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引起的软土地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可靠性研究

降水引起的软土地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可靠性研究

一、降水引起软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娴[1](2020)在《基于数值模拟的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规模极速扩张,城市化进程远超早期规划,导致城市核心区域功能与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堵成为普遍现象。城市核心区域地上空间有限,开发地下空间来建设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途径。地下工程施工本身技术难度大、工程环境复杂,其与既有高层建筑、桥梁、地下工程结构等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大了施工安全风险。掌握建(构)筑物密集区域地下工程安全风险演化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对策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对地下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街道口车站深基坑开挖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核心区域复杂环境下大面积、超深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及其演化规律,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结合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理论和工程实际情况,系统性识别了车站基坑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基坑自身结构风险、工程及水文地质风险、周边环境风险、施工及管理风险;(2)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涵盖工程地质、邻近建(构)筑物(阜华大厦、高架桥)、基坑支护结构(围护桩、内支撑)的仿真模型,结合模型计算结果,重点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与破坏、围护桩和内支撑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变化、邻近建(构)筑物受基坑开挖扰动变形的规律,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化及趋势性分析,指出了安全风险管控重点阶段为开挖第3、4、5阶段,重点风险防控位置包括基坑底部、侧壁、预留核心土区域和阜华大厦差异沉降区域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要点;(3)研究了基坑开挖顺序、围护桩桩径和基坑单侧荷载对基坑稳定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坑不对称开挖会导致先开挖一侧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增大、加剧预留土区域内高架桥桩的位移,增大施工安全风险;扩大围护桩的桩径可以提高其抵抗围岩变形的能力,但当桩径增加到1.6m后,控制变形的效果逐渐变小;基坑左侧阜华大厦荷载的增加,会使得围护桩水平位移向荷载相反的方向增加,基坑底部隆起也会增大,施工安全风险随之增大;(4)基于上述安全风险分析和基坑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从工程地质风险管控、基坑自身结构及周边建筑物变形控制、施工管理与应急等方面提出风险管控对策,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事件给出了应急处理措施。本文将数值仿真方法应用于复杂情况下地铁车站明挖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的定量分析中,对于揭示工程风险根本原因及提高风险防控技术措施与管理对策的科学性具有一定价值。

李民[2](2020)在《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核心区建设密度增大,建设地下轨道交通与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出现了大量紧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施工会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首先针对上海地区的10个紧邻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继而开展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在分析施工安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技术、环境、人员、装备、管理等影响地铁隧道安全的因素。针对地铁隧道位于深基坑侧方位置和地铁隧道位于深基坑下方位置两种工况,分别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情况,对比安全判断标准进行隧道安全性判断,并结合实际工况给出项目建议。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提高提高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此类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估问题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案例参考,可指导施工技术人员进行隧道变形分析及安全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价值。

王军[3](2019)在《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紧张,采取向下纵深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兴建地下轨道交通的方式,以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但由于地铁车站一般埋深较大且周边环境复杂,给地铁基坑降水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研究的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该地区地铁车站进行基坑降水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既是基坑降水施工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整个基坑工程顺利完工的基础,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保障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安全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情况,考虑在该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期间,可能导致基坑降水安全事故的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并以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工程进行实例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基坑降水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包括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建(构)筑物沉降、基坑降水的渗流现状与施工控制技术现状等,发现针对长江漫滩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基坑降水前期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识别、防控等研究较少,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其次,深入分析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以南京地区基坑降水历史资料为依托,根据地铁车站基坑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地下含水层的性质差异和基坑降水围护结构类型的不同,将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分成五种类型,简要说明适用地层、维护结构方式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并针对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的方法。再次,以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的风险因素为基础,结合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现场地质条件、地下含水层性质和周边环境,确定了整个地铁车站基坑降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勘察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降水过程风险和环境风险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高庙路站基坑降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此外,以建立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体系为向导,选取三角模糊函数为语言标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采集数据,构建模糊网络互补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站基坑降水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建立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为例,对该车站进行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等级为Ⅳ级,属于非常严重等级。其中基坑降水井施工质量差、降水施工工序安排混乱、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形过大、潜水井未随开挖降水等为关键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关键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整个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施工期间的安全。