试
        5.4.2 多通道高速模数转换器同步性能测试
        5.4.3 波形生成模块输出性能测试
        5.4.4 高速串行总线链路眼图测试
        5.4.5 Aurora通信协议的测试
        5.4.6 SRIO通信协议的测试
    5.5 模拟中频脉冲多普勒雷达实验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PowerPC处理器的相控阵雷达波控模块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波控系统分析
    2.1 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
        2.1.1 波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2.1.2 波控系统需求分析
    2.2 波控系统原理
        2.2.1 平面相控阵天线
        2.2.2 波控码计算
        2.2.3 坐标变换
    2.3 波控系统实现方式
        2.3.1 查表预处理法
        2.3.2 集中式波控系统
        2.3.3 分布式波控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控系统方案设计
    3.1 软硬件划分
        3.1.1 系统DAG模型
        3.1.2 启发式遗传算法
    3.2 阵面运算模块设计
        3.2.1 硬件平台选择
        3.2.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3.3 系统关键点和难点设计
        3.3.1 数据采集与传输
        3.3.2 三角函数计算方式
    3.4 误差补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PowerPC内核总线结构
    4.2 接口电路设计
        4.2.1 复位电路
        4.2.2 调试端口JTAG电路
        4.2.3 串口接口电路
        4.2.4 接收端电路
    4.3 外部存储器Flash
    4.4 电源模块
    4.5 温度传感器模块
    4.6 电路板图及实物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实现及系统验证
    5.1 波控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5.2 系统初始化流程设计与实现
        5.2.1 Bootloader初始化流程设计
        5.2.2 Bootloader私有命令格式定义
        5.2.3 Bootloader程序设计
    5.3 BSP设计
        5.3.1 BSP简介
        5.3.2 BSP开发实现
    5.4 模块功能验证
        5.4.1 Bootloader启动验证
        5.4.2 外设接口模块验证
    5.5 系统整体功能评估
        5.5.1 输入输出测试
        5.5.2 修正码补偿测试
        5.5.3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VPX总线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相控阵雷达原理及仿真
    2.1 线阵扫描原理
    2.2 线性阵天线基本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束控制与电子稳定
    3.1 波控系统基本任务
    3.2 波束电子稳定
        3.2.1 参考坐标系
        3.2.2 坐标系变换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束控制系统分析
    4.1 波控系统的特点及基本功能
    4.2 波控系统中的问题
    4.3 VPX架构在波控系统中的应用
        4.3.1 VPX标准概述
        4.3.2 波控系统VPX硬件平台
        4.3.3 VPX高速串行总线
    4.4 波控系统主要实现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VPX的波控系统设计
    5.1 波控系统方案设计
    5.2 波控系统实施方案
        5.2.1 主波控系统
        5.2.2 子阵控制系统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Ethernet的分布式波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多向造波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优化[D]. 刘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CANopen与以太网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设计与研究[D]. 谢英男.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智慧灯杆为载体的边缘智能网关研发[D]. 段宝燕. 西南大学, 2020(01)
  • [4]基于STM32的机舱分布式处理系统设计[D]. 杜长江.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基于ZynQ嵌入式平台的工控通信单元设计与实现[D]. 孙跃祥.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0(07)
  • [6]便携式测控设备PTP应用接口实现[D]. 黄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实时以太网总线式控制系统的同步与安全设计问题研究[D]. 黄征宇.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MiniVPX架构的导引头信号处理机研制[D]. 陈广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9]基于PowerPC处理器的相控阵雷达波控模块的实现[D]. 陈佳旭. 东南大学, 2018(05)
  • [10]基于VPX总线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 周晓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和以太网的分布式波浪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