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的顺利实施,也验证了将模糊网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基坑降水风险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立[4](2019)在《基于施工步序的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愈发凸显,城市地铁因其高效、便捷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的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沈阳地铁已开通一号线和二号线,四、九、十线路正在建设当中。基坑工程是地铁建设的关键步骤,在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围护结构来保证基坑的稳定,围护结构的设置是否真正的对基坑的稳定性起到作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进行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体系施工步序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沈阳地区紧邻既有地铁2号线的地铁9号线奥体中心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监测结果,研究了深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对临近的2号线既有站的影响,分析了基坑施工对既有站变形的影响机理。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结构可靠性原理,分析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可靠性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表现荷载种类、抗力种类和结构体系三个方面。(2)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一次二阶矩法分别对该项目基坑工程的抗倾覆和抗基坑隆起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单支点体系的基坑排桩支护方案可靠度系数低,需增加多余约束即增加钢支撑;基坑的抗隆起可靠性满足要求,本工程的可靠性不是由基坑坑底隆起决定的,因此基坑坑底不用加固。(3)建立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的功能函数,采用JC法分析各支撑施工过程围护桩受力性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五道支撑不同随机变量组合的可靠度指标值均满足稳定性要求,基坑不可能发生失稳现象。随着基坑的开挖,计算所得的各支撑的不同组合的可靠度指标的有所降低,说明基坑开挖越深,对桩结构的影响越大。(4)根据现场监测资料分析基坑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基坑的两个角点位置处,且随着基坑的施工,各监测点的位移在不断的增大。

吕海敏[5](2019)在《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在地面沉降与洪涝灾害(后文中简称为沉涝灾害)联合作用下的风险问题,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暴雨内涝管理模型(SWMM)等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工作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步细化的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重点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评估指标模糊数的确定问题;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地铁系统易损性问题;不同暴雨强度与沉降环境下的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与防灾对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工作取得如下的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新的专家意见调查方法与模糊AHP中模糊数的确定方法针对传统专家调查法的不足,提出“19度标”专家调查与系统分析法;即各评估指标对于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通过19来量化的方法。通过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和每个得分被选择的次数,用对应的模糊数来反映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分别用来确定区间模糊AHP、三角模糊AHP以及梯形模糊AHP中的对应模糊数。将提出的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来构造对应模糊判断矩阵,作为应用实例对地铁系统建设期风险以及影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2)评估确定了地面沉降诱发的地铁系统沉降风险等级通过分析区域地面沉降风险来获取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从而反映地铁系统的沉降风险。在主观层面,基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梯形模糊AHP中,来确定评估指标的梯形模糊权重;在客观层面,针对现有集对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采用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和现有集对分析法,分析评估指标实际值与等级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对研究区地面沉降脆弱性等级进行评估。采用梯形模糊AHP和集对分析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市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基于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运用GIS工具提取出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等级。(3)评估确定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主观上,将专家系统分析法应用到区间FAHP,评估指标的权重通过区间模糊数来反映,建立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客观上,采用投影寻踪法确定评估指标的客观权重,即通过客观权重修正主管权重,从而确定评估样本的模糊聚类中心矩阵和模糊聚类隶属度矩阵,进而对样本进行分级。以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为例,在区域洪灾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确定地铁系统沿线的风险等级来反映地铁系统的洪灾风险,从而构建了洪灾对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显示,中心城区的地铁系统处于洪灾高风险区。(4)进行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的情景模拟预测运用SWMM与GIS之间的数据转换技术,提出地表水流扩散算法,用来模拟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环境下的地表积水深度。提出了地铁系统车站出入口是否进水的概化计算公式,用来判断不同暴雨情景下车站是否会发生雨水倒灌。以上述(2),(3)中获得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系统沉降高风险和洪灾高风险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条件下的定量计算的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极端暴雨情景下,内涝积水多发生在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中心城区沿黄浦江边区域以及长宁区和杨浦区部分区域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对车站进水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系统11号线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10号线新江湾城站和殷高东路站有可能出现车站进水现象。(5)提出了上海市地铁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对策的规划建议根据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建议将嘉定汽车城、宝山钢铁厂和浦东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区域纳入现有地面沉降分区中更高一级的防治区。地铁系统的防灾措施按照沉涝灾害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治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中心城区地铁系统线路位于沉涝防治I级。进一步地,将中心城区地铁系统车站的防汛排涝措施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洪排涝I-I级、I-II级、I-III级、I-IV级和I-V级。沿黄浦江边的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等建议采用I-I级防汛排涝措施。

林军[6](2018)在《基于CPTU的软土空间变异性及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异常迅速,相关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大部分深基坑工程位于软土中,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沉积土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而形成,其岩土工程参数具有显着的空间变异性,表现为不同空间位置处,土工参数测试值具有离散性和不确定性。由于软土组成复杂,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存在钻孔取样扰动大,室内实验结果可靠性低等缺点。准确评估软土的岩土工程参数的空间变异性,需要采用高精度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位测试技术。土工参数的变异性导致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例如系统功能响应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设计方案的系统功能响应变化对土工参数变异性的敏感程度,可以采用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方法。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方法(Robust geotechnical design),又称岩土工程鲁棒性设计方法,对岩土工程设计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通过调整易控的设计参数(如支护结构几何结构参数或其它易控参数)来降低系统功能响应对不可控的设计参数(土体参数)变异性的敏感程度;同时,考虑设计方案的成本,达到设计方案功能响应变化最小,设计方案成本最低的要求。论文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为依托,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位测试数据,识别海相软土的均质土体单元,研究海相软土的均质土体单元的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提出非平稳的对数正态分布随机场的条件模拟方法,研究具有深度趋势和各向异性的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对软土基坑(抗隆起和抗倾覆)可靠性影响。考虑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优化设计方案的系统功能响应变化和成本造价,获得内撑式地下连续的软土基坑稳健性设计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CPTU的均质土体单元识别。基于CPTU测试的淤泥质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结果与十字板剪切试验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结果吻合的非常好。在土性构造相同的土层内,相同CPTU钻孔内,基于不同土体参数的均质土体单元识别结果并不相同,其相互间并没有相关性。均质土体单元在Robertson土分类图内分布比较集中,其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很小。(2)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均质土体单元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采用随机场模型,对均质土体单元的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竖直方向上采用严格的自相关函数拟合方法研究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并对波动分量进行修正的Bartlett检验。水平方向上,采用平均零跨法来估计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场地内没有特定的自相关函数模型可以统一描述海相软土的随机场特征。锥尖阻力和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深度趋势和各向异性。通常,水平方向上的波动范围比竖直方向上的波动范围高一个数量级。(3)提出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平稳随机场的条件模拟方法。结合CPTU测试数据,采用非平稳对数正态随机场的条件模拟方法,推导了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的条件概率密度,模拟土体参数的深度趋势和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规律。该方法采用LDLT算法分解条件协方差矩阵,对土体参数的趋势函数和协方差结构没有要求,适用于具有任意网格形式的非平稳对数正态随机场的条件模拟。(4)阐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对软土基坑可靠性的影响。采用非平稳对数正态随机场的条件模拟方法,研究了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异系数,波动范围和空间折减特性对软土基坑抗隆起和抗倾覆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基坑抗隆起的安全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软土基坑抗倾覆的安全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难以估计。若忽略波动范围的影响,会明显高估基坑的失效概率。竖直波动范围对失效概率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水平波动范围对失效概率的影响程度。较小的波动范围会产生更多的空间平均效应,降低土体参数的变异系数,设计方案的失效概率也随之降低。(5)提出考虑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的软土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针对内撑式地下连续墙的软土基坑设计,将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引入设计方案的功能函数响应的稳健性分析中,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功能响应变化和成本造价,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取得稳健性设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稳健性设计方案的系统功能响应的变化要显着小于原始设计方案的系统功能响应的变化,稳健性设计方案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力最大值仅为实际设计方案的60%左右。稳健性设计的成本造价要显着小于原始设计方案的成本造价,稳健性设计方案的钢筋面积仅为实际设计方案的70%左右。

张世荣[7](2018)在《富水圆砾地层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方案优化与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地铁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地铁工程逐渐被人们重视,而其便捷性及美观度同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空间利用率更高,乘客出行更方便的无柱大跨车站结构形式应运而生。与常规地铁车站相比,无柱地铁车站具有更为优化的空间布局,能够在保证客流通畅的情况下,更便于各类管线的综合布置。目前,我国既有的无柱地铁车站较多,但跨度均较小,且无法满足快速提高的客流出行要求。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无柱大跨地铁车站,是缓解当前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提高人民生活便捷度急需开展的首要工作。圆砾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条件,具有颗粒粗、均匀性差、结构松散以及透水性强等特点。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南宁地区,地层多以圆砾层为主,且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局部层厚可达30m。由于该地层结构性差,渗流能力强,往往导致其地下水含量较充沛,因此针对穿越该地层地下结构受渗透水侵蚀问题较为普遍。在长期受地下水侵蚀作用下,穿越富水圆砾层地下结构损伤劣化逐渐累积,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可靠造成极大威胁。南宁地区地铁工程属于深埋大型地下工程,其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发生的结构劣化和穿越富水圆砾层的不良工况均无法避免,这也是制约该地区无柱大跨地铁车站工程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急需开展关于穿越富水圆砾地层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施工优化以及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南宁富水圆砾地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关于南宁地区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方案优化与耐久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开展富水圆砾层土体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测试其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对圆砾层基床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进行反演分析;并根据其与南宁地区富水圆砾地层土体已有勘查资料数据的对比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模糊分析理论,综合分析得到南宁地区圆砾层土体抗剪强度和基床系数的建议值;(2)基于土体颗粒级配特征与现场抽水试验结果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对富水圆砾地层土体颗粒筛分粒径级配特征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并根据土体渗透系数与有效应力增量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响应关系,推导出具有显着工程实践意义的富水圆砾层土体渗透系数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获得具有足够精度的土体渗透参数指标;(3)结合已有关于无柱大跨结构的研究成果,对穿越富水圆砾层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确型,即密肋梁式方案、顶板拱形方案以及变截面板式方案。并利用数值方法对三种结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肋梁方案可有效减少顶板和中板厚度,显着降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密肋梁方案结构虽刚度较大,但梁高过高,因此为满足各种设备管线布置要求,需增加站厅层高,故而造成施工复杂,速度较慢;顶板拱形方案可有效改善结构受力,并减小顶板截面尺寸及配筋,但由于基坑深度增加,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因此仅适用于埋深较大的车站结构;变截面板式方案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了跨中板厚,降低了梁板柱等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同时变截面板式方案由于工法简单,因此大大节约了施工总周期;(4)根据广西大学站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变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富水圆砾地层土体-结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基于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变形协调的接触面弹塑性损伤模型。基于此,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富水圆砾地层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优化。分析表明:富水圆砾地层土—地连墙结构相互间摩擦作用显着;地连墙采用刚性接头,可显着控制基坑渗透;采用分段施工,可将墙体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在2mm左右;上覆土轻质土可将车站顶板位移降低54%;(5)根据南宁轨道交通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案及轨道工程沿线地下水中侵蚀性物质的组分和浓度,对遇到的侵蚀性CO2环境及氯盐环境进行了建模分析,确定影响轨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的关键区域(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控制区),研究不同荷载工况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开裂及其对混凝土侵蚀控制参数的影响,确定南宁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抗侵蚀控制参数限值;通过腐蚀控制参数与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分析,建立混凝土侵蚀控制参数的计算模型,结合轨道交通工程结构耐久性控制区的结构构造设计、材料性能及其设计年限要求,确定混凝土材料的抗侵蚀性能及其技术条件,据此利用混凝土侵蚀控制参数的计算模型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余小强[8](2016)在《坑边复杂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基坑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也越发显着,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充分发展地下空间领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地铁、过江隧道、地下车库、地下安全通道、地下车站等。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愈来愈大,使得现基坑体现出深、大等特点。另外在密集的城市中心,周边的复杂环境对基坑施工影响巨大,需严格控制,否则给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缓解南昌市赣江两岸通行压力,目前南昌市在建一条连接新老城区的过赣江隧道,即红谷隧道。在建的大型工程红谷隧道东岸临江深基坑大而深,且存在偏压,坑边堆载及车辆动载对此临江深基坑的稳定性影响不可忽略。介于现今对坑边堆载及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还没有做出非常详细的、系统的规范。所以本文开展关于临江深基坑在坑边堆载及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围护结构的变形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给以后类似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采取综合调研、理论研究、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等手段,对坑边堆载及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临江深基坑的围护体系的变形及其稳定性展开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红谷隧道东岸深大基坑的工程特点,深基坑围护结构中有很长一段为弧形地连墙,而目前大多数在考虑地连墙状态时将其看成直线型,没有考虑到地连墙为弧形的状态。基于这一点,本文从经典的薄壳理论出发,建立此深基坑弧形地连墙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弧形地连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再推出弧形地连墙的平衡微分方程,结合地连墙的边界条件,利用mathmatica软件求出弧形地连墙的位移情况;对应着每种边界条件,其求解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工程中计算之前需正确判断弧形地连墙的边界条件。(2)采用大型有限元ABAQUS数值软件来模拟深基坑,通过分析基坑周边作用有堆载及车辆动荷载的情形下,基坑的围护结构变形大小情况,得出堆载的建议临界值以及车辆动荷载距坑边的范围及建议大小值;并分析坑边堆载及车辆动荷载对基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情况;(3)对红谷隧道东岸临江深基坑工程开展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研究,综合理论数据、ABAQUS数值模拟数据来对比分析此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点,实现信息化动态施工。

朱雁飞[9](2016)在《承压水抽取和回灌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基坑工程中的承压水问题是个老问题,曾被认为也是个简单的问题,即如何抽降承压水。近三十年来,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富水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大规模实践中,承压水对基坑工程危害的多样性备受关注,其中抽降承压水诱发过量沉降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与此同时,现有的地层沉降机理大多照搬荷载诱发固结的理论,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针对承压水抽取和回灌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沉降控制方法与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承压含水层在降压回灌作用下的土层变形特性,提出了“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核心”的承压水危害治理原则,最终形成了承压水“隔-降-灌”综合治理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上海地区施工抽降承压水以往很少进行回灌,有个别案例也不成功,研究很少涉及此类地层中抽-灌联合作用下地层沉降。通过对上海地区第一与第二承压含水层的现场抽水-回灌试验,研究了浅层承压含水层在抽-灌作用下的渗流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进行群井回灌可构成“水墙”,有效保护一定距离上的建构筑物;回灌流态与抽水流态接近,即回灌与抽水的渗流场是基本对称的;经过优化设计可抵消70%以上的水位降落,有效控制沉降。(2)通过对上海典型软土层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并结合现场测试,研究减压降水与回灌作用下土层的变形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降水阶段,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而回灌时,由于堵塞等原因,渗透系数反而随着孔隙比的增大而出现减小;降水阶段,孔隙比越小压缩模量越大,且随着降水的进行,土体压缩的越缓慢,回灌阶段的回弹模量比压缩模量要大,且回灌造成的回弹量比降水引起的压缩量要小;在现场降水试验中还发现浅层土层出现“逆向回弹”现象,体现了渗流驱动固结过程中地层变形规律的特异性。这些发现揭示了荷载驱动固结与渗流驱动固结的不同规律,以及降水与回灌过程中本构关系的非对称性。(3)采用考虑Biot固结理论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降水与回灌作用下基坑与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通过对基坑工程降排水施工与降水回灌联合作用的数值分析,同时对不同止水条件下与回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与周边土体变形的规律。结果表明:承压水层的降排水对地表沉降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且影响范围达十倍降深以上;加大隔水帷幕的插入深度可有效增强其隔水效果,隔断情况下效果最好;坑外回灌能有效减小坑外水位变化,减小坑外土体变形。(4)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核心”的承压水危害治理原则,形成了承压水“隔-降-灌”综合治理方法。将本原则与方法用于上海地铁9号线宜山路站基坑工程和上海地铁13号线汉中路站基坑工程的降水方案设计分析与实施,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王远征[10](2012)在《某基坑施工全过程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和高层建筑迅速发展起来。基坑工程在城市中日益常见,并朝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同时,基坑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邻近建筑物。因此,如何在基坑施工中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论文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地铁车站为背景,基于过程控制理论,对基坑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对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理论、建筑物沉降监测以及典型的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案进行了论述。主要总结了土体损失理论、比奥固结理论,重点阐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控制标准、分级降水控制等对建筑物沉降控制的作用。随后将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建立了基坑邻近建筑物沉降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实施方法。重点将基坑施工全过程按照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划分,并针对每个施工阶段确定控制目标确定、控制方案,然后进行控制方案实施、效果分析与反馈。最后以某基坑工程中广电大楼的沉降控制为实例,利用建筑物沉降过程控制方法,确定了大楼总的控制目标。将总的控制目标分解到注浆加固阶段、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基坑开挖降水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等不同施工阶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案。按照控制方案对基坑施工中广电大楼进行保护,并通过监测数据对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二、降水引起软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可靠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水引起软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值模拟的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二、基坑施工变形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理论
    第一节 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一、地铁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理论
        二、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
    第二节 基坑施工变形机理
        一、围护结构变形
        二、周边地表沉降变形
        三、基坑底部隆起变形
        四、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标准
    第三节 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影响机理
        一、土体竖向位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二、土体水平位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三、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安全风险识别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
        二、水文地质
        三、周边环境
    第二节 工程设计方案
        一、基坑围护支撑体系
        二、工程监测方案
    第三节 工程安全风险识别
        一、地铁站基坑自身及结构风险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风险
        三、周边环境风险
        四、施工及管理风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站基坑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第一节 FlAC简介
    第二节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设计
        二、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三、初始应力平衡
        四、模拟基坑开挖
    第三节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一、基坑围岩变形
        二、围护桩内力及变形
        三、内支撑轴力
        四、周边环境影响
    第四节 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一、围护桩变形实测与模拟对比
        二、内支撑轴力实测与模拟对比
        三、地表沉降实测与模拟对比
        四、误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站基坑施工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基坑开挖顺序影响
        一、围护桩水平变形
        二、高架桥桩桩顶沉降
    第二节 围护桩桩径影响
        一、围护桩水平变形
        二、基坑底部隆起变形
    第三节 基坑周边建筑物荷载影响
        一、围护桩水平变形
        二、基坑底部隆起变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第一节 地质风险防控
        一、开挖期间的地质情况编录
        二、及时处理不良地质体
    第二节 周边建筑物变形风险防控
        一、控制变形根源
        二、阻隔变形传播
        三、提高建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
        四、建筑物变形动态调整
        五、加强施工监测
        六、具体方案实施
    第三节 车站基坑结构变形风险防控
        一、基坑支护体系优化
        二、基坑开挖方案优化
    第四节 施工管理风险防控
    第五节 风险事件应急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基本规律
    2.1 引言
    2.2 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引起隧道变形案例分析
    2.3 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及基本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地铁隧道安全性判断标准
    3.3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方法
    3.4 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基坑开挖对侧方地铁隧道安全评估研究
    4.1 引言
    4.2 工程背景与基坑方案
    4.3 模型建立
    4.4 隧道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4.5 地铁隧道安全判断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基坑开挖对下穿地铁隧道安全评估研究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3 模型建立
    5.4 隧道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5.5 地铁隧道安全判断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3)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
        1.2.2 基坑降水引起的建(构)筑物沉降研究现状
        1.2.3 基坑降水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1.2.4 基坑降水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特点及其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2.1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的定义
        2.1.2 地铁基坑降水风险管理一般流程
        2.1.3 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
    2.2 长江漫滩区典型类型基坑降水环境影响控制技术
        2.2.1 第一类基坑降水
        2.2.2 第二类基坑降水
        2.2.3 第三类基坑降水
        2.2.4 第四类基坑降水
        2.2.5 第五类基坑降水
    2.3 风险评价方法的优选
        2.3.1 定性评价法
        2.3.2 定量评价法
        2.3.3 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法
        2.3.4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3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识别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3.1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因素归纳分析
        3.1.1 不同形式降水风险因素
        3.1.2 长江漫滩地区常见风险因素
    3.2 南京地铁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风险因素识别
        3.2.1 降水风险分析
        3.2.2 降水风险因素汇总
        3.2.3 构造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体系
        3.3.1 基于模糊网络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3.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判定基坑降水风险等级
4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模型应用
    4.1 工程背景
        4.1.1 工程概况
        4.1.2 车站周边情况
    4.2 南京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
        4.2.1 建立风险评价因素集
        4.2.2 建立风险评价评语集
        4.2.3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4.2.4 构造二级指标超矩阵
        4.2.5 一级指标的模糊权重确定
        4.2.6 极限排序
        4.2.7 综合评价C
    4.3 风险控制
        4.3.1 降水井施工质量控制
        4.3.2 降水施工工序控制
        4.3.3 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形控制
        4.3.4 基坑降水深度控制
        4.3.5 供电系统控制
        4.3.6 勘察资料准确性控制
        4.3.7 止水帷幕插入深度控制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阶段风险因素调查表
附录B 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阶段风险等级调查表

(4)基于施工步序的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工程的研究现状
        1.2.2 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1.2.3 关于地下结构可靠度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可靠度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结构可靠度理论
        2.2.1 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理论
        2.2.2 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2.3 地上与地下结构可靠度的联系与区别
        2.3.1 荷载的种类
        2.3.2 抗力的种类
        2.3.3 结构体系
    2.4 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可靠度的计算公式
        2.4.1 土压力计算
        2.4.2 桩(墙)撑式支护结构
        2.4.3 重力式支护结构
    2.5 本章小结
3 基坑的稳定可靠性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简介
        3.1.2 地质条件
        3.1.3 水文条件
    3.2 结构设计概况
        3.2.1 地铁2号线奥体中心站
        3.2.2 地铁2号线奥体中心站变电所
        3.2.3 地铁9号线奥体中心站东侧基坑
        3.2.4 地铁9号线奥体中心站换乘厅基坑
    3.3 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可靠度计算
        3.3.1 抗倾覆稳定性可靠度计算
        3.3.2 抗基坑坑底隆起可靠度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步序可靠度分析
    4.1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简介
        4.1.1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分类
        4.1.2 顺作法施工工序及特点
        4.1.3 逆作法施工工序及特点
    4.2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步序可靠度分析
        4.2.1 第一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
        4.2.2 第二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
        4.2.3 第三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
        4.2.4 第四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
        4.2.5 第五施工步序可靠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本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5.1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概况
    5.2 基坑围护结构计算
        5.2.1 计算基本原则
        5.2.2 荷载及荷载组合
        5.2.3 基坑围护结构验算
        5.2.4 计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坑施工对隧道影响的实测与分析
    6.1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6.1.1 监测目的
        6.1.2 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
        6.1.3 监测方案
    6.2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地表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6.2.1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6.2.2 地表变形数据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沿海城市沉涝灾害
        1.1.2 地铁系统发展概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地铁系统灾害及风险综述
        2.2.1 建设期常见灾害
        2.2.2 运营期常见灾害
        2.2.3 地铁系统灾害特点
        2.2.4 地铁系统风险分析
        2.2.5 分析总结
    2.3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2.3.1 定性评估方法
        2.3.2 定量预测方法
        2.3.3 综合评判法
        2.3.4 分析总结
    2.4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4.1 地面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4.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的影响
        2.4.3 分析总结
    2.5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5.1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5.2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2.5.3 分析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识别与评估
    3.1 引言
    3.2 专家咨询系统
        3.2.1 传统问卷调查法
        3.2.2 “1~9 度标”专家系统分析法
    3.3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3.1 传统层次分析法(AHP)
        3.3.2 基于三角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3.4 案例分析
        3.4.1 工程背景
        3.4.2 风险因子识别
        3.4.3 基于专家系统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4.2.1 梯形模糊数的概念
        4.2.2 梯形模糊AHP
    4.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评估
        4.3.1 集对分析法的原理
        4.3.2 集对分析模型
        4.3.3 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模型
    4.4 实例应用
        4.4.1 风险因子识别
        4.4.2 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4.4.3 SPA确定脆弱性等级
        4.4.4 综合风险
        4.4.5 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
    5.1 引言
    5.2 基于区间FAHP确定主观权重
        5.2.1 区间模糊数及区间模糊矩阵的定义
        5.2.2 区间FAHP求权重
    5.3 基于投影寻踪法确定客观权重
        5.3.1 差分进化算法
        5.3.2 投影寻踪模型
    5.4 组合权重模糊聚类洪灾风险评估
        5.4.1 组合权重计算方法
        5.4.2 模糊聚类模型
    5.5 实例分析
        5.5.1 构建评估体系
        5.5.2 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5.5.3 组合权重风险分析
        5.5.4 沉涝灾害风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情景模拟预测
    6.1 引言
    6.2 基于SWMM与 GIS沉涝灾害分析
        6.2.1 SWMM模型原理
        6.2.2 SWMM模型与GIS集成
        6.2.3 SWMM与 GIS沉涝模拟
    6.3 积水扩散模型
        6.3.1 积水扩散算法
        6.3.2 算法的优点
    6.4 实例研究
        6.4.1 划分汇水子面积
        6.4.2 SWMM计算地表径流
        6.4.3 不同暴雨情景积水分析
        6.4.4 不同沉降环境积水分析
        6.4.5 分析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规划对策
    7.1 引言
    7.2 地铁系统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7.2.1 区域地面沉降防治区划
        7.2.2 地铁系统沿线沉降防治建议
    7.3 地面沉降对防汛工程的影响
        7.3.1 防汛工程沉降特征
        7.3.2 地面沉降对防汛墙的影响
    7.4 地铁系统洪灾防控对策建议
        7.4.1 上海市防洪排涝对策规划
        7.4.2 地铁系统防洪建议
        7.4.3 地铁系统站点防洪排涝对策建议
        7.4.4 地铁系统车站排水措施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1.1 地铁系统风险源识别与方法研究
        8.1.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8.1.3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8.1.4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情景模拟预测研究
        8.1.5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对策建议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A 济南地铁建设综合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B 集对分析法计算指标联系度
附录C 地面沉降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D 高风险区地铁系统沉降量
附录E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F 区间模糊AHP判断矩阵
附录G 积水扩散伪代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6)基于CPTU的软土空间变异性及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现状
        1.2.2 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模拟研究现状
        1.2.3 软土基坑可靠性研究现状
        1.2.4 岩土工程稳健性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CPTU测试的均质土体单元识别研究
    2.1 概述
    2.2 均质土体单元识别方法
        2.2.1 规范经验法
        2.2.2 统计分析法
    2.3 基于CPTU测试的均质土体单元识别过程
        2.3.1 识别参数
        2.3.2 移动窗口法
        2.3.3 组内相关系数
        2.3.4 变异系数
    2.4 海相软土的均质土体单元识别结果
        2.4.1 基于锥尖阻力的识别结果
        2.4.2 基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识别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软土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随机场理论
        3.2.1 随机场的数字特征
        3.2.2 随机场的平稳性
    3.3 土体参数的随机场模型
        3.3.1 波动分量
        3.3.2 变异系数
        3.3.3 波动范围
        3.3.4 平稳性检验
        3.3.5 空间折减特性
    3.4 基于CPTU测试的海相黏土空间变异性特征
        3.4.1 测试场地概述
        3.4.2 竖直向空间变异性分析
        3.4.3 水平向空间变异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的条件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平稳性
        4.2.1 土体参数的多尺度性和各向异性
        4.2.2 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深度趋势
    4.3 多维随机变量理论
        4.3.1 多维随机变量定义
        4.3.2 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3.3 多维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4.3.4 多维对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4.4 非平稳对数正态随机场的条件模拟
        4.4.1 土体参数随机场的离散
        4.4.2 土体参数的协方差结构
        4.4.3 土体参数的条件概率密度
        4.4.4 土体参数的条件模拟
    4.5 不排水抗剪强度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
        4.5.1 单孔模拟结果与CPTU测试结果对比
        4.5.2 空间分布的非平稳随机场条件模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软土基坑可靠性研究
    5.1 概述
    5.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可靠性分析理论
        5.2.1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5.2.2 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
        5.2.3 某地铁基坑工程概况
        5.2.4 软土基坑稳定性分析的土体参数
    5.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软土基坑抗隆起可靠性分析
        5.3.1 考虑不排水抗剪强度深度趋势的软土基坑抗隆起分析
        5.3.2 安全系数的概率分布
        5.3.3 变异系数对可靠性的影响
        5.3.4 波动范围对可靠性的影响
        5.3.5 空间平均效应对可靠性的影响
    5.4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软土基坑抗倾覆可靠性分析
        5.4.1 考虑不排水抗剪强度深度趋势的软土基坑抗倾覆分析
        5.4.2 安全系数的概率分布
        5.4.3 变异系数对可靠性的影响
        5.4.4 波动范围对可靠性的影响
        5.4.5 空间平均效应对可靠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软土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研究
    6.1 概述
    6.2 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理论
        6.2.1 稳健性设计概念
        6.2.2 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过程
        6.2.3 设计方案的稳健性指标
        6.2.4 稳健性设计的多目标优化
    6.3 内撑式地下连续墙软土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
        6.3.1 软土基坑设计参数
        6.3.2 设计方案的系统响应
        6.3.3 设计方案的成本
        6.3.4 设计方案的多目标优化
        6.3.5 设计方案的支护结构
        6.3.6 设计方案的对比
    6.4 软土基坑稳健性优化过程分析
        6.4.1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稳健性的关系
        6.4.2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成本的关系
        6.4.3 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和失效概率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富水圆砾地层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方案优化与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富水圆砾地层范围内防渗措施及其影响研究
    1.4 富水圆砾地层地连墙施工工艺
    1.5 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研究现状
    1.6 地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1.7 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2.富水圆砾地层土层特性试验与分析
    2.1 工程地质条件
    2.2 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下水
        2.2.2 地表水
    2.3 南宁市圆砾层力学特性分析
        2.3.1 圆砾层土体含水量与粒径状况分析
        2.3.2 圆砾层土体原位试验
        2.3.3 土体力学参数的统计特征研究
    2.4 圆砾层“m”值的反演分析
        2.4.1 m值计算方法
        2.4.2 地层参数反演分析
    2.5 圆砾层大三轴试验
        2.5.1 试验方案
        2.5.2 试验方法
        2.5.3 试验结果分析
    2.6 圆砾层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及取值
        2.6.1 圆砾层抗剪强度对比分析
        2.6.2 圆砾层变形参数的取值研究
        2.6.3 圆砾层基床系数及“m”值的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3.富水圆砾地层地铁深基坑渗流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地层渗流特征
        3.2.1 依据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细分
        3.2.2 现场抽水试验及结果分析
    3.3 基坑降水方案及地连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3.3.1 管井降水技术和效果研究
        3.3.2 地连墙施工特点
        3.3.3 工法及施工工艺选择
        3.3.4 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接头技术
    3.4 富水圆砾层地连墙渗流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3.4.1 墙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求解理论和方法
        3.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4.富水圆砾地层地连墙施工动态响应分析研究
    4.1 引言
    4.2 离心机试验
        4.2.1 土工离心机基本原理
        4.2.2 圆砾地层模拟及离心机试验模型
        4.2.3 离心机试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4.3 广西大学站地连墙施工动态分析有限元分析
    4.4 地连墙施工动态模拟
        4.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4.2 地连墙动态施工响应
        4.4.3 地表沉降
    4.5 本章小结
5.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方案优化及分析
    5.1 序言
    5.2 确定结构选型
        5.2.1 密肋梁方案
        5.2.2 顶板拱形方案
        5.2.3 变截面顶板方案
    5.3 设计参数的确定
        5.3.1 荷载参数
        5.3.2 计算简化模型
        5.3.3 荷载组合
    5.4 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静力分析
        5.4.1 密肋梁方案
        5.4.2 顶板拱形方案
        5.4.3 变截面板方案
    5.5 顶部回填轻质土结构响应分析
    5.6 变截面板式地铁车站结构三维数值分析
    5.7 本章小结
6.氯盐及CO_2 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与分析
    6.1 耐久性控制区域
    6.2 CO_2 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控制参数
        6.2.1 CO_2 物质扩散模型
        6.2.2 CO_2 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碳化速率系数限值理论分析
        6.2.3 地下水侵蚀性CO2 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碳化速率系数限值
        6.2.4 CO_2 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碳化速率系数限值
        6.2.5 带裂缝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速率系数限值
        6.2.6 混凝土碳化速率多因素计算模型
    6.3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控制参数限值
        6.3.1 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模型
        6.3.2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限值
        6.3.3 不带裂缝和防水层的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限值
        6.3.4 含裂缝混凝土的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限值
        6.3.5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
        6.3.6 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中影响氯离子扩散系数主要因素
        6.3.7 混凝氯离子土电通量多因素计算模型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相关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专利申请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8)坑边复杂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基坑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稳定性的研究
        1.2.2 坑边堆载作用下基坑稳定性的研究
        1.2.3 动载作用下基坑安全性的研究
        1.2.4 基坑数值模拟的研究
        1.2.5 基坑现场监测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昌市红谷隧道东岸深基坑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3 周边环境条件
    2.4 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体系
    2.5 基坑现场施工情况
第三章 弧形地连墙变形计算理论解析解
    3.1 研究弧形地连墙变形的意义
    3.2 理论推导
        3.2.1 坐标系规定
        3.2.2 静力平衡微分方程
    3.3 工程运用
        3.3.1 工程概况
        3.3.2 弧形地连墙侧位移计算
        3.3.3 方程求解
        3.3.4 侧位移计算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坑边堆载对临江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
    4.1 概述
    4.2 ABAQUS软件简介
    4.3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4.4 材料参数选取
    4.5 模拟施工步骤
    4.6 堆载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反应分析结果
        4.6.1 工况二地连墙变形情况
        4.6.2 有堆载侧与无堆载侧地连墙变形对比分析
        4.6.3 堆载大小对地连墙变形影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辆动荷载对临江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
    5.1 概述
    5.2 车辆荷载加载方式
    5.3 车辆荷载的大小
    5.4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5 材料参数选取
    5.6 施工便道位置优化
        5.6.1 便道距坑边距离不同情况下的工况
        5.6.2 模拟施工步骤
        5.6.3 地连墙变形结果分析
    5.7 车辆荷载大小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
        5.7.1 车辆荷载布置
        5.7.2 车辆荷载作用大小不同情况下的工况
        5.7.3 不同大小车辆荷载工况下地连墙侧位移对比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坑工程监测
    6.1 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与要求
    6.2 监测控制值
    6.3 监测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mathmatica软件求解过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参与的项目
致谢

(9)承压水抽取和回灌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沉降研究
        1.2.2 地下水回灌作用下土层响应研究
        1.2.3 深基坑降水回灌技术及承压水控制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承压含水层抽灌特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场地概况
    2.3 第一承压含水层抽灌特性研究
        2.3.1 试验安排
        2.3.2 抽水-回灌特性研究
    2.4 第二承压含水层抽灌特性研究
        2.4.1 试验安排
        2.4.2 抽水-回灌特性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降压回灌作用下的土体变形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降压回灌作用下土体变形试验目的与方案
        3.2.1 实验1方案
        3.2.2 实验2方案
        3.2.3 实验3方案
        3.2.4 实验4方案
    3.3 降压回灌作用下土体变形试验结果
        3.3.1 试验1结果
        3.3.2 试验2结果
        3.3.3 试验3结果
        3.3.4 试验4结果
    3.4 降压回灌作用下土体变形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3.4.1 实验1数据处理和分析
        3.4.2 实验2数据处理和分析
        3.4.3 实验3数据处理和分析
        3.4.4 实验 2、实验3和实验4数据综合处理和分析
        3.4.5 所有实验结果比较
    3.5 土层变形特性的现场测试
        3.5.1 工程现场概况
        3.5.2 基坑开挖及降水
        3.5.3 降水诱发沉降规律与分析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降水回灌作用下的土层变形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理论
    4.3 不同止水条件下的地面沉降参数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开挖与降水计算步骤
        4.3.3 计算结果分析
    4.4 降水回灌联合作用下深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分析
        4.4.1 降水回灌联合作用下地面沉降数值分析
        4.4.2 不同回灌条件下地面沉降参数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承压水“隔-降-灌”综合治理技术
    5.1 引言
    5.2 降水-围护设计一体化技术
        5.2.1 井点结构和工艺优化
        5.2.2 考虑围护作用的三维渗流计算
        5.2.3 降水-围护一体化技术设计方法步骤
    5.3“四维降水最小化”基坑安全与环境控制方法
        5.3.1 分层降压—减小设计降深
        5.3.2 按需降水—缩短降水时间
        5.3.3 双套管井点
        5.3.4 高精度水位控制系统
    5.4 抽水-回灌一体化技术
        5.4.1 抽水-回灌一体化设计的含义
        5.4.2 抽水-回灌一体化系统
        5.4.3 抽水-回灌一体化运行控制要点
    5.5 小结
第六章 工程案例与应用
    6.1 引言
    6.2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
        6.2.1 工程简介
        6.2.2 地下水危害评估
        6.2.3 降水方案和工艺优化
        6.2.4 降水的控制与管理
        6.2.5 工程实施效果
    6.3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汉中路站交通枢纽
        6.3.1 工程简介
        6.3.2 地下水危害评估
        6.3.3 地下水风险控制思路
        6.3.4 降水工程的设计
        6.3.5 降水运行管理
        6.3.6 工程实施效果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10)某基坑施工全过程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基坑工程理论与方法
    2.1 基坑开挖对建筑物影响理论
    2.2 基坑降水对建筑物影响理论
    2.3 建筑物沉降监测
    2.4 典型的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基坑邻近建筑物沉降过程控制
    3.1 过程控制概述
    3.2 基坑邻近建筑物过程控制
    3.3 建筑物沉降过程控制的实施
    3.4 本章小结
4 实证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建筑物沉降控制目标的确定
    4.3 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4.4 建筑物沉降过程控制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四、降水引起软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可靠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值模拟的地铁站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 李思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2]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李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3]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D]. 王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基于施工步序的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可靠性研究[D]. 李立.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D]. 吕海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基于CPTU的软土空间变异性及基坑稳健性设计方法研究[D]. 林军. 东南大学, 2018(01)
  • [7]富水圆砾地层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方案优化与耐久性研究[D]. 张世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8]坑边复杂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基坑稳定性研究[D]. 余小强.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1)
  • [9]承压水抽取和回灌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D]. 朱雁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某基坑施工全过程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研究[D]. 王远征.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降水引起的软土地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可靠